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1五年级第十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总要求:.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
3、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单元、让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培养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2、引领儿童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关心公共事务,有为公共事务服务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我们”是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作为公民“我们”可以拥有哪些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又有哪些。
4、让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
第三单元、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历史。
2、以孙中山为主要的历史任务,向学生介绍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这一段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奋斗史。
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
第四单元、了解八年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的灾难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2、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3、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和烦恼《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
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
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
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学生准备:记录一周内的心情;准备自己快乐时的照片或成果,以及收到的礼物等。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3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3教学准备: 1、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VCD或磁带。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1、歌曲激情: (1)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谁来说一说歌中唱出了一个什么真理? (3)关于党的知识,你了解什么呢?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10课南湖游船二、互动感知 (一)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回忆旧知: (1)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社会曾欣起过三次大的革命运动,是哪三次呢?结果如何?生答,师出示虎门销烟、甲午战争等图片。
(2)鸦片战争后的80多年,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和自由进行了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都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中拯救出来。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7年,与我国接壤的俄国发生了一场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由谁领导的什么革命? (2)出示:列宁肖像图。
对,是由列宁同志领导的十月革命。
老师能简单地介绍十月革命。
(3)小结:十月革命像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新的道路和曙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向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3、了解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过渡:不久,我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
随着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成立。
(2)教师出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
(3)小结: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相约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苏教版五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1五年级第十册《道德与生活》教学打算一:全册教学总要求:.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进入公共生活,探讨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指导学生依照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打算,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类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切,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
3、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踊跃的行动。
让学生体会到在同意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切家庭生活,情愿分担家务,有必然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单元、让学生了解国家公事员的工作职责,培育他们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热情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的进展与转变,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二、引领儿童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关切公共事务,有为公共事务效劳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咱们”是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作为公民“咱们”能够拥有哪些大体权利,“咱们必需履行的大体义务又有哪些。
4、让学生了解国际上和我国为爱惜青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分辨违法、合法的意识。
第三单元、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近代蒙受帝国主义入侵和掠夺的屈辱历史。
二、以孙中山为要紧的历史任务,向学生介绍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成立民主共和国家这一段中国人民探讨民族振兴道路的历史。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奋斗史。
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熟悉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
第四单元、了解八年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的灾难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二、明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祖国,保护和平的重要力量,酷爱解放军。
3、明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酷爱。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教学案例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教学案例庄严时刻海宁市实验小学郑利华一.教学内容《庄严时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中的第三个主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的第一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前,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情感: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能力尝试多渠道地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徽常识的资料,并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类,从中了解有关知识。
3、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五.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
本课程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
2.小学高年级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3.“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本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有明确的规定:“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六.总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徽、国歌常识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比较强这一特点选取了在网络背景下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曾经发生的一幕,弥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不足;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潜在的爱国情和自豪感;再通过小组合作搜索、筛选、整理资料,开展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从而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德育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德育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道德修养课题:积极乐观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体验积极乐观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积极乐观的概念和特征2. 案例分析:积极乐观和消极悲观的对比3. 小组活动:讨论积极乐观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如果遇到困难,你是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还是消极悲观地退缩呢?”引发学生思考。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积极乐观的认识和感受。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积极乐观和消极悲观的区别,并讨论案例中的正确和错误做法。
4. 小组讨论: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如何积极乐观地面对的经验。
5. 学生汇报:让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6. 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总结积极乐观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在不同场景下如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7.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寻找和整理与积极乐观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进行分享。
2. 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他们研究其中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3. 邀请一位成功人士或积极乐观的榜样来校进行主题演讲。
第二课:家庭生活课题:家庭和睦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家庭和睦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处理家庭矛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和睦的概念和特征2. 家庭矛盾的原因和解决方式3. 小组活动:讨论家庭和睦的策略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家庭中的和睦场景,引发对家庭和睦的思考。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和思考和睦家庭的氛围。
3.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睦的特征和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家庭矛盾的原因。
4. 小组讨论: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家庭矛盾的解决方式和维持家庭和睦的策略。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整册教案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鲁洁主编)

教学内容:第1课父母的难处(一、看看父母有多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艰辛、为孩子和家庭全身心的付出,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
2、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学会换位思考,去关注父母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感受家庭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培养、建立起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已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能主动为家庭、为父母分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当你埋怨爸爸、妈妈对你的要求太多,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尚穿着,高档的书包时,你或许感到委屈、伤心,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和父母有抵触的情绪,还有可能存心和父母过不去。
其实父母背负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艰辛和难处啊!下面我们就通过两组镜头来看看父母有多难。
1、板书课题:看看父母有多难2、放映两组镜头,一组是一位普通工人家长一天的经历,另一组是一位经理家长一天的生活历程。
(两位家长都有各自的难处,生活节奏快。
一个是为了生计奔波,一个是为了生意忙碌,一天过来除了疲惫就是劳累。
)3、看完这些,你们有话要说吗?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二、小组汇报,走近父母后的感想师:课前全班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也制定了课前调查的计划,绘制了表格,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看看父母究竟有多少难处给吧。
1、第一小组:街头调查组(1)组长简单说说调查活动的过程。
(2)小组成员出示调查的表格,并作简要的介绍(3)呈现调查记录的内容,父母的难处有哪些?。
①工作忙,没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淡化了与孩子的感情。
②孩子提出过高要求,有时难以满足,觉得心里有愧于孩子。
③孩子学习不认真,成绩不好,整天工作觉得没劲。
网络对孩子的诱惑太大,黑网吧太多,危害孩子的身心发展。
……(4)小组讨论:你们以前知道父母有这些难处吗?面对这些难处你们打算怎么做?指名说说打算以后怎么做(5)其他小组成员针对这个小组的调查,可以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思路:父母的这些难处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子女的,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亲身体会中悟出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真情。
苏教版五年级德育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德育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友谊交流课时一:友善交往教学目标:- 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研究友善交往的基本规则- 提倡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教学内容:1. 了解友谊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友善交往的基本规则3. 研究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技巧教学活动:1. 设计小组讨论,分享友谊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交朋友经验。
2. 观看友善交往的短片,讨论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进行交流技巧训练,比如主动打招呼、礼貌用语等。
讲评评价: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友谊意识。
2. 观察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运用所学技巧的情况,给予积极反馈。
3. 结合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差异化帮助和指导。
课时二:尊重差异教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 研究如何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锻炼与不同人群友善相处的能力教学内容:1. 认识差异的存在,了解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2. 研究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的重要性。
3. 进行与不同人群友善相处的角色扮演练。
教学活动:1.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差异的存在及如何尊重他人差异。
2. 观看带有差异情景的故事或视频,研究如何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3.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与不同人群友善相处的场景,提高应对能力。
讲评评价:1. 监控学生讨论的氛围,引导他们尊重他人差异,避免歧视。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练中的表现,给予好的示范和指导。
3. 通过小组反馈和个人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差异尊重的重要性和技巧。
课时三:诚实守信教学目标:- 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研究诚实守信的表现和效果- 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坦诚相待教学内容:1. 认识诚实守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研究诚实守信的表现和效果。
3. 探讨在困难面前如何坦诚相待。
教学活动:1.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2. 观看与诚实守信相关的故事或视频,深入了解其表现和效果。
3. 设计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坦诚相待,体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
案2023
第一单元:我是小研究员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实证研究,并且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观察或疑问进行简单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内容
1. 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按照科学研究的步骤进行简单的研究实践;
3. 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和总结研究结果。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案例解析法:通过分析科学研究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4. 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结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研究实践的情况;
2. 学生对科学研究基本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3. 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的概况。
教案的详细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设计和编写。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
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
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
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学生准备:记录一周内的心情;准备自己快乐时的照片或成果,以及收到的礼物等。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父母的难处一、填空题1.(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2.父母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还要(抚养)我们成长,非常辛苦。
3.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
二、简答题1.在家中你能帮父母做些什么?2.每天早晨起床,你有哪些事情让父母帮你做?这些事你能做吗?3.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父亲节是什么时候?第二课家里的烦人事一、填空题。
1.我们要学着为家庭承担(责任),时刻(关心)家里的事。
2.遇到烦心事,要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选择题。
1.如果父母为一些事争吵,我们应该()。
A.离家出走。
B.不理他们。
C.想办法劝解。
2.家庭成员之间()。
A.也要有礼节、礼貌。
B.没任何往来。
C.面对最亲的人,礼貌是多余的。
D.和外人一样。
3.下列属于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的做法是()。
A.陪爸爸打麻将。
B.为他们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C.不去上学,专门帮他们干家务。
D.许诺家长大了为他们买汽车买房子。
三、简答题。
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为家庭和睦尽力?答: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有家庭责任感,不因个人问题造成家庭矛盾,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为家庭和睦尽力,对我们少年儿童来说就是要理解父母,接受父母的指导,不提过分要求,尊金长辈,体贴、照顾老人,主动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父母的辛劳。
中国人口现状分析1949年至1981年33年出生人口总数:663149147。
平均每年出生20095428.即每年出生2009多万。
1982年至2014年33年出生人口总数: 594425821。
平均每年出生18012903. 即每年出生1800多万。
如果出生人数少于1800万。
则人口就以7000万的阶梯不断减少。
而且减少7000万的速度越来越快。
以几何等级的速度减少。
很快我国人口就会减半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每对夫妇平均生两个孩子,未来人口至少也要减少7000万。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父母的难处一、填空题1.(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2.父母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还要(抚养)我们成长,非常辛苦。
3.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
二、简答题1.在家中你能帮父母做些什么?2.每天早晨起床,你有哪些事情让父母帮你做?这些事你能做吗?3.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父亲节是什么时候?第二课家里的烦人事一、填空题。
1.我们要学着为家庭承担(责任),时刻(关心)家里的事。
2.遇到烦心事,要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选择题。
1.如果父母为一些事争吵,我们应该()。
A.离家出走。
B.不理他们。
C.想办法劝解。
2.家庭成员之间()。
A.也要有礼节、礼貌。
B.没任何往来。
C.面对最亲的人,礼貌是多余的。
D.和外人一样。
3.下列属于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的做法是()。
A.陪爸爸打麻将。
B.为他们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C.不去上学,专门帮他们干家务。
D.许诺家长大了为他们买汽车买房子。
三、简答题。
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为家庭和睦尽力?答: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有家庭责任感,不因个人问题造成家庭矛盾,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为家庭和睦尽力,对我们少年儿童来说就是要理解父母,接受父母的指导,不提过分要求,尊金长辈,体贴、照顾老人,主动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父母的辛劳。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的难处,主动为他们分忧;懂得家庭中也会出现一些麻烦事,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员和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应该正确对待家中的烦恼,为家庭幸福尽自己的力量;学会反思与父母形成隔阂的原因,学会一些父母沟通、交流的方法;正视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学会克服困难,成为一个对自己、家庭、国家未来负责的公民。
2.了解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有关儿童权益的有关法律,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1五年级第十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总要求:.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
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单元让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培养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引领儿童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关心公共事务,有为公共事务服务的意识。
让学生明确“我们”是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作为公民“我们”可以拥有哪些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又有哪些。
让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
第三单元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历史。
以孙中山为主要的历史任务,向学生介绍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这一段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奋斗史。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
第四单元了解八年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的灾难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1、父母的难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有哪些不满。
2、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抱怨时,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父母有多难?他们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辛苦和难处啊!二、指导开展“看看父母有多难”调查活动。
1、我们要想调查了解父母的难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看看书,也可小组讨论一下。
2、学生交流,确定采用的调查方法。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实际情况分组。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采访调查方式,制定调查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5、提醒学生调查时还注意什么?(注意自己的态度,要有礼貌,不能打扰被体谅者的工作和学习等。
)6、预祝同学们的调查活动取得成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汇报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
2、全班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1、各组派代表将本组了解到的父母某方面难处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将父母的维处分类:身体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工作方面的……3、引导学生发现父母的难处哪是由自己引起,或与自己有关系的,记录下来。
4、讨论:父母的那些难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欣赏佳作《妈妈的手》,思索交流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的原因是什么。
6、老师进行总结提升。
四、课后活动双休日时与家长交换角色,做一天临时家长,然后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辩论、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为父母解决一些难处,培养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小小辩论会:大人的难处我能帮着解决吗?1、小组讨论:(1)说明你同意书中哪方的意见?为什么?(2)举一两个事例(你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了解到的)来说明你的观点。
2、全班讨论。
(1)全班分成甲、乙方两个大组。
推选一位小主持人。
(2)甲方为正方,乙方为反方。
(3)宣布规则。
先思考3分钟,想好了再说,发言时不能超过5分钟。
由于时间关系,发言时不能重复别人的话。
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不随便插话,等别人说完再发言。
(4)全班同学进行辩论。
3、师小结:大人有大人的难处,他们面临着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有着我们小孩所不知道的难处。
大人的难处也有大有小,有些难处我们能帮着解决的,我们应该帮父母解决,有些难处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帮着解决,但我们可以安慰父母,不再给他们增加烦恼。
二、送父母一片阳光1、阳光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为父母送上一片阳光?2、有一个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后是这样做的。
讲一个小故事。
3、你还知道哪些孩子理解父母的关爱并为父母分忧的事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4、你的周围或你自己有过这些事情吗?你们是怎么做的?5、老师可适时点拨。
如果父母的身体不太好,我们要以提醒他们别忘记吃药;父母心情不好,我们要以给他们说说开心的事儿;如果父母是为孩子的学习情况烦恼,我们应该学会自律,尽自己的能力搞好学习等。
(鼓励学生发言,说的范围可以广泛一些,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说起,联系自己的做法谈谈。
)6、师小结:有时父母的很多难事都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少让父母操心说是在为他们解决困难。
我们不但要理解他们的难处,而且要主动为父母分担忧愁,不让他操心,为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也许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也许只是一杯热茶,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有可能在为父母分担忧愁。
我们更要爱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无私的爱,为他们送上一片阳光。
三、行动计划1、想一想,你觉得你的父母现在有哪些你能帮着解决的难处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2、加家后和父母好好交流一下,哪些难处是父母瑞在确实需要解决而你又能帮忙的,制定一张行动计划表,督促自己按照表中的内容去实践,过一段时间后,再举行一个班级交流会。
2、家里的烦人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孩子们家庭生活的烦恼,鼓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生活烦恼,并学会一些面对解决家庭烦恼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幸福的全家照片,老师也准备一张。
教学过程:一、回忆幸福往事,说说自己的烦恼。
1、学生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
2、老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照,也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烦恼。
3、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家中的烦恼。
二、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1、请学生阅读书中的两个案例。
2、你能发现知心姐姐是怎么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吗?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身体力行等。
4、小组活动: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小组内自由选择角色,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2)双方把交谈的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3)小组交流,评选不组“最佳知心姐姐”,并要归纳出他成功的理由。
(4)全班交流,评选班级“最佳知心心姐姐”。
三、永远不变的爱1、自由阅读教材中《永远的亲情》。
2、学生谈谈体会。
3、现在再让我们想想家中的烦恼大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中的烦恼和外面的烦恼有什么不同?4、你发现解决家中烦恼的好办法了吗?5、教师小结归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
现代家庭中父母离异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一直对这个问题有着担心和困惑,自己的父母离婚了该怎么办?我的父母现在很好,以后会离婚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父母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你从哪些细小的事中看到了这一点?2、自由阅读教材中离异的父母写给孩子的信,说说从信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父母离婚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尽量理解父母的选择,更要明白: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不管家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是永远不变的。
没有必要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而要尽快适应这样的生活。
)3、教师可以补充教学资源提示中的一些材料,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离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正确面对,就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三、让我们都来为家庭献一份爱1、生活像一条河,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旋涡。
让我们试着一起走出旋涡,为家庭幸福出一份力吧!2、全班交流你有哪些增加家庭凝聚力的好方法。
4、小结: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你的一点帮助,一句提醒,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有可能在你的一点一滴的关怀中烟消云散!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爸爸妈妈正在等待着你的关怀!现在,就用你的一片爱心,来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你稚嫩的双肩,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家庭录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并引导他们将这种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转化为实在道德行为为家庭幸福尽力。
教学准备:发告家长书,要求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家庭联欢会的设计方案。
有条件的家庭用摄像拍摄下幸福动人的画面,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带到学校来展示交流。
(教师预先参预先与一位家长商量好,指导拍下全过程)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二、感受幸福1、说说录像中的自己或是他人当时的幸福状态。
2、说说自己的家庭联欢会。
三、体会责任1、回忆联欢会后,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是否比以前更和谐美满。
2、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家庭公约》1、小组内讨论主题与主要内容。
2、合作拟定一份《家庭公约》。
3、全班交流。
3、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教学目标: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把父母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和父母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冲突和矛盾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父母沟通,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1、你们有自己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孩子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分尊重学生,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事,并将学生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学生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须自动控制父母,有些事情告诉父母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提高他们对与父母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
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可你们和父母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第二课时一、沟通无极限,我们是朋友导语:同学们,相互依托,相互合作,相互沟通,这应该是现代“三口人”之家,也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具备的实际关系。
而如今,很多“三人世界”的家庭并不太平,并不和睦,有的竟然发生对抗,甚至发生“战争”,为此,大人伤心痛苦,孩子与觉得活得很累,怎么办?怎样反把对抗变为对话?怎样实现沟通?二、共商锦囊妙计方法一:鸿雁传书1、五(2)班徐萱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她与爸爸妈妈沟通的经验:给爸爸妈妈写信。
读读看。
2、你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好吗?为什么?3、书信自古以来就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了方法,你们觉得在哪些情况下适合用这样的方式和父母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