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7世纪文学)【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学中编-导论)导论0.1 复习笔记⼀、19世纪欧洲⽂学(⼀)19世纪欧洲⽂学的发展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与发展是⼈类历史上的⼀场变⾰,它改变了⼈的⽣存处境,促进了西⽅⽂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理的变化,从⽽也带来了⽂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具体表现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学思潮和流派,从⽽给近代欧洲⽂学带来了繁荣景象,也标志着欧洲⽂学的成熟。
(三)基本特征1.⼀⽅⾯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特别是⽂艺复兴以降欧洲⽂化与⽂学的传统,⽽且也悄悄地发⽣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2.另⼀⽅⾯使欧洲近代的⼈⽂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19世纪欧美⽂学⼈⽂观念的变化(⼀)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欧洲社会中⼈的⽣存处境发⽣了重⼤变化,⼈对⾃⾝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与⼈之间的关系。
1.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类⽂明的向前发展,它给⼈带来了⼀定程度的⾃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2.使⼈与⼈、⼈与社会、⼈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明给⼈带来了新的束缚,尤其是物对⼈的束缚,使⼈的⾃由得⽽复失。
(⼆)浪漫主义⽂学思潮1.浪漫主义⽂学思潮浪漫主义⽂学思潮流⾏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浪漫主义⽂学以艺术的⽅式描摹了这⼀特定时代⼈的激荡、亢奋⽽敏感、纤弱的⼼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我”。
2.浪漫主义⽂学思潮的发展概况(1)德国浪漫主义⽂学被勃兰兑斯称之为“精神病院”的德国浪漫派,是⼀些内⼼敏感善于体悟⼈的情绪与⼼理状态、热衷于描写离奇怪诞充满神秘⾊彩事物的作家。
他们对⼈的感性⾃我的关注远远胜过对理性⾃我的张扬;他们热衷于表现的怪诞、梦幻、疯狂、神秘、恐怖,等等,恰恰是⼈的理性的触⾓所难以指涉的感性内容。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流行时期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
2.产生背景(1)社会动因:法国大革命①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②《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促使一种社会心理产生,即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
(2)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①德国古典哲学a.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
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b.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②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解决社会矛盾。
(3)自身动因:人的心理的转变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资产者、小资产者不免失望、苦闷和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发展过程(1)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
(2)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漫的”一词。
(3)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4)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
(3)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4)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5)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5.艺术特点(1)主题上,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世纪文学)
第2章中世纪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1)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①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②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基督教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基督教在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①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歌、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②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
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2.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
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课后题答案
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课后题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
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
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
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最着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魅力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
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
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欧美文学上编导论0.1 复习笔记一、古希腊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个体自由、个体本位意识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象征着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
2.个体生命意志、欲望的放纵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这体现了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爱欲的描写突出体现了这种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
二、古罗马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对集权国家、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崇拜人的力量的文化个性表现为对政治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在文学上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责任观念古罗马文学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三、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文学地位欧洲文学的源头。
(二)创作特征1.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
2.宗教人本意识,即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
四、文艺复兴运动(一)形成原因中世纪晚期,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相互冲撞,促成西方文化的大转型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二)创作特征——人文主义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以人性取代神性、以人智取代神智,肯定人的价值和主体性。
这实质上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对立。
2.“人”的觉醒与解放文艺复兴调整了极端化的人与神、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推动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3.“人”的观念的创作在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代表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三)产生影响1.积极影响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2.消极影响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的混乱。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的多方面意义1.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2.历史概念的东方(1)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2)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3.有关东方文学的早期探索(1)英国学者威廉·琼斯最早确认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和波斯文之间的关系,并于1789年把《沙恭达罗》翻译成英语,第一次把印度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
(2)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
(3)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4.我国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1)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西方文学换称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换称为“亚非文学”。
(2)在国内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中,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内涵则基本一致。
故而,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5.世界文化的四大体系(1)当今较为流行的共识是把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
(2)欧洲及其相关的美洲、澳洲拥有统一的种族类型、基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和同一模式的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欧美澳三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有着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17世纪文学)
第4章17世纪文学4.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原因(1)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2)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
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场面,鼓励戏剧创作。
虽然他喜欢崇高壮丽的风格,但他同样欣赏莫里哀的滑稽讽刺,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
3.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勒内·笛卡儿的唯理主义观点。
(1)“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笛卡儿的《方法论》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也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著述。
笛卡儿提出要运用“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
他将人的思维分为4个阶段:通过直觉和推理揭示真理;运用分析,透过复杂的事物找到普遍的真理;从孤立的因素出发,重新构造出复杂的事物;运用验证以弥补可能遗忘的东西。
(2)“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认为“我思故我在”,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判明是非。
(3)万物之美全在于真他还认为万物之美全在于真,真存在于条理、秩序、统一、均匀、平衡、对称、明晰、简洁中,人凭理性才能认识这种真。
此外,他的《心灵情感论》(1649)主张意志可以直接改变人的情感。
4.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现代主义文学)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1)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2)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②德国哲学家尼采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对世界之本体的认识不能凭理性,只能靠直觉;理性分析只能围着对象转圈子,抓不住本质,而直觉却能打破空间设置在创作者和创作对象之间的界限,从而把握住智力所不能提供的东西。
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①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②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仅仅受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受文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和推动,因而它并非是脱离文学传统突然从一个历史断层中冒出来的,而是传统文学合规律的发展与延续。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下编 第(3-4)章【圣才出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产生背景(1)外在因素①科技因素欧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②文化因素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促使现代主义文学产生。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特征。
(2)内在动因①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②随着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这种“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也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2.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①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②突出表现异化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与文明的批判基于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走向自然的愿望,因此,异化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这四方面表现出来。
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b.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
c.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2)艺术特征①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客观实体是非真实的,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应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这种看法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②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为了实现对内在真实的表现,现代主义文学常常运用象征与隐喻,创造性地借用西方神话传说,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反思,象征性地表现隐藏在表象后面更为本真的真实。
(完整word版)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word文档良心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文学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一古代希腊文学(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二)主要特征: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
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
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
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古亚非文学)
第2章中古亚非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古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古亚非文化对中古亚非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1)中古亚非文学是在中古东方文化的自我演进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①中古前期,大体上包括公元1至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这一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形成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
此时中国出现了汉唐盛世。
印度正值古典时期,各种经书、法典及“往世书”问世。
阿拉伯人大规模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出现了8至9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
②中古中期,约10至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各国都在民族文化深沉厚积的基础上出现了普遍繁荣,众多的哲学派别、学术中心纷纷涌现,大量经典著作产生,并且出现了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如印度商羯罗的吠檀多哲学,西亚的阿维森纳哲学等,以此为核心,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标志着东方文化的发达和恢弘。
③中古后期,约15至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演变这种演变又有几种情况:a.东方文化出现模式化和定型化。
文化模式的形成虽然标志着文化的成熟和发达,但同时也容易形成定势,15世纪以后,东方各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文化僵化和停滞现象。
b.由于社会动乱,特别是一些生产方式和社会进程落后的游牧民族进攻和入主发达地区,一段时期内,生产力遭到破坏,文化也相应遭受破坏,从而出现衰落和停滞。
c.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开始出现文化转型,这是东方文化本身的自然演进现象。
这有的表现为启蒙思潮,如中国晚明出现的思想启蒙;有的表现为宗教改革,如印度教的虔诚运动以及阿克巴大帝对伊斯兰教的改革;有的表现为市民文化的上升,如日本江户时期出现的町人文化等。
d.西方文化的影响。
13世纪蒙古的侵袭和横扫,在客观上打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纷纷东来,带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形成早期的西学东渐。
16世纪后,欧洲列强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入侵,一些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文化也逐渐殖民化。
中古亚非文学正是中古东方文化发展演变的产物。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章节题库(17世纪文学)【圣才出品】
第4章17世纪文学一、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答: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
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2.三一律答: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3.贵族沙龙文学答: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
“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
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
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描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
二、简答题1.阐述《失乐园》的叛逆精神。
答:(1)诗中的叛神撒旦反抗上帝,不屈不挠约翰·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也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诗人。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主要的作品。
这部长诗共12卷,取材于《圣经》,写叛神撒旦造反的故事和亚当、夏娃违犯上帝禁令偷吃禁果而被赶出乐园的故事。
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特别是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表现了古希腊古罗马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含着它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已经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基本形成了以再现说和表现说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创作倾向,为后来的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文学(一)“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主要成就:神话和史诗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
英雄传说常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底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等。
尽管有人批评希腊神话是“古老的谎言”,但我们仍能透过深化形式科学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第一,从神话和生产力的关系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
第二,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第三,从神话和希腊宗教的关系看,它也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第四,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等。
二是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如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等。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上编 第(3-5)章【圣才出
第3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3.1复习笔记一、概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的欧洲,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背景(1)社会历史原因(根本原因)①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某些地中海沿岸城市(如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反对封建的和宗教的精神禁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2)文化动因①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基础。
②13世纪前后,欧洲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因素——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市民文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现,新兴资产阶级得以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1)核心主张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作品主题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3)艺术特征①艺术追求上,人文主义文学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
②创作方法上,人文主义文学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将写实(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同浪漫幻想的创作方法有机结合。
③文学体裁上,人文主义文学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
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艺术样式产生。
④文学语言上,一部分人文主义作家开始采用普通老百姓通晓的俗语、俚语或口语进行创作。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1.发展阶段(1)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①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②文学主题:以“神权否定人权、神性排斥人性”;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下编-导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20世纪的欧美文学(一)20世纪的欧美文学20世纪的欧美文学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走向新的繁荣的时代。
这一时期,欧美社会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欧美文学出现了流派林立错综、思潮更迭频繁的多元化复杂化局面,任何一种文学流派都无法像以前那样雄霸某一时期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文坛。
(二)20世纪的欧美文坛从宏观角度看,20世纪的欧美文坛上存在着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主流,其中又以现代主义的影响更大。
1.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它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
2.现实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是欧美传统文学——主要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延伸,但因其深受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而表现出了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明显差异,显示出现实主义在20世纪的深化与拓展。
二、非理性思潮对20世纪欧美文学的影响(一)非理性思潮20世纪西方文学是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的,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
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动,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二)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西方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也强化了人们的非理性意识,加深了人对自我力量评价时的悲观与失望。
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不仅没有解决人的信仰、价值观和精神、情感需求问题,相反还加重了这方面的危机感。
可见科学加深了人对自身内心宇宙复杂性的认识,科学理性摧毁了基督教宇宙观,也破坏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所谓“上帝死了”的根本含义也就在此。
(三)“物质的兴盛”事实上,“物质的兴盛”,也是催化非理性思潮,加重人的危机意识和异化感的重要因素。
在理性指导下的对物的疯狂追求从深层表现出了非理性特征;人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在有形无形中支配着人,这种支配又表现出神秘的非理性特征,文明成了人的对立面,使人变为非人——即人的主体性丧失、人的不存在、人化为虚无。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 中编【圣才出品】
欧美文学中编导论0.1复习笔记一、19世纪欧洲文学(一)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的生存处境,促进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心理的变化,从而带来了文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二)主要流派与思潮出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
(三)文学观念嬗变1.继承与发展自古希腊、罗马,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化与文学的传统,也发生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
2.一方面使欧洲近代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一方面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文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二、19世纪欧美文学人文观念的变化(一)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与发展。
(二)变化特征1.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给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
2.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尤其是物对人的束缚,使人失去自由。
三、主要的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浪漫主义文学1.流行时期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一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2.总体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的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3.各国浪漫主义文学(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反叛“理性”①由卢梭“返回自然”滥觞出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既是对启蒙运动以来人的解放思想的一种传承,又是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的一种反叛,即对“理性”的反叛。
②代表作家群:德国浪漫派(被勃兰兑斯称为“浪漫主义病院”)。
(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然”①这种“自然”观的深层表达是人对自然纯真的人性的崇尚,对被理性与文明压制下的人的自然情感与欲望的追寻。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雪莱《西风颂》。
(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渴望“自由”①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充满着由剧烈的社会变革所致的自由与激情。
其展现的是渴望自由、热情奔放、张扬“自我”、个性主义的“人”的形象。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导论)
亚非文学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与东方文学1.“东方”的含义(1)地理上地理学的“东方”是指亚洲和北非洲。
(2)历史上历史概念的东方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航路并向东进行扩张产生的。
一批西方学者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东方学”。
2.东方文学的含义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是指包括近东、中东、远东和非洲的文学。
(二)“东方精神”古代东方社会在特有的东方文化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东方精神”,东方文学是表征“东方精神”的主要载体。
它具体表现在东方的认知文化、价值文化和审美文化三个方面。
1.东方的认知文化东方认知文化指东方各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方式、自然观、科学观及社会历史观等。
东方文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感悟和直觉的思维方式。
(1)阿拉伯古阿拉伯人擅长个别零碎地、直观感性地观察认识事物,只有凭借直觉的理性思维才能领略复杂的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
(2)印度印度人习惯以“梵我合一”的内倾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人生,从整体、和谐、内省、体悟、循环的视角看待社会历史。
(3)汉文化体系汉文化体系信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天人感应的五行说,它们被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在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东方的价值文化东方文化具有鲜明的泛道德色彩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1)鲜明的泛道德色彩①东方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呈现出个体与宗族乃至整个社会不可分离的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
个人必须绝对忠诚服从社会的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来维护自身与群体的关系。
②东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泛道德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强大的制约力和持久的稳定性。
文学成为维护伦理道德有力的工具。
(2)浓厚的宗教色彩①内容东方宗教是一个包含语言、哲学、伦理、政治、法律、文艺、科学等庞大的东方文化知识体系。
不仅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还产生了几十种影响广泛的地区性或民族性宗教。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资料讲解
外国文学史(上)
(郑克鲁版)(修订版)【思考题/讨论题】
欧美文学 上编
导论 P13
1.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如何发生冲突又互有补充的?
2.欧洲文学如何体现人的观念?
第一章 古代文学 P46
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3.《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4.《萌芽》是怎样表现罢工斗争的?
5.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哪些题材?取得了什么成就?
6.试析《恶之花》的艺术特点。
【讨论题】
1.如何评价雨果的人道主义?
2.如何评价《高老头》描写的父爱?
3.于连是个人野心家吗?
4.简·爱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
5.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吗?
14.为何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5.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形象分析。
16.谈谈《死魂灵》对地主群丑图的刻画。
17.谈谈屠பைடு நூலகம்涅夫笔下的“多余人”。
18.怎样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小说?
19.怎样理解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辩证法”?
20.你喜欢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的哪一部?为什么?
5.试析于连的形象和《红与黑》的心理描写。
6.《人间喜剧》的创新性何在?
7.试析《高老头》塑造人物的特点。
8.以《包法利夫人》为例,谈谈福楼拜的创新。
9.狄更斯如何发展了英国小说创作?
10.试将《简·爱》和《呼啸山庄》作比较分析。
11.试析苔丝的形象。
12.试析福尔摩斯的形象。
13.海涅图和通过《德国,一个冬天的通话》成功地创作出政治讽刺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17世纪文学
4.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古典主义文学
1.流行时期
17世纪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产生动因
(1)外部环境
①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②路易十四对文艺的喜爱以及推行的文艺政策促进古典主义文学繁荣。
(2)哲学基础
勒内·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他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
3.思想特征
(1)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揭露社会的恶习和弊端。
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4)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
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4.艺术特征
(1)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古典主义文学不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继承诗歌、散文,而且继承戏剧,并且进行创新,使其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
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①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②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民间文学。
(3)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古典主义诗剧基本有两千行,诗句优美,风格庄重典雅,以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为代表。
(4)人物塑造类型化
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忽略环境对人物产生的影响。
5.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具体表现
(1)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悲剧成就突出。
①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代表作:《劝慰杜佩里埃先生》。
②皮埃尔·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a.代表作
《熙德》——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之作。
b.创作风格
第一,风格庄严崇高,这是古典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美。
第二,剧本题材和内容崇高庄严,悲剧要写有关君王、统帅、圣人、英雄的故事。
第三,情节激动人心。
第四,人物对白雄辩有力、充满激情、严谨周密,像格言一样铿锵有声。
③让·拉辛
a.代表作
《安德洛玛克》《费德尔》《爱丝苔尔》和《阿塔莉》。
b.创作风格
第一,“三一律”的运用出神入化,没有多余的场面和插曲,把古典主义悲剧艺术发展到高峰。
第二,剧本开始,矛盾就是一触即发的状态。
第三,沿袭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剧本总是描绘导致悲剧的必然过程。
④让·德·拉封丹
代表作:《寓言诗》。
⑤尼古拉·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2)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①约翰·德莱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代表作:《论戏剧体诗》和《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
②亚历山大·蒲柏
代表作:《批评短论》《夺发记》。
(3)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及作品: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批判诗学试论》。
(二)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1.巴罗克文学
(1)流行时期
巴罗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①意大利
代表诗人及作品: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阿多尼斯》。
②西班牙
a.诗人贡戈拉·伊·阿尔戈特的成就在长诗,包括叙事诗和寓言诗。
代表作《莱尔马公爵颂》《孤独》。
b.佩特罗·卡尔德隆是继维加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
其代表作《人生如梦》。
③德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汉斯·雅各布·克里斯托弗·格里美尔豪森《痴儿西木传》。
④法国
a.小说
代表作家及作品:奥诺雷·德·于尔菲《阿丝特蕾》。
b.诗歌
代表诗人及作品: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
(2)后世影响
巴罗克文学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2.清教徒文学
(1)流行时期
清教徒文学于17世纪40年代发生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代表作家:约翰·弥尔顿
①主要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a.《失乐园》取材于《圣经》,这部史诗的价值在于赞美了撒旦的反抗,体现了诗人清教徒的革命思想。
b.《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表现了坚定的信仰和坚贞不渝的气节。
c.《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描写参孙撼倒大柱的复仇故事。
②艺术成就
a.主题上,表现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思想的赞颂。
b.内容上,想象力丰富,场面描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c.手法上,使用象征和寓意手法。
③后世影响
其史诗形式给19世纪的新型史诗和诗体小说开辟了道路。
二、莫里哀
(一)生平和创作
1.作者简介
莫里哀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
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2.重要作品
(1)《太太学堂》——莫里哀的第一部大型喜剧
该剧批判了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具有明显的现实精神。
(2)《恨世者》——莫里哀喜剧中唯一写到大贵族圈子
该剧揭露了贵族圈子的庸俗和虚伪。
(3)《司卡班的诡计》——莫里哀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
该剧塑造了一个逾越等级观念的机智的仆人形象,并直接影响了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
3.思想内涵
(1)小说主要以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力图通过对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描绘,揭露资产者的恶习。
(2)对大贵族进行无情抨击。
(3)对下层人物的描绘不带偏见。
莫里哀描写仆人、厨师、农民、穷人,尤其是对仆人形象的刻画,他们往往头脑清醒、性格开朗、言语锋利、大胆泼辣,富有反抗意识。
4.艺术成就
(1)戏剧形式上,莫里哀对喜剧的形式加以改造,写出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
从《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开始,戏剧完全描绘时代的风俗和人物性格。
(2)人物塑造上,莫里哀抓住了人物的复杂性,人物在主要性格以外,还伴随其他性格。
例如,阿巴贡既吝啬又好色,他虽不舍得花费,却又关注舆论,要保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3)创作手法上,莫里哀发展了闹剧手法和喜剧手法。
例如对某种怪癖、某种恶习的发掘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