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灵隐题联》(语文语文版三上)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灵隐题联》第二课时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灵隐题联》第二课时语文S版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对联是如何创作的?”“你认为对联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你能想到一些实用的对联吗?”“对联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思考对联的特点和应用。同时,我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对联主题,共同创作一幅对联。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各小组展示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最佳对联。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创作一幅对联。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最佳对联。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对联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格式、特点和创作方法。
3.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对联,让学生体会对联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对联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将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格式、特点和创作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联,我将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对联,让他们体会对联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进行本课时教学之前,我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发现他们在第一课时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对对联的基本格式有所了解。但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对联所蕴含的韵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灵隐题联》第二课时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灵隐题联》第二课时语文S版
5.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到灵隐寺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生能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学生能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4.心得体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灵隐题联》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5.课堂练习巩固:完成课堂练习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6.家长参与: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探讨《灵隐题联》中的历史文化,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7.预习下一课:提前预习下一节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灵隐题联》中的生字词,理解题联的含义,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以及理解灵隐寺的历史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等方式,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和写作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灵隐寺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灵隐寺的历史背景和独特风光,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灵隐寺吗?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灵隐寺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3.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5.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14 灵隐题联_教案

14 灵隐题联_教案

始看苏轼一副寻常书生打扮就怠慢苏轼,皱了
皱眉,抬手说“坐”,哼了一句“茶”;后来
方丈见苏轼谈吐不凡,堆出笑脸,客气地说“请
坐”,吩咐“敬茶”;最后得知苏轼的身份,
躬身施礼,“请上坐”,命人“敬香茶”。)
方丈态度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他是怎样的一个
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
人?说明他以貌取人、十分势利,待人接物前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联含上下两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是汉语
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
联,叫作春联。
咱们已经整体学习了文章的所有段落,也
清楚了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现在我想请同学
们给大家讲一讲苏轼“灵隐题联”的故事,先
小组讨论,大家互相补充完善内容,之后每组
派代表讲故事。其他的同学考虑:方丈对苏轼
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看板书复述:一开
2.(展示课件第三屏)介绍苏轼。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多读几遍生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
2.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再用自己的 让学生先读准字音,为后面的
方法记一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认字方法。 朗读做铺垫;同时发挥学生自
3.(展示课件第四屏)认读生字。
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人家”,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对,文章在第一自然段就有了铺垫:苏轼
是“身着便装,独自去灵隐寺游玩”的。
所以,方丈对待苏轼的态度是怎样的?
(展示课件第六屏)
皱了皱眉→坐→茶(板书)
4.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
苏轼对方丈的态度有所察觉,心生不悦,
在品读文本语言内容、了
站着说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灵隐题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灵隐题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
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
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阅
读活动的兴趣。
2.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
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
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
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
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五)课外延伸
搜集对联,同学间互相交流。
课例研究综
1.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

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学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
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
3.请上座敬香茶。 (1)默读课文 7-9 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轼 躬身施礼(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人竟然 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他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 “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座!”一边命小和尚: “快,敬香茶!”(势利) (3)面对方丈的势利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 (4)课件出示: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 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指名朗读, 齐读。) 4.方丈请联。 (1)方丈素闻苏轼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 于是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苏轼留下了什么样的对 联(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3)苏轼的对联妙在哪里(小组交流。教师小结:用 很少的字眼清楚的刻画、讽刺了方丈以貌取人,先敬衣 后敬人的势利。) (4)写完,苏轼大笑而去。方丈有什么表现?(面 红耳赤羞愧不已)

最新《灵隐题联》教学设计

最新《灵隐题联》教学设计

《灵隐题联》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会认14个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词语;能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谈话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苏轼所提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苏轼所提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从前有一个少年非常聪明,他认识很多字,读了很多书,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遍人间书”。

后来,有个老人拿着一本书拜访这个少年,这书中有许多字这个少年都不认识,于是,他很羞愧,就在他的对联前面加了几个字,咱们看——嘿,是不是很巧妙啊!你们知道这个少年是谁吗?对,他就是大文豪苏轼。

今天咱们要继续学习《灵隐题联》,再次看一看这个与苏轼有关的故事。

二、复习生字,梳理课文1、PPT出示生字词,同学们开火车认字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大文豪,他平时不仅喜欢读书写诗,书上告诉我们,他还喜欢——访僧问禅,与人探讨佛理。

访僧问禅是什么意思啊?探讨呢?2、灵隐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找到一些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美景?庭院清雅、花木繁盛3、这里的环境可真好,难怪苏轼见了这样的环境心中舒畅,可是呀,这里的环境让苏轼心中舒畅,这里的方丈却让苏轼心生不悦。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丈的态度不好。

你在哪里看到的?请同学们将表示方丈态度的句子画出来。

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么描写方丈对苏轼的怠慢的?皱了皱眉,这是神态描写,朗读时咱们最好也皱上眉头。

“哼了一句”,这是什么意思?这位方丈话都不愿意说,只是哼了一句“茶”。

板书:坐、茶你们说说,他这种表现我们称为什么?——以貌取人。

14、灵隐题联

14、灵隐题联

14、灵隐题联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

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苏轼的诗?(学生自由举手朗诵)2.多媒体投影展示:(1) 题西林壁 [ 宋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宋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惠崇春江晓景 [ 宋 ]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4)赠刘景文 [ 宋 ]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宋 ]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谈话:同学们,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与苏轼有关。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繁盛打扮和尚曾经喜悦诗词通判灵隐寺谈吐不凡等闲之辈访僧问禅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隐访禅扮哼悦判词上下结构的字:曾寺繁尚包围结构的字:闲独体字:凡3.理解词语意思。

打量: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不疏忽地看;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并对其做出评价。

寻常:普通,一般。

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不悦:形容不高兴。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攀谈:拉扯闲谈。

谈吐不凡:是指言谈很突出。

谈吐,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水平、特点、风格等。

是以一定语言为基础,对思想文化水平,教养和情趣的反映,言谈和举止,都是人们形成一个人评价的重要根据。

14灵隐题联

14灵隐题联

问题探究: 齐读1-2自然段段,思考: 1.苏轼为什么要去灵隐寺呢? 他喜欢这里吗?
2.苏轼为什么不专心游玩? 而去见方丈呢?
第一次:
方丈上下打量了苏轼一 番,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 不像富贵人家,皱了皱眉, 抬手说:“坐。”接着,又 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
从语言、动作、神态体现 了方丈以貌取人
从语言、动作、态度表现出方丈的惭 愧。
合作探究:
苏轼一直都没有坐下来吗?后来发生了什么? 同桌讨论,并找出相关内容勾画出来,与小伙伴
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
1、苏轼的对联妙在哪
里? 14 灵隐题联
2、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道理?你想对方丈说些什么?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你还知道哪些谦辞敬语?收集 谦辞敬语。
小组探究:
小组交流,找出方丈对苏轼态度的变化,你体会 到了什么?Fra bibliotek第二次:
不一会儿,方丈见眼前这 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就渐 渐堆出一副笑脸来,客气地说: “居士,请坐!”又吩咐小和 尚说:“敬茶!”
从语言、动作、神态说明了方 丈的虚伪和讨好。
第三次:
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个人竟然是 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苏轼。他连忙双手合十, 躬身施礼,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 请上坐!”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
14 灵隐题联
三二班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苏轼 访问 曾经 寺院 打扮 打量 和尚 竟然 诗词 讨好 不悦 身着 怠慢 攀谈 模样 谈吐不凡 大吃一惊 知识渊博 千金难求 名满天下 面红耳赤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写的是在什 么地方谁和谁的故事? 结果怎么样?

《灵隐题联》教案

《灵隐题联》教案

《灵隐题联》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隐、访、禅”等 14个生字,学会“苏、访、曾”等 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丈对待苏轼前后态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苏轼题写的对联的巧妙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貌取人。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丈对待苏轼前后态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苏轼题写的对联的巧妙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貌取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丈对待苏轼前后态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苏轼题写的对联的巧妙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貌取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读过很多古诗,谁来给大家朗诵你最喜欢的一首诗?2.老师这里也有两首诗,同学们读一读,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3.这两首诗歌都是大诗人苏轼的诗。

同学们对苏轼都有哪些了解?生谈了解。

出示苏轼资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苏轼的诗。

板书:《灵隐题联》5.对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适时指导“灵隐”和“联”的含义。

灵隐:灵隐寺,位于杭州。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一般挂或贴在墙壁、柱子上。

含上下两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是汉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作春联。

6.关于灵隐寺的对联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出示阅读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 灵隐题联【省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灵隐题联【省一等奖】

灵隐题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打量、打扮、和尚、谈吐不凡”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方丈对于来访客人态度的前后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意味,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苏轼对于方丈态度前倨后恭的变化。

2.与人交谈时学习使用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3.了解对联这种独特的汉字艺术形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出示苏轼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

没错,他就是本课的主人公,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3.板书课题:《灵隐题联》。

4.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灵隐是什么意思题联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禅、尚”都是翘舌音,“曾、词”是平舌音;“量”上面的“日”和下面的“里”都要写得略扁平些;“茶”下面不是“余”,不要多写一横。

4.重点词语理解。

打量:仔细地察看。

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攀谈:拉扯闲谈。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5.组织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的是在什么地方,谁和谁的故事,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

(写的是灵隐寺内苏轼与方丈交谈,苏轼依据方丈的态度变化给出一副对联,让方丈羞愧的故事。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从第1、2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主要人物:苏轼;故事发生的时间: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地点:灵隐寺。

)(2)灵隐寺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018秋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4灵隐题联

2018秋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4灵隐题联

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坐!”一 眼拙 请上坐
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 敬香茶 神态、动作、语言表现出方丈懊悔的情绪, 为前两次的态度感到惭愧。
苏轼面对方丈的态度,他又有哪些回应
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9段,找出相应的句
子读一读。
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站着和 怠慢
他攀谈。 方丈上下打量苏轼一番,见他一副寻常
“坐。”接着,又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 坐 哼 茶 从语言、动作、神态体现方丈以貌取人。
方丈见眼前这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就
渐渐堆出一副笑脸来,客气地说:“居士,请 渐渐 堆出 笑脸 客气
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 敬茶 请坐 “渐渐、笑脸”与敬语说明了方丈虚伪。
方丈大吃一惊,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 大吃一惊 双手合十 躬身施礼
来发生了什么? 自由朗读10-11段,长出相关 内容勾画出来,与小伙伴说说你的
想法。
苏轼一直都没有坐下来吗?后
来发生了什么? 自由朗读10-11段,找出相关 内容勾画出来,与小伙伴说说你的
想法。
面红耳赤 羞愧不已
茶敬 坐 茶 敬 请 香 坐 茶 请 上 座
坐了片刻
淡然一笑
方丈与苏轼 的对话内容
字数、词 语的形式 一样
茶敬 坐 茶 敬 请 香 坐 茶 请 上 座
茶敬 坐 请 茶 敬 香 坐 请 茶 上 座
苏轼通过一幅对联将方 丈以貌取人的态度表现出来,
告诉我们应该与人交流多用谦
词、敬语,不要以貌取人。
结构梳理
灵隐题联
坐 茶
以貌取人
请坐
虚伪、讨好
请上座 敬香茶
不开心
敬茶
瞧不起
积累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隐题联》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朱庙小学陈德辉
教材分析:
《灵隐题联》是小学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在灵隐寺内苏轼与方丈交谈,苏轼依据方丈的态度变化给出一副对联,让方丈羞愧不已的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苏轼和方丈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

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苏轼的诗?
2、展示:
①题西林壁 [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惠崇春江晓景 [ 宋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④赠刘景文 [ 宋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简介作者。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与苏轼有关。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古诗的回忆旨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物的简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①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②画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
①带拼音指名读一读。

②去拼音读一读。

③齐读、开火车读。

④口头给生字组词。

3、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

②指名读、齐读。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主要讲在灵隐寺内苏轼与方丈交谈,苏轼依据方丈的态度变化给出一副对联,让方丈羞愧不已的事。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技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它们能在自主、互助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课文内容的概述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坐茶
①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怠慢苏轼?
②出示:方丈上下打量苏轼一番,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皱了皱眉,抬手说:“坐。

”接着,又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

”(小视平常人)
③面对方丈的怠慢苏轼是怎么做的?
④出示: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

(指名朗读,齐读。


2、请坐敬茶
①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轼客气起来?
②出示:不一会儿,方丈见眼前这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脸上就渐渐堆出一副笑脸,客气地说:“居士,请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以貌取人)
③面对方丈的变化苏轼是怎么做的?
④出示:苏轼见他有讨好之意,还是不做。

(指名朗读,齐读。


3、请上座敬香茶
①默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轼躬身施礼?
②出示: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人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

他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座!”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势利)③面对方丈的势利苏轼是怎么做的?
④出示: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

⑤指名朗读、齐读。

4、方丈请联
①方丈素闻苏轼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于是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

苏轼留下了什么样的对联?
②出示: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③指名朗读。

④苏轼的对联妙在哪里?
小结:用很少的字眼清楚的刻画、讽刺了方丈以貌取人,先敬衣后敬人的势利。

⑤写完,苏轼大笑而去。

方丈有什么表现?
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⑥说这时方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只要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方丈羞愧和后悔的心情即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把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作为深入阅读文本,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这是教给学生的又一个阅读方法。

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深入体会,进而深入感悟方丈态度的变化。

四、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搜集对联,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
朗读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培养学生有条理的系统回顾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4、收集对联读一读。

【设计意图】
语文基本素养就在于“听说读写”,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以正确引导。

学生在“乐”中有激情地学习,从而达到使学生跨越式发展,螺旋式提高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灵隐题联
书生打扮谈吐不凡名满天下
坐请坐请上坐
茶香茶敬香茶
寒暄客气尊重
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

通过讲故事、学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