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教学浅谈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
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
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
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6-112-01
现在的小学科学课替换了原来的自然课,但是比自然课增添了一些物理知识,而且在教学中已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放在首要的地位。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做实验学生看”,而成为“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的过程。所以如何让
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探索,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自觉提
高全面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
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
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
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
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
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
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
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
已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
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个问题,一个
关乎千秋百代的重要命题。
二、改变传统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成
绩的评价者,是一言堂。即使让学生说、讨论,也是走形式,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
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
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要使学生知
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运用者,学习的探究者。学生不是留声机和接受
知识的容器。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设问。另外,教师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可以成为二传手,也可以成为引路人。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随
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是良好氛围、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
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要在背后帮助学生,成为
学生的亲密伙伴。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
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三、“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
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
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
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
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
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
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
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
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
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
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四、“电化”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
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
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
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
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
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
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
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
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
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
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紧与距离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
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
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重
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
自然的秘密。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郁波等.科学(教科版小学全册教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郝金华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