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和疟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诊 断
症状体征
凡有典型的周期性寒热发作、曾在流行季 节在疟区留驻或近期有输血史的患者,应高度 怀疑疟疾。
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外周血中检出疟原虫是疟
疾确诊的依据。常用方法为外周血薄血膜 或厚血膜涂片,以姬氏或瑞氏染色后镜检。 免 疫学诊断:抗体及抗原检测:IFA、IHA、 RIA 、ELASA等方法。
再次出现临床发作,称之为再燃
(recrudescence)。
复发:疟疾经治疗后,血内原虫被
完全杀灭,在无第二次感染的情况下,
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relapse)。 它是由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 (bradysporozoites)复苏后,继续发育 引起的。
贫 血
疟疾发作几次后可引起贫血。疟疾
发作的时间。包括子孢子侵入肝细胞、
红外期发育成熟所需时间及疟原虫经
数代红内期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的
时间总和。
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疟原虫的种、
株生物学特性,也与感染疟原虫的数量与 方式、机体免疫力及是否近期曾服用过抗 疟药有关。间日疟原虫存在着短潜伏期株 和长潜伏期株,其潜伏期短者11~25 d;
孢子增殖:动合子到达蚊胃壁基底膜下,
发育为卵囊。在卵囊内,形成成孢子细胞
(sporoplast),子孢子芽从成孢子细胞表面长 出,形成子孢子(sporozoite)。每个卵囊内含 有子孢子1000~10000个。子孢子从卵囊内逸 出,经蚊血腔到达蚊唾液腺而具感染性。
二、致病及临床表现
潜伏期:指从疟原虫侵入到出现疟疾
长者6~12月,个别可长达1年以上。
疟疾的发作
发作: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所引起 周期性寒热表现,称疟疾发作。
疟疾发作是由于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 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的血红蛋白、 红细胞碎片等被释放入血,其中大部分可被
吞噬细胞吞噬,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与疟原
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
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终宿主:
雌性按蚊 中间宿主: 人 感染阶段: 子孢子期 传播方式: 经媒介节肢动物 寄生部位: 红细胞 以间日疟原虫为例叙述如下:
1、人体内发育
疟 原 虫 先 后 在 人 体 进 行 了 红 外 期 ( exo-
erythrocytic stage ) 和 红 内 期 (erythrocytic stage)的发育。 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侵入 肝细胞后发育为滋 养 体 (trophozoite) , 继 而 经 裂 殖 体 (schizont) 期的发育形成约 12000 个裂殖子 (merozoite)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约需 7~8d。 侵入肝细胞的子孢子可分为: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疟原虫和疟疾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为 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
授课教师:任红斌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P.ovale)
一、生活史及形态
DNA探针及 PCR诊断技术 :人们在 DNA
探针检测疟原虫核酸及PCR诊断技术等方面也进
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方法尚有待于进
一步简化,以利于现场应用。
血象:疟疾病人经几次发作后,往往有不同程
度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轻度或明显低于正常
水平,尤以恶性疟患者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正 常或偏低,单核细胞增多。
其 它 孕妇疟疾 :妊娠期免疫力低下,
临床症状较严重。可造成流产、早 产、死产和先天性疟疾。
先天性疟疾 :感染途径可因胎盘 屏障受损或分娩过程中母血沾污胎 儿伤口所致。通常婴儿出生后即见 贫血、脾肿大,血中发现疟原虫。
婴幼儿疟疾 :逐渐起病,精神迟钝或不 安,消化道症状明显。热型不规则,高热 时可有惊厥、抽搐等。贫血明显,病死率 较高。 输血型疟疾 :临床表现与蚊媒传播的疟 疾相似,常因原发病而被忽视。潜伏期的 长短与随血输入的原虫数和受血者的易感 性有关。
生活史示意图
红内期发育
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周期性裂体增
殖和形成配子体的发育。经瑞氏染色,疟原虫胞
质为染为蓝色,核呈紫红色。
周期性裂体增殖:滋养体、裂殖体,重复增殖。
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间日疟原虫约为48 h;
配子体(gametocyte)的形成:部分裂殖子在红细
胞内发育为雌配子体或雄配子体。
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就 越严重。
造成疟疾贫血原因: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 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 免疫病理因素。
脾肿大
Leabharlann Baidu
主要是由于脾充血和单核吞噬系统增生。 镜检可见脾索内有大量疟色素和疟原虫。长 期未愈或反复感染的病人,脾髓逐渐纤维化,
脾脏质硬,切面呈青灰色,脾脏呈高度肿大,
红内期滋养体和裂殖体形态
子孢子、裂殖子、雌雄配子体
2、蚊体内的发育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增 殖两个阶段。
配子生殖:疟原虫随血流进入蚊胃,配子体在 蚊胃中经减数分裂发育雌配子(female gamete) 和雄配子 (male gamete) 。雌雄配子胞核融合 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合子很快发育形成 梭形并能蠕动的动合子。
鉴别诊断
战、发热。
典型的疟疾发作:寒颤、发热和
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间日疟隔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起初为隔日发作一次,以
后出现每天发作或间歇不规则。
再燃与复发
再燃:疟疾发作数次后,机体产生保护
性免疫,血中原虫逐渐减少,自然终止 发作。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残存 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又可逐渐大量繁殖,
可至脐下,重量可由正常人的 150 g增至 500 g以上。
肝脏仅轻度肿大。
凶险型疟疾 可分为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和胃 肠型,(如昏迷、高热持续不退、肾 功能衰竭、黄疸、循环衰竭等)。
脑型疟最常见。主要见于恶性疟,间
日疟也可发生。脑型疟的发生机理尚 停留在各种学说阶段,主要有机械阻 塞学说、炎症学说、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学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