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
知母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知母药理作用研究概况知母作为常用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知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标签:知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来源及功效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2化学成分2.1皂苷类知母主含皂苷类成分,较早发现的皂苷成分有菝葜皂苷元,马尔可皂苷元,新吉托皂苷元,薯蓣皂苷元以及其它5种苷元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均为螺留皂苷[1]。
2.2黄酮类边际等从知母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了两个黄酮类化合物,确定为宝藿苷-I 和淫羊藿苷-I。
2.3双苯吡酮类知母所含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主要有芒果苷,异芒果苷和新芒果苷[2]。
2.4木脂素类知母所含木脂素为降木脂素。
2.5其他成分类知母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多种甾醇类化学物及知母多糖A,B,C,D,二十九烷醇,二十五烷酸乙烯酯,芳香酸,棕榈酸,硬脂酸,鞣酸及大量的粘液质,微量元素。
3药理作用3.1降血糖作用从知母中分离提取出的知母聚糖,证实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作用与其增加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原分解、增加骨骼肌对3H-2-脱氧葡萄糖摄取、并能使尚未遭到严重损害的胰岛β细胞恢复正常等因素有关[3]。
3.2降血脂作用付宝才等[4]发现知母总皂苷和降血脂药物辛伐他汀可以促使肝细胞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升高,因而结合更多人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和β-极低密度脂蛋白,获得脂类,用于细胞增殖和固醇類激素及胆汁酸盐的合成等,从而使血脂降低,减轻了高血脂症引起的心血管损害,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
3.3体外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研究表明知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盐麸制法的知母其体外抗菌活性最强[5]。
知母中所含成分知母宁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关,其在体外还具有抗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I型作用。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中草药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应用历史悠久,被广泛运用于传统医学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领域中的应用,中草药更是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一、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中草药有很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抗菌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很多有机酸、酚类、黄酮等物质,这些物质能破坏细菌、霉菌和病毒的细胞壁,从而杀死这些病原体。
2.调节免疫作用中草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内的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3.消炎作用中草药含有一些具有消炎作用的物质,如黄连素、黄芩素等,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4.保护肝脏作用中草药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肝脏的负担,从而防止肝脏受到损伤。
二、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补益养生中草药有很多种保健功效,如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等。
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草药中含有很多降血脂、降血压的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3.调节肝胆系统功能中草药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肝脏的负担,从而防止肝脏受到损伤。
4.缓解慢性病症状中草药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等。
三、中草药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目前,中草药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中草药的药理学研究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能够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中草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2.中草药的质量控制中草药作为传统药物,其品质和药效的稳定性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品种、时令、土壤环境、收获和加工等。
因此,中草药的质量控制成为中草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治疗原理、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中药作为中华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挖掘中药的新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效、治疗机理以及作用方式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主要包括中药的药效评价、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中药在机体内的行动方式,从而指导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在机体内的分子水平上产生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来恢复和维持健康。
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从而起到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的作用。
比如一些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2. 通过与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改变机体的生化过程。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与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机体的生化过程,发挥药效。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与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影响相关的生物过程。
3. 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来起到药理作用。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途径,改变物质在机体内的生成与消除速度,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中药的代谢调节作用可以涉及有机物的合成、降解、转运和排泄等过程。
三、中药药理学的应用研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以及中药的药物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关于中药药理学及其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的药效评价。
中药药效评价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中药的药效进行评价,可以了解中药的治疗效果、剂量效应关系等内容,从而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中药药理调研报告
中药药理调研报告中药药理调研报告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药药理研究是改善中药临床应用水平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1. 研究方法:中药药理研究主要采用体内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体外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离体器官、细胞培养等;体内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模型。
2. 研究内容:中药药理研究主要关注中药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包括中药的药效成分、作用靶点以及作用机制等内容。
3. 研究成果:中药药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包括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鉴定、中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趋势1. 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对大规模中药化合物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2. 系统药理学的发展:系统药理学将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研究中药对整个生物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中药的整体调控机制。
3. 中药新药开发的重点: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注重中药新药的开发,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探索中药新药的潜力。
四、中药药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中药药理研究目前存在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较低。
2. 中药活性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活性成分的复杂性使得中药药理研究变得困难,很多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3.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药理研究还面临着中药质量控制的困境,如何确保中药的质量和药效一直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难点。
五、结论中药药理研究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药药理研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统一标准和方法的制定,深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并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促进中药药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最全中药药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中药药理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药理学概述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生理、生化、病理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对于中药的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药理学内容涉及中药药效、作用机制、药动学、药代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二、中药药效中药药效是指中药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和药理效应,包括中药的作用方式、作用部位、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中药的药效主要通过其活性成分对机体产生作用,但是由于中药成分众多、作用方式多样,导致其药效复杂多变。
1. 中药药效的基本类型(1)兴奋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兴奋、激动或增强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作用,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提高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等。
(2)镇静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镇静、安定、使机体放松、减轻紧张状态的作用,如镇静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抑制作用增强的作用等。
(3)抑制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抑制、减弱或抑制某一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如对细菌、病毒或真菌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等。
(4)兴奋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除抑制作用外的生理、生化活性的作用,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
2. 中药药效的表现形式中药的药效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生物学效应、生理作用、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它们与中药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药物代谢等都密切相关。
三、中药作用机制中药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特定部位或产生特定效应来发挥其药效的方式和机理。
中药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如化学成分、作用位点、作用途径等。
1. 中药作用机制的基本方式(1)受体作用:中药的药效作用会受到机体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的调节和影响。
中药的很多活性成分会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酶作用:中药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或影响机体酶的活性和功能,进而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
(3)离子通道作用:中药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选择性地影响细胞内外的离子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影响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和细胞兴奋性等。
浅谈中药归经与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的关系
中 图分类号 :R8 25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号 :17- 14 (0 9 5 0 7— 1 6 1 89 20 )0 — 04 0 方法 ,主要有 中药有效成分体 内分布观察法 、 散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 法 、药效观察法 、环校昔酸水 平变 化观测法 、受体学说 等。如有学者 认 为归经的经不单指经 络和 经脉 ,而是带有药性理论特色 的方 向和部 位概 念 ,是药物效应定 向和定位 的选择作 用总结 嘲 ,史正新 嘲论述 了
l 4 1Leabharlann 5 5 5.[] 史正新. 3 中药归经与受体学说 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9, ( :5 1 3 6 ) - 9 124 . [] 赵军宁. 4 中医治法药理的受体机制四中药药理与临床,9,( :- . . 1 84 )4 9 9 1 54 4 四川省 闽 中市 中医院 (34 0 6 70 )
入 和不断的新的成果 的出现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 体的理论也将会是 一
现在 受体学说还是一个不富有 实际内容的假说 ,缺乏更多地实验依据
和材料 ,但我们相信 ,它 的发展将 会是中药领域的重要 突破 ,也将是
中药归经研究 的重要证据 。
参考 文 献 [] 宋 小莉 . 归经理 论现 代实验 研究 综述 [ . 中医药大 学学 I 中药 J 山东 ]
时机和手术方法 ,明显提 高救 治成功率。本文介绍我院普外科诊 治 7 3 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过程 中对手术 时机选择 的经验和体会。 1 临床 资料 1 . 1一般资料
上 海市 第一人 民医院 宝山分 院 (0 9 0 20 4 )
测 手段 的进步 ,治疗观念 已转 变为个体化治疗模 式 ,注重控制和减 少
7 4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中药是指从自然界中提取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物质,经过加工和制备而成的药物。
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特点,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思路。
首先,中药是复方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相对于西药中的单一分子药物,中药中常含有多个有效成分,并且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靶点发挥药理作用。
因此,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需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复杂性,通过分离纯化和有效成分的研究,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
其次,中药具有多靶向、综合调节的作用特点。
中药往往通过多个分子靶点来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多个生理过程。
这种综合性的调节作用是中药独特的特点,也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现代药理学技术手段,如高通量筛选、基因芯片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的多靶向、综合调节作用。
再次,中药具有“整体观念”的特点。
中药具有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治病的方法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干预,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的研究思路。
可以通过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中药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化治疗的机制。
最后,中药研究还可以借鉴现代药物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如药物靶标的筛选和验证、药物-受体的结构与作用关系等都是中药研究可以借鉴的内容。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中药传统的“整体观念”,可以更好地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需要考虑到多成分、多靶点、多靶向、综合调节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
通过分离纯化和有效成分的研究,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通过高通量筛选、基因芯片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的多靶向、综合调节作用;结合现代药物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一、简述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疗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药药理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包括对生理、生化、免疫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作用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础,也是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药理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内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研究则是将中药药理作用与实际临床情况相结合,探讨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包括对中药的配方、剂量、疗程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同时临床应用研究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材资源,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
中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它既体现了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又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
我们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尽管中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
这不仅限制了我们对中药疗效的深入理解,也影响了中药的科学发展和临床运用。
因此对中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研发新的、更有效的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不同的疾病可能由相似的生物机制引起,因此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也有助于发现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其次中药的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各种疾病和人群。
通过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了解其在不同情况下的效果,从而优化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B. 研究目的和方法我们编写《中药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它们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党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甾醇类 、糖苷类 、挥发油 、生物碱类及含 氮成分 ,三萜 类及 其他 类成分 ,还有诸 多人体必需氨基酸 和无机元 素等…。笔 者查 阅近年 来相 关的 文献 报道 , 就 其药理 作用 的研究情 况
进行 综述 。
王少根等 实验 发现 ,灌 胃党参 能显著 降低严重 烫伤
豚 鼠血 中肿瘤 坏 死 因 子 ( TNF)水 平 ,提 高 血 中 胃 动 素
党参 水提液 不 仅能减 轻应激 性 溃疡大 鼠 胃黏 膜 溃疡指 数 , 还能减轻其病 理损 害 , 提高 胃黏 膜多胺 ( 精脒 ) 含量 。目前
认 为 ,党 参 提 取 的 参 皂 甙 能 够 调 节 肠 道 ,不 同 程 度 对 抗 乙
介素 2( I L 一 2 )的水平 , 增 强机 体免疫功 能 ,延缓衰老 。杨
光 等 发 现 ,党参 多糖 组小 鼠的抗绵 羊红细胞 ( S RBC)抗 体 生成水 平和卯 清抗 体生成水 平 明显高于 对照组 ,得出党
酰胆碱 、组胺 、5 一羟 色胺 以及氨 化钡 等对肠道 的影响 。
参 多糖 能增 强机 体 的免 疫 应答 的结论 。晏永 新等 也采用
党 参 多 糖 口服 液 测 定 对 小 鼠 免 疫 功 能 的 影 响 ,结 果 发 现 其
数 和 血 红 蛋 白浓 度 , 临 床 也 表 明 党 参 具 有 显示 ,党参 多糖在一定 程度上 能抑 制 由四氧嘧啶 引起的小 鼠高血糖 ,提高糖 尿病小 鼠的胰 岛
素敏 感 性 , 调 整 血 脂 代 谢 ,抑 制 糖 异 生 ,促 进 糖 原 合 成 ,改
人 们 以 及 医 药 工 作 者 的广 泛 关 注 。党 参 的 化 学 成 分 主 要 有
甘油 和高血 清总 胆 固醇水平 。李克 等 亦 报道党参 可有 效 预防 高脂膳食 引起 的高三酰 甘油血症 ,还可预 防动脉 粥样
中药药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探讨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中药与西药的互作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背景、现状和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然而,由于中药的成分繁杂、药效复杂,其药理特性的研究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中药的药理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1、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依托于化学分析和现代生物学技术,针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探讨,并研究这些成分在体内的药理作用机制。
例如,研究田七的主要成分七叶皂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揭示了其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元可塑性来发挥其保护作用的机制。
2、中药与西药的互作关系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还包括中药与西药的互作关系研究。
现代药物研发越来越注重组合使用不同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等。
中药成分和西药成分混合使用的组合治疗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比如,大黄和阿霉素、丹参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中药和西药的联合使用可以协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3、中药药理学与中医药学的整合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药理学有着很多区别。
中医药学注重调整体内环境平衡,而现代药理学则更关注药物的治病机制。
中药药理学研究旨在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有机结合,以达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效果。
三、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前景1、中药成分与疾病研究的深入虽然中药有着卓越的药理学特性,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是我们对中药成分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了解的仍然很有限。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和病理学研究,以便了解中药成分如何作用于人体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从而更好地开发中药资源。
2、中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发展趋势。
中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中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研究方案:题目: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摘要:中药作为传统药物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引言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并调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和材料2.1 研究对象选择5种常见的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黄芪、人参、枸杞、当归和川芎。
2.2 药理作用实验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药理作用评估。
体外实验包括细胞实验和酶活性实验,体内实验则采用小鼠模型进行。
2.3 临床应用调查在不同的中医医院和中药材市场,调查研究对象的临床应用情况。
包括病症、用药方式和疗效等方面的信息采集。
3. 方案实施情况3.1 药理作用实验按照设定的实验方案,进行细胞实验和酶活性实验。
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研究对象的药理作用。
3.2 临床应用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应用的调查。
收集患者用药情况和疗效评价等信息,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 数据采集和分析4.1 药理作用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药理作用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各个研究对象的活性成分含量,评价其药理作用的强弱,从而找出具有潜力的药物。
4.2 临床应用调查数据分析对调查得到的临床应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中医医院和市场中的应用情况,从中了解研究对象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特点和疗效。
5. 结论基于对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5.1 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的药理作用,可用于免疫系统失调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中药药理学研究及应用
中药药理学研究及应用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中药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伴随着中医药的兴起和发展,中药药理学在诊疗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理作用、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关系、药物代谢与排泄等多个方面。
1. 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点是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分析中药对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影响,可以了解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中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关系中药的药理作用往往与其中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情况,可以揭示中药药物的分子机制,并探索新药物的发现和设计。
3. 药物代谢与排泄中药的药效与其代谢和排泄过程密切相关。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以及药物的排泄规律,可以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并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二、中药药理学的应用意义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药临床应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中药的药力学特点,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2. 新药研发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研发新的中药药物。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关系,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3.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及潜在的不良反应。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规律,可以预测和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毒副作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
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中药药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离体组织、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可以模拟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和药物作用,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
中药药理学及药效物质研究
中药药理学及药效物质研究一、中药药理学概述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效应及其机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中药的药理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方式。
中药具有复杂的化学组成,其中包括多种药理活性成分。
因此,研究中药药理学需要在既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
中药的药理效应并不是简单的单一效应,而是多种生物化学作用的综合结果。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不仅可以影响各种体系的生物化学过程,还可以与细胞表面蛋白及内部信号传递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效果。
二、常见中药药理学研究1、黄连素黄连素是一种黄连中的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黄连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常见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黄连素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近年来,黄连素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传统中药,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护肤品等领域。
2、甘草酸甘草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通过抑制脊髓前角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释放,减少神经元兴奋性,从而缓解疼痛感受。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3、红景天素红景天素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研究发现,红景天素不仅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等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轻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等作用。
因此,红景天素近年来成为了中药及保健品等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
4、黄芩素黄芩素是一种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等。
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与应用
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与应用药物研究一直是人类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其目的是发现新的药物,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在药物研究中,受体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与应用。
一、什么是受体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它通过与药物结合,转导细胞内信号,使细胞发生生理或病理反应。
受体可以是细胞表面的蛋白,也可以是胞内的酶或免疫球蛋白。
在药物研究中,受体的发现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1、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是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探索药物的生理和病理效应。
药物与受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药效学研究加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来改良药物。
2、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是药物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征。
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是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3、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是指通过对可能具有药理学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大量筛选,找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在药物筛选中,受体的发现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受体的特性,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受体亲和力的化合物。
三、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受体的发现和研究在药物研究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受体在药物研究中的主要应用之一。
1、药物治疗通过对受体的了解,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受体亲和力的药物,进而治疗疾病。
举个例子,如果研究发现一种受体和某种疾病密切相关,那么就可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
2、药物开发药物开发是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研究受体,可以找到针对该受体的化合物,并开发出具有特定功效的药物。
3、药物副作用的研究和治疗药物副作用是身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其研究和治疗也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并针对特定的副作用开发出治疗方案。
四、结论受体在药物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中药药理作用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中药是指以中华民族传统的药理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的药物,具有复方、多靶位、多层次的特点。
中药的药理作用既包括单一药物的作用,又包括复方药物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来实现治疗作用。
其中,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 抗炎作用:中药中许多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湿热利尿等作用。
例如,黄连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痢疾、伤寒等疾病;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2.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许多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
例如,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
3. 抗肿瘤作用:中药中有多种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例如,青蒿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和肝癌等疾病;地龙具有抗肿瘤、抗转移、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4.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多种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防止氧化损伤。
例如,当归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人参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以改善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除了以上药理作用外,中药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降血脂、抗凝血等多种途径起到治疗作用。
中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药发现:中药中具有多层次、多靶位的特点,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中药进行分离纯化和活性筛选,可以从中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新药的发现提供重要线索。
2. 疾病模型建立:中药的复方特性使得其对复杂的疾病模型具有更好的效果。
通过建立中药对特定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评估系统,可以更好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研究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研究近年来,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研究成为了医药领域的热门话题。
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就在我国的医药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中药材的研究与应用也愈加深入和广泛。
本文将就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以及适应症进行探讨。
一、药理作用研究1. 中药材的活性成分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许多中药材中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与人体内的相关物质相互作用,发挥着药理作用。
2. 中药材的药效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调节方面。
例如,某些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生素、抗肿瘤等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 中药材的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对于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十分重要。
中药材的药物代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具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加强其药理作用。
二、适应症研究1. 中药材的传统运用中药材的适应症研究与中药的传统运用密不可分。
中医药治疗是一门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医学体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因此,中药材在特定的适应症下具有独特的疗效。
2. 现代科研验证为了进一步证实中药材的适应症,现代科研对中药材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
通过对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适应症并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应用中药材的适应症往往是综合多种因素评估后得出的。
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中药材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中药材的认识将愈发全面和深入。
同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与适应症也必然会进一步拓展。
这将为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依据,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药理的研究概况
据初步 统计 约有I 1 4 种 单 昧 药, 7 7 个复 方 和4 2 种 中 草 药 注 射 剂 报 道 有 各 种 毒 副反 应 或 过 敏 反 应 。 引 起 的 因 素 有 : 药 量 过 大 、蓄 积 中 毒 、个 体 差 异 、 过 敏 素 质 、配 伍 反 应 、 制 剂 粗 糙 、炮 制 失 宜 等 。 目前 ,对 各 种 中草 药 铷 剂 必 须 按 “ 新 药 审 批 办 法 ” 进 行 毒 理 学研 究 , 正 日 益引起各有 关 方面 的重视。 二 、备 粪 中 药 的 药 理 研 究
(一 ) 活血 化瘀药 活血化 瘀专业委 员会1 9 8 6 年在 全 国性学术会议 上 髑定 了传 统活血 化 药 的 范 围 , 认 为 : 凡 以豌 通 血 脉 、 祛 瘀 通 滞 丽 令 血 流 畅 达 为 主 要 功 能 的药 物 称 活 血 化 瘀 药 }
・ ; 1 0・(4 ●, 中 草 药
有 还 原 性, 药 理 实 验 也 证 实 , 两 种 化 合 物 均 具 有抗 炎 和 消 除 超 氧 阴 离 子 自 由基 作 用 。 在 合 成
五 味子丙素过 程 中,发 现 其 中问体联苯双 醋有 较强 的对 抗多种 化学性肝 损 伤作用, 临床观 察 结 果 , 疗 效 高 于 肝 泰砾 和 水 飞 蓟 , 现 已 正 式 生 产 。 中药 暄分 的研 究 , 也 为 天然 药 物 化 学 和 合
腺 素 能 受 体 、血 管 紧 张 素 Ⅱ受 体 、 钙 通 遭 阻 滞剂 受 体 , HMG辅 酶 A 还 原 酶 等 1 1 种 受 体 和
酶,对 1 5 0 种常 用 中药 4 0 0 余种提 取物 ,系统进 行 了生 物 活性 的研 究 ,为 了 解 中 医 用药的机 理 提供 了一 些 实 验 依据 [ 2 ) 。 葛 根 素 对 肾上 腺 素 能 受 体 、包 公 藤 甲素 对 M一 胆 碱 能受 体、 延 胡 索 乙索 对 多 巴胺 受 体 、 小 青 龙 汤 对 M 一 胆碱 能 受体及 B 一 肾上 腺 能 受 体 的调 节 作 用 及 一 些 滋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pharmacology action in receptor study general situation 翟大胜(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41)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92-02【关键词】中药药理;受体;概况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受体信号分子转导系统已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受体技术研究和探讨中药作用的细胞机制是近年来新尝试,但却反映了现代药理学关于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基本认识,因为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现代概念均基本一种假定,即药物作用的初始是在药物与细胞组成部分即所谓药物受体间形成可逆的复合物,故受体机制是药物作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规律。
中药作用于受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补法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也是近年受体药理研究甚为活跃的领域。
尤以滋阴法和助阳法的研究结果最为突出。
滋阴法的受体研究以生地、龟板、知母、玉竹为代表。
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观察甲状腺素(甲高模型)、氢化可的松(氢可模型)两种阴虚模型均有肾、脑β肾上腺素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cAMP 系统对β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强,滋阴药生地龟板合剂、生地、知母均能使其降低而趋正常水平[1]。
生地、玉竹还能降低甲高模型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同时也降低肝细胞核已升高甲状腺素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
与此相对的是,甲高模型和氢可模型脑内M 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生地、知母能使之增加;知母对老年大鼠脑M 受体(主要是M1 受体)和心肌M 受体(主要是M2 受体)也有显著的向上调节作用。
由于M胆碱受体 cGMP 系统和β肾上腺素受体 cAMP 系统的调控作用常常相反,可以认为滋阴药对β肾上腺素受体数和cAMP 系统反应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M 胆碱受体和cGMP 系统反应性的上调作用与其滋阴疗效机理密切相关,这种对两个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在病人体内纠正阴虚证候[2]。
中药对心血管病相关受体影响的研究现状
1 中药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 111 α肾上腺素能受体 王序等 (3) 用放射受体 分析法证明 : 党参 、淮山药 、黄精 、北沙参 、玄参 、天门 冬 、百合 、枸杞子 、女贞子 、旱莲草 、何首乌 、灵芝 、地黄 、 当归 、白芍 、补骨脂 、杜仲 、合欢皮 、首乌藤 、骨碎补 、决 明子 、连翘 、白头翁 、山豆根 、夏枯草 、莲子心 、独活 、羌 活 、海风藤 、青风藤 、半夏 、天南星 、瓜蒌 、降香 、青木香 、 葛根 、泽泻等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 ;红芪 、鸡血藤具有α 受体激动作用 。鲁耀邦等 (4) 的研究表明 :吴茱萸具有 升高麻醉大鼠和狗的血压 ,增强兔 、犬的心功能以及犬 后肢血管阻力等作用 ,并认为其药理作用与兴奋α、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罗来源等 (5) 用大鼠肛尾肌和兔 主动脉条观察了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的α受体阻断作 用 ,结果表明小檗碱与哌唑嗪一样 ,对α受体具有竞争 性阻断作用 ; 同样方达超等 (6) 的3 H 可乐定及3 H 哌唑 嗪放射配基结合试验则进一步证明 :小檗碱对α1 、α2 受 体均 有 亲 和 力 , 其 表 观 解 离 常 数 ( Ki) 分 别 为 1178 、 0147μmol/ L ,并认为小檗碱对α1 、α2 受体的阻滞作用 可以说明其降压 、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机制 。沈行良 等 (7) 观察到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两种苯二氮 受体活 性化合物葛根素和大豆甙元 ,在体外还可抑制3 H 哌唑 嗪与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 ( IC 5 0 即放射配基与受 体特异性结合 50 %的浓度 ,为 89μmol/ L) 。 112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吕宝璋等 (8) 发现葛根 有效成分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膜中β肾上腺素 能受体 (β2AR) 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 ,抑制受体与标 记配体结合 ,阻断肾上腺素对红细胞膜中腺苷环化酶 活性的激动作用 ,从而证明其为一种β受体拮抗剂 。 向荣等 (9) 对附子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的药理作用及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pharmacology action in receptor study general situation 翟大胜(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41)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92-02【关键词】中药药理;受体;概况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受体信号分子转导系统已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受体技术研究和探讨中药作用的细胞机制是近年来新尝试,但却反映了现代药理学关于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基本认识,因为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现代概念均基本一种假定,即药物作用的初始是在药物与细胞组成部分即所谓药物受体间形成可逆的复合物,故受体机制是药物作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规律。
中药作用于受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补法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也是近年受体药理研究甚为活跃的领域。
尤以滋阴法和助阳法的研究结果最为突出。
滋阴法的受体研究以生地、龟板、知母、玉竹为代表。
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观察甲状腺素(甲高模型)、氢化可的松(氢可模型)两种阴虚模型均有肾、脑β肾上腺素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cAMP 系统对β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强,滋阴药生地龟板合剂、生地、知母均能使其降低而趋正常水平[1]。
生地、玉竹还能降低甲高模型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同时也降低肝细胞核已升高甲状腺素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
与此相对的是,甲高模型和氢可模型脑内M 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生地、知母能使之增加;知母对老年大鼠脑M 受体(主要是M1 受体)和心肌M 受体(主要是M2 受体)也有显著的向上调节作用。
由于M胆碱受体 cGMP 系统和β肾上腺素受体 cAMP 系统的调控作用常常相反,可以认为滋阴药对β肾上腺素受体数和cAMP 系统反应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M 胆碱受体和cGMP 系统反应性的上调作用与其滋阴疗效机理密切相关,这种对两个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在病人体内纠正阴虚证候[2]。
应用受体分子代谢动力学技术研究表明,生地、知母的作用环节不同于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而是纠正受体分子的生成降解速度的异常。
有资料表明知母所含洋菝葜皂甙元能重现知母水煎剂的上述作用,为知母滋阴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
与滋阴药作用相反,助阳药附子、肉桂、淫羊藿、肉苁蓉可使甲高模型和氢可模型大鼠肾、脑β受体以及cAMP 系统对β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反应性进一步增加,病理状态进一步恶化,而对甲基硫氧嘧啶阳虚模型(甲低模型)小鼠脑β受体的降低、M 受体的增加分别有升高和降低作用。
附子肉桂能升高甲低模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肝细胞核甲状腺素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淫羊藿、肉苁蓉也升高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但对肝细胞核甲状腺素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无明显影响[3]。
助阳药附子、肉桂对受体的作用机制与滋阴药相似,即不同于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而是纠正受体分子的生成降解速度的异常。
去甲乌药碱对脑M 受体和心脏β肾小腺素受体的调节作用与附子肉桂相似,是其有效成分。
人参为补气药代表,研究表明人参及人参皂甙对多种受体具有调节作用而发挥其益气扶正作用。
衰老大鼠血浆cAMP 基础值、反应值明显下降,心脏和肺的β受体数目也显著下降,人参均可使其提高到接近青年组水平[4]。
人参茎叶皂甙还能降低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量及cMAP 含量,对海马盐皮质激素受体无明显影响,表明人参茎叶皂甙通过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和cMAP 的变化参与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而对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不起主要作用。
人参茎叶皂甙皮下注射还能明显对抗创伤小鼠淋巴细胞白介素2 (IL 2)、IL2mRNA、IL 2 受体(IL 2R)和IL 2RmRNA 的受抑状态,并降低创作小鼠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对正常淋巴细胞IL 2mRNA、IL 2RmRNA 的抑制作用,人参茎叶皂甙在体外可升高小鼠淋巴细胞IL2mRNA、IL 2RmRNA 水平,表明人参茎叶皂甙可增加创伤后IL 2R 及IL 2R 的基因转录表达水平[5]。
有研究表明人参皂甙对突触前膜α2、β受体起调谐剂样作用,对突触后膜α1 受体效应有拮抗作用,对突触后膜β受体效应可能起调谐剂样作用,可见人参皂甙对不同平滑肌作用有明显差异性,这种差异与受体有关。
黄芪为另一味补气要药,长期口服黄芪对老龄大鼠脑M 受体和β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均有明显上调作用,而长期口服滋阴药知母或知母皂甙元对脑及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无明显上调作用。
有资料认为,对脑M 受体的上调作用,衰老晚期黄芪显效,而衰老早期生地知母合剂显效。
黄芪还可使小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降低,表明黄芪具有促进T 细胞分化与成熟的作用,而党参无明显作用。
黄芪多糖体外能显著降低正常人外周CJCM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93-血白细胞和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含量,表明可以降低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这与黄芪多糖对抗强的松龙的作用有关[6]。
补血药的受体药理以枸杞子为代表。
枸杞子提取物对PHA 活化扁桃体淋巴细胞的白介素2(IL 2)的产生以及IL 2 受体(IL 2R)α和β的表达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不仅使高表达的IL 2R(α、β)的细胞数量增加,同时也促进细胞表面的IL 2R(α、β)表达量的增加,表明枸杞子对IL 2 受体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枸杞多糖灌胃能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3b 和FC 受体的数量和活力,并能减弱醋酸氢化可的松对巨噬细胞C3b 和FC 受体的抑制作用,故枸杞多糖不仅是免疫增强剂,而且有免疫调节作用。
2 和法和法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治法。
其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可使体外培养的肝枯否氏细胞雌二醇受体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表明小柴胡汤在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发挥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间接作用于枯否氏细胞,使雌二醇受体量增加而发挥免疫激活作用,提高排除病毒的能力。
动物实验证明小柴胡汤具有与糖皮质激素(GR)相似的降低大鼠肝细胞胞浆液糖皮激素受体(GCR)的作用,但有趣的是小柴胡汤与GR 合用时大鼠肝胞液的GCR 下降幅度较单用GR 时明显减少,可见小柴胡汤部分逆转了GR 对GCR 的调节作用,表明小柴胡汤对GCR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本身有降低GCR 作用,另一方面又使GR 的降低作用减轻。
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和柴苓散(小柴胡汤加五苓散)治疗肾病综合征也证实了上述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对GCR 存在双向调节作用。
调和肝脾名方当归芍药散可刺激未成熟雌性大鼠大脑皮质合成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并那导致子宫增重,卵巢切除后子宫对当归芍药散的反应则被阻断。
当归芍药散与烟碱并用时,前者能增强后者对下丘脑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表明当归芍药散直接作用于脑,从而加速神经内分泌调节排卵各环节[7]。
3 温里法温法有温中散寒和回阳救逆之分,前者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后者用于阴盛阳衰、阳气将亡之证。
一些温中散寒中药有显著的神经/精神活性。
如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对氚樯沁螺旋派啶酮与大鼠脑膜多巴胺受体2 (D 2)的抑制活性超过50%,在精神病领域有一定潜力[8]。
回阳救逆名方四逆汤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用离心兔心脏做灌流实验,发现本方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并确定本方属于β受体兴奋剂。
参附青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升高、抗休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机制与兴奋α、β受体有关。
参附汤可提高急性失血大鼠肝胞液、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GRmRNA 水平,提示参附汤可能在转录水平上提高GR。
4 解表法解表法方药具有解热、发汗、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及影响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药理活性。
辛温解表药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化学结构类似肾上腺素,能直接兴奋α和β受体,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及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并能抑制化学介质的释放和降低气道的敏感性,以起到平喘效果;兴奋α和β受体的结果也使血压升高[9]。
而辛凉解表药葛根的有效成分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脏中β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能与标记配基竞争与受体的结合,还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说明葛根素是β受体拮抗剂,且对β1 受体的作用强于β2 受体。
以上结果或可能提示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在受体机制上确有某些差异。
5 平肝熄风法平肝熄风主要适用于肝风内动证型,目前研究较少。
有学者观察到凉肝熄风代表方钩藤散对5 HT1A 受体机能有抑制作用,而对5 HT1B 受体无明显影响[10]。
钩藤的主要成分钩藤碱和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育亨宾结构相似,但钩藤碱对α1 和α2 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效应都有拮抗作用,此拮抗作用为非竞争性。
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天麻甙元及其衍生物可直接竞争抑制标记配基与苯二氮唑受体的结合,天麻素则不能抑制,推测天麻素可能在体内先分解生成天麻甙元,通过血脑屏障,再结合到苯二氮唑受体而发挥药理效应。
6 活血化淤法活血化淤法的现代药理研究非常广泛而且深入,但其受体机制不甚明了。
有报道加味桃仁承气汤对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NIDDM)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症状和防治血管并发症作用,其机制在于增加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
益气活血方(丹参、当归、黄连、益母草、川芎)对豚鼠的平喘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均可被心得安所阻滞,认为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兴奋β受体而起作用[11]。
通淤灵(大黄、水蛭)可提高NID DM 大鼠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改善糖、脂代谢障碍及高胰岛素血症,说明受体结合力降低及其信息传导障碍是胰岛素抗性的基础,通淤灵是在受体水平治疗NIDDM 的。
由于缺乏更广泛深入的系统研究,有关中药对受体的作用方式及其物质基础、受体后信息传递途径、中药对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调控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反应历程,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要提出大部分治法在受体水平上的作用原理迄今为止仍感困难,现在的解释常常是不完全或肤浅的。
由于受体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各种中医病证的细胞机制、中药筛选与新药开发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有理由相信中药受体药理学研究将开拓中药药理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1]易宁育,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86;2(1)∶2.[2]易宁育,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3)∶12.[3]张家庆,赵明.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2)∶105.[4]刘洁,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6)∶22.[5]梁华平,张艳.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4)∶8.[6]陈剑雄,曹永舒.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1)∶1.[7]荻村信义,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4)∶46.[8]隅田利彦,他.药学杂志,1988;108(5)∶450.[9]刘兴祥.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4)∶255.[10]山胁成人.汉方医学,1986;10(9)∶20.[11]陈银祥,等.中医杂志,1981;2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