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一、研究背景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或者只是简单的机械式朗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相关理论1. 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指读者出声地读文章,是一种口头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更有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朗读教学策略朗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和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语音语调训练、朗读技巧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效果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2)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实施效果评估;(3)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教学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学生朗读能力的数据,分析现有朗读教学的不足,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实施,最后再次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评估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2)通过实施朗读教学改进方案,评估朗读能力培养的实施效果;(3)提出相应的朗读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五、实施策略1. 提倡情感投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情感,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表达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2. 进行语调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让朗读更加生动有感情。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论文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
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关键词】朗读;训练;目标reading training in primary importance of language teaching zeng su-lan【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purpose is to guide students on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the language of the motherland,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preliminary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visible develop proficienc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four should be done here. however, in our teaching, there is also emphasis on writing training, neglecting other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f the phenomenon. where reading training is the most easily overlooked. the first task of language courses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language,and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through familiar, recite, within the written language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therefor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reading training.【key words】reading; training; goals《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1摘要: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学生;重要性;习惯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诵读是最重要的。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诵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文字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文字亦是。
而文字的学习,往往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诵读,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重视诵读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多的书目文章进行阅读。
学生在进行课内文章学习的时候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知优美的韵律。
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
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朗读的重要性和意义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2.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朗读的文章。
在朗读时,学生通过辨认书面符号,把它们转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再通过眼睛、口舌的活动训练大脑的语言思维,从而使语言逐渐地发展起来。
3.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文章的语调、语气、节奏,提高说话能力4.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语调、语气、节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如课文《狼和小羊》,学生通过朗读,就可以感知到狼的凶残和羊的无辜。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说话时就会自然地使用正确的语调、语气、节奏,从而正确地表达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
5.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6.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
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朗读训练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2.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地进行训练。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如低年级学生先要学好词才能连词成句地读;中年级学生要学会联句;高年级学生要自然地有感情地朗读。
所以,在朗读训练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训练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朗读训练应由单个句子的朗读到多个句子的连读,由简单句子的朗读到复杂句子的朗读,由一段文章的朗读到多段文章的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心中要有全局的训练目标,即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上,放在明确朗读要点上,放在学生自由读、互相对读、师生对读上。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2020年第6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寇洁梅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既是帮助学生认知语言,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一环,更是丰富学生情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本文从加强朗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朗读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等方面探讨了朗读训练策略。
关键词:朗读训练;发展语言;培养情趣;发展思维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熏陶和训练的重要课程,必须要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为基本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既是帮助学生认知语言,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一环,更是丰富学生情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但当前教师过多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写”这一环节上,轻视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既是大势所趋,更是教学所需。
一、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文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课文,大部分是名家的佳作美文,这为学生感受、学习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为身处青海方言区的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提供了关键途径。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朗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等,这些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好像就在眼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学生感知、认知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最好,但理性认知能力相对较弱。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良好的语音语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朗读
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训练,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机会,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朗读练习。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熟悉课文内容,还可以模仿老师
或者录音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语音准确度和流利度。
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
韵律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课文的
意境和情感,体会作家的语言艺术和审美情趣。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词句的语音规律,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外延。
而且,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促进
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朗读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朗读是文学性教材的基本要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情感,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
鉴赏能力。
朗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增
强对文学的热爱和情感共鸣。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人很重视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和优美的文章,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足见朗读之重要。
那么朗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那些作用呢?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如《匆匆》一文,朱自清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时间的匆匆流逝以及向读者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发人深思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从作者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天黑躺在床上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的时间悄然溜走的痕迹等这些拟人化的细致描写,让学生深刻体会“时间是这样溜走的”懂得珍惜时间,体会到“作者怎样把无形的时间用有形的事物表达出来。
”感受时间的匆匆。
同时也认识了运用排比手法、拟人手法会令人感到语言的整齐与优美。
我们要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又如教学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通过引导朗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使学生读出她敢擦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寒冷。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也是一种语言实践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朗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自信心,拓展语言表达范围,树立正确的朗读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1.2 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 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可以熟悉语言的语音语调规律,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使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3. 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
通过持续的朗读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克服紧张和胆怯情绪,增强自信心,更加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朗读态度。
通过指导和示范,培养学生尊重文字、用心朗读的态度,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和习惯,形成良好的朗读风格。
这些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不断地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所以教学中应从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入手。
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以求教学进度,朗读环节往往被教师忽略。
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叶圣陶也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
”可见,具有对语言文字良好的感知能力对学生学好语文十分关键。
而语感的培养应从“读”上入手。
因而,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
作为教师吧仅仅要加强课堂的朗读训练,还要重视课外的阅读指导。
一、加强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初中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优美的名家名品,多朗读定会受到语言文字德尔熏陶和思想情感德尔感染,对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品质有一定作用。
例如:读席慕容的诗歌《乡愁》,学生被思乡情感所感动的同时,也感受着文字的优美。
依照着写出了:“乡愁是云,聚也是愁”的美句。
再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初读时学生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再读时联想自己的实际,学生感受到得是深深地父爱,思想上受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有的时候,课堂上的朗读如果能配上音乐,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冰心的诗歌《纸船》时,学生感知了内容后,教师先配乐泛读,引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播放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消失的和着音乐放声朗读,场景十分感人,部分学生朗读效果颇佳。
最后让学生饱含情感的朗读最后一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诗歌如此的美妙,朗读时如此的美好。
通过这一堂课的朗读,学生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他们也会将爱在心中保存下来。
朗读训练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课堂上教师切不可因为时间的原因,将这一环节轻易地压缩。
无论是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作者的写法,课堂上的朗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朗读还有帮助于培养学的语感。
这一点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添减 文字 ,不读 破词 句 ,就 是说 要读 通 句 子 。学生 在 各种 形式 的朗 读 中 ,与字 词 多次 “ 见 面 ” ,牢 固掌握 字 的读 音 ,强 化识 记字 形 ,从 而有 效地 识 字 、识 词。反 复 的 朗读 ,能 使 学生 读得 正确 ,读 得 流畅 ,增 强 语感 。教师 在 此基 础上 加强 指 导 ,可进 步 增 强学 生 的朗 读兴 趣 ,培 养他 们 自觉 朗读 的习惯 。语 文教 材 中选 编 的文章 ,大多 是 文质 兼美 的 名家 名篇 ,为 学 生学 习语
一
言文 字 提供 了丰富 隽永 的材料 。在课 堂教 学 中 ,教 师 如 能充 分 利用 教 材 ,指导 学 生 朗读 ,对 学生 理解 语 言 文字 ,掌 握 规范 的 语 言 文字 大有裨 益 。对 方 言 区 的学 生 使用 规 范 的语 言文 字更 能 起 事 半功 倍 的作用 。学 习语 言 ,主要 不是 依 靠理 性 分析 ,而是 靠 语 言 的直接 感受 和积 累 。如 《 草原 》一 文 ,老 舍先 生 用新 身 的经 历 向读者 介绍 了草 原 的天 、草原 的地 ,以及 草 原上 生 活 的
人 产 。学 生 在教 师指 导 下通 过反 复 的 朗读 ,从草 原 蓝蓝 的天 、 绿 绿 的草 ,蓝天 上 的朵 朵 白云 ,草地 上 白色 的羊 群 ,这 些 明丽
试 去揣 摩 ,分 量就 不 能太 多 ,篇 幅也 不能 太长 ,不 适 宜做 细 琢 细 摩 的 研 讨 工 夫 。但 是 要 养 成一 种 习惯 ,必 须 经 过 反 复 的 历 练 。单 凭 教本 ,是 够 不上 说 是反 复 的历练 的。所 以必 须在 教 本 以外 再看 其他 的书 ,越 多越 好 。” 这也就 说 明 了一点 ,如果 单 从 所 学 的课本 来 阅读 积 累是 远 远不 够的 ,它满 足不 了学 生 ,所 以我 们要 想方 设 法 引导 学生 平 时多 阅读 一 些书 刊杂 志 ,而在 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视。
例如:这学期的《桂林山水》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
于是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带感情的范读。
同时交给学生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
我在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了语言文字的精美、朴实的特点,这样的范读不仅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还使学生如临其境,包揽了桂林的美丽风光。
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下,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
语文教研活动主题之朗读(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忽视,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我校特举办此次语文教研活动,以“朗读的魅力”为主题,探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探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朗读的认识。
2. 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朗读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
3. 通过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2.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朗读教学课,学习他们在朗读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3.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 交流研讨:教师围绕朗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5. 教学设计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学设计,分享教学心得。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一个月。
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3. 活动流程:(1)第一周:主题讲座,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2)第二周: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朗读教学课。
(3)第三周:朗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比赛。
(4)第四周:交流研讨和教学设计展示,教师围绕朗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学设计。
五、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对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丰富。
2. 经验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以下是总结的经验:(1)提高教师对朗读的认识,将朗读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规划。
(2)加强朗读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朗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朗读的概念、朗读的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一、朗读的概念朗读是指用声音表达文字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语音规律和语调,正确、流利、自然地读出课文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文字。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既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审美体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朗读的作用1.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掌握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形成自然流畅的朗读效果。
良好的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2. 提高审美情感。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其中情感的饱满和语言的美妙,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长期的朗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3. 增强记忆能力。
朗读需要学生反复地熟悉课文或文学作品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 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感悟其中的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三、朗读教学的策略1.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用优秀的课文或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 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训练,包括语音语调的掌握、停顿的处理、情感的表达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流利地、自然地朗读课文或文学作品。
3. 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朗读角、设置朗读时间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的效果。
简述朗读对语文的重要性
简述朗读对语文的重要性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说,要看一个语文教师上课水平怎么样,听听这个班学生的朗读情况就知道了。
虽说这话说得绝对了些,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极快的时间里迅速地扫过一段文字,并在头脑中形成与文字相符的意象,同时根据对文字的理解用相应的感情读出来,这就是朗读。
这是一个完善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它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这里所提到的“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即朗读。
而朗读就是让语文飞翔的一对翅膀。
1.朗读于课堂,撞击思维火花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重要途径,在朗读中,学生的思维、理解、表达等能力都会得到锻炼,祖国的语言文字也会因为有了与学生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接触,而被学生更深刻地感悟。
在小学语文第七册《春联》一文中,为了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联,了解春联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音律美,文中列举出诸多对联,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些春联有的描写了美好的春光,有的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老师过多地讲解无疑会破坏春联的美,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去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探索,学生才会对文字有更深一步地了解:原来文字可以这般讲究。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那和谐动听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感,表情达意的文字不但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愿望。
当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课文,它是一把能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你流利地、有理解地一遍遍去朗读一篇文章的话,文章的结构、语句的组织、用词的准确、文字的意义,可以说是一览无遗。
而朗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朗读于课余,提高艺术素养朗读对于学生来说,仅靠课堂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当学生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愿望同时被激发出来,而接下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朗读书籍不失为明智之举。
探析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探析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被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主要探讨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其重要性。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自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强对语文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增强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审美情感。
朗读是一种艺术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4. 培养自信心。
通过朗读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可以看出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1.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是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文朗读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对课文的感悟。
2. 朗读训练。
除了课文朗读外,学生还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包括口齿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声音语气训练等。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
3. 朗读评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艺,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 朗读作业。
老师可以布置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朗读练习,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朗读能力。
三、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化:1. 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强的人,而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阅读教学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强的人,而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节好的语文课,课堂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朗读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增强了学生兴趣,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课文所蕴涵的感情,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搭建一座体验的桥梁,打开一个情感的世界,开拓一方思维的天地。
一、范读引路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但必须注意,无论哪种情况的范读都得把握好读的语气、声音的轻重强弱、语速的快慢及情感,范读时机的选择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教师动情的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时,教师的情感体验深深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深厚感情。
教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范读,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此时教师、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1、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2、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朗读训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学 习语 言 , 主要不是依靠 理性分析 , 而是 靠语言 的
直接感 受和积 累。如《 草原 》 一文 , 老舍先生用亲身 的经
历向读 者介绍 了草原的天 、 原的地 , 草 以及草 原上生活 的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 复的朗读 , 从草原蓝蓝
古人读书 , 强调“ 口诵 心惟 ” 诵 ” 。“ 决不仅仅是 “ 口” 的发音活动 , 同时包含 了丰富 的思维活 动和情感活动 。
教师指导学生 朗读 的过程 , 是让学生认 识语言 、 品味语
言 的过程 。如在教学 《 的战友邱少云》 我 一文 时, 通过指 导 朗读 , 让学生想象 、 会熊熊烈火在邱少 云身上燃烧 体 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 体会 “ ” 我 对战友 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 的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 云为 了整个 班 , 整个 潜伏 部 队 , 了这次 战斗 的胜利 , 千 为 像 斤 巨石一般 , 一动也不动 , 让学 生强烈地感受 到邱少 云 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 ,他严守 纪律和勇于献身 的精神 让人钦佩 。让学生从 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关键词 : 朗读 ; 审美 ; 发展
小学语文教 学的语言教学 ,即朗读 能力决定 着学
生 以后 的语 言表 达及 运用能力 。可见培 养语文 朗读 能
累语 言材料 , 了解 多种 的语言表达 方式 , 就能学会运用 语言 文字准确地表 达 自己的观点 , 发 自己的感情 , 抒 从
而发展语言 。 二、 朗读 有 助 于 审 美 教 育
的训练 , 加强对 朗读 的指导与训练 。
一
在教材 中有许 多描 写 自然景物 的文 章 , 美丽 的 如《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1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
因而我们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2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3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0-06-13T09:55:19.09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供稿作者:段逢轩[导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段逢轩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中心小学
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
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
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
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
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
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
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
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