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五步训练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1.坐位训练:这是训练的第一步,患者从坐位开始进行训练。
训练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设备,如平衡训练板、带轮椅等,来帮助患者保持坐姿平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
在这个阶段,目标是让患者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坐姿,增强上体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辅助步行训练:在这一阶段,患者通过使用助行器或支具等辅助工具来进行步行训练。
助行器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特定需求和能力水平。
在训练中,训练师会教患者正确的使用助行器的方法和姿势,并逐步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以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3.平衡训练:平衡是步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平衡训练在步行功能分阶训练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包括以平稳的方式站立、变换站立姿势(如单脚站立)和维持平衡的练习。
训练师可以使用特定的平衡器具和机械辅助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4.动作控制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改进和调整步行姿势和步态。
特定的训练方法可以包括重心调整和重心转移的练习,以及深蹲和腿部力量训练。
这些练习有助于加强患者的核心和下肢肌肉,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5.路面适应训练:一旦患者具备适当的平衡和动作控制能力,就可以引入路面适应训练。
这涉及到在不同的地面条件(如不平整的地面、上坡和下坡)上进行步行练习,以更好地适应真实的步行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脚部和腿部肌肉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6.功能临床应用:在这一阶段,患者将完成所有必要的训练,并开始进行实际的步行活动。
这可能包括患者进行长距离步行、爬楼梯、上下坡等。
训练师将监测和评估患者在不同功能环境下的表现,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和有效地行走。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每个步骤都是基于前一阶段的能力和进展来设计和执行的。
这种分阶训练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步行能力,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和需要的训练程度都是独特的,所以训练计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正确的散步方法有哪些
正确的散步方法有哪些正确的散步方法有哪些普通散步: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40分钟。
这种散步正适合于患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病、中重型关节炎的老年人等。
快速散步:每分钟90至120步。
每次30至60分钟,适合于中青年慢性关节炎、胃肠道和高血压病的恢复期等患者。
反臂背向散步:行走时两手背放于肾(盂)穴处,缓步背向行走(倒退走)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至10次。
适合于没什么病的中老年人。
摆臂散步:步行时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至90步,适合于肩关节周围有炎症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
老年人散步记住四点1、不在坡多地方散步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
爬坡或是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2、要选择好散步地点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
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哦。
以上呢就是老年人散步需要谨记的四个要领。
是不是我们的父母也喜欢散步?我们可以将这些建议说给他们听,或是留着到我们老的时候再拿出来看。
3、最好不要背着手走路有的老人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实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运动效果。
要是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
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4、运动量过小不算是锻炼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
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哦,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
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
养生锻炼的散步方法正确的健身步行应当是挺胸抬头,迈大步,每分钟大致走60——80米。
上肢应随步子的节奏摆动,走的线要直,不要左弯右拐。
每天步行半小时至1小时,强度以体质而异,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宜。
步行训练
康复医学科 崔显超
概念
步行训练是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利用各种 康复手段,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提高步行能力, 矫正异常步态,促进患者独立转移,提高生活质 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训练方法之一。
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 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影响行 走功能的患者。 2.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 装假肢、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 的患者。
此步行方式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 较快;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腋杖减 轻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 点步行后训练。
②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 侧足,最后迈健侧足的步行方式为三点步行。此种步行 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因此 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 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
谢谢!
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 患者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 前移动20 — 30cm后,迈出健侧下肢,再移动患侧下肢跟进, 如此反复前进。
头 、 颈 部 姿 势 控 制
(2)使用腋杖步行训练: 交替拖地步行:将左腋杖向前方伸出,再伸右腋杖, 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尖附近。 同时拖地步行: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地移动 至拐尖附近。
禁忌症
1.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2.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平行杠、助行器、拐杖、轮椅等。
起立床
平衡杠
助行器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拐
腋拐
操作程序
1.步行前的训练 (1)肌力训练:患者因病长期卧床,致使身体软弱无力,因 此,在下床活动接受行走训练之前,首先要对上肢、躯干、 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方 可进行肌力训练。对于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 者,应重点训练上肢伸展肘、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 下运动的肌群、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 展肌群。若患者下肢截肢,则可指导其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 肌肉力量的训练。
五感、五步运动法
五感、五步运动法引言五感、五步运动法是一种综合运动方法,通过唤醒五个感官,结合五个步骤的动作,达到身心全面锻炼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五感、五步运动法的具体步骤和相关好处。
五感五感,即视、听、嗅、味、触,是人类五种主要感官。
五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与外界进行交流和适应环境。
在五感、五步运动法中,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感受来提升身体的感觉和觉察能力,从而更好地感受运动的乐趣和效果。
五步运动法五步运动法是一种由五个步骤组成的综合锻炼方法,这五个步骤涵盖了人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力量、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等。
第一步:热身热身是任何运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慢跑或伸展运动,可以准备好肌肉和关节,以降低受伤的风险,并提高运动效果。
第二步: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使用自身重量、器械或其他负重来进行力量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改善姿势、增加脂肪燃烧效率等。
第三步: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舒适度。
通过伸展和放松肌肉,可以减少肌肉的压力和僵硬情况,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和减少伤害风险。
第四步:平衡性训练平衡性训练有助于提高稳定性和控制力。
这包括一系列的练和动作,如单脚站立、平衡板上的活动等。
通过平衡性训练,可以增强核心力量和协调性,从而提升整体运动能力。
第五步: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通过练协调动作和运动流畅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这些动作可以包括跳跃、舞蹈等,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动作准确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好处五感、五步运动法结合了多个训练方法的优势,并强调了身心的整合。
参与五感、五步运动法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 提高身体的感觉和觉察能力,增强运动感受;- 全面锻炼各个肌肉群,提高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增强身体的控制力和协作能力;- 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结论五感、五步运动法是一种独特且综合的运动方法,通过运动和感知的结合,全面提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步行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之一,对于人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可能会丧失步行功能,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步行功能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步行功能的训练需要分阶段进行,下面将介绍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一、准备阶段在进行步行功能训练之前,需要进行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身体的状态能够适应步行功能训练的强度。
在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身高、体重、年龄等。
2.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平衡能力、步行速度等。
3.确保患者身体的状况稳定,例如,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有没有感染等症状。
二、康复阶段康复阶段是步行功能训练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行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康复阶段的重点。
平衡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平衡能力,从而避免摔倒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2.强化肌肉:在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一些肌肉强化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行能力。
3.逐步增加步行时间:在康复阶段,需要逐步增加步行的时间,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步行的强度。
三、功能训练阶段功能训练阶段是步行功能训练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行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步行速度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步增加步行的速度,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步行的强度。
2.步行距离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步增加步行的距离,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步行的强度。
3.步行技巧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步行技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掌握步行的技巧。
四、平衡阶段平衡阶段是步行功能训练的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平衡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平衡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脚站立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单脚站立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训练
-室内步行平衡能力只需2级,室外3级
• 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 • 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 • 中枢控制
步行功能训练
二、步行功能评定
1、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概念和 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 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 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步行功能训练
• 胫前肌肌力训练 • 踝足矫形器(AFO)使用 • 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 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 • 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步行功能训练
• 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 能性电刺激
• 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 上下训练等
• 负荷反应期
支撑相
整个足底着地的瞬间。 即首次着地至支撑腿 于站立相过程中膝关 节达到最大屈曲角度 的时期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 屈曲
膝关节:0°-15 °屈曲
踝关节:0°-15 °跖屈
步行功能训练
支撑相
• 支撑相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 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
骨盆 :中立位
髋关节:30°- 0°
步行功能训练
• 牵伸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內 收肌等
• 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 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 靠墙蹲马步训练 • 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 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
步行功能训练
• 单纯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和 外周神经损伤
• 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髋、屈膝,下肢划圈行走, 躯干向对侧倾斜。
小学生硬笔书法五步行
小学生硬笔书法五步行书法是一种艺术。
它能给您的生活增添美,历来被人们所重视、所追求。
很早以前,我国就有了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专著和培养书法人材的专门学校。
出现了许多象王羲之、颜真卿一样的书法家和书法人材。
随着钢笔的发明,时代的发展,又涌现出了不少宠中华式的硬笔书法家,为硬笔书法艺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朋友的欢迎。
今天,硬笔书法已成为人们适应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受到普及和重视。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言语文教学大纲》,将写字教材列入了素质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这一素质?近年来,我都是分以下五步走过来的,并获得了好效果。
第一步,起步。
这步是书法的的基础,是关键,如同建房奠基一样。
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严格写字的笔顺、姿势(坐正,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眼离纸面一尺)和格式(字要写在中央)。
古人对书法很讲究,要求笔杆对准鼻梁。
硬笔书法虽有别于毛笔书法,但从三年级开始用钢笔起就要严格要求,并引导学生从运笔中体会其韵。
易记易忘,毅力差这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
每次写字时都要提醒他们使用正确方法与姿势,把字写在中央,并帮助个别学生纠正之。
久之,习惯成自然,就会走上正轨。
稳步是重点。
就是要脚踏实地地练好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挑、钩、折)。
对开始使用钢笔的小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做到横平竖直,撇捺对称,点在其中就可以了。
这是写字的基本功。
看起来这个要求不高,但做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训练的时候要分类别分期地进行。
首先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土”等独体字开始,逐步向多横如“佳”、“拜”、“喜”等进发。
并将书写要领编成儿童喜爱的儿歌:独立一横要水平,二横以上都平行,两两之间距离等,短长有别位不同。
给枯燥无味的写字活动增添了乐意,从愉快中掌握了书法要领。
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并在一个短时期内,选同类别的汉字进行反复练习,便于掌握、熟练。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涉及知识•步行中枢控制•步行周期基本概念步行训练•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应征•各种原因导致的步行能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中枢性瘫痪者,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
–运动系统病损影响行走的患者,如截肢后安装假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禁忌证•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监管。
•下肢骨折未愈合。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步行前训练•定义: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练,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
•设备与用具:肌力增强训练装置、平行杠、起立床、手杖、拐杖等。
步行前训练•肌力训练 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重点训练上肢肌力。
独立行走者重点训练下肢肌力。
下肢截肢者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起立床训练 长期卧床或脊髓损伤患者,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立床渐渐调整到直立的状态。
在患者能够耐受身体直立时,才可以考虑开始行走训练。
步行前训练•平行杠内训练 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开始。
站立训练从10~20分钟/次开始,依患者体能状况改善而逐渐增加。
在平行杠内行走训练时,其一端可放置一面矫正镜,使患者能够看到自己的步行姿势以便及时矫正。
步行前训练•注意事项–步行前训练时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
–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
–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绊倒。
–穿着合适的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宜赤足练习。
步行训练•定义: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行步行能力的练习。
•设备与用具:平行杠、手杖、拐杖、助行车、助行架、减重步行装置、步行机器人、轮椅等。
步行训练•平行杠、助行器步行训练: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训练;也适用于下肢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助行器亦可作为永久性的依靠。
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
助行器行走的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20-30cm后,迈出患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跟进,如此反复前进。
步行训练
四点步
适 于 骨 盆 上 提 有 力 者
两点步行
比比有 迈四屈 越点髋 步步肌 慢快参 与 者
三点步行
稳速适训练
拐杖高度的测量
手杖三点步行
手杖二点步行
减重训练
适应证: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综 合征导致的下肢神经 瘫痪 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下肢骨 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 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动配合; 过分痉挛;体位性低 血压;严重骨质疏松
减重训练
常用治疗方案 减重程度:0-40% 训练时间:30min 训练频率:5times/wk 疗程:8-12wks 注意事项 有治疗师指导和保护 避免活动平板速度过快 步行时可佩带矫形器 训练前检查悬吊装置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避免痉挛
康复机器人训练
模拟场景训练
其它
10m
5cm
1
2
4
3
步行训练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姜宝印
步行训练
步行前训练
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练, 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 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行步 行能力的练习 。
步行训练
一、步行前训练
起立床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 平行杠内训练,手杖、拐杖站立训练
起立床训练
残肢肌群肌力训练
平行杠、拐杖、手杖站立训练
负重 重心转移 单足支撑 原地踏步 跨步练习
负重
可在平衡杠内练习,一侧放姿势镜,另 一侧放两个体重计,患者在治疗师的保 护下站立,治疗师通过体重计的计数, 帮助患者调整到对称的位置,并让患者 体会正常的感觉。
负重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1.站立平衡:这个步骤是训练被推行的人在站立时保持平衡。
练习者
可以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或使用走路辅助器材。
2.反向步伐:在这个步骤中,练习者被要求向后迈步并保持平衡。
这
是一个挑战,因为身体需要调整范围和重量的变化。
3.设定目标:在步行的过程中,设定目标是很重要的。
这一步是灵活的,并且应根据练习者的能力水平进行设定。
例如,从公寓走到大楼门口,然后逐渐延长到几个街区。
4.斜面步行:斜坡训练是改善步行的良好方式,因为它可以帮助增强
腿部肌肉。
在斜坡上行走会增加到步行的难度。
5.双腿练习:这个步骤是为了增强步行的控制和稳定性。
通过两腿同
时进行跨步,这个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控制自己的步伐,并降低跌倒的风险。
6.阶梯训练:阶梯训练是提高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可
以通过走上下来实现,但初学者应该从低的阶梯开始,逐渐加高。
步行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
⑴神经系统疾病。 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 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 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 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
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
肌肉活动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
关节运动角度 步行周期 骨盆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髋关节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膝关节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35 °~60 °屈曲 60 °~30 °屈曲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步行周期
定义: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一个 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条腿 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 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 相。
传统的步行周期
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 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 1.支撑相分期 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撑 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2.摆动相分期 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 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
•
定义:患者为准备完成 • 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 练,以提高患者站立、 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
最好健身法“快步走”有学问
健走(walking)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是从古罗马时代军事训练开始的,战士们行走时整齐划一、神勇英武。
张弛告诉记者,健走从身体姿势分为两种:徒步健走和北欧健走:徒步健走源于欧洲,在很多国家普及。
这种健身方法容易掌握,是低成本、高效能有氧运动。
健身功效明显,没有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又弥补了定时、定地的锻炼模式带来的不便。
徒步健走时挺胸、抬头、双眼平视、收小腹、提臀收骨盆、肩膀松垂、手掌呈环状;上肢前后摆动上摆指尖不超过肩高,下摆指尖不超过身体侧面中轴线、大臂小臂弯曲呈85-90度角;双脚交替前进,双脚趾向正前方,前脚跟着地过渡到脚尖弹起双脚交替,步伐距离:(身高-100)cm。
上臂三种姿势:弯臂、摆臂、直臂。
北欧健走早在1930年,北欧滑雪选手每到冬季就会持滑雪杖健走,以保持体力和体适能,后来发展到这种新型运动方式,并改造滑雪杆的手柄、腕带以及杆体的材质,制成“健走杖”(walking stick),使之更适合健走、登山。
原本作为滑雪选手的夏季训练体能方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参与的户外运动,这种运动普遍被称为Nordic Walking,也就是北欧健走。
目前全球已有约6000万人参与这项健身运动。
中国健走协会秘书长张驰先生的一本书《健走养生》春季锻炼要惜汗转眼春已过半,潜伏了一冬的人们终于可以走出家门,舒展身心。
中国国际健走节组委会秘书长、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健走养生专家张弛认为:养生锻炼不是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感觉一时痛快,但会损耗气血。
从养生角度讲,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之气逆转拥塞,脏腑经血受损,在生理反应上的大量出汗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而非养生之道。
张弛认为,“绵运柔动”、“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蠕不动”的锻炼方式最具养生效果。
有氧运动之父的库珀也认为,运动应以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为宜,这样可以保证人在运动过程中,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是最佳的运动方式。
健走的好处和方法
健走的益处健走是一项非常温和的健身运动,它不仅仅能为你带来健康,还能为你带来苗条、曼妙的身材。
脑部:提神,使心情愉快。
健走时,应选择一条清静的路线,并在良好的环境中适当进行冥想,例如想象着自己走在梦寐以求的欧洲古堡花园,身边是玫瑰园和飞舞的蝴蝶……这样的冥想有助于放松身心。
肺部:增强肺部功能。
在健走时,应尽量选择植物较多的路线,并注意调整呼吸,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肺部通气量。
背部:强健背肌,巩固脊柱。
健走既增强了对背部肌肉的拉伸,又锻炼了脊柱的灵活性,还能改善因久坐而造成的腰部疼痛。
心脏:降低血压。
健走是一项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供血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肠胃:帮助肠胃蠕动。
健走能够促进肠胃蠕动,但以饭后1小时进行健走运动为宜。
动作要领(1)、步态从步行的姿态讲,要求上体姿基本是正直的,眼看前方,颈部肌肉放松;两臂自然的向前后摆动。
目前常见的错误有:许多用走步锻炼的中老年人,他们含胸驼背、曲胳膊变腿行走。
这种走姿是错误的,如长时间的行走时,反而会出现腰背痛现象。
(2)、步频放松走:路程约不少于2公里;散步频率投低50-70/分;步态放松;每周3至5次。
快步式:快走路程3-5公里;步频较快约150步左右/分;步态平衡向前,每周3至4次。
最佳散步或快步时间为:下午3点至9点(3)、脚步着地技术及步形脚跟着地,滚动到前脚掌,以脚指发力蹬离地面结束。
要求每走出一步都要用脚指认真的发力蹬离地面。
这其中有两种意义;第一增加运动的能量消耗,一是提高脚踝和脚指的力量。
这一点对提高老年人的行为能力(防止摔倒)是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行走时身体重心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严格老年人行走时不能双脚走在一条直线上时,说明人的体经系统出了问题(小脑或大脑出现疾患或是萎缩)。
(4)、呼吸方法呼吸方法,一般采用口和鼻同时呼吸,以口呼吸为主。
呼吸要有节奏,一般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
综上所述。
健走运动对健身作用是非常大的,但对心脏有疾患者来说,在医生的嘱咐下一定要量力而行。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概述PPT课件
临床特点
1 平行杠内重心转移良好
2 可以维持单腿站立
3 具有骨盆运动控制能力
4 立位下肢分离运动充分
康复目标
1 拄拐独立步行
2 徒手独立步行
3 室内独立安全步行
4 上下阶梯
5复杂地面的独立步行
6 室外独立步行
训练方法
1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首先将平行杠高度调节在与患者股骨大转子相同的位置。步行模式
此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下肢屈肌肌力低下者,在摆动期躯干也会因代偿而后 倾。无论导致后倾的原因如何,其结果都是利用反向负荷模式完成的动作。因此,为 了矫正步态应进行躯干后倾的抑制训练。
(三) 躯干侧倾
躯干侧倾是由于一侧下肢于支撑中期躯干与髋外展肌反向控制不充分,或对侧下肢 髋关节内收受限时,利用反向负荷而引起的代偿动作。这种异常的动作模式很容易使 下肢尽快的完成摆动,双足着地以确保平衡。这也是不行中健侧摆动期(迈步相)变 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躯干前倾相比,侧倾更容易发生。但是,如果患者能单腿站立 保持侧方平衡,躯干侧倾的情况就会减少。
前型,后型,平型。手杖也可根据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分为肘拐,四脚拐,手杖
三种。训练中还要注意重点练习步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耐力和速度。
3 控制双肩步行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侧轻轻搭在患者肩上(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当患肢处于 支撑期,健侧下肢摆动时,在足跟着地前肩胛骨向后方旋转,可以防止足外旋。当患 肢处于摆动期时,治疗师诱发患者双上肢呈对角线方向有节奏地自然摆动可使躯干旋 转,为出现正常步态创造条件。
5 特殊步行训练
(1)向患侧横向迈步训练
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腋窝,使患侧躯干伸展,另一手置于健侧骨盆, 使患者身体重心移向患肢,然后嘱患者健侧下肢从患肢前方横向迈出。
演讲时什么样的手势、躯体动作才是最合适_演讲手势_
演讲时什么样的手势、躯体动作才是最合适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肢体动作。
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
而视觉信息55%来自肢体语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演讲时什么样的手势、躯体动作才是最合适,供你阅读。
一、肢体训练之手势演讲中,手是活动范围最广,活动幅度最大的部位,它包括从肩膀到手指的活动,还有肘、腕、指、掌各部分的协同动作。
是态势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演讲起着重要作用,是演讲中“演”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势使有声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自然,增强声音的感染力。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手势和面部表情(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可以传递整个演讲信息的40%。
“手势语本身就象文字一样地富有表现力。
”特别是在言语少于思想,三两句话中蕴藏着通篇哲理的时候,尤其是这样。
手势语不仅能强调或解释台词的含意,而且能生动地表达台词里所没有的东西。
可以这样说,没有手势的演讲,不是真正的演讲。
a情意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是表达演讲者喜、怒、乐的强烈情感,使具体化。
比如:讲到胜利成功时,演讲者拍手称快;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时,演讲者双手握拳,不断颤抖;讲到着急、担心时,演讲者双手互搓。
情意手势既能渲染气氛,又助于情感的传达,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最高。
b指示手势。
这种手势有具体指示对象的作用。
它可以使听众看到真实的事物。
比如讲到“你”、“我”、“他”或“这边”、“那边”、“上头”、“下头”时,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更清楚的印象。
这种手势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
这种手势只能指示听众的视觉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运用这种手势。
c形象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仿事物,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
比如演讲者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具体知道它的大小了。
在讲到“微型的照相机只有现在的进口打火机那么大”时,用手势配合一下,既具体又形象。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以下是步行基本动作的训练顺序示例:
1. 确定姿势:站立直立,双脚并拢放在一起。
确保身体重心平衡,背部挺直。
2. 迈步:先向前迈出一只脚,将重心转移到迈出的脚上。
3. 保持平衡:尽量保持平稳的姿势,控制重心,避免摇晃。
4. 迈出另一只脚:将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与前一步迈出的脚保持相同的步幅。
5. 步长适中:保持步长适中,避免脚步过大或过小,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6. 摆臂平衡:随着脚步的迈出,将相应的手臂向前方摆动,帮助维持身体平衡。
7. 直线行走:保持身体朝前方行走,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点上,避免走偏。
8. 控制速度:逐渐增加或减小步行速度,练习控制身体的动作。
9. 转向: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转向,包括左转和右转。
10. 上下坡:练习在坡道上行走,注意调整步伐和重心来适应
不同的坡度。
11. 变速行走: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进行变速,包括加速和减速。
12. 侧步行走:练习向左侧或右侧进行侧步,以增加对核心肌
群和平衡的训练。
请注意,以上训练顺序仅供参考,具体训练内容可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重要的是要始终注意姿势正确和身体平衡,避免过度用力或不正确的动作。
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如何正确进行走路运动的姿势
如何正确进行走路运动的姿势走路健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健身方式,这看似简单的运动方式,里面却蕴含着众多的学问。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进行走路运动,希望你们喜欢。
正确走路的运动姿势1.上体伸展上体笔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
这样,脊柱伸直,轻微呼吸时,腹部稍有起伏。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头,气力充实。
其次,两肩向后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
需要指出,即使两肩向后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后拉,而是自然向后。
脊柱伸直后,就可调整全身的姿势,并使身体维持平稳。
无论用多大劲走,都要采用这种姿势。
轻微呼吸时,腹部略有起伏。
最后一点,在走时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
这样有利于迈大步,而且腿部有从后面反弹过来的感觉。
这种姿势走起来很帅,易于坚持。
2.伸直膝盖展开膝盖,并非僵硬、不灵活,而是使伸直的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
膝关节伸直了,步伐变大。
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
至于步幅到底多大,应使你觉得舒服为好。
伸直膝盖有个窍门。
伸直膝盖走时,上体稍向前倾,好像要倒下来似的。
后腿蹬,这样前腿膝盖自然伸直,步子也迈得大了。
此外前脚向前迈出时,同一侧腰也好像向前运动,腰与腿要有效配合。
3.脚向正前方迈上体伸展,膝盖伸直,走起来脚自然向前迈。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后腿要伸直。
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
前脚向正前方迈出,脚的内侧足迹形成一条直线。
一般人们总觉得脚尖多少有点向外撇。
有时为追求速度,向外撇点很有必要。
有的人慢步时也脚尖外撇,俗称八字脚,这样走较稳定。
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和后脚重心转移是有一定关系的,当脚跟着地,身体重心在整个脚掌上滚动,由脚跟移向脚尖,后脚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脚趾为中心踢出,形成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
脚掌的其余部分发挥弹力的作用,使步行圆滑、流畅。
步子迈大了,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韵律走的要领了。
4.摆胳膊摆胳膊对走也很重要,时常会看到一些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衣袋里。
这种走法不对。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南医大康复教研室王翔背景•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行走是人的重要的转移方法,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步行功能评定•包括步行能力和步态分析步行能力评定•通过对步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能否步行;能否在家庭环境或是社区环境中步行。
•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步行不稳,要注意保护,防止跌到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分级分级标准1不能步行2非功能性步行(治疗性步行):训练时用膝-踝-足矫形器或肘拐等辅助器具能在治疗室内行走。
耗能大,速度慢,距离短,无功能性价值,但有预防压疮、血液循环障碍、骨质疏松等治疗意义3家庭性步行:用踝-足矫形器、手杖等可在家行走自如,但不能在室外长时间行走4. 社区性步行:用或不用踝-足矫形器、手杖可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步行,并可进行散步及去公园、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能长,如果活动超出社区范围仍须乘坐轮椅。
步态分析•目测分析•定量分析目测分析•了解病史•体检:肌力、肌张力、ROM、N系统等•步态观察:站立姿势、步态的总体状况(步行节奏、对称性、流畅性、身体重心的偏移、躯干的倾向、上肢摆动、神态表情、辅助具使用等)、侧面观察步态(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关节运动情况)、正面观察步态(髋关节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骨盆运动及身体重心变化)•结果判断:步行周期——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足跟再次着地止所用的时间,包括站立相和迈步相,站立相约占整个步行周期的60%~65%,迈步相约占35%~40%。
单侧下肢站立时称单支撑期,双下肢同时站立称为双支撑期。
特征•步行的特征:双侧支撑期即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约占支撑期的15%的时间•跑步的特征:双足离地腾空。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关节运动角度步行周期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首次着地5°旋前30 °屈曲0 °0 °承重反应5°旋前30 °屈曲0 °~15 °屈曲0 °~15 °站立中期中立位30 °屈曲~0 °15 °~5 °屈曲15 °柘屈~10 °背屈足跟离地 5 °旋后0 °~10 °过度伸展 5 °屈曲10 °背屈~0 °足趾离地 5 °旋后10 °过度伸展~0 ° 5 °~35 °屈曲0 °~20 °柘屈摆动初期 5 °旋后0 °~20 °屈曲35 °~60 °屈曲20 °~10 °柘屈摆动中期中立位20 °~30 °屈曲60 °~30 °屈曲10 °柘屈~0 °摆动末期 5 °旋前30 °屈曲30 °屈曲~0 °0 °定量分析法•平均步行周期时间•测量左右步长(50~80cm):与身高有关,反应步态的对称性与稳定性•跨步长(2倍步长)/又称复步长:左跟-左跟•测量步宽/步距(5~10cm):两足心间距•计算步频(95~125单步/分)、步速(1.2m/s)•足角:足中心线与前进方向之夹角(6°~7°)•测量步态对称情况:主要是测量左右步长•注意:一般包含6个步行周期,特别要注意安全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晚与大家讨论学习下,有关步行方面的一点观点
我打字可能慢些,各位耐心等待下
今晚讨论的是有关2012年我的一篇论文内容,拿出来分享下,水平有限见谅啊,各位
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
步行基本功训练---我们医院通常叫做步行六部曲
是偏瘫早期下肢进行的一些基础训练内容
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容易出现肌力低下、负重能力不足、平衡能力差以及异常运动模式等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均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大部分偏瘫患者早期无法恢复步行能力或形成划圈等异常步态,造成平衡困难,步行实用能力差,影响完成自理活动。
因此早期建立正确、规范的步行能力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下边我介绍下我们医院总结的步行六部曲训练内容
①髋关节控制能力训练:利用改良的桥式运动训练如:仰卧位双膝屈曲夹一小软枕保持做左右摆髋、桥式运动摆髋训练;桥式踏步训练即桥式运动下保持臀部抬高做双足交替小范围踏步练习。
文字描述,不像语言般易懂,大家可以漫漫看,货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
这个改良的桥式运动训练时我们医院总结后改进的,强化版
②健手拍患膝训练:即髋关节内收内旋位屈曲训练,利用螺旋对角线模式健手拍患膝进行引导,抑制屈肌共同运动模式。
软枕就是小方枕,
就是一个目标物,让病人有意识的双膝加紧内收髋关节,增强控制
打破下肢屈曲异常模式!!
健手拍患膝训练更具有目标性,利用PNF技术的螺旋对角线模式以健手引导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下练习髋关节屈曲分离运动,达到了抑制屈肌共同运动模式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偏瘫患者步行中出现的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的异常模式;
软枕头,方的圆的都行
早期病人没有动作时,利用健手拍膝关节,就是增强主动性和目标指向性,增强引导,
后期不用手拍,让病人独自控制进行屈曲货双腿加紧一起完成屈曲款膝关节
先易后难,主要是增强病人的主动控制能力,
因为偏瘫后不但是运动能力肌力的丧失,更主要的是运动姿势或模式的控制异常
所以没有运动功能,首先引导出现,有运动后强化,在正常姿势下强化,然后加以运用
第三部曲
③靠墙屈、伸髋训练:患者靠墙站立,双足跟部、臀部、双肩胛部贴墙,治疗师可辅助患膝,做髋关节0~60°下蹲—站起练习,然后健足迈至患足前方一脚距离再练习患侧单腿支撑蹲起。
这个好理解的
这个需要练好端坐位下的正常起坐训练,也就是运动在学习里的起坐训练后再加强
增加靠墙屈、伸髋训练,通过闭链运动练习下肢肌群的向心性与离心性肌肉收缩,在抑制下肢痉挛的同时练习髋、膝关节的屈伸控制能力及改善躯体对线关系,增强关节稳定性与站位平衡能力;
这只是种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场地训练器材,自己设计动作
第四部曲
④向前、后迈健腿训练:患侧下肢伸髋、膝轻度屈曲支撑站立,健腿向前、向后各迈一小步约30~40cm,练习患侧下肢负重、重心前后转移及膝关节0~15°的屈伸控制。
其实都是常用的训练动作,被我分析的细了些,而已,
通常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是,大家都是让病人,只是单纯向前迈步,忽视了向后迈步
关键是患脚必须在负重的力线和位置上
其实健侧腿部再迈步的同时,患侧下肢,也是相对的也在产生位置位移关系,
健侧下肢向前迈步时,患侧是后方支撑,然而健侧向后退步时患侧就成了前方支撑了
这是其一更关键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同时,患侧膝关节放生了改变,一曲一伸同时增强了,膝关节的0--15度的屈伸控制能力,和中心的前方移动
干康复时间长了,不是动作会的多了,而是一些康复动作,分析的更加透彻了,更细了
也可以左右嘛...
也就是双下肢训练左右步幅要相等!
我与北京中康的刘建华主任关系不错,经常打交道,他就是这个观点,
左右跨步,下边动作有的
灵活运用,先易后难,开始步幅要小,逐渐加大
这个练好了,病人步行时的平衡能力,也会提高,这相当于2级自动动态站立平衡
增加以患腿支撑为支点的健腿向前、后迈步训练,在练习患腿负重的同时重点练习重心的前、后转移,髋关节伸展及膝关节0~15°的屈伸控制能力,对改善偏瘫步态中出现的膝反张、膝打软,伸髋不足,重心转移不充分等异常表现有显著效果
膝关节过伸,反张的原因,大家都清楚,所以训练时关键在于早期的注意,预防,
有功能的强化功能,加以应用,没有功能的,可以利用技巧,适当的代偿,
⑤迈患腿训练:健侧下肢支撑站立,治疗师一手辅助患膝,一手辅助踝部练习患腿屈曲向前、后迈步或将患足放置于万向滑轮板(10~20cm高)上固定,治疗师辅助练习患腿不引起痉挛的模拟前、后迈步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中仰卧位下髋、膝关节的屈、伸分离运动训练较多,站位下的训练较少,忽视了体位变化下自身重力和肌张力的改变对分离运动的影响,治疗组增加站位下患腿模拟迈步训练,通过将患足置于万向滑轮板上和治疗师的辅助练习让患者体会迈步感觉,为行走打下基础;
这个简单易懂,就是模拟迈步训练
因为大多数康复师在训练完床上的动作后就让病人练习走路,忽视了这一个环节,
第六部曲
⑥健腿向内、外侧跨步训练:站立位重心稍移向患侧,健腿向外侧方跨出约40~60cm站立,再收回双足并拢站立;然后健腿向患足前外侧跨步交叉站立再收回。
骨盆不要过度侧移,躯干不要侧弯代偿,练习重心的侧移及骨盆的稳定性。
这个动作也可以在健侧腿侧方30-50厘米处,放置踏板,高度在20-40均可,练习患下肢支撑,健侧下肢向外跨出迈上踏板训练
其实侧方跨步越宽,越容易,因为增加步宽了,
关键是下一步,逐渐向内侧收腿练习
髋外展强化训练,也可以训练骨盆控制!
最后可以他踏板离患侧足仅有一足宽的距离,让患者健侧下肢踏上后保持站立,练习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小范围屈曲膝关节的训练,这样一则增强平衡,二则强化膝关节控制能力
就是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半蹲半起训练
方向不同训练目的不同
健腿向内、外侧跨步训练,既练习骨盆的侧方稳定性与重心的侧方转移能力,又提高了站位平衡能力。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特点表现为:支撑相患足落地时不是足跟先着地,而是足尖或足外侧着地,患腿负重差,健腿迈步时间比患腿快,重心过多移向健侧,伸髋不足或出现膝打软、膝反张异常表现;摆动相患腿髋内收、屈髋、屈膝及踝背屈动作困难,为了抬起患腿,只得将骨盆上提,向后旋转,髋关节外展、外旋,呈划圈步态,此时身体重心上下移位加大;平衡能力较差,存在安全隐患,步行实用性较低,影响完成自理活动。
注意坐、站位下的训练要保持躯体的正确对线,防止代偿姿势,可使用姿势镜进行矫正。
完成困难时,可以开始稍加辅助
偏瘫患者恢复步行的基本条件包括:①患腿负重达体重的3/4;②能完成有控制的屈髋屈膝运动;③站立位平衡2级,躯干、骨盆有一定的控制能力;④肌张力均衡,无关节变形;⑤无空间结构定位障碍,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等。
这些都是常规病人的康复内容,像有些病情重,功能障碍严重的病人,可以因人而异了
假如训练了两三个月都没有屈髋屈膝动作的可以使用代偿训练,利用躯干的力量,躯干侧摆轻度后仰来代偿,
练了两三个月都没有屈髋屈膝动作的可以使用手拍膝训练
采用改良的桥式运动训练即桥式摆髋和桥式踏步训练,在练习伸展躯干和髋、膝关节的基础上重点练习髋关节控制能力及重心的左右转移能力,为训练由坐位到站立及站位平衡训练打下基础;健手拍患膝训练更具有目标性,
桥式摆髋和桥式踏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