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燕子》教案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引导学生了解并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抓住特点生动描写的方法。
1.布臵学生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搜集春天的景物的图片,搜查关于燕子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
2课时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来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以及查资料知道小燕子有哪些特点呢?(示例: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对农作物有帮助,是益鸟。
她总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上景物。
2学生按一定顺序将观察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图中的燕子,并对春光中的小燕子作出评价。
4出示课题并设疑:文中的作者将怎样描述在春暖花开、绿柳轻扬时节从南方赶回的小燕子?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生词,纠正读音。
(1)读生字卡片。
重点指导‚拂‛的读音。
(2)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俊俏吹拂五线谱4指导书写。
聚:下面不是‚禾‛。
演:右边有一横,不要丢掉。
漾:右下部分是‚永‛,不是‚水‛。
四、再读课文,粗知大意,学习观察方法1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三年级语文教案非常有意义的。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春雨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和日丽春花怒放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
(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3、作者简介: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读懂《燕子》这篇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情节。
2. 能够正确朗读《燕子》这篇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自由表达对燕子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重点:1. 理解《燕子》课文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朗读《燕子》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进行情感交流,谈论对燕子的感受和感想。
教学准备:1. 课文《燕子》的课文教材。
2. 燕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卡片或图片,用于教学辅助。
4. 燕子的模型或图画,用于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燕子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谈论燕子的外形特征。
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学习课文1. 教师朗读《燕子》课文,学生跟读。
2. 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型,确保学生理解每一个细节。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情感表达。
4. 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重点讲解1. 重点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2. 通过问答和游戏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根据课文内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燕子的感受和联想。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由创作关于燕子的诗歌或故事,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燕子的热爱和喜欢。
六、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课文内容,总结重点,强化记忆。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对燕子进行观察和思考,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燕子》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2300字】。
2023年春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春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识字和认读
1. 课程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识别汉字和学会正确的阅读。
学生将研究一些常见的词汇和句子,并能够正确地念出其中的每个字。
2. 教学重点
- 研究汉字的基本笔画和读音
- 记忆和认读常用的词汇和句子
3. 教学内容
3.1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读音
- 学生将研究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和读音。
老师可以使用课件或黑板来展示这些汉字,并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和发音。
3.2 词汇和句子的认读
- 学生将研究一些常见的词汇和句子,并通过老师的示范和练来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读法。
4. 教学方法
- 演示法: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演示来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和发音。
- 练法:学生可以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练题或口头练,让学生积极参与。
5. 教学评估
-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6. 教学资源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 课件或黑板
- 练题和小测验
7. 教学安排
8. 教学反思
-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 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一、研读教材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
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研读学生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1、走进生活。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孟姜女哭长
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2. 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如字词理解、词语搭配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研究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语理解和辨析。
3. 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引发学生关于友情和家庭的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与背景介绍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导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 介绍长城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时:故事细节理解
1. 通过师生共读和交流,解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和
寓意。
2.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三课时:词语研究和运用
1. 教授故事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 进行词语搭配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课时:情感表达和思考
1. 鼓励学生表达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情感和思考。
2. 以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和
家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语
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拓展阅读和研究资源
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关于长城、友情和家庭的故事。
2. 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巩固相关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研究本课的14个生字,能够认识9个生字,并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燕子和春光的美,体会春天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研究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研究新词和生字,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
1.教师朗读儿歌《春天多美好》:“XXX,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XXX,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教师提问:“春天,活泼可爱的XXX从南方飞来了,你们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XXX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3.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究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阅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燕子。
3.再次阅读这一段,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4.分析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这些形容词的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燕子,边读边画。
2.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1.研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这些自然段。
2.通过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燕子和春光的美,体会春天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教学过程如下:一、研究第二自然段。
首先,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该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篇1课时目标: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字、词的积累。
难点:叠词的仿写教学过程: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学板书全册 (全册)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第二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面五星黑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面五星黑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一面五星黑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学生能够听懂、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掌握一些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表达个人爱好的词语和句子。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一面五星黑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提高学生的听懂、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 学会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表达个人爱好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准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一面五星黑旗》-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和练册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复上节课学到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
2. 引入新课的主题,并提问学生对该主题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步:课文研究1. 首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发音能力。
2. 分段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词语和句子研究1. 教授课文中出现的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词语,如"高大、瘦子、秃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教授表达个人爱好的句子,如"我喜欢打篮球,我喜欢看书"等,引导学生用这些句子描述自己的爱好。
第四步:练巩固1.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之间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爱好,加深对词语和句子的运用。
第五步:课堂总结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
2. 确保学生对《一面五星黑旗》的情节和人物有基本的理解,以及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表达个人爱好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预下一课的课文内容。
2. 布置练册上与本课相关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一面五星黑旗》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年级和课程要求,通过导入新课、课文学习、词语和句子学习、练习巩固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
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
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
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
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他们分别是:迷人的大自然;留心和保护周围的环境;如何看问题、思考问题;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人间真情;神奇的科技世界;感受国际友好情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
每个语文园地仍有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共有课文____篇,其中精读课文____篇,略读课文____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____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二组和第五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教材要求识字____个,会写字____个。
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
另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
二、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全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
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惠崇春江晚景》是XXX为XXX的画题的诗。
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
《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造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讲授重点:相识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讲授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材料;多媒体课件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全册)第一课时绝句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XXX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XXX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退研究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季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季,一起去看看春季的艳丽风景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季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光之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相》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相》优秀教学
设计
设计目标: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争相》这
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课
文中所传达的主旨,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内容:
- 课文《争相》原文及课文配套题
- 课文《争相》的阅读理解讲解
-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一起回忆学校里的快乐时光。
2. 引入课文《争相》,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步骤二:阅读理解讲解
1. 共同朗读课文《争相》。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4.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梳理。
步骤三:表演展示
1. 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共同设计表演《争相》的场景和角色扮演。
2. 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并互相评论和评价。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总结,提出表演的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争相》,通过
阅读理解的讲解和课外表演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提供适当的教学
帮助和反馈,以使本次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
References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相》课文及配套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燕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字词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导入新课,初读课。
3.学习课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
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
(板书课题:l燕子)二、初读课,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读通顺。
2、默读课:(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
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骏()俏()悄()拢()竣()峻()哨()梢()笼()添()沾()倦()谱()符()填()粘()圈()普()附()(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思考:课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1)课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自然段指读全,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二、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思考:课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增添生机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3、指导感情朗读四、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全。
试着背背课。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
3、仿照课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
外形活泼机灵板书:燕子赶飞行轻、快休息音符第2课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生学习诗歌赏析。
2.教师以《咏柳》和《咏柳>赏析》为例,帮助学生跨入诗歌欣赏之门。
【教学设想】1.本课上两课时。
2.尽可能调动学生自学,因此采用“讨论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3.千方百计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法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
4.本教案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5.本教案中的(一)(二)(三)是结构层次;“△”号表示一个教学步骤与需从讲授中剥离的部分;“()”内是教师的操作,学生的动作等。
6.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单元全部课。
第一课时△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化生活。
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今天学习的《<</span>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1.释题2.复习《咏柳》①背诵本诗。
②从体裁分类:③从内容分类:④本诗主题:3.关于赏析①本的主题:②本的基本结构:4.学法△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
(学生补出)△订正:《<</span>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
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
(板书)这就是本的主题和学法。
本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
△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
“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
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三)复习与总结△学生再读一遍课。
教师板书:△请学生完成课后全部练习。
春日- 教学设计展示古诗:朱熹所作的《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人。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享受春日,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
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
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3、荷花(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生字词卡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西藏的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中沸水翻滚,热气升腾;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传说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