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赏析知识讲解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摘要: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六、总结与推荐正文: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舞蹈家张艺谋执导的舞剧作品,创作于1997年。
该舞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封建家庭中一个三妻四妾的家庭琐事。
舞剧以充满寓意的大红灯笼为象征,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波折与悲剧。
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舞剧围绕着封建家庭中的女主角颂莲展开,讲述了她嫁入豪门后遭受的种种苦难。
作品通过描述颂莲与其他妻妾的争风吃醋,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
舞剧中,大红灯笼既是喜庆祥和的象征,又代表着女性们无尽的痛苦与渴望。
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命运,呼唤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舞蹈编排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融合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
舞蹈动作夸张而富有张力,生动展现了封建家庭中女性们的矛盾心理。
同时,通过对角色性格的刻画,使观众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产生共鸣。
表现手法上,舞剧巧妙运用了大红灯笼这一象征物,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线索。
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舞美设计大气磅礴,以红色为基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舞台上,大红灯笼的布置既美观又寓意深刻。
音乐方面,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元素,为舞剧增色添彩。
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当代舞坛的经典之作。
作品不仅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命运,还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上演以来,舞剧收获了众多好评,对中国舞蹈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总结与推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剧作品,通过生动的舞蹈表演、寓意深刻的主题以及精美的舞美音乐,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苦难命运。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其剧改编自《妻妾成群》。
整个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红色灯笼,可是这象征喜庆与温暖的红色并没有给人带来丝毫温暖,相反,却给人一种狰狞血腥之感,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鲜活命运将被封建主宰;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老爷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看完这片子,我感觉十分的压抑,不论是从色彩还是情节,高墙内就是一个大染缸,无论多么美好的女子,进入了那里,都会被污染。
于是乎,我为自己所处在新时代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她们的不幸感到悲哀。
整个片子人物刻画的个性鲜明,大太太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性,她是善良的,在听到颂莲19岁时会说声阿弥陀佛,她也是无奈的,自己年老色衰,不能阻止丈夫纳妾,但她是正室,又有一子,所以,他的地位是稳固的,她也不用参与什么后庭斗争,可是儿子常年在外,丈夫也不陪她,她也是孤独的。
二太太是一个表面上是一个平易近人,实际却是一个阴险狡诈之人,因为没生下儿子,怕自己地位不稳,她陷害颂莲和三太太,害她最终疯了,暂时稳住了她的地位,可是五太太一进门势必又是一场你争我斗。
三太太是一个本性不坏,非常有特点的一个人物,她为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高医生,这种行为是像当时的封建制度,也就是所谓的规矩发起了挑战,然而其最终还是死了,死在了斗争之中,死在了封建制度之下。
四太太颂莲是一个有学问的大学生,在继母的劝说下嫁到陈家,她骨子里有一种骄傲和反叛,可是这最终也被大宅门内的斗争而同化,为了争宠,她假装怀孕,最终事情败露,酒后失言,她害死了三太太,在目睹三太太被杀的情景,她疯了。
可以说她是一个悲情的人物,是千百年来活在内宅女人的一个缩影。
雁儿可以说是影片中最惨的一个角色了,每天做着当四太太的梦,直到颂莲的到来,但是她并没有从梦中醒来。
雁儿对颂莲可谓是羡慕,嫉妒,恨,以至于帮助二太太。
大红灯笼高高挂评价
大红灯笼高高挂评价《大红灯笼高高挂》评价《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1991年上映。
该影片以中国北方的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故事。
影片以其真实、温暖的情感和生动形象的刻画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首先,该影片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饱满生机和艰辛劳作。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通过精细的摄影和真实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农村世界。
影片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理想,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其次,该电影通过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变革的描绘,呈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大红灯笼高高挂》通过农村家庭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激烈碰撞。
影片刻画了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发展,也传达了人们对于自由、尊严和幸福的追求。
此外,《大红灯笼高高挂》还通过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导演对细节的精心处理和对情节的巧妙安排。
影片充满了叙事的张力和情感的张力,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观影体验。
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场景的塑造令人赞叹,使得整个电影充满了张艺谋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演员表演方面,《大红灯笼高高挂》可圈可点。
该影片由一批出色的演员组成的阵容出演,他们的真实自然的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姜文、贾经纬和巩俐等主演的精湛演技,使得角色塑造更加立体和可信。
他们在影片中的表演不仅展现了各自角色的复杂性和鲜活性,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值得一提的还有该电影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生活细节。
《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变革和农村生活的真实再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影片中所呈现的家庭、生活场景和社会环境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使得观众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现实的反思更加深入和具体。
总的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凭借其真实细腻的情感刻画、出色的艺术表现和优秀的演员表演赢得了广泛好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一)从这部影片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家庭,本是和睦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
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个深渊,一如片中“老爷”的面目身影,难见其形。
影片开头,就讲述了颂莲的家世,父亲已亡。
继母巴不得把她嫁给有钱人,从第一个镜头就宣誓了颂莲的悲剧命运,颂莲坐在床上,一个很长的近景镜头,后面是方方正正的窗户,就像无形的监狱,已经束缚,囚禁了她,影片中到处充斥了这种镜头。
后戏剧性的一幕,当红的发亮的喜轿敲锣打鼓的迎接她时,她却铃着自己破的行李包独自出发,很强的对比就此产生,红色的喜庆与她白色,素雅的衣服强烈的反抗,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女性的大学生,她倔强,直率,有主见的性格使她在“后宫”之争中必然失败。
在进入陈家后,这种对比又接踵而来,管家看到颂莲时,站在高高的楼上,一种相互间,高与低的等级“对话”,这让我想起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对话,经典的一塌糊涂,管家在不知道她与知道后判若两人。
后来的二太太与三太太之间,她与雁儿之间,与大少爷之间,雁儿是个重要的角儿,在她刚出场时就知道她不简单,在听到颂莲是四太太时,脸上充满了气愤,就知道她和老爷有一腿,当太太的幻想也就此破灭,颂莲在与她相处时也是针锋相对,两个倔强的女人是很有故事发生的,也就导致了最后两人的悲惨命运。
其实他们都有对命运的反抗,只是都建立在男人上,靠男人的宠爱来获得权利和快乐,这不能不说是旧中国时期女人的悲哀。
四个太太之间的微妙关系造就了这部精彩的电影,不得不说,张艺谋对这四个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
大太太看似老态龙钟,其实是最清楚的人,二太太的外表温柔贤淑,内心狡诈嫉妒,是一个十足的披着羊皮的狼,而且还是一头母狼,这已经注定了在这张无烟的战场中,她占了上风,而且最终会完胜。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赏析
没有春天的故事——《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赏析1、这里没有春天。
这是一部没有春天的电影①影片一开始,颂莲嫁人的时候就是个夏天,但那是个怎样的夏天呢?出嫁哪天,颂莲独自走在去夫家的路上,了无人烟,没有生机,一片萧瑟,只有一排排白扬和哪吹锣打鼓出嫁的队伍。
在一片萧条出嫁队伍显现出来的红色特别显眼。
要知道颂莲今天也出嫁,本应该要有花轿,在众人的簇拥下,要吹锣打鼓的行进。
而颂莲却是独自一人,只有一个行李箱陪衬着,孤零零地一人一步一步地走向哪些条条框框里,束缚的不能动弹深渊。
这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始,没有春天,也不会有春天也不可能有春天。
因为这不仅仅是颂莲她一个人的悲剧,并不只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幸,当又一个夏天来时五太太又在重夏颂莲的故事。
所以这是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颂莲是个女学生,有着新思想,是新文化的代表,有着不肯屈服的倔强的性格。
然而还是逃不出封建社会里女人悲惨的命运①。
陈家就像一个牢笼,束缚着每一人。
“府上的规距”,“祖上的规距”,是人们在这所府里每天生活的全部。
这里除了规距还是规距不允许有任何跨越规距的存在,不能容忍有反叛的精神,它会一点一点地把你给磨灭直至同化掉。
管家取名叫陈百顺,百顺,百顺就是让你千依百顺,照着规距做就行了。
“点灯捶脚”、“谁点灯谁点菜”这就是规距。
那哗哗的捶脚声,被捶的人无比享受,然而没有被点灯的呢,哪每一次的响声都牵引着太太们的煎熬啊!点灯点菜被拿来看作是一种炫耀,当作是一种荣耀。
因为它代表着在这个大院里的地位,代表着一种可悲的秩序,那屈辱的宠幸,甘愿做一个被统治者宠幸过后的一种施舍!哪么谁是规距呢?真的是府上的?祖上的?哪么府上的,祖上的又是谁制订的呢?是老爷。
老爷就是一个统治者,是这些太太们整天争风吃醋的中心。
老爷就是天,可以把你捧上天也可以把你打下地狱。
老爷可以纵容三太太在他新婚之夜大闹,但也可以把三太太送进楼顶的小孤房子里上吊而死。
谁点灯了,谁就是规距,你就有话语权,就有点菜的权力。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来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
张艺谋坚持以风格独特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性的视觉造型)来刻画人物与传达情感。
其间透露出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的挖掘与探究的渴望.影片以一个长镜头开始,颂莲坐在床上,一个很长的近景镜头,后面是方方正正的窗户,就像无形的监狱,已经束缚,囚禁了她,影片中到处充斥了这种镜头,从第一个镜头就宣誓了颂莲的悲剧命运。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当红的发亮的喜轿敲锣打鼓的迎接她时,她却铃着自己破的行李包独自出发,很强的对比就此产生,红色的喜庆与她白色,素雅的衣服强烈的反抗,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女性的大学生,她倔强,直率,有主见的性格使她在“后宫"之争中必然失败.在进入高家后,这种对比又接踵而来,管家看到颂莲时,站在高高的楼上,一种相互间,高与低的等级“对话”,管家在不知道她与知道后判若两人.然后,就进入了这种深墙大院的斗争之中--——-—这不影片还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是,首先是在视听和剧作的结构上的处理.创作者将本片分为了四个大段,即院子里的夏、秋、冬和第二年夏天,张艺谋导演及其他主创刻意地使这高墙大院里“没有春天",利用“春"这一美好意象的缺失给了封建旧社会一个下马威,这就是本片的外延,即批判封建社会的体现。
同时,张艺谋导演利用夏、秋、冬在生活中各自的猛烈、艳丽和清冷的视觉特点将颂莲在院中争斗的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第二年夏天”的使用使结局与开头“夏”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本片难得地拥有了一种封建社会中的宿命感,促使了影片主题的升华,也就是从对封建的批判上升到对其中人物宿命的探讨。
同时,张艺谋导演利用恰当的景别选取和景别内的适当取景让本片升华的过程中多了许多质感。
在本片中,有许多镜头是中景以上景别及画面左右极对称的取景方式相结合,例如颂莲第一次进入陈家大院时,张艺谋导演将她置于全景的纵深中,这样就使得影象多了一些隔离感,再加上左右极对称的高墙取景,让观众感觉到颂莲在这个场景中的受压迫感.这种镜头拍摄方式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现,极明显地表现出这高墙之内的封建与争斗带给颂莲等人的压迫,也让观众觉出了几丝冷酷的意味。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再说说镜头方面,影片在拍摄人物时候,多使用中近景,人物只占画面的小部分,而后景则是那高大的陈家围墙,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深处其中的人物的渺小,彷佛人物被湮没在高大的建筑中,给人一种沉重的,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在画面的构图上,画面多为幽闭的四方形,人物至于画面中心,具有意喻之意,意为:囚!
再次,影片在色彩方面,也颇为出彩,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种色彩,每种色彩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三种色彩分别为:红、灰、白。
红的主要物品有高高悬起的灯笼,有颂莲身上穿的袍子,红色,在中国常喻为喜庆之色,除了结婚时两次时候的红灯笼外,影片中红色具有其他的意义,我把它理解为一种欲望,一种被压抑着的欲望,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灰色,灰色是陈家大院的主基调,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是一种冷色调,厚重的高墙大院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意为压着众人身上的诸多规矩,意喻封建牢笼坚不可摧。
白色,说到白色,影片中的白色主要是血的颜色,片中下过几次雪,雁儿跪在雪地里一次,梅珊死后一次,还有结尾处一次。
说到雪,这让我联想起一个事物,那就是死人后那惨白的冥钱和白幡;雪,是来送葬的,第一次,它送走了雁儿,第二次,送走了梅珊,最后一次是颂莲穿着学生装走在雪地里,那时,她已经疯了,这一次送掉的是什么,除了颂莲的一切外,还有新娶的五太太的幸福。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影片最后的结局,陈老爷又娶了一个五太太,依旧是夏天,依然没有春天,娶五太太的那天,又下起了雪,这是一个隐喻,预示着延续,是悲剧的延续,同时又是封建的延续。
大红灯笼高高挂评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评析【内容摘要】颂莲曾说:“点灯,灭灯,封灯,我真的无所谓了。
我就是不明白,在这个院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我站在这里总在想,还不如吊死在那个死人屋里。
”对颂莲来说活着还不如死了,可见院中女人们是如何的悲惨,封建社会的思想是多么的毒害人。
【关键字】大红灯笼女人封建社会多次看完《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我把它列为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原因有些简单,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封建大院中的女人们的生活及命运,不能说同情,更多的是一种似乎自己是身处其中的一员的感受,电影把我带入了其中,带入了女人们在那个时代的悲惨命运。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小说《妻妾成群》,讲述了一个上过半年大学的“洋学生”颂莲,在父亲生意失败自杀后,被财迷心窍的继母嫁入豪门陈府,成为第四房太太,在陈府女人们争宠的斗争中经历受宠、失宠、骗宠,最后被逼疯的故事。
整个电影蒙着一层沉重的阴沉,似乎在大院中的人们都是没法呼吸的,而影片中整个故事也是沉重的。
一、影片主题思想影片讲述的是在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女人们悲惨的生活,封建的社会毒害了无数的人,影片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的黑暗面, 是深宅大院中的互相倾轧, 钩心斗角, 是黑暗制度下女人们的悲惨命运。
首先就成家大院而言,陈家大院是由若干四合院组合成的大院落, 它阴森、恐怖、黑暗。
层层叠叠的房脊、密不透风的高墙, 让人看着就感觉窒息。
其次就火红的灯笼、清脆的捶脚声而言,点灯捶脚似乎成了陈家大院中每个女人所期待的事情,似乎是每个女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
火红的灯笼、捶脚声成为陈府每天不少的规矩,而在这规矩下隐含的是更多女人的悲哀,点灯是为老爷能看得更清楚,捶脚是为女人调节身体换种说法也是在间接为老爷服务,似乎整个家都是在围绕着老爷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老爷过得舒坦,所有都是老爷一人单断独行,颂莲曾说:“点灯,灭灯,封灯,我真的无所谓了。
我就是不明白,在这个院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我站在这里总在想,还不如吊死在那个死人屋里。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人生被囚禁在高楼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改编于苏童的《妻妾成群》,有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而成,在国内外重大电影节上获得多项大奖,有着良好的影响。
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对人性的一种摧残,给人生带来压抑,影片开始于夏天又结束于夏天,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故事,一个没有希望的故事。
从影片的色彩、声音、人物的性格等几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影片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色,火红的大灯笼本是节日的象征,但在女人眼里却是显得那么的刺眼。
我认为,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在灰黑色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在那诡秘的死人屋里,都是显得那么得恐怖。
冬天,白雪皑皑,乔氏院落,女人们的勾心斗角愈加强烈。
一切的是是非非在铺天盖地的白雪中显得如此凄凉可笑。
白色掩埋了一段段可悲的故事,但却掩埋不了女人们心头的凄凉和恐惧!白色既能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在此影片中却给人以恐怖的心理体验,代表着死亡,雁儿在雪地中死去三姨太在一个漫天大雪的夜晚被抓,走向了死亡之墓——“死人屋”。
而四姨太最后在雪地中,行为疯癫失常。
在这明亮纯洁的白色背景的衬托中,能够更好地反观这个典型封建家庭的黑暗黑色,在大红灯笼的照耀下,我们无法忽略的是那笼罩在陈家大宅上空的“黑”——一种恐怖,一种荒凉,一种没有生机带着绝望的难以躲避的死气。
对于黑色的恐怖莫过于封灯的情景,那一块块黑色的罩布无情地尘封了颂莲最后的一丝希望,并将之冰封于“黑色恐怖”之下。
这是老爷的冷酷无情,是太太们之间的相互算计,是颂莲的悲鸣,更是这个时代女人们的悲哀。
除了鲜明的颜色以外,声音方面绝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一会儿是紧密急促的京剧锣鼓点,一会儿又是“西皮”腔被拖长了的女声伴唱。
剧出身的二太太的几段唱腔在影片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了故事结尾,突地又放起她的清唱,飘渺的歌声带有一些恐怖的味道,这种恐怖作用既来自于她死后的鬼魂,又是暗示旧社会黑暗势力的恐怖。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分析
黑色,在大红灯笼的照 耀下,我们无法忽略的 是那笼罩在陈家大宅上 空的“黑”——一种恐 怖,一种荒凉,一种没 有生机带着绝望的难以 躲避的死气。对于黑色 的恐怖莫过于封灯的情 景,那一块块黑色的罩 布无情地尘封了颂莲最 后的一丝希望,并将之 冰封于 “黑色恐怖”
之下。这是老爷的冷酷 无情,是太太们之间
白色既能给人一种纯净的感 觉,在此影片中却给人以恐 怖的心理体验。三姨太在一 个漫天大雪的夜晚被抓,
她在这遍野皆白、寒风凛冽 的背景,走向了死亡之墓— — “死人屋”。 而四姨太翻 晰于雪野中, 吃语着“ 杀
人啦”,从此行为疯癫失常。 纵使遍野皆白, 也掩盖不了封 建礼教、婚姻制度杀人的罪 恶。在这明亮纯洁的白色背 景的衬托中,能够挑起观众 心灵深处那一抹悲凉,能够 更好地反观这个典型封建家 庭的黑暗,从而激起我们对 这群妇女命运的深刻同情。
当颂莲在阁楼上偶遇飞蒲时,在她的身上打满了金黄色的阳光,颂莲逆光 而立于满眼的金黄色之中。
这阳光饱含的温暖和希望是对颂莲不甘命运企图挣扎的一种昭示。飞蒲的 笛声是勾起了她对真正家的温暖的渴望。而她在金黄的阳光下始终找不到 一个人来帮她解脱。
空空的大房子中间,她那么渺小,小到她的身影几乎是看不到的,被掩 在大房子里的她,身边仍然有阳光的照耀,而那时夕阳,是一种希望迟 到的暗喻。
大红灯笼高高挂
影片一开始,颂连的一袭白衣,不免给人对其不堪的身世深表同情的初刻 印象,奠定了一个不由自己掌握命运的女人的可怜下场。
白色的上衣同时也显出颂莲当时的心态简单明了,没有任何心机和与人争 风的不良习气,从她两条粗黑的麻花辫及布鞋的简单上,更映衬了那件白 上衣的单纯之美。
“点灯”表现了旧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和揉捏践踏。 灰黑色背景下的红色灯笼显得那么刺眼。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剖析[整理版]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剖析[整理版]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影片一上来~是女主角长达1分40秒的近景~女主角脸的正面占据了大半个画面~与镜头视角相平。
我觉得这个镜头的作用在于:一、深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戏剧冲突感就很强:主人公在封建家庭的压迫下~不得不选择屈服~决定嫁人。
但其内心极端冲突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接近于特写的近景就特别能够表现人物内心冲突的情感。
二、带给观众一种压抑感~电影一开始~主人公巨大的脸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很少电影是这样开头的。
这样就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一下子情绪调动起来~投入电影之中。
三、颜色的运用~一直是张艺谋赖以成名的绝技。
影片一上来~主人公红彤彤的脸色与灰蒙蒙的背景形成对比~主人公代表着青春、活力~而背景——封建家族却是如此地阴冷、灰暗:随后是一个声画分离~响起了中国传统婚礼时的吹奏的音乐。
画面出现了一个全景~主人公在路上走~白天~画面显得十分清淡~没有什么多余的色彩~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清冷和迷惑。
30多秒的镜头~主人公不断地走近镜头~使得画面十分流畅地从全镜过渡到中镜。
镜头略微仰拍~人物从镜头旁掠过~观众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不自禁地会关心起这个主人公的命运。
随后是主人公走入公家的一幕~先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的、浓重的匾牌~充满整个画面~写满封建的道德文章~估计是家规之类的话。
然后主人公中镜进入~一下子对比及其明显。
人物那么较小~背景如此厚重~导演通过镜别的差别、巧妙的构图处理~生动地刻画出两种力量对比的悬殊。
仿佛主人公一下子就被厚重的背景吞噬了一样~毫无抵抗能力。
预示着人物未来悲惨的命运走向。
同时~主人公的衣着如此洁白~背景却那么黑暗。
色块上的对比表现出一边是纯洁、善良~另一边却是冷库、阴暗:最后~人物不断地向庭院内走去~导演又使用了一个“景深镜头”~正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主人公走了好远~还没有走完~原先那个匾牌所在的背景却已经失焦了。
江红《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光线分析
江红《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光线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江红执导,张艺谋监制的文化大片,影片的光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影片光线分析:
1. 蓝色调的城市夜景
影片开场的城市夜景以蓝色调为主,蓝色代表着冷静与深思,这样的色调让人感觉到如此古老的城市显得有些陈旧,也体现了时代的落后和城市的贫穷。
2. 灰蒙蒙的空气
影片中人物的脸部总是被一层灰蒙蒙的空气所笼罩,这种光线表现强烈地描绘了那个年代中国的污染严重,也体现了人们内在的疲惫与无奈。
3. 黄色的照明
在张二妮挂起大红灯笼之后,影片进入到了最终的高潮,这时候片中的光线色彩开始变换为黄色,黄色是一种温暖而富有生命力的色调,这种色彩给人一种希望与激励的感觉,也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对于繁荣富强生活的祈求。
4. 红色与黄色的对比
影片中红色作为最醒目的颜色,与城市的灰蒙蒙、黄色的照明、张二妮的白色衣服以及黄色的灯笼对比,更加突出了红色的喜庆和热烈。
而红色也代表着人民革命、艰苦奋斗的历史印记,影片中通过红色的极为鲜明的展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在这部电影中,光线的使用手法非常用心,既具有表现力,又有象征意义,让人们能够深入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色彩与隐喻)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浅评色彩与隐喻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运用色彩对比和隐喻设置表题达意,非常精准。
色彩对比凸显女性角色的畸形心理。
院子里灯笼的冷色和暖色对比明显,红就红得烈,黑就黑得惨。
灯笼挂得越高,照得越亮,女人们的心就越黑暗,灯笼成为女人飞蛾扑火的诱饵,这种大红色的热情和喜庆,变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
庭院就像一个深渊,正如片中陈老爷的面目身影般难见其形。
但是红色的灯笼里面承载了四个女人的梦想,确切地说还有一个丫鬟的白日梦。
可是,这种红色的梦只能是暂时的,留给她们的没有红灯笼的黑夜之梦却是永久的。
实际上黑暗的势力在操控着这一群人的命运。
在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中,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她们无处躲藏。
这里的红灯笼不单纯是为了追求造型感和视觉元素,确切来说它更是一种意象化的符号,就算是捶脚、捏肩、点菜这样一系列程式化的动作也是与点灯息息相关的,谁能争取到点灯谁就有权利享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感与快感。
因此,在陈家大院里,几个活在绝对封闭空间里的女人为灯而疯狂。
各妻妾的荣辱宠幸、失宠遭贬皆集中表现在这点灯、灭灯与封灯上,谁有了挂灯笼权,谁就有了位于老爷之下的最高权力,因此,争夺挂灯笼权,压制打击竞争对手,媚悦老爷,争相为老爷生儿子以稳固自己的地位,成了灯笼之下的她们生活的核心内容。
对点灯的渴望其实就是对生存的渴望,但男人并不这么想,老爷不可侵犯的权威已在太太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她们愿意沦为礼教的被指使者,乐意接受老爷的肆意摆布和蹂躏。
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的生存之“道”。
影片中的大红灯笼也可以解读为“性”或者是女性的生存状态。
“性”在她们的生存过程中以一种手段的形势出现,她们最终想要得到的绝不是一场男欢女爱,而是渴求欢爱之后的身孕。
她们想要的是男孩,有孩子才能保证自己以后的生存。
红灯笼的挂起正表现了这种依附关系的存在与成立。
太太们自己无法生存,全部依附于老爷的宠幸和关注,老爷的到来、性事的发生才是生存的资本。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镜头分析,我将从电影中的几个关键镜头进行介绍,并解释其用意和艺术效果。
首先,电影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场景。
这个镜头一出现就将观众带入了电影的主题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大红灯笼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权威和权力,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则表明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盲目追求。
这个镜头的出现,不仅为整个故事设定了基调,还通过农村戏班中的红灯笼与城市文化的对比,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不协调和矛盾。
接下来的镜头是主人公李睿升从河中拯救一个落水女孩的场景。
镜头通过河水的灵动表现了李睿升对生命的救助与关怀。
在这个场景中,摄影师采用了大量水景镜头,利用水波纹的变化和水中的倒影,为场景增添了柔美的质感和时尚的色彩。
李睿升对女孩的搭救,不仅体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也表达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个场景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了片中主题之一,对人性的探索和挖掘。
在电影的中段,有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镜头,是李睿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一场争斗。
镜头运用了快速且随机的切割手法,将争斗的激烈与父子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个镜头,观众可以看到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亲情的冲突以及世代代际之间的巨大鸿沟。
同时,使用快速的切割手法,增加了场景的紧张气氛,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李家父子之间的焦虑和挣扎。
这个镜头的存在,不仅仅是电影情节的发展,更是对中国农村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深刻揭示。
最后一个镜头是电影的高潮,红灯笼燃烧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传统场景被放在了焚烧的火焰中。
这个镜头通过火焰的映射和摄影师的调幅,形成了梦幻般的画面效果。
整个村庄的变故与焚烧的红灯笼相映成趣,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痛苦抑制和激烈解构。
通过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能够深刻体会到传统和现代之间的难以调和和割裂。
总的来说,以上几个镜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非常重要的镜头,它们使用了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形象的方式,深刻展示了电影的主题和内涵。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导演选取陈府一年间的是是非非表现了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的境况,是一种极为浓缩式的群像化表达。
陈府大院成为一个争权斗利的历史戏剧化舞台,舞台上陈老爷、四位太太、以雁儿为代表的仆人等群体形态各异,成为了激化舞台戏剧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完成影片主题表达的有效力量。
影片中,陈老爷多以背面、侧面拍摄出现在画面中,导演竭力避免陈老爷的正面拍摄,强调的是陈老爷所代表的意象化表达。
陈老爷是陈府大院最有权威的人,也就成为了封建礼教、腐朽制度的代表,对他的象征性表达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四位太太:大太太:房间摆设、穿衣打扮、行事作风,尊于传统,恪守家规,腐朽陈旧的被封建思想侵蚀无余的老古董人物形象,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卓云:菩萨面蝎子心,书香门第,懂得相夫教子,善于勾心斗角,是封建礼教你的执行者、受益者梅珊:戏子,外表泼辣,内心单纯,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最终死于自身的张狂。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颂莲:洋学生,自小受现代教育熏陶,女性权利意识浓厚。
她的身份本身就与陈府的封建腐朽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整部影片的线索架构。
因为自身的势单力薄、封建思想的深厚以及颂莲的无知,致使其命运在点灯、灭灯、封灯之间的反反复复。
最终,以其自己再次点灯宣告了这场斗争的暂停。
因为一盏灯,颂莲的命运从被牵制,到自己掌控。
当然,故事最后,颂莲依旧徘徊在红灯笼罩下的陈府大院,永远都找不到出口。
颂莲虽然失败了,但她是敢于自己点灯、敢于冲破陈府规矩的第一人,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
雁儿:陈府大院中地位卑微的丫鬟。
正值富丽年华,因为老爷的调戏,幻想成为陈家的太太,如此,成了受人摆布的棋子。
影片中,雁儿总是处于画面角落里,这是人物地位的展现,也是雁儿悲剧命运的隐喻表达。
最终,雁儿成了封建大家庭中太太们勾心斗角的棋子,成为了封建礼教下的又一牺牲品。
影片篇章化设计:从夏天、秋天、冬天到第二年夏天,从颂莲的嫁入到第二年夏天五太太进门,前后呼应的规整结构在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悲剧式命运仍在继续,对于这一压迫的抗争仍然不会停止。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分析
画面一:颂莲闻听笛声,问丫鬟何人吹笛采用远景构图,利用俯拍机位,整个画面中封闭对称式建筑占据了绝大面积,而颂莲只是一根朦胧的点,这样的的构图暗示了颂莲和老爷他们的力量悬殊,预示了在封建的深宅大院里,颂莲被束缚压制却无力反抗的命运。
画面二:颂莲顺着笛声寻去的画面围框式构图,以院子里一排屋檐作为前景,营造了沉重之感,给人压抑的感觉。
而这个远景中,颂莲所占画面面积依然很小,而且看不清人物表情,但我们却可以从整个画面的压抑氛围中感觉到颂莲内心闻听笛声对敌人的思念对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的伤感之情。
画面三:颂莲向吹笛的大少爷走去的画面远景画面,围框式构图,吹笛的大少爷坐在围框式的窗台上,颂莲朝向他的方向走去,这个画面中人物成了非常渺小的两个点。
异次元层层叠叠的建筑作为前景依然占据了绝大面积,这也预示着两个人的感情守着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重重阻碍,两个人的力量微弱,无力反抗命运。
画面四:颂莲默默站在大少爷身后聆听笛声这是一个对角线和围框式构图相结合的远景画面,对角线的构图将颂莲与大少爷处理在一条对角线上的位置,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互相吸引。
这幅画面中,颂莲与大少爷各处于一个围框中。
这实则也暗示了他们各自的身份束缚。
颂莲作为四太太,大少爷作为老爷的儿子,两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己的身份,却偏偏又相遇。
因而这种对角线和围框式结合的构图方式充分表现了他们既相惜又难以接近的矛盾和纠结。
画面五:大少爷回身发现颂莲一个特写镜头,表现颂莲被发现时的微微慌乱。
画面转至远景,大少爷离开围框式窗台回身望向颂莲,此时两人关系较之前稍稍拉近。
两人对话,用正反打的特写镜头表现人物。
画面六:大少爷要离去,颂莲一瞬间的黯然特写镜头,将颂莲眼神中的深情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颂莲内心的波动。
画面七:两人均转身离开远景镜头,围框式构图,大少爷往深处的门框走去,两人刚刚拉近的关系又慢慢拉开。
中近景景别,围框式构图,表现出颂莲转身时的不舍和无奈。
画面八:两人相背而走的画面远景画面,和一开始颂莲走向大少爷的方向为相像,不同的只是人物背道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赏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赏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张艺谋导演,陈道明、张国荣、巩俐、李保田等演员主演的一部经典电影。
该片于1991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摄影等方面对该片进行解析,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这部电影。
剧情《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表现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电影。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袁百娘的农村妇女,她在试图改变男女平等观念的过程中,遭受了丈夫的残忍镇压和社会的压力。
该片通过袁百娘的遭遇,展现出了大时代对个人的毁灭性影响。
影片呈现出的大环境和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深刻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不合理行为和残忍环境。
袁百娘则是用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念,去面对岁月催人老的人性。
角色本片最受人喜欢的就是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中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
陈道明饰演的袁汝南是袁百娘的丈夫。
他是个善良又懦弱的人,一开始和袁百娘也相爱相敬,但随着袁百娘对女权主义的追求,他变得虚荣、盲目,对妻子进行了残酷的压迫。
这一转变的描绘十分细腻,让观众对角色的厚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国荣饰演的朱云是个积极的年轻人,他的才华被袁百娘看中,但他在袁百娘遭到打压时却裹足不前,在这种复杂的角色关系中,观众看到了生活中的真实之面。
摄影本片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它的摄影特色。
电影展示了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形象,富有浓郁的中国风情和独特的文化附庸。
摄影方面,该片的画面非常细腻,深入了解了当时的农民家庭生活,在音乐、灯光、饰物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丰富多彩。
另外,该片也大量运用了颜色对比,黄色和红色尤其受到了表现。
黄色代表了自然和温馨的人际关系,而红色则象征着爱情和权利斗争。
这种明暗交错的摄影手法,让观众更加贴近角色,感受到了他们夹杂的情感纠葛。
结语《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刻画当时农村生活的佳作,影片主题深刻,人物角色有深度,镜头特效又十分出彩。
张艺谋导演带来的画面冲击力,加上陈道明、张国荣、巩俐、李保田等一众优秀演员的精湛演技,让观众见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不同的人性。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导演选取陈府一年间的是是非非表现了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的境况,是一种极为浓缩式的群像化表达。
陈府大院成为一个争权斗利的历史戏剧化舞台,舞台上陈老爷、四位太太、以雁儿为代表的仆人等群体形态各异,成为了激化舞台戏剧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完成影片主题表达的有效力量。
影片中,陈老爷多以背面、侧面拍摄出现在画面中,导演竭力避免陈老爷的正面拍摄,强调的是陈老爷所代表的意象化表达。
陈老爷是陈府大院最有权威的人,也就成为了封建礼教、腐朽制度的代表,对他的象征性表达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四位太太:大太太:房间摆设、穿衣打扮、行事作风,尊于传统,恪守家规,腐朽陈旧的被封建思想侵蚀无余的老古董人物形象,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卓云:菩萨面蝎子心,书香门第,懂得相夫教子,善于勾心斗角,是封建礼教你的执行者、受益者梅珊:戏子,外表泼辣,内心单纯,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最终死于自身的张狂。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颂莲:洋学生,自小受现代教育熏陶,女性权利意识浓厚。
她的身份本身就与陈府的封建腐朽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整部影片的线索架构。
因为自身的势单力薄、封建思想的深厚以及颂莲的无知,致使其命运在点灯、灭灯、封灯之间的反反复复。
最终,以其自己再次点灯宣告了这场斗争的暂停。
因为一盏灯,颂莲的命运从被牵制,到自己掌控。
当然,故事最后,颂莲依旧徘徊在红灯笼罩下的陈府大院,永远都找不到出口。
颂莲虽然失败了,但她是敢于自己点灯、敢于冲破陈府规矩的第一人,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
雁儿:陈府大院中地位卑微的丫鬟。
正值富丽年华,因为老爷的调戏,幻想成为陈家的太太,如此,成了受人摆布的棋子。
影片中,雁儿总是处于画面角落里,这是人物地位的展现,也是雁儿悲剧命运的隐喻表达。
最终,雁儿成了封建大家庭中太太们勾心斗角的棋子,成为了封建礼教下的又一牺牲品。
影片篇章化设计:从夏天、秋天、冬天到第二年夏天,从颂莲的嫁入到第二年夏天五太太进门,前后呼应的规整结构在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悲剧式命运仍在继续,对于这一压迫的抗争仍然不会停止。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分析
灯笼、笛子、锤子——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道具运用同样的物品在不同的故事中就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在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中,用了灯笼、笛子、锤子三个主要的道具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
大红的灯笼在中国的传统意义上代表着喜庆、祥和的意义。
摇曳的烛火发出温暖的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灯笼壁,使温暖的光芒又增加了红色光晕,这灯笼也因此显得更加美丽。
但该影片中的红灯笼从片头到片尾象征着一个血腥的悲剧。
按照陈家规矩,陈家老爷晚上到哪位太太那里睡觉,哪院就挂起燃亮的灯笼。
这是封建礼教的象征,是封建社会里,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的表现。
为了燃亮自己的灯,那一群可怕又可怜的女人,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不择手段赢得陈老爷宠幸从而抬高自己在陈家的地位。
在这女人之间极为残忍的勾心斗角中,三太太死了,雁儿也死了,主人公颂莲也由一个单纯的女学生变为心狠手辣的少妇最后在受到三太太死的刺激后,竟然疯掉了。
灰暗、沉闷的陈家仿佛像一口深井,吞噬着一个又一个女人如花的生命,曼妙的灵魂。
影片中的另一个道具——笛子,它是主人公颂莲父亲留给颂莲的遗物,是大少爷的乐器,也是在阴森的陈家中,颂莲唯一的精神安慰。
那清越、悠扬的笛声引着颂莲见到了陈家大少爷,也就是陈家中唯一对她怜悯的人。
然而,严格的辈份等级阻断了两人互吐真心,彼此安慰的机会。
注定的悲剧命运使颂莲唯一的精神寄托——笛子被陈家老爷一把火燃尽,同时,也把颂莲最后的希望浇灭了。
为她之后所犯下的一系列错误埋下了伏笔。
那声声轻快的锤脚声与那一串串红灯笼一样贯穿影片的始终。
红灯点起,锤脚声便响起,两者同为封建礼教、陈家规矩的具体表现,但所不同的是锤子更是一种封建社会里女人受男权压迫的象征。
从影片一开头,颂莲走进陈家大院后,晚上被下人伺候捶脚时,一位老太太就对这位刚过门的四太太说:“女人的脚最要紧,捶完脚好更好地伺候男人。
”这一句话便道明了捶子只不过在帮助男权的膨胀,而使女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物分析:
• 梅珊:自由的追求者,社会的反叛者,命运的悲剧者
• 一个曾经风靡的戏子,一个风情万种的名旦,模样俊俏,性情刁钻,但她却是一个反抗者, 一个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子,她为了排解现实备受压迫的苦闷,只能日日唱戏,活在戏 里。
• 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电影集民族文化、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 于一体。他执著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追求构图的力度、意想的丰富和 色彩的饱满,通过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独特 的艺术境界。
• 早期张艺谋以执导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 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善于电影色彩学和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细 腻动人的事物。张艺谋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 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 民俗的奇特景观,同时也饱含对女性反抗精神的讴歌和赞颂,他在强烈 的色彩、大胆的构图背后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和叙事的抒情。
• 创作背景:
• 1990年,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发表在刊物《收获》上。张艺 谋在他人的介绍下读了苏童的这部作品后,萌生了要把它拍摄成 电影的灵感。于是张艺谋给苏童打电话,要求买版权[1] 。1991 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并且更名为《大红灯笼 高高挂》,张艺谋将原作小说中氤氲着雾气的江南背景更改为凄 艳壮烈的陕西院落。为了符合影像化呈现,张艺谋在影片中自创
导演:张艺谋
导演:张艺谋 编剧:苏童、倪震 主演:
巩俐(颂莲) 马精武(老爷) 何赛飞(三太太) 曹翠芬(二太太) 孔琳(雁儿) 类型:剧情 语言:汉语普通话 片长:125min 上映时间:1991年
获奖情况
导演简介
张艺谋 中国著名导演、摄影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 中国第五代导演 主要作品: 《红高粱》、《菊豆》、《一个都不能少》、 《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 官司》、《英雄》、《我的父亲母亲》、 《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
了点灯、封灯等一系列关于灯的仪式,这个情景在小说中是没有 的。
• 剧情介绍:
• 因为父亲的意外去世使本在读书的颂莲。被财迷的继母嫁给 陈老爷做第四房太太。读了半年的大学的颂莲梳着两条黑油油的 长辫,一身学生装束的青年女子,嫁到这个由许多宅院相连的形 同古堡式的大院——陈家大院。
• 陈家有四位太太分别住在四个院落,每当大红灯笼高高挂在 哪位太太的院落,那么当晚陈老爷便住在哪个院子。四位太太都 想得到老爷的宠幸,于是,这陈宅里就发生了许多争风吃醋、是 是非非的故事。
• 主题思想:
• 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 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 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 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 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个深渊,一 如片中“老爷”的面目身影,难见其形。
• 他是这个大院里的统治者,却从没露过正脸,不是远远的一个远景,就是黑暗里一个 模模糊糊的脸。他仿佛是这里的帝王,妻妾成群,为他而争风吃醋,为他而勾心斗角。
• 他从不露面,却无处不在,他就是这群女人的一生,他就是这群女人的一切。他挖了 陷阱让所有人跳进去,他同化着一个又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他得乐这一切,这一切又 对他俯首帖耳。他正是这吃人的礼教的化身。所以他面孔不清,所以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小世界,他是君王,他是许多人生命的中心,他可以剥夺这个小世界里 一切人的一切权力,让你死,你就得死。反抗无用,只能百顺。
• 影片通过讲述在一个没有春天的宅院里,一个“老爷”和四位 太太的故事。反映出男权社会下,封建礼教的“规矩”对人性的压 抑和扭曲。
• 人物分析:
• 老爷:男性权利的代表。
• 老爷的巧妙设计是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经典。老爷自始至终都没有漏过面,没有人知道 他长什么样,对他的了解完全来自于他的声音,所以了解渠道是单一的,是局限的,这样 封建社会的老爷形象便更容易塑造和展现,只一个声音的展示,更容易让人觉得不可侵犯, 压抑,不可挑战。
• 人物分析:
• 颂莲:学生,天真,刚硬
• 她只有19岁,没有二太太的城府,没有三太太的洞明世事,玩世不 恭,她的一些手段总是得那么略显青涩甚至是愚蠢的,从和雁儿较劲到 假装怀孕到泄漏秘密,到看到杀人疯掉,她的心里、手段、承受能力都 符合一个学生的有的。巩俐在对颂莲的塑造上非常成功,一开始的面无 表情,说嫁就嫁吧,嫁个有钱的吧,虽然没有交代前面纠结挣扎的场面, 但这一个镜头已然将挣扎后的无奈无助顺从表现出来了。
• 剧情介绍: • 大太太肥胖臃肿,在颂莲眼里怕有一百岁了;二太太甜言蜜语菩萨脸,
可背后却笑里藏刀蝎子心;三太太曾是戏班中的名旦,模样俊俏,性情刁 钻。 • 颂莲新来乍到便被前几位太太挤兑的叫苦不迭。涉世不深的她想用 假怀孕来博得老爷的宠幸,不想此事被幻想做陈家太太的丫环雁儿识破, 告诉了二太太。当陈老爷得知颂莲并没怀孕时,下令封灯。三太太与陈 府医生高先生偷情,被二太太告发,在楼台上的小屋里被害身亡。失去 宠幸的颂莲终于明白了“在这个院里人算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 唯独就是不像个人”。颂莲疯了,她在陈家大大小小的算计下疯了。她 难堪封建的礼教等待她的将是漆黑的一生,那个时代女人的一生。 • 第二年,陈府大院又娶进第五位太太……
• 三太太也是反叛者。她可以清晨大声在院子里唱戏(这是从声音上对捶脚声的反抗),她可以 半夜从别的太太房里把老爷抢过去,她可以穿着一身大红色翩翩起舞,她可以请两个男人 来家里打麻将,她可以和医生在家厮混,她可以把屋子布置成舞台,挂满脸谱。那留声机 是她对过去的回忆,那似水流年,那日子里她是角儿,她是许许多多人仰慕崇拜的对象。 然而现在,她却成了牢笼里的金丝雀,只能自顾自美丽,只能唱着寂寞的歌,只有一个听 众,或是一个听众都没有。然而她还是唱着,唱给自己听,唱给这个空旷的大院听,她在 内心里怕极了这个静寂无言的巨大牢笼,她想弄出点声响,有点活人气息。她表面上看起 来狠毒又不近人情,但她却真诚。她敢说敢做,然而她还是逃不出那封建礼教的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