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一句话》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话

闻一多

一、学习要点:

1、了解闻一多的诗作情况。

2、把握本诗反映的社会现实及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

3、把握诗中隐喻、反复、排比手法和闻一多关于新诗

的主张及本诗的特点。

二、出处与作者

1、本文选自《死水》

2、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

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13年考入

北京清华大学校,“五四”运动曾对他有所触动和

影响。1922年赴美留学,研习美术和文学,颇受西

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时,目睹美国种族

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实,激起强烈的反帝爱国热

情。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后,

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

华大学等学校教授。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

月》杂志。同年出版的诗集《死水》,在思想深度

和艺术表现技巧方面都较前更前进一步。他的诗继

承了中外诗歌的优良传统,精练、严谨、富有创造

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任教。

1943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影响下,积极参加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

被国民党特务暗害于昆明,终年四十七岁。有《闻

一多全集》。

三、题解与背景

1、一句话,指“咱们的中国”,即民众的中国,人民

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的中国。诗人通过这一句

话表达了对理想中国的切盼和歌颂,表现了深厚的

爱国主义情感。

2、背景:《一句话》写于1925年留美回国之后,在留

学期间,他对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有切

身的感受,激起他强烈的爱国激情。他怀着对祖国

的无限思念和挚爱回国,但他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

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他对祖国和

人民的爱之甚。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

批判,转化为痛苦、失望和焦急的情绪但作者对民

族的复兴和祖国的重新崛起一直是充满期待和自

信的,他渴望现实的变革和祖国的富强,并相信,

这一理想会实现。

表现在创作上,回国后,爱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更紧这首诗选自闻一多的哪一本诗集?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28年,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创办什么刊物?

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密结合,爱国的激情与现实的反思不可分割,他更

自觉地以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在苦难中挣扎后的下

层人民,并对他们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本诗即

是这种情感的反映

四、课文分析

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①”术构思的中心

主题显现的焦点。

全诗共分两节,每节结句“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第一节:在内容上抓住了火山的长期沉默与“一句话”

的突然爆发这一对比,写出了“咱们的中国”在时间上的突发性。这节可分三层:

第1层(1、2句)突出了“一句话”在现实中被压制的原因和巨大的威力。

有一句话>这句话即后文的“咱们的中国”

说出就是祸②>因为社会黑暗,宣扬“咱们的中国”就是宣扬革命,必然受到封建军阀的残暴镇压,招致杀身之祸,可见当时黑暗现实的专制残酷。

点得着火③>因为社会的黑暗,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日益高涨,如同遍地堆放干柴,所以一句话真理的话就会是染起熊熊烈火,这里“一句话”被兴喻想象为火种,而“着火”的材料则暗示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群众不满预示革命风暴到来

——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祸”和“火”这一精辟的艺术概括,极其凝练,确切地点明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专制,残酷和群众普遍不满的情绪,预示着革命风暴必将来临。渗透着对黑暗独立的批判意识,表明了诗人鲜明的倾向性。

第二层(3、4句)用火山五千年的沉默隐喻民众没有作主和说话的权利。

五千年:指中国的历史,与当时的黑暗相联系,暗示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性。

没有说破:人民大众始终没有当家作主说话的权利,由此把批判的锋艺推向历史的纵深。

火山:象征蕴藏无限力量的民众,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

沉默:由于被封建军阀残暴镇压,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第3层:交代了一句话的内容极其突发性、震撼力。

青天霹雳:象征声感震地的民众革命,——呼应能点得着火的描写。(赞颂式的描绘)

咱们的中国:解开了开头的悬念

指“民众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即人民

当家作主的中国

表现出对理想中国的执着追求和无所谓惧的勇气——总之,这节诗反映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黑暗,专制残酷,民不聊生,极端不满,革命高潮即将来临。①有一句话指的是哪

一句话?

②为什么说这句话

“说出就是祸?”

③为什么说这句话

“能点得着火”:

“火山”和“霹雳”

象征着什么?“咱

们的中国”指的是

什么样的中国?

诗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①“霹雳”象征什么?

②咱们的中国指什么样的中国

③这节诗反映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节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对理想中国的追求与赞颂;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充满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节:表现了“咱们的中国”在等待中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分三层

第1层(1、2句)写“你不信”的事实或可能。

你不信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的态度。

第2层(3、4、5句)写我对“不相信”的要求。

有一句话:几近口语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嘲笑了对理想中国的不相信态度,在民众力量面前害怕,惊讶和反对的态度。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通过预言和警告,表达了自己一心向往和衷心拥护的心情。

表达了他对民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支配自己命运,潜在力量的坚定信念。

等到青天一声霹雳,咱们的中国〉以赞颂式的描绘,写出了新中国诞生的声感,影响和世界意义。“等到”强调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后三句与第一节后三句重叠,将“突发”换成“等到”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它一方面强化了全诗的主题,即“咱们的中国”呐喊的声感和意义,另一方面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两次重复的不同在于:第一次(突然)表现的作者是对它突发性的认识;第二次(等到)则强调了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主题: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切盼和歌颂,表现出深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艺术特征:

1、写实手法与隐喻手法的结合。

①写实:指语句大多平易朴实,但又凝练、贴切,

富于表现力。如“这话我今天怎么说?”“那

么有一句话你听着”几近口语。“不要发抖—

—顿脚”又对惊慌失措、害怕反对的情状作了

生动形象的描绘。

②大量隐喻:

火山——隐喻民众

青天里一声霹雳——隐喻民众的反抗精神和

呐喊

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隐喻“一句话”被想

象、兴喻为火种;“着火”的材料暗示着民众

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好处:写实与隐喻两种手法并用结合,一方面问:诗中的“你”代表着怎样的思想态度?答:诗中的“你”表现出对理想中国的不相信态度和对民众革命的惧怕态度,反映了怀疑派和反对派的心理。

诗歌主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在形式上反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