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赏析
第13课《谈读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积累好的读书 方法。
2.推荐阅读:《培根随笔集》。
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
谈
读
读书的态
书
度、方法
读书的作用
怡情、傅彩、长才
纠正三种不当态度 书不同,读法不同
使人充实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正确读书 善于用书
预习检测 读一读
yí
chóu zǎo
xiá
怡情 统筹 藻饰 狡黠
jié
jué
诘难 要诀
liú
蒸馏
jiè
劝诫
zhì
cī huò
滞碍 吹毛求疵 豁然贯通
cūn
马南邨
càn
王粲
kōu
死抠
预习检测 多音字
jué 咀嚼 嚼
jiáo 味同嚼蜡
juàn 书卷
卷 juǎn 翻卷
hào 好读书 好
hǎo 读好书
预习检查
正确 的
读书 目的
用书
精读细研
读书与经验有怎样的关系?为避免“学究故态”,应该怎么 做呢?
关系: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怎么做: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精读细研
作者在论述这部分内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 析。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 书学习,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通俗 易懂。
精读细研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对比论证
用“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分析 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 ——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吹毛求疵】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课文详细解析
《谈读书》课文详细解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存心诘难作者,不可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①《谈读书》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品味】开头一句话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指出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下面分别阐述这三种目的。
“足以……足以……足以……”,排比的方式表明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
画线句是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对人天赋的作用以及经验的作用,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谈读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谈读书》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阅读方法与技巧探讨•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阅读观念差异•实践活动设计•课堂总结与延伸思考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01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思潮活跃,人们开始重视知识和教育。
培根作为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对读书和学问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通过《谈读书》一文,阐述了自己的读书观和治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谈读书》创作背景培根及其作品概述培根(Francis Bacon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新工具》、《学术的进展》等,对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有重要贡献。
培根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谈读书》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英国文学正处于一个高峰期。
该时期文学作品强调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
《谈读书》作为培根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英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文本解读与赏析02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01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02写作特点鲜明,语言简练明快,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关键语句及修辞手法关键语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这句话表达了读书的多重益处,是全文的核心论点。
修辞手法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等语句,通过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不同学科对人的不同影响。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主题思想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倡导读书,认为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表达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推崇之情,认为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享受。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
背景链接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 培根自称“以 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 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 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文体知识
随笔: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 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 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 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 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 它们的突出特色。
对比论证
4、引陆象山的话,证明了不求甚解的正确性。 道理论证
5、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 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1、“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3)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
的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方 法
不同的书用 不同的方法
可浅尝——须读其部分 摘要 可吞食——须大体涉猎 浏览
须咀嚼消化——须全读 精读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
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
味同嚼蜡矣。
比喻论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动地说明了书经提状元成炼才路 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 的精华,读者能获状元成才路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 少、降低, 形象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 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 义。
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 的,根据是什么? (4)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
1、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
2、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 通,了解大意。”( 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可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 读懂才行。)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谈读书
)
碍
liú
jiè
zhì
吹毛求疵( cī )
词语说明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滑头:
使心情愉快。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问,难堪。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狡猾奸诈。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环绕这一话题,谈了什么内容?
01
02
03
读书的正确目的:(读 书足以怡情——全凭 视察得之)
要讲求读书的方法: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 作者——始能无知而 显有知)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情和 补偿精神上的各种缺点。 (读史使人明智——皆 有特药可医)
合作探究
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领 会读书的要义。
2.通过品读语言,能辨别比喻论证、对照论证 等论证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且会运用这种 方法(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诞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 为勋爵。
•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
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首创英国随笔这特有文体。
读准字音
怡( yí )情 兼顾( chóu ) 藻( zǎo)饰
滑头(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
蒸馏jué(
) 劝诫(
) 滞(
如:天生才能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 剪移栽。运用比喻奇妙地写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再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用 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地例举了读书的目的。
第13课《谈读书》(共18张ppt) 22-2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读适当之书使之 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比喻、类比,语言生动形象,观点通俗易懂。
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与 一般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 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 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都是围绕着 “读书的益处”这一中心话题的,此 外作者还谈了读书目的、读书的方法 及其读书的作用等问题。
作者名片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__英__国__哲 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被称为_英__国__唯__物__主__义__和__现__代__实__验__科__学__的__始__祖___。
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著有_《__新__工__具__论__》_, 论说文《集培__根__随__笔__》____等。
开卷有益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 愈深。
——北宋·程颐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谈读书》
——培根
文体知识
随笔: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 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 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 不做太强的理论性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 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 它们的突出特色。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法
同学们刚才的分析都较到位,现在请同学们 根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1.在做提纲笔记时,需要一句一段地认真读, 先弄清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 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 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因为是议论文,因此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 式。
字词积累
怡( yí )情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有关读书的名言
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3、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 品。——莎士比亚
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读书的名言。 2、用你喜欢的文中的一句读书名言作为论点,并写一论据, 然后写一段话。
整体感知
3、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人需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比 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本文写作中心是“谈读书”,为什么这里谈起了“滚 球”“射箭”等运动?
这里运用类比论证,间接阐述读书的作用。谈“滚球”“射 箭”等运动,证明各种相宜的运动均有助于消除身体上的疾病, 意在以此类比,形象生动地论述读适当的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 陷。
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主要谈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
(1)读书的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的作用。
整体感知
2、细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 (1)正面论说读书足以怡情、傅彩和长才。 (2)反面论说读书偏向惰、矫和学究。 (3)读书与经验互补。
深入探究
3、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内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修辞手法:排比
作用:列举六门学问对人的积极影响,正 面阐述了读不同的书能够塑造不同的性格,富 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深入探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短文两篇 - 谈读书
《谈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谈读书》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从文体上来讲,属于议论文单元。
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以及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
阅读这篇课文,既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又可提高艺术修养。
本课文的学习,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的作用。
学情分析:九年级下学期,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学习思辨能力,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学生能在阅读理解基础上,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学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学到读书的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稳重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1和3。
教学难点:目标2。
课前准备导学案一、资料助读1、题目解说“谈读书”是一个范围型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
谈,谈论。
有时带有漫笔、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
2、作者名片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
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随笔》《新工具》《新大西岛》。
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玫瑰园》。
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的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期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二、认真地读完课文,完成下列任务⒈给加点字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傅彩: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处世判事:处理判断事情。
练达:阅历丰富,通晓事故人情。
纵观统筹:从全面考虑,通盘筹划。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以经验范之狡黠.者鄙读书()聪明而狡猾。
鄙:看不起。
诘难..寻章摘句涉猎:粗略地阅读;浏览。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短文两篇》中《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都是谈论读书求知的。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议论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通过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
《无言之美》通过列举事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表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驱遣我们的想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表明要想在鉴赏文艺时获得美感,就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得到人生的受用。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修改润色”。
这一写作主题,要求学生能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使作文更出彩。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通过对辩论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旨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原则。
进而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完美表达自己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教学措施阅读议论文的要点,首先要弄清楚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观点成立的;再次,看文章在结构和语言上的显著特点;最后,你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认同,能否在此基础上提炼自己独特的观点,或者联系实际谈出深刻的感悟。
因此,议论文的教学可以从“确定论点、找准论据、断定文章的论证方法、准确分析议论文的结构、体味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这五个方面进行。
具体的教学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1.赏读品味。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补充课内外背景资料、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探讨兴趣。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读书课文解析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读书课文解析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涉及许多不同的知识领域,既有古典文学,也有现代文学,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等等,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来参与探究这些文本,实现语文学科的目的。
首先,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本的内容,把握其中的主旨和重点,要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析课文。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发掘出其中的隐藏暗示,使文章更加深刻、生动。
其次,学生还需要充分挖掘课文中传达的深层含义,有效地阐释文本,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环境相结合,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应联系起来,以及把课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入分析与应用文本内容,进而使语文课文更加有意义。
此外,学生还要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动,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未知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最后,学生还应该把学习的内容总结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做出总结性反思,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诠释和解释,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使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总之,九年级语文课文解析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但只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才能在九年级语文课文解析中取得好成绩。
只有加强学习,努力理解,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获得跨越九年级,进入中学语文学习的新阶段。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知识点教学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知识点教学谈读书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阅读题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二处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课文详细解析
《谈读书》课文详细解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存心诘难作者,不可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①《谈读书》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品味】开头一句话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指出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下面分别阐述这三种目的。
“足以……足以……足以……”,排比的方式表明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
画线句是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对人天赋的作用以及经验的作用,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课文赏析
《谈读书》课文赏析1.思路清晰: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谈了知识的价值,谈了求知的目的,谈了学习的态度,谈了读书的方法……但思路很清晰,且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开门见山,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用比喻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只读摘要。
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鼓舞人们去读书;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笔法灵活:作者的笔法很灵活,说理方法多样,语言生动。
第一,运用比喻说理。
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组比喻,来证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
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生动形象。
第二,运用排比论述。
如“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等,这些语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相同点或不同点更加明显,使论辩有力,气势贯通。
第三,运用归纳论证。
第13课《谈读书》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3《谈读书》说课稿一、说教材《谈读书》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篇名作,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谈读书的目的,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
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读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强调了读书的作用。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明而深刻的语言,在启人深思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二、说学情1.知识技能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旁批,注重积累等,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评价,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时,还是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本文语言自主的赏析,师生们一起及时的评价,同学们的说理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一翻开书就盲目地读,通过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读书需讲究方法”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穿插引导,会给学生很大的启示。
2.思想动态方面: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升学的压力比较重,一些本来成绩偏差的同学,容易对读书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篇课文中阐述的读书益处,正好给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会让那些学生再次坚定升学的信念,让全班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因此,本文的教学真可谓给学生下了一场“及时雨”。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特点,以及学情,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文化自信:丰富自己的积累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文两篇—谈读书》
方法篇---论证思路
接着
然后
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结构)
提出了 用(论证方法)阐述了
引用了
可省
论证了
总写了
分析了
(论点)
列举了
(论题)
(问题、名言、故事等)
阐述了
总结了(内容)
归纳了 证明了 指出了
(名校课堂)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 篇—谈 读书》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 起来。
(名校课堂)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 篇—谈 读书》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 篇—谈 读书》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运用篇
请你从文中选取的一句话,来劝说以下三个朋友
1、我的一位老同学要去当官了,工作很忙,总 感觉没有时间读书。 2、我外甥女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总是静不下 心来。
积累、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一个城市可以不够大,可以不够富裕,但不可以没
有图书馆。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博尔赫斯
(名校课堂)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 篇—谈 读书》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1.“心 有 一 团 火 ,温 暖众人 心”这 一标题 意蕴丰 富,含 意深刻 。表层 意思是 说张秉 贵业务 熟练, 服务热 情似火 ,市民 被他的 真诚和 一心一 意为大 家服务 的行为 所感动 ;
谈读书
天真他妈的红,太阳真他妈的圆。
(英 )培根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精辟句子,从而 指导自己对读书的认识。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之《谈读书》 课件(29张PPT)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
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 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
21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 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语言警辟。系统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 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 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22
4
读书这一话题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了,因为我们 就是伴着馥郁的书香一天天成长的。读书让我们增长 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该用 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书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与英国杰出的哲 学家培根进行一次“读书”的对话。
5
02 课文精解
6
liàn( 练 )达
要jué( 诀 )
7
➢ 1.怡情:使心情愉快。 ➢ 2.傅彩:增添光彩。 ➢ 3.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 4.矫:做作,不真实。 ➢ 5.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 6.鄙:看不起。 ➢ 7.诘难:诘问,为难。 ➢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8
➢ 9.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10.滞碍:不畅通。 ➢ 1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 12.阐证:阐述论证。
《谈读书》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 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谈读书》
新知讲解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 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 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 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 ,则又大而无当。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 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新知讲解
咀嚼( jué )
嚼 味同嚼蜡(jiáo)
好读书(hà)o 好
读好书(hǎo)
新知讲解
解释词语
怡情: 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 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谈读书》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 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 “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 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 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谈读书》,看看培根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新知讲解
作品简介
《培根随笔》 :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主要内容:阐述哲学、伦理处世之道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名言警句: ①知识就是力量②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 ③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典型情节:《谈读书》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谈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不足之处:尽管《培根随笔》能教给人们很多哲学、伦理、处世
运用例证法论阐明了读书的三个正确目的,简单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读书》赏析
《谈读书》是一篇名文,文章中的许多精彩语段,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等,都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格言警句。
它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文章是从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的:首先,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止,谈读书的益处。
作者开篇直接点题,认为读书有三大益处:怡情、傅彩和长才。
然后从正面对它们分别加以阐述,可谓要言不繁。
随后话锋一转,又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出现的误区,即“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不可”。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取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方法,且读书应当和作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应根据个人性情、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学问改变气质”(王佐良译作“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的立论更加完整,论证更加严密,写法上又前后呼应。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随笔“essay”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就是首先由他在英国使用。
从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看到随笔文学文体上的一些特点,即谈话似的,重在发表观点,而不周密论述。
本篇文章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至于如何怡情,如何傅彩,如何长才,却并不进一步加以解释。
好在我们都有体会,说的是常理。
但常理却如此精辟,以一当十,这就是培根的力量。
文章为了把读书的种种好处谈得透彻,令人心服口服,并不回避相反的观点,诸如读书过多容易变得迂腐,理论脱离实际容易犯教条主义的毛病等等,但他也不辩驳,而是从容地堵漏洞,从正面点出读书的好处以后,接着谈迷信书本知识容易导致的弊病,“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云云,表明读书贵在能用书的实用观点。
接着谈读书的方法,要言不繁,点到即止。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取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方法,且读书应当和讨论交流、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应根据个人性情、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根据“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进
一步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针对性,的确看得出这是一位通晓寻常人人情心理的渊博之士的谆谆告诫。
为了增加可读性,使文风亲切,文章还注意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比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嫁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这就是随笔的特点,仿佛在文艺沙龙里的漫谈似的,没有归纳演绎,原因结果,大小前提,本证旁证,说的道理都是具体的活的东西,生活中用得着的,娓娓到来,令人会心。
正像英国文学史家鲁宾斯坦评说的那样:“培根是写作随笔的高手,文章不受个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脱的格调。
他与读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联系超过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
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永远是具体的活的东西。
他的随笔,篇篇言简意赅,富于变化,每次捧读,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人实用智慧的丰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来改造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