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一句话》教案
《一句话》教案
《一句话》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读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3、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1.学生观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视频,谈观后感受。
2.闻一多先生就是在这个时期回到的中国,他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幕,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3.出示闻一多的图片及简介,生齐读简介。
4.他不过是位文人,拿笔写字的。
国民党为什么如此害怕他,以至于派特务出手暗杀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读了这首诗,相信你能找到答案5.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质疑,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句话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活动2【讲授】初读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思考:“一句话”指哪句话?(“咋们的中国”——自豪的语气)2、学生自学。
3、预习检测1)字词:缄默霹雳铁树开花2)课文 :①指名读。
②评价。
③齐读。
3)“一句话”指哪句话?“咱们的中国”(板书), “咱们”指谁?为什么不说“我们的中国”?对比一下。
无论是“我们的中国”,还是“咱们的中国”,今天我们说起来,感觉都是很平常的一句话,诗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强调呢?这就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了。
这节课我们就用“结合课文,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去体会一下作者内心的情感。
活动3【讲授】精读感悟1、看图片,谈体会,介绍时代背景。
2、这首诗大约写于1925或1926年,正当闻一多自美国留学归来不久,他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满怀激情地想回来报效祖国,谁知,回来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4.一句话(教案)2【新版】
《一句话》教案教材分析:这篇散文诗,是现代新诗的突出代表,它寓情于理、集现实及情感于一体,从侧面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有志之士对国富民强的展望和期冀之情。
文章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开头以“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提纲挈领,反映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则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
紧接着作者对“缄默”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这一缘由。
到这个时候,诗人突然笔锋一转,提出了“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将全文引入高潮。
在第二段里,作者以火山忍受不了缄默呼应了上一段的“火山的缄默”,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虽然会来之不易但终究会成为事实。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则形象刻画了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
到此,作者再次提出“咱们的中国!”这一撼人心魄的话语,起到反复咏唱、深化主题的效果。
全诗用语平实,充分借助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运用整齐匀称的行文结构,富有诗的韵律和格调。
现在读起此诗,我不禁佩服作者的睿智和爱国思想。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过程:一、明理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星火可以燎原,水滴可以穿石,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担爆发,就会有很大的震撼力。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感受《一句话》的威力。
《一句话》教学设计
教
学
重
难
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
学具
准备
搜集《一句话》的写作背景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与
学
设
计
思
路
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黒暗合民众积蓄的巨大的反抗力量。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距离较远,且作者运用了写实和隐喻的写作手法,理解上较有困难。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中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体会包含在其中的感情。
联系时代背景,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拓展阅读
《祈祷》闻一多
思考:闻一多祈祷什么?用我们学过的结合课文、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课堂总结
闻一多怀着赤诚的爱国心,通过这首诗表达出了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2.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
3.大家结合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
4.自学课文,以小组来汇报学习情况。
5.学习第一节: 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相机指导:
6.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
1)铁树开花来之不易,但终究会实现。2)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写出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
作
业
设
计
(可附页)
1、背诵《一句话》这首诗。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句话》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句话》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3.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2.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每个人都会说很多话,一句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诗人要说的这句话能带来“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
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2.读一读“学习链接”,简单介绍作者闻一多。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2.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缄默霹雳铁树开花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句话”的含义1.说说: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一句什么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后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重点语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出示句子: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的透火山的缄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学生:这句话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
(2)出示句子: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指名读,试着用激昂的语气读。
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力量充满信心,表达了对理想中国的期望和追求。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学生齐读。
师:“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这句话其实写的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所带来的恐慌和畏惧。
这一小节诗人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诗人针对一些对中国前途悲观、不相信民众者发出的警告,表明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已、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并衷心维护。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的爱国心,表达了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以及针对理想中国的期望、追求。
《一句话》闻一多 教学方案
《一句话》闻一多教学方案《<一句话>闻一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其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一句话》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闻一多的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学知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闻一多演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闻一多的激情和爱国精神。
(2)提问学生对闻一多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爱国事迹和文学成就。
(2)讲述《一句话》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创作心境。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进行点评。
4、诗歌解读(1)整体感知让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一句话”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2)词句赏析①分析“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这两句诗,让学生理解“祸”和“火”的含义,以及这两句诗所营造的紧张氛围。
②解读“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思考“火山的缄默”象征着什么,体会诗人对民众力量的期待。
③探讨“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几句诗,让学生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1)
1、正确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指导背
课后
固
学
争
优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自己喜欢,并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1、收集闻一多的其他爱国诗篇,和同学交流。
2、试着写写爱国诗歌。
板书设计:
20*一句话“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
教研组长签名: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句话”的含义。
展
学
交
流
交流:(一)
1、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什么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2、学习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满信心之情。
交流:(二)
1、“你”不信的是什么?而“我”坚信的又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去读诗文。
搜集有关闻一多的资料和这首诗歌的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学案设计
课前
自学质疑
1、布置学生查找1925年闻一多回国时看到的中国社会状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2、完成课前预习卡。
课中
课中
导
学
启
引
1、导入诗歌:同学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说很多话,有谁统计过自己一天讲了多少句话?然而话不在多,而在于精,有一个诗人要说的这句话说出就是“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这个诗人是谁?这究竟又是怎样的一句话呢?(板书课题,读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一句话|语文S版
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读读记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板书:有句话说出来就是祸
问5:在这一桩桩祸事前,你的心情又如何?(引导朗读)
理解“一句话说出来就能点得着火”
问1:同学们,我们民苦大众、爱国志士面对一桩桩祸事,一件件血案就害怕,就退缩了吗?
问2:那他们会怎样?(愤怒、反抗、难过)
是啊,无论怎样,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团火。(板书:火)
课件出示火。看到这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朗读“一句话说出来能点得着火”
理解句子“青天里的一声霹雳”
问1:这火越烧越旺,力量越来越凝聚,将成为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火山喷发的气势如何?(播放课件)用一个词了形容。(气势磅礴、排山倒海)
问2:同学们,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火山喷发吗?更是民苦大众的反抗力量啊!
问3:同学们,你们听,听到了什么?(雷声)
五、作业
1、看电影《闻一多》
2、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通过音乐开课,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补白课文,为学生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进行感知全文,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把书由厚读薄。)
(强调了学习的方法,有效地促成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当奥运圣火在鸟巢点燃,中国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我们要竖起大拇指说这就是“咱们的中国”。
一句话教学案
课题20*、一句话执笔人集体备课个案补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等生字,读读记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重点)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感悟当时的社会背景。
2、朗读、分析、感悟重点句子的含义,联系整首诗歌,理解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难点)【教学准备】1、诗歌的写作背景。
2、闻一多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师:同学们,一句话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诗人要说的这句话能带来“祸”,能点着头,它缄默了五千年,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二、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诗歌,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如:霹雳、铁树开花等。
(提示:可在组长的安排下互相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当堂解决。
)2、在自读诗歌的基础上,画出文中的拟人句,互相交流。
3、仔细阅读诗歌的写作背景,为深入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4、小组内互相交流,揣摩一下,诗歌应怀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
(提示:可在朗读时语气标一下重音及停顿,朗读、感悟),在学生展示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感悟正确的停顿和重音,朗读的语气是激荡、铿锵有力的,要朗读出诗人那奔放而等待燃烧的爱国烈火的磅礴之气,读出为“咱们的中国”献身的决心。
5、说说:诗中提到的“一句话”是哪句话,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一句话:咱们的中国,它表达了诗人热爱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6、你能收集其它的爱国的名言、警句、诗篇、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吗?三、展示:1、展示分工一组展示1、二组展示2三组展示3 四组展示4五组展示5 六组展示62、共同准备在学生展示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深入各小组,听取同学们的交流,并及时点拨、引导。
3、学生展示:根据分工内容,在某个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老师一定要细心听取并起好点拨、引导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句话》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句话》教案《一句话》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至于这篇课文要如何去讲授好呢?!教学目标:1.引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意。
2.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意。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进程:一、导课同窗们,今天,我们将在一首诗中,再一次感受民族魂。
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这是怎么的一句话呢?一句话通常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诗人要说的这句话能带来“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
这是怎么的一句话呢……快打开语文书,看看这句话是甚么?二、新授(一)介绍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
湖北浠水人。
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穷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失望的死水”。
(二)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找出这句话是——“我们的中国!”与“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中国。
”进行对照体会。
体会那团强烈的爱国的烈火。
2.这是一句怎么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大家结合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联络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当时的写作时期背景。
3.自学课文,以小组来汇报学习情况。
(三)分析课文。
1.捉住“祸”、“火”体会这是句怎么的话。
联络当时时期理解“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抑。
(1)“火”:民众中储藏着巨大的气力。
(2)“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反应了民众虽然饱受压榨依然维持缄默,但缄默暗地里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
教师小结:这是句在重压下,默然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气力的话。
2.捉住这句话中包含的气力。
抓“铁树开花”这句话。
(1)铁树开花来之不易,但最终会实现。
《一句话》教案
《一句话》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我国现代诗人闻一多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赤诚的爱国主义之心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由于闻一多生活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因此教学本课时,教师可先简要介绍闻一多的事迹和历史背景,适当补充一些视听资料,使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讲授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一句话”的含义,由于本文采用了隐喻的写法,所以学生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真实的含义,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本文后细心引导体会。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读出作者展望未来的信念,体会出作者热爱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能力1.会认“缄、霹、雳”,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突破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爱国情怀。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走进文本中,去感受“祸”与“火”“火山”“铁树开花”等隐含的寓意,进而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难点: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突破方法:先引导学生知道“一句话”指的就是“咱们的中国”,再通过“祸”与“火”“火山”“铁树开花”等隐含的寓意,总结出“一句话”的含义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关心自己的祖国,要用自己的热血,创造一个新的中国。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采用朗读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采用引导法,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一句话”的含义。
学法:通过查资料了解闻一多的资料和当时的国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设身处地地感受闻一多的爱国情怀。
师生齐准备教师:闻一多的相关资料、朗读音频资料、生字词、讨论提纲。
学生:搜集闻一多和当时的国情资料。
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6课《一句话》教案
26 一句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l •通过朗读,感受诗人对新中国必将出现的坚定信念。
2.通过诗文分析,感受闻一多诗歌中善用隐喻的特点。
2学情分析近期爱国情绪高涨,这首诗正好可以做一个正面的爱国教育。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中的爱国激情和诗人的坚定信念。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品味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涵。
4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感情丰富,热情洋溢,拥有着一个诗人的灵魂,朱自清称他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与研究,被郭沫若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b5E2RGbCAP他,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便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
2、大家说,这个人是谁?谁能介绍一下他的有关资料?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闻一多,一同走近诗歌,去感受那股震天撼地的民族魂。
3、诗的名字叫《一句话》,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句话呢?感悟1、教师范读,生回答一句话”指哪句话?2、咱们的中国”,这里的咱们”指谁?为什么不说我们的中国”?对比一下。
3、那么无论是我们的中国”,还是咱们的中国”,今天我们说起来,感觉都是很平常的一句话,诗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强调呢?这就与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了。
plEanqFDPw4、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三、把课文读流利。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流利。
2、指名读。
3 和同桌练读,互相指正。
5、师生对读。
6、男女生比赛读。
四、品读诗歌。
1、介绍隐喻知识隐喻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一些诗人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原本搭配,用一些看似还不相关事物来暗指实际想要表达的事物。
DXDiTa9E3d2、学习第一节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祸——封建军阀统治十分黑暗,百姓不敢发表言论,说错了话就会引来祸患。
火——民众积蓄的力量火山的缄默——人民群众沉默了千百年,他们饱受欺压和凌辱,一旦爆发,就将显示无比巨大的震慑力。
《一句话》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写作背景了解社会现实,通过启发谈话引发感情共鸣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赤诚的爱国之心,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比较识字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闻一多挂图及相关资料课文录音相关资料: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
湖北浠水人。
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
于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深、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一句话》。
大家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都预习了,知道这句话是什么吗?(咱们的中国)3.对于作者,大家了解吗?来介绍一下。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1、集体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画出生字。
jiān pī lì缄默霹雳(减法)(譬如)(淅淅沥沥)注:用形近字比较识字法记生字2、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如:缄默青天霹雳铁树开花等3、学生每4人一组,借助工具书找出答案,组长汇报,师总结。
缄默:闭口不说话。
(近义词是沉默)青天:蓝色的天空。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危害。
也叫落雷。
铁树开花:比喻事物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
铁树原产热带,不常开花,移植北方后,往往多年才开一次花。
三、讲授新课。
1.这首诗距离我们现在比较远,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
《一句话》教学设计
《一句话》教学设计《一句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资料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
湖北浠水人。
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
于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深、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首诗中,再一次感受民族魂。
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快打开语文书,看看这句话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画出这句话。
找出这句话是——“咱们的中国!”与“我们的中国!”“咱们的中国。
”进行对比体会。
体会那团强烈的爱国的烈火。
2.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有不懂的问题吗?3、大家结合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4、自学课文,以小组来汇报学习情况。
5、学习第一节: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相机指导:抓“祸”、“火”体会这是句怎样的话:联系当时时代理解“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
1)“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2)“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
教师小结:这是句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话。
6、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
学习第二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及时点拨。
抓“铁树开花”这句话。
一句话教案 2
20* 一句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读文中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中国的近代文学史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代表作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他,一身正气,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便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
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闻一多,一同走近诗歌.,去感受那股震天撼地的民族魂。
(板书课题:一句话)二、感悟1.教师范读,生找出“一句话”指哪句话?2.学生反馈。
(板书:咱们的中国)3.“咱们的中国”,很普通的一句话,如果放到今天,看到我们中国的现状,你会以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生反馈:骄傲、自豪的语气,并试着读一读)4.师:我们今天说起这句话来,是骄傲自豪的。
那么诗人在他的那个时代,是不是也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的体会一下作者内心的情感吧。
(一)学习第一小节①学生齐读第一小节,你能理解这一小节中的诗句吗,哪些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②学生反馈,以“祸”字入口,引出时代背景。
师:什么事“祸”?“咱们的中国”我们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为什么说当时说这样一句话就会带来祸呢?这就需要我们联系课文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了。
简介时代背景:诗人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22年赴美留学,1925年因忍受不了美国的种族歧视返回祖国,可见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多么的低,帝国主义是多么的瞧不起我们。
闻一多返回祖国后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的黑暗现实。
他们想怎样就怎样,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并大肆地敛财,搜刮民财,欺压百姓。
又加之连年的灾荒,成千上万的百姓背井离乡,没有吃,也没有穿,甚至是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话闻一多一、学习要点:1、了解闻一多的诗作情况。
2、把握本诗反映的社会现实及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3、把握诗中隐喻、反复、排比手法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主张及本诗的特点。
二、出处与作者1、本文选自《死水》2、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
湖北浠水人。
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校,“五四”运动曾对他有所触动和影响。
1922年赴美留学,研习美术和文学,颇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时,目睹美国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实,激起强烈的反帝爱国热情。
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后,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教授。
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
同年出版的诗集《死水》,在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技巧方面都较前更前进一步。
他的诗继承了中外诗歌的优良传统,精练、严谨、富有创造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任教。
1943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害于昆明,终年四十七岁。
有《闻一多全集》。
三、题解与背景1、一句话,指“咱们的中国”,即民众的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的中国。
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对理想中国的切盼和歌颂,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背景:《一句话》写于1925年留美回国之后,在留学期间,他对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有切身的感受,激起他强烈的爱国激情。
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爱回国,但他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
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甚。
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转化为痛苦、失望和焦急的情绪但作者对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重新崛起一直是充满期待和自信的,他渴望现实的变革和祖国的富强,并相信,这一理想会实现。
表现在创作上,回国后,爱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更紧这首诗选自闻一多的哪一本诗集?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928年,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创办什么刊物?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密结合,爱国的激情与现实的反思不可分割,他更自觉地以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在苦难中挣扎后的下层人民,并对他们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
本诗即是这种情感的反映四、课文分析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①”术构思的中心主题显现的焦点。
全诗共分两节,每节结句“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第一节:在内容上抓住了火山的长期沉默与“一句话”的突然爆发这一对比,写出了“咱们的中国”在时间上的突发性。
这节可分三层:第1层(1、2句)突出了“一句话”在现实中被压制的原因和巨大的威力。
有一句话>这句话即后文的“咱们的中国”说出就是祸②>因为社会黑暗,宣扬“咱们的中国”就是宣扬革命,必然受到封建军阀的残暴镇压,招致杀身之祸,可见当时黑暗现实的专制残酷。
点得着火③>因为社会的黑暗,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日益高涨,如同遍地堆放干柴,所以一句话真理的话就会是染起熊熊烈火,这里“一句话”被兴喻想象为火种,而“着火”的材料则暗示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群众不满预示革命风暴到来——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祸”和“火”这一精辟的艺术概括,极其凝练,确切地点明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专制,残酷和群众普遍不满的情绪,预示着革命风暴必将来临。
渗透着对黑暗独立的批判意识,表明了诗人鲜明的倾向性。
第二层(3、4句)用火山五千年的沉默隐喻民众没有作主和说话的权利。
五千年:指中国的历史,与当时的黑暗相联系,暗示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性。
没有说破:人民大众始终没有当家作主说话的权利,由此把批判的锋艺推向历史的纵深。
火山:象征蕴藏无限力量的民众,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
沉默:由于被封建军阀残暴镇压,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第3层:交代了一句话的内容极其突发性、震撼力。
青天霹雳:象征声感震地的民众革命,——呼应能点得着火的描写。
(赞颂式的描绘)咱们的中国:解开了开头的悬念指“民众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即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表现出对理想中国的执着追求和无所谓惧的勇气——总之,这节诗反映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黑暗,专制残酷,民不聊生,极端不满,革命高潮即将来临。
①有一句话指的是哪一句话?②为什么说这句话“说出就是祸?”③为什么说这句话“能点得着火”:“火山”和“霹雳”象征着什么?“咱们的中国”指的是什么样的中国?诗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①“霹雳”象征什么?②咱们的中国指什么样的中国③这节诗反映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这节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对理想中国的追求与赞颂;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充满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节:表现了“咱们的中国”在等待中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分三层第1层(1、2句)写“你不信”的事实或可能。
你不信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的态度。
第2层(3、4、5句)写我对“不相信”的要求。
有一句话:几近口语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嘲笑了对理想中国的不相信态度,在民众力量面前害怕,惊讶和反对的态度。
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通过预言和警告,表达了自己一心向往和衷心拥护的心情。
表达了他对民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支配自己命运,潜在力量的坚定信念。
等到青天一声霹雳,咱们的中国〉以赞颂式的描绘,写出了新中国诞生的声感,影响和世界意义。
“等到”强调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后三句与第一节后三句重叠,将“突发”换成“等到”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它一方面强化了全诗的主题,即“咱们的中国”呐喊的声感和意义,另一方面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两次重复的不同在于:第一次(突然)表现的作者是对它突发性的认识;第二次(等到)则强调了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主题: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切盼和歌颂,表现出深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艺术特征:1、写实手法与隐喻手法的结合。
①写实:指语句大多平易朴实,但又凝练、贴切,富于表现力。
如“这话我今天怎么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几近口语。
“不要发抖——顿脚”又对惊慌失措、害怕反对的情状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②大量隐喻:火山——隐喻民众青天里一声霹雳——隐喻民众的反抗精神和呐喊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隐喻“一句话”被想象、兴喻为火种;“着火”的材料暗示着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好处:写实与隐喻两种手法并用结合,一方面问:诗中的“你”代表着怎样的思想态度?答:诗中的“你”表现出对理想中国的不相信态度和对民众革命的惧怕态度,反映了怀疑派和反对派的心理。
诗歌主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在形式上反映了使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诗句也更加含蓄、形象和富于诗意。
2、形式整齐、和谐。
闻一多针对当时新诗创作完全忽视诗的形式,流于散文化的倾向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节的匀称和句的匀齐’的诗的建筑美”。
《一句话》就体现了他这一方面的追求。
全诗分两节,每节八行,除了最后两句,每一行又都是九个字。
文字,诗行整齐对称,但毫无生硬雕凿痕迹,似自然天成。
这就使诗的形式具有一种“建筑美”。
3、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适于吟诵。
①一韵到底,几乎句句压韵。
“霹雳”和“爆一声”不押韵,是为烘托最后的“中国”一锤定音的韵脚魅力。
作用:颂读感到余音袅袅,四环往复。
②两节诗的前二句尽管句式不同,但都有四个音标构成。
如: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能‖点得着火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作用:句与句之间显得整齐、统一,富有很强的音乐感、音奏感。
便于吟诵4、反复手法的运用这首诗的末三句重叠,是重复表现手法。
作用①强化了全诗的主题,即“咱们的中国”呐喊的声感与意义。
②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两次重复的不同:第一次表现的是作者对它突发性的认识,第二次则强调了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思考与练习一、这首诗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如“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这一精辟的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渗透着对黑暗势力的批判意识,并把批判的锋艺指向“五千年”历史的纵深;二是对理想中国的追求和赞颂,尽管“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但诗人还是呐喊出“咱们的中国”,表现出他对理想中国的执着追求和无所畏惧的勇气。
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通过预言和警告,“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手头、顿脚”,表达了自己衷心的向往和拥护并进行赞颂式的描绘“青天里一声霹雳”,写出它的声感,影响和世界意义;三是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诗中的“火山”象征当时的民众,暗示了民众的沉默是暂时的,而他们的巨大力量喷涌闻一多的什么主张?答:形式上体现出闻一多要求新诗整齐、严谨的“新格律”主张。
诗中的反复句是什么?“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而出则是必然的,诗人还批判了“铁树开花”的观点,嘲笑了害怕、惊讶、反对民众力量的态度,表达了他对民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支配自己命运潜在力量的坚定信念,他坚信,在人民当家作主的那天,必将爆发出“咱们的中国”这自豪的呼唤。
诗人就是从现实与理想,个人与民众一系列问题上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
二、这首诗形式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建筑美,全诗分两节,每一节八行,除了最后两句,每行九个字。
文字,诗行整齐对称,自然天成,形式具有“建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