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循环经济PPT演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原则(ppt 50页)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原则(ppt 50页)
中国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源短缺和生态环 境不堪重负
在全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 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以及不计其数 的废塑料、废玻璃被白白浪费,没有得到回收 利用
专家介绍,回收1吨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 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 间,还可节省一半的造纸能源,35%的水污染。 如全国1400万吨纸都可回收利用,就能生产 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 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宁海强蛟工业区 径山镇蓝天生态农
业园
“面”上的大循 环
绍兴生态市建设 淳安花园城市建

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
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水、 电、气、煤、油等自然资源及能源短缺 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水污染、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城乡垃圾 污染等均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障碍。 如果不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高增长”的增长方式,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预测,中国现有的 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能够保证2010年供 给的只有24种,能够保证2020年供给的只有6 种,其中最短缺的是油、气资源。以石油资源 为例,目前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20亿吨, 但可进行工业开采的储量只有65亿吨,人均5 吨。与美国年消耗石油总量9亿吨、人均年消
第一,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的经济,而采取 “储备型”的经济;
第二,改变传统的那种“消耗型”的经济,而代之 以“休养生息”的经济;
第三,改变过去那种注重“生产量”的经济,而代 之以注重“福利量”的经济;
第四,改变过去那种“单程式经济”(资源——产 品——环境污染),而代之以“循环式经济”(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体系。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试点研究(ppt 42页)PPT学习课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试点研究(ppt 42页)PPT学习课件
• 2005.10 6 ministries jointly issued notification to formally start the pilots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Proposal 1: Study on Strategy Framework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Expected results 预期结果
Objectives(目标):
重要战略机遇期 选择确定了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工7个重点行业,依托42家企业开展试点
估计未来主要资源的需求及2020年GDP翻两番时大量资源消费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提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城市化进程加速
Building new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 To achieve China’s strategic goal of quadrupling its GDP by 2020 with least possible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les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以最少的资源消费和较小的环境和生态破坏实现2020年GDP 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社 元,低收入国家 时期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任务C:确定资源节约、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关键技术 会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循环经济ppt课件

循环经济ppt课件
8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系 统归属于生态系统,强调废弃物的再利用
90年代,强调产品的循环再利用 2000年以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服务
流替代物质流
15
4、我国经济发展――粗放型发展模式 (1)、中国经济发展的增物质化特点明显 中国GDP的增长依赖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 中国GDP的增长伴随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 我国的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人均资源占有率低
环境的影响小。
“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 “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
排放、低利用)
排放、高利用)
7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 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 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 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 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1
二、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线性经济
特征:
可持续的前提条件: 一是自然资源必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廉价;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永远不超
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不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 问题: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正日渐难以为继。 原因:市场机制在处理经济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存在天然不足
倡导经济:循环经济
自然资源 reduce
商品与服务
废物排放、环境污染
recycle
reuse
5
线性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6
小结: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的线性经济
流程
经济增长靠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费资 资源重复利用的比例很高,对生态

循环经济(2011.9)ppt课件

循环经济(2011.9)ppt课件
精选ppt
4、循环经济原则
3R 原则:
“减量 (Reduce)、再用 (Reuse)、循环 (recycle)” (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
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 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 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即废 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超过5亿吨, 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 立方米,两者的对外 依存度分别将达70% 和50%。
精选ppt
资源再生化利用率低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 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
家。 矿产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也较低,平均为35% --再生钢占钢产量的26%(世界平均水平为43%) --再生铝占铝产量21%(世界平均水平为40%) --再生铜占30%(世界平均水平为37%) --再生铅占17%。(相比较,意大利再生铅占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 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 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 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 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为全球进一步迈 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环境的影响小。
“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 “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
排放、低利用)
排放、高利用)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循环经济
地球新生的开端
国贸一班 偏伟佳
课程提纲
---以广东省为例分析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二、循环经济的由来、定义与意义 三、对循环经济的不同认识 四、循环经济的内涵 五、循环经济的模式 六、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2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1、压力分析——我国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摆脱依赖大量 物质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也就是在经济增长的 同时,物质消耗也将不断增长。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财富占有上的悬殊,导致阶级、阶层 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尖锐对立。
科学发展观,是通向和谐社会的桥梁
2004年,全省人均2380美元 关键时期!
6
土地资源——广东耕地面积减少预测
(以2002年为基数)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ha)
2002年
0.036
2010年 7.65
0.028
2020年 23.7
0.020
国际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0.045ha/人
7
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常规能源资源贫乏,将煤 炭、油气、水电、油页岩 等折合标准煤,全省人均 能源资源拥有储量不足30 吨标准煤,还不到全国人 均储量的1/20。
我国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69╳106焦耳,是7国平 均数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 11.5倍。——《世界资源报告》
5
SO2污染排放强度[kg/(km2.a)]
﹌ 70
60
50
40
30
500
1500 2500 3500 4500
人均GDP(美元)

中国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Part Three 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和
成效
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和方式
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原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方式:包括回收、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等 成效:减少废弃物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企业合作,共同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创新驱动: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技术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Part Four
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
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对 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
废旧金属回收:通过回收废旧金属,进行加工、再利用,制成金属制品、金属颗粒等,实现资 源的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 环境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形象
Part Five
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 低成本。
促进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途径(ppt 28).ppt

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途径(ppt 28).ppt
以一半的消耗创造双倍或五倍的财富。
发展循环经济.
消费问题在循环经济中的意义 (下游效应)
• 在系统最下游减少一个单位的消耗,
就可以在系统上游减少10个单位 的投入.
• 首先应该在系统的下游实施减物质
化的节约措施。
反弹效应的含义 (rebound effect)
节省材料的每一步小小努力都被尾随而来的数 量上的扩展所淹没
可 消费系统 利

循环使用

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
减量化 Reduce
输入端
再利用 Reuse
过程中
再循环 Recycle
输出端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 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 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 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 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 次污染。
要求物品完成使用 的功能后重新变成
环境影响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把资源、能源和其他 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
——1997年,卡诺勒斯(Carnoules)宣言
我国经济发展 对环境影响的情景分析
800% 400%
单位GDP的环境影响 资源生产率 环境影响
100% 2000年
2020年 情景I
2020年 情景II
2020年 情景III
欧盟15国的人口/GDP/国内物质消耗及物质效率
循环经济是理念,实施很困难; 循环经济可能不经济; 希望有操作规范和实施样板; -----
• 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实质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
途径
• 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该
注意的几个问题
传统的线性经济
能量 资源
经济社会系统

生产系统

循环经济--PPT课件

循环经济--PPT课件

指导思想
机械主义发展观
前提假设
资源供给是无限的, 环境自净能力是无限的, 自然环境是丰富的自由物品
经济与生态 的关系
矛盾冲突:经济增长 以生态破坏为代价
人与自然的 关系
人是自然的主宰, 人凌驾于自然之上2021
循环经济
封闭经济
太空经济或宇宙飞船经济 “从摇篮到摇篮”
低投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益
科学发展观(中国语) 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语)
零废物、零排放
2021
➢杜邦化学公司
1990年,杜邦宣布了到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四大目标:
公司总收入的25%来自可再生资源; 以1990年为基数,将全球工厂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5%; 将能源消耗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 所消耗能源的10%来自可再生资源。
2006年9月,公司上述四大目标提前完成。
2021
➢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废物利用
每年,废物处理公司可获得:
11.3万吨报纸——经过质检后出售; 1.7万吨碎石与混凝土——压缩和分类后用于不同类型地面; 11.5万吨花园/公园的废弃物——用于区域土壤的改善; 1.4万吨铁和金属——清洗后出售再利用; 1.18万吨玻璃和瓶子——出售给玻璃生产企业。
用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等。
再使用原则
2021
再循环原则(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 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 品,如塑料、纸制品等。
再生纸
上海世博会人行道路采用由废渣、
废玻璃制作成的地砖进行铺设
2021
➢次级资源化方式
将废弃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 其他类型的新产品。
32
➢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20年期间的总投资为6000万美元 经济效益每年1000万美元 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与国家环境安全课件(PPT28张)

循环经济与国家环境安全课件(PPT28张)

其中工业 25163.8 第三产业 全国GDP 13814.1 48568
38.3 100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新的环境挑战
2、水环境安全形势危急 (1)城市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大。2010年未经处理直 接排放的城市污水将维持在比现状略高的水平。 (2)工业增长减污任务艰巨 (3)面源污染将长期制约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4)饮用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胁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安全构成新威胁 (6)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水环境安全
一、背景
环境保护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和扩大
内需的重要方面
——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从通货膨胀到通
货紧缩,环境保护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o ——在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成为根本和切入

一、背景
环境问题日益复杂
o ——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下的环保
——经济快速发展 ——重化工业阶段 ——城市化加速阶段 o ——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

形态的隐蔽性。 维护的长期性、复杂性。 影响的全球性。 保障程度的等级性。
三、未来20年国家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
未来20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将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 增长,这无疑将对国家环境安全产生巨大压力。如果 不加快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更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 安全形势将更为严峻,国家环境安全将处于危险期
出路?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企业结构?
依靠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美国在全球战略要塞军事部署
2 0 0 0年 美 国 全 球 重 要 战 略 要 塞 军 事 布 署 图
卡特加特海峡 斯卡格拉克海峡 阿拉斯加湾 朝鲜海峡 格 陵 兰 -冰 岛 -联 合 王 国 海 峡

循环经济ppt课件

循环经济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10
部分国家(地区)一次能源消耗费构成(2005,%)表3-2
国家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俄罗斯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泰国 菲律宾 马来西亚 中国
煤炭 24.6 10.2 17.2 25.3 5.0 9.2 16.4 44.0 23.1 24.4 55.0 20.2 13 .8 23.4 10.3 69.6
保温节能与循环经济
上海能源研究会 绝热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
精选编辑ppt
1
节约能源
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
保护 环境
精选编辑ppt
07年 蔡子
2
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自然环境
精选编辑ppt
3
能源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的 物质基础。全社会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 做好开发能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
◆铀矿
铀矿潜在资源丰富,有待进一步探明。
◆生物能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具战略性接替资源
地位,但受成本和技术制约,尚待大力开发。
精选编辑ppt
5
二、能源发展的目标方针
1、总的目标: 发展是硬道理。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节能与降低环境污染是硬指标,是全社会共同的作务。
2、战略方针:
开源与节流并举,以有效供给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经济、 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能源供应新体系,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立足国 内资源安全,强化全球能源配置,抓住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分享境外油气资源。
3、具体要求:
◆ 石 油:加强勘查、适度开发、多元供应、完善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思想
机械主义发展观
前提假设
资源供给是无限的, 环境自净能力是无限的, 自然环境是丰富的自由物品
经济与生态 的关系
矛盾冲突:经济增长 以生态破坏为代价
人与自然的 关系
人是自然的主宰, 人凌驾于自然之上 .
循环经济
封闭经济
太空经济或宇宙飞船经济 “从摇篮到摇篮”
低投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益
科学发展观(中国语) 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语)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
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
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
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国家发改委
.
7
线性经济 Vs 循环经济
对比项目 别名 比喻
基本特征
线性经济 开放经济
牧童经济或牛仔经济 “从摇篮到坟墓”
高投入、高消耗、 高排放、高产出
经济发展的“宇宙飞船理论”
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 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还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 环境,超过了地球的超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
5
两大未来经济趋势
知识经济(KE)
一种“无重量经济”(无 量化经济)。通过知识流 和信息流来整合、优化物 质流与能量流,使之高效 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 式,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 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 动的知识化。
新的生产观
废玻璃制作成的地砖进行铺设
.
次级资源化方式
将废弃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 其他类型的新产品。
14
特点
新的系统观
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退田还湖
新的经济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
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
原料套用、能量梯级 利用、中水回用,可 修复产品再利用等。
要求物品完成使用 的功能后重新变成
再生资源。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 无毒化、无害化 11
减量化原则
生产中
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生产 工艺或实施清洁生产,以减少单位产 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能量和污染物 的排放,倡导产品小型化、轻量化,
资源供给是有限的, 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自然环境是稀缺的经济物品
和谐共生:经济增长 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互动
人与自然是和谐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实质
回收
开采 生产
广义 资源
产品
废弃
消费
.
循环经济实质:
循环经济按照自
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
生的原理来设计生产体系,
将一个企业的废物或副产
品,用作另一个企业的原
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
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
形成“自然资源→产品→
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
环过程,使生产和消费过
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
将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
环境的危害或破坏降低到
最小程度。
9
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最佳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产品的包装应俭朴而不豪华。
消费中
清洁生产现场 .
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 变过度消费为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倡导人们追求崇尚环境友好的高质 量的生活方式,选购包装简单、耐
用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等。
12
再使用原则
希望人们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 式地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而不是用过一次 就废弃。
.
3
指出生物界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我们同舟共济于一个地球、两个有限性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
循环. 经济
4
起源、定义及意义
两个重要思源
生态系统的循环
生态学把“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之 间的完成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的过程”,称之为“循环” 。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吸收了太阳能,进入动物的食物链网,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 提供物质和能量,微生物能把所有的动植废物分解、消纳,并释放到环境 ,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
零配件统一标准,使产品更容易修复;产品设 计开始,研究零件的可拆性和重复利用性。
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即产品的使用功能放在 产品开发的首位。
.
13Leabharlann 再循环原则(又称资源化原则)
两种方式
原级资源化方式
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 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 品,如塑料、纸制品等。
再生纸
上海世博会人行道路采用由废渣、
循环经济(RE)
一种“生态化经济”(减 量化经济)。以高效、生 态、循环和友好的方式利 用自然资源,以和谐的方 式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
6
定义
运用生态学规律,以资源的节约和反复利用为特征,力求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经
济运行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
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
15
特点
新的价值观
自然环境,不仅是“取料场”和“垃圾场”,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科学技术,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 修复能力。 人类发展 ,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能力。
美丽中国与循环经济
目录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循环经济的起源、定义及意义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循环经济实施的层面及基本模式 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案例分析
.
2
背景
生态系统
经济 系统
生态系统
生经态济系系统统
18世纪末的地球
20世纪末的地球
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
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
•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10
基本原则和特点
基本原则:三“R”原则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
过程中
输出端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 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 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