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命题(一)

合集下载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命题与证明”中的第一节“定义与命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什么是定义,定义在数学中的作用;掌握命题的构成,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学会使用简单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定义的概念,能正确给出定义。

2. 掌握命题的构成,判断命题的真假。

3. 学会使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命题的真假判断,逻辑推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定义的理解与运用,命题的构成及真假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定义的概念,如:介绍篮球比赛中的“犯规”定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定义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命题。

3. 例题讲解:(1)展示命题的构成,讲解如何判断命题真假。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定义的概念与作用。

2. 命题的构成,真假判断。

3. 逻辑推理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本节课学习的三个定义。

a.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b. 所有的偶数都是整数。

(3)运用逻辑推理,证明“如果a>b,b>c,那么a>c”。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a. 真命题,因为正方形满足矩形的定义。

b. 真命题,因为偶数是2的倍数,而2是整数。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实例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质性。

8.1定义与命题1PPT课件

8.1定义与命题1PPT课件

议一议
你在数学课上学过哪些定义?你能说明定义有哪些作用 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 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各对应角相等、各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 似多边形; (3)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每组对应顶点所在的 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5)只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是1的 不等式,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6)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7)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 如果明天是星期五,那么后天就是星 期六。
【变式引申】
▪ 如图,AC⊥BF,BD⊥AF,垂足分别 为C,D,∠A与∠B有什么关系?用一 个命题表达你所发现的结论。
【作业巩固】
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平角都相等. (2)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 . (3)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4)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 (5) 在空间里,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 (6) 一对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延长线段AB到C,使AC=2AB . (8)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作业:
(1)p35习题8.1: 1,2 (2)基础训练8.1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 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定义
▪ 过去我们还学习过等式和图形的一些性质。 例如,
(1)如果a=b,那么a+c=b+c;
(2)对顶角相等;
(3)如果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 并且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C )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定义与命题”的第一课时。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定义的概念,学会如何通过定义来描述数学对象的属性;掌握命题的构成,能够辨别真命题和假命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定义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定义描述数学对象的属性。

2. 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真命题和假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命题的真假判断,定义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定义和命题的概念,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定义和命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定义的概念,举例说明定义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2)介绍命题的构成,通过实例讲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给出一个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描述数学对象的属性。

(2)提供一组命题,让学生判断其真假,并给出理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1)定义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2)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定义和命题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定义的概念及作用2. 命题的构成与真假判断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给出三个数学定义,并分别描述其对应的数学对象属性。

① 两个质数相乘,其积一定是合数。

② 任意两个整数相加,其和一定是偶数。

(3)思考题:如何运用定义和命题来解决问题?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① 假命题;② 假命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定义和命题在数学证明中的作用是什么?2. 除了数学,定义和命题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有哪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5. 例题讲解的深度6. 板书设计的内容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确保目标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2. 目标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深入;3. 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以便于教学评价。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授课教师:朱成敏教材:浙教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3.5.6.1.2.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现探究小组合作主体性讲解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引入新课创设“幸运52”的场景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关:幸运抢答)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例如:(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是“数轴”的定义;(2)“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学生活动一:(小组活动)如何给术语下定义:1。

t5共同点:都是不同点:由此把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定义为:的叫做。

3.请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要求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小结:请同学谈体会,如何给名词下定义。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给名词下定义的过程。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考虑了以下问题:a.把活动的设计成左右的对比模式,让学生有意)(1发现(2)(5)(6)没有对事情进行判断,我们把(1)(3)(4)(7)归为一类,叫做命题。

按照刚刚学习的下定义的方法,请给命题下一个定义。

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些错误的句子(刚刚给出的4、7)是否是命题。

小结:判断是不是命题在于是否作出判断,与正确与否无关。

例如:(7)虽然是错误的,但依然是命题。

学生活动二:探索命题的结构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选择括号里面的内容填在条件和结论处(△ABC≌△A′B′C′AB=A′B′AC=A′C′BC=B′C′)条件:结论:因此,可以改写为如果,那么。

(用文字叙述)+∠3,的形式。

1.正数大于零。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八年级数学课件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八年级数学课件

这个黑客是 个小偷吧?
可能是个喜欢穿 黑衣服的贼.
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探究新知
由此可 知 :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对某些名词或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正常进行.
为此人们对各个名词或术语的含义,都给予了尽量详细的描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 出了它们的定义.
探究新知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规定定某一名称或术语 意的义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定的义定义. 例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的定义;
(3)平行用符号“∥”表示.
一般情况下,疑问 句不是命题,图形 的作法不是命题, 祈使句也不是命题!
探究新知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 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命题的识别
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如果” 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探究新知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 找出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先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 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 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定义与命题 第1 课时
导入新知
有一位田径教练向领导汇报训练成绩;
好!继续努力,
小明的百米成绩
争取超过10秒.
有进步,已达到
9秒9.
相传,阎锡山在观看士兵篮

第七章定义与命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章定义与命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沙县三中关礼丽一、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3.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让学生学会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难点:正确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引入①生活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②对定义含义的解释;③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第二环节:命题含义1.了解命题含义活动内容:①师:如果B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D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②学生自编自练:如果____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老师归纳: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

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2.反馈练习活动内容: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⑴熊猫没有翅膀;⑵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直角;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⑸晴朗的天空;⑹作线段AB=CD;⑺若a2=4,求a的值。

(师生共同归纳: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第三环节:探索命题的结构活动内容:1.探讨命题的结构特征观察下列命题,发现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如果a=b,那么a2 =b22. 总结命题的结构特征(1)上述命题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2)“如果……”是已知的事项,“那么……”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结论.(3)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结论,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3 .巩固练习第四环节:思考探讨活动内容:1.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正确的命题,哪些不是正确的命题?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 ≠ c;(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2. 探究真假命题的验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但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验证多少个特例,也无法保证命题的正确性.如何验证命题的正确性呢?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我知道了……我掌握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收集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新学的部分定义、命题2、第2、3题。

定义与命题1精品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定义与命题1精品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定义与命题1精品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定义与命题”的第一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定义的概念,掌握命题的构成,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定义与命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定义的概念,知道定义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地构成命题,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3. 掌握定义与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命题的构成与真假判断。

重点:定义的概念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定义与命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a. 举例说明:什么是直角?什么是平行线?b.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的还是假的?2. 例题讲解:a. 举例讲解定义的概念,如:正方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b. 讲解命题的构成,如:对顶角相等、平行线间的夹角相等。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定义与命题。

b.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①两条直线平行,它们的斜率相等。

②两个等腰三角形,它们的底角相等。

4. 分析讨论:b.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a. 强调定义与命题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定义的概念及举例。

2. 命题的构成及真假判断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出你所了解的定义,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2. 答案:a. 定义举例:正方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

b. ①真命题,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相等;②假命题,对顶角相等只能说明两个三角形的形状相同,但不能说明它们大小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定义与命题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勾股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

6.2定义与命题(1)

6.2定义与命题(1)
观察下列命题, 观察下列命题,试找出命题的共同的结构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相等; 相等


谁 的
最多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1、在点击“幸运之 、在点击“ 看谁的 星星后都会弹出一道题目。 多” 星星后都会弹出一道题目。回答正 即可获得相应的星星个数。 确,即可获得相应的星星个数。比一比 最终看哪一组星星获得多。 最终看哪一组星星获得多。 2、每组选个代表来回答星星由老师点击, 、每组选个代表来回答星星由老师点击, 若本组在1分钟内答不上 分钟内答不上, 若本组在 分钟内答不上,其它组可以进 行抢答。 行抢答。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
1、动物都需要水. 动物都需要水. 2、美丽的天空. 美丽的天空. 是 不是
3、过直线l外一点作l的平行线. 不是 直线l外一点作l的平行线. 直线 4、凡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数是5. 是 凡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数是5 凡能被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
2.下列描述属于定义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
B.同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的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讲述“定义与命题”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数学定义的基本概念,掌握命题的构成要素,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数学定义和命题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学定义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定义解释相关数学现象。

2. 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能够运用命题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命题的真假判断,运用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数学定义的理解,命题的构成及真假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定义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1)数学定义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定义的构成要素,如“点”、“线”、“面”等基本概念。

(2)命题的构成:分析实例,讲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引导学生判断命题的真假。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定义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 命题的题设、结论及真假判断方法。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定义和命题的理解程度,以及真假判断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探讨数学定义与命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领域。

附录:1. 作业答案:(1)①假;②假。

(2)①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 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定义和命题,分析其真假,并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定义与命题”的第一课时。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定义的意义,掌握如何运用定义进行推理;了解命题的概念,区分真命题与假命题,掌握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义的概念,掌握定义的运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意义,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定义进行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

2. 教学重点:定义的意义,命题的概念及其真假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例如:介绍篮球比赛的规则,引出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定义的意义,如何运用定义进行推理;介绍命题的概念,区分真命题与假命题,讲解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定义的意义与运用2. 命题的概念与真假判断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见教材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处理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的处理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定义进行推理,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应当:1. 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定义与命题的概念,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知定义与命题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

4.1定义与命题(1)—黄有宇

4.1定义与命题(1)—黄有宇
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⑶对顶角相等。 条件是: 两个角是对顶角 结论是: 这两个角相等 改写成: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题设:
同旁内角互补 结论: 这两条直线平行
5、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那么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题设: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题设: 结论:内错角相等 结论:
请将下列命题改写为“如果…… ,那 么……” 的形式。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3、末位数字是2的整数是2的倍数;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相等。
小试牛刀 观察下面四组图形,找出每一组图形的共同特征, 并对类似于这样的图形下一个定义。
⑴ ⑵
⑷ ⑶
如:一个图形由另一个图形改变而来,在改变 的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大小可以改变)这个 图形和原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相信自己行,你就行!
(1)分式: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分式。 (2)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 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整式方程。 (3)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 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像 a 2 4 这样表示的算术平方根,
且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松阳三中集团学校 黄有宇
一对父子的谈话
爸爸,什么 叫法律? 法律就是法国 的律师
那么什么是 法盲?
法盲就是法国 的盲人
人们在进行各种沟通、交流时常需要用许多名称 和术语,为了不产生歧义,对这些名称和术语的含 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1)商店以比原来标价低的价格出售商品 叫做打折; (2)单位体积内所含有某一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 定义与命题(1)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定义与命题(1)  人教版

认识命题
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你能举出几个命题的例子吗?
以下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2)锐角都小于直角; (3)美丽的天空;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过直线l外一点P作l的平行线; (6)如果明天是星期五,那么后天是星期六; (7)若a2=4,求a的值; (8)熊猫有翅膀.
阅读以下命题,讨论并回答问题: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 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
真命题与假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 题称为假命题.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 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有 些 命 题 没 有 写 成 “ 如 果 …… 那 么……”的形式,条件和结论不明显, 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对于这样的命 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条件和结论, 也 可 以 将 它 们 改 写 成 “ 如 果 …… 那 么……”的形式.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 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 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知识拓展
1.在定义中,要提示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的区别. 2.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只要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 的句子都是命题,而不论这个判断正确与否. 3.很多情况下,命题的形式并不是“如果……那 么……”的形式,在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时,为保证语句的通畅和不改变原意,应对 原句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调整.

4.1定义与命题(1)

4.1定义与命题(1)
※长兴县泗安中学集体备课用纸
长兴县泗安中学集体备课设计
年 执 级:八年级 教: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年 李光耀 月 日 新授课 负责人签字: 星期:
上课时间: 2013 4.1 定义与命题(1)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1.了解定义的含义. 2.了解命题的含义. 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命题的概念 象范例中第(3)题,这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 “如果„那么„” 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配套课件 个体初备、集体优化 个人细备、 及时批注 课后感悟、xy+2y² (D)4a²-4ab+b² 特点:有三项,且项的最高次数是二次 共同点:多项式 定义:有三项,且项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多项式叫二 次三项式。 3、考考你: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⑴无理数: ⑵直角三角形: ⑶一次函数: ⑷压强: 说一说:你还学过哪些定义? 4、请你当判官: 你认为线段 a 与线段 b 哪个比较长? 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 子叫做命题。
-3-
※长兴县泗安中学集体备课用纸
形式。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3) 、末位数字是 2 的整数是 2 的倍数; (4)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请给下列图形命名,并给出名称的定义:
3、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 1+2≠3 (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3)在Δ ABC 中,若 AB>AC,则∠C>∠B 吗?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课堂测评:全程助学第 35 页 1-4 题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1、定义的含义: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 2、 命题的概念: 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 断的句子;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的关键是: 是否作出了判断,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无关。 3、 命题的结构: 通常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定义与命题1【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定义与命题1【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7.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1.理解定义、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假命题举反例.(难点)一、情境导入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定义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A.明天是晴天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等角的补角相等D.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解析: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含义.A是对天气的预测,B是描述长方形的性质,C是描述补角的性质.只有D符合定义的概念.故选D.方法总结:定义指的是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的描述,是对一个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描述,而不是对其性质的判断.探究点二:命题【类型一】命题的概念下列各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相等的角都是直角.(2)空气是无色无味的.(3)同旁内角相等吗?(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5)画线段AB=5cm.(6)对顶角不相等.解析:(1)(2)(6)是命题,因为它们指出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3)是疑问句,(4)描述的是一个状态,(5)叙述的是一个过程,因此(3)(4)(5)都不是命题,因为它们都不含有判断的意思.解:(1)(2)(6)是命题,(3)(4)(5)不是命题.方法总结:认为“错误的命题不是命题”是错误的,实际上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如本题中的(6)题.【类型二】命题的结构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解析:设法把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省略的文字找出来,要从文字的内在顺序、内在意义进行全面考虑,分清命题的题设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解:(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或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方法总结:(1)命题改写的原则:不改变命题的原意;为了改写后的语句通畅且保持原意,应适当地增加或删减词语或调换词序;(2)命题改写的方法:先搞清命题的题设(已知事项)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其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跟的是已知事项,“那么”后面跟的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即结论).【类型三】真命题、假命题、反例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180°,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x>y,那么x2>y2.解析:(1)互补的两个角的和为180°,但是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2)一组对边平行,但这组对边不相等,即使另一组对边相等,也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3)若|x|<|y|,则x2<y2.解:(1)假命题.例如: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为180°,但它们不是邻补角.(2)假命题.例如:等腰梯形中,两底互相平行,两腰相等,但它不是平行四边形.(3)假命题.例如:x=2,y=-3,x>y,但x2<y2.方法总结:识别命题真假的关键是在条件成立的前提下,看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举“特例”验证,特例成立还不能证明其为真命题,要由特殊形式转化为一般形式,再用推理的方法证明结论正确;若特例不成立,则原命题一定是假命题.三、板书设计定义与命题⎩⎪⎨⎪⎧定义命题⎩⎪⎨⎪⎧概念:判断一个事件的句子 结构:如果……那么……分类:真命题、假命题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调整、激励让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7.3 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我们知道: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活动目的: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教学效果: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活动内容: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 ∥b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 与b 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定义)∴∠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3=180°-∠2(等式的性质)∴∠1=∠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 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B.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证明:∵a⊥c,b⊥c(已知)∴∠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目的: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教学效果: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第三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课本第231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活动目的: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教学效果: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活动内容: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活动目的: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教学效果: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作业:课本第232页习题6.4第1,2,3题思考题:课本第233页习题6.4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教学反思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本节课将要采取的讨论、举例说明等学习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今天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几何中,有许许多多的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命题需要学生去辨别、去认识,本节课安排《定义与证明》旨在让学生对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第五环节课后练习
学习小组搜集八年级下数学课本中的新学的部分定义、命题,看谁找得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了“小品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意在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并能从表演中不同的人对“黑客”这个名词的不同理解更好地悟出“定义”的含义。
(2)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调整、激励来实现自己的主导地位。
第二环节:命题含义(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①师:如果B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如果C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如果D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学生自编自练:如果____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生甲]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
②对定义含义的解释;
③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学生举例,看哪个小组的举例又多又好);
活动目的:
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名词:“黑客”、“因特网”的不同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
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对黑客的概念是很熟悉的,而小品中出现的黑客的定义与自己所熟知的黑客的概念完全不同,由此产生了对定义的兴趣.
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表演结束)
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小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
①关于“黑客”对话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
活动内容:
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
小亮说:……
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小亮说:“……”
小刚说:“……”
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
[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
[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
[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
[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
[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
第六章证明(一)
2.定义与命题(一)
总体说明
在了解推理的重要性以后,从本节课开始的连续两节课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等一些术语和名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几何知识,对很多名词、概念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本节课将对学生传授定义与命题的基本含义,学生对此已经有比较多的经验和基础.
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活动目的:
通过对水流的污染问题引入命题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教学效果:
命题的判断只有两种形式,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作判断时,必须泾渭分明,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命题的句子只能是完整的句子,对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应叙述完整。从语法上讲,它应是陈述句,不能是祈使句、疑问句或感叹句.
知识与技能: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数学能力: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学会严谨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情景引入——命题含义(情景引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练习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由学生表演)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
答案:能.举例略.
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
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
活动目的:
训练与反馈
教学效果:
一般都能正确解答。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
老师归纳: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
熊猫没有翅膀.对顶Βιβλιοθήκη 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生乙]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生丙]内错角相等.
[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
[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
你喜欢数学吗?
作线段AB=a.
平行用符号“∥”表示.
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
①定义的含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它们的定义;
②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活动目的:
通过课后的总结,使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了前面对定义、特别是命题概念的学习后,能了解命题的结构,以及哪些是命题,使学生对命题的学习有了清楚的认识。
(3)“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关于这方面的教学更象是文科的教学,但我们注重的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些名词的解释,而应侧重于对这些名词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