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
安徽简介介绍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
安徽省的生物资源丰富,包括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生物资源为生态 系统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安徽省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 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同时,安徽省也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如中药材的采集和 加工等。
工业概况
制造业为主导
安徽省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领 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 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
安徽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 提高工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服务业概况
旅游业发达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铜矿、钨矿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较大,而有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 较小。
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水污染 等问题。
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代表性戏曲之一,起源于民间,融合了 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 一。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 城市发展、民俗文化、建筑艺术的重要场所。
教育资源
01
高等教育
安徽省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涵盖了
文、理、工、管、法、医等多个学科领域。
发展规划与战略
01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北靠河南,有很多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安徽高一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全省总面积为139600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江淮平原和江南丘陵地貌。
安徽县城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主要地貌类型安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 江淮平原: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这里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
2. 岳西丘陵: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势较高,地形起伏,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貌。
3. 长江南岸丘陵: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势较高,有许多丘陵和山地,地貌多样。
三、气候特点安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具体特点如下:1. 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降水充沛,常有暴雨和雷电天气。
2. 冬季寒冷,但比较干燥,气温较低,有时会出现严寒天气。
3. 春季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渐回暖,降水逐渐增多。
4. 秋季温度适宜,降水适中,是安徽的旅游旺季。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安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包括:1. 长江:安徽省东部流经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对安徽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2. 淮河:安徽省中部主要河流,是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徽水:又称小江,是安徽省的支流,是安徽省的母亲河,流经多个城市和县。
4. Chaohu湖:安徽四大淡水湖之一,是中国淡水渔业的重要产地。
五、地理景观和名胜古迹安徽有很多著名的地理景观和名胜古迹,包括:1. 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日出而闻名于世。
2. 風景名勝區:包括九华山、皖南古村落等,有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3. 历史文化名邑:如徽州和古村落宏村,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建筑。
高考安徽地理知识点
高考安徽地理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及地势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省和浙江省,南界江西省,西邻湖北省,北接河南省。
它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古老的华北大地板块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多山地。
二、地貌景观1. 大别山安徽境内的大别山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山脉,西起湖北,东至江苏,纵贯安徽北部。
大别山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山势雄伟,山峰数不胜数,有不少世界级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
2. 小浪底小浪底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以其壮观的险滩和峡谷而闻名。
这里的水流湍急,峡谷险峻,形成了迷人的自然景观。
小浪底也因此成为自然风光带的代表之一。
3. 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南部,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之一。
它是九岭山脉的脊梁,海拔高达1298米。
九华山风景秀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三、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呈东南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气温约为15-17摄氏度。
四、水文地貌安徽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其中六安、芜湖、淮北是安徽最大的三个湖泊,而长江是安徽最重要的河流。
五、农业特色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作物种植。
安徽的农业特色主要集中在大米、小麦、茶叶、棉花、瓜果等方面。
六、工业经济安徽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区域经济,尤其是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安徽的工业发展日益壮大,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引擎之一。
七、旅游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著名的黄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山峰、云海、温泉而闻名世界。
此外,安徽还有徽州古城、九华山、庐山等众多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结语安徽作为一个地理资源丰富的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它的地势、气候、水文地貌以及农业和工业经济特色,都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安徽的地理特点,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安徽省情常识(全面整理)
安徽省情常识一、安徽概况㈠地理位置与面积1.地理位置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境内有长长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
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境内有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2.面积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
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1.人口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
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
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1.安徽建省沿革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
2024安徽新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24安徽新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的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侧重于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旨在测试考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1. 地球和地图:考生应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重力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相关工具进行地理学习。
2. 自然地理环境:考生应了解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
3. 人文地理环境:考生应掌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
4. 区域差异:考生应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包括自然带、经济带、文化带等方面的内容。
5. 地理技能和方法:考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如地理观察、调查、实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试卷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简答题和绘图题。
2.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重点突出,覆盖面广。
四、考试样题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一天B. 一个季度C. 一周D. 一年2. 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A. 四季更替 B. 昼夜长短变化 C. 昼夜交替 D. 极昼极夜现象综合题:3. 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4. 分析某城市工业区位的选择因素。
以上样题仅为参考,实际考试中可能根据难度和考生水平进行调整。
五、其他注意事项1. 考生应认真阅读考试说明,了解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 考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地理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安徽是一个位于华东地区的省份,其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省的地理特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湖南,西邻湖北,北接河南、山东,总面积139,100平方千米。
省会是合肥市。
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安徽省地貌复杂多变,主要分为丘陵、平原和山地三部分。
丘陵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2.5%,平原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占比18.7%,山地面积为8.6万平方千米,占比61.8%。
2.气候特点安徽省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部和东部气候较为稳定,年平均气温13-16℃,年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易受台风影响。
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截至2019年,安徽省总人口为6,063.45万人。
城镇人口为2,813.28万人,农村人口为3,250.17万人。
其中合肥市、芜湖市和蚌埠市为省内三大城市。
2.经济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以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较快,以及阜阳市、亳州市和滁州市的北部煤炭储备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使安徽省处于一个逐步崛起的发展阶段。
3.文化安徽省的文化遗产众多,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
安徽省有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有皖南古村落、黄山风景区、宏村古建筑群等。
四、旅游资源分布在安徽省内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众多,自然风光如黄山、六安山、信州岭等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
人文遗产有皖南古村落、徽州古城、庐州千佛岩等。
五、结语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涵盖了省份面积、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阅读本文可以使读者了解安徽省的地理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公共基础知识
安徽公共基础知识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也是全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安徽省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了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安徽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介于纬度北纬29°41′55″至34°38′50″之间,经度东经114°35′28″至119°38′31″之间。
东临江苏省,南接浙江省和江西省,西部与湖北省相连,北连河南省和山东省。
安徽地理位置独特,东临长江,西濒皖江,既有丘陵地带,也有平原地区,地形地貌丰富多样。
二、历史文化安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安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故宫建筑群、古代村落、道教圣地等。
古代安徽是吴、越、楚、齐等多个古代文明的交汇地,曾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和事件。
当代,安徽也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拥有许多文艺团体和名家。
三、经济发展安徽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也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尤其是近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迅速。
安徽省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化工、钢铁、能源、冶金等。
安徽还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也成为了该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教育与科研安徽是中国的教育强省之一,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
安徽的高等教育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高等教育,安徽的科研机构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五、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安徽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安徽拥有丰富的森林、矿藏和水资源,尤以它的森林资源为人称道。
然而,安徽也面临着环境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大气污染等。
安徽省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旅游资源安徽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
黄山是安徽乃至全国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而闻名于世。
安徽地理
安徽地理第一章位置、行政区域、与人口1.位置:我省位于祖国大陆的东部,按方位,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华东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内陆省份,与长江三角洲无缝对接。
2.面积和人口:13.9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2位,人口大省,达5950万居全国第8位。
全国劳务输出大省。
3.行政区域:16个省辖市、105个县级行政单位。
5.省名由来:取安庆和徽州两府的首字为省名,即安徽省。
行政中心是合肥,简称皖。
6.安徽地理位置重要性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与长江三角洲无缝对接。
因此我省发展取向:融入长三角、东向发展、发挥居中靠东的优势, 做好左右逢源的文章,努力在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
第二章 自然条件与农业一:平原、山地、丘陵相间的地形二气候淮河 淮河以北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于淮河以南地区。
安徽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的夏季风输送的热汽,因而夏季雨水集中。
安徽的多雨区分布在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迎风)我省的最大气象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淮河流域尤为突出。
安庆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梅雨是重要的降水过程。
三 主要河流与湖泊四 农业与名优农产品一:丰富的矿产(五大优势矿产)2.芜湖的奇瑞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品牌轿车。
我省靠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全球最大的日用化学品生产基地:合肥联合利华公司。
四:安徽交通2. 安徽交通运输网的主体是:铁路3. 安徽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公路4. 合肥、黄山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5.“十一五”期间,力争早日形成和长江三角洲全面对接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一半省辖市进入上海为中心的“三小时经济圈”第四章 文化与旅游二:丰富的旅游资源2. 古迹:(1)黟县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桃花源里的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2)歙县棠樾牌坊群。
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以北:寿县、亳州;长江以南的歙县。
4.红色旅游地: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
【中考真题】2024年安徽省中考地理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地理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
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
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陆B.纬度C.地形D.河流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棉花C.甘蔗D.小麦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
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A.铁矿石B.煤炭C.金矿石D.木材4.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①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①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①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在地球内力的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位置。
下图示意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不同时期的经纬度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印度古陆在漂移过程中,其主体()A.最初位于南半球热带B.从南温带漂移至北寒带C.漂移的速度越来越快D.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6.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A.呈逆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B.呈逆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C.呈顺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D.呈顺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2024年5月,重庆某山地景区遭遇暴雨天气,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地理知识引导游客积极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有效保护了游客安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代表“暴雨”天气状况的符号是()A.B.C.D.8.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有()①狂风暴雨时,应防范悬崖高处的碎石跌落①电闪雷鸣时,应远离大树,防止遭到雷击①若洪水来袭,应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①若泥石流发生,应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023年末,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达985.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突破500万人。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长江流经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
以下是一些安徽本土的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江西,西靠湖北,北濒河南,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形地貌:安徽地形多样,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3. 河流水系: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安徽南部,为该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淮河也是安徽的重要河流,流经安徽北部。
4. 气候特征: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5. 自然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铜矿等。
同时,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6. 农业特色: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茶叶也是安徽的特产,其中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最为著名。
7. 历史文化:安徽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徽派建筑、徽剧、徽菜等都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旅游资源:除了黄山,安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九华山、天柱山、皖南古村落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9. 经济发展: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合肥、芜湖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0. 交通网络:安徽交通发达,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安徽重要的航空枢纽。
安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字合成,是中华⼈民共和国省级⾏政区。
省会合肥。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
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西接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东,东西宽450千⽶,南北长570千⽶。
辖境⾯积14.01万平⽅千⽶,⼟地⾯积13.94万平⽅千⽶,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形地貌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际、黄⼭和九华⼭,三⼤⼭脉之间为新安江、⽔阳江、青⼷江⾕地,地势由⼭地核⼼向⾕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低⼭、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
⼭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峰为黄⼭莲花峰海拔1873⽶。
⼭间⼤⼩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
[27] ⽓候特征安徽省在⽓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集中,秋⾼⽓爽,冬季寒冷。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发⽣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候明显的区域之⼀。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
全年⽆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
年平均⽓温为14~17℃,1⽉平均⽓温零下1~4℃,7⽉平均⽓温28~29℃。
全年平均降⽔量在773~1670毫⽶,有南多北少,⼭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丰沛,占年降⽔量的40%~60%。
安徽的地理特征
安徽的地理特征安徽地理特征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中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之间,是中国的内陆省份。
安徽地理特征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湖泊和河流等。
下面将从地形、气候、水系和资源等方面详细介绍安徽的地理特征。
一、地形安徽的地形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黄山脉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名山之一。
黄山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以险、奇、幽、秀著称。
另外,大别山、皖南山区等山脉也分布在安徽境内。
安徽的山地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了山地之外,安徽还有丘陵和平原地区。
安徽的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和孩儿山之间,地势较为平缓。
而平原地区主要位于淮河流域,是安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二、气候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至17℃之间,夏季平均气温在24℃至30℃之间,冬季平均气温在0℃至8℃之间。
由于气候条件的适宜,安徽是农业发达的省份之一。
三、水系安徽是长江和淮河的分界线。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安徽的东部。
安徽境内有长江两大支流——富春江和钱塘江。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全长约1,000多公里,在安徽境内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此外,安徽还有一些湖泊,如莲花湖、滁州湖等,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四、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煤炭资源,安徽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储量丰富。
其次是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铅锌矿等。
此外,安徽还富含石膏、硫、石灰石和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之一。
综上所述,安徽的地理特征独具魅力。
其丰富多样的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为安徽带来了独特的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安徽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
多条重要的河流和湖泊丰富了安徽的水资源,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矿产资源,为安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会考安徽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会考安徽地理知识点安徽地理知识点安徽是我国的一个省份,它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属于长江流域。
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因为它连接了南方和北方,同时也连接了东方和西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安徽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东部,它的东部临近黄海和东海,南部是江西省和浙江省,西部是湖北省,北部是河南省。
安徽总面积为13.97万平方公里。
安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连接着南北和东西,是中国的交通枢纽。
二、气候安徽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安徽的雨季开始于6月份,结束于9月份,年平均气温在14摄氏度左右。
安徽省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业和旅游。
三、自然资源安徽省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地下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钨、锌、铅等金属,以及煤炭、石墨、磷矿等。
此外,安徽省还有大量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使得安徽省的自然景色十分美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四、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安徽省的最高峰是黄山,海拔1864米,被誉为中国的名山之一。
此外,安徽省还有许多山脉、河流、湖泊和栖息地,这使得安徽省成为一个生态丰富的地区。
五、人文地理安徽省的人文历史非常悠久,因此有许多名胜古迹。
安徽省的黄山和宏村是国内外旅游者喜爱的景点之一。
此外,安徽还有很多古建筑,例如庐州府城、古明堂、巢湖孔庙等,这些都是文化遗产。
六、经济发展安徽省是中国的制造业基地,拥有许多工业企业,例如合肥通用、安徽地矿等。
除此之外,安徽省的农业和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在农业方面,安徽省的主要产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和茶叶。
而在旅游业方面,安徽省拥有众多的景点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总结以上就是安徽省的地理知识点。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成为了安徽省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安徽省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中国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该省地理状况复杂多样,包括山区、平原、湖泊等地貌特征。
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知识点的图文介绍。
1. 安徽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中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连江西,西接湖北,北靠河南。
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2. 安徽地貌特征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北部为黄淮海平原,南部为山区。
其中,大别山是安徽最长的山脉,横贯省境,给安徽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3. 安徽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省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多雨。
山区气候较凉爽,平原地区气温较高。
4. 安徽水系安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经过。
此外,安徽还有一些湖泊,如洪泽湖、鳌太湖等,湖泊的存在为该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和调节作用。
5. 安徽地理景观安徽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其中,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奇峰、怪石、云海、温泉等丰富的景观元素,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6. 安徽资源禀赋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省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硫矿、石膏等。
此外,安徽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产地,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棉花等。
通过以上的图文介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安徽的地理知识点。
无论是迷人的山水风光,还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安徽的特色地理状况是该省独特发展的基础。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的地理优势将为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24高考真题-安徽地理-答案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一、单选题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经过多年持续攻关,研制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可用于氢气、氮气液化,大幅减小气体体积。
不同于以往“先实验室突破、再中试、再产业化”的模式,研究所在该装备研制过程中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创立科技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出“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利用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将氢气液化,可以()A.确保能源安全B.保证运输过程零碳排放C.取代其他能源D.方便大规模储存与运输2.与以往模式相比,该发展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提高创新研发水平B.降低企业经营风险C.缩短成果转化周期D.节约科学研究经费3.我国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B.加快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C.促进合作主体间的信息共享D.加快合作主体的要素流动【答案】1.D 2.C 3.A【解析】1.AD.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在常温常压下运输,体积非常庞大。
根据材料可知,利用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将氢气液化,可以减小氢气体积,方便大规模储存与运输,但并不能确保能源安全,A错误、D正确;B.运输过程零碳排放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与氢气液化无关,B错误;C.氢气液化并不能取代其他能源,C错误。
故选D。
2.A.创新研发水平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与发展模式关系不大,A错误;B.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该发展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科学研究经费,B错误。
C.“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发展模式下,产出科研成果之日,就是产品下线之时,与以往模式相比,可以缩短成果转化周期,C正确;D.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该发展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科学研究经费,D错误。
故选C。
3.A.科研机构长于技术开发,企业长于工程转化,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推动我国形成从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的融合发展,所以我国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A正确;BCD.在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过程中,会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促进合作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加快合作主体的要素流动,但这些并不是深度合作的主要目的,BCD错误。
安徽地理简介-适合高考前乡土复习
安徽简介安徽,简称“皖”,为内陆省份与六个省相邻,属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苏、浙、皖、闽、赣、鲁和沪),经济上属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
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
跨长江下游(江西湖口划分中、下游)、淮河中游(洪河口分上中游、中渡分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总面积13.96万km 2,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面积居全国第22位。
自北向南依次为:淮河流域6.7万km 2,长江流域6.6万km 2,新安江流域0.65km 2。
安徽省地貌剖面示意图(沿屯溪至萧县一带)【行政区划】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中文名称:外文名称:别名:下辖地区:政府驻地:面积:人口:方言:气候条件:著名景点:省树:省花:省鸟:安徽Anhui Province 皖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合肥13.96万km 26740.8万(2008年末)北方官话、吴语、徽语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黄山松黄山杜鹃灰喜鹊序号地级市区号邮编车牌总面积(km)总人口(万)备注(县级市)合肥0551230000皖A 7266487蚌埠0552233000皖C 5917353芜湖0553241000皖B 3317227淮南0554232000皖D 2121239马鞍山0555243000皖E 1686120淮北0561235000皖F 2725214铜陵0562244000皖G 111375安庆0556246000皖H 15398610桐城黄山0559245000皖J 9807156阜阳0558236100皖K 9775955界首宿州0557234000皖L 9787605滁州0550239000皖M 13987440天长、明光六安0564237000皖N 17976696宣城0563242000皖P 12340274宁国巢湖0565238000皖Q 9423453池州0566247100皖R 8272155亳州0558236800皖S8523576【历史渊源】省名由来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安徽省地理
淮北市 市辖区: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 市辖县:濉溪县
淮北市--历史名城,动力之乡。以原煤为燃料的坑口发电是华东地区电网的 主力电源之一。距连云港港口240千米,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
宿州市 市辖区:埇桥区 市辖县:灵璧县、砀山县、萧县、泗县
宿州市--黄河故里,果海粮仓。灵璧、泗县为安徽省畜牧十强县;萧砀百里黄河故道 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素有“果海粮仓”之称;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 烧鸡和夹沟香稻米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灵璧石雄居中国“四大奇石”之首。
亳州市 市辖区:谯城区 市辖县:利辛县、涡阳县、蒙城县
亳州市--老子故里,药材之都。处在暖温带南缘,气候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盛产中 药材,享有“药都”之称。老子、庄子、曹操和华佗等出生于此,孕育了道家文化、 曹魏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
合肥市 市辖区: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 市辖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 县级市:巢湖市
铜陵市 市辖区:铜官区、义安区、郊区 市辖县:枞阳县
铜陵市--资源丰富,中华铜都。铜矿丰富,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之称,硫、石灰石的储量居华东乃至全国之首,被誉为“八宝之地”。铜文化 成为文化的核心元素。铜陵县的凤丹、野雀舌、生姜和大通小磨麻油极为出名。
池州市 市辖区:贵池区 市辖县: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区位优势,是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省唯一的 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科学岛在科技领域负有盛名,也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长丰草莓、 吴山贡鹅、肥西老母鸡、三岗苗木、巢湖银鱼和皖中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
安庆市 市辖区: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 市辖县:宿松县、太湖县、怀宁县、岳西县、望江县 县级市:桐城市、潜山市
安徽地理知识点
安徽地理知识点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跨越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
长江与淮河两条水系,将安徽分成了皖南、皖中和皖北。
黄山傲立在皖南的山地之中,省会合肥坐落在全省的中心,皖北平原则孕育出了中国的百亿粮仓。
1.黄山——岩石及地质作用填空题:黄山主要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形成黄山奇峰怪石的主要地质作用的表现,包括(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等内力作用,以及(风化)和(侵蚀)等外力作用。
2.黄山——水循环及热力环流填空题:这一过程描述了水循环中的(蒸发)环节,在山地局地热力环流中的地方性风,属于(谷)风。
3.黄山——太阳对地球影响及天气填空题:云雾在阳光助力下湿润大山,说明(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问答题:简析黄山秋冬季节也多云雾天气的原因。
答:山高谷深,植被丰富,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地形复杂,气流运动时由于地形抬升容易水汽凝结;秋冬季节冷空气活跃,水汽经常遇冷凝结。
4.黄山——水循环及成土过程填空题:“草木成为水汽的源泉”描述说明水循环中的(蒸腾)环节是除了蒸发以外,向大气“送水”的另一环节;黄山松根系分泌有机酸的过程,则恰恰说明,(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PS:生物直接促使岩石矿物分解破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破碎,包括根系对岩石的穿插;二是化学分解,如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加速矿物分解。
更重要的是,生物无论是否死亡,将其有机残体回归地表,给无机环境增加了有机质,促使岩石矿物向土壤转化,完成质的飞跃。
5.黄山——整体性原理问答题:黄山松往往高度有限,树冠扁平,试从整体性角度分析成因。
答:黄山岩石坚硬,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有限,悬崖峭壁限制了黄山松的生长,因此黄山松个体较小;山地风大,加上植物的向阳特性,导致树冠扁平。
5.黄山——奇异天象奇异的光流云飞瀑拍摄细节:“常去黄山的人都知道,‘瀑布云’难得一见,为了在纪录片中呈现这一个镜头,我们整个摄制组先后6次进山,每次都蹲守一个礼拜以上,最长一次呆了半个月。
安徽地理
安徽地理一、位置和行政区划1、位置:纬度位置安徽省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北纬29度41分—北纬34度38分)海陆位置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但距海较近,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是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位置我国重要的交通大动脉陇海线、京九、京沪线等铁路干线过安徽省,长江横贯安徽省南部,安徽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经济地理位置安徽省是中部地区向东发展的门户,也是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必经之路。
2、行政区划:16个地级市,共105个县级行政单位。
淮河以北地区称皖北,包括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淮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淮河和长江之间为皖中,包括合肥市、六安市、滁州市和安庆市长江以南地区为皖南,包括芜湖市、宣城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二、人口与城市1、人口人口数量:2010年人口达5950万人,居全国第八位,全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6人,远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淮北平原、皖江沿岸平原人口密度大,大别山去和皖南山区人口密度小。
人口特征:人口增长速度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较大。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丰富、进入21世纪,安徽人口受教育状况显著改善,人口素质迅速提高。
人口流动:安徽省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之一,同时省内流动人口也大幅上升,多从农村流向大城市。
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信息、文化交流和观念的转变,加快了安徽省的城镇化进程。
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和住房等方面的困难较多,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
城镇化进程:皖江城市带(以长江为轴,合肥、芜湖、安庆为区域中心)、合肥经济圈(推动淮南、六安、桐城和滁州向合肥聚集发展)、皖北城市群(蚌埠、阜阳为中心)三、自然环境地形:全省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南北相间排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江四中2014/2015学年度地方课程
安徽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本届学生共有368人,6个班,少部分学生基础好,地理知识掌握扎实,中间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处于及格与高分之间,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厌学、不努力,致使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给课上带来难度,不能很好的兼顾每一位学生。
二、教材分析:安徽地理全册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位置与行政区划——本章是安徽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内容,下启安徽地理区域部分。
在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安徽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更好的认识家乡。
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立志报效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认识安徽的人口数量、分布以及人口流动等概况,在此基础上认识安徽的城镇化发展和主要城市概况。
第三章自然环境——通过本章重点认识安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和河湖等方面,为后续讲述安徽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章资源与交通——利用地图等方式学习安徽的自然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等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农业与工业——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认识安徽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六章文化与旅游——认识安徽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的家乡荣誉感。
认识安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第七章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认识安徽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最后从宏观角度认识安徽的区域发展差异,对应于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
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发展战略。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