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早期总体性概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奇早期总体性概念研究
罗淼(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甄龙(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
作者简介:罗淼(1985-),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在读,从事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甄龙(1986-),男,新疆奎屯人,南开大学哲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研究
摘要:总体性是卢卡奇思想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早期卢卡奇强调总体性概念的方法论意义。他认为历史是一个总体,在这样的总体性中,所有矛盾都可以得到解决,这不仅是合乎逻辑的而且是现实的。然而事实上,卢卡奇早期的总体性概念成为了某种抽象的概念,并未摆脱黑格尔思辨的哲学性质。
关键词:总体性;历史;卢卡奇
总体性是卢卡奇思想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物化现象的揭示,对历史、实践、阶级意识等观点的论述,以及对物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愿景,都离不开对总体性概念的思考。对于卢卡奇而言,总体性概念凝聚着他对辩证法的深入探讨,是他一生都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
要研究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首先要澄清的就是总体性概念是伴随其思想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按照卢卡奇思想发展的顺序大致看来:早期卢卡奇强调总体性概念的方法论意义,这主要是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而卢卡奇早期关于总体性的思想在其中期对于黑格尔的研究中有所深化,这一阶段主要代表作是《青年黑格尔研究》,但卢卡奇在此主要强调的是总体性在理解社会的辩证法中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种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方法,同时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而到了晚期,卢卡奇则主要强调总体性是社会构成的一种状态,是他所理解的社会的本体。这一阶段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澄清了这一点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卢卡奇关于总体性思想的早期讨论中,也就是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探讨为界限。
一、总体性概念的提出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所谓方法也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同时,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Die konkrete Totalität,Das Ganze)的范畴。”①这样看来,对卢卡奇而言,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也就即总体性。那么,这里就需要说明的是卢卡奇为何要提出总体性这个概念并赋予其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分工破坏了人们之间的有机联系,社会生活被商品生产和交换分割成各种孤立行为,人的劳动变成了控制他自身的某种东西。由此,各种物化现象成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卢卡奇认为孤立性必须被超越,物化必须被克服,但是物化现象只有在总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才能实际被克服。在这种背景下,一战后国际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着各种分歧和混乱,由此出现了庸俗唯物论、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等思想倾向。庸俗唯物论抛弃了马克思曾经批判地吸取其中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辩证法。其中一部分理论家将经济视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观点下,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规律都具有既定的、人在这些经济规律面前,只能被动的适应和服从。而另外一种则是社会进化论的观点,他们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应用于社会领域,
用以取代马克思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片面强调类似自然科学规律的所谓的历史必然性:“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斯坦虽然在理论上有着分歧,但在许多根本点上却是高度一致的。他们都受到达尔文的影响,都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成一种社会进化论。于是,顺理成章地,所要强调的便只能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进化的客观必然性,至于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便只能再别的地方寻找。”②在这些观点看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必然只能成为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体无法把握客体的生产、变化和发展。在面对客体的时候,主体只能对客体采取直观、反思的态度。卢卡奇认为,导致这些思想的原因根本是在于物化意识。
所谓物化意识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是同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物化结构相适应的。前文已提及,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物化现象,这种情境下,人和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与人异化的物的关系,这在意识中便形成了普遍存在的物化意识。而卢卡奇认为这种物化意识集中表现在哲学上就表现为康德的“自在之物”和“二律背反”,即承认有一种客观的‘既定的’、非理性内容的自在之物,它们又是理性形式所不能把握的:“先验辩证法严格区分现象和本体,从而拒绝了‘我们的’理性认识第二组客体的任何要求,它们被看作为是和可认识的现象相对立的自在之物。”③在卢卡奇看来,康德强调要使认识对象符合主体,而这个认识论上的主体本质上就是由时间、空间等感性直观形式与知性范畴所构成的纯粹理性,这个纯粹理性却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作为客体内容和本质的自在之物。
为了进一步说明物化意识与庸俗唯物论等思想的关系,卢卡奇将康德的认识论方法概括为形式理性主义的方法,即主体认识事物的概念结构是形式主义的,且试图通过概念结构去建构普遍的知识体系,用永恒的范畴去把握外部世界。这种认识论方法产生的后果既是:“在这种形式理性主义认识方法的支配下,我们所要认识的世界被分割成许多独立的部分,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许多各自独立的部分性体系。在自然科学方面,各种部门科学大量出现,不断分化。”④在这种认识论方法下,甚至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关系(物化的),也被当作类似于自然界那样的直接存在的事实来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这正是用一种所谓“科学的”实证主义的方式去把握社会历史的方法。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就是要从方法论对这种批判资产阶级的“实证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支配下的科学主义。因为按照这种方法,主体在客体面前,只能表现为一种被动的存在,只能对客体做消极直观的反应、只能顺应它的存在和规律。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机械对立,理论与实践互相脱离,这就等于取消了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革命行动,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被置于一种消极无为的境地,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就完全丧失了。因此,一种能够突破物化意识所决定的形式理性认识方法的局限,克服二元对立结构的方法就成为必要的,这种方法就是强调总体性的辩证法。实际上,总体性范畴曾渗透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之中,只是被带有决定论基因的“科学主义”取代了:“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有决定性的区别。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论的本质。”⑤像列宁一样,卢卡奇痛斥了决定论观点,即经济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的观点,他认为没有一种经济的或政治的状况自身就是革命的,人必须首先使经济状况或政治状况成为革命的。由此卢卡奇试图用总体性概念为无产阶级革命注入能动论的成分,因为在他看来,总体意识是阶级的重要形成因素,而阶级意识又赋予了无产阶级作为总体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早期总体性概念的含义
究竟卢卡奇的总体性是指什么呢?卢卡奇曾这样概括总体性的内涵:“唯物主义辩证法
②王南湜.辩证法:从理论逻辑到实践智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403
③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 杜章智、任立、燕弘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6
④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