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合集下载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跳频同步技术的应用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

一、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跳频同步是指在跳频通信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通过一定的同步方式,使得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同步信号,使得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在跳频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同步信号,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二、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在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同步信号的生成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生成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生成需要考虑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信道的噪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生成可以采用GPS信号或者其他的同步信号。

2.同步信号的传输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传输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传输需要考虑到信道的噪声、信号的干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传输可以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或者其他的传输技术。

3.同步信号的接收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接收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接收需要考虑到接收端的灵敏度、信道的噪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接收可以采用数字信号接收技术或者其他的接收技术。

4.同步信号的处理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处理需要考虑到信号的噪声、信号的干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处理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或者其他的处理技术。

三、总结跳频同步是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到同步信号的生成、同步信号的传输、同步信号的接收和同步信号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的跳频同步效果,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跳频

跳频
5.4抗衰落和抗干扰在TDMA数字蜂窝系统中采用跳频技术,可以在瑞利衰落信道中,不使一个码字的所有突 发脉冲序列都被瑞利衰落所损害。这样,在接收端就可以利用纠错编码恢复出原始数据。
跳频对处于静止或慢速移动的移动台能获得好的抗衰落效果,增益估计6.5dB。跳频在移动台高速移动时得 益很小。因为移动台在高速移动时,对于同一信道的两个接连的突发脉冲序列(在GSM系统中,时间上至少相隔 120ms/26=4.61ms)其位置差已足以使它们与瑞利衰落不相关。
运用
跳频技术是国内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军用通信中,它可以有效的避开干扰,发挥通信效能。
跳频技术与直序扩频技术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扩频。跳频的载频受一个伪随机码的控制,在其工 作带宽范围内,其频率合成器按伪随机码(PN码)的随机规律不断改变频率。在接收端,接收机的频率合成器受 伪随机码的控制,并保持与发射端的变化规律一致。
图1跳频射频跳频实现的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如何实现宽频带内的快速变频和在快速变频的同时如何保证信号的 高质量。快速变频与信号的高质量是相互矛盾的。在GSM系统中各个时隙之间的间隙只有二十几微秒,要实现射 频跳频,系统必须在时隙之间二十几微秒的保护时间内快速地从一个频点切换到另一个频点。按照以前的技术, 在实现快速跳频的同时必然会带来调制精度下降、接收灵敏度恶化、杂散增加以及阻塞性能下降等一系列负作用。 华为的基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下面我们从对射频锁相环的分析入手加以说明。
特点
跳频技术在同步、且同时的情况下,接收两端以特定型式的窄频载波来传送讯号,对于一个非特定的接受器, FHSS所产生的跳动讯号对它而言,只算是脉冲噪声。FHSS所展开的讯号可依特别设计来规避噪声或One-to-Many 的非重复的频道,并且这些跳频讯号必须遵守FCC的要求,使用75个以上的跳频讯号、且跳频至下一个频率的最 大时间间隔 (Dwell Time)为400ms。

《跳频通信系统》课件

《跳频通信系统》课件
采用适当的信号处理技术,如滤波、扩频、分集接收等,抑制多径干扰,提高 通信系统的性能。
跳频通信系统的频率合成技术
高精度频率合成
为了实现高速跳变和减少邻道干扰,需要高精度的频率合成器来产生跳频信号。
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
在跳频通信中,相位噪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低相位噪声的频 率合成技术。
跳频通信系统通过在传输信息时 不断改变载波频率,以避开干扰 信号和保护通信内容不被窃听。
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保密性好、抗多径干扰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跳频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
调相(PM)调制
01
通过改变载波相位来传递信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
的频谱利用率。
调频(FM)调制
传输速率
跳频通信系统通过快速跳变频Hale Waihona Puke 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跳频点数
增加跳频点数可以增加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 的复杂性。
调制解调方式
采用高效的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跳频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
跳频通信系统的功耗优化
功耗
跳频通信系统的功耗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功耗设计
采用低功耗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降低跳频通信系统 的功耗。
未来趋势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的普及,跳频通信系统将有更广阔 的应用前景。
跳频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
军事通信
用于军事隐蔽通信和无线电指挥。
民用通信
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数传、卫星通信等领域。
物联网
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物联网应 用场景。
02
跳频通信系统的原理
跳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跳频通信是一种利用载波频率在 一定频带内快速跳变以实现抗干 扰和保密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

跳频

跳频

跳频技术简介2006-10-30 19:50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

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

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

其中:跳频控制器为核心部件,包括跳频图案产生、同步、自适应控制等功能;频合器在跳频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频率;数据终端包含对数据进行差错控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

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

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

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也就是说,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是事先约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频图案进行跳变。

这种跳频方式称为常规跳频(Normal FH)。

随着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越演越烈,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适应跳频。

它增加了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两方面。

在跳频通信中,跳频图案反映了通信双方的信号载波频率的规律,保证了通信方发送频率有规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对方所发现。

常用的跳频码序列是基于m序列、M序列、RS码等设计的伪随机序列。

这些伪随机码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

它们可以实现较长的周期,汉明相关特性也比较好,但是当存在人为的故意干扰(如预测码序列后进行的跟踪干扰)时,这些序列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在90年代初,出现了基于模糊(Fuzzy)规则的跳频图案产生器。

在这种系统中,由模糊规则、初始条件以及采样模式共同来决定系统的输出序列。

跳频通信图案同步的技术研究

跳频通信图案同步的技术研究
工 程 技 术
二N 下 M斋瓦品 1踢现 E E‘ IO 、 Y N 磅 o
跳 频 通 信 图 案 同 步 的 技 术 研 究
姜敏
(江苏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载波同步, 跳频图案的同步, 位同步, 帧同步. 在这些同步中, 关键的是跳频图案的同步, 跳频图案的同 步过程包括捕获和跟踪过程, 捕获过程是使收发双方的同步图案的差在时间 上小于一跳的时间。1 , 同步是解决时间的不确定性, 用于直 扩系统的同步方法可以用在跳频系统中, 如相关检测、匹配滤波等。但跳领系统的同步与直扩系统的不同点是, 直扩系统中, 伪随机码是
可 见的 。
关健词:跳频系统 外同步法 中图分类号 TN9 1
自同步法 文献标识码: A
文宜编号: 1672- 379 1(2007)0 8(c)- 006 1- 01 接收过程中 每隔一段时间, 匹配滤波器与有 源相关器组联合对输入信号进许鉴别, 判断系 统是否出现失步 , 若多次鉴别均出现失步 , 则 检测电路停止接收数据, 系统重新进人搜索状 态,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 若有源相关器分别 对应着同步头传输阶段中不同时刻的跳频图 案, 这样通过利用一组同步频率传输该组频率 所在不同时刻跳频规律就可建立同步。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1)方案的性能参 数与跳速无关, 这就从根本上避开了跳周期资 源不足的困淮,(2)选择较多的频率数及跳频图 案数, 系统可在信噪比比较低的情况下获得较 高的检测概率, 捕获时间随着跳速率的增加而 减少, 所以方案的优越性随着跳速的增加表现 得更加明显,( 3)可改变跳领图案 , 方案具有很 强捕获性能, 可用在没有时间参数、跳颇周期 长, 但又要求快速捕获和恶劣条件下可靠捕获 的场合。但方案的实现比较复杂。 2 .4 利用 A T实现快速捕获 P 该方案是在现代谱估计的基础上提出来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1 跳频图案的产生什么是跳频图案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通信的示意图。

图1-2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1,f2,…f64,另一张可以是f1’,f2’,…f64’。

关于跳频同步的研究

关于跳频同步的研究

关于跳频同步的研究1.引言跳频是用于展频信号传输中的两种基本调制技术中的一种,展频调制技术在近几年越来越普及,它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方式,其独特的抗干扰性能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节点之间通过多跳的无线链路相连接,具有自组织、自修复、自配置、自管理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战备、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环境,并在下一代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跳频方式可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自组织网络技术则可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抗毁性,因此,这种军事网络具有在移动中通信的特点,而且建网时间短、能够极大地提升通信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和网络的健壮性,它在无线电传输过程中反复转换频率,通常能将电子对抗,即未经授权的对无线电通讯的中途拦截或人为干扰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由于跳频通信体制对节点的跳频同步有严格的要求,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无线自组网各节点间的灵活、自由地通信和自主地组网需求,使得采用跳频体制构建高性能的自组织网络存在较大的困难。

跳频体制下严格同步的节点通信方式制约着Ad Hoc 网络的通信能力和路由中继能力,使得多跳节点的自组织网络变化灵活的节点间链路构建、自适应动态拓扑结构与动态路由、灵活自适应组网的优势难以发挥,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2.跳频同步要实现跳频通信,关键在于跳频系统的同步。

跳频同步是跳频自组网的关键技术, 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它是通过调整网络中各节点的时钟并使其一致来达到全网同步的。

如果网络中各节点的时钟不一致, 那么通信双方的可靠性、连续性、完整性就无法保障。

跳频系统通过跳频图案进行同步,也就是频率的同步,而时间信息TOD是用来实现收发双方的精同步。

通过对TOD信息完整的接收,采用TOD与跳频频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跳频图案的同步。

同步包括捕获与跟踪两部分。

由搜索状态进入捕获状态是同步的第一步,即完成了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在频率上的同步,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本地跳频图案与发射方图案的相位差,使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在时间上同步,所以TOD是一个时间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由电台内的高精度时钟提供的。

跳频系统中跳频图案的生成方法和性能分析

跳频系统中跳频图案的生成方法和性能分析

跳频系统中跳频图案的生成方法和性能分析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抗截获、码分多址和频带共享等优良特点。

因此一出现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该技术在民用移动通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GSM、HomeRF(家庭射频)、Bluetooth(蓝牙)中都采用了跳频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跳频序列的控制下,载波频率随机跳变的规律称为跳频图案,跳频图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多址能力,因此,如何设计好的跳频图案是该技术的核心之一,是保证跳频通信质量良好的前提条件。

本文在掌握跳频通信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之上,首先学习研究了跳频图案设计的理论限制:汉明相关理论限制、序列数目和序列长度的理论限制、非重复跳频序列族的理论限制、宽间隔非重复跳频序列族的理论限制等,这些理论限制为评价各种跳频图案的性能明确了判别标准;依次讨论了基于m序列、RS码、和素数序列构成跳频图案的方法,其中包括L-G及其改进模型、不同组网方式下RS码的生成条件等;设计给出了各种跳频图案生成和性能分析的MATLAB仿真程序;对某些跳频图案进行宽间隔处理,介绍了对偶频带法的基本思想;利用软件程序对不同跳频图案的相关特性和多址能力等性能进行了仿真;依据大量仿真数据和图形,对不同通信条件下的跳频图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验证和得出了基于RS码的跳频图案性能优于基于m序列生成的跳频图案、基于素数序列生成的跳频图案是唯一全部达到理论限制的跳频图案、宽间隔跳频图案能更好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和多径衰落的能力等相关
结论。

短波跳频信号生成机理

短波跳频信号生成机理

摘要短波通信是指利用短波完成的无线电通信,也叫高频通信。

短波发射电波要经电离层的反射才能到达接收设备,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

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

由于短波在军事通信上的不可替代性,短波通信越来越收到重视。

跳频通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低截获概率及组网能力,因此跳频技术的一出现,便在军事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短波跳频技术更是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短波跳频信号的生成机理。

它是利用m序列生成的频率控制字控制常规短波信号的。

二元m序列是一种伪随机序列,具有优良的自相关性。

由于其易产生与复制,所以在扩频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详细分析了m序列的生成原理,结合短波跳频信号发射系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仿真。

同时利用ISE8.1对短波信号进行硬件环境的仿真。

由于FPGA其灵活的可配置特性,使得构成的DSP系统非常易于修改、测试及硬件升级。

而且设计中尽量采用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尽量靠近天线,从而建立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平台,用软件编程来实现短波跳频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的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短波跳频,m序列,扩频通信AbstractShort-wave communication is a radio communication.Shortwave radio reachingthe receiving device should be reflected by the ionosphere 。

It can be transmitted long distances, so it is a primary mean of tele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density of the ionosphere, day and night, climate and so on, the short-wave communication is unstable and noisy. Therefore irreplaceable of the shortwave in th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ar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Frequency Hopping has a good anti-jamming,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and network capacity, so Frequency Hopping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in the military field. The short-wave frequency-hopping technology is further developed.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short-wave FH signals. It is the use of m sequence generating frequency control word to control the signal. The binary m sequence is a pseudo-random sequence with high autocorrelation. Because it’s easy to produce and reproduce, so it’s wildly used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the generation of m sequences in detail. And combined with the launch-system’s model of the short-wave frequency-hopping signal we will use matlab and ISE8.1 simulation software to study short-wave frequency-hopping signals. Because of its flexible the FPGA can be configured, which mak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SP system being easy to modify, test, and hardware upgrades. And in the design it can be using software radio architecture rather than the simulation part as far as possible. Then it establish a common ,standard and modular platform, where software program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short-wave frequency-hopping. Sowe can be free from the hardware design.Keyword:Short-wave frequency-hopping, m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目录1引言 (1)1.1目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发展现状 (2)1.3论文结构 (4)2短波跳频技术研究 (5)2.1跳频扩频通信机理 (5)2.1.1扩频通信理论基础 (5)2.1.2频率跳变扩频通信系统 (6)2.1.3调频点数和频率跳变速率 (8)2.2短波跳频通信机理 (12)2.2.1信号生成 (12)2.2.2信道 (14)2.2.3信号接收 (17)2.3小结 (19)3短波跳频信号的生成机理 (20)3.1常规短波信号数字化 (20)3.2m序列 (20)3.2.1m序列的定义与性质 (20)3.2.2m序列的构造 (25)3.3频率合成器 (26)3.3.1直接频率合成器 (27)3.3.2间接频率合成器 (29)3.3.3直接数字合成频率合成器 (30)3.4小结 (31)4短波跳频信号仿真设计 (32)4.1基于Matlab平台短波跳频信号的仿真设计 (32)4.1.1Matlab平台 (32)4.1.2短波跳频信号设计 (32)4.2基于FPGA平台短波跳频信号的仿真设计 (36)4.2.1FPGA平台 (36)4.2.2短波跳频信号设计 (37)4.3小结 (38)5仿真实现与分析 (39)5.1基于Matlab信号生成 (39)5.1.1不同参数下的信号 (39)5.1.2不同参数信号对比 (40)5.2基于FPGA信号生成 (41)5.2.1不同参数下的信号 (41)5.2.2不同参数信号的对比 (42)5.3软硬件平台的生成的信号的比较 (42)结论 (43)参考文献 (44)附录1 (47)附录2 (60)1引言1.1目的和意义短波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1跳频图案的产生1.1 什么是跳频图案?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通信的示意图图1-2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1.2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l,f2,…f64,另一张可以是fl ',f2 ',…f64 '。

跳频通信系统(跳频同步)

跳频通信系统(跳频同步)

用于PN码同步捕获的匹配滤波器一般采用延时 线匹配滤波器,其目的是识别码序列,它能在 特殊结构中识别特殊序列,而且只识别该序列。 在匹配滤波器捕获过程中,与主动相关法不同 之处在于其相关过程。该相关过程相当于本地 序列是静止的,在每个码元时刻接收信号滑过 本地序列,产生一个相关结果,并与门限值比 较,判断当前相位是否同步,因此提高了捕获 的速度。由于PN码的自相关特性,在一个码周 期内总会出现一个相关峰,此时即实现了PN码 的捕捉。
初始捕获
f8 f7 同步跟踪
2014-9-13
同步识别
f4 Th f12 Th 跳频状态
相关器输出的脉 冲信号与本地跳 频序列的比较
29
同步字头法
同步序列 信息序列 勤务序列 信息序列 勤务序列


同步序列:又称同步头,用来实现初始同步; 勤务序列:可以用来进行同步保持,也可以用 作迟入网同步; 信息序列:传输有效信息
跳频通信系统
五、跳频通信系统中的同步问题
大纲

跳频同步概念 跳频同步要求 跳频同步的方法 跳频同步方案实例 跳频同步性能分析
2014-9-13
2
同步——和谐的舞步

收发双发在同 一个时刻采用 相同的频率进 行通信.
2014-9-13
3
同步所需的信息




跳频频率表——保证收发两端采用相同 的频率进行跳频; 网号——保证收发两端采用同样的跳频 序列; 系统时间信息TOD——实现收发两端跳 频频率的对准; 帧同步和位同步信息——实现数据帧和 数据比特的严格对其,实现数据传输。
5
2014-9-13
跳频同步的过程(2)
捕获到同步信息 同步扫描 同步捕获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1 跳频图案的产生什么是跳频图案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通信的示意图。

图1-2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1,f2,…f64,另一张可以是f1’,f2’,…f64’。

跳频的技术原理

跳频的技术原理

跳频的技朮原理2007-06-09 15:15:58| 分类: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

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

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

其中:跳频控制器为核心部件,包括跳频图案产生、同步、自适应控制等功能;频合器在跳频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频率;数据终端包含对数据进行差错控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

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

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

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也就是说,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是事先约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频图案进行跳变。

这种跳频方式称为常规跳频(Normal FH)。

随着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越演越烈,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适应跳频。

它增加了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两方面。

在跳频通信中,跳频图案反映了通信双方的信号载波频率的规律,保证了通信方发送频率有规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对方所发现。

常用的跳频码序列是基于m序列、M序列、RS码等设计的伪随机序列。

这些伪随机码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

它们可以实现较长的周期,汉明相关特性也比较好,但是当存在人为的故意干扰(如预测码序列后进行的跟踪干扰)时,这些序列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在90年代初,出现了基于模糊(Fuzzy)规则的跳频图案产生器。

关于跳频同步的研究

关于跳频同步的研究

关于跳频同步的研究1.引言跳频是用于展频信号传输中的两种基本调制技术中的一种,展频调制技术在近几年越来越普及,它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方式,其独特的抗干扰性能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节点之间通过多跳的无线链路相连接,具有自组织、自修复、自配置、自管理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战备、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环境,并在下一代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跳频方式可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自组织网络技术则可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抗毁性,因此,这种军事网络具有在移动中通信的特点,而且建网时间短、能够极大地提升通信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和网络的健壮性,它在无线电传输过程中反复转换频率,通常能将电子对抗,即未经授权的对无线电通讯的中途拦截或人为干扰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由于跳频通信体制对节点的跳频同步有严格的要求,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无线自组网各节点间的灵活、自由地通信和自主地组网需求,使得采用跳频体制构建高性能的自组织网络存在较大的困难。

跳频体制下严格同步的节点通信方式制约着Ad Hoc 网络的通信能力和路由中继能力,使得多跳节点的自组织网络变化灵活的节点间链路构建、自适应动态拓扑结构与动态路由、灵活自适应组网的优势难以发挥,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2.跳频同步要实现跳频通信,关键在于跳频系统的同步。

跳频同步是跳频自组网的关键技术, 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它是通过调整网络中各节点的时钟并使其一致来达到全网同步的。

如果网络中各节点的时钟不一致, 那么通信双方的可靠性、连续性、完整性就无法保障。

跳频系统通过跳频图案进行同步,也就是频率的同步,而时间信息TOD是用来实现收发双方的精同步。

通过对TOD信息完整的接收,采用TOD与跳频频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跳频图案的同步。

同步包括捕获与跟踪两部分。

由搜索状态进入捕获状态是同步的第一步,即完成了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在频率上的同步,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本地跳频图案与发射方图案的相位差,使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在时间上同步,所以TOD是一个时间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由电台内的高精度时钟提供的。

TDMA管理终端跳频图案生成及同步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TDMA管理终端跳频图案生成及同步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TDMA管理终端跳频图案生成及同步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跳频通信是当今无线通信的一个基本技术,其可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

在跳频通信中,多台设备通过按照一定的频率切换规律,对通信信道进行共享。

TDMA(时分多址)管理终端跳频图案生成及同步技术是在TDMA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跳频通信的需求,对管理终端的跳频图案进行生成,并保证多个管理终端之间的同步。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解决TDMA管理终端在跳频通信中生成跳频图案的问题。

通过研究跳频图案生成算法和同步技术,提高TDMA管理终端的跳频通信效率和可靠性,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TDMA管理终端跳频图案生成算法及实现针对TDMA管理终端在跳频通信中生成跳频图案的问题,研究并实现跳频图案生成算法。

通过对跳频序列的分析,确定生成跳频图案的关键参数及算法,实现跳频图案的生成。

2. 研究TDMA管理终端跳频同步技术及实现在跳频通信中,多个管理终端需要保持同步。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跳频同步技术及其实现。

通过建立时钟同步系统,确保各个管理终端在跳频切换时的同步,提高跳频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实现跳频系统的验证平台通过搭建跳频系统的验证平台,对跳频图案生成算法和同步技术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跳频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理论分析通过对跳频序列的分析,确定生成跳频图案的关键参数及算法。

研究跳频同步技术及其实现,建立时钟同步系统,确保各个管理终端在跳频切换时的同步。

2. 算法实现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实现跳频图案生成算法和同步技术。

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测试,优化算法效率和性能。

3. 实验验证搭建跳频系统的验证平台,对跳频图案生成算法和同步技术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跳频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一种跳频图案同步方法

一种跳频图案同步方法

一种跳频图案同步方法
李杰
【期刊名称】《电讯技术》
【年(卷),期】2007(47)3
【摘要】针对战术跳频电台通信同步问题,在分析若干跳频同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同步方法,并将收发双方维护的同步头频率组从一维扩展至二维,增强了同步头频率的抗干扰性.性能分析表明,此方法同步时间短、同步概率高,适用于战术跳频电台.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李杰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4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DSP/BIOS的跳频图案生成方法 [J], 杜广超;张涛涛;谷晓鹏;孙慧慧
2.实现跳频图案控制的一种方法 [J], 孙学军;李国光
3.一种高速跳频图案的高效同步方法 [J], 李阿明[1];李腾飞[1];张明利[1]
4.一种信息高效同步方法及双机热备的应用研究 [J], 张孝山
5.一种抗频偏的定时同步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J], 付博炜;李明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跳频图案的产生1.1 什么是跳频图案?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通信的示意图。

图1-2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1.2 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 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1,f2,…f64,另一张可以是f1’,f2’,…f64’。

如果采用f1,f2,…f64这张频率表,那么跳频指令发生器则是根据这张频率表向频率合成器发出指令进行跳频的。

那么又怎样在这64个频率中做到伪随机地跳频呢? 这就是由图1-3所示的跳频指令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器来实现的。

图1-3跳频指令发生器主要是一个伪码发生器。

伪码发生器在时钟脉冲的推动下,不断地改变码发生器的状态。

不同的状态对应于一张跳频频率表中的一个频率。

64种状态则对应64个频率。

再根据此频率,按照频率合成器可变分频器、置位端的要求,转换成控制频率合成器的跳频指令。

由于伪码发生器的状态是伪随机地变化,所以频率合成器输出的频率也在64个频率点上伪随机的跳变,便生成了伪随机地跳频图案。

当频率表不同时,虽然用同一个伪码发生器,实际所产生的跳频图案也是不同的。

1.3 跳频图案的选择一个好的跳频图案应考虑以下几点:图案本身的随机性要好,要求参加跳频的每个频率出现的概率相同。

随机性好,抗干扰能力也强。

图案的密钥量要大,要求跳频图案的数目要足够多。

这样抗破译的能力强。

各图案之间出现频率重叠的机会要尽量的小,要求图案的正交性要好。

这样将有利于组网通信和多用户的码分多址。

上面谈过,跳频图案的性质,主要是依赖于伪码的性质。

所以选择伪码序列成为获得好的跳频图案的关键。

1.4 几种常用的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也称作伪码。

它是具有近似随机序列(噪声)的性质,而又能按一定规律(周期)产生和复制的序列。

因为随机序列是只能产生而不能复制的,所以称其是“伪”的随机序列。

常用的伪随机序列有m序列、M序列和R-S序列。

图1-4所示是一个由三级移位寄存器与模2加法器构成的m序列发生器,它产生的序列最大长度(周期)是2n-1位,这里n = 3,即最大序列长度是7位。

图中第二级和第三级的输出经模2加法器后反馈到第一级的输入端,构成的反馈电路叫反馈逻辑。

模2加法运算是线性运算,所以是线性的反馈逻辑。

只有当反馈逻辑满足某种条件时,移位寄存器输出的序列长度才是2n-1位,达到最大的长度。

否则产生的序列就达不到2n-1位那样长。

所以也把m序列叫作最大长度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

图1-4 m序列发生器如果反馈逻辑中的运算含有乘法运算或其他逻辑运算,则称作非线性反馈逻辑。

由非线性反馈逻辑和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序列发生器所能产生最大长度序列,就叫作最大长度非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或叫作M序列,M序列的最大长度是2n。

图1-5给出一个七级的M序列发生器的框图。

可以看出,与线性反馈逻辑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与门”运算,与门具有乘法性质。

图1-5 M序列发生器利用固定寄存器和m序列发生器可以构成R-S序列发生器。

它所产生的R -S序列是一种多进制的具有最大的最小距离的线性序列。

图1-6给出R-S序列发生器的框图。

图中,A为三级固定寄存器;B为三级移位寄存器,产生周期为7位的m序列。

A、B寄存器的输出经过模2加运算后,产生一个7位的八进制R-S序列。

图1-6 R-S序列发生器上述的三种序列除用硬件发生外,均可由软件编程产生。

实用的跳频序列长度约在237(即1011)左右。

m序列的优点是容易产生,自相关特性好,且是伪随机的。

但是可供使用的跳频图案少,互相关特性不理想,又因它采用的是线性反馈逻辑,就容易被敌人破译码的序列,即保密性、抗截获性差。

由于这些原因,在跳频系统中不采用m序列作为跳频指令码。

M序列是非线性序列,可用的跳频图案很多,跳频图案的密钥量也大,并有较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所以它是较理想的跳频指令码。

其缺点是硬件产生时设备较复杂。

R-S序列的硬件产生比较简单,可以产生大量的可用跳频图案,很适于用作跳频指令码序列。

2 跳频同步方法2.1 跳频同步信息的基本传递方法独立信道法。

利用一个专门的信道来传送同步信息;收端从此专门信道中接收发端送来的步信息后,依照同步信息的指令,设置接收端的跳频图案、频率序列和起止时刻,并校准收端的时钟,在规定的起跳时刻开始跳频通信。

这种方式,需要专门的信道来传送同步信息,有的通信系统难以提供专门的信道,因此独立信道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前置同步法,也称同步字头法。

在跳频通信之前,选定一个或几个频道上先传送一组特殊的携带同步信息的码字,收端接收此同步信息码字后,按同步信息的指令进行时钟校准和跳频。

因为是在通信之前先传送同步码字,故称同步字头法。

自同步法,也称同步信息提取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发端发送的数字信息序列中隐含的同步信息,在接收端将其提取出来从而获得同步信息实现跳频。

此法不需要专门的信道和发送专门的同步码字,所以它具有节省信道、节省信号功率和同步信息隐蔽等优点。

上述三种基本的同步信息传递方法各有利弊。

独立信道法需要专门的信道来传送专门的同步信息,因此它占用频率资源和信号功率。

另外,其同步信息传送方式不隐蔽,易于被敌方发现和干扰。

其优点是传送的同步信息量大,同步建立的时间短,并能不断地传送同步信息,保持系统的长时间同步。

同步字头法虽然不需专门的同步信息信道而是利用通信信道来传送同步信息,它还是挤占了通信信道频率资源和信号功率。

所以它的缺点与独立信道法相似。

为了使同步信息隐蔽,应采用尽量短的同步字头,但是同步字头太短又影响传送的同步信息量的多少,需折衷考虑。

采用同步字头法的跳频系统为了能保持系统的长时间同步,还需在通信过程中,插入一定的同步信息码字。

自同步法在节省频率资源和信号功率方面具有优点。

但由于发端发送的数字信息序列中所能隐含的同步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接收端所能提取的同步信息就更少了。

此法只适用于简单跳频图案的跳频系统,并且系统同步建立的时间较长。

在实际的跳频系统中,常常是将这几种基本方法组合起来应用,使跳频系统达到某种条件下的最佳同步。

数字跳频系统是指传送数字话音或数据的跳频通信系统。

因此,它传送跳频同步信息是以数据帧的格式进行的。

数字系统跳频同步方法也不外乎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和参考时钟法。

同步字头法。

发端需发送含有同步信息的码字,收端解码后,依据同步信息使收端本地跳频器与发端同步。

同步信息除位同步、帧同步外,主要应包括跳频图案的实时状态信息或实时的时钟信息,即所谓的“TOD”信息(Time of the Day)。

实时时钟信息包括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微秒、毫微秒等;状态信息是指伪码发生器实时的码序列状态。

根据这些信息,收端就可以知道当前跳频驻留时间的频率和下一跳驻留时间应当处在什么频率上,从而使收发端跳频器同步工作。

为了保证TOD信息的正确接收,在如图6-11所示的同步信息数据帧格式中装有位同步和帧同步位。

此外,对TOD信息位可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如纠错编码,相关编码或采用大数判决,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图2-1参考时钟法。

在一个通信网内,设一个中心站,它播发高精度的时钟信息,所有网内的用户依照此标准时钟来控制收、发信机的同步定时,达到收、发双方同步。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跳频同步,需要事先约定好所采用的跳频图案和频率表,或者,需通过其它方式将跳频图案情息通知网内用户。

此法需要一个精度极高的标准时钟,否则不能实现跳频通信。

自同步法。

它是依靠从接收到的跳频信号中提取有关同步信息来实现跳频同步的。

数字跳频系统中,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不同方法的组合。

比如,自同步法具有同步信息隐蔽的优点,但是存在同步建立时间长的缺点;而同步字头法具有快速建立同步的优点而存在同步信息不够隐蔽的缺点。

因此可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组合,得到一个综合最佳的同步系统。

图2-2所示的是等待自同步法的跳频同步过程。

图2-2图中,接收端在频率f6上等待接收跳频信号;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的载波频率依次在f5、f1、f3、f4、f2、f6 …上跳变。

当发端信号的载频跳变至f6时,收端接收到跳频信号,这时称作同步捕获,即可从跳频信号中解出它所携带的同步字头内的同步信息。

接着,就依照同步信息的指令开始同步跳频,即由等待阶段转入同步跳频的阶段,从而建立了跳频系统的同步。

2.2 跳频同步系统性能及抗干扰性衡量同步系统性能的优劣,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跳频系统同步的可靠性;二是同步系统的抗干扰性。

同步系统的可靠性。

它包括系统同步的建立时间,正确同步概率和假同步的概率,系统同步保持时间等项指标。

一般说来,跳频同步系统的同步建立时间越短越好,同步保持时间越长越好;正确同步的概率要大,假同步的概率要小。

这样才能称为一个快速、稳定而可靠的同步系统。

同步系统的抗干扰性。

它包括抗人为干扰和噪声干扰。

采用跳频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特别是在电子战的环境中,主要是抗敌方有意的干扰。

因此,要求同步信息的传递要隐蔽、快速。

为此,需考虑如下几点:尽量使同步信号在空中存在的时间要短,使敌方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同步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