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评价
《聊斋志异》方舒岩点评之特点与价值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第28卷第3期2021年6月Vo.28 No.3oun.2021《聊斋志异》方舒岩点评之特点与价值王雨晴(安徽大学文学院,合肥230000)摘要:方舒岩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大多为总评,以论赞为主要形式,置于篇末。
方评最大的特色在于借用古诗句、小故 事等进行阐发;语言简洁凝练,思想深受儒家温柔敦厚、重视礼乐以及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等思想的影响。
方舒岩点评中关 注小人物,否定以世俗眼光评判人品,又反映出其民主思想的光芒#方评在阐发儒家道义、推动经典传播、繁荣图书市场方 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聊斋志异》;方舒岩;文艺批评;儒家思想;民主意识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3122(2021)03 -0123 -06DOI :10.13307/j.issn.2096 -3122.2021.03.16《聊斋志异》问世后,康熙年间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的诗人王士祯就对其做了公允、精辟的评 点[1]95 #据统计,清代评点家共有十六七家,其中为我们所熟知的有乾隆年间的冯镇峦,嘉庆年间的王* 孙、方舒岩,道光年间的何守齐、但明伦,还有为之《聊斋志异》作注的吕湛恩、何垠[1]95。
首评《聊斋志异》 的是王渔洋,对后人评点《聊斋志异》具有启示意义[2]12 #冯评和但评涉及的范围最广,具有探索性[2]12 ;何 评较简扼,以总评为主,记录情绪感受[2]12 ;吕湛恩对《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用典做了艰深的探 求[3]17;何注比吕注晚14年,杂乱、谬误较多[3]17。
王*孙和方舒岩的评点发现较晚,张友鹤先生[3-所辑校 的“三会本”中尚未收入二人的评点。
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博物馆重新整理古籍时,找到《〈聊斋志异〉 还淳方舒岩先生批本》⑷一书,字迹清丽,共计抄文139篇#汪庆元,5-从该批本中整理了 103篇方评,分析 了方评的内容、思想,依据评语本身来推断方舒岩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时代,随后发表《〈聊斋志异〉方舒 岩评点初探》一文,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一、关于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淄川(今属)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
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他在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
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
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
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
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
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
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
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中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
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刺史樾依书》)。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二、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读后感(5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共包括491篇短篇灵异小说。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则指奇异的故事。
小说中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中,看起来偏重讲鬼、狐、仙、怪等奇异故事,其实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的确,《聊斋》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巧妙地讽刺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渴求自由、不愿被世俗看法以及制度所束缚的愿望。
在名篇《席方平》一文中,席方平的父亲遭奸人陷害,席方平的魂魄在入城隍庙为父申冤无果后,愤恨不平,无奈之下,认为冥王能为自己申冤的他只好进入冥府。
不料,整个地府全被羊惧收买了,他们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对席方平威逼利诱,想使他屈服。
然而席方平铮铮铁骨,硬是不从,面对淫威毫不屈服,连对他用刑的鬼吏也肃然起敬。
席方平面对的阴司地府,就是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曲折写照,而鬼吏、狱吏、城隍、阎罗王正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充当的是残酷压榨下层劳动人民的角色,而席方平正式通过伸冤的方式对其抗争。
《席方平》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方平的申冤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申冤,而是一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这种反抗精神,恰恰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劳苦人民大众所需要的,鼓励着人们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而故事的最后,席方平遇到了二郎神并向其伸冤并得以昭明,也体现了下层人民受压迫无法反抗,只能期待更高层的解救,算得上是一种苦涩而又美好的期望。
同时在《聊斋志异》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塑造了很多女鬼的形象。
这些女鬼大都在豆蔻之年死于非命,她们在蒲松龄笔下栩栩如生、富有才学、重情重义、多愁善感、天真善良、不愿为世俗所羁,而这些,恰恰是那个时候的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所罕见的可贵的品质,当时风气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而清朝对女性的压迫也是达到了顶峰,更出现了为了迎合男子审美而自残己身的缠足行为。
蒲松龄《聊斋志异》读后感6篇

蒲松龄《聊斋志异》读后感6篇人们总是有这样一种认为,认为别人的都是好的,但恰恰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倘若鬼狐安心做法力高强的鬼狐,人安心做平凡的人,这世间会不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平静。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分把人、神、鬼之间的情仇爱恨刻画的如此精妙的小说作品。
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给过它这样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甚至大文豪鲁迅先生也不惜笔墨,为这本书写了一句话——“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没错,他就是“柳泉居士”蒲松龄的最具得意之作——《聊斋志异》。
今年寒假,我奉老妈之命仔细阅读并揣摩此书,嘿,还真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大概有三大类:一来是批判过去的封建习俗与礼教,歌颂真爱与圆满婚姻的故事,如《连城》、《小翠》、《婴宁》、《白秋练》等;二来是揭露当时朝政和官场的黑暗及恶霸豪绅的罪恶,如《促织》、《席方平》、《司文卿》、《续黄粱》等;三来是告诉人们一些哲理的,有寓言性质的故事,如《崂山道士》、《狼三则》、《画皮》等。
经过了反复咀嚼,我发现故事几乎全是短篇,最长不超过三四千字,最短的才二十多字,但每篇文章都有他自己体身的主旨,而且每篇文章的情节都曲折离奇,作者简洁生动而又不失主人公的独特个性,语言精简,寓意深刻,堪比寓言故事。
作者为了揭示每篇文章的深刻含义,在故事末尾,仿照《史记》篇末的“大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见解,妈妈说,这种写法在古典小说中视极其少见的。
读《聊斋志异》,人们就仿佛走进了灿烂辉煌的人物画廊,每个人的独特像貌和性格都是那么鲜明,看得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仔细分析,这本书是还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思想成分,如封建的社会和道德观,迷信于鬼神的报应等,真是妙不可言。
《聊斋志异》是我在寒假读到最好的一本书,看完这部名作,我可真是受益匪浅。
寒假期间,又捧起《聊斋志异》读了起来。
这本书我每每读起,总是让人感慨颇多。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介一、成书时间蒲松龄在他40岁左右基本完成的代表作,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二、得名原因:“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三、思想:1.积极性: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2.局限性:有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四、写作初衷: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五、艺术成就: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六、编排特点:《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
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
《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七、内容: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评语

聊斋志异评语1. 《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奇幻和惊奇的小说集,其中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作者蒲松龄以独特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世界。
2. 这部小说集中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读者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3.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多样且独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爱情、友情、仇恨、报复等。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寓意。
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每个故事都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
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精心雕琢和对情感的深入挖掘。
5.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无论是善良的女子、狡猾的妖精还是正直的仙人,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动人的故事。
6. 这部小说集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者巧妙地运用情节转折和悬念设置,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紧张的情绪。
7.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惊喜和反转。
作者善于运用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和出人意料的结局,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8. 这部小说集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既有悲剧性的故事,也有喜剧性的故事。
作者通过不同的故事类型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9.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启示,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0. 这部小说集中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浪漫和诗意。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个充满奇幻和梦幻色彩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大全(7篇)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大全(7篇)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大全篇1这天,我读完了妈妈给我买的《聊斋志异》,虽然那本书上的故事只是全部故事的一小部分,可读完后依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全篇总共有短篇小说491 篇,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传奇、志怪、轶事等,大多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人、狐、魔、花、妖、仙等之间的爱、恨、情、仇,通过这些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些道理。
一提到《聊斋志异》,人们就会立刻想起那些恐怖的画面,令人发指的故事,一个个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害怕的妖魔鬼怪。
有些人还会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或是一本纯碎的恐怖小说来读,这样想真是大错特错,如果真是这样,那《聊斋志异》还会从古流传至今,还会成为历史上不朽的作品吗?如果你肯静心的坐下来,细细的品味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精彩故事,它还告诉我们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那些妖魔鬼怪,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凶狠的、残忍的,而在蒲松龄的笔下,他们却有着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甚至有着比人类更为高尚的品质。
虽然他表面上讲的是人、狐、魔、花、妖、仙,但却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人间那份最美好的、最纯真的情感。
那些妖魔鬼怪虽然看似凶猛,但却都有一颗最美好的心灵,有些人虽然看似美丽、善良,但却笑里藏刀、图谋不轨,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所以,人们一定要认清他人的真面目后再下结论,否则,害的只会是你自己。
《聊斋志异》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很多道理,它真的是一本让你受益终身的书!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大全篇2轻轻合上《聊斋志异》的最后一页,望着手中的书,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特色,其中“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连起来解释,顾名思义,在聊斋这个书屋记述的奇异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号柳泉。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读后感精选15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精选15篇聊斋志异读后感1郭沫若曾对此书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也有高见:“鬼狐有性格,笑骂成__。
”于是我在众多名家的“怂恿”下决定再次细品本书,初读此书时,只觉作者具有独特且丰富的想象,并没太多印象,可再次嚼味却有了些不同的看法。
书中近五百篇短篇小说,我记不得这么多,只记得有篇叫《僧术》的__,印象尤深。
文中的那个黄生怀才不遇的经历,确实令人愤恨不平,难怪他的`好友(和尚)要为他疏通关系。
可按理说应该向人间有关方面去贿赂,可是和尚却借助法术,向冥中主考官去行贿,这好似不合常理?但结合作者这科举上的过来人那“任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的激昂言词,不难体会出主考官的贪赃枉法这恶劣行为,不知我所想是否恰当,但曾闻有人说黄生小家子气,我不大认同,那岂不等于表明作者也热衷于行贿,鼓励人们走歪门邪道?此书既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这想法定当否决。
言不再多,只是再次玩味后才方觉此书谈狐说鬼的手法,不只局限于作者的想象与众不同,更多的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反映了作者所处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作者用笔鞭挞着无恶不做的贪婪的官污吏们,统而言之,此书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认识,以及当时社会的丑陋面目。
“人人平等、和平、和谐、民主政治……”这些词儿对我们来说十分普通,可在当时社会毋庸置疑这些完全都是奢念。
我拥有一切作者愿极力拥有的东西,我庆幸,可我支身在福中不知福,盼望得到更多更大的“肥肉”。
作者用诸多笔墨写下《狼三则》、《劳力道士》等__,警戒世人不得贪婪,可如今贪婪的官仍横行于世,年年有因动用国资而被捕的新闻,看来《聊斋志异》不只限于被当时人们所阅读反思,如今世人也应好好品读一番。
如今,市场上风花雪月的书籍举目皆是,可真正的好书却无人问津,可悲,其实,在闲暇之时,读些像《聊斋志异》一样的书籍,既是知识上的丰富,也是精神上的食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聊斋志异读后感2为了情,可以不避生死,不论阴阳;为了情,可以起死回生,感天动地。
聊斋志异读后感(集锦15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集锦15篇)聊斋志异读后感1今年寒假,妈妈送了我一本厚厚的书,名叫《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本经典小说,有不少人再看。
里面经常会讲到鬼、狐、仙、怪。
也讲到了人类的感情,嫉妒和亲情。
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无限的智慧。
我最喜欢的是《画皮》和《花姑子》两个相比较,《画皮》恐怖些,更让人深刻。
《画皮》讲的是一个狐妖,它取人皮装成人因而夺取顾生的心脏,顾生的妻子陈氏幸好得到了一个乞丐的帮忙,救活了顾生。
而《花姑子》大家应当不陌生,是安生和美丽的花姑子之间的故事,我也不多说了。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是讲鬼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的中后期,贪污成性,赃官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作者生活好的不少,差的很多,然而作者未必去思考怎样的惩处,大胆的揭开所谓“盛世”下的“烂疤”。
替百姓提出控诉!在那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最终,还是以作者的诗为结尾:姑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聊斋志异读后感2 寒假期间,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书店读书,我在书店读了《聊斋志异》,便有感而发。
聊斋表面虽然是些妖魔鬼怪与书生仙士敌对与情感的故事,内在却透露着封建王朝的黑暗面,如其中的《席方平》这一章,在人们看来,不过只是写阎王、郡县城隍受羊家贿赂,不问青红皂白将席方平以及其父亲加以酷刑,不允其再告贪赃枉法的官吏与羊家,最后二郎神给席方平平反,将羊家、郡县城隍以及阎王加以重罚,使羊家财粮一日比一日少,席家财源不断。
其实暗地里透露着旧社会贪赃枉法的官员、官官相护,置善者水火于不顾,对恶人万般恭敬,这才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我非常佩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勇气,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他的作品若被恶人读出,随时都会被揭发,收到官府的严刑审问,甚至还会影响到身家性命。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蒲松龄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正如李世民的《百字箴言》所说“交友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此书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后来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用唐人传奇的创作精神和手法写志怪小说,不仅继承了六朝志人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传统,而且还从话本小说、史传文学以及唐宋散文中吸取艺术经验,加以融汇创造,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特色。
作者还以其大胆奇异的艺术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艺术,雅洁明畅的语言艺术,成功的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文章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之所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三折,变幻无变,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见奇。
塑造人物手法多样,个性鲜明也是其一大特色。
《聊斋志异》中在刻划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或通过生动、准确的细节,或通过自然环境的衬托,从正面、侧面、反面各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总体来说,蒲松龄用文言写作的《聊斋志异》几百年来它不仅并未随着时代的更迭、文言在社会生活中的消失而为人们所遗忘,随着传播媒介的进步发达,它反而俘获了更多数量的读者,这与其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
论《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

论《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描绘了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但男性形象也同样丰富多样。
本文将探讨《聊斋志异》中男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以及他们的命运和经历。
在《聊斋志异》中,男性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他们有的勇敢坚强,有的善良正直,有的则贪婪自私。
这些男性形象的性格和行为举止,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想和观念。
许多男性人物形象都具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胡生,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畏强权,最终娶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
同样,在《聂小倩》中,宁采臣也展现了勇敢坚强的性格,他面对邪恶势力不屈不挠,最终战胜了困难。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勇敢坚强,不仅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也代表了作者对社会正义的崇尚。
很多男性人物形象都具备善良正直的性格特点。
像《聊斋志异》中的陈生,他因为自己的善良和正直而得到了好报。
在《阿宝》中,孙子楚虽然遭遇了不幸,但他的善良和正直却感动了神灵,最终获得了幸福。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善良正直,展示了作者对道德伦理的和对社会善良的崇尚。
然而,也有一些男性人物形象表现出贪婪自私的性格特点。
如《聊斋志异》中的某官员,他因为贪婪而做出了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最终也因此受到了惩罚。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贪婪自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
《聊斋志异》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性格和特点。
他们或勇敢坚强,或善良正直,或贪婪自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想和观念。
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命运和经历,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同时,这些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立体、全面的文学体验,使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形象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在探讨这些男性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注意到,《聊斋志异》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并非单刻板的。
即便是同一个人物,也可能在不同篇章中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李娃传 聊斋志异的评价

《李娃传》赏析《李娃传》可说是唐传奇之精品,在故事情节的处理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十分精彩,值得学习品味。
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李娃传》的全部故事情节由院遇、计逐、鞭弃、护读、团圆五部分组成。
荥阳公子才华出众,上京应试,在平康里鸣珂曲中遇见李娃,为之倾倒,于是沉溺于儿女欢情之中,忘记了科考,倾囊买笑,以致资财荡尽,此为“院遇”。
李娃母女用计骗尽公子钱财,人走楼空,荥阳公子惶惑发狂,此为“计逐”。
荥阳公子身无分文,只好流落凶肆以零工维生。
可是在赛挽歌时却被父亲发现,遭到毒打,此为“鞭弃”。
后被人救起,开始了行乞生活,在一次叩门行乞中来到李娃之宅,李娃受情感所责,收留照顾他,并督促其刻苦攻读,此为“护读”。
公子再次赴考,竟得士第,最终与李娃成婚,亦与父亲和好,此为“团圆”。
全文情节变化多端,引领读者深入其境,深深感受到荥阳公子堪称离奇复杂的遭遇过程,体现了作者在情节方面的构思之精。
二、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李娃传》塑造了几个较为重要的人物,如毫无社会经验、憨厚淳朴、用情深厚的荥阳公子,以骗取钱财为目的、堪称反派角色的李母,重视功名富貴、讲究门阀等第的荥阳公等,而作者塑造最为出色的则是李娃这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李娃本为长安倡女,在许多方面她是一个社会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在人情应酬处必是高手,可以玩弄男人的情感,可以隐藏自己的弱点,因此她参与了甩掉荥阳生的计谋。
但李娃也是一位世间女子,她有着对真挚感情的要求,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逃避不了自己內心深处的真情。
与公子的重逢和公子的悲惨处境,唤起了她潜藏在心中的对公子的感情,同时也使她的善良本性复苏了。
她毅然赎身,照料公子,督促公子日夜苦读,在公子及第得官后又主动提出“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其善良本性又进而发展为“义”的壮举。
纵观小说,李娃性格中多情与忍情、残忍与善良、逐利与行义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在唐传奇多彩多姿的女性画廊中别具风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李娃传》予以高度评价:“(白)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聊斋志异运用传奇手段写志怪

《聊斋志异》运用传奇手法写志怪从而超越了传统志怪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题材丰富,思想深刻,艺术技巧很高的文言志怪小说集。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入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这段话精辟地指出,《聊斋志异》既是对传统文言志怪小说的一脉相承,有共同的创作规律,如内容庞杂丰富,注重搜身记异等,然而在与史区别,创作思想,形象塑造,语言之胜等方面以及总体水平上不同于传统志怪小说而显示出成熟精美的优势,使得我国古代文言小说跃上巅峰。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写的是传统志怪小说中的“神仙孤鬼精魅”,但他兼收并蓄,大量使用了更先进、更丰富的传奇小说的表现手法。
怪异、丰富的题材加上更加自由、艺术的表现形式,使这部作品更添了生活的真实感,也更富有了艺术的精致美和奇。
故事和手法完美融合,使《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志怪小说的一座峰巅。
本文接下来将从作者创作思想、情节结构、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对“用传奇而以志怪”的《聊斋》之所以能够震古烁今,超越传统志怪小说做出一些探讨。
1、作者的创作思想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作者创作的出发点首先就决定了一部作品价值的高低。
对于文言志怪小说而言,这种创作的思想首先表现在作者自身的鬼神观念及这种观念对于创作的影响。
传统的志怪小说都非常相信鬼神的存在,甚至对于鬼神的存在,许多小说都不遗余力地加以证明和确认。
如干宝《搜神记》序中就明确提出创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
这个观念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表现在,由于他们认为鬼神乃实有,所以只要忠实地记录就行,特别重视事实的真实性,强调的是“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而让作品流于历史的支流。
对于作品作家也独立其外,做一个记录的旁观者,完全不重视作家主观世界的感受,粗陈梗概的叙事方式也让作品的艺术魅力大打折扣。
青柯亭本聊斋志异的优点

青柯亭本聊斋志异的优点1.引言1.1 概述青柯亭本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聊斋志异》的一种版本,被广泛认为是该作的最早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
该版本的作者是民间传说中的著名作家聊斋志士。
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以其瑰丽的想象力、精湛的文字表达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而备受赞誉。
首先,在概述部分中,值得注意的是青柯亭本聊斋志异的独特之处。
它是一部描写灵异奇闻的短篇小说集,融合了道家、佛教和儒学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
它以揭示人性的善恶和现实社会的黑暗面为主题,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得青柯亭本聊斋志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其次,青柯亭本聊斋志异的优点还包括其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
该版本中包含了许多闻名于世的故事,如《牡丹亭》、《画壁》、《五色石》等,每一个故事都以扣人心弦的剧情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
同时,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恢弘的背景描述,使得每一个故事都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感染力。
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青柯亭本聊斋志异还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性洞察力。
每一个故事都通过灵异事件来反映人性的善恶、道德的观念和道德的制约。
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和人物刻画,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以及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的选择和态度。
这种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使得青柯亭本聊斋志异成为一部既具有故事性又具有思想性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青柯亭本聊斋志异是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无论是从文化内涵、故事情节还是思想深度上来看,青柯亭本聊斋志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优点。
通过阅读它,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华,同时也能够收获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1.2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组织和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集奇幻、悬疑、恐怖于一体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四十余个故事,讲述了妖魔鬼怪、人鬼情怨等种种奇异故事。
读完后,我对这部书有以下几点感想:
1. 离奇的情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非常离奇,充满了神秘、古怪的元素,让人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
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情节和结局,让人难以预料。
2. 对人性的揭示:在奇幻的背景下,《聊斋志异》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描绘了人们的贪婪、欲望、爱恨情仇等各种情感,让人反思自身的内心世界。
3.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聊斋志异》融合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超自然传说,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聊斋志异》后,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文学功力,也对其中的奇幻故事和对人性的揭示感到震撼和启发。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的评价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
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
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
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
《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
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
《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在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是不收银子的,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他就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变由此而生。
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
“志”变产生了(记录)。
“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
“聊斋志异”变由此而生。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
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
能诗文,善作俚曲。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
读物多种。
《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收集500余篇,神神鬼鬼妖妖怪怪……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除此之外,本书中所书故事提醒人们要弃恶从善,讽贪刺虐,善待众生,诚信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