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总复习》教学设计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总复习》教学设计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总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下册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

2.时间、长度、容积、质量等概念的综合计算。

3.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图形变换。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时间、长度、容积、质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综合运用时间、长度、容积、质量等概念,进行计算。

3. 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图形变换•复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变换操作。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通过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知识。

2.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复习四则运算–通过口头练习、书面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用方法。

2.时间、长度、容积、质量的综合计算–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时间、长度、容积、质量等概念的实际运用。

3.图形的认识和变换–通过图形的展示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基本图形的性质,并进行图形的简单变换。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测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习成绩–综合考虑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

七、教学反思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内容,包括数字、加减法、时间、长度、图形等;2.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字复习数字1-100的读法和写法,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字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进行复习,可以使用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如数学积木、计数棒等进行教学;对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复习,通过口算和书面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2.加减法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包括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口算和书面计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应用题的训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时间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时间相关知识,包括时间的读法和写法,时间的前后顺序等;进行时间单位的训练,包括小时、分钟的概念及其换算;运用时间的应用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4.长度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长度相关知识,包括长度的比较和测量等;进行长度单位的训练,包括米、厘米、分米的概念及其换算;运用长度的应用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运用长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图形相关知识,包括圆、方、三角形、正方形等;进行图形的辨认和分类训练,让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基本图形;进行图形的绘制和计数训练,让学生能够绘制基本图形和进行简单的图形计数。

三、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辅助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图表、图片和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合作做题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5)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北京版 (5)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复习,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序数的认识,数的组成与分解。

2. 计算初步: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

3. 量的计量:长度的认识,重量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4.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

5. 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家长签字,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以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主要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课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复习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3.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熟练掌握。

2.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宣布今天的教学内容:总复习。

•请学生自主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知识点梳理(15分钟)
•复习1-9题内容,引导学生规范写数字。

•复习加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规则。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20分钟)
•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分组进行加减法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练习,如购物计算等。

•讨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演练。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基础加减法计算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增加相关练习和活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4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4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4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册所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提高学生对加法、减法和数字组合的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2.理解数字组合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复习练习•让学生回顾本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复习练习。

•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解题,如物品对照法、竖式计算等。

•提示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进位、借位等。

•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数字组合•通过拼图游戏或数字配对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字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数字组合方式,如相加、相减、相邻数字组合等。

•让学生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数字组合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2.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复习练习(3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书面练习。

2.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巡视指导,批改错误并讲解正确答案。

2. 第二阶段:数字组合活动(40分钟)1.分发数字拼图或数字配对游戏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

2.鼓励学生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数字组合规律,与同桌分享讨论。

3.收集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全班,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数学练习。

2.自选3个数学题目,编写题解过程,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

七、板书设计•复习加法和减法•数字组合方法•互动游戏、分享活动八、教学反思完成本课教学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总结: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加法、减法和数字组合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学校一班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应用题相较于〔其它〕题型来说与生活结合更亲热,更好玩,因此,对于学校生来说,从应用题中学到的数学学问更加丰富,更加记忆深刻,那么老师们应当如何来设计教学呢?下面是学习啦我整理的学校一班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案例,供大家参阅,期望对你有关怀!学校一班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教学目的: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娴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3、训练同学依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娴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教学预备:课件或挂图一、引入今日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学问。

二、新授1、加法[出示秀丽的郊外风光]师:瞧,郊外的风光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秀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如今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如今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秀丽的蝴蝶可真秀丽啊,瞧,来了一群小伴侣,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图意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伴侣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三、课中操四、减法图式那边的小伴侣玩的欢快,这边的农夫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夫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终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农夫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

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P51:13 14 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学校一班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一班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数字的综合应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数字的综合应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展开讨论,重点留意其数字的综合应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字的综合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以下将从数学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议论。

一、数学知识点1. 数数数数是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早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数是对事物进行量化,也就是数数时要确定数量。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中的生动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人群中数人或者在课堂中数同桌,让孩子体会到数数的快乐和实用性。

2. 数字数字是数数的抽象概念,是用来代表数量的符号。

在数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将数字概念进行引导和巩固,例如故事中出现的数字,让孩子数出来,以提高孩子的数字识别能力。

同时,通过数字做游戏,如找数字,计算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字运算能力和心算速度。

3. 数字应用数字应用是数学综合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计算、时间、金钱等方面。

在数字应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游戏和演练来加深学生对数字应用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方法1. 亲子互动教学法亲子互动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快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例如可以利用“猜数字”游戏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快速学会数数和数字的基本概念。

2. 童话故事教学法童话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用于数字的教学中,因为孩子们都爱听童话故事。

在故事中融入数字知识并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应用的知识。

通过故事中的游戏,例如“小熊找蜜糖”,让孩子们快速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提高孩子们对数字应用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1. 教学目标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明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课堂难度,适应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

人教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教案

人教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教案

人教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教案例1、15的认识
1 5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练习1、
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3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6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看图把下列的数写出来
3、看图把下列的数写出来并填空
例2、看图列式
总结:什么时候用加法?求一共有多少、和是多少用加法!
练习:
例3
总结:什么时候用减法?一共知道了,求部分是多少、剩下多少用减法!
练习
例4、树上有7只小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画图分析:
例5、草地上原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个,还剩多少个?
画图分析:
练习:
1、小明看了7页,这本书还有8页就看完了。

这本书有多少页?
2、松鼠吃了8个松果,还剩2个,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松果?
3、一条路长10米,小兔已经跑了6米,还剩多少米没跑?
4、跳绳比赛有8人,唱歌比赛12人,参加跳绳的人数再增加多少就与唱歌的人数同样多?
5、一盒乒乓球,拿走了4个,还剩8个,一盒能装多少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1-20的数词和数字。

2.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3.复习简单的图形和图形的特征。

二、复习内容1.数字和数词(1)复习1-20的数字和数词。

(2)练习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数量,如: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教室里的学生人数等。

2.加法和减法(1)复习1-2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练习简单的加减法口算,如:3+2=5,8-4=4等。

(3)教学生使用算术符号+和-进行加减法运算。

3.图形和图形的特征(1)复习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简单的图形。

(2)练习观察和辨认图形的特征,如:圆的特征是没有角、三角形的特征是三条边等。

三、教学活动安排1.数字和数词的复习(1)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排列1-20的数字。

(2)老师呈现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数量。

(3)练习用数字和数词进行口算。

2.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利用算术题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练习。

(2)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图形和图形的特征的复习(1)利用图形卡片展示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背诵图形的特征。

(2)老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如:请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四、巩固练习1.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练习数字和数词的写法,以及加减法口算题。

2.利用学习软件或者教学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字和数词、加减法的练习和巩固。

五、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六、反思1.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和数词、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教学目的: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一、引入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1、加法[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三、课中操四、减法图式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

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P51:1314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数学应用题的阶段,因此设计一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数学应用题教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案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 理解数学应用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会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运用基本的加减法求解数学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 理解数学应用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运用基本的加减法求解数学应用题。

3. 教学难点-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今天妈妈去菜市场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一共买了8个水果。

妈妈买了几个苹果?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数学应用题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应用题的定义和用途。

3. 实例演练提供一到两个应用题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一起阅读和理解题目。

通过分析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加减法来解答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练习巩固为学生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数学应用题。

通过个别、小组或整体形式,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题,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5. 拓展延伸对于部分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目,包括多步骤的数学应用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数学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听取学生的思路和解答方法以及给予及时的反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总结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一年级下册所学的数学内容。

2.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综合应用。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和写法。

2.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3.复习简单的数学综合运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1.让学生依次读出十位数和个位数,认识数字的构成。

2.让学生用正确的顺序写出数字0-100。

第二步: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1.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口诀。

2.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进行练习,检查他们的运算能力。

第三步:复习数学综合运用问题1.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综合运用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辅助措施1.利用数字卡片和算术符号卡片让学生进行操作。

2.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表现。

2.通过练习题和问题解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

2.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以上是《总复习》教案1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回顾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2.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法、减法2.重点训练加减法运算技巧3.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回顾知识点1.1 加减法运算规则 1.2 加法口算 1.3 减法口算2. 教学方法2.1 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规则 2.2 组织小组合作练习,进行加减法口算训练 2.3 设计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知识点1.让学生回想加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教师板书并讲解口算方法。

第二步:加减法口算练习1.小组合作练习,学生相互纠正。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排难解惑。

第三步:实际问题解决1.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找出最佳解决方法。

第四步:总结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展示解题方法,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回顾了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知识,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更加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氛围良好。

但需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图画应用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数、连线等方法,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表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图画应用题的特点解释图画应用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图画应用题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找出数学信息。

2.2 图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介绍数数、连线等解题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图画应用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找出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表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图画应用题的特点,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解决图画应用题。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图画应用题的图片或卡片。

画图的工具,如彩色笔、铅笔等。

4.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适合学生进行画图的桌椅。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图画应用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图画应用题的特点,让学生理解题意。

示范运用数数、连线等方法,解决图画应用题。

5.3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类似的图画应用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完成练习题。

5.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图画应用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评价学生运用数数、连线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应用题专项复习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应用题专项复习课件
1.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能列个算式吗?
(4)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13 - 8 5 箱
(3)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运用新知
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小林家养了15只兔子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每个 8角
2. 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1. 买上面三样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
50+10+30=90(元)
100-90=10(元)
还可以问:帽子比围巾多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15 7 8
15 6 9
原有11辆大巴,出租6辆,还剩几辆? 原有15辆货车,出租7辆,还剩几辆? 原有18辆小汽车,出租9辆,还剩几辆?
4. 每人要跳15个。
问题:(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这道题怎样计算?
怎样解答呢?
36-8=
还剩多少个足球?
新课推进
22

7
15

(只)
从22只船里去掉划走的7只,就是剩下的。
看图你知道了 什么?
这道题怎样 解答?
解答正确吗?
今天是学校开放日,要来48位家长。已经放了30把椅子。还缺多少把椅子? 文具盒8元一个,拿50元去买一个文具盒,应找回多少钱? 跳绳比赛中,小红和参加比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39次。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画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中的数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画观察:让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中的数量关系。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1. 图画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画,如水果、动物等。

2. 数学工具:准备一些数学卡片,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教案范例:第一课时:认识图画中的数量关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学生分享找到的数学信息,如数量、颜色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的数量关系。

2. 举例说明,让学生模仿练习。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图画中的数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后续课时同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画的数量关系。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复习概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复习下册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编写本教案进行总复习。

二、复习内容1.数的认识a.认识1-100的数,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b.掌握小于、大于、等于的概念。

c.学习数的比较大小。

d.认识相邻数,学会在数轴上的表示。

2.加法和减法a.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b.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c.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简单的几何图形a.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b.学习简单的图形分析和认知。

4.时间a.学习钟表,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b.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

5.日历a.认识日历,学习日历上的日期。

6.计量a.重量的认识和比较。

b.长度的认识和比较。

c.学习容量的认识和比较。

三、复习策略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倡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操练和复习,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在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比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巧用教学媒体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学知识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实际应用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四、复习过程1.数的认识a.让学生通过数棍、数码、数图等教具认识1-100的数。

b.跟学生一起探讨数的大小和顺序,进行数的比较讨论。

c.利用数轴教具,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的相邻关系。

2.加法和减法a.通过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b.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锻炼加法和减法的能力。

c.引导学生进行进位和退位的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运算。

3.几何图形a.利用图形拼图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和分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b.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巩固几何图形的认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一、教材回顾本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进行综合复习。

在进行期末复习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本学期所学的内容:1.数的认识:自然数0、1、2、3、4、5的认识和写法。

2.位置方向:上、下、左、右的概念及用语的学习。

3.数的比较:比较大小和多少,认识数的大小,并进行有关数字的大小比较。

4.数的组成:认识1~5的满、缺数,并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

5.简单的图形:认识几何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和圆。

6.组合图形:认识各种简单图形的组合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以“观察-比较-总结”的方式复习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2. 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0~5的数字。

3. 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4. 能够认识并准确描述简单的图形特征。

5. 能够通过图形的组合形式,对几何图形进行认识和总结。

三、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数的认识与书写。

2. 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

3. 简单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4. 图形组合的理解与总结。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次复习教案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 重点:数的认识与书写,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的综合运用。

2. 难点:图形组合的理解与总结,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数的认识与书写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二课时1.简单几何图形特征认识。

2.图形组合的理解与综合应用。

六、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字和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情景教学法: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期末复习教学,学生将参加一次小测验,考察他们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册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讲授两种应用题的对比,重点是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时,教师说明摆的要求,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相比较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应用题的异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两道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应用题)分析
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大致有两个:
一、简单解决问题结构的认知。

解决问题的结构,一般分为已知信息(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孩子找出已知信息,明确所求问题,利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在日常的练习中,可以让孩子多说说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这样可以培养数学语言描述的能力,也能促进细心读题的习惯。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通常只有两个已知信息。

二、简单加、减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大致分为两类:
1、两个数量之和及其逆运算问题;
一般有“求和”和“求剩余”两类。

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已知两部分之和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这两类属于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求和就是把部分合并成整体;求其中一部分,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用整体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

我们很难把这些抽象的道理给孩子讲懂,但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例题中,在实际生活中,去渗透这些思想,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才能在以后学了乘除法后,不至于乱用方法,才能真正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有良好的数学思维。

为了贴近学生语言,通常用部分与总数来描述,
例如:看图列式(1)★★★★★★★
?个
信息:左边有3个★右边有4个★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问:用什么方法算?答:加法。

问:为什么?答:因为要把两部分和起来,求总数。

(2)★★★?个
7个★
信息:一共有7个★,左边有3个★。

问题:右边有多少个★?
问:用什么方法算?答:减法。

问:为什么?答:因为已知总数,用总数减去左边的就等于右边的数量。

注:孩子在描述时,意思到了就行,不求十分精准。

这类解决问题,归纳下来,可以小结为:已知两部分,求总数用加法,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2、比较两个数量之差的关系问题。

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将在下学期中重点学习,但在本学期也出现过,这里仅作初步介绍。

(1)首先要理解同样多。

▲▲▲
○○○两种图形或物体,正好1个对1个(一一对应),就说它们同样多。

(2)训练三句话
▲▲▲▲▲①○对▲来说,○比▲少;②▲对○来说,▲比○多;
○○○③▲和○个数相差2个。

(3)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为什么用减法算。

▲▲▲▲▲▲▲
○○○○
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有4个,剩下的就是▲比○多的部分。

理解:求▲比○多几个,就是从▲的总个数中,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多出来的部分,所以用减法。

像这样的,“求两个数量相比较后相差多少”的问题,解题思路是:大数-小数=相差数。

同样的,这类问题也有变化的类型,例如: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但现在不作要求,以后的学习中再作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