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问题的微课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微课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微课教案精选7篇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应用。
难点:向量的构造。
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与回顾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2)功(3)位移(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现(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
二、巩固练习1、如图,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2)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练习8.44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二猴子搬香蕉一个小猴子边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过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压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请问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里?解答:100只香蕉分两次,一次运50只,走1米,再回去搬另外50只,这样走了1米的时候,前50只吃掉了两只,后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两米的时候剩下46+48只;。
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短时、高效的碎片化教学,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篇1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活动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指纹教学对象:小班幼儿及家长授课时长:8分钟一、教学内容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六、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2)学习新课: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1.你个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漩涡状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会不会留下指纹呢?)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3)归纳总结: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开学第一课教案重难点分析
开学第一课教案重难点分析一、引言开学第一课教案的设计对于新学期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本文将从教案的整体结构,核心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案的整体结构1. 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开学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
2. 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按照逻辑和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5. 教学评估: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三、核心重点内容1. 内容概述:教师需要对开学第一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概述,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知识点介绍:教师需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解,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习方法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可能的难点1. 抽象概念理解:开学第一课通常包含抽象概念,可能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或比喻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2. 信息获取与整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学习态度问题: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的开始,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可能存在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探究法: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汇总23篇)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汇总23篇)篇1: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1)初识赏石文化(2)提问: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
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
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A、观赏石B、巧石C、石玩D、雅石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B、雨花石C、大化石D、英石3、清朝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微课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微课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科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掌握某一科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通过微课视频或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某一科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知识。
3. 实验环节。
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练习和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工具,微课视频、PPT等。
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等。
4. 教学环境,整洁、安全的教室和实验室环境。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成绩,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素材。
1. 微课视频,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生动形象地介绍知识点。
初中物理微型课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微型课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简单的机械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和斜面的原理4. 简单机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简单机械的奥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并展示图片或实物。
3. 演示实验:进行现场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简单机械的平衡条件和工作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
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的运用,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PPT
2. 针对性的练习题
3. 小学生常见的加法与减法错误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复习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解:通过PPT呈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讲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配合实例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
练习:让学生进行专题练习,每道题目都包含进位或退位的计算,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并加以纠正。
拓展:设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的同时,能够运用到更复杂的问
题中。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课堂表现的观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为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延伸: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微课 教学设计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一节位于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第二册,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一节课完成。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应该知道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的各个心腔和心脏壁之间的关系,交流得出心脏的功能;通过识图观察心脏的正面观与背面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问题的回答,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本节知识性较强,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结构,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科学地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心脏的结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难点: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师为学生设置情境,展示图片等教具,建立讨论气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学、分析思考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达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心脏的正面观与被面观,通过自学、讨论,知道心脏结构的特点,最后能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五、设计思路从复习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入手,导出本课的学习主题“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图片后,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知道心脏的正面观与背面观;接着学生观察心脏的解剖图,讨论四个腔的差异,进而明白心脏的功能;然后,提出疑问“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不倒流?”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得出新知识,再通过看动画知道心脏为什么能不停地搏动;最后,总结出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六、课前准备1.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并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
2.教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老师】点明主题,心脏的结构有四个腔八条血管两种瓣膜【活动】结合课本内容总结一下循环系统的组成【学生】循环系统由血管、血液、心脏三部分组成【学生活动】向学生展示心脏图片【板书】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心脏的外形、在人体的位置、结构、功能【师】根据心脏的结构,总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微课设计制作中的问题与解决建议案例实例
(4)对有条件的学科要支持学生动手实验
数学实验室(几何画板,超级画板…); 英语作文批改(); 仿真实验室(物理,化学,…)
……..
2. 微课的评价
(1)聚焦
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 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 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 内容,不需要制作微课。
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形体语言 、师生互动、角色扮演辅助的 教师特别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和气场,这时教师出镜和出声 ,可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
建议7.提升拍摄水准,加强后期处理
对于教师出镜、师生互动和场景切换较多的微课视频 ,建议由专业人员拍摄。拍摄后应该进行后期处理, 包括裁剪、添加字幕和特效、使音画同步、增强视听 一致性。
感谢您的关注!
五、设计微课程的建议
58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微课程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问题解决,即解 决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给出以下建 议:
建议1.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
微课程创作者应首先全面了解微课的时代背景、现实需 求、核心本质、教育价值、应用领域、优势短板和发展 趋势;然后再熟悉微课程的设计原则、创作方法和制作 技术。
推荐优秀的教育微信
第一教育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微信, 每一期介绍当今上海教育发 展新趋势和新的故事。
建设学习型组织
北京市延庆县教育局 微课程学习园地
微课程应用的土壤
• 微课程以“短-小-精-趣”特征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大众心 理
• TED课程---让思想插上翅膀,让全球用户分享思想的盛宴 • 可汗学院---便捷有效的教学形式,赢得思学习者的青睐
在分享、交流中应用,微课程应包含:微视频,与教学主 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 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高中政治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
-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
-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图表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带好笔记本,记录重要知识点和疑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故事或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或发表观点。
3.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互动环节- 设置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疑问。
5. 总结回顾-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 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思考题、案例分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 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微课的教案8篇
微课的教案8篇微课的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二、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教育。
3、进让学生了解常遇到的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并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三、教学过程:一、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1、学生讨论。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2、集体归纳: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3、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叫注意安全。
二、交流安全注意事项(一)人身安全在校安全问题1、按时到校离校学生上午上学时间是7:40,中午是1:50,不得提早到校,进校时应衣着整洁,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背好书包。
放学及时回家不耽搁,不得随意在学校逗留。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因病、因事做好请假手续,不随便、无故缺课,不旷课。
2、课间纪律课间在班内或楼道内不做危险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上厕所或者打水做到文明有序。
3、不去危险场所,专用教室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4、上学不带危险用具,手工劳动如需带剪刀类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
5、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6、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7、课外不玩火,不随意动学校插销和电器校外安全问题1、放学直接回家,不在校外逗留,有事延迟回家必须和家长打招呼。
2、不去危险场所游玩。
3、不去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
4、不与陌生人来往,遇到主动搭讪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二)食品安全教育1、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
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3、早餐尽量在家里吃饭,尽量不买校外食品,除水果外,不得将零食带到学校。
(三)交通安全1、行走时应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并联系实际当前学生行走时存在问题。
①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靠路右边走。
微课背诵课文指导教案模板
微课背诵课文指导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先感受一下课文的整体氛围,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逐句解析课文,掌握生词和句型。
3. 练习与巩固。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学生进行课文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练习。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朗读时还存在语音语调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激发,但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
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列车过桥问题微课教案
列车过桥问题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车过桥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列车过桥问题的定义和公式。
2. 列车过桥问题的解法及步骤。
3.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列车过桥问题的解法和实际应用。
2. 难点:理解列车过桥问题的原理和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列车过桥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互动练习。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引入列车过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列车过桥问题的定义和公式。
3. 引导学生掌握列车过桥问题的解法及步骤。
4. 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列车过桥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5.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策略。
6. 进行互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七、课后作业1. 巩固列车过桥问题的解法。
2. 收集生活中的类似问题,进行思考和练习。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
4. 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十、拓展学习1. 研究其他类型的过桥问题。
2. 探索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参与线上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过程1. 引入列车过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a. 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列车过桥场景,引发学生对列车过桥问题的关注。
b.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列车过桥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元素。
2. 讲解列车过桥问题的定义和公式。
a. 解释列车过桥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桥长、列车长度、速度等。
b. 推导列车过桥的公式,如总时间= (桥长+ 列车长度) / 速度。
初中化学微课题教案
初中化学微课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习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原理。
2. 教学难点: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1.1 引入:展示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
1.2 学习原子的结构: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1.3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原子结构的组成。
1.4 总结:总结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并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2. 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原理
2.1 引入: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作用。
2.2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表的横向和纵向排列。
2.3 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4 拓展应用: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及相关科学研究成果。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
3. 课堂互动讨论。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次简单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背后的原理,拓展学生思维;
2. 推荐相关科普读物或视频,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直接计算、画格子等)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3. 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图片。
2. 学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3. 练习题:不同形状的封闭图形的周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的封闭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设计思路1. 从生活中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重要性。
2.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3.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4.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周长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重要性。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练习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说明对周长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解答、实际问题解决等情况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周长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周长,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封闭图形的周长?2. 介绍其他表示周长的方法,如长度单位线段、圆形等。
列车过桥问题微课教案
列车过桥问题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车过桥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探索列车过桥的最短时间。
二、教学内容1. 列车过桥问题的定义和基本公式。
2. 列车过桥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列车过桥问题的拓展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列车过桥问题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列车过桥问题的拓展应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列车过桥问题的解决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直观展示列车过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列车过桥场景,引发学生对列车过桥问题的思考。
2. 基本概念与公式:介绍列车过桥问题的定义和基本公式。
3. 解决方法:讲解列车过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列车过桥问题的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课堂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一些列车过桥问题的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交流。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列车过桥问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列车过桥问题时的困难和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列车过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交通管理、铁路规划等。
2. 介绍一些与列车过桥问题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列车过桥问题的实例和解决方法。
2. 实例视频:收集一些有关列车过桥的实例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列车过桥的过程。
幼儿园《和手机交朋友》大班社会微课教案设计
幼儿园《和手机交朋友》大班社会微课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手机的用途和功能,掌握与手机交朋友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心、友情、互助意识,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对手机的合理使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手机的用途和功能;2、与手机交朋友的方法;3、鼓励幼儿远离手机游戏等不健康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2、难点:集体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启动环节五学生听完《救援小英雄》故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问幼儿交朋友的方式。
2、重点讲解(1)手机的用途和功能。
(2)与手机交朋友的方法。
(3)鼓励幼儿远离手机游戏等不健康的行为。
3、课堂练习(1)引导和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手机,介绍手机的功能和自己最喜欢的应用程序。
(2)分组活动——童言童语。
将幼儿分组,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手机、用途和功能。
要求幼儿互相交流,倾听并接受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3)集体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使用手机。
老师引导幼儿探讨手机的使用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手机涉及到的安全问题。
4、结课环节(1)幼儿分享今天的收获和感悟。
(2)提醒幼儿注意使用手机的时候安全和合理使用。
五、教学评估1、课堂活动的评测:通过观察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2、板书评测:评价幼儿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课后作业:让家长帮助孩子收集手机图标,所在的页面和功能,作为下一堂课的预习内容。
六、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思考、探索和交流;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3、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4、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加深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
七、教学时间本次教学时间为4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启动环节:5分钟重点讲解:15分钟课堂练习:15分钟结课环节:5分钟八、教学资源准备1、幼儿的手机或者玩具手机;2、教学PPT;3、关于手机安全使用和交友的案例故事。
高中政治微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增强对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理论。
- 关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 复杂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 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三、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 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用于教学互动和案例分析。
- 熟悉教学内容,确保讲解准确无误。
2.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
- 准备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故事、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目标,系统地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结合案例和资料,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理论。
-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提问和讨论。
3. 课堂互动:-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 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4.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巩固练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 布置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改进:- 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重点难点怎么写教案
重点难点怎么写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某些知识点或技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掌握或
理解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重点难点。
如何设计针对重点难点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分析重点难点
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哪些部分是学生
容易困惑或理解不透彻的重点难点。
可以通过回顾往年学生的表现,听取同事的建议,以及自己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来识别出这些重点难点所在。
2. 梳理逻辑关系
对于重点难点,需要将其与课程中其他内容进行连接,梳理出逻辑关系。
这有
助于学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关联,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可以使用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来帮助梳理逻辑关系。
3. 清晰表述难点
在教案中,对于重点难点部分需要特别注意清晰的表述。
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
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应尽量简洁明了地向学生解释这些难点,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4. 提供案例与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来应用这些知识。
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之更具体生动;而练习题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5. 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重点难点,可以
设置针对性的思考题或讨论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理解和领悟这些难点,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问题的微课设计
一、了解微课的定义及作用
要想设计一节好的微课,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微课的定义和作用:
1、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2、微课的作用:启惑、解惑而非授业,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教学。
二、选择和分析处理知识点
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
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通常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选择了“数字one-ten(1-10)”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整体感知、认读并且能够初步使用数字one-ten(1-10),突破了课本单元教学中的两个重难点。
三、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
微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问答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3、启发类--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4、讨论类--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5、演示类--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6、练习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7、实验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8、表演类--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9、自主学习类--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10、合作学习类--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11、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设计每个微课前,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微课类型,有助于提高微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设计小学三年级英语微课“数字one-ten(1-10)”时,我根据知识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练习类”的微课类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操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