有机半导体
有机半导体
![有机半导体](https://img.taocdn.com/s3/m/e6a26d56b9f3f90f77c61b20.png)
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分子之间仅有微弱的范德华力,载流子的离 域程度通常仅限于一个分子之内。只有在有机半导体的单晶材料中才会 出现载流子在几个相邻分子之间离域的情况。因此在非晶态的有机半导
体材料中,电荷在不同分子之间的传递要通过“跳跃(Hopping)”
方式完成。跳跃传输的有效程度与相邻分子之间的π键重叠程度有关, 重叠度越高,跳跃传输的速度越快。
由于能稳定存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隙 (即 LUMO 与HOMO 的能级差)通常较大,且电子亲和势 较低,大多数有机半导体材料是 p 型的,也就是说多数 材料只能传导正电荷。 这个正电荷代表有机分子失去一 个电子(通常是 HOMO 能级上的电子)后呈现的氧化 状态。
空穴型(p型)有机半导体
(HOMO能级较低,电子离化势较大,有利于接收注入的空穴)
1.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
自 1987 年第一个 OFET 的成功研制至今, OFET 技术发展迅速, 无论 是材料研究还是器件制备工艺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007 年底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采用 C60薄膜利用室温工艺制作出高 性能场效应晶体管, 器件的电子迁移率高于非晶 Si 材料, 且阈值电压较 低, 开-关比值较大, 工作稳定性也较高。
上升的过程,与此同时,磁化率在相当范围内几乎 为0。这表明,导致电导率上升的载流子不是一般 导体或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
弱有序,分子大→无定型结构→载流子迁移率低
无定型结构的有序程度不同,导致分子的能级状态 不同,会不同程度形成类似晶体材料能带结构的能级有 序排列。通常将存在一定能隙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 LUMO能级与传统半导体的导带底能级相对,将HOMO 能级与传统半导体的价带顶能级相对。
它定义为“孤子(Soliton)”。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电子学与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电子学与有机发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63a7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5.png)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电子学与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电子学与有机发光材料有机电子学是研究有机材料(由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组成)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的学科,旨在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有机电子器件。
而有机发光材料则是有机电子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可以在外界刺激下发出可见光的有机材料。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有机电子学的基础知识点,并讨论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
一、有机电子学基础知识点1. 有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是有机电子学的核心材料之一,它具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有机半导体的导电机制通常与电子在分子间跃迁相关,这与无机半导体的载流子传输机制有所不同。
2.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指的是由连续的π键构成的体系,常见的有机半导体就是通过共轭体系来传导电子的。
共轭体系的长度和共轭程度影响着有机半导体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光学性能。
3. 有机导体和有机绝缘体有机导体和有机绝缘体分别指导电性能较好和导电性能较差的有机材料。
有机导体通常含有较多的共轭体系,能够提供载流子的传导路径;而有机绝缘体则在分子结构中缺乏共轭体系,电子很难传导,因此表现出绝缘特性。
4. 有机光电器件有机光电器件利用有机材料的光电转换特性,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常见的有机光电器件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等。
二、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1.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薄膜材料的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视角宽、色彩饱和度高等优点。
它可以应用于显示器、照明、手机屏幕等领域。
2.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相比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柔性适应性强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
3. 有机荧光材料有机荧光材料是一类在外界激发下能够发出荧光的有机物质。
它们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可调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生物荧光成像等领域。
有机半导体概述
![有机半导体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515471b87c24028915fc3b7.png)
日本科学家赤松、井口等 人发现掺Cl的芳香族碳水 化合物的薄膜中能产生电 流,导电率0.1S/cm,于 是首次提出了有机半导体 这一概念
黑格、马克迪尔米 德和白川英树等人, 通过掺杂使聚乙炔 薄膜成为良导体, 从而出现了导电聚 合物,可与铜媲美
美国Kodak公司研究实 验室C.W.Tang(华裔科 学家邓青云博士)等用 有机小分子薄膜材料研 制成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1954
1974
1977
1986
1987
1990
日本科学家白川英 树等人首次聚合成 聚乙炔薄膜(绝缘)
Tsumura 等人首次应用 聚噻吩有机半导体材料 作为有源层制备得到 OFET。当时得到的器件 载流子迁移率很低,但 自此揭开了 OFET 的研 究热潮
英国剑桥大学 Cavendish实验室 J.H.Burroughes等在 NATURE 上发表文 章,报道他们研制 成功聚合物有机发 光二极管(高分子)
结构特点:
1. 分子中具有担负电荷传输任务的大π共轭和 p-π共轭轨道。 2. 分子中含有能提供 p 电子的 N 原子, 通常为芳香胺类化合物,芳环上含 有给电子基团。 3. 为分子量小于 1000 的小分子结晶体,具有一定的玻璃化温度和明确的熔点。
种类包括:
腙类、三苯胺类、丁二烯类苯乙烯基三苯胺类等
由于能稳定存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隙 (即 LUMO 与HOMO 的能级差)通常较大,且电子亲和势 较低,大多数有机半导体材料是 p 型的,也就是说多数 材料只能传导正电荷。 这个正电荷代表有机分子失去一 个电子(通常是 HOMO 能级上的电子)后呈现的氧化 状态。
空穴型(p型)有机半导体
(HOMO能级较低,电子离化势较大,有利于接收注入的空穴)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b0d152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c.png)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1.元素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
2.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氮化硅、磷化镓、砷化镓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
3.有机半导体材料:如聚合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等,由碳、氢、氮、氧等有机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
4.硅基半导体材料:如硅锗、氮化硅等,以硅为主要基质的半导体材料。
5.III-V族半导体材料:如砷化镓、磷化镓、氮化镓等,以III族元素(硼、铝、镓、铟等)和V族元素(氮、磷、砷、锑等)为主要组成的半导体材料。
6.II-VI族半导体材料:如硫化锌、硒化镉、氧化镉等,以II族元素(锌、镉、镓等)和VI族元素(硫、硒、氧等)为主要组成的半导体材料。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4515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4.png)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柔性、可塑性和可加工性,能够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器件制备需求。
本文将从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特点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指由碳、氢、氮、氧等元素构成的有机分子或聚合物,具有半导体特性。
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柔性可塑性好。
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分子结构和化学合成方法来调节其电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可塑性,可以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器件制备需求。
2. 低成本。
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成本较低,同时也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
3. 环保可持续性。
有机半导体材料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制备过程中也不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具有环保可持续性。
二、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领域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柔性显示器件。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发光器件,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视角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
2. 柔性智能传感器。
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柔性和可加工性,可以制备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3. 柔性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轻量化、可弯曲等特点,被视为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研究进展目前,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和化学合成方法来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在探索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半导体材料分类,1,2,3,4代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分类,1,2,3,4代半导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183892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8.png)
半导体材料分类,1,2,3,4代半导体材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
半导体材料的概念
![半导体材料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55693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2.png)
半导体材料的概念半导体是指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它们在导电性能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材料在电子、通信、能源、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材料的几种主要类型,包括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非晶半导体、有机半导体、金属间化合物、氧化物半导体以及合金与固溶体。
1.元素半导体元素半导体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其中,硅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元素半导体之一,它具有高导电性能、高热导率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质,因此在微电子、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化合物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如GaAs、InP等。
这些化合物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特殊的能带结构,因此在高速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非晶半导体非晶半导体是指没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它们通常由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
非晶半导体具有较低的晶格缺陷和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在太阳能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有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是指由有机分子组成的半导体材料,如聚合物的分子晶体、共轭分子等。
有机半导体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柔性和可加工性,因此在柔性电子器件、印刷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Mg3N2、TiS2等。
这些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电子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6.氧化物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是指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如ZnO、SnO2等。
这些氧化物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稳定性,因此在太阳能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7.合金与固溶体合金与固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如Ag-Cu合金、Zn-S固溶体等。
这些合金与固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电子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c05f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f.png)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备受人们关注。
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电学性能,可用于制造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光电器件。
本文将介绍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一、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有机半导体材料最早是在1970年代发现的,当时人们只是将其视为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
有机半导体材料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柔性好等优势。
但是,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复杂,研究工作难度较大。
在近些年中,通过利用先进的合成手段和精密物理特性表征方法,研究人员不断地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目前,有机半导体材料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二、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1.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一个代表性应用。
从1990年代开始,OLED就进入到了实际生产领域。
OLED 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点。
它可以制成柔性或半透明的显示屏,并且有望替代传统液晶显示屏。
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OPV)是应用有机半导体材料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与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OPV具有柔性、轻质等特点,可以制成具有多样性的形态,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OPV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7%。
3.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是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管。
OFET可以应用于各种传感器、电荷耦合器、驱动晶片等器件中。
三、有机半导体材料未来发展前景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柔性好等特点,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对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攻克相关技术难点。
各种半导体类型的区别
![各种半导体类型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a2668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1.png)
各种半导体类型的区别半导体材料有很多种,根据它们的导电性能和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半导体。
其导电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电子浓度。
在极低温度下,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可能会非常低,甚至达到绝缘体的程度。
2. 元素半导体:元素半导体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半导体,如硅(Si)和锗(Ge)。
这些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主要由其内部电子和空穴的运动决定。
3. 化合物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它们以一定的比例结合,形成半导体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有很多种,如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等。
这些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以及能带结构。
4. 掺杂半导体:掺杂半导体是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其他元素,以提高其导电性能。
掺入的元素通常会使半导体的导带中产生额外的电子或使价带中产生额外的空穴,从而提高其导电性能。
5. 有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是由有机材料构成的半导体。
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低于无机半导体,但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且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因此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6. 非晶半导体:非晶半导体是由非晶态材料构成的半导体。
这些材料的原子排列较为无序,但能带结构与晶体半导体类似,因此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
非晶半导体在制备薄膜器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7. 纳米半导体:纳米半导体是指尺寸在纳米量级的半导体材料。
由于量子限域效应的存在,纳米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具有一些特殊的光电性能。
以上就是各种半导体的主要区别,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有机半导体载流体产生原理、应用、机理
![有机半导体载流体产生原理、应用、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c1bb655acfa1c7aa00ccaf.png)
精细化学品与高新技术作业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指电导率介于有机绝缘体和有机导体之间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材料。
载流体是指电流载体。
载流子在不同学科中作不同解释。
在物理学中:载流子是指可以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物质微粒,如金属中的电子和溶液中的离子等。
在半导体物理学中:载流子是指电子流失导致共价键上留下的空位(空穴)也被视为载流子,所以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即电子和空穴。
另外,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放电气体中的离子等也是载流子。
无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只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自由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在材料的导带和价带中传输。
相比之下,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构成则要复杂得多。
首先,由于能稳定存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隙(即LUMO与HOMO的能级差)通常较大,且电子亲和势较低,大多数有机半导体材料是p型的,也就是说多数材料只能传导正电荷。
无机半导体材料中的正电荷(即空穴)是高度离域、可以自由移动的,而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正电荷所代表的则是有机分子失去一个电子(通常是HOMO能级上的电子)后呈现的氧化状态。
因此,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引入一个正电荷,必然导致有机分子构型的改变。
有机物受到热激发时,其中链段的构型发生相之间的转变,当不同的相在同一条分子链上存在时,在其接合处就会形成一个“畴壁”。
不同相之间的畴辟代表了一种被激发的能量状态,并且能在分子链上进行传递,我们把它定义为“孤子(Soliton)”。
孤子的形成,在有机物的HOMO和LUMO能级之间引入了一个新的能级。
对于中性的孤子来说,这个能级上有且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若孤子失去一个电子,则成为一个带正电荷的孤子(孤子能级上没有电子);若孤子得到一个额外的电子,则成为一个带负电荷的孤子(孤子能级上有两个电子)。
带电荷的孤子倾向于与一个电中性的孤子结合,形成一个“极化(Polaron)”。
在未掺杂(亦称为“本征态”)的有机物里,只存在中性的孤子,没有电荷的载体,因此是一种绝缘体,不能导电。
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
![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6d48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3.png)
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第一章概述有机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光电特性的新型材料,其应用潜力巨大。
在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各种光电器件,如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这些器件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照明等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
第二章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光伏电池(简称OPV)是一种新型的光电转换器件,其主要部件是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太阳能电池芯片。
与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不同,OPV工作时无需使用银、铝等昂贵的金属导电层,将有机半导体材料直接印刷在塑料基底上即可制成。
因此,可制成轻薄柔性电池,能够适应多种复杂形状的设备。
OP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提高器件稳定性。
现在,OPV光电转换效率已高达17%以上,远高于几年前的5%左右。
而稳定性方面,由于有机材料的化学结构不稳定,使得OPV的使用寿命较短。
为此,人们不断地研究寻找更稳定的材料,并采用多层结构、引入杂质等手段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
未来,有机光伏电池有望成为可替代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器件,但目前其制造成本较高,还需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简称OFET)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和电流的晶体管,其主要部件是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源极、漏极和栅极。
由于其底板材料可以使用透明的塑料薄膜代替硅基材料,因此与传统晶体管相比,OFET有更高的透明度和柔性,可以作为大面积、柔性的显示屏幕的驱动器。
OFE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提高电路速度和提高稳定性。
现在,OFET已经可以实现高速的运算,且部分OFET器件的稳定性已达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未来,OFET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存储器件、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元器件,对于柔性显示、超薄电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简称OLED)是一种新型的平面发光器件,其主要部件是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发光层和电荷输运层。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其合成方法及应用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其合成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792e5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0.png)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其合成方法及应用
有机半导体材料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也被称作噬菌体半导体。
与常见的硅
基半导体材料相比,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新颖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其可视性在可见全波段
的特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如溶剂热法、液相成核法、固相合成法等。
这些合成
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溶剂热法是指将原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而产生半导体结构。
液相成核法是以微量有机溶剂为介质,具有
复杂结构的有机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经过合成而形成有机半导体结构。
固相合成法是
指在不溶于水的导电介质中,将原料彻底混合,由于固体的天然结构不断变化而使得有机
半导体结构得以发展。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也相当丰富。
有机半导体电容器(OTP)的应用广泛,可以实现无
接触继电,半导体发光管则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可以实现更加强劲的发光效果,无线通
信技术、显示技术等也都能从有机半导体中受益。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用于薄膜太阳能
电池中,以有效捕获太阳能,发挥极大的效应。
总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十分广泛。
原料便宜,制备不易,具备良好的易
加工性和可自我组装性,可以大大提高半导体应用领域的能效和普及度,使有机半导体材
料成为新一代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
![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https://img.taocdn.com/s3/m/53b97f23ed630b1c59eeb564.png)
有机发光半导体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OLED)又称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英文: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缩写:OLED)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前者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反应速率、全彩化及制程简单等优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分单色、多彩及全彩等种类,而其中以全彩制作技术最为困难,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依驱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被动式(Passive Matrix,PMOLED)与主动式。
有机发光二极管可简单分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两种类型,目前均已开发出成熟产品。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主要优势相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其柔性大面积显示。
但由于产品寿命问题,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仍以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主要应用。
历史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起源于邓青云博士,他出生于香港,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得到化学理学士学位,于1975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邓青云自1975年开始加入柯达公司Rochester实验室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工作,在意外中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
1979年的一天晚上,他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东西忘记在实验室,回到实验室后,他发现在黑暗中的一块做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在闪闪发光从而开始了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到了1987年,邓青云和同事Steven 成功地使用类似半导体PN结的双层有机结构第一次作出了低电压、高效率的光发射器。
为柯达公司生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奠定了基础。
由此被誉为OLED之父。
OLED英文名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OLED),中文名(有机发光二极管)更是邓青云命名的。
到了1990年,英国剑桥的实验室也成功研制出高分子有机发光原件。
有机半导体解读
![有机半导体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4bd4add770bf78a652954ba.png)
1.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
自 1987 年第一个 OFET 的成功研制至今, OFET 技术发展迅速, 无论 是材料研究还是器件制备工艺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007 年底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采用 C60薄膜利用室温工艺制作出高 性能场效应晶体管, 器件的电子迁移率高于非晶 Si 材料, 且阈值电压较 低, 开-关比值较大, 工作稳定性也较高。 2009 年, 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液相外延工艺成功生长了近乎 无缺陷的并五苯单晶, 他们继而采用该单晶制成一种 OFET。 2010 年 1 月法国 CNRS和 CEA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模仿神经 元突触主要功能的纳米粒子有机存储场效应晶体管( NOMFET ) , 为新 一代神经激发计算机系统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日本科学家赤松、井口等 人发现掺Cl的芳香族碳水 化合物的薄膜中能产生电 流,导电率0.1S/cm,于 是首次提出了有机半导体 这一概念
黑格、马克迪尔米 德和白川英树等人, 通过掺杂使聚乙炔 薄膜成为良导体, 从而出现了导电聚 合物,可与铜媲美
美国Kodak公司研究实 验室C.W.Tang(华裔科 学家邓青云博士)等用 有机小分子薄膜材料研 制成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种类包括:
腙类、三苯胺类、丁二烯类苯乙烯基三苯胺类等
四苯基联苯二胺类化合物
红荧烯
电子型(n型)有机半导体
(LUMO能级较高,电子亲合势较小,利于接收注入的电子)
结构特点: 种类:
芳环有吸电子基团,如氧原子、硝基、 酰胺基、金属离子等。
芳香族化合物
八羟基喹啉铝(Alq3) 聚噻吩(OHigothiophenes) 富勒烯(C60) 萘类卟啉(BPh2q)
RFID 被称为本世纪的十大技术之一,但是高成本一直制约着这项 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低成本有机RFID 标签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望解决 这一问题。目前全球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对其发展前景普遍看好。
有机半导体.
![有机半导体.](https://img.taocdn.com/s3/m/3ff3db2e31126edb6e1a1012.png)
弱有序,分子大→无定型结构→载流子迁移率低
无定型结构的有序程度不同,导致分子的能级状态 不同,会不同程度形成类似晶体材料能带结构的能级有 序排列。通常将存在一定能隙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 LUMO能级与传统半导体的导带底能级相对,将HOMO 能级与传统半导体的价带顶能级相对。 由于能稳定存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隙 (即 LUMO 与HOMO 的能级差)通常较大,且电子亲和势 较低,大多数有机半导体材料是 p 型的,也就是说多数 材料只能传导正电荷。 这个正电荷代表有机分子失去一 个电子(通常是 HOMO 能级上的电子)后呈现的氧化 状态。
有机半导体的性质、研究现状、应用
2014/5/8
1.概念及性质
2.研究史
3.导电机理 4.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制备与加工
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指电导率介于有 机绝缘体和有机导体之间的一类有机化 合物材料。其电导率一般为 10-10~102Ω / cm。 它主要是一类包含π共轭结构的有 机小分子和聚合物。
反式聚乙炔中,A相和B相互为镜像,结构相同,能量简并。 顺式聚乙块的A相和B相能量是不相同的。
若聚乙炔分子链受到热激发,则链段的构型可以从A 相克服 扭转能垒转变成B 相。当A 相和B 相在同一条分子链上存在时,在 其接合处就会形成一个“畴壁”。A 相和B 相之间的畴壁代表了 一种被激发的能量状态,并且能在分子链上进行传递,我们把它 定义为“孤子(Soliton)”。
孤子能级上的电子状态
反式聚乙块具有双重简并的基态,可以产生孤子元激发。 对具有非简并基态聚合物,如顺式聚乙炔、聚噻吩、聚对苯撑等,其元激 发不是孤子,而是极化子。
以聚噻吩为例,其基态包括两种能量不同的构型,分别称为“芳香式”和“菎 式” 极化子由一对孤子组成。
有机半导体知识点总结
![有机半导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a42d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7.png)
有机半导体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有机半导体是由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有机分子构成的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
它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电子和空穴,从而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有机半导体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半导体材料的多样性,还为制备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有机半导体的结构与性质1. 有机半导体的结构有机半导体的分子结构通常由共轭的π-电子系统构成,这种共轭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了电学性能。
有机半导体的结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有机小分子半导体和有机高分子半导体两大类。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通常是由一系列含有共轭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组成,例如聚合物、菁类化合物等。
而有机高分子半导体则是由含有长链结构的有机分子构成,通过掺杂或控制链的取向等方法来调控其电学性能。
2. 有机半导体的性质有机半导体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电学性质,如低成本、轻质、柔性等,这为其在柔性电子学、有机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有机半导体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有机半导体的制备与表征1. 有机半导体的制备有机半导体的制备通常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真空蒸发、溶液加工等方法来实现。
其中,化学合成是制备有机小分子半导体的主要方法,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分子结构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电学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而溶液加工则是制备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常用方法,通过溶液旋涂、喷涂、印刷等方式可以在基板上形成薄膜材料。
2. 有机半导体的表征有机半导体的性能表征是评估其电学性能和应用潜力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
这些表征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有机半导体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等方面的信息,为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四、有机半导体的应用有机半导体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柔性电子学和新型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机分子半导体
![有机分子半导体](https://img.taocdn.com/s3/m/a6d431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9.png)
有机分子半导体
有机分子半导体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如可塑性、低成本、易加工等,因此在电子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机分子半导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有机分子构成的晶体,其中的分子具有共轭结构,能够形成电子传输的能带结构。
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和晶体的排列方式,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分子结构和晶体生长条件来控制其导电性能。
有机分子半导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中的应用。
OFET是一种基于有机分子半导体的晶体管,它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可塑性等优点,因此在柔性电子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OFET之外,有机分子半导体还可以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这些应用领域都需要材料具有高效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因此有机分子半导体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机分子半导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设计、晶体生长、器件
制备等方面。
分子设计是有机分子半导体研究的核心,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晶体生长是制备高质量有机分子半导体晶体的关键,目前主要采用溶液法、气相沉积法等方法。
器件制备则是将有机分子半导体应用于实际器件中的关键,目前主要采用印刷、蒸镀等方法。
总之,有机分子半导体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分子设计、晶体生长、器件制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分子半导体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有机及无机半导体和功能涂层的应用
![有机及无机半导体和功能涂层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3b62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f.png)
有机及无机半导体和功能涂层的应用半导体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备导电性和隔绝性同时存在的特点。
其中,有机半导体是由有机分子构成的材料,而无机半导体则是由无机元素构成的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从而使得有机半导体和无机半导体在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机半导体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有机半导体具有柔性和可变形的特点,使得人们能够将其制成可穿戴设备上。
比如,可以将有机半导体制成柔性的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
同时,有机半导体还可以制成智能家居的控制面板,可以控制家中的各种电器设备。
这些创新性的产品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促进了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和应用。
无机半导体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无机半导体可以制成各种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发光器件等。
其中,发光器件又可以制成LED灯,LED的优点在于节能环保、寿命长、光效高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汽车行业等领域。
另外,无机半导体的材料特性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太阳的光直接转化为电能,更加环保和清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车辆等领域。
而功能涂层则是一种可以为材料表面赋予新特性的表面处理技术。
比如,可以将纳米银颗粒制成涂料,然后涂到塑料、玻璃等材料表面,从而赋予其抗菌、防水等特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有针对性的制作涂层,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导电性等特性。
这些功能涂层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材料表面的性能,同时也促进了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有机半导体、无机半导体和功能涂层的应用,不仅扩大了人们对材料的认知,同时也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不断创新和提升半导体和功能涂层的性能,从而满足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几种常见的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1)并五 苯型,(2)三苯基胺类,(3)富勒烯,(4)酞菁, (5)苝衍生物(6)花菁类。
图3: 几种常见的高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1) 聚乙炔型,(2)聚芳环型,(3)共聚物型。
二、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
我们知道无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只有电子和空穴 两种,自由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在材料的导带和价带中 传输。相形之下,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构成则 要复杂得多。 由于能稳定存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隙通常较 大,且电子亲和势较低,大多数有机半导体材料是p 型的,也就是说多数材料只能传导正电荷。无机半导 体材料中的正电荷(即空穴)是高度离域、可以自由 移动的,而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正电荷所代表的则是 有机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呈现的氧化状态。因此,在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引入一个正电荷,必然导致有机分 子构型的改变。
3. 传感器。对有机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或者去掺杂会极大 地改变其电性质,这个特点可以利用在传感器上,因为有 许多待检测的气体本身可以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掺杂剂。 4. 有机太阳能电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是有机半导体 材料的最有意义的应用。它们可以用于提包中,这样你就 可以边走边给你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充电,而且可以用在 窗户和衣服上,因为这些有机电池是柔性的。也可综合调 整所使用的感光材料的颜色,这在硅太阳能电池上就做不 到。
有机半导体材料
材料科学与科学 1030250050 姬天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特征
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里, 成键结构会扩展 到相邻的许多个原子上。根据分子结构单元的 重复性,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分为小分子型和高 分子型两大类。 常见的小分子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有并五苯、三 苯基胺、富勒烯、酞菁、苝衍生物和花菁等; 常见的高分子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则主要包括聚 乙炔型、聚芳环型和共聚物型几大类,其中聚 芳环型又包括聚苯、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 等类型。
四、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对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的最重要优势是其近乎无限的 可修饰性。通过改变有机分子的分子构成及元素成分,有 机材料的性能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整,也就更有机会 充分接近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在功能材料方面,近年 已经有大量原先采用无机材料的应用领域转用了有机材料。 当前大量采用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有以下领域: 1. 光盘。当下主流的DVD 光盘通常以花菁(显蓝绿色) 及酞菁(显金黄色)为数字信息的载体。这些有机半导体 材料在激光照射下会改变分子构型,从而完成0 和1 的记 录。
2. 有机发光二极管,即OLED。OLED 以有机半导体异质 结为基础,通过电子和空穴在异质结处的湮灭而发光。 OLED 可以制成柔性的、大面积的显示器。利用有机发光 材料制造的显示器不仅可以变得既软又薄,还可以随意折 叠、卷曲和放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且与当今 时尚的液晶显示器(LCD)相比,它还具有亮度高、节能、 无视角问题、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2.非晶态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会在一定范围 办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这也反映了有机半导体材料与 无机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传输机理上的本质不同。各个有 机分子的共轭轨道,可以视为载流子的一个个束缚区域, 而载流子的跳跃传输就是从一个束缚区跳入另一个束缚区, 亦即先要逃脱一个束缚区的束缚,才能跳跃到另一个束缚 区。摆脱束缚需要一定的热激发,所以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升高时,有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会有所上升。 3. 此外,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迁移率还与材料的掺 杂程度有很大关系。如前所述,有机半导体的掺杂,即在 其中引入氧化剂或还原剂,用以形成极化子及双极化子等 载流子。有研究表明,掺杂物可以充当有机分子之间的桥 梁,把一个共轭区域内的载流子快速地引到另一个共轭区 域里。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适量的掺杂可以明显地提高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迁移率。
三、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传输
1.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分子与分子之间仅有微弱的范德 华力,载流子的离域程度通常仅限于一个分子之内。只有 在有机半导体的单晶材料中才会出现载流子在几个相邻分 子之间离域的情况。因此,在非晶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中, 电荷在不同分子之间的传递要通过“跳跃”的方式完成。 跳跃传输的有效程度与相邻分子之间的 重叠程度有关, 重叠度越高,跳跃传输的速度越快。很显然,跳跃传输远 不如无机半导体中的带传输有效,所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中 的载流子迁移率通常很低。
有机光盘
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硅胶感应器
有机太阳能电池
五、 有机半导体同无机半导体的 区别及其优点
与无机半导体相比,有点半导体具有一定的自身独特性, 表现在: (l)、有机半导体的成膜技术更多、更新,如真空蒸镀,溶 液甩膜,Langmtrir一Blodgett (LB)技术,分子自组装技术, 从而使制作工艺简单、多样、成本低。利用有机薄膜大规 模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大面积的器件。 (2)、器件的尺寸能做得更小(分子尺度),集成度更高。分 子尺度的减小和集成度的提高意味着操作功率的减小以及 运算速度的提高。 (3)、以有机聚合物制成的场效应器件,其电性能可通过对 有机分子结构进行适当的修饰而得到满意的结果。同时, 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掺杂,有机聚合物的电导率能够在绝缘 体(电阻率一10一Qcm)到良导体这样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变 动。因此,通过掺杂或修饰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导电聚 合物。
(4)、有机物易于获得,有机场效应器件的制作工艺也更为 简单,它并不要求严格地控制气氛条件和苛刻的纯度要求, 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器件的成本。 (5)、全部由有机材料制备的所谓“全有机”的场效应器件 呈现出非常好的柔韧性,而且质量轻。 (6)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进行适当的修饰,可以得到不同性 能的材料,因此通过对有机半导体材料进行改性就能够使 器件的电学性能达到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