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束表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束表证:

(一)风寒束表证:

1.症状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

兼症: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薄色白

苔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3.治法:辛温解表

4.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时氏处方》)或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加减。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

两方比较:前方用荆芥、防风、苏叶、生姜、葱头等疏风散寒,配以橘红、杏仁、赤苓宣通肺气,用于风寒感冒轻症;

5.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解表散寒;

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宣通肺气。

6.加减:

表寒重——头痛、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配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用(麻黄汤意);∞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湿邪蕴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半夏化湿和中;或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为感冒(胃肠型)的一张主方,适用,有效。∞(二)风热犯表证

1.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苔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法:辛凉解表

4.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但前者长于清热解毒,后者重在清宣解表。

5.常用药:

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6.加减:

咽喉红肿疼痛酌配一枝黄花、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可另用冰硼散、西瓜霜、锡类散等吹喉。∞

时行热毒症状明显,配大青叶(板兰根)、蒲公英、蚤休(草河车、重楼、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

若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用石膏、麻黄以清宣肺热。∞

如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伴有咳呛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质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酌配南沙参,天花粉、梨皮清肺润燥,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三)暑湿伤表证

1.症状:

主症:夏令感邪,身热汗少,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

兼症: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

苔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3.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4.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本方功能清暑化湿解表。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5.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6.加减:

暑热偏盛,热盛烦渴,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荷叶、芦根以清暑泄热。∞里湿偏重,口中粘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加藿香、苍术、白蔻仁、法夏、陈皮和中化湿。(藿香正气散)∞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碧玉散、赤茯苓以清热利湿。∞

附:虚体感冒:

一、感冒特点:素体亏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缠绵难愈。

二、机理:

气虚感冒:卫气不固,外邪乘袭,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

阴虚感冒:阴津素亏,外邪乘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多为风热)。

三、治疗原则: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耗气伤津,重伤正气。

四、证治分类:

(一)气虚感冒

1.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2.证机概要: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3.治法:益气解表

4.代表方:参苏饮加减。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5.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

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

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6.加减: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药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温阳益气;细辛、防风、羌活解表散寒。

(二)阴虚感冒

1.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3.治法:滋阴解表

4.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本方滋阴解表,治疗阴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5.常用药:

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热和阴。

6.加减: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预防调护】

一、防止感受外邪:★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当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作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

二、注意服药要求:☆汤剂不宜久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三、加强观察护理:注意体温、出汗、脉搏、神志等情况的观察,对时感重症及老年、婴幼儿、体虚者,更须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邪未尽或可能复燃或传变。

【结语】

一、临床特征: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

二、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因六淫、时行病毒,以风邪为主;

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为主;

是否发病与卫外功能的强弱有关。

三、辨治原则:属于表实,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治疗以解表发汗为主。风寒宜于辛温,风热须用辛凉,暑湿则应清暑祛湿。体虚感邪,又当扶正达邪。

【临证要点】:

一、临床当辨清病邪之性质:掌握辨证要点,分清风寒、风热。

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风热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除虚体感冒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二、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感冒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用辛平解表法,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咽痒咳嗽者,酌配前胡、牛蒡、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

三、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并须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