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气与卫气”理论

合集下载

论卫气、营气、宗气

论卫气、营气、宗气
解, 并加 强临床上 各种证候 的认 识与 整理 , 阴阳气血 治则的建 立。 及
关 键 词 卫 气 营 气 宗 气 阳 气 阴 气
: 、 气 、 气 三 者 同 时 出 而 人身亦 有道 。然鲁 超在 为《 岳 字 , 气 营 宗 景 即是 水 火 。水 火 二 字 , 是 气 即 现在 《 灵枢 ・ 客 篇》 邪 。直 至 清 代 全书 》 序 时 言 : 人 身 一 小 天 地 血 ”( 血 证 论 ・阴 阳 水 火 气 血 作 “ 《 以前 , 于 此 二 气 之 论述 , 对 众说 纷 也 ” 这 是 相对 于 宇宙 这 个 大 天 地 论》 , ) 纭。近年 来 , 者多集 中在卫 气 与 而 言 的。从 天 地 ( 宙 ) 学 宇 与人 的 关 《 问 ・ 素 宝命 全形 论 》 : 人 云 “
在 着 互根 互 用 的关 系 , 《 问 ・ 故 素
2 阳为 气 、 阴为 血
乍 气通 天论 》 : 阴者 , 精 而起 言 “ 藏
理 或总规律 《 易经 ・ 系辞下》 : 云
“ 有天 道焉 . 人道 焉 , 地 道 焉 , 有 有
匝也 ; 阳者 , 外 而 为 固也 ” 阴 卫 。 人身之 阴阳 , 血 ” “ ” 血 提 供 了 阳 气 运 动 变 化 的基 础 , 即“ 和 气 。 阳为气 , 阴 为 血 。故 唐 容 J 云 : 而 阳 气 对 阴 血 起 到 了 固 护 的 作 而 I f
营气 , 讨其 与经 络 、 探 六经 、 些 治 系来 看 , 是 根 于 天 地 而成 的 , … 人 故 生有 形 , 离 阴 阳” 不 。阴 阳 是 人发 疗 方 法 与 方药 如针 刺 、 枝 汤 等 、 《 桂 素问 ・ 宝命 全 形论 》 : 人 以天 生 、 展 、 动 、 化 的 两 个 基 本身 有道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卫气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卫气的生理功能

卫气是循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卫气亦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化生水谷之气,其中慓悍滑利的部分化生为卫气。

卫气运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的约束,外达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于全身。

卫气的功能有三:即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

卫气具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卫气充盛则护卫肌表,不易招致外邪侵袭。

卫气充足,机体得卫阳之温养,则可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卫气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促使汗液有节制的排泄。

卫气的调控作用,既有气能固摄的一面,又有气能推动的一面。

通过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从而保证了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

卫气的上述三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协调一致的。

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即是对卫气功能的概括。

中医真气、元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你分的清吗?

中医真气、元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你分的清吗?

中医真气、元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你分的清吗?健康医学苑 2020-03-17 21:08:16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你分的清吗?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这么多中医、道家提及的气,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怎么区分的?都有什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这里的道道,笔者也不敢说都懂,都分得清,今天尝试着从4大气来分别阐述、引申、探讨一下。

这么多气,崩溃了笔者接触这些气的时候,不论中医还是道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气的名字、称谓,有的应该是真实存在,有的是个人叫法不同,有的可能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不懂装懂得来的名字,这种种乱象,也很符合后世人心的浮躁。

上文分析过,“道”生“德”,德一之气分化成这后来的各种气(炁),而按气的特性不同,可能有很多种分法,比如说按五行来分:金气(义)水气(智)木气(仁)火气(礼)土气(信)笔者觉得,儒家是道家的简化版、通俗版,适合老百姓认知。

笼统的来说,人体内所有的气,可以统称为真气,真气一般由以下三种起构成:•元气;•脾胃运化而来的后天水谷精气;•肺吸入的清气;其中,元气也可叫做肾中精气(前文分析过肾和元炁的关系,请看“如何续命”一文),是由先天一点灵光中析出的部分和从父母的凡炁传承的一部分,以及出生后至14、16岁期间从天地自然中所夺得、摄入的一部分共同组成,这应该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元气。

元气也叫元炁或原气,是人体最最重要、初始的气,应该就是德一之气(德一之气参见前文“如何续命?”);组成在上部分说过,先是由父精母血获得凡炁,在将出生时,一点先天灵光入体,与凡炁阴阳配合,散布于身体各部,是各部功能的源动力。

出生后,人类在7岁前的先天状态中吸收天德地气最为顺畅,之后逐步丧失这种功能,在14-16岁左右,元气的先天储备工作即告完成,元气又称北海真水,会经过尾闾逐步渗漏为人体需要的能量,被人体、后天识神调用消耗,其中眼耳鼻舌身的消耗最大!如果任其消耗,男人大概在64岁,女人在49岁附近,会丧失了生育功能,差不多就是元气的尾声,之前笔者分析过为什么人在30岁附近是人体健康、精力状态的分水岭,其实内经的分析依据和道家的理论是同源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阅读精华版。

中医卫气营血理论临床应用

中医卫气营血理论临床应用

中医卫气营血理论临床应用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卫气营血理论作为中医经典理论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从卫气营血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出发,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卫气营血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卫气、营血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概念。

卫气包括卫外和气血,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邪侵袭,维护正气。

卫外运行于体表,起到了保护机体免受外感邪气侵袭的作用;气血运行于经络内外,调节气机和营养经络。

卫气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对维护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营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负责输送营养和生化物质,为各脏腑组织提供营养。

血液的流动不畅会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卫气与营血密切相关,相互交融互为表里,卫气充沛则能保护气血,气血充足才能滋养卫气。

卫气、营血之间的协调运行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卫气营血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1. 调节免疫功能卫气充足,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产生一定的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调整卫气的运行状况,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

2. 滋养气血营血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营血充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正常功能。

通过调节营血的运行状况,通过中药调理和膳食调养,以达到益血生气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体内气血的平衡,从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3. 改善气机气机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机体的气血流通畅顺,各脏腑功能正常的状态。

气机调畅,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通过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帮助患者调节气机,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身心平衡的作用。

4. 预防疾病中医卫气营血理论强调的是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平衡卫气、调理营血,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中的气分为几类

中医中的气分为几类

中医范畴的气可分为哪几类?其来源和作用是什么?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类。

⑴元气:又称原气。

禀受于先天,为先天之精化所生,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所养,借三焦通达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与生长。

⑵宗气:来源于肺脾,由自然之精气和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聚于胸中司呼吸,以行营血。

⑶营气:是以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分布于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运行周身。

⑷卫气:来源于水谷之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行于脉外,分布全身,外达皮腠,内充脏腑,具有温煦脏腑,润泽腠理皮毛和控制汗孔开合的作用,能保卫体表,抗御外邪。

七招迅速恢复元气!一、两人互背慢性疲劳容易出现腰背酸痛,长时间坐着办公,很容易出现以上症状,那么加强对背肌的锻炼就有助于缓解以上症状,其方法有多种,现介绍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两人互背法。

做法:二人靠背,两臂相挽,一人将对方背起,慢慢弯腰,然后对方也按此法背起前者,反复多次,这样可使周身血液循环加快,消除因久坐造成的腰部疾劳或疼痛感。

二、湿毛巾敷脑后当你感到疲劳时,将毛巾用冷水浸后冬季用热水拧干,放于小脑上枕骨左右两侧,两侧可同时冷敷或左右交替敷,毛巾重复浸水次数,每次进行3分钟左右。

能醒脑,提高反应和思维能力,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三、打哈欠大脑劳累过度,氧气供给不足,人常出现头胀、思维下降,如张开嘴打哈欠,就等于进行了深呼吸,这有助于促进脑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打哈欠后再施以头部按摩,效果会更佳。

四、挺胸弯腰站立时先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挺起胸膛,接着呼气并向前屈身弯腰,做10—20次,每天做2—3次。

不仅能松弛颈背肌肉,还可增强肺活量。

五、全身摇摆身体直立,向上举起双臂也可以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双肩放松,使全身瘫软般地左右摇摆,可以站着做,也可以坐着做,每次3—5分钟,做时双目轻闭,口自然微张,自我感觉舒适为好,可解除周身疲劳和减轻腰背疼痛。

六、眼保健指压法双目轻闭,用中指按住上眼睑向上轻提,连做3次,再用中指将下眼窝向下按3次。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一类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病症分类:叶氏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阶段:卫气营血病证,代表着温热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病理阶段。

1.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2.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3.营分证:为邪入营分,热灼营阴,扰神窜络,病情深重;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血热亢盛、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病变的后期,病情更为严重。

传变途径:温热病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由卫及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深重。

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它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和内容。

卫分证定义: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伴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①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邪热郁遏,故发热重、微恶风寒;②温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③温热病初起,伤津不甚,故口干微渴;④温热在表,故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⑤温热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

卫分证分类:可因感受不同类型的温邪而症状和病机不同。

(1)风热犯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暑湿犯卫:阻遏气机,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

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

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现在大多数女性都元气不足甚至后天造成了元气大伤。

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

因此,补充元气是极为重要的。

元气乃生命之本■五观元气不足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后天造成元气大伤1、因外伤或手术失血过多,做过人工流产手术等2、月经经血量大,甚至过多3、过度的情绪波动,大悲、大怒等4、精神压力过大5、过度劳累,经常加班、熬夜等6、久病未愈■元气不足的隐患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3、易脱发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7、过早进入更年期■选食材补元气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元气不足乃至大伤要从补气虚(气虚者)、补血虚(血虚者)、补阴虚(阴虚者)、补阳虚(阳虚者)四个面依照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补,核心就是要补虚扶正。

中医经脉论(10):营卫气血论

中医经脉论(10):营卫气血论

中医经脉论(10):营卫气血论到这里关于经脉想写的东西告一段落,之前我们讨论了经络实质及其与血脉的区别,奇经八脉于人体疾病的关系,讨论了经脉巡行中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等知识,讨论了经脉病理及针刺的知识,也讨论了经脉诊法,对与不对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大家自己斟酌。

这次换个写作风格,大家喜欢那种,欢迎留言。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气血本来就是一个东西,积聚有形体就是血,分布没有形体就是气,营卫也是一样。

好像没有再次讨论的必要,但是内经中关于营卫的论述很多,这里有必要在理清一下。

营卫由水谷精微而生成,是精气范畴,气血为人身形所固有,属于神气范畴,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气以充身,神以驭形。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

我们之前说过经脉应该以组织间质理解,那么所谓的脉外又指哪里呢?我的看法:这里的脉外正是人体各种组织之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体。

在经水与四海节里我们以水比拟营血,以水气比拟卫气而散入五体之内,就是这个道理。

内经说营气者,泌其津液化而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

卫气者,出其悍气,先行四末分肉之间而不休,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气无形所以运行较快,血有形所以运行较慢,两者夜半会于肝,然后从肺再次运行,因为两者快慢不同,所以人醒睡之时有不同。

这与内经“人臥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收血而能步,指受血而能摄”的论述是一致的;与内经“阳气走于目为睛,别气走于耳为听,宗气出于鼻为嗅,浊气走唇舌为味”的论述是一致的;与内经邪客、大惑论所说的卫气与人体瞑寤的关系也是一致的。

这里的气、血、卫气都是统言营卫气血四者之意。

营气循经脉从肺而周行,卫气平旦从目开始巡行,两者的道路貌似不同。

其实这只是营卫共同拥有的两种运行方式(可参考上一段所论)。

营气顺脉而由内而外,散于五体之中,卫气逆脉而行由外而内,由五体聚于脉中,两者一刻不曾分离。

所以内经论病多假营卫以说理,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营气不行则卫气也停聚,卫气不行营气也郁滞。

中医营卫学说如何指导调理身体机能

中医营卫学说如何指导调理身体机能

中医营卫学说如何指导调理身体机能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其中营卫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理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营卫学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营气和卫气的正常运行和协调密切相关。

那么,究竟什么是营卫学说?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来调理我们的身体机能呢?营气和卫气是两种不同性质和功能的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则是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营气主要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它在经脉中运行,为脏腑、经络等提供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卫气则主要由水谷精微中的剽悍部分所化生,它具有温煦、防御、调节汗液排泄等作用。

在人体中,营气和卫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营气为卫气提供物质基础,卫气则为营气的运行提供保障。

如果营卫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那么,营卫失调会有哪些表现呢?常见的有自汗、盗汗、恶风、发热等症状。

比如,卫气虚弱时,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出现感冒、咳嗽等病症;营气不足时,脏腑、经络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基于营卫学说来调理身体机能,首先要注重饮食的调理。

饮食是化生营卫之气的重要来源。

我们应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

尤其要注重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等,以补充营气。

同时,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营卫之气的化生。

规律的作息对于维持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也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白天卫气行于体表,夜晚则入于体内。

如果长期熬夜,就会打乱卫气的运行规律,导致卫气不足,容易出现疲劳、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适度的运动也是调理营卫之气的有效方法。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卫气的功能。

但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耗伤气血。

例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就很适合,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于劳累。

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是怎样的?

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是怎样的?

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是怎样的?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如下:
原文: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灵枢·邪客》)原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灵枢·营卫生会》)
按语:本段论述了营卫之气的生成、性质、功能及运行。

营卫同源于水谷精微,营气柔顺,富于荣养,易受脉之约束,故行脉中;卫气刚悍,具有温煦护卫之功,故行脉外。

二者阴阳内外,互根互用,相反相成。

营卫的运行规律亦有不同:营气循十二经阴阳表里次序相继而行,故曰“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则昼行于阳经,夜行于五脏及阴经,与昼夜阴阳有关,亦与寤寐相关,故诸凡睡眠障碍,多责之于卫气运行失常。

以上“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

中医之气(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

中医之气(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

中医之气(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Human energy body, aura, chakra in meditation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话动的基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气,是运动着的精微物质,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属于阳。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血与津液,都是液体状态的物质,有濡养、滋润的作用,属于阴。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气、血、津液运动变化的结果。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中医学中还有“精”的名称,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精”指生殖之精;广义的'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也称为“精气”。

气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气,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被引用到医学领域里,就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的生命活动。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医门法律》也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它流行于全身,无处不在,无处不到。

它的运动,在中医学理论里称为“气机”,主要表现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即是指人体中元气的运动而言。

人体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

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停止而死亡。

(一)气的形成分类气流行分布于全身各处,表现为各个脏腑、经络等不同组织的生理活动,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特点,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1.元气又名真气,原气。

人体的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气,即是元气。

元气属先天之气.它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与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中医营卫不合:营气与卫气关系,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中医营卫不合:营气与卫气关系,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中医营卫不合:营⽓与卫⽓关系,分之则⼆,合之则⼀营⽓和卫⽓,都以⽔⾕精⽓为其主要的物质来源,但在性质、分布和功能上,⼜有⼀定的区别。

营⽓,其性精专,⾏于脉中,具有化⽣⾎液,营养周⾝之功。

⽽卫⽓其性剽疾滑利,⾏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体表之能。

营主内守⽽属于阴,卫主外卫⽽属于阳,⼆者之间的运⾏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理作⽤。

营卫是互相为⽤的,营⾏脉中并⾮脉外⽆营,卫⾏脉外并⾮脉内⽆卫,营中有卫,卫中有营。

分之则⼆,合之则⼀》故:“营卫同⾏经脉中,阴⾃在内为阳之守,阳⾃在外为阴之护,所谓并⾏不悖也”(《医门法律,明营卫之法》)。

“营”的原意应该是指军营,战⼠打完仗要回军营休整,也有营养补给的意思,这样就与“卫”的意思相应了,“营”与“卫”同属军队战争的范畴,其功⽤范畴在国家的边陲。

⽽对应⼈体营卫的作⽤部位在肌表,其主要功⽤是维护肌表的阴阳平衡,以防⽌病邪的侵⼊。

《四圣⼼源》云:“⽓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皆肺⽓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在经络则为卫。

⾎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皆肝⾎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在经络则为营。

营卫者,经络之⽓⾎也。

”清代名医黄元御讲得很到位,营卫⾏于经络,⽓⾎⾏于脏腑。

以经络和脏腑相对⽐,经络在表,脏腑在⾥。

所以《四圣⼼源》云:“营卫者,经络之⽓⾎也。

”所谓:营卫不合,就是疏泄与收敛之功,因受外邪之侵失去了开合之平恒。

故称:营卫不和。

《伤寒论》中的风伤卫,寒伤营。

就是造成营卫不和的病症。

风伤卫,卫⽓受伤,营⽓相对增强,营⽓强疏泄之能就强。

故汗出.....太阳经症中的表虚症。

寒伤营,荣⽓受伤,疏泄之功下降,相对卫⽓增强,故⽆汗....太阳经症中的表实症。

从温度上说,卫⽓偏于寒凉,营⽓⽐较温暖。

卫⽓为肺所化,⽽肺就是⼈体中的冷却器,所以卫⽓也具有寒凉的特点。

这点很容易理解,⾼空中的空⽓⽓温都⾮常低,⾼⼭上很容易有积雪,这就说明⾼空⾮常冷。

⼈体的卫⽓虽然是保护⼈体的,可是它本⾝却是寒凉的。

浅谈《内经》营卫二气

浅谈《内经》营卫二气

浅谈《内经》中营卫二气营卫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专篇文章讨论营卫来源、功能及循行。

近代医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营卫进行剖析,各抒己见,但要想营卫究竟是什么?还必须从《内经》中进一步研究。

一营卫气的概念对营气和卫气的概念,以往教科书中的叙述均有不同。

五版《中医基础理论》以气行于脉中脉外定义营气、卫气,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营气的概念描述为“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但认为“营气乃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卫气亦来自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有混淆营气与卫气成分构成之嫌。

为进一步明确营气和卫气的概念,现结合《内经》原文进行分析。

1 营气营气是由水谷之精专部分所化生而行于脉中的气。

是相对于水谷精微之悍烈部分而运行于脉外的气而言。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灵枢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2 卫气卫气是由水谷精微之悍烈部分产生而行于脉外的气。

是相对于水谷之精专部分所化生而行于脉中的气而言的。

《灵枢卫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二营卫的来源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和而成。

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的即为“营气”。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卫气和营气一样,也是有水谷精气和自然界之清气所化生。

《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但关于卫气的生成,历代医家认识不一。

论卫气、营气、宗气-李凯平

论卫气、营气、宗气-李凯平

中医药通报
2008 年 10 月
第 7助于疾病的理解与治疗
素问 生气通天论 曰 : 阴 平阳秘 , 精神 乃 治; 阴阳 离 决, 精 气乃绝 。可见阴阳失调 , 是疾病 的总纲。然 而 , 如 何 把人 身 上 的 众多疾病表现与阴阳的各种 属性 作一连 系 呢? 透过 卫 气、 营气与 宗气 , 有 助于 我们对 疾病 的理 解 与治疗。 伤寒论 太 阳病 脉 证并 治 篇 言 : 太阳病, 发汗 ,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 小便难, 四肢微急 , 难以 屈伸者, 桂枝 加附子汤主之 。成 无己认 为 上述 这种 情 况, 是由 于 发汗阳气益 虚
而人身亦有道。然鲁超在为 景岳 全书 作序 时言: 人 身一 小天地 也 , 这是相对于宇宙这个大天地 而言的。从天地 ( 宇宙 ) 与人的关 系来看, 人是 根于天地而成的, 故 素问 宝命全形论 云 : 人以天 地之气生 , 四时之法成 。而人对 道所能体悟的, 或道在万事万物的 具体体现, 即 阴 与 阳 , 故 易 经 系辞上 云 : 一阴一 阳之谓 道 。而 人 身之 阴 阳 ( 气 血 ), 乃 并 根 于 先 天, 而 长 养 于 后 天 ( 医碥 杂症 )。
李凯平 , 男 , 1995 年获台湾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硕 士学位 , 2003 年
获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学位及生物医学 ( 一 级 ) 荣誉学士学位 , 2006 年获浙江 中 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 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 ), 曾 师从全国老 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 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 授。现于 香港中 文大 学 - 东华 三院社 区书 院任职 中医 讲 师。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
宝命全形论 云 : 人
生有形 , 不离阴阳 。阴阳是人 发 生、 发展、 运 动、 变化 的 两个 基 本 原理。 难 经 二 十 二 难 云: 气主 煦之 , 血主 濡之 。阳气 与 阴血 , 在 人身上 又代 表着 两类 不 同的属性。阳气, 指的 是温煦、 保 卫、 动、 升等属性 ; 阴血, 则代表 着 濡养、 静等属性。而阴 阳之间 , 存 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 , 故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言 : 阴者, 藏精而起 亟也 ; 阳者 , 卫外 而为 固 也 。 阴 血提 供了阳 气运 动变 化的 基础 , 而阳 气 对 阴 血 起 到 了 固 护 的 作 用。 两者不 和 , 若春 无 秋 , 若 冬 无夏 ( 素问 生 气通 天 论 ) , 阴阳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内经》是一部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医学术的根本性参考书籍。

这本著作提出了营气、卫气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它们分别表示着“营养”和“保护”两个功能,因此被称为“营气卫气学”。

关于营气、卫气的概念,《内经》明确指出:“气者,一脉也;营者,一脉之主也;卫者,一脉之营也。

”因此,营气指的是有能力滋养和维持人体健康的气体,而卫气指的是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攻击者损害的气体。

营气、卫气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至关重要的理论,关于它们仍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首先,营气、卫气的本质是什么?《内经》指出,营气、卫气本质上属于“气”,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其次,营气、卫气的给予和维持的方式是什么?《内经》认为,营气、卫气的维护需要“调养”,但是调养的方式又有哪些?最后,营气、卫气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营气、卫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怎样的?营气、卫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关于它们有很多仍未解决的问题。

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这些问题都需要被深入探讨,并得到具体的解答,以帮助中医学从学术上更好地理解营气、卫气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中医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在广义上讲,营气和卫气具有相似的特点,但也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营气的作用是滋养和维持生命,而卫气的作用则是防护和保护,它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其次,营气主要来自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而卫气则多来自于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等。

最后,营气、卫气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维持人体健康状态。

因此,营气、卫气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保持健康,同时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营气、卫气的平衡也是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和保护身体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准则。

综上所述,《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对于中医学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营气、卫气的本质、维持方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出更多实践性的结论,以更好地帮助中医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中医营卫理论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是什么

中医营卫理论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是什么

中医营卫理论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是什么中医的营卫理论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医学智慧。

在运动医学领域,这一理论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体现,为运动者的健康和训练效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营卫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营气,主要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气,则主要由水谷之悍气所化生,行于脉外,具有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

营卫二气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运动医学中,营气的作用不可小觑。

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营气就像是“后勤保障部队”,为肌肉、骨骼、脏腑等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其正常运作。

比如,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等,会大量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

此时,营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者能否持续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

如果营气不足,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影响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

卫气在运动中的作用同样关键。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体温升高,毛孔张开,此时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

卫气就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人体的肌表,抵御外邪的入侵。

比如,在剧烈运动后,如果立即吹冷风、洗冷水澡,卫气的防御功能可能会受到削弱,导致风寒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运动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卫气受损。

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来看,中医营卫理论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营卫二气的运行和调和。

但如果运动过度,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导致营卫失调。

比如,过度的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营气消耗过快,而卫气也无法及时有效地抵御外邪,从而引发身体的不适甚至疾病。

相反,如果运动不足,营卫之气的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在运动的准备和恢复阶段,营卫理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可以看作是调动营卫之气,使其活跃起来,为即将开始的运动做好准备。

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以及适当的营养补充,则有助于恢复营卫之气的平衡,减轻运动后的疲劳和损伤。

此外,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运动,也需要考虑营卫理论。

营气和卫气,两交会,和阴阳,治未病,得健康,详细掌握(二)

营气和卫气,两交会,和阴阳,治未病,得健康,详细掌握(二)

营气和卫气,两交会,和阴阳,治未病,得健康,详细掌握(二)营卫之气,推动和约束血脉在体内循行。

每日循行50.4周,每周循行时间为28分34秒。

中医养生,要求“午休满30分钟”,治病针刺要求“行针满30分钟”,道理即为候营卫在体内循行一周。

营卫之气,推动和约束血脉在体内循行,虽有各不同的循行路线,但一日之内有两次交会,一次是夜半子时(11~1点),营卫之气交会于五藏,肝、心、脾、肺、肾;另一次是平旦寅时(3~5点),营卫之气交会于目。

营气裹血循行的特点与路线。

营气,每日起于手太阴肺经中府穴,循行于人体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六藏(肺、脾、心、肾、心包、肝)、两府(三焦、胆),仍止于手太阴肺经中府穴。

营气在昼夜循行中,其间于夜半子时(11~1点)与卫气交会于五藏,平旦寅时(3~5点)与卫气交会于目。

每日循行50.4周,每周循行时间为28分34秒,如按平均值算,则循行于每一经、藏、府的平均时间为1分18秒(28.57/22)。

营气,每周(圈)循行路线是固定的,具体为:手太阴肺经(中府穴)——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脾藏——心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肾藏——心包络——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三焦(府)——足少阳胆经——胆府——足厥阴肝经——肝藏——肺藏——别于督脉、任脉——肺藏——复出手太阴肺经(中府穴)。

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中府穴为中气所聚,为肺之募穴,藏气结聚之处,肺、脾、胃合气于此穴,此穴又称“膺俞”,为气所过的俞穴,与宗气相连。

营气裹血循行规律,为后世“子午流注学说”奠定了基础,发展为“十二经藏府旺时理论”,即“子时(23~1点)为胆经、府旺时,丑时(1~3点)为肝经、藏旺时,寅时(3~5点)为肺经、藏旺时,卯时(5~7点)为大肠经、府旺时,辰时(7~9点)为胃经、府旺时,巳时(9~11点)为脾经、藏旺时,午时(11~13点)为心经、藏旺时,未时(13~15点)为小肠经、府旺时,申时(15~17点)为膀胱经、府旺时,酉时(17~19点)为肾经、藏旺时,戌时(19~21点)为心包经、藏旺时,亥时(21~23点)为三焦经、府旺时”。

中医学关于“营气”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营气”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营气”的概述
营气,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

因其富于营养,在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为营气。

营气行于脉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血关系密切,两者可分不可离,故多“营血”并称。

营气与卫气从性质、功能和分布进行比较,则营属阴,卫属阳。

故营气又称“营阴”,卫气又称“卫阳”。

一、营气的生成与分布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即最富营养的部分所化生。

如《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营气行于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周而不休。

如《素问·痹论》说:“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二、营气的生理功能
1.化生血液
《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宫气与液调和,共注脉中,化成血液,维持血液充盈营气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2.营养全身
营气的营养作用在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

如《灵枢·宫卫生会说:“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医学理论中,常能见到所谓营卫之气,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即营气与卫气。

营气,指的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

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

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营血”并称。

以现代理论进行分析,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

《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然而,营气虽在血管中,但必须通过微循环才能进行物质交换,供组织细胞所需,所以,与经脉流注次序合称的营气运行是针对各脏腑(经脉)所需物质的转化过程而言,如营气运行旺于肝经时,则转化成肝脏所需物质的功能增强,或是肝经所调控的微循环开放。

此外,因血液就象一个储备箱,而营气就是箱中的共用物质,各脏腑(机能)所取必需物质具有时序性,因此,营气运行是指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代谢的过程。

卫气,则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精华的部分。

《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即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素问·痹论》则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指卫气运行于脉管外的分肉间隙,也似已感应到T细胞免疫体系等的产生部位,“肓膜”疑指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

中医学认为,卫气乃运行于脉外的气。

卫有保卫、卫护之义。

与营气相对而言,卫气属阳。

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悍,运行迅速而滑利。

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

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然而,卫气虽行于脉外,但仍然依傍着脉道而运行。

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

白昼人寤,则行于阳;黑夜人寐,则行于阴。

行于阳是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脉,行于阴是行于内在五脏。

卫气行于阴,是从足少阴经注于肾,而后至心、肺、肝、脾,复还于肾。

临床上,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

卫气不固则皮肤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

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状,治宜益气固卫。

营卫不和可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等症状,治宜调和营卫。

营卫生成及运行失常,不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导致五脏之气相薄,五脏气结,使卫气不能入阴,营卫不能正常交感,导致失眠的发生。

营卫来源于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故凡营卫虚衰而生化不足时,必须以调理脾胃为要,恰如尤在泾所说:“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