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南大学春季[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_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名称_0163_作业_第二次作业(简答问题)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_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名称_0163_作业_第二次作业(简答问题)

试卷名称:0163_作业_2论述题(10.0 分)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5、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6、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0、机械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方式有哪些?1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1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什么?14、承认相对静止的社会意义是什么?15、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坚持什么标准?16、“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它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答:辩证的否定观强调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成是外在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和全盘的抛弃。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答: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的观点;一切对人民负责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1:[论述题]1、运动2、商品3、矛盾4、资本5、实践6、物质7、生产力8、剩余价值9、理性认识10、价值规律11、社会存在12、经济危机13、马克思主义14、矛盾分析法15、辨证的否定观16、资本的有机构成参考答案:1、运动: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矛盾: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相互对立、排斥、反对,又相互联结、统一、贯通的趋势与属性。

4、资本: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5、实践: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探索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动的对象化活动。

6、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7、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并影响自然、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8、剩余价值:当劳动过程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个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这个过程,工人不仅生产出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9、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特点,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0、价值规律答:价值规律是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维持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所有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

12、经济危机:对剩余价值的盲目追求,使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和再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13、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14、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A卷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切忌犯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2、(1)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延长人民的寿命就是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2)利干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提高人均寿命,可以使人民感受到社会进步和幸福,从而提高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进步。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3.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4.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二、判断题
1.
三、问答题
1.
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2.
答:1、辩证的否定观承认矛盾,认为引起否定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承认矛盾,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强加的;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否定;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的过程既体现了联系的过程又体现了发展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统一性,认为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作业参考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作业参考答案

0163 20201判断题1、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A.√. B.×2、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

. A.√. B.×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 A.√. B.×4、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 A.√. B.×5、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 A.√. B.×6、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 A.√. B.×7、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

. A.√. B.×8、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则是以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 A.√. B.×9、正确的审美原则必须坚持实践原则与体验原则的统一,生活原则与修养原则的统一。

. A.√. B.×10、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文化的创造活动。

. A.√. B.×11、抽象可能性就是不可能.. A.√. B.×12、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

. A.√. B.×13、物质就是存在,所以存在就是物质.. A.√. B.×14、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 A.√. B.×1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 A.√. B.×16、促使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工人运动是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A.√. B.×17、哲学的思想属性是揭示规律,回归生活,联系实际。

. A.√. B.×1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 A.√. B.×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答案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其给人们的现实警示。

2)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的关系。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并说明问题
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

女城管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第纳尔(约45元人民币)。

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

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

于1月4日自焚身亡。

2011年1月13日,同情布瓦吉吉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

14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年的统治……此后,这场“颜色革命”迅速蔓延到中东各国,引起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乃至全世界的不稳定。

(1)这个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这个事件给我们党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有何联系?。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3、主观唯心主义4、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6、实践7、劳动8、物质9、运动10、静止11、意识12、人工智能13、规律14、联系15、发展16、矛盾分析法17、矛盾18、系统19、质变20、量变21、度22、辨证否定23、反映论24、先验论25、理性认识26、感性认识27、认识运动总规律28、真理29、价值30、社会有机体31、生产力32、生产关系33、阶级34、国家35、国体36、政体37、社会经济结构38、社会观念结构39、文化40、文明41、社会存在42、社会基本矛盾43、经济基础44、上层建筑45、阶级斗争46、社会革命47、人民群众48、历史人物49、人的本质50、自由二、简要回答问题:1、什么是哲学?2、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3、如何理解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吗?6、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主要功能?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旧哲学的实践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8、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人类实践所具有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10、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是什么?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13、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辩证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6、认识是如何发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17、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20、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有哪些根本区别?2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22、阶级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23、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24、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25、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的功能?26、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它们有哪些区别?27、世界发展的两种过程有哪些主要区别?28、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运动的?2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7、在社会的转型期,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价值矛盾?答:坚持马哲的观点,即辩证的,社会的,历史的和唯物的观点和方法论。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8、如何正确而科学地认识民主的本质。

答:所谓民主,其本质就是强调"民意至上”。

然而民意,必须从质和量的两个角度来看待。

从质上讲,民意应该是代表社会主流发展趋势的"公意”,从量上讲,民意应该是体现社会绝大多数人意愿的"众意”。

只有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社会的民意。

所以,民主应该是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形态的民主、公民权利的民主的有机统一,才能既保证人民权利的有效实现,又保证国家权力的健康运行。

9、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0、怎样正确地区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二者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答: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主要源自内在传导和外部冲击。

内在传导主要是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

精选最新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试题库310题(含答案)

精选最新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试题库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2.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A.具有客观可能性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具有客观必然性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5.社会意识DA.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高B.在经济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低C.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6.道德C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是永恒不变的C.具有历史性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7.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8.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A.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B.劳动者占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C.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D.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9.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家庭关系D.宗教关系10.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1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A.指导思想B.统治阶级C.国家政权D.人们群众12.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A.经济利益B.指导思想C.政治地位D.阶级地位13.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4.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6.“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9.“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0.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1.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2.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C)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5.假象是(C)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6.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27.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西南大学[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6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发展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64、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基本面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主要性质,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的变革发展。

6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6、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只有正确认识文化的真正本质,才可能有建设先进文化的正确策略,由于有些地方对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建设出现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庸俗主义之风。

因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干作风,贯彻以人为本,树立高尚境界。

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67、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反对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反对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反对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

确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

68、结合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答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央在全党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2020年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2020年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题库310题(含答案)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题库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A.哲学B.逻辑C.数学D.语言学2.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是(A)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社会理想B.是人类一个中级阶级的社会理想C.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愿景,难以实现D.共产主义只有高级阶段没有初级阶段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4.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6.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7.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A.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D.生产力具有抽象性的特点8.社会意识DA.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高B.在经济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低C.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9.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0.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A.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B.劳动者占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C.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D.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1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13.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15.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16.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A.指导思想B.统治阶级C.国家政权D.人们群众1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A.经济利益B.指导思想C.政治地位D.阶级地位1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外贸和国际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

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本质区别。

前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克服。

三、分析题:(选做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图示与数据,分析和阐述问题: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图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答:上图反映的我国人口寿命的快速提高,正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所作的巨大努力。

同时,它也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因为我们中国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全面发展,必然会对社会的进步与改善民生形成重大的影响。

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社会劳动力的老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不足,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缓解;对于社会管理的完善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

2、如图所示: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图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及其人生意义。

答:数学公式1.02的365次方等于1377.4,0.98的365次方等于0.0006。

“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1.02表示每天多做0.2,0.98代表每天少做0.2,最后的结果差别太大了,365天后,一个增长到了1377.4,一个减少到0.0006!”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要想得到实现,唯一的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实际表现出为社会所作的奉献及贡献的大小,从而才能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在的表现而被社会所承认,舍此别无他途。

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然而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人究竟以何种实践形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0163-2020春大作业

0163-2020春大作业

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在根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7、在社会的转型期,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价值矛盾?8、如何正确而科学地认识民主的本质。

9、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答:能够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科学认识,对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指导作用,要求一切经济工作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有重要指导意义。

10、怎样正确地区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二者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三、分析题:(选做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图示与数据,分析和阐述问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图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答:上图反映的我国人口寿命的快速提高,正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所作的巨大努力。

同时,它也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因为我们中国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全面发展,必然会对社会的进步与改善民生形成重大的影响。

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社会劳动力老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不足,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缓解;对于社会管理的完善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

2、如图所示: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图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及其人生意义。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答案绪章—导论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 )。

A.青年黑格尔派B.共产主义者同盟C.国际工人协会D.社会党2、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是( D )。

A.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B.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是( C )。

A.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思想和理论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 A )A.对B.错6、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 A )A.对B.错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8、《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A )A.对B.错9、马克思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

( A )A.对B.错10、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全球围做过“千年思想家”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D )A.达尔文B.爱因斯坦C.恩格斯D.马克思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发展规律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B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在联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围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围是指(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D.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A.实物B.物质C.存在D.精神4、有的哲学家指出,世界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因而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A )A.对B.错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D )A.逻辑推理方法B.归纳演绎方法C.观察实验方法D.矛盾分析法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性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B )A.意识的容是主观的B.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C.意识不受客体影响D.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8、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 )A.对B.错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核心是CA.指导思想B.统治阶级C.国家政权D.人们群众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7.社会形态是A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9.社会意识DA.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高B.在经济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低C.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10.道德C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是永恒不变的C.具有历史性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11.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2.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13.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14.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A. 私有观念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 劳动力成为商品D.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5.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2020年西南大学春季[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2020年西南大学春季[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163 学年学季:20201判断题1、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A. √2. B. ×2、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

1. A.√2. B. ×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5、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1. A.√2. B.×B.×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

A.√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则是以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正确的审美原则必须坚持实践原则与体验原则的统一,生活原则与修养原则的统 A.√、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文化的创造活动。

、抽象可能性就是不可能、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

A.√6、1.2.7、1.2. 8、1.2.9、 1.2.10 1.2.11 1.2.12 1.2.B.× 物质就是存在 , 所以存在就是物质A.√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促使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工人运动是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 A.√ B.× 哲学的思想属性是揭示规律,回归生活,联系实际。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 1.2.14、 1.2. 15、 1.2.16、 1.2.17、 1.2.18、 1.2.19、1.2.20、 A.√A.√美是以和谐体验为衡量尺度,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的自由状态。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1:[论述题]1、运动2、商品3、矛盾4、资本5、实践6、物质7、生产力8、剩余价值9、理性认识10、价值规律11、社会存在12、经济危机13、马克思主义14、矛盾分析法15、辨证的否定观16、资本的有机构成参考答案:1、运动: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矛盾: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相互对立、排斥、反对,又相互联结、统一、贯通的趋势与属性。

4、资本: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5、实践: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探索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动的对象化活动。

6、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7、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并影响自然、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8、剩余价值:当劳动过程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个点,价值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特点,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0、价值规律答:价值规律是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有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13、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14、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1:[论述题]1、案例二十四节气与生产实践: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西南大学成教[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西南大学成教[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
一、解释题
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
1、物质:
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 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形成深刻的矛盾。4、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
五、应用题
1) 答: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因此要 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落 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提高人寿命,是应对社会存在的体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和政府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均寿命的成就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体现。 2) 答: (1)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延长人民的寿命就是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2)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提高人均寿命,可以使人民感受到社会进步 和幸福,从而提高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进步。
二、判断题
征之一。 其重要意义是: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对 10、错
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1:[论述题]1、运动2、商品3、矛盾4、资本5、实践6、物质7、生产力8、剩余价值9、理性认识10、价值规律11、社会存在12、经济危机13、马克思主义14、矛盾分析法15、辨证的否定观16、资本的有机构成参考答案:1、运动: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矛盾: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相互对立、排斥、反对,又相互联结、统一、贯通的趋势与属性。

4、资本: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5、实践: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探索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动的对象化活动。

6、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7、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并影响自然、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8、剩余价值:当劳动过程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个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这个过程,工人不仅生产出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9、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特点,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0、价值规律答:价值规律是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维持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所有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

12、经济危机:对剩余价值的盲目追求,使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和再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13、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14、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63 20201判断题1、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A.√2. B.×2、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

1. A.√2. B.×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1. A.√2. B.×4、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1. A.√2. B.×5、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1. A.√2. B.×6、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1. A.√2. B.×7、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

1. A.√2. B.×8、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则是以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1. A.√2. B.×9、正确的审美原则必须坚持实践原则与体验原则的统一,生活原则与修养原则的统一。

1. A.√2. B.×10、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文化的创造活动。

1. A.√2. B.×11、抽象可能性就是不可能.1. A.√2. B.×12、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

1. A.√2. B.×13、物质就是存在,所以存在就是物质.1. A.√2. B.×14、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1. A.√2. B.×1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1. A.√2. B.×16、促使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工人运动是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1. A.√2. B.×17、哲学的思想属性是揭示规律,回归生活,联系实际。

1. A.√2. B.×1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 A.√2. B.×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 A.√2. B.×20、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 A.√2. B.×21、美是以和谐体验为衡量尺度,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的自由状态。

1. A.√2. B.×22、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1. A.√2. B.×23、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1. A.√2. B.×24、人民的主体始终是广大的从事物质财富创造的体力劳动者。

1. A.√2. B.×25、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1. A.√2. B.×2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1. A.√2. B.×27、价值是以客体属性为衡量尺度,而达到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状态。

1. A.√2. B.×28、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 A.√2. B.×29、真理的发展就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无数的相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

1. A.√2. B.×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1. A.√2. B.×3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 A.√2. B.×32、认识事物的度就是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把握“适度原则”。

1. A.√2. B.×33、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 A.√2. B.×34、发展是旧事物不断消亡新事物不断产生的新陈代谢过程。

1. A.√2. B.×3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问题是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1. A.√2. B.×36、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1. A.√2. B.×37、不可知论思想的最终归宿是走向怀疑论和诡辩论。

1. A.√2. B.×38、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形式有绝对唯心主义和相对唯心主义。

1. A.√2. B.×39、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人类社会划分为渔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1. A.√2. B.×40、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1. A.√2. B.×41、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 A.√2. B.×4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 A.√2. B.×43、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1. A.√2. B.×44、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产生垄断,1. A.√2. B.×45、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1. A.√2. B.×46、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A.√2. B.×47、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A.√2. B.×48、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别的产品上,所以叫可变资本。

1. A.√2. B.×49、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 A.√2. B.×50、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A.√2. B.×51、否定的实质是彻底的否定和全盘的抛弃。

1. A.√2. B.×5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 A.√2. B.×5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决定外因。

1. A.√2. B.×54、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1. A.√2. B.×55、唯心主义思想虽然从本质上是错误的,但也有一定的积极因素。

1. A.√2. B.×56、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 A.√2. B.×57、理性话语意识就是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强调尊重对方、平等对话。

1. A.√2. B.×58、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必经途径。

1. A.√2. B.×59、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 A.√2. B.×60、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 A.√2. B.×61、理论回到实践的唯一条件是逻辑上必须是正确的。

1. A.√2. B.×62、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本质区别。

1. A.√2. B.×63、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1. A.√2. B.×64、人民的主体是广大的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劳动者。

1. A.√2. B.×65、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也就是由机器设备创造出来的。

1. A.√2. B.×66、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

1. A.√2. B.×67、哲学的思维特征最主要表现是抽象与概括。

1. A.√2. B.×68、先验论与反映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由物到感觉”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1. A.√2. B.×69、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对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进行的局部性质变。

1. A.√2. B.×7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1. A.√2. B.×7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依靠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实现的。

1. A.√2. B.×72、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

1. A.√2. B.×73、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

1. A.√2. B.×74、人民的主体始终是广大的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劳动者。

1. A.√2. B.×7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1. A.√2. B.×7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生产的绝对过剩引发的。

1. A.√2. B.×77、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

1. A.√2. B.×78、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 A.√2. B.×79、美是以和谐体验为衡量尺度,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的自由状态。

1. A.√2. B.×80、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1. A.√2. B.×8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强度。

1. A.√2. B.×82、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

1. A.√2. B.×83、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

1. A.√2. B.×84、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1. A.√2. B.×85、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1. A.√2. B.×86、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1. A.√2. B.×87、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1. A.√2. B.×主观题88、为什么说新陈代谢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参考答案:新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比旧事物具有更多8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方式有哪些?参考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第一,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

第二,国家与私人共同投资的段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90、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只有正确认识文化的真正本质,才可能有建设先进文化的正确策略,由于有些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持实干作风,贯彻以人为本,树立高尚境界。

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