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束表证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详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第一单元肺系病证一、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基本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理因素:痰、火。
辨证要点: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密切。
病理因素:痰。
哮病发作时基本病理变化: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基本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要点: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辩证总属实热证候。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基本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因素:痨虫。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基本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累及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治则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性质: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与肝脾肾肺相关。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首辩证:虚实。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
(无药食不当)基本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与肝脾肾肺相关。
首辩证:病情轻重。
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真心痛标实证:寒凝、气滞、痰浊、血瘀。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
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分:外感、内伤(情志不遂、饮食劳倦、跌仆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
基本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感冒的中医辩证食疗
感冒的中医辩证食疗感冒属中医的“外感病”、“外感发热”、“咳嗽”等范畴,中医辨证常见为:风寒束表证、风热袭表证、暑热侵表证、燥邪袭表证。
(一)风寒束表证病因:外感风寒(淋雨受凉)。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声重,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食疗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食疗处方:1.神仙粥原料:糯米100克,葱白7根,生姜15克,食醋30毫升。
制法:先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粥,再将葱、姜捣烂,沸后煮5分钟,加入食醋30毫升,搅匀起锅。
食法:温热服,上床覆被,微热而出小汗。
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
2.白胡椒汤面原料:面条lOOg,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制法:煮热汤面条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末拌匀。
食法:热服,微热而出小汗。
3.姜糖饮原料:生姜6片,红糖15克。
烹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
浸5分钟,再调入适量红糖。
糖不宜多,应有足够的辛辣味。
食法:温热顿服,频频饮之。
4.草鱼汤原料: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
制法:将清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即成。
食法:佐餐服食。
(二)风热袭表证病因:风热外邪,侵袭肌表。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头身疼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食疗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食疗处方:1.桑菊茶原料:桑叶、菊花各10克,甘草2克,龙井茶6克。
制法:将以上原料洗净,加入沸水泡茶。
食法:每日代茶饮用。
2.三花茶原料: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
制法:将以上3花洗净,加入沸水泡茶。
食法:每日代茶饮用,不拘次数。
3.菜头绿豆饮原料:白菜头1个,绿豆芽30克。
制法:将原料洗净,白菜头切片,与绿豆芽同煎汤。
食法:每日代茶饮用。
4.蒲公英茶原料:蒲公英20克,甘草3克,蜂蜜20克,绿茶5克。
制法:将蒲公英、甘草水煎15分钟,取汁,加入蜂蜜、绿茶。
中医内科证型、治法、方剂、中药
中医科证型治法方剂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饮加减用药:人参6紫叶6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伤咳嗽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三子养亲汤:子白芥子莱菔子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1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一 感冒 外感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 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辨病:汗少,肢体酸重 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散加减 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 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 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 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辨病:干咳,连声作呛 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辨病:咳声重浊 辩证: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辨病:咳嗽气息粗促 辩证: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感冒的辩证论治
(2)风热犯表证
• 加减: 头胀痛甚:桑叶、菊花。 咳嗽痰多;贝母、前胡、杏仁。 咯痰黄稠:黄芩、知母、栝楼皮。 身热较著:石膏、鸭跖草。 乳蛾红肿疼痛: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 时行感冒: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 热郁寒遏:石膏合麻黄。 风热化燥伤津:沙参、花粉、梨皮。
2、病证鉴别
• 感冒与风温的鉴别 •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感冒与风温的鉴别
感 冒 临床 特征 多无发热或发热不高,服 解表药后,汗出身凉脉静 而渐愈,病程多不超过一 周,多不传变。 正气不足,邪犯肺卫 温 病 必有发热甚或高热,得汗后热虽暂 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 且见传变入里之候:神昏、谵妄、 惊厥、出血等。 正气不足,疫毒内犯 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 病情重笃,症状相似。 进行必要理化检查,以资鉴别 风温包括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 膜炎等;暑温包括乙肝、钩端螺旋 体等疾病早期
• 明晰体虚感冒 气虚感冒——气虚证+风寒表证
阴虚感冒——阴虚证+风热表证
2、治疗原则
• 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 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 风寒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治以辛凉解表, 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3、注意事项
• 感冒的治疗,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可补益太 早,以免留邪; 对体虚者,宜扶正固本,兼解风邪,不宜专行发 散,重伤肺气。 • 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 致不能速解,甚则发生变证; 风热误用辛温——助热燥液动血,或引起传变。 • 除虚体感冒可兼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 品,以免留邪。
《丹溪心法》
• 元《丹溪心法》明确指出感冒始作为病症名, 强调病位在肺,提出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 元· 程充辑《丹溪心法· 中寒附录》:“伤风属肺 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执业医师考试辨证论治中医病证总结
1、感冒: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疼,鼻塞重,咽痒,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而润,脉浮或紧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荆芥、防风、叶、豆豉、葱白、生、杏仁、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黄,咽燥或红肿疼痛,鼻塞,口干欲饮,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牛蒡子荆芥桔梗甘草3)暑湿伤表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小便短赤,脉如数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参饮党参、甘草、茯苓、叶、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5)阴虚感冒:身热,少汗,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玉竹、甘草、大枣、葱白2、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2)风热犯肺证:常伴鼻流黄涕,口渴,肢体酸楚,恶风,身热,苔薄黄,脉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桔梗、薄荷、前胡、贝母、枇杷叶、杏仁、连翘。
3)风燥伤肺证:喉痒咽干,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或小数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梨皮、天花粉、牛蒡子、南沙参、贝母、芦根。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法半夏、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紫苑、款冬花。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子、竹茹、枇杷叶。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桑白皮、地骨皮。
3、哮病:1.发作期1)冷哮证:胸膈满闷,受寒后易发,形体怕冷,咳白痰而多泡沫,舌苔白滑,脉弦紧。
中医内科学表格归纳
一、感冒-解表达邪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证型1.风寒束表证2.风热犯表证3.暑湿伤表证4.气虚感冒5.阴虚感冒治法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祛湿解表益气解表滋阴解表代表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第一节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方歌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方歌一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方歌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外感咳嗽应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标实者祛邪止咳,本虚者扶正补虚。
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证型1)风寒袭肺证2)风热犯肺证3)风燥伤肺证4)痰湿蕴肺证5)痰热郁肺证6)肝火犯肺证7)肺阴亏耗证第二节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方歌一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药三拗汤合止咳散桑菊饮桑杏汤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沙参麦冬汤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中医执业(助理)实践技能常见病证型总结
胜利咨询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附: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化裁。
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
(二)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
:月华丸加减。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
荨麻疹辨证分型
荨麻疹辨证分型(21种)1、风寒束表◆症状:(1)皮肤风疹呈粉白色或瓷白色;(2)以皮肤暴露部位明显,遇热轻而遇冷剧,或兼见风寒表证;(3)苔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不能透达体外。
◆治法:疏风散寒、固表。
◆方剂:(1)桂枝麻黄各半汤。
(2)若有恶风、自汗、脉浮缓的表虚证者,当益气固表而疏风,方用固卫御风汤。
(3)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当归、陈皮、蝉蜕。
◆附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固卫御风汤:炙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白芍各9g,生姜3片,大枣7枚。
2、风热蕴肤◆症状:(1)皮肤风疹呈红色或粉红色,可迅速漫延全身;(2)皮肤灼热刺痒,抓之随起红色或紫红色条索状疹块;(3)遇热剧而得冷解。
(4)舌红,苔少,脉数。
◆病机:风热之邪,郁于肌肤,壅于皮肤而发。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透惑◆方剂:(1)消风清热饮。
(2)荆防方。
(3)若风热挟湿,疹痘中有小水疱者,可用祛风胜湿汤。
◆附方:(1)《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消风清热饮: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蝉衣6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青叶9克,黄芩9克。
(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祛风胜湿汤:荆芥9g,防风9g,羌活9g,蝉衣6g,茯苓皮9g,陈皮6g,银花9g,甘草6g。
3、肠胃积热◆症状:(1)疹块色红,累积成片;(2)兼有肠胃积热证状,腹胀便秘,小便短赤;(3)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病机:饮食不节,肠胃积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宣通,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
◆治法:通腑泻热,疏风解表。
◆方剂:防风通圣散。
◆附方:《宣明论方》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每日3次。
病甚者,5-7钱至1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2两或3两,得利后,却当服3-5钱,以意加减。
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
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肺系病证一、感冒1. 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饮2. 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气虚感冒: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5.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外感1.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内伤1.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4. 肺阴亏耗: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发作期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生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遏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耗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黛蛤散3.正虚喘脱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1. 初期: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 成痈期: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泄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邪毒渐去,肺体损伤,肺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痨1)肺阴亏损: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旺: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俱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七、肺胀1)痰浊壅肺证:肺虚脾弱,痰浊内蕴,肺失宣降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3)痰蒙神窍:痰蒙神窍,引气肝风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4)阳虚水泛: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5)肺肾气虚:肺肾两虚,气失摄纳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八、肺痿1.虚热证:肺阴亏耗,虚火内灼,灼津为痰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2.虚寒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心系病证一、心悸1)心虚胆怯: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心阳虚衰,无以温阳心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凝于心,扰乱心神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心血瘀阻: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二、胸痹1)心血瘀阻: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辛温散寒,宣通心阳-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氧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附真心痛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三、不寐1)肝火扰心: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3)心胆气虚: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附健忘心脾不足-补益心脾-归脾汤肾精亏耗-填精补髓-河车大造丸痰浊扰心-化痰宁心-温胆汤血瘀痹阻-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附多寐湿盛困脾-燥湿健脾,醒神开窍-平胃散瘀血阻滞-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脾气虚弱-健脾益气-香砂六君子汤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附子理中丸合人参益气汤四、癫狂癫证1)痰气郁结: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痰郁气结,蒙蔽神窍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丸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癫证日久,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气血俱衰,心神失养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狂证1)痰火扰神:五志化火,痰随火升,痰热上扰清窍,神明昏乱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2)痰热瘀结:气郁痰结,血气凝滞,瘀热互结,神窍被塞豁痰化瘀,条畅气血-癫狂梦醒汤3)火盛阴伤:心肝郁火,或阳明腑热久羁,耗津伤液,心神不调,阴虚火旺,神明受扰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五、痫病1)风痰闭阻: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痫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痫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六、痴呆1)髓海不足: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2)脾肾两虚: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养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3)痰浊蒙窍:痰浊上蒙,清窍被阻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4)瘀血内阻:瘀血阻滞,脑脉瘀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七、厥证1.气厥1)实证: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2)虚证: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2.血厥1)实证:怒而气上,血随气升,菀阻清窍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合通瘀煎2)虚证: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补养气血-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荣汤3)痰厥: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行气豁痰-导痰汤脾胃病系一、胃痛1)寒邪客胃: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饮食积滞,阻塞胃气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疏肝解郁,理气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瘀停胃络,脉络壅滞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胃阴亏耗,胃失濡养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脾虚胃寒,失于温阳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附吐酸热证-清泄肝火,和胃降逆-左金丸寒证-温中散寒,和胃制酸-香砂六君子汤附嘈杂胃热证-清热化痰和中-温胆汤胃虚证-健脾益气和中-四君子汤血虚证-益气养血和中-归脾汤二、痞满实痞1)饮食内停: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2)痰湿中阻: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3)湿热阻胃: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4)肝胃不和:肝气犯胃,胃气郁滞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虚痞1)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补气健脾,升降降浊-补中益气汤2)胃阴不足: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三、呕吐实证1)外邪犯胃: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内停: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虚证1)脾胃气虚: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失于温熏,运化失职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3)胃阴不足: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四、噎膈1)痰气交阻: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2)瘀血内结:蓄瘀留着,阻滞食道,通降失司,肌肤失养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3)津亏热结: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润降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4)气虚阳微:脾肾阳虚,中阳衰微,温煦失职,气不化津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附反胃: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停滞胃中,逆而尽吐温中健脾,降气和胃-丁香透膈散五、呃逆1)胃中寒冷: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2)胃火上逆: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顺气降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温补脾胃止呃-理中丸5)胃阴不足:阴液不足,胃失濡养,气失和降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六、腹痛1)寒邪内阻: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泄热通腑-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6)中虚脏寒: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二十二、泄泻暴泄1)寒湿内盛: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中医内科病证方剂歌诀
4湿热中阻证——清中汤
清中汤《医宗金鉴》
二陈苓草栀连蔻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栀子、黄连、白豆蔻
5瘀血停胃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失笑散:
失笑五灵及蒲黄,淤滞少腹疼痛当;
活血祛瘀消症结,经产停瘀亦能康。
丹参饮(丹参檀砂仁)
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砂仁加檀香;
气滞血瘀两相结,瘀散气顺保安康。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5瘀血内停证——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芎炮姜,玄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6中虚脏寒证——小建中汤(饴糖为君药)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起沉疴。
十三、泄泻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芷朮朴;
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六君子。
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天王补心丹:
心虚火扰补心丹,心悸遗忘入睡难;
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朱味丸。(三参:人、丹、玄)
5水饮凌心证——苓桂朮甘汤
苓桂朮甘痰饮方,健脾祛湿又温阳;
饮邪为患胸胁胀,短气悸眩服之康。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桃仁红花煎=桃红四物汤+丹参、延胡索、青皮、香附(四物丹青香附延)
7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温胆汤+黄连
温胆汤用夏苓草,枳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内系胆虚痰热扰。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加连翘,竹叶山栀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表里双解汤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桑杏汤(温燥)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内伤咳嗽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中医内科学总结
肺系疾病一、感冒(最早见于《仁斋直指万》;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的是《类证冶栽》;感冒的病机:三三Ji_扫七-时行感冒的特点:传染性大,病情较重,不限季节,易于流行;感冒的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感冒的主因是丛。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鼓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蕾饮,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蕨葵汤二、咳嗽(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的著作:《景岳全书》。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内经》)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一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咳声重浊,痰多胸闷)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蛉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届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千咳,咳声短促,脉象细数)三、哮证(哮病大发作期的病理性质:邪实。
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在于:痰阻气闭。
哮病的宿根:痰。
寒哮久发易伤内脏,一般伤及:肺脾肾。
哮病之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
最早阐明哮喘病机为痰:朱丹溪。
明以后首先提出`哮'与'喘'为两个不同病症的医著始于:《医学正传》。
)发作期l、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带—射于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咳痰稀薄多床咯吐不爽)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缓解期7、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8、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最早提出喘证虚实分类法的:《景岳全书》。
治疗风寒束表的方剂简介
治疗风寒束表的方剂简介
风寒束表为证候名。
指风寒之邪侵袭肤表,腠理闭塞,以恶寒甚,或有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或鼻塞流清涕,气喘,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参见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为病证名。
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
由外感寒邪所致。
太阳伤寒的特征是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注解伤寒论》卷三:“此太阳伤寒也,寒则伤荣,头痛,身疼,腰痛,以至牵连骨节疼痛者,太阳经荣血不利也。
”《伤寒辨证》卷四:“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
人身之阳,既不得宣越于外,则必壅寒于内,故令作喘。
”《伤寒论辨证广注·太阳病》:“寒邪在表,皮肤闭而为热,则其人当无汗而恶风寒,……仲景用麻黄汤者,专以发太阳经无汗之伤寒也。
”
详见百科词条:风寒束表 [ 最后修订于2015/11/23 21:24:08 共43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治疗风寒束表的方剂如下: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束表证:
(一)风寒束表证:
1.症状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
兼症: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薄色白
苔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3.治法:辛温解表
4.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时氏处方》)或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加减。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
两方比较:前方用荆芥、防风、苏叶、生姜、葱头等疏风散寒,配以橘红、杏仁、赤苓宣通肺气,用于风寒感冒轻症;
5.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解表散寒;
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宣通肺气。
6.加减:
表寒重——头痛、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配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用(麻黄汤意);∞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湿邪蕴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半夏化湿和中;或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为感冒(胃肠型)的一张主方,适用,有效。
∞(二)风热犯表证
1.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苔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法:辛凉解表
4.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
但前者长于清热解毒,后者重在清宣解表。
5.常用药:
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6.加减:
咽喉红肿疼痛酌配一枝黄花、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可另用冰硼散、西瓜霜、锡类散等吹喉。
∞
时行热毒症状明显,配大青叶(板兰根)、蒲公英、蚤休(草河车、重楼、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
若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用石膏、麻黄以清宣肺热。
∞
如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伴有咳呛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质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酌配南沙参,天花粉、梨皮清肺润燥,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
(三)暑湿伤表证
1.症状:
主症:夏令感邪,身热汗少,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
兼症: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
苔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3.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4.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解表。
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5.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6.加减:
暑热偏盛,热盛烦渴,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荷叶、芦根以清暑泄热。
∞里湿偏重,口中粘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加藿香、苍术、白蔻仁、法夏、陈皮和中化湿。
(藿香正气散)∞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碧玉散、赤茯苓以清热利湿。
∞
附:虚体感冒:
一、感冒特点:素体亏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缠绵难愈。
二、机理:
气虚感冒:卫气不固,外邪乘袭,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
阴虚感冒:阴津素亏,外邪乘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多为风热)。
三、治疗原则: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耗气伤津,重伤正气。
四、证治分类:
(一)气虚感冒
1.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2.证机概要: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3.治法:益气解表
4.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
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5.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
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
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6.加减: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
药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温阳益气;细辛、防风、羌活解表散寒。
(二)阴虚感冒
1.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3.治法:滋阴解表
4.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治疗阴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5.常用药:
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热和阴。
6.加减: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预防调护】
一、防止感受外邪:★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当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
★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作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
二、注意服药要求:☆汤剂不宜久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
☆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三、加强观察护理:注意体温、出汗、脉搏、神志等情况的观察,对时感重症及老年、婴幼儿、体虚者,更须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变化。
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邪未尽或可能复燃或传变。
【结语】
一、临床特征: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
二、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因六淫、时行病毒,以风邪为主;
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为主;
是否发病与卫外功能的强弱有关。
三、辨治原则:属于表实,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
治疗以解表发汗为主。
风寒宜于辛温,风热须用辛凉,暑湿则应清暑祛湿。
体虚感邪,又当扶正达邪。
【临证要点】:
一、临床当辨清病邪之性质:掌握辨证要点,分清风寒、风热。
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风热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
除虚体感冒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二、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感冒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用辛平解表法,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
咽痒咳嗽者,酌配前胡、牛蒡、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
三、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
并须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
四、对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感冒病在卫表,一般无传变。
但老人、婴幼、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入里犯肺,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病辨治原则处理。
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
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
夹惊者酌配钩藤、薄荷、蝉衣、僵蚕、石决明等熄风止痉;夹食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谷麦芽等消导之品。
五、虚体感冒当在解表药中酌加扶正之品:虚体感冒正气已虚,虽感外邪,也不宜过于表散。
若单纯祛邪,强发其汗,更加伤害正气,甚至汗出致脱。
应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
你给出的资料太少,无法据此断症开药,建议去看有经验的中医,对症下药,之前不要盲目吃任何中西药,中药仅看药品说明书是不行的,看似相同的症状,根源却大不相同,而中医则是对根源用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