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时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4.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 )给liú()老师.(2)歪xié( )的小jìng( )旁,几株cán jú()傲shuāng( )挺立.(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zé( ) 地pái liè(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yóu )残.菊(cán c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斜.阳(yúxié)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jǘ) 橙.黄(céng chéng)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挑选[tiāo]: [tiǎo]: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 (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因为. C.坐下.(5)知有儿童挑促织.挑(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促织(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6.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本课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2)“寒山”指的是作者所游览的山的名字.( )(3)“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4)“知有儿童挑促织”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想到的.( )(5)《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 )7.根据情境写诗句.(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 .”(2)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是苏轼的诗句“, .”中描写的那样吗?(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8.根据意思写诗句.(1)(我让车)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 .(3)夜深了,篱笆深处,灯火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 .(4)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阅读理解.(一)山行. , .. , .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来.4.这首诗主要写了寒山、、、枫林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5.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 , .”.(用原文诗句回答)6.诗中将和作比较,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7.诗人先写远处的“寒山”“”“”“”,再写近处的“”,按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8.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赠刘景文. , .. , .1.默写古诗.2.本诗描绘的是时节的景色,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作者描写了、、、四种景物.4.诗句中“擎”读( ),意思是( )A. qíngB.qín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5.第三、四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两句诗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的萧瑟景象.6、下列被称为花中君子的是( )A、橘 B、桃 C、菊 D、荷7、橙黄橘绿时是( )时节.A、初秋 B、仲秋 C、初冬 D、深冬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三)夜书所见. , .. , .1.默写古诗.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诗中,诗人听到的是“”,看到的是“”,想到的是“”.①篱落一灯明②梧叶送寒声③儿童挑促织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A.思念友人B.赞美秋天C.思念家乡D.赞美儿童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诗句中形容声音的词语是“”.(2)通过“”“”,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6.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7.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赠送刘2.斜径残菊霜3.院子印规则排列2.jìng zēng yóu cán zèng xiétiǎo júchéng3.②③⑥①④⑤4.寒赛径经橙残钱增赠5.(1)-(4)CCAB (5)B D6.√××√√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二(一)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动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唐杜牧3.秋天三四4.石径白云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枫叶二月花7.石径白云人家枫叶由远及近8.晚秋的枫林中,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时的鲜花还要红艳.(二)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深秋宋苏轼3.荷、菊、橙、橘4.A D5.比喻荷尽菊残6.C7.C8.B(三)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止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2.宋叶绍翁自己的家乡3.②①③4.C5.萧萧寒声秋风秋季6.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也叫蛐蛐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是孩子们在捉蟋蟀7.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时练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学习名言分享: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2、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1(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B.天门中断楚江..开(清澈的江水)C.山色空蒙雨亦.奇(也)D.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2.人间四月芳菲尽,。
()A.千朵万朵压枝低B.山寺桃花始盛开C.不知转入此中来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的样子。
B.云雾迷茫的样子。
5.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还。
B.回到这里。
6.《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二、诗词曲鉴赏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
8.诗中的天门山给人以雄伟壮观之美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请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
9.默写古诗。
10.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
1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_______和雨天的景象。
13.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
14.在诗中,诗人________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16.给下列生字注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练习题
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 yóu )
残菊(C án C 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斜阳(yú xié)
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 jǘ) 橙黄(C éng C héng) 2、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
(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 (增赠)言
3、给诗句中的划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停车坐爱枫林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
(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
(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
(4)知有儿童挑促织 (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
4.根据情境写诗句.
(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
爸爸不禁吟诵道:“,。
”(2)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是苏轼的诗句
“,。
”中描写的那样吗?
(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
二、古诗阅读理解
(二)赠刘景文
, 。
,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时练(附答案)
17古诗三首一、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A.天门中.(zhōnɡzhònɡ)断楚江开B.淡妆浓抹.(māmǒ)总相宜C.湖光秋月两相和.(héhè) D.潭面无风镜未磨.(mómò)二、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返还B.答复C.回旋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地方C.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B.温暖C.和气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水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苏轼。
2.这首诗描绘了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________之情。
3.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设计:17 古诗三首 课时练(部编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爷爷说这个庭(ting tin)院里适宜(yí yì)种植一些花草。
2.妈妈把妹妹在瓷砖上涂抹(mā mǒ)的痕迹用湿布抹(mā mǒ)干净了。
3.在磨(mò mó)坊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的手上布满了磨(mó mò)出来的老茧。
二、给下面加方框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
1.天门中断楚江开()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
B.温和,暖和。
提高性作业
三、品读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设计。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shíjìng xié yá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再组词。
径________ 霜________ 残________ 斜________ 挑________经________ 露________ 浅________ 抖________ 跳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____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意思。
坐:①坐下;②(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③瓜果等植物结果实;④把锅、壶等放到炉子上;⑤因为。
Ⅰ火旺了,快把水壶坐上。
________Ⅱ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________Ⅲ这座房子坐北朝南。
________Ⅳ花谢了,瓜秧上坐了几个小瓜纽儿。
________Ⅴ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5.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
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1)白云生处有人家()A.出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含课时练习题
品读诗文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行
tánɡ mù
[唐] 杜 牧
hán jìnɡ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shuā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品读诗文
注释
—————————————
•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远上①寒山②石径③斜④, •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用石板铺成的小路。
hè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建德江
bó zhǔ mù chóu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kuàn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随堂练习
一、给加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石径斜(xiá √xié) 霜叶(suān sh√uānɡ)
擎雨盖(q√ínɡ qín) 菊残(zhú √jú)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结构梳理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山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第2课时
赠刘景文
品读诗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 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 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等。
tiǎo cù
lí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品读诗文
tiǎo 挑战 挑 tiāo 挑水
多音字
tiǎo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课课练】练习题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课课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
2.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的是黄河的壮丽景色。
3. 《乡村四月》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二、判断题
1.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
✓
2. 古诗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
✓
3. 《乡村四月》中描绘了农民在农田劳作。
✓
三、简答题
1. 用一句话概括各句诗的主题,并注明对应的古诗。
- 最喜欢返璞归真的生活,透过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感受大自然
的美好。
古诗《登鹳雀楼》。
2. 你对古诗中的自然景象有何感受?
我觉得古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独特而优美,让我感受到大自然
的力量和美好。
它们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自欣赏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发。
四、作文
请你谈谈《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给你带来的感受,字数不少于100字。
《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感受。
通过诗人的描写,我仿佛看到了乡村四月的美景:窗外绵绵的西岭积雪,门前停
泊的万里船。
这种静谧而美丽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
和舒适,同时也勾起了我心中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
这首古诗让
我明白了乡村的美是与大自然相统一的,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
拥有真正美丽的乡村景色。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含答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含答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xiān yàn fúzhuānɡ()()()()XXXɡXXX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
( )的服装( )的小鸟( )的国旗( )的铜钟第二课时1.连线。
dǎi zú景颇族XXXɡzú傣族XXXɡpōzú德昂族hàn zú汉族2.我能填。
píng dài hú()坝()表()蝶()果()领二()()等爱()()水3.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下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宁静僻静)。
(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宁静平静)。
4.想想说说: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1)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2)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由于()。
(3)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由于()。
1一定要细致XXXɡzú阿昌族(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含答案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1.读拼音,写词语。
XXXɡyěkǒu dítiào wǔ()()()()kuánɡhuān fànɡjiàcāi chūshǒu bì()()()()2.选字组词。
XXX湿碰海()衣()()撞()润潮()3.找出上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候着花的一项,用“”标出。
(1)桃花杜鹃花梅花月季(2)荷花菊花牡丹向日葵(3)桂花牵牛花芙蓉百合(4)腊梅水仙杜鹃马蹄莲4.按原文填空。
当XXX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课时练(全册附答案)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4、古诗三首(必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预测卷(含答案).docx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11.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诗句写的是_____的时候,江面上呈现出_____种颜色:_____。
(2)“铺”的意思是_____,使人仿佛看到了_____的景象。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赠刘景文
擎雨盖,犹有傲霜枝。
,橘。
12.补全诗句。
13.《赠刘景文》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这个季节。
2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还能写出这个季节的两句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I:\8.29 - 副本 - 副本\3kkk\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17.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读拼音写词语.búduàn gū fān yín pán zhì yú qīng chǔ()()()()()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潋.滟(liǎn liàn)洞庭.(tín tíng)相宜.(yí yì)淡妆.(zuāng zhuāng) 浓抹. ( mā mǒ )磨.盘(mó mò)镜未磨(wèi mò)抹.布( mā mǒ )磨.难(mó mò)3.《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 4.《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碧水东流至此回..( ) A.返还 B.答复. C.回旋.(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方向. B.地方. C.正.(3)欲.把西湖比西子.( ) A.想要. B.欲望. C.将要.(4)天门中断.楚江开( )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5)湖光秋月两相和.( ) A.和谐. B.温和,暖和.(6)山色空蒙.雨亦奇( )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7)山色空蒙雨亦奇.( ) A.奇怪B.奇妙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的“楚江”指长江.()(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4)《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全诗赞美了西湖美妙多变的天气.( )(5)《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诗中描写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月光下的洞庭湖.( ) (8)“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奇”的意思是奇妙.( )(9)“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根据情境写诗句.(1)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着一个青绿色的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阅读理解.(一)望天门山. , .. , .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3.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4.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5.诗句“,”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6.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 )望天门山.A.天门山脚下B.天门山山中C.行驶的小船中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 .. , .1.默写古诗.2.诗中的“西子”指 .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B.亦:也.C.欲:贪心.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和雨天的景象.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突出了西湖的 .6.在诗中,诗人苏轼 (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三)望洞庭. , .. , .1.默写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B ).A.唐代诗人李白B.唐代诗人刘禹锡C.宋代诗人苏轼2.“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指洞庭湖中的君山.3.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的美.4.诗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A. heB.huoC.和谐D.温和,温暖5.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与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不断孤帆银盘至于清楚2.liàn tíng yízhuāng mǒmòwèi māmó3.唐代李白天门山碧水青山孤帆①②4.宋代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唐代刘禹锡比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AA A AB7.√√××√××√×8.(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二、(一)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唐李白静夜思3.天门山、楚江、孤帆、红日4.天门中断楚江开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6.C7.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二)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西施3.C4.晴天5.西湖西子美丽6.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7.山色空蒙雨亦奇(三)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B2.洞庭湖洞庭湖中的君山.3.湖光秋月两相和宁静、柔和4.A C5.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比作镜子,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宁静与柔和.。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课时练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shān (________)cán jú(________)shuānɡyè(________)zènɡsònɡ(________)chénɡsè(________)shíjìnɡ(________)2.辨字组词。
首(________)刘(________)君(________)道(________)对(________)军(________)径(________)增(________)桃(________)经(________)赠(________)挑(________)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行”读音:①háng ②xíng 人行.道(_____)银行.(_____)步行.(______)(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到处.(_____)处.理(_____)4.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5.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要记住啊,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就是这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初冬时节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阵阵飒飒的梧桐叶响,传送着秋的声音;江面上凄冷的秋风,引起我无尽的思乡愁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基础练习一、用“√”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家庭(tīng tíng)相宜(yí yì)饮料(yǐn yìn)抹布(mā mǒ)他连续磨(mó mò)面几天几夜,累得筋疲力尽,脚上也磨(mó mò)了几个大泡。
二、看拼音,写字词。
雨后chū()晴,yáo wàng()楚江,江面yín()光闪闪,一艘fān chuán()正gū()独地航行。
三、选择题。
四、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五、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 B.天门中断楚江开(清澈的江水)六、C.山色空蒙雨亦奇(也) D.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七、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八、A.天门/中断/楚江开 B.孤帆/一片/日边来九、C.欲把/西湖/比西子 D.白/银盘里/一青螺十、3.下列诗句与风景名胜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一、A.两岸青山相对出(天门山) B.碧水东流至此回(黄河)十二、C.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 D.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十三、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十四、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五、(1)从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 (哪里)观赏风景的。
十六、(2)“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
2.水光潋滟晴方好,色空蒙雨亦奇。
3.诗句是从和两种不同天气人手进行描写的,“”和”展现了诗人对不同天气下景色的美的赞叹。
五、观察图片,按要求填空。
看到图中的两座山,我想起本课所学的一首诗:,。
,。
能力提升六、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望洞庭兰溪①棹歌②[唐]刘禹锡 [唐]戴叔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凉月如眉挂柳湾③,越中山色镜中看。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兰溪三日桃花雨⑤,半夜鲤鱼来上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2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3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课后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二、比一比,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湖光
...。
..无风镜未磨
..秋月两.相和.,潭面
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诗句品析
1.根据诗意写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
1.李白“诗仙”
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四、
《望洞庭》改写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诗人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来到了洞庭湖边。
刘禹锡静静地站在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诗人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下,湖中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