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波加速度时程

合集下载

地震作用诱发老滑坡复活机制的数值模拟_杜飞

地震作用诱发老滑坡复活机制的数值模拟_杜飞
根据现场调查,老滑坡的局部复活发生于 2008 年的“5·12”汶川地震之后,在其震动影响下,滑坡 体无整体松动,但局部有拉裂变形迹象,清晰可见地 震作用在老滑坡坡体上形成的拉裂缝,尤其是滑坡 体的后缘、坡体中部形成两条明显具有代表性的拉 裂缝: L1 - 后缘高程 1 075 m,走向 210° ~ 230°长度 约 50 m,落差 0. 3 ~ 0. 5 m,深度可见; L2 - 滑坡中部 高程 950 m,走向 190° ~ 215°,延伸长度约 70 m,宽 0. 1 ~ 0. 3 m,并产生垂直错落,高度约 0. 1 ~ 0. 2 m, 深度可见( 图 3) 。由地震作用形成的拉裂变形可 知: 老滑坡的稳定性显著降低。
图 1 老滑坡平面图
Fig. 1 Plan view of the old landslide
1. 冲积砂卵砾石; 2. 滑坡堆积块碎石土; 3. 层状灰岩; 4. 推测滑 坡底界线; 5. 岩性分界线; 6. 推测强风化下限; 7 推测弱风化下 限; 8. 河水位
图 2 老滑坡剖面图
Fig. 2 Sketch of the old landslide cross-section
通过现场调查,组成滑坡的物质主要为块碎石 土,但表部为松散的碎石土,从坡上往下整体均匀, 层理不明显,厚度变化较大,坡脚和坡顶地段较薄, 坡体中部较厚,下部为石灰岩,其产状 NW290° NE ∠15°,呈缓倾坡外,前缘部位滑坡体直接覆盖在河 流Ⅰ级阶地的砂卵砾层上,滑动面呈弧形状,总体前 缘较缓、中后部陡,滑坡剖面呈弧形图 2 所示。老 滑坡发育在岩性为石灰岩的泥盆系地层中,属于中 - 缓倾角、顺层基岩滑坡。根据现场调查和相关文 献可知,该老滑坡的破坏模式: 滑移 - 拉裂 - 剪断, “三段式”[6],形成于Ⅰ阶地的下切时期,坡体的形 态较完整,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基于汶川8.0级强震记录的近场地震动特征分析

基于汶川8.0级强震记录的近场地震动特征分析

基于汶川8.0级强震记录的近场地震动特征分析李英成;陈清军【摘要】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surrounding area, more than 50 stations of China Strong Motion Net Center ( CSMNC) got acceleration records, of which peak is bigger than 100gal in the 5. 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this paper, thirty-thre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from eleven stations were selected.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analysis based on orthogonal HHT method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vertical to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peak ratio,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energy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eak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f M8. 0 Wenchuan Earthquake.%在汶川8.0级大地震中,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 Gal的加速度记录.选取其中断层附近11个台站的加速度记录,分别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和基于正交化HHT法的能量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对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以及能量分布和峰值系数的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汶川地震的近场地震动特征.【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2(027)001【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汶川8.0级强震记录;近场地震动特征;地震反应谱分析;正交化HHT法;能量分布【作者】李英成;陈清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汶川8.0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

从波速比变化看汶川与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

从波速比变化看汶川与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

从波速比变化看汶川与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李艳娥;王林瑛;宋美卿;陈丽娟【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6(036)011【摘要】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 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 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总页数】7页(P991-997)【作者】李艳娥;王林瑛;宋美卿;陈丽娟【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5号,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5号,100081;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市晋祠路二段69号,03002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5号,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孕震过程中波速比及S波分裂时空变化的数值模拟 [J], 张永仙;石耀霖2.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孕震机理及震前中长期地震危险性研究 [J], 林邦慧;陈祖安;白武明;程旭3.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J], 王林瑛;李艳娥;李芳;李广平;张天中;包淑娴;苏金蓉4.从昌平台沙层应变记录看汶川大地震孕震过程 [J], 武安绪;邢成起;崔博文;林向东;张中武;白明富5.《人民日报》地震评论的内容变化分析--以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为例 [J], 周亚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作者:罗轶马艳波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26期摘要: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较为复杂,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

四川“5.12”汶川地震后,相关学者针对边坡的地震响应做了很多研究。

文章以某工程边坡受地震影响为例,采用拟静力法和数值分析法,探讨了一定的地震时程加速度影响下,该边坡的变形位移情况,并对其地震影响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complex and is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relevant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lope. Taking the influence of an engineering slope as an example, the quasi-static method and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displacement of the slo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time-history acceleration, and the stabi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quake is studied.关键词: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稳定性评价Key words: rock slope;dynamic response;stability 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U213.1+3;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6-0143-021; 概述边坡的地震反应分析不仅与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有关,且与输入地震动力的特性密切相联,远比边坡的静力分析复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加速度时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加速度时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地震加速度反应 地震 地铁隧道 地铁车站 地下结构 地下洞室 土石坝 响应谱 可液化场地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动力分析 仿真分析 交汇频率 三维有限元方法 u451大断面隧道 s变换 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 rc桥墩 hilbert-huang变换 adina
混合结构 测试 活断层 永久变形 水电站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桥梁桩基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最小二乘法 时频滤波 时程分析法 时域分析 时变谱 时变多自由度系统 数值模拟 数值优化 改进的能力谱法 支护结构 损伤 振级 振动控制 振动影响 振动台模型试验 振动叠加 振动 持续时间 扭转动力特性 截止频率 强迫振动 强地面运动 弹塑性地震响应 弹塑性地震反应 弯矩曲率梁 建筑物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 应县木塔 幅频响应 幅值和频率非平稳 岩石力学 对比 复合地基 基线漂移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地面线路 地面振动 地面峰值相对位移 地震需求 地震荷载 地震波时域 地震安全评价 地震反应特性 地震反应分析 地震动随机合成方法 地震动空间非一致性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地震反应 5 时程分析 4 环境振动 3 振动台试验 3 反应谱 3 有限元分析 2 抗震性能 2 幅值谱 2 城市轨道交通 2 地铁 2 固有模态函数 2 功率谱 2 人工地震波 2 huang变换 2 黏性边界 1 高架路 1 高强体 1 高层建筑 1 频率计权 1 频域 1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1 非线性 1 静力弹塑性分析 1 隧洞开挖 1 隔震结构 1 隔震 1 钢-混组合框架 1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1 重力坝 1 近断层强地震动 1 近断层地震波 1 近断层 1 边坡稳定性 1 识别 1 设计地震动参数 1 衰减 1 行走激励 1 能力谱法 1 结构 1 纤维模型 1 竖向隔震 1 竖向重叠 1 竖向振动 1 碟形弹簧 1 破损指数 1 现场测试 1 现场实测 1 爆破振动 1 爆破地震效应 1 爆炸力学 1 爆炸 1 渐进谱 1

雅安地震与汶川地震能量释放速度及余震推算表

雅安地震与汶川地震能量释放速度及余震推算表
பைடு நூலகம்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6 16:21 31.241°N 103.256°E 4.7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5 23:53 31.048°N 103.639°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5 18:58 31.248°N 103.417°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4 18:08 31.130°N 103.637°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4 11:00 30.967°N 103.380°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3 20:14 30.977°N 103.439°E 4.2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3 9:23 31.144°N 103.956°E 4.6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3 8:05 31.157°N 103.876°E 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3 5:12 31.275°N 103.224°E 4.8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3 1:37 31.238°N 103.662°E 4.9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2 15:18 31.083°N 103.798°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2 10:34 31.262°N 103.692°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1 18:01 31.101°N 103.390°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1 9:27 31.267°N 103.634°E 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1 0:38 30.915°N 103.683°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20 23:08 31.124°N 103.649°E 4.5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20:37 31.193°N 103.092°E 4.5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17:25 31.217°N 103.595°E 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11:23 31.210°N 103.801°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9:41 30.903°N 103.361°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9:04 31.108°N 103.508°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4:26 31.088°N 103.731°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8 1:04 31.201°N 103.291°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16:29 31.043°N 103.592°E 4.2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14:27 31.172°N 103.460°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10:45 31.108°N 103.517°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7:23 31.262°N 103.827°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4:29 31.264°N 103.274°E 4.1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1:22 31.087°N 103.695°E 4.9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7 0:14 31.104°N 103.606°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6 18:17 31.168°N 103.746°E 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6 9:16 31.122°N 103.636°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6 6:47 31.054°N 103.383°E 4.2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6 6:46 31.151°N 103.651°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5 23:06 31.213°N 103.545°E 4.3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5 22:57 31.267°N 103.532°E 4.4 eastern Sichuan, China 2008-5-15 20:10 31.254°N 103.766°E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与分析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与分析

3 Na in l a t q a e I f a tu t r e vc , h n a t q a eAd n s a in, ejn 1 0 3 。 h n ) . to a rh u k n r sr cu eS r ie C iaE r u k mi i r t E h t o B iig 0 0 6 C ia

第 3 3卷 第 2 期 21 0 1年 6月
西





Vo1 33 N O. . 2
N0RTHW ES TERN EI M oL S S oGI CAL J 0URNAL
J n ,2 1 ue 0 1
州 观 象 台存 放 台 阵 汶 川 M s. 0强 震 动 记 录 与 分 析 8
t c ee a i n tme hit y a ha a t rs is ofgr und m o i n 1 s st r t i d The he a c l r to i s or nd c r c e itc o ton i oe s ie a e s ud e .
自动诊 断 系 统 电压 、 录线 道 零 位 电压 、 电 状 态 、 时 状 态 、 用 数 据 存 储 空 间 及 环 境 温 记 充 校 可 度 等 发 或 诊 断 出 错误 时 自动 报警 触 无 , 有 通 道 同 步 采样 所 ① 通 讯 程 序 : 持 TC /P、 MOD 支 PI X EM 通讯 协 议 及 直 连 双 向 通 讯 , 在 P 可 C机 上 运 行 , 机 人 对 话 式 命 令 菜 单 , 数 设 置 白检 功能 , 供 在 线 帮 助 。 参 提 ② 图 形 显示 程 序 : 自动 定 标 的加 速 度 图 形 显 示 , 录 主 要 参 数 的 快 速 显 示 , 形 细 化 功 能 , 记 图

汶川地震波频率曲线

汶川地震波频率曲线

汶川地震波频率曲线
介绍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破坏力的地震之一,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

本文档将重点讨论汶川地震的地震波频率曲线。

地震波频率曲线的定义
地震波频率曲线是指地震波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幅变化情况。


过分析地震波频率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波的频率特性,从而对
地震的破坏力进行评估和预测。

数据源
本文档所使用的数据源来自于汶川地震期间的地震监测记录和
研究机构的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
经过对汶川地震波频率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频段(大于10 Hz):汶川地震的高频段地震波振幅较小,这些地震波主要对建筑物的高层结构产生破坏。

2. 中频段(1 Hz至10 Hz):在中频段,汶川地震的地震波振幅较大,对建筑物的低层结构和桥梁等基础设施产生较大破坏。

3. 低频段(小于1 Hz):汶川地震的低频段地震波振幅较小,但由于长周期振动的作用,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地基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结论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波频率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频率特性,从而评估地震的破坏力和对不同建筑物的影响。

这对于地震防灾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2010). 汶川地震的地震波频率特性研究. 地震科学论文集, 20(3), 123-135.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数据和分析结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认。

汶川地震资料

汶川地震资料

汶川地震的资料地震参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33km震级:里氏8.0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庆县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历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成因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地震类型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伤亡统计各地伤亡汇总截至6月24日12时目前:全国:69181人遇难失踪:18498人伤残:374171人。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 ,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 (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 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 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 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
上述特征决定了汶川地震对建(构)筑物以及地质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摧毁性,是导致灾区斜坡大量失 稳,触发大量地质灾害的......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 省 汶 川 县 映 秀 镇 西 南 方 ( 地 理 坐 标 为 北 纬 3 1 . 0 度 , 东 经 1 0 3 . 4 度 ) , 震 源 深 度 1 4 千 米 , 地 震 最 大 烈 度 11 度 , 地 震 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中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 裂带 。 5.12汶川地震震中
根据日本气象厅测定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
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很大,波及范围很广,地震波传播至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区的自由场地 时 峰 值 加 速 度 仍 大 于 1 0 厘 米 / 秒 ², 远 至 福 建 、 山 东 、 江 苏 、 上 海 等 地 区 的 多 个 台 站 仍 记 录 到 了 加 速 度 时 程 波 形 。 在 中 国 数 字 强 震 动 观 测 网 络 的 4 7 8 个 台 站 的 加 速 度 记 录 中 , 最 大 水 平 向 峰 值 加 速 度 为 9 5 7 . 7 厘 米 / 秒 ², 最 大 竖 向 峰 值加速度为948.1厘米/秒²;单分量峰值加速度大于90厘米/秒²的有127条,大于10厘米/秒²的有375条 。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

3
n
n
∑ ∑ n Di2 − ( Di )2
VS =
i =1 n
i=1 n
∑ ∑ n DiTsi − Tsi Di
i=1
i=1
R3 =
n
∑ n (Tsi − Tsi )(Di − Di )
i =1
n
n
∑ ∑ (Tsi − Tsi )2 (Di − Di )2
i=1
i =1
(8) (为:当 δt 0 p ≤ 1.0秒 。
利用平均直线法,设某次地震共有 N 个台站记录到直达 P 和 S 波,分别计算出;两组平均值,一
组是所有台站到时和到时差的总平均值 Tp 、 ∆T ,另一组是所有小于 ∆Ti ≤ ∆T 的 K 个台站的Tpk 、
∆Tk ,选取δt 0 p ≤ 1.0秒 的震相数据,作为合格的入选到时数据,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由此可见,探查地下介质性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始终是地壳介质特性研究的重要方向。该 方面的研究基础也在随着地震探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取得更多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地震波速提取 和监控地下孕震层内介质物性和应力状态的变化,特别对于研究汶川巨大强震发生的机理和孕育过程,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波速计算方法与可靠性分析
n
∑ n (δt ' pi )2
i=1
∑ ∑ ⎡
(n − 2)⎢n
∆Ti2 − (
n
∆Ti
)
2
⎤ ⎥

i =1

(10)
其中γ0 为波速比, δt ' pi
=
(Tpi
− T0 ) −
∆Ti γ0 −
1
(冯德益,1981)。

基于Newmark模型的天水市北山地震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价

基于Newmark模型的天水市北山地震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价

基于Newmark模型的天水市北山地震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价程小杰;杨为民;向灵芝;张树轩;李焕彬【摘要】本文通过天水市北山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基于Newmark累积位移法的地震黄土滑坡危险性分析.分析了研究区的孕灾背景,结合现有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调查数据,在充分考虑了震源方位角和斜坡坡向角的角度关系基础上,对优势坡向角和劣势坡向角下的斜坡易发性进行分析计算,然后用回归方程求出PGA为0.3 g时斜坡的累积位移,最后计算出斜坡在地震荷载下的失稳概率.在此基础上,对北山进行地震黄土滑坡的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Newmark 模型的地震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估中引入斜坡坡向角和震源方位角关系,有利于提高小区域(大比例尺)风险评估的准确性.%Based on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analysis of Beishan 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cince, the analysis of the hazard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loess landslide is carried out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Newmark accumulated displacement method.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 combin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existing landslides and unstable slopes, in fully consideration of the ang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zimuth angle of the source and the slope angle of the area, the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slope prone angle under the dominant slope angle and the inferior slope angle are carried out. Then the accumulation of slope displacementis calculateby using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hen the PGA is 0. 3g. Finally, the probability of instability of slope under earthquake load is calculated. On this basis,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loess landslide of Beishan area was carriedout.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ope angle and the azimuth of seismic source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Loess Landslide in the Newmark model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small area ( large scale) .【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10页(P296-305)【关键词】天水市北山;地震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价;Newmark模型【作者】程小杰;杨为民;向灵芝;张树轩;李焕彬【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40007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在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且不断得到方法上的改进和完善。

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峰值地动加速度的关系

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峰值地动加速度的关系

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 峰值地动加速度的关系
R������M������Yuan Q������H������Deng D������Cunningham C������Xu X������W������Xu C������P������Chang
摘要 本文采用 Meunier等(2007)的方法对2008年汶川 M W7������9地震引发的滑坡密 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 进 一 步 确 定 其 与 峰 值 地 动 加 速 度 (PGA)之 间 的 关 系. 分 析 表明:地震滑坡的密度与峰值地动加速度之间具有很好的定量关系.滑坡失稳时的临界 峰值地动加速度值(PGAcr)分别为:平均水 平 峰 值 地 动 加 速 度 的 临 界 值 为 0������21g, 平 均 垂 直 峰 值 地 动 加 速 度 的 临 界 值 为 0������12g. 与 其 他 地 震 类 似 , 汶 川 地 震 滑 坡 的 分 布 特 征 同 样可以由基于滑坡面密度和点密度的两个方程来进行描述.在这两个方程中,类似的衰 减因子(约为20)表明:地震滑 坡 的 两 种 密 度 分 布 特 征(点 密 度 和 面 密 度)都 可 以 反 映 地 震能量的衰减规律.基于这样的滑坡密度分布定量描述模型,以汶川地震断层的上盘区 域为例,提出了基于滑坡分布特征来反演地震峰值地动加速度的方法,并通过反演得到 了汶川地震断层上盘区域的峰值地动加速度分布方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或 极少地震仪器监测数据的地区、但却有大量地震滑坡分布的情况下,通过地震滑坡的分 布规律来反演构建地震动分布图是一种可能的途径.
许多研究者对发生在山区的地震进行了 调查,并分析了地震参数和地震滑坡之间的
本 译 文 由 中 国 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专 项 项 目 (IGCEA1604)资 助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王 盈 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袁仁茂 校

场地地基与基础

场地地基与基础
=51-2=49m。
第10页/共64页
2.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
(1)现场测量——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孔的数量要求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
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试土层剪切波
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测试数据较大时,可适量增 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建筑群,测试土 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孔数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 筑和大跨空间结构的钻孔数量均不得少于1个。
第11页/共64页
(2)估算 对丁类建筑及丙类建筑中层数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24
m的多层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 ,按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表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算 各层土的剪切波速。
第12页/共64页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 vse
vse
d0 t
t n di
v i1 si
就地面建筑物总的破坏现象来说,在软弱地基上的比坚硬地 基上的要严重。
解释: 类共振现象
➢ 场地覆盖土层的自振周期(固有周期、卓越周期)。
➢ 场地土将地震波中同周期的分量放大。
➢ 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卓越周期相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将增
大。
第2页/共64页
场地的地震效应
地震波 软弱地基
场地
(放大器,滤波器 )
2.3 天然地基与基础
由震害调查得到下面结论: 只有少数房屋是由地基的原因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 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地基大多是液化地基、易产生震陷的软土地 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 天然地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极少发现因地基承载力不 够而产生震害。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对量大面广的一般地基和基础不作抗震验算, 对容易产生地基基础震害的液化地基,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 基规定了相应的抗震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震害。

地理-汶川大地震

地理-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地震参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33km震级:里氏8.0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臵: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历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国自我国经济法会计分录还是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成因:一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抬升。

二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类型: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伤亡统计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7月20日12时)遇难: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22人专家详析专家详析:汶川地震破坏性为何强于唐山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

中国地震研究及地质灾害研究专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专家冯梅今天做客国土资源部门户网时分析指出,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首先,从震级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稍强。

唐山地震国际上公认的是七点六级,汶川地震是八级。

其次,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唐山地震是拉张性的,是上盘往下掉。

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响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十二点九秒,汶川地震是二十二点二秒,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强。

第四,从地震张量的指数上看,唐山地震是二点七级,汶川地震是九点四级,差别很大。

基于FLAC3D的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及模式研究

基于FLAC3D的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及模式研究

基于FLAC3D的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及模式研究唐勇;余鑫;孙智慧【摘要】以典型工程断层带边坡为原型,选择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边坡模型,分析地震作用下边坡和抗滑桩动力响应特征、抗震加固机理以及抗滑桩加固模式.结果表明,地震波对断层带边坡岩体产生振荡作用,导致岩体松弛进而向临空面滑动;边坡采用抗滑桩支护后,改善了桩周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地震波中面波部分直接到达抗滑桩桩身位置,另一部分先到达桩间土拱处,再由土拱传播到桩身;纵波和横波传播到弹性好的抗滑桩处,能量损失较少,经反射后对边坡产生加固效用;坡高30 m、坡比1∶1时,不同桩支护不同位置的最优锚固长度为10、12 m,最优桩间距为6、7 m.【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年(卷),期】2019(045)007【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强震区;断层带边坡;抗滑桩;加固机理【作者】唐勇;余鑫;孙智慧【作者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四川内江641000;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四川内江6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10 引言我国西南部地区经历“5·12”汶川大地震后涌现出了大量的自然灾害,尤其在强震山区进行项目建设时,必须确保边坡不会失稳。

在这些受地震影响的不同类型的边坡中,有一种独特的边坡——断层带边坡,国内许多学者对断层带边坡进行了研究。

石玉成等[1]研究出了断层软弱带具有一定的消震作用,但其不利于抗震作用远远超过其消震作用。

王明洋等[2]将断层破碎带细分为透镜结构岩石带、节理密集带和断层页岩带。

温瑞智等[3]用显式有限元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受地震作用的影响。

刘向峰等[4]研究出了非发震断层场地的动力响应规律。

杜丽惠等[5]研究了断层的滑移和脱开规律。

李瑞青等[6]采用LS-DYNA研究了不同断层参数下高边坡岩体爆破振动的动态影响规律。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加速度评判标准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加速度评判标准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 加速度评判标准

, ) ) 2 3 王秀英1) 聂高众 王 松 )中国北京 1 1 0 0 0 8 5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北京 1 2 0 0 0 2 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北京 1 3 0 0 0 4 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B n a l z i n t r o n r o u n dm o t i o nr e c o r d so b t a i n e df r o mt h e2 0 0 8 ya y gs gg , , W e n c h u a n 犕S 8. 0e a r t h u a k e ag r o u n dm o t i o na c c e l e r a t i o np a r a m e t e r n a m e d q , M a x i m u mC r i t i c a lA c c e l e r a t i o n( MC A) i sg i v e n i nt h i sp a e r . A n a l z e dr e s u l t p y s h o w st h a t t h ep a r a m e t e rMC Ai sm o r e r e l e v a n t t oe a r t h u a k e i n d u c e d l a n d s l i d e q t h a nP GA, a n db s i n tw em a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se n c o u n t e r e di nu s i n yu gi ys g P GAc r i t e r i o nt oj u d ew h e t h e rl a n d s l i d ec a nb et r i e r e dd u r i n a r t h u a k e . g g g ge q T h eMC Aa t t e n u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i sb u i l tb a s e do nt h ed a t af r o mt h e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u a k e i nL o n m e n s h a nm o u n t a i na r e a .T h ea r a i s e dl a n d s l i d ea r e af o l q g p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