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管理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与保障渔民利益的重要举措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与保障渔民利益的重要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11c37e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6.png)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与保障渔民利益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食品需求的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合理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既能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保障渔民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管理措施。
一、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有效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可以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滥捕滥捞,从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过度捕捞会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因此,管理渔业资源对于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2. 保护渔民利益合理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有助于保障渔民的利益。
资源过度开发会导致鱼类数量减少,渔民的收入也会相应下降。
通过管理措施,如渔业配额、捕捞季节限制和保护禁渔区等,可以确保渔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并可持续地从海洋中获得生计。
同时,管理措施还有助于避免不合理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减少渔民之间的矛盾。
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实施措施1. 制定渔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渔业法律法规是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基石。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包括渔业资源的归属权、渔业许可制度、渔业捕捞限额和捕捞规则等。
通过明确的规定,可以监管渔业行为,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滥捕滥捞。
2. 设立保护禁渔区在一些特定区域设立保护禁渔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
保护禁渔区可以划定在重要的繁殖和生长区域,以保护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通过禁渔,可以让渔业资源得到适当的休养生息,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
3. 推广科学渔业技术科学渔业技术可以帮助渔民提高渔获量,并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例如,使用渔网选择性排序装置可以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损失,降低捕捞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同时,通过推广环保的渔业设备和捕捞工具,如渔具的替代和生态渔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强化监督执法监督执法是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452df2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7.png)
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淡水渔业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环境中的鱼类、虾蟹等水生生物资源,对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开发与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探讨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部分: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可分为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首先是鱼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在全球范围内,淡水鱼类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其中包括鲤鱼、鲈鱼、草鱼等常见的食用鱼类。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因素,一些鱼类资源已经出现了数量减少和种类稀缺的情况。
其次是淡水渔业资源的水质问题。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淡水水质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淡水渔业资源的生存和繁殖。
水污染问题不仅威胁到渔业资源的数量,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护淡水水质已经成为保护淡水渔业资源的紧迫任务。
第二部分: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满足人类对于渔业产品的需求,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以及推动渔业经济的发展。
在开发与利用淡水渔业资源时,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
首先是养殖技术的发展。
通过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增加渔业资源的产出。
例如,利用人工饲料和养殖环境的控制,可以使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产卵数量大大提高。
其次是渔业产品的加工与销售。
对于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在于生产,还需要将渔业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
通过加工与销售,可以增加渔业产业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对于一些极品鱼类资源,可以进行品牌打造和定价,进一步推动渔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与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设立合理的保护区和保护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淡水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573ff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4.png)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幼鱼放入水体中,以增加野生鱼类资源的数量和增殖,以维护和改善渔业资源的结构和数量。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意义和主要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通过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
随着人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野生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持续下降,这对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则可以通过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改善渔业资源的生长环境,提高资源的种群密度,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
2.促进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促进水产业的发展。
水产业是我国一大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利益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通过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增殖,从而提高水产业的产出量和质量,促进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3.改善水域环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改善水域环境。
由于水域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很多水域的渔业资源数量和品质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适量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主要措施1.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放流技术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放流技术是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关键。
科学研究可以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指导,提高放流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科学研究也可以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放流工作的科学化程度和效果。
2.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放流效果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放流效果是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措施。
只有对放流工作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为下一步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db96fccc22bcd126ff0ca1.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一九七九年二月十日国务院发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对象和采捕原则第三章禁渔区和禁渔期第四章渔具和渔法第五章水域环境的维护第六章奖惩第七章组织领导和职责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矿藏,水流,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和第十一条:“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精神,为了繁殖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水产事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是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和植物的亲体、幼体、卵子、孢子等,以及赖以繁殖成长的水域环境,都按本条例的规定加以保护。
第三条国家水产总局、各海区渔业指挥部和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认真贯彻执行本条例。
第二章保护对象和采捕原则第四条对下列重要或名贵的水生动物和植物应当重点加以保护。
(一)鱼类海水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兰圆参、沙丁鱼,太平洋鲱鱼,鳓鱼、真鲷、黑鲷、二长棘鲷、红笛鲷、梭鱼、鲆、鲽、鳎、石班鱼、鳕鱼、狗母鱼、金线鱼、鲳鱼、?鱼、白姑鱼、黄姑鱼、鲐鱼、马鲛、海鳗。
淡水鱼:鲤鱼、青鱼、草鱼、鲢鱼、鳇鱼、、红鳍鳇鱼、鲮鱼、鲫鱼、鲥鱼、鳜鱼、鲂鱼、鳊鱼、鲑鱼、长江鲟、中华鲟、白鲟、青海湖裸鲤、鲚鱼、银鱼、河鳗、黄鳝、鲴鱼。
(二)虾蟹类对虾、毛虾、青虾、鹰爪虾、中华?螯蟹、梭子蟹、青蟹。
(三)贝类鲍鱼、蛏、蚶、牡蛎、西施舌、扇贝、江瑶、文蛤、杂色蛤、翡翠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珍珠贝、河蚌。
(四)海藻类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篱、海带、麒麟菜。
(五)淡水食用水生植物类莲藕、菱角、芡实。
(六)其它白鳍豚、鲸、大鲵、海龟、玳瑁、海参、乌贼、鱿鱼、乌龟、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地的水产资源情况,对重点保护对象,作必要的增减。
第五条水生动物的可捕标准,应当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
对各种捕捞对象应当规定具体的可捕标准(长度或重量)和渔获物中小于可捕标准部分的最大比重。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渔业资源管理与利用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渔业资源管理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1269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a.png)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渔业资源管理与利用自然资源部作为负责保护和管理我国自然资源的部门,对于渔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渔业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的工作进行探讨。
一、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渔业资源是指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鱼类、贝类、虾类等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的管理是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渔业生态平衡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1. 保护渔业资源:通过制定合理的渔业法规和管理措施,控制捕捞的规模和方式,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
2. 恢复渔业资源:对于已经过度捕捞或受到污染破坏的渔业资源,采取恢复措施,如种苗放流、禁渔期设立等,促进资源的恢复和再生。
3. 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提升捕捞技术和加工技术,改善渔业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渔业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利用原则:在渔业捕捞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再生能力和自然增长速度,确保捕捞量不超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2. 综合管理原则:综合考虑渔业资源、渔民利益、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综合性管理政策,实行资源综合管理。
3. 科学决策原则:依据科学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政策,避免主观意识对决策的影响。
4. 公开透明原则:对渔业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管理措施和成果等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管理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四、渔业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1. 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定期组织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掌握资源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等基本情况,为制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渔业许可制度:依法设立渔业许可制度,对渔业捕捞和养殖等活动进行准入管理,限制非法捕捞,规范渔业生产活动。
3. 禁渔与休渔措施:设立禁渔保护区和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过程,维护渔业生态平衡。
4. 渔业技术培训:加强对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渔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411b50b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5.png)
渔业资源是人 类食物来源的 重要组成部分
01
• 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 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 对改善人类饮食结构具有重 要意义
渔业资源对经 济发展具有重
要贡献
02
• 渔业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 的重要经济支柱 • 渔业贸易有助于促进国际经 济合作与交流
渔业资源对人 类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价值
03
• 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间 习俗 • 对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 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渔业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渔业资源是水 生生态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01
• 参与生态循环,维持生物多 样性 • 为人类提供食物、生计和经 济利益
渔业资源对全 球生态平衡具 有重要意义
02
• 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健康状况 • 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 响
渔业资源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高渔业资源保护的社会参与度
01
鼓励公众参与渔业资源保护
• 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志愿者组织,吸引公 众参与渔业资源保护活动 • 为公众提供渔业资源保护技能培训,提 高公众保护能力
02
建立渔业资源保护激励机制
• 对在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的公众给予表彰和奖励 •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 企业、社会团体参与渔业资源保护
未来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发展趋势
渔业资源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渔业资 源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 加强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为渔业资 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渔业资源保护将更加严格、规范化
• 完善渔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 渔业资源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执法力度,确保法 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解读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e9075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1.png)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解读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一直是全球渔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各国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进行解读,以期增进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一、渔业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1 资源稀缺性:渔业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过度捕捞和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许多鱼类种群的过度捕捞,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1.2 生态平衡:渔业资源的合理管理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确保渔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3 经济利益:渔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合理管理可以保障渔民的经济利益,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渔业资源管理法规的种类和主要内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渔业资源管理法规涉及的范围广泛,主要内容包括:2.1 渔业资源评估与监测: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和监测机制,对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了解资源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2 捕捞规模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渔业季节、区域和种类的限捕措施,控制捕捞总量,以保护脆弱的资源种群。
2.3 捕捞工具和技术限制:限制使用破坏性的捕捞工具和技术,如禁止使用爆炸鱼雷、电鱼等具有破坏性的捕捞方式。
2.4 渔业许可证制度:建立渔业许可证制度,要求渔民获得合法的捕捞权益,便于管理和监控渔业活动。
2.5 封闭捕捞区和保护区设立:划定封闭捕捞区和保护区,限制或禁止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充分恢复和繁殖。
三、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的执行和效果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的执行对于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3.1 制度建设: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管理机构和法律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和权力,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3.2 多边合作:国际渔业资源跨界问题需要各国间的合作和协调。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确保各国共同维护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
![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abde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d.png)
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1. 引言渔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我国的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
2.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渔业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非法捕捞等问题对渔业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3. 渔业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渔业资源包括水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资源。
按照资源的利用方式,渔业资源可以分为捕捞资源和养殖资源两大类。
3.1 捕捞资源捕捞资源指的是通过捕捞行为从水域中获得的鱼类、海洋动物和其他水生生物资源。
捕捞资源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养殖资源养殖资源指的是通过人工养殖方式培育的鱼类、贝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资源。
养殖资源相对捕捞资源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可以有效地提供稳定的渔业产出。
4. 渔业资源保护的原则和目标渔业资源保护的原则是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公平公正。
目标是实现渔业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维持渔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1 保护优先优先保护渔业资源的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的繁衍和生存。
4.2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和渔业保护政策,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可持续利用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中,采取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措施,确保渔业资源的长期利用和保护。
4.4 公平公正在渔业资源管理中,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公正的渔业资源分配机制。
5. 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如下:5.1 渔业捕捞许可制度建立渔业捕捞许可制度,对从事捕捞活动的渔民进行登记注册和许可,确保捕捞活动的合法性和可控性。
5.2 渔业资源保护区划划定渔业资源保护区,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环境,限制或禁止捕捞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渔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587b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0.png)
渔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问题,如过度捕捞、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渔业资源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
一、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渔业资源管理对于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理由:首先,渔业资源管理可以避免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造成渔业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加以管理,渔民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会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而渔业资源管理的措施,如设立渔业捕捞配额、禁渔期等,可以有效控制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的发生。
其次,渔业资源管理可以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管理渔业资源可以减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众多的海洋生物以及其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例如,禁渔期和渔业保护区的设立可以有针对性地保护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促进海洋生态的恢复。
最后,渔业资源管理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对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将会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的管理,延长渔业资源的使用寿命,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渔业资源管理措施1. 渔业捕捞配额渔业捕捞配额是指为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而设置的捕捞限额。
捕捞配额可以根据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设定每个渔民或渔船的捕捞量。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捕捞的规模,减小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压力。
2. 禁渔期禁渔期是指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而设置的无捕捞的时间段。
在禁渔期,禁止渔民进行捕捞活动,以便让鱼类有机会繁殖和生长。
禁渔期的设立有助于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渔业保护区渔业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恢复和维持渔业资源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经验分享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3765c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2.png)
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经验分享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以期能够推动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合理规划渔业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渔业资源利用是保护渔业资源的基础。
在制定渔业资源管理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
合理设置渔业禁渔区和季节性禁渔期,以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区分渔业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恢复区域,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和管理。
2. 强化渔业监管和执法力度强化渔业监管和执法力度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渔业执法机制,加大对非法捕捞、渔业资源破坏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罚违规者,维护渔业资源的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渔船登记和渔业统计工作,提高渔业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增加科研投入,推进渔业资源保护技术创新科研是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前提。
加大渔业资源保护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力度,开展生态环境评估、资源调查和监测等科研工作,为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推广应用先进的渔业捕捞技术,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和渔获物选择性,减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4. 强化社会共治,促进渔民参与渔业资源管理渔民是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主体,加强渔民的参与和管理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渔业合作社、渔民组织等社会组织建设,促进渔民之间的合作和共治,提高渔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加强渔民培训和教育,增强渔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推动渔民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思维转变。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是全球共有的资源,保护渔业资源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分享渔业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组织和条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国际渔业规则的统一和执行力度的增强。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推动渔业资源的跨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e2cfb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b.png)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1. 引言渔业资源保护和环境资源保护是保护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
渔业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生动物资源,而环境资源包括水体、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和管理措施。
2.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定2.1 渔业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为了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各国应设立专门的渔业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渔业资源管理政策。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分析和监测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
同时,渔业资源管理机构还负责颁发渔业许可证,并监督和管理渔业活动。
2.2 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设置渔业资源保护区:划定特定区域,限制或禁止捕捞活动,以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控制捕捞量和规模:对各类渔业资源设定合理的捕捞量和规模,制定捕捞季节和捕捞工具的使用规定。
•保护捕捞禁区:设立禁止捕捞的区域,保护重要渔业资源的繁殖和栖息地。
2.3 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导渔民转变捕捞方式:鼓励渔民采用科学的渔捞技术和捕捞工具,减少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供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渔民的自觉保护意识,减少非法捕捞行为。
•促进渔业科研和创新:加强渔业科研机构的建设,推动渔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渔业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3.1 水体环境保护•禁止排放污染物:严禁向水体排放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有机物和生物源性污染物。
•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水体污染事件。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划定湿地保护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填埋和破坏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2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设立海洋保护区: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区,禁止破坏性的捕捞和开发活动。
•减少塑料污染:采取措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排放,防止塑料污染海洋环境。
渔业资源管理
![渔业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f106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3.png)
渔业资源管理一、引言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于保障人民的渔业资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各行业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本文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从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捕捞管理和渔业监管三个方面探讨渔业资源管理的规范。
二、渔业资源保护1.渔业资源评估为了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的状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渔业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渔业资源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
2.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渔业资源的基础,保护好水体的生态环境对于渔业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各行业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加强对渔业活动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和土地开垦等污染源。
3.禁渔期管理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各地渔业部门应制定禁渔期管理规定。
禁渔期的设置应科学合理,根据不同鱼类的生物特性和迁移习性,调整禁渔期的时间和范围,严禁非法捕捞和销售禁渔鱼种。
三、渔业捕捞管理1.许可证管理渔业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对于从事捕捞活动的渔民进行许可管理。
渔民必须具备相应的捕捞技能和工具,经过相关考核和培训后方可取得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捕捞范围和时间进行捕捞活动。
2.渔具管理为了减少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各行业需要对渔具进行管理。
禁止使用破坏渔业资源、非法或者不合格的渔具。
并严格规定渔具的使用范围和方式,以减少非目标物种的误捕和损伤。
3.渔业捕捞量控制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重要的渔业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捕捞量控制措施。
可以通过限制捕捞数量、减少捕捞时间、实行海域轮换等方式来控制捕捞量,以确保渔业资源的长期利用。
四、渔业监管1.监测系统建设为了保障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监管,需要建立起完善、先进的渔业监测系统。
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包括遥感观测、卫星导航等,对渔业捕捞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渔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捕捞活动的变化。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定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7ed42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6.png)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能够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自身利益。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规定,包括渔业资源保护的意义、管理措施、合法捕捞和渔业监测等。
一、渔业资源保护的意义渔业资源保护是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合理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可以防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渔业资源的保护也有助于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渔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渔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二、管理措施为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设定渔业资源保护区:根据海洋生态特点和渔业资源分布情况,设立合适的保护区域,限制捕捞活动,保护重要的繁殖和栖息地,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长。
2. 禁止非法捕捞:制定相关法规,明确禁止非法渔业捕捞活动,包括无牌照、禁渔期和禁区捕捞等,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减少渔业资源的滥捕和滥用。
3. 限制捕捞量和方式:根据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地区特点,设定合理的捕捞量和捕捞方式,防止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同时推广可持续渔业捕捞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建设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渔业资源监测体系,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实时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合法捕捞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合法利用,需要制定相关规定来规范渔业捕捞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法捕捞规定:1. 渔业许可证制度:要求渔民必须持有有效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才能进行捕捞活动,证件的申领和管理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2. 禁止违规捕捞: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禁渔工具、禁止在禁渔区捕捞、禁止非法渔船擅自进出保护区等,违反规定的将受到处罚。
渔业资源保护规定
![渔业资源保护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a09a0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3.png)
渔业资源保护规定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渔业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了相关规定和标准。
本文旨在介绍渔业资源保护的一般规定,包括渔期管理、渔具使用、保护区划设和渔业管理措施等。
一、渔期管理渔期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渔业资源保护手段,它通过设定渔期来限制渔业活动,使得渔业资源能够充分休养生息。
渔期的设定应根据具体渔业资源的繁衍周期和生命周期来制定,并结合科学调查和研究数据,科学合理地分配渔业资源的利用权。
同时,还应设立合理的休渔期,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渔具使用渔具使用是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渔具使用方面,应制定相应的规定,包括渔具的规格、数量、使用期限及使用方式等。
渔具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得使用对渔业资源造成过度损害的工具。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破坏性的渔具,应予以禁止使用。
三、保护区划设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各国纷纷划定了保护区,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保护区划设应综合考虑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种类和数量等因素,合理划定保护区边界,并设置相应的渔具使用限制和捕捞禁区。
同时,还应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评估,以及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保护区内渔业资源的正常生长和繁衍。
四、渔业管理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各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措施,包括资源评估、限额捕捞、禁渔和生态补偿等。
资源评估旨在了解渔业资源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限额捕捞是一种有效的资源管理手段,通过限制捕捞数量来控制渔业压力。
禁渔是指对某些渔业资源或特定水域实施暂时或永久性禁止捕捞的措施,旨在保护该资源的生长和繁殖。
生态补偿是指对渔业资源保护区内的渔民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生活补偿,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渔业资源保护规定涉及渔期管理、渔具使用、保护区划设和渔业管理措施等方面。
各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和标准,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217d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6.png)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水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并严格执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产资源繁殖保护的重要性水产资源的繁殖保护不仅关系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息息相关。
首先,丰富的水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
其次,渔业作为许多地区的重要产业,健康的水产资源是渔民增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者,水产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生存与繁殖对于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水生植物生长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等,水产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许多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珍稀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不仅影响了当前的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更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1、禁渔期和禁渔区的设定根据不同水产资源的繁殖生长规律,合理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在禁渔期内,禁止一切捕捞活动;在禁渔区内,严格限制甚至禁止捕捞作业,为水产资源提供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2、捕捞工具和方法的限制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捕捞工具和方法,禁止使用对水产资源破坏性大的渔具,如绝户网、电鱼设备等。
同时,对捕捞网眼的大小、捕捞强度等进行严格限制,以保护幼鱼和产卵亲鱼。
3、水产种苗的保护加强对水产种苗的保护,建立水产种苗保护区。
禁止在保护区内捕捞种苗,规范种苗的培育和放流,保障水产资源的繁殖基础。
4、水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水域污染,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治理。
确保水域水质符合水产资源生存和繁殖的要求,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5、外来物种的防控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和防控,防止外来物种对本地水产资源造成威胁。
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其扩散。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1d9e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9.png)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水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制定科学合理的繁殖保护条例至关重要。
一、制定条例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许多水产资源面临减少甚至灭绝的危险。
制定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是为了加强对水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利益。
二、保护对象和范围本条例所保护的水产资源包括各类淡水和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蟹类、藻类等水生生物。
保护范围涵盖江河、湖泊、海洋等自然水域以及人工养殖水域。
对于珍稀、濒危的水产物种,要给予重点保护。
同时,也要关注常见水产资源的繁殖和生长状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繁殖保护措施(一)繁殖期禁捕明确各类水产资源的繁殖期,在繁殖期间禁止捕捞。
这可以给予水产生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繁殖,增加种群数量。
(二)设定最小捕捞规格规定捕捞水产品的最小规格,未达到规格的个体必须放回水域,以保证其能够继续生长繁殖。
(三)保护繁殖场所对水产资源的重要繁殖场所,如产卵场、育幼场等,进行划定和保护。
禁止在这些区域进行捕捞、采砂、排污等破坏性行为。
(四)控制捕捞工具和方法限制使用对水产资源破坏较大的捕捞工具和方法,如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方式应严厉禁止。
(五)加强水域生态保护减少水域污染,加强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保护水域周边的植被和湿地,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养殖管理(一)规范养殖行为养殖户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投喂饲料,防止养殖过程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进外来物种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水产物种的引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水产资源造成威胁。
(三)疫病防控加强水产养殖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病传播,保障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对策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20f2b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b.png)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江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象征性河流。
从源头横江口到扬州的三峡,长江流域被大量的物种所覆盖,水生生物(鱼类和龟)的种类也是非常繁多。
长江流域这样的自然资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面对越来越大的资源流失问题,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维护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
1. 鱼类保护问题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是当地非常重要的饮食来源也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来源,因此鱼类保护问题至关重要。
现在,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过度捕捞以及破坏鱼类繁殖栖息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如下的措施:- 改善鱼类栖息环境:对于长江的河道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减少生态环境对鱼类的影响,同时规定亚洲大洲的河流交通规则。
- 加强对鱼类的监测:加强长江流域对鱼类数量、品种以及保护状况的监测和统计,包括对于罕见鱼类的特别关注。
- 强化刑罚执行力度:加强对于非法捕鱼行为的惩戒和打击力度,以此来降低捕捞活动的规模。
2. 减轻排污影响水污染现象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许多企业和家庭都进行排放。
这不仅影响到了水质,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江中的生物。
因此,减少污染是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一些化工厂可以考虑减少有毒废物的排放,而家庭可以采用更环保的方法。
这些都是可以用小的改变产生对大环境的积极作用。
3. 引入生态旅游业在生态旅游方面,,严格地实施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同时也为生态保护投入大量资金。
生态旅游可以不仅大规模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地理风光等等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途径。
4. 联手共同保护问题的解决需要团结全球各地人们的共同努力。
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与中国经济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息息相关。
因此,实现自然与经济的双赢,非常重要。
实现这点可能需要政府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专业人士和普通公民参与。
关于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关于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76c2410a8114431b90dd86e.png)
认 真贯彻 《中华人 民共和国渔业法 》
和 《 苏省渔业管理条 例 》 江 加大渔业 资源的
人 工 增 殖 放 流 力 度
益。农 民的小农 意识还较浓厚 ,大部分
农 户 都 是沿 河居住 , 以界址为分界 线 . 场 市
化、 组织化 、 专业化程度低 , 生产规模小 , 规模 养殖 、 规模效益难 以形成。
特优新 品种少 ; 二是投饵不足. 过分依赖天然 饵料 ;三 j是有 的河段网箱置放密度 过高 , 过 超
水体承受能力 , 成鱼规格较 小, 在夏季高温 闷
热天气易死鱼 。
效管理 机制 , 实行“ ( 养( ) 护 管) 殖 一体” 与河 道护管 ( 养)人一并落实水面养殖承包责任
制, 逐步取 消轮 养 、 散养 、 合伙养鱼 的粗放 式 经营模 式。不 断扩大养殖规模 , 提高市场化 、 产业化 、 专业化水平 , 提升河道养殖效益 。 4以法兴渔 依法治渔 。 . 要加大渔业法律 法规的宣传力 度 . 进一步增强 ( ) 民的法 渔 农 律意识 。 同时要加强执法管理 。 加大渔业水域
五、 加大 渔 业 科 技 的投 入 力 度
要 严厉打击 电、 、 毒 炸鱼等违法行为 ,
整顿渔业生产秩序。 认真执行渔业法律 、 法 规规定的禁渔期 、 禁渔区制度 , 严格执行最
小网 目尺寸 的规定 .认真落实渔获物中幼
渔业 的可持续发展还 与渔业科技的发 展密切相关 , 要加大渔业科技 的创新力度 ,
鱼 比率不得超标的规定 。 淘汰落后渔具 、 渔
法 ,对 于法律法规禁用 的渔具渔法要坚定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加大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关于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几点思考李金贵渔业信息农民的小农意识还较浓厚大部分农户都是沿河居住以界址为分界线市场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规模养殖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 (2)精选全文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 (2)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f8bd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4.png)
我国渔业资源的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海洋渔业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明显的地方性和独立性
种类多、数量少,地方差异性大 海域生产力和生物量处于世界主 要渔业海域的中偏下水平
淡水渔业资源
鱼类种类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 鱼类种类中,鲤科比例最高 过河口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大多是名贵种类
我国周边海域生物资源种类众多,约有鱼类 2000多种,海洋哺乳动物40种,头足类近80种,虾 类300多种,蟹类800多种,贝类3000多种,海藻类 1000种。其中很多种类的数量很少,或没有开发利 用价值。在渔业统计和市场销售上的渔业资源种类 大约只有200种左右。
108°
12° 越 南
110°
秋岛
湄
10°
公 河
口
8°
112°
114°
116°
118°
120°E 12°
南 沙
巴 拉
望 岛
苏禄 海
10° 8°
群
6°
4°
亚 南 巴 斯 群 岛
2°N 印
纳 土 纳 群 岛
岛 亚
曾母暗沙
莱 文
西
来
度 108°
马
尼 110° 112°
西 114°
亚 116°
6°
4° 苏拉威西海
剩余群体的数量变动
剩余群体的数量变动既取决于世代数量的丰 厚程度,更受捕捞的影响。
捕捞是引起剩余群体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捕捞的强度。
剩余群体的数量变动
剩余群体的数量变动还取决于作为补充群体为渔 业所利用的那一个世代的数量,该世代的数量越丰厚, 其被渔业所利用的时间就越长。也就是说,渔业上一 个世代一生中所得到的渔获量与该世代成为补充群体 时的数量成正比。如果对补充群体的捕捞强度过大, 又采用无选择性渔具进行作业,必然直接影响剩余群 体的数量。
渔业资源调控与保护区划管理
![渔业资源调控与保护区划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76fd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e.png)
渔业资源调控与保护区划管理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渔业资源的调控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渔业保护区划管理。
本文将探讨渔业资源调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区划管理的作用。
第一部分:渔业资源调控渔业资源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了许多渔业资源的衰退和耗竭。
因此,渔业资源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渔业资源调控的目的是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管。
此外,科学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分布、数量和生态特征,为渔业资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合理规划渔业活动也是渔业资源调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确定合适的捕捞季节、捕捞方式和禁渔期等措施,可以减少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促进资源的恢复与繁衍。
第二部分:保护区划管理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许多国家开始设立和管理保护区。
保护区是指划定一定海域或陆域,并采取特定管理措施,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特定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对于渔业资源来说,保护区划管理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保护核心生态功能区:设立保护区可以划定核心生态功能区,限制渔业活动,保护重要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从而维护渔业资源的稳定。
2. 提供保护环境:保护区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限制污染和破坏性活动,为渔业资源提供相对较为安全和干净的生存环境。
3. 促进资源繁育和恢复:通过限制渔业活动,保护区可以为渔业资源提供繁育和恢复的机会,使其能够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水平。
4. 促进可持续利用:通过划定禁捕区和限捕区等措施,保护区划管理可以确保渔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过度捕捞对资源的消耗。
第三部分:国际合作与案例分析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离不开国际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管理
一、背景
1、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简史
20世纪50-60年代,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渔获量产生了突发性增长。
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西洋鳕渔获量开始出现下降。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世界大陆架水域的渔获量开始下降,一直到现在,渔获产量的增加是靠公海和远洋渔场的开发。
目前世界上70%的鱼类资源处于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阶段,在最重要的200种海洋鱼类中,有35%的种类资源量急剧减少(见邓景耀的文章)。
2、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简史
第一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属渔获量上升期
特点:(1)捕捞能力低,海上生产全凭经验,使用的渔船90%是木帆船,而机帆渔船很少。
(2)产量不断上升。
(3)作业方式多种、合理。
有拖网、围网、流网、钓、张网等。
(4)多数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维持在很高的生产水平。
第二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渔业资源稳定期
特点:(1)机帆船取得迅速发展
(2)渔获产量相对稳定
(3)作业方式从多种作业方式→以拖网为主的作业转变,渔业结构走向不合理。
(4)某些重要经济鱼类产量出现下降。
第三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酷渔滥捕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期。
特点:(1)捕捞能力不断增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
A、渤海主要经济鱼类已基本消失
B、黄海小黄鱼、带鱼形不成鱼汛
C、东海大、小黄鱼、乌贼等产量大幅度下降,只有带鱼在低水平上维持产量
(3)捕捞能力超过资源再生能力,集中捕捞太甚。
(4)经济鱼类产量比例下降,而杂鱼、幼鱼比例上升
第四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开发外海、远洋渔业时期
特点:(1)木质机动渔船基本上已淘汰,大型机帆船和渔轮取得迅速发展。
(2)近海渔业资源出现种群更替,如东海的大、小黄鱼等资源衰退,作为
饵料生物的虾类产量大量增加,到90年代初期以后,鳀鱼、头足类
的资源量呈上升趋势。
(3)作业方式和结构不断调整,对网渐近淘汰,拖网占主导地位,拖虾网、帆张网、蟹笼等层出不穷。
(4)捕捞产量持续上升。
(5)近海产量所占比重下降,外海产量所占比重上升。
二、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管理可行性和必行性
为什么是必行的?
为什么是可行的?
三、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管理目的意义
1、繁衍生物、延续物种
2、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
3、获取最大经济效益(MEY)
4、获取最佳生态效益
5、扩大社会就业面
四、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管理内容和措施
(一)控制渔获物中的最小体长
1、规定可捕体长(体重)
可捕体长(也称生物学最小型):国际上规定鱼类必须至少有一次生殖机会,其首次生殖时所对应的体长叫可捕体长,也叫生物学最小型。
2、限制网目尺寸
3、控制幼鱼比例幼鱼不能超过20%。
(二)限制、禁止、发展的渔具渔法
1、禁止毒、炸、敲罟作业
2、严格限制电力、鱼鹰捕捞
3、限制张网、底拖网作业,禁止帆张网作业
4、发展钓、围网作业
(三)规定禁渔期、禁渔区、休渔区、保护区
禁渔区是指禁止捕捞或禁止某种或几种捕捞方法的渔业水域。
休渔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捕捞作业或禁止某种或几种捕捞方法的渔业水域。
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特定渔业资源而限制或禁止某种或几种作业的渔业水域。
禁渔期是指禁止在某渔业水域内以及某种作业的期限。
(四)、控制捕捞死亡
1、限制船网工具
(1)、渔业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是捕捞渔民的法律凭证,无证作业从法律上来说是违法。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
许可证规定了四方面的内容:渔场、时间、作业类型、渔具数量。
(2)、控制功率数
(3)、调整作业结构
2、限制渔获量
TAC:总许可捕捞量的限制制度。
IQ:个人捕捞配额制度
ITQ:个人可转让捕捞配额制度
(五)、开展渔业资源增值工作
1、人工育苗放流增值
2、建造人工鱼礁
(六)、发展外海、远洋渔业
(七)、加强渔业资源调查、提高渔业技术
(八)、建立和健全渔业法规、加强渔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