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及民间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春
•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 . •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 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 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 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 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 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 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 春牛的盛况。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立春时迎春喝 “败毒膏”这种使人不长口疮的药膏。
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 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 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 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 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 习俗 :喝腊八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 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 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 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 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秋节
•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 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 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 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 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 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 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 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菊花酒
重阳节
茱 萸
冬至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 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 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 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 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端午节
•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 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 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 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 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 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 习俗: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榕枝 ,赛龙舟 , 吃粽 子 ,饮雄黄酒 ,佩香囊 。
清明节
•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那一天)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 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 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 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 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 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 气氛
元宵节
• •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 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 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 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 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 直沿用至今。 •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 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 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春节
•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 元日(宋)王安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习俗 •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给压岁钱
“压岁钱”的传说由来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为什么会得到 压岁钱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 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 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 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 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 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 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 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 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 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 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 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 “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 岁钱”了。
寒食节
•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 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 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 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 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 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 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 俗。
七夕节
•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 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 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 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 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 习俗 •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现在受西 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 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传统节日
请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 名称后打“√”。
春节( ) 端午节( )圣诞节( ) 重阳节( )清明节( )国庆节( ) 儿童节( )中秋节( )元宵节( ) 五一劳动节( )乞巧(七夕)节( )
请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 名称后打“√”。
春节(√) 端午节(√)圣诞节( ) 重阳节(√)清明节(√)国庆节( ) 儿童节( )中秋节(√)元宵节(√) 五一劳动节( )乞巧(七夕)节(√)
பைடு நூலகம்
年的传说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 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 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 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 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 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 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 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 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
中元节 •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 中元节在中国的民间又称鬼节。 •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 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 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 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 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 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 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 习俗: •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 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春 节
元 宵 节
清 明 节
端 午 节
七 夕 节
中 秋 节
重 阳 节
春 节
元 宵 节 正 月 十 五
清 明 节
端 午 节 五 月 初 五
七 夕 节 七 月 初 七
中 秋 节 八 月 十 五
重 阳 节 九 月 初 九
农历 正月 初一
4月 5 日左 右
除夕
•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 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 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 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 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 习俗 • 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 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 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 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守 岁.
返回目录
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正确对待外来节日
• 随着多元文化的日益丰富,中国的 传统节日日益被人们所忽视与淡忘。 取而代之,“圣诞节”、“愚人 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 国却愈加盛行。这种现象在广大青 少年中尤为常见。
• 首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对外来节日要 借鉴和包容,适当的合理的 融入到本民族文化当中。在 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把我们 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融入 到国际社会,从而发扬光大。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 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 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 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 “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 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 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 习俗: •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④、插茱 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阳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