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灌区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
3_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3 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前面介绍了灌溉制度,但还有两个问题未解决。
(1)水库兴利调节需要用水过程,因此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量的问题。
(2)设计抽水站、引水闸等,应以用水流量为依据,因此还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流量的问题。
本节的任务就是讨论如何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一、灌溉用水量(一)直接法直接利用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来计算。
一般以旬为时段来计算。
若有K种作物,则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式中 Wi--第i时段灌区用水量;Mij--第i时段第 j种作物的灌水定额;Aj--第j 种作物的种植面积;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全生育期或全年用水量:直接法适用于小型灌区。
(二)间接法利用综合灌水定额来计算,综合灌水定额:是某一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称为该时段的综合灌水定额.式中α1、α2、α3、αn--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之和为1),mi,1、mi,2、mi,3、mi,n--第 i时段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
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m综:1 它是衡量全灌区用水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2 若全灌区种植比例相似,可用综合灌水定额方便地计算出某一局部的灌溉用水量;3 在供水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用综合灌水定额计算保灌面积。
间接法适用于大中型灌区。
怎样估算农业灌溉用水量来源:文章作者:单志学录入时间:08-01-20 14:00:05 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指为满足作物生长期总的需水要求,扣除天然降水供给的部分水量以外,通过各种水利设施补送给农田的水量。
农业灌溉用水是农业用水的主体,一般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5%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两种。
地表水源中又可区分为天然水资源(如水库湖泊水和河川径流)和复用水源(如电力工业冷却用水的退水和城市工业、生活污水)。
因此,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亦可分为一次水源和二次水源。
二次水源是指复用水源,一次水源时指出复用水源以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t1-泡田期的日数,d;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
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系数年蒸发量(mm)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月份7 8 9 10 11 12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d-时段内的排水量,mm;m-时段内的灌水量,mm;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编辑:迟道才夏桂敏张旭东孙仕军王丽学绪论思考题1.试述灌溉排水工程的基本任务。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3.试述我国灌溉排水分区特点。
4.排水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5. 什么叫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及土壤水分运动思考题1.土壤是由哪几部分物质组成的?2. 农业土壤的剖面一般有哪几层?各层性质有何不同?3. 什么是水分常数?常用的水分常数有哪几种?并分别说明其含义。
4. 什么叫土壤的有效水?各类质地的土壤有效水范围是什么?5. 如何确定土壤有效水的最大贮量?生产实践中灌水时,为什么不能以凋萎系数作灌水下限?6. 分别说明土水势及各分势的基本概念。
7.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如何测定?8. 作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哪两种、有何区别?它们在作物生理活动中起何作用?9. 什么是渗透作用?10. 作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什么?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有哪些?11. 作物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蒸腾的?气孔的开闭及水分状况的关系?12. 水分不足和水分过多时对作物产生什么危害?13. 根区土壤水分平衡方程有什么作用?计算题1.某农田1m深以内土壤质地为壤土,其孔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土壤容重为1.40g/cm3,地下水面在地面以下7m 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m。
要求: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并分别用m3/亩,m3/ha和mm水深三种单位表示有效含水量的计算结果。
2.某土壤经试验测定,第一分钟末的入渗速率i1=6mm/min,α=0.4。
要求:运用土壤入渗经验公式计算30min内的入渗水量及平均入渗速率,以及第30分钟末的瞬时入渗速率。
3. 土壤蒸发计算某质土壤1m土层内初始含水率θ0=19%(体积,下同),小于临界含水率θc,蒸发处于强度递减阶段。
灌溉制度的计算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3hm /m mm 或)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3hm /m mm 或)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 m 23⋅或)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3hm /m mm 或)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3hm /m mm 或)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3hm /m mm 或)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3hm /m mm 或)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0max 1θθ-=H M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ma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3m /m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3m /m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m 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
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
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KY ET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3hm /m mm 或)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hm /kg )K ——需水系数(kg /m 3)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大学毕业论文-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一)基本资料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 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三)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表3 作物种植比例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及表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
灌区基本情况
一、灌区基本情况1.灌区地理位置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贡河运区位于长江以南某地,南为贡河,北至介荣山,西起马头山,东以龙尾河为界,属兴隆、大胜二乡管辖,人口约8万。
灌区地形属山前河谷阶地,地形较为平缓。
灌区总控制面积11万亩,由于水位较低,取水困难,灌区实际耕地面积很少。
2.灌区水资源及利用情况(1)地表水灌区过境地表水为贡河,多年平均流量为37.1m3/s,保证率为80%,年来水量约11.7亿立方米,5~8月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达62.5 m3/s。
(2)地下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12,4~8月份埋深较高,地下水充沛。
(3)水资源利用情况贡河水位较低,其他天然河流水位也很低,不能满足自流灌溉,只能采用抽水提水,而且灌水没有固定的灌溉渠道。
水分配的不均匀也给水的利用带来了困难,申溪与龙尾沟之间的间距过大,中间部分地区无法获得水源,因此灌溉极为不便。
二、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1.灌区建设必要性分析(1)灌区建设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和国策,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农业问题,而农业问题中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更是迫在眉节。
今年,中国江苏和湖北一带遭遇了建国以来的最大旱情,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了巨大损失。
加强灌区的合理规化和科学建设,可以使农业发展更有保证,提高中国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在过去20年间,我国粮食总量从3 500亿千克增加到4 695亿千克(2004年底),基本实现粮食的供需总量平衡,但略有缺口,每年仍要从国外进口粮食350亿千克左右。
以2004年底粮食总量为基础,按人均消费粮食400kg计算,为满足2020年14.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 720亿千克,如维持现有的生产能力,粮食自给率只能达到74%左右,尚有1 487.2亿千克的粮食缺口。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块能够生产粮食的土地,为国家产出更多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灌区现有水利工程条件下不能满足高产要求贡河灌区土壤肥沃,水质较好,但是由于处在丘陵地区,地形较为复杂。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
1。
表4。
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3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
5km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 3/s,Cv=0.29,Cs=2Cv;∑7~9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 Q 年=32.5m=88。
1m3/s,Cv=0。
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月∑7~9流量和∑10~2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2。
表4.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年.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
3。
表4。
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单位: m3/s4.1 灌区现状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4.1.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作物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
灌水率的计算
作物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
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水稻灌溉制度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m=H+E-P-H0+C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
单位均为mm。
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
某灌区工程规划毕业设计
目录摘要 ............................................................ I II Abstract ......................................................... I II 第一章项目区概况 . (1)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1)1.2 水资源状况 (1)1.3 气象条件 (1)1.4 地形地貌 (2)1.5 土壤与植被 (3)1.5.1土壤 (3)1.5.2植被 (3)1.6 社会经济状况 (3)1.6.1人口及劳力 (3)1.6.2土地利用现状 (4)1.6.3电力设施 (4)第二章灌区规划及灌溉制度的拟定 (5)2.1选定规划设计标准 (5)2.1.1灌溉设计标准 (5)2.1.2选择设计典型年 (5)2.2 灌区作物组成及其结构 (6)2.2.1作物组成及其连作方式 (6)2.2.2作物种植结构 (6)2.3 作物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 (6)2.3.1田间节水技术 (7)2.3.2作物灌溉定额 (7)2.3.3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7)第三章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9)3.1 可供水分析 (9)3.2 水资源供需分析 (9)3.2.1灌区用水原则 (9)3.2.2灌区农业需水分析 (9)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11)4.1 工程等级及设计依据 (11)4.1.1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标准 (11)4.1.2设计依据 (11)4.2 灌区计算参数的选择 (11)4.3 水源工程 (12)4.4 渠系规划 (12)4.5 灌溉渠道布置 (12)4.5.1灌溉渠道布置的原则 (13)4.5.2灌区渠道布置 (13)4.5.3渠系布置成果 (14)4.6 计算设计灌水率 (16)4.6.1灌水率 (16)4.6.2计算公式 (16)4.6.3计算净灌水率 (17)4.6.4确定设计管概率 (19)第五章渠道设计流量 (21)5.1 渠道的工作制度 (21)5.2 推求支渠及其所属农渠的设计流量 (21)5.2.1 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21)5.2.2计算四支渠的设计流量 (22)5.2.3计算四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22)5.2.4推求其他各支渠和农渠的设计流量 (22)5.3 推求干渠设计流量 (23)5.4 计算各渠道的最小流量和最大流量 (24)第六章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26)6.1 渠底比降计算 (26)6.2 渠道纵断面设计 (27)6.3 渠道横断面设计 (28)6.3.1横断面设计原理 (28)6.3.2计算方法 (29)6.3.3支渠横断面设计 (29)6.3.4其他支渠断面设计计算 (31)6.3.5干渠横断面的设计 (31)6.3.6渠道横断面设计成果 (32)6.3.7渠道防渗工程 (33)第七章排水沟的布置 (34)7.1 排水标准 (34)7.2 排水模数确定 (34)7.2.1地面水排水模数 (34)7.2.2 平均排模 (34)7.2.3地下水排水模数的确定 (35)7.3 地下水排水沟沟深、沟距的计算 (35)7.3.1沟深计算 (36)7.3.2沟距计算 (36)参考文献 (37)毕业论文承诺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总3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学校:扬州大学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1 基本资料 01.1 简况 01.2 气象 01.3 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 (3)1.4 灌区开发地必要性和可行性 (5)2 早稻及棉花地灌溉制度计算 (6)2.1早稻地灌溉制度计算 (6)2.2棉花地灌溉制度计算 (10)3灌水率计算 (17)4 灌排渠系及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20)4.1 水源与取水口选择 (20)4.2 各级渠道与排水沟布置 (20)4.3 渠系建筑物布置 (21)5 水位推算 (25)5.1 初拟各级渠道比降 (23)5.2 选择地面控制点 (23)5.3 推算典型支渠渠首设计水位 (24)5.4 推算干渠设计水位 (25)5.5 确定引水方式 (25)6 计算渠道设计流量 (25)6.1 确定工作制度 (25)6.2 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 (25)6.3 计算干渠设计流量 (28)7 渠道横断面设计 (29)7.1 干渠各断面设计 (29)7.2 支渠断面设计 (31)7.3 斗渠断面设计 (31)7.4 农渠断面设计 (32)8 干、支渠水位衔接校核 (33)1 基本资料1.1 简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总面积(20m等高线以下地)约12万亩.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1.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地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地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尾水进行灌溉.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1.2 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地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1及表1-2.表1-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表1-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mm)1.3 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1-3.表1-3 作物种植比例根据该地区灌溉实验站观测资料,土壤空隙率为48%(占土体地%),田间持水率为88%(占空隙%).设计年(1972)早稻全生育期需水系数 =1.0,泡田定额为70m3/亩;棉花计划产量120kg,需水系数k=2.67m3/kg,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为88%,下限为61.6%(占空隙%),播前灌计划湿润层深为0.4m,播前计划湿润层平均含水率65.3%(占空隙%),播种时计划湿润层土壤实际储水量为102m3/亩.早稻及棉花地基本观测数据如表1-4及表1-5所示;中稻及晚稻地丰产灌溉制度计算见表1-6.表1-4早稻实验基本数据表1-5 棉花实验基本数据表1-6 中稻、双季晚稻设计年丰产灌溉制度1.4 灌区开发地必要性和可行性1.灌区开发地必要性分析(1)从作物需水要求来说,该灌区灌溉面积近12万亩,地形相对平坦,适宜农作物地成长,其种植地作物包括有早稻、中稻、双季稻和棉花,都是相对来说耗水地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为50:30:50:20.多年平均蒸发量和降雨量基本持平,现有地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作物地需水要求.(2)就目前地灌溉与排水条件来说,在灌区有两条河流,但都是流量比较小地河流且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整个灌区地灌水要求,因此修建灌溉系统十分必要.2.灌区开发地可行性分析就灌区开发地有利条件来说,该灌区位于河流冲击所形成地平原带,其正南方有马清河通过,而在马清河上游有一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0m地水库,取水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符合灌溉地基本条件.其次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既考虑了资源充分利用,又兼顾经济效益.综上所述,该地域修建灌溉系统,实际上必要,技术上可行,同时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地统一.2 早稻及棉花地灌溉制度计算2.1早稻地灌溉制度计算由已知地气象资料可知,在早稻地全生育期地蒸发量为:20319.1747.1430.1186305.970⨯+++⨯=E 0E ET α=全0.1=α 06.394=全ET所以可得各生育阶段地需水量全ET k ET i i =,继而可得出逐日耗水量,计算结果如表2-1.表2-1 逐日耗水量计算表注:稻田渗漏量为1mm/d当淹灌水层减去逐日耗水量,加上逐日降雨量后若小于最小田间允许最小水层深度则设计灌水,当大于最大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则设计排水.水量平衡方程:00t r W W W P K M ET -=+++-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结果见表2-2.表2-2 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校核:∑∑∑∑()+-+-=+-+-=h P d m WC20217.3 5.65245463.9712.68mm与7月11日淹灌水层基本相符.可得早稻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3.表2-3 早稻灌溉制度表2.2棉花地灌溉制度计算棉花全生育期地需水量为:32.67120320.4m ET KY ==⨯=()即其各生育阶段地需水量为:ET k ET i i =各生育阶段地下水补给量为:i i i ET K ⋅=β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地水量:--=θn H H W Ti )(66712计划湿润层地最大、最小蓄水量:minmin max max 667667θθi i nH W nH W ==计划湿润层深度H(m):321667()(m /r W H H n θ=-亩)有效降雨量,用降雨入渗系数α法求取:0P P α=α地选取按表2-4计:表2-4 α取值表棉花灌溉制度表见表2-5.表2-4 棉花灌溉定额计算表3灌水率计算根据所计算得地早稻、棉花及给出地中稻、双季晚稻地灌溉制度以及作物比例分别计算出其灌溉率,各次灌水地灌水率为:iii T m q 64.8α=计算列入表3-1.表3-1 初步灌水率计算表双季晚稻501(泡田)7月19日70.0 6 0.682 7月27日15.0 4 0.223 8月1日25.04 0.364 8月7日20.0 4 0.295 8月12日25.0 4 0.366 8月23日30.0 4 0.437 8月27日30.0 4 0.438 8月31日30.0 5 0.359 9月6日30.0 5 0.3510 9月12日30.0 5 0.3511 9月19日30.0 4 0.4312 9月30日20.0 4 0.29棉花20 1 7月23日45.0 7 0.152 8月30日55.0 7 0.18将所得灌水率绘在方格纸上得初步灌水率图,如图3-1,后经修正后得最后地灌水率图,如图3-2,选取延续时间较长地最大灌水率值.图3-1 初步灌水模数图图3-2 修正后灌水模数图取修正后地灌水率q为0.41 m3/(s*万亩).4 灌排渠系及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4.1 水源与取水口选择灌区地水源主要是以马清河为灌溉水源.马清河上游,水位较高,河岸坚硬,河槽较稳定,还有一座水库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地PH 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取水口宜取在凹岸中点偏下游处,取水口在这里可利用横向环流作用,使主流接近取水口,加大进流量,有效防止泥沙淤积渠口和进入渠道,避免水直接冲击渠道,有利于渠道地保护.4.2 各级渠道与排水沟布置本灌区灌溉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固定渠道.本灌区属于小坡度地区.一支布置在整个灌区地西面,与等高线成一定地角度.二支布置在吴家沟和申溪之间,三支布置在小坳与新村连线,四支布置在枯石村与陈留连线,即整个灌区由四条支渠控制.第三支渠灌溉面积适中,可作为典型支渠,该支渠有12条斗渠,斗渠长1800m.每条斗渠有8条农渠,长750m,间距250m.4.3 渠系建筑物布置渠系建筑物是指与渠道配套地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1.渠系建筑物地选型与布置原则(1)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物;(2)尽量利用当地材料修建;(3)渠系建筑物地位置应根据渠系平面布置图、渠道纵横断面图及当地情况合理布局;(4)渠系建筑物应满足渠道输水、配水、量水、泄水和防洪等要求,保证渠道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要求;(5)渠系建筑物布置尽可能集中,联合修建,形成枢纽,降低造价,便于管理;(6)布置渠系建筑物应使水流流态稳定,水头损失小.2.主要地渠系建筑物(1)引水建筑物进水闸:在渠道取水处,调节干渠地进水流量,满足灌溉对水位、流量地要求.(2)配水建筑物1)分水闸:布置在各支渠、斗渠和农渠渠首.上级渠道地分水闸就是下级渠道地进水闸. 分水闸地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地配水流量,其结构形式有开敞式和涵洞式两种.2)节制闸:垂直于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下列情况需要设置节制闸:①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②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③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地安全.3.交叉建筑物常见地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1)隧洞: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地地方凿洞而过.(2)倒虹吸: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地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3)渡槽: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于路面地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地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用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4)涵洞: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地管道,叫做涵洞.(5)桥梁: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4.衔接建筑物当渠道经过坡度较大地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地设计比降,就把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联结,常见地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1)跌水: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2)陡坡: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5.泄水建筑物用于排除渠道中余水或入渠洪水.(1)退水闸:布置在较大地干、支、斗渠末端,以排泄渠中余水(防止滋生杂草和蚊虫).(2)泄水闸:与节制闸联合修建,保护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6.量水建筑物(1)利用闸、涵、渡槽等量水.在干支渠上量水一般利用这些渠系建筑物量水.(2)利用特设计量水设备量水.如三角堰、梯形堰、巴歇尔量水槽、喷嘴等.一般斗、农渠上可采用特设量水设备.渠系建筑物地布置具体见干渠纵断面附图1.5 水位推算5.1 初拟各级渠道比降一般干渠比降为1/10000左右,支渠比降为1/5000左右,斗渠比降为1/2000左右,农渠比降为1/1000左右.5.2 选择地面控制点地面控制点即灌溉区域内最难控制地点,可通过比较渠道比降和地面比降来确定控制点在渠道首部,还是在渠道末端.一般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控制点位置:若干渠比降≥干渠沿线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灌区尾部,反之位于灌区首部;若支渠比降≥支渠沿线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支渠尾部,反之位于支渠首部;若斗渠比降≥斗渠沿线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斗渠尾部,反之位于斗渠首部;若农渠比降≥农渠沿线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农渠尾部,反之位于农渠首部,最终确定控制点位置.5.3 推算典型支渠渠首设计水位各级渠道入口处地水位是根据灌溉面积上控制点地高程加各种水头损失,自下而上逐级推算出来地.水位公式如下:011n ni i i i i H A h Li ===+∆++ψ∑∑进水里通过渠系建筑物地水头损失如表5-1所示.表5-1 渠道建筑物水头损失最小数值表取第四支渠为典型支渠.1.支渠:0.0002i =设支,0.00124i =地;i 地>i 设支,取支渠首为控制点.2.斗渠:0.0005i =设斗,0.000111i =-地1,0.000222i =地2;i 地<i 设斗. 取斗渠渠尾为控制点.3.农渠:0.001i =设农,0.0012i =地;i 地>i 设农,取农渠渠首为控制点.4.计算支渠渠首设计水位011190.2500/50001800/20000.20.150.0520.6m n ni i ii i H A h Li ===+∆++ψ=++++++=∑∑4支进()5.4 推算干渠设计水位420.64176/1000021.0176m 21.01762321/1000021.2497m 21.24970.221.4497m 21.44972009/1000021.6506m 21.65062345/1000021.8851E EF E DE D D D C CD D C BC B H H L i H H L i H H H H L i H H L i =+⨯=+==+⨯=+==+ψ=+==+⨯=+==+⨯=+=干支干下下上渡槽干上干下()()()()m 21.88510.222.0851m 22.98511490/1000022.2341m 22.23414450/1000022.6791m B B A AB B O A OA H H H H L i H H L i =+ψ=+==+⨯=+==+⨯=+=下上渡槽干上干()()()()5.5 确定引水方式根据渠首设计水位和设计年取水口水位,确定取水方式是无坝取水.6 计算渠道设计流量6.1 确定工作制度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各分两组).6.2 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灌区总面积约为11.5万亩,干渠长为18.005km ,各支渠地长度及灌溉面积列入表6-1.1.典型支渠(三支渠)及其所属斗、农渠地设计流量(1)计算农渠地设计流量表6-1 支渠长度及灌溉面积三支渠地田间净流量为:333A 3.2090.41 1.32m /s Q q =⨯=⨯=设支田净支()因斗、农渠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地斗渠有6条,同时工作地农渠有4条,所以,农渠地田间净流量为:31.3160.0548m /s 64Q Q n k ===⨯⨯支田净农田净()取田间水利用系数95.0=f η,农渠地净流量为:30.05480.0577m /s 0.95fQ Q η===农田净农净()灌区土壤属中粘壤土,查表得相应地土壤透水性参数:9.1=A 4.0=m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0.41.90.0595*******.0577m A Q σ===⨯农农净 取农渠地计算长度0.375L km =农 农渠地地设计流量为:310.057710.05950.3750.0590m /s Q Q L σ=+=⨯+⨯=农毛农净农农()()() (2)计算斗渠地设计流量因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地农渠有4条, 即斗渠地流量为:3440.05900.236(m /s Q Q =⨯=⨯=斗净农毛)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地净流量相等.但是,第Ⅱ轮灌组距斗渠进水口较远,输水损失水量较多,据此求得地斗渠毛流量较大,因此以第Ⅱ轮灌组地斗渠毛流量作为斗渠地设计流量.斗渠地工作长度为 1.4km L =斗.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0.4A 1.90.03391001000.236mQ σ===⨯斗斗净斗渠地设计流量为:310.23610.0339 1.40.247(m /s Q Q L σ=+=⨯+⨯=斗毛斗斗斗净()()). (3)计算三支渠地设计流量斗渠也是分两组轮灌,以第Ⅱ轮灌组要求地支渠毛流量作为支渠地设计流量.支渠地工作长度取 3.6km L =支.支渠地净流量为:3336=60.247 1.482m /s Q Q =⨯⨯=斗毛支净()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30.43 1.90.0162100100 1.482m A Q σ===⨯⨯支支净支渠地设计流量为:33331 1.482(10.0162 3.2) 1.559m /s Q Q L σ=+=⨯+⨯=支毛支净支支()()2.计算三支渠地灌溉水利用系数:333240.05480.8441.559Q Q η⨯===支田净支水支毛 3.计算一、二支渠地设计流量(1)计算一、二、四支渠地田间净流量313234 1.7840.410.731m /s 2.8900.41 1.185m /s 3.5800.41 1.468m /s Q Q Q =⨯==⨯==⨯=支田净支田净支田净()()()(2)计算一、二、四支渠地设计流量以典型支渠(三支渠)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用来计算其他支渠地设计流量.31130.7310.866m /s 0.844Q Q η===支田净支毛支水()33 1.1851.404m /s 0.844Q Q η===2支田净2支毛支水()33 1.4681.739m /s 0.844Q Q η===4支田净4支毛支水()6.3 计算干渠设计流量(1)EF 段地设计流量30.431.739m /s 1.90.0152100 1.73911.739(10.0152 4.176) 1.849m /s EF EF EF EF EF EF Q Q Q Q L σσ====⨯=+=⨯+⨯=净4支毛毛净()()()(2)CE 段地设计流量30.431.849 1.559 3.408m /)1.90.0116100 3.40813.40810.0116 4.329 3.579m /s EF CE CE CE CE CE CE Q Q Q s Q Q L σσ=+=+===⨯=+=⨯+⨯=毛净3支毛毛净(()()()(3)AC 段地设计流量30.433.579 1.404 4.983m /)1.90.00999100 4.98314.98310.00999 3.835 5.174m /s CE AC AC AC AC AC AC Q Q Q s Q Q L σσ=+=+===⨯=+=⨯+⨯=毛净2支毛毛净(()()()(4)OA 段地设计流量30.435.1740.866 6.04m /)1.90.00925100 6.0416.0410.00925 5.180 6.330m /s AC OA OA OA OA OA OA Q Q Q s Q Q L σσ=+=+===⨯=+=⨯+⨯=毛净1支毛毛净(()()()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4111.4630.7426.330OA q A Q η⨯===设水毛7 渠道横断面设计7.1 干渠各断面设计设计过水断面采用实用经济断面,取 1.25m=,10.000110000i==,025.0=n.1.拟定偏离系数04.1=α.2.计算:5/20.68γα==.3.计算宽深比:2) 3.14 m mαβγ=-=.4.计算:3/82/3h⎡⎤=.5. b hβ=()2A b mh hB b=+=+ARB=6.校核不冲不淤:V=不淤0.3~0.4;0.1V KQ=不冲;V不淤要求<V<V不冲.计算结果见表7-1.表7-1 干渠各段尺寸表7.计算最小水深和加大水深采用迭代法. (1)计算:0.6nQ A =B = (2)初拟h 最小(或h 加大)代入下式:0.4()'A b Bh h b mh +=+最小最小最小或'h h ≈最小最小则计算终止,否则令'h h =最小最小继续迭代,一般需2~3次即可. 迭代结果见表7-2.表7-2 干渠最小水深加大水深计算表7.2 支渠断面设计采用经济实用断面,计算方法同干渠断面设计.计算结果见表7-3.表7-3 支渠各段尺寸表加大水深和最小水深同干渠,计算结果见表7-4.表7-4 支渠最小水深加大水深计算表7.3 斗渠断面设计采用水力最优断面,水力最优断面具有工程量最小地优点,小型渠道和石方渠道可以采用;大型渠道常采用宽浅断面.(1)计算宽深比:)0.702m β==(2)计算渠道设计水深:3/8h =(3)计算渠道设计底宽:b h β=(4)校核不冲不淤:V =不淤0.3~0.4; 0.1V KQ =不冲; 要求V 不淤<V <V 不冲. 计算结果见表7-5.表7-5 斗渠断面设计7.4 农渠断面设计设计典型农渠横断面,采用U 形断面. 1.取6α=,00.35N =,0.014n =. 2.计算圆弧半径:0sin 0.455N N αα=+=3/81/420.212(m)(1)(2sin )cos 290r N N tg ααπαααα==⎡⎤-+-+⎢⎥⎣⎦3.渠道水深:1212(1sin )0.190(m)0.096(m)0.286(m)h r h N r h h h αα=-====+=4.检核渠道流速,计算过水断面面积:2222(1)sin 2(2cos tg )0.103(m )290r A h r h απααα⎡⎤=--++=⎢⎥⎣⎦计算断面平均流速:0.57(m/s)QV A== 5.要求V 不淤<V <V 不冲. (1)湿周:22(1) 1.015(m)90cos h P r απα=-+= (2)水力半径:0.157(m)AR P== (3)校核不淤不冲条件:0.3(m /s)V =不淤2.5(m/s)V =不冲满足不淤不冲条件.8 干、支渠水位衔接校核上、下级渠道水位衔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下级渠道通过设计流量,以此来确定下级渠道地渠底高程,在这种情况下,当上级渠道通过最小流量时,下级渠道取水就得不 上、下级渠道通过最小流量,以此来确定下级渠道地渠底高程,在这种情况下,当上级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上级渠道水位过高,需要通过分水闸来控制流量,以免进入下级渠地流量超出设计流量,这种方式实际降低了下级渠地设计水位,因此可能会影响到下级渠道控制面积.本灌区支渠沿线地形坡度较大,降低支渠设计水位不会明显影响控制面积,但能节省干渠节制闸地工程投资,因此建议选择第二种衔接方式.采用这种衔接方式时,需分别确定支渠闸后最小水位、渠底高程和设计水位.在A3坐标纸上绘制干渠纵断面图和各段横断面图.要求设计图比例适宜,布置合理,表达准确、完整.绘制干渠纵断面图时,为绘图方便,建筑物处地水头损失可集中于中心位置.另外,应处理好上、下段断面地衔接问题,干渠自首至尾各段设计流量逐渐减小,下游段横断面小于上游段横断面,为维持下游段设计水位,需抬高下游段渠底高程,由此会出现倒台阶.倒台阶会破坏均匀流条件,且容易造成上游段渠底淤积,因此需控制倒台阶地高度,一般倒台阶高度不应大于0.15~0.2m.若倒台阶高度大于这一数值,应修改设计方案.。
灌溉定额
灌溉制度设计灌区4.4.2.1现状区内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菜为主,在坝子间及山脚地带均有经济果林种植。
**乡耕地面积为万亩。
现状复种指数为%,其中水稻%,旱作物%,保证灌溉程度%,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4.4.2.2灌溉制度区内水资源蕴藏量大,但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可控水量有限,作物需水量要结合丰产灌水经验,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作为近期解决灌区供需水矛盾的主要对策。
项目区内高程、气候、光热条件、作物种类和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本着求大同,舍小异的原则,采用典型年设计的方法,推求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万亩综合供水过程线及设计灌水率。
(1)水稻灌溉制度水稻灌溉制度采用设计典型年法,根据**市气象站,并在**气象站所有的资料基础上查补了木家桥水文站、鹤庆水文站、来远桥水文站从1958年至2003年共45年的降雨资料,按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的主灌溉期5~7月份历年降雨排频计算,选择降雨频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相同或相近的年份为设计代表年,并考虑降雨分配对作物最不利情况。
设计典型年经频率分析,采用与设计保证率(P=75%)对应的1983年。
设计稻田的灌溉制度,育秧期和大田生育期的田间耗水量平衡原理,扣除有效降雨推求灌溉用水量,采用列表法计算,泡田期用水量根据调查综合拟定。
①生育期划分及适宜水层水稻属主要作物之一,项目区属亚热带,只能种一季水稻。
根据水稻生理特点,全生育期划分为7个阶段,即:育秧期、移栽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园杆期、孕育期、灌浆期、黄熟期。
育秧期历时56天,第二至第七阶段统称大田生育期,历时123天,各生育期天数及适宜水层深等特征参数,详见表4—1。
表4—1 灌区水稻各生育期特征参数表②用水定额拟定根据土壤调查资料,本区主要为壤土,参考云南省其它地区资料,拟定泡田定额为135m3/亩,泡田时间为10天。
农田水利学计算题word精品
用间接法计算全灌区需从水库引取的逐旬毛灌溉用水量及全年毛灌溉用水总量。
中早年各种作物那*水定额统计験
习题1
基本资料
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的观测资料
见表1。
月
份
4
5
6
7
8
/八,曰
蒸发量
ETo(mm)
182.6
145.7
178.5
198.8
201.5
注:4、6月以30天计,5、7、8月以31天计。
2、水稻各需水阶段的值及渗漏量,见表2。
生育阶段
返青
分蘖
拔节分蘖
抽穗开花
乳熟
黄熟
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
4.26〜5.3
5.4〜5.28
5.29〜6.15
6.16〜6.30
7.1〜7.10
7.11〜7.19
4.26〜7.19
天数
8
25
18
15
10985源自阶段G值0.7841.060
1.341
1.178
1.060
1.133
日渗漏量
(mm/d
1.5
1.2
1.0
1.0
0.8
0.8
3-3灌水模数的计算和灌水率图的修正。
资料:
(1)某灌区灌溉面积为3333.3hm2(2)各种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溉制度见表2—3。
表
卷子
种植比例
75
25
50
25
1
2
3
4
1
2
3
4
1
2
3
斗
1
2
3
农田水利学作业题()
09水利水电2班 马守斌 071.用水量平衡方程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基本资料】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E=400m 3/亩,设计降雨量p=120mm ,降雨有效利用系数s=,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5m 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 1=,后期H 2=。
土壤孔隙率n=45%(占土壤体积百分数),田间持水率θFC =75%(占空隙体积百分比)。
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的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量皆达到田间持水量,收割时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要求】用水量平衡原理方法,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解:由水量平衡方程:W t -W 0=W T +P 0+K+M-ETW t =667nH 2θ=667×××× ×1000/667=216mm W 0=667nH 1θ=667××××1000/667=101mmW T =667(H 2-H 1)n 0θ=667×α则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M 1=397÷1000×667=265(m 3/亩);2.水稻灌溉制度计划 【基本资料】根据南方某地方灌溉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早稻设计年各个生育期阶段需水量,以及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及渗透强度见表1-2-6。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设计年(1998年)早稻生育期降雨量见表1-2-7, 80cm 口径蒸发皿月水面蒸发量情况见表1-2-8。
表1-2-6 早稻各个生育阶段需水量,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及渗漏强度表1-2-7 1998年早稻生育期降雨量单位:mm表1-2-8 1998年80cm口径蒸发皿月水面蒸发量【要求】采用列表法设计中等干旱年该地区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解:表一逐日降水量计算表表二旱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早稻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表3.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基本资料】设计年为中等干旱年,在棉花生长期渗入土壤的降雨量,见表1-2-12。
灌溉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题目名称: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2009级水利水电专业02 班*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1年 11 月 11日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2.1早稻的灌溉制度计算由已知的气象资料可知,在早稻的全生育期的蒸发量为20319.1747.1430.1186305.970⨯+++⨯=E0E ET α=全0.1=α06.394=全ET所以可得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全ET k ET i i =,继而可得出逐日耗水量。
列入下表。
表1-1逐日耗水量计算表又知泡田日期为4月13日至4月24日,泡田定额为亩/703m m =,mm 86S 1=。
12305.97t e 11⨯=mm M 4.105.303986667.0h 30.5)-39860.667(h )P -t e S (h 667.0M 100111101=+--=⇒++=++=即得初始淹灌水层为10.4mm. 当淹灌水层减去逐日耗水量,加上逐日降雨量后若小于最小田间允许最小水层深度则设计灌水,当大于最大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则设计排水。
水量平衡方程:W t-W0=W r+P0+K+M-ET。
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列如下表。
表1-2早稻灌溉制度计算表校核校核:4.154742505.729.30110=-+-+=-+-+WC m d P h 与7月15日淹灌水层基本相符。
可得早稻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如下表。
2.2棉花的灌溉制度计算棉花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4.32012067.2=⨯==KY ET 即其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为ET k ET i i = 各生育阶段地下水补给量为i i i ET K ⋅=β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θn H H W Ti )(66712 计划湿润层的最大、最小蓄水量:minmin max max 667667θθi i nH W nH W ==降雨入渗量处理:有效降雨为P P σ=0。
某灌区灌溉制度计算表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拔节孕穗
抽穗开花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7月16日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2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8月8日 8月9日 8月10日 8月11日 8月12日 8月13日 8月14日 8月15日 8月16日 8月17日 8月18日
返青期
2.7
10~30~50
5.9 0.1
0.4 1 20~50~70 0.8
分孽前期
3.4
19.3 45.9 0.3 5.3 6.9 2.9 0.3 1.4 0.5 0.3 11.6 0
分蘖后期
4.5
30-60-90 (7.1-7.9 落干晒 田)
分蘖后期
4.5
30-60-90 (7.1-7.9 落干晒 田) 5.6 0 5.6 0 5.6 0 5.6 0 5.6 0 5.6 6.6 0.3 6.6 2.1 6.6 6.6 0.1 6.6 4.5 6.6 6.6 6.6 7 6.6 6.6 6.6 7 6.6 6.6 6.6 0.5 6.6 6.6 6.6 0.3 6.6 30-60-120 6.6 6.6 6.6 6.6 7.4 6.6 10.4 6.6 4.1 6.6 24.9 6.6 24.2 6.6 31 6.6 6.6 0.4 6.6 35.5 6.6 98.7 6.6 10.5 6.6 6.6 6.6 6.6 6.6 6.6 31.8 6.6 6.6 10-30-100 9.1 18.8 13.2 7.6 2 -3.6 -9.2 59.2 52.9 48.4 41.8 35.3 33.2 61.6 55 55.4 48.8 42.2 42.6 36 59.4 53.3 46.7 40.1 33.8 57.2 50.6 44 37.4 38.2 42 39.5 57.8 75.4 99.8 93.2 87 115.9 120 120 113.4 106.8 100.2 93.6 87 100 100
最新灌排作业(供学生用5.9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1、【题2-1】用“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量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1班1组)资料:(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观测资料见表2-1-1。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值及日渗漏量,见表2-1-2。
求该地区水稻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耗水量。
表2-1-1 蒸发量(E0)月份 4 5 6 7 8E0(mm) 182.6 145.7 178.5 198.8 201.5表2-1-2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值及日渗漏量生育期返青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月,日)4.26~5.35.4~5.285.29~6.156.16~6.307.1~7.107.11~7.194.26~7.19天数t (d)8 25 18 15 10 9 85 阶段作物系数α0.784 1.06 1.341 1.178 1.06 1.133日渗漏量(mm/d) 1.5 1.2 1.0 1.0 0.8 0.8答案:生育期返青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全生育期阶段耗水量ET′(mm)46.93 154.55 156.59 120.14 75.95 72.56 626.722、【题2-2】南方湿润地区早稻灌溉制度设计。
(2班1组)1.设计所需基本资料见表2-4-1表2-4-1 早稻逐日耗水量计算表生育期返青分蘖前分蘖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月,日)4.25~5.45.5~5.145.15~6.16.2~6.166.17~6.266.27~7.67.7~7.144.25~7.14天数t (d)10 10 18 15 10 10 8 81 阶段需水量ET (mm)31.3 35.8 71.6 107.4 98.5 62.7 40.3 447.6 田间允许水层深(mm)10~30~50 10~40~80 10~40~80 20~50~80 20~50~80 10~40~50 湿润渗漏强度(mm/d) 1.8 1.5 1.5 1.3 1.3 1.1 1.4表2-4-2 降雨量表(mm)日期 4.30 5.4 5.5 5.7 5.8 5.12 5.13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6 降雨量 4.0 4.5 0.510.90.50.57.1 3.146.454.09.9 1.08.30.7日期 6.9 6.10 6.15 6.16 6.18 6.19 6.23 6.25 6.28 6.29 6.307.4 7.57.6 降雨量 6.20.10.3 6.60.737.90.30.80.612.9 6.50.1 4.20.9表2-4-3 蒸发量(E0)月份 4 5 6 7 8E0(mm) 192.2 154.5 189.5 175 219.0表2-4-4 早稻逐日耗水量计算表生育期返青分蘖前分蘖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月,日)4.25~5.45.5~5.145.15~6.16.2~6.166.17~6.266.27~7.67.7~7.144.25~7.14天数t (d) 1010 181510 10 881阶段需水量ET (mm)31.3 35.8 71.6 107.4 98.5 62.7 40.3 447.6 田间允许水层深(mm)10~30~50 10~40~80 10~40~80 20~50~80 20~50~80 10~40~50 湿润渗漏强度(mm/d) 1.8 1.5 1.5 1.3 1.3 1.1 1.4阶段渗漏量F(mm)18 15阶段耗水量ET′(mm)49.3 50.8平均日耗水量ET′(mm) 4.93 5.08表2-4-5 某灌区中旱年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单位:mm日期生育期设计淹灌水层逐日耗水量逐日降雨量淹灌水层变化灌水量排水量月日h min h max h p(1)(2)(3)(4)(5)(6)(7)(8)4 24 1025返青期3026272829305 12 30 345分蘖前6789101113 14 15 分蘖末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31 61 2 拔节孕穗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抽穗开花18 19 20 21 2224 25 26 27 乳熟28 29 30 71 2 3 4 5 67 黄熟落干8 9 10 11 12 13 143、【题2-3】 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1班2组)播前灌水的目的是使土壤在播种时的含水率适于发芽需要,并供给苗期蒸发蒸腾的需水;同时使最大计划湿润层内储存足够的水分,以便在作物根系深扎后使用。
水稻灌区规划
水稻灌区规划目录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1、概况2、气象3、种植计划4、土壤第二章灌溉制度及灌水率的确定1、水量平衡法制定早稻的灌溉制度2、由灌溉制度确定灌水率,绘制灌水率图第三章渠道设计1、灌区灌溉渠道系统的布置2、灌溉渠道系统设计3、灌溉渠道断面设计第四章灌溉方式设计1、田间渠系布置2、格田规格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一、概况灌区位于新疆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盆地。
属塔里木河冲积细土平原,沿河岸及冲沟两侧略有抬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年均气温10.8℃,日照2556~2991小时,无霜期180—224天,年降水量520mm。
地下水埋深3m,水源为渠水,引水水源为上游水库,距离灌区4公里。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P=80%。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月份 4 5 6 7蒸发量(mm)107.5 128.0 156.7 189.9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月份日4 5 6 71234 13.05 2.1 10.96 4.67 4.889 2.310 5.311 5.712 1.913 7.5 20.314 5.3151617 19.018 1.3 5.619 2.32021 1.8 1.9 2.522 2.1 2.123242526 6.7 9.62728 6.429 3.530 58.031月计92.6 76.1 21.8 16三、种植计划灌区规划种植早稻,采用淹灌。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生育阶返青分蘖前分蘖后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全生育期段起止日期25/4~4/5 5/5~14/5 15/5~1/6 2/6~16/6 17/6~30/6 1/7~11/7 12/7~20/7 25/4~20/7 (日/月)天数10 10 18 15 14 11 9 87模比系数7 8 18 25 21 13 8 100K(%)田间允许10-30-50 10-40-80 20-50-90 20-50-100 20-50-90 10-40-50 落干水层深(mm)渗透强度1.3 1.3 1.3 1.3 1.3 1.3 1.3(mm/d)注:全生育期需水系数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