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电路大全
(完整版)振荡电路大全

RC振荡器的几种接法RC震荡的基本思想是正反馈加RC选频网络.RC选频网络之所以选出正弦波主要是因为电容的充电曲线.这种振荡器特点是:T≈(1.4~2.3)R*C 电源波动将使频率不稳定,适合小于100KHz 的低频振荡情况。
2.加补偿电阻的RC振荡器T≈(1.4~2.2)R*C,电源对频率的影响减小,频率稳定度可控制在5%3.环行RC振荡器4.采用TTL反相RC振荡器,频率可达50MHz5.采用两三极管构成的RC振荡器,其中R5=R8,R7=R6,C5=C6RC文氏电桥震荡器的计算说明这个电路由RC串并网络构成选频网络,同时兼作正反馈电路以产生振荡,两个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各自相等。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该电路输出波形较好,缺点是频率调节比较困难。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算放大器、R3和R4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图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C 1R1和C2R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R3R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1R1、C2R2、R3、R4正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1表示,RC并联臂的阻抗用Z2表示。
图2 RC串并联网络RC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令式(1)的虚部为0,即可求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对于文氏RC振荡电路,一般都取R=R1 = R2,C=C1 = C2时,于是谐振角频率: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文氏RC振荡电路正反馈网络传递函数的幅度频率特性曲线和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a) 幅频特性曲线 (b) 相频特性曲线图3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此时反馈系数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此时的相角ϕF=0︒。
三种LC振荡电路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图1所示为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由图可见,该电路包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和选频网络等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LC并联电路作为BJT的集电极负载,起选频作用。
反馈是由变压器副边绕组N2实现的。
下面首先用瞬时极性法来分析振荡回路的相位条件。
2.相位平衡条件判断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参考。
图1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3.起振与稳幅变压器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的幅值条件是环路增益大于1,只要变压器的变比和BJT选择适当,一般都可以满足幅值条件。
而振荡的稳定是利用放大器件的非线性来实现的。
当振幅大到一定程度时,虽然BJT集电极的电流波形可能明显失真,但由于集电极的负载是LC并联谐振回路,具有良好的选频作用,因此输出电压的波形一般失真不大。
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图1为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
电感线圈L1和L2是一个线圈,2点是中间抽头。
如果设某个瞬间集电极电流减小,线圈上的瞬时极性如图所所,反馈到发射发的极性对地为正,图中三极管是共基极接法,所以使发射结的净输入减小,集电极电流减小,符合正反馈的相位条件。
图2为另一种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
图1 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CB)图2 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CE)电容反馈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电容反馈三点式LC振荡器又GRM40X7R274K16PT称为考毕兹(Colpitts)振荡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振荡电路,如图3-8所示。
图3-8 (a)中,C1、C2和L组成并联谐振回路,作为放大器的交流负载,RB1、Rb2、R。
和RE为放大器分压式直流偏置电阻,Ce是射极旁路电容,CE是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电源Vcc经电感与基极接通。
图3-8(b)是其交流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反馈电压取自电容C2上的电压,交流时并联谐振回路的三个端点相当于分别与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相连,因此称为电容反馈三点式LC振荡器。
假设图3-8(a)中A点处断开,加上输入电压UI利用瞬时极性法不难分析在回路诣振频率上,反馈信号UF与输入电压UI同相,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9种晶体振荡器电路汇总

9种晶体振荡器电路汇总一、70MHz并联晶体振荡器电路:图1. 70MHz并联晶体振荡器电路三极管TV2进行信号放大,经电容C8耦合输出。
其中,电阻RI、R2和电阻R5、R6、R7是三极管VT1和VT2的直流偏置元件。
L2是高频扼流线圈,给振荡管VT1的集电极电流提供一个直流通路。
C2为隔直电容。
C3、C7是交流旁路电容,使VT1的发射极处于交流零电位,但直流电位不为零。
电感L1,电容C6,电阻R3为改善电源滤波电路,其作用是减少纹波电压以振高直流分量。
略调电容C4、C8,可以改变耦合信号的大小。
1.元器件选择电容C1为20p,C2为100p,C3、C7为820p,C4为56p,C5、C8为47p, C6为47u/50V。
电感L1为22uH(色码电感),L2为0.3uH。
电阻R1为1.6kΩ,R2为1kΩ,R3为750Ω,R4为180Ω、1W,R5为1.3kΩ,R6为3kΩ,R7为360Ω,R8为470Ω,R9—R12为300Ω、2W。
三极管VT1、VT2选3DG82B,65≤β≤115。
晶体SJT用JA9B型-70MHz。
继电器KM为JUC-1M。
2.使用时应注意(1) 在应用石英晶体时,有一个必须注意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晶体本身的激励功率。
激励功率较大时,输出功率也大,这时,晶体三极管引入的噪声影响不大。
但是,晶体激励功率过大会使晶体长期稳定性(老化特性)变坏。
晶体激励功率小时,长期稳定性较好,但是使用低噪电子元件技术网是第一个针对电子元器件应用、选型和实用设计方案的技术网络媒体。
声晶体三极管较佳。
(2) 由于晶体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大,为保证对晶体频率稳定度的要求,必须注意晶体恒温。
即将晶体放在恒温槽内,由恒温控制电路来保证恒温槽内的温度使其维持在晶体的拐点温度。
因此,为使振荡频率和震荡幅度稳定,将晶体SJT和VT1、VT2放入恒温箱内。
恒温箱是用R9-R12四只2W金属膜电阻加热,一只小型密封温度继电器KM作温度控制元件。
最简单的LC振荡电路图大全(五款最简单的LC振荡电路设计原理

最简单的LC振荡电路图大全(五款最简单的LC振荡电路设计原理LC振荡电路,是指用电感L、电容C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LC 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是和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的,要让LC振荡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强的电磁波,必须提高振荡频率,并且使电路具有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工作原理LC振荡电路运用了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让电磁两种能量交替转化,也就是说电能跟磁能都会有一个最大最小值,也就有了振荡。
由于所有电子元件都会有损耗,能量在电容跟电感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要么被损耗,所以实际上的LC振荡电路都需要一个放大元件,要么是三极管,要么是集成运放等数电IC,利用这个放大元件,通过各种信号反馈方法使得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被反馈放大,从而最终输出一个幅值跟频率比较稳定的信号。
最简单的LC振荡电路图(一)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又叫做考毕兹振荡电路。
它与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类似,所不同的是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互换位置。
如图1所示。
图1 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在LC谐振回路Q值足够高的条件下,电路的振荡频率为这种振荡电路的特点是振荡频率可做得较高,一般可达到100MHz以上,由于C2对高次谐波阻抗小,使反馈电压中的高次谐波成分较小,因而振荡波形较好。
电路的缺点是频率调节不便,这是因为调节电容来改变频率时,(既使C1、C2采用双连可变电容)C1与C2也难于按比例变化,从而引起电路工作性能的不稳定。
因此,该电路只适宜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
最简单的LC振荡电路图(二)图(a)是变压器反馈LC振荡电路。
晶体管VT是共发射极放大器。
变压器T的初级是起选频作用的LC谐振电路,变压器T的次级向放大器输入提供正反馈信号。
接通电源时,LC回路中出现微弱的瞬变电流,但是只有频率和回路谐振频率f0相同的电流才能在回路两端产生较高的电压,这个电压通过变压器初次级L1、L2的耦合又送回到晶体管V的基极。
第五章振荡电路

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可以用图5-1所示的反馈放大 电路的方框图说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正弦波振荡电路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为 由于 所以
②选频网络:有LC选频网络、RC选频网络等,这部分决定了正弦波 发生器的振荡频率
③反馈网络:有变压器反馈、LC反馈网络、RC反馈网络及其组合电 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正弦波振荡电路
(2)正弦波振荡器的分类 根据选频网络的不同,可将振荡器分为RC振荡器(振荡频率范
围为几十赫兹至几十千赫兹)、LC振荡器(振荡频率范围为几千赫 兹至几百千赫兹)、石英晶体振荡器(约为兆赫兹数量级)。每一类 电路中,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又可采用各种不同的电路形式。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RC振荡器
采用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RC振荡器如图5 -2所示。由集成 运放构成放大电路,RC串并联电路构成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 如图5 -3 ( a)所示。它的频率特性如图5 -3所示。图5 -3(b)所示的频 率特性表明:
当
时,
反馈系数
为最大值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RC振荡器
从相频特性图「图5 -3(c)]可看出,当f= f0时,附加相移φ =0, 即输出u0与输入ui同相。根据自激振荡条件,RC串并联网络在f= f0时,恰可满足相位条件和幅度条件。由AF=1,而F=1/3,所以 A=3。也就是说,我们用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应该等 于3,当然必须加上负反馈电路才能做到这一点。
返回
图5 -6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的放大电路
振荡电路

集成电路构成的振荡电路大全在电子线路中,脉冲振荡器产生的CP脉冲是作为标准信号和控制信号来使用的,它是一种定、脉冲宽度和幅度有一定要求的脉冲。
这种振荡器电路不需要外界的触发而能自动产生因此被称为自激振荡器。
一个脉冲波系列是和这个脉冲的基本频率相同的正炫波以及许多和冲基本频率成整数倍的正炫波谐波合成的,所以脉冲振荡器有时叫做多谐振荡器。
用集成的振荡器比用分立元件构成的工作要可靠的多,性能稳定。
本电路汇编了用各种集成电路量振荡器电路。
供读者在使用时参考。
-、门电路构成的振荡电路1、图1是用CMOS与非门构成的典型的振荡器。
当反相器F2输出正跳时,电容立即使F1 1,输出为0。
电阻RT为CT对反相器输出提供放通电路。
当CT放电达到F1的转折电压时,为1,F2输出为0。
电阻连接在F1的输出端对CT反方向充电。
当CT被充到F1的转折电压时出为0,F2为1,于是形成形成周期性多谐振荡。
其振荡周期T=2。
2RtCt。
电阻Rs是反相器护电阻。
接入与否并不影响振荡频率。
2、图2是用TTL的非门构成的环形振荡器。
三个非门接成闭环形。
假定三个门的平均传输都是t,从F1输入到F3输出共经过3t的延迟,Vo输出就是Vi的输入,所以输出端的振荡周期该电路简单,但t数值一般是几十毫微秒,所以振荡频率极高,最高可达8MHz。
3、图3是用TTL非门电路组成的带RC延时电路的RC环形振荡器。
当a点由高电平跳变为低b点电位由低边高,经门2使C点电位由高变低,同时又经耦合到d点,使d点电位上跳为高以门3输出即e点电位为低。
随着c充电电流减少,d点电位逐渐降低,低到关门电压时门3由低变高,再反馈到门1,使b点由高变低,d点下降到较负的电压值,保证门3输出为高。
使d点上升到开门电压时,门3打开,e点又由高变低,输出电压Vo又回复为低电平,如此交变化形成连续的自激振荡。
振荡周期T=2.2RC。
R可用作频率微调,一般R值小于1k欧姆。
护电阻。
(完整版)振荡电路大全

RC 振荡器的几种接法E^A E3B 3E2E3E1A20QCD40e5JBClEsEES2 CI>4O6?USRC 震荡的基本思想是正反馈加RC 选频网络.RC 选频网络之所以选出正弦波 主要是因为电容的充电曲线. 2.加补偿电阻的 RC 振荡器T ~ (1.4〜2.2 ) R*C ,电源对频率的影响减小,频率稳定度可控制在 5%3.环行RC 振荡器这种振荡器特点是: T ~ (1.4〜2.3 ) R*C 电源波动将使频率不稳定,适合小于 100KHZ 的低频振荡情况。
100P F^ TuTCD4O65UBR3RTS2 CD40S9UBRES2 CIMD65U0R1 50-2K4.采用TTL反相RC振荡器,频率可达50MHz5.采用两三极管构成的RC振荡器,其中R5=R8 , R7=R6,C5=C6RC文氏电桥震荡器的计算说明这个电路由RC串并网络构成选频网络,同时兼作正反馈电路以产生振荡,两个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各自相等。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该电路输出波形较好,缺点是频率调节比较困难。
RC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 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 算放大器、R Q 和R 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图1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C i R i 和C 2F 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F 3F 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R 、C 2R 、R 、R 正 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 串联臂的阻抗用Z i 表示,RC 并联臂的 阻抗用乙表示。
4-图2 RC 串并联网络RC 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R inu十一-O+ [>三駕+(1/角/(I + JKJ&d)用十"卩6”[龜总十w血6)]=[尺+W2CJX1 十隅q)+ &+ (1.打® Cj 4 +■/ Cj 4-尺Q.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振荡电路

压电效应: 按一定方位角切下的石英晶体薄片,叫石英晶片。在晶片的 两个对面上喷涂一对金属极板,引出两个电极,加以封装, 就构成石英晶体谐振器。 在晶片上加压力,晶片表面会产生电荷;当压力变为拉力时, 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力 电)。反之,如果把电压加到 晶片上,则晶片上产生机械压力或拉力(电 力) 。以上现 象叫做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Q2饱和后相当于一个接通的开关,电 容C1通过他充电,C2通过它放电。由 于有正电源VCC的作用,Q1的基极电 压逐渐升高,当A点电压达到0.7V后 ,Q1开始导通进入放大区,电路中又 会立刻出现连锁反应,是Q1迅速饱和 ,Q2截止,C点电位变电平“0”。D 点电位变高电平“1”。这个时候电 容C1放电,C2充电。这一充放电过程 又会使Q2重新饱和,Q1截止。如此周 而复始,形成振荡。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自激振荡
放大电路在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就能输出一定
频率和幅值的交流信号的现象。
Ui 1 S A u
Uo 开关合在“1”
2 Uf
F
为无反馈放大电
路。U o AuU i
U i 1 S 2 Uf
Au
Uo 开关合在“2”为 有反馈放大电路,
F 如 果 :U f U i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
LC振荡电路:输出功率大、频率高。 RC振荡电路:输出功率小、频率低。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频率稳定度高。
其他常见振荡电路 三极管振荡电路 运放振荡电路 555振荡电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应用: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通信系统中发射 机的载波振荡器、接收机中的本机振荡器、医疗仪 器以及测量仪器中的信号源等。
振荡电路大全

RC振荡器的几种接法RC震荡的基本思想是正反馈加RC选频网络.RC选频网络之所以选出正弦波主要是因为电容的充电曲线.这种振荡器特点是:(1.4〜2.3 ) R*C电源波动将使频率不稳定,适合小于100KHZ 的低频振荡情况。
2.加补偿电阻的RC振荡器(1.4〜2.2 ) R* C,电源对频率的影响减小,频率稳定度可控制在5%3.环行RC振荡器4.采用TTL反相RC振荡器,频率可达50MHz5.采用两三极管构成的RC振荡器,其中R5=R8 , R7=R6 , C5=C6K8KES2PlWPU£5CAPigJS-TRC文氏电桥震荡器的计算说明这个电路由RC串并网络构成选频网络,同时兼作正反馈电路以产生振荡,两个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各自相等。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该电路输出波形较好,缺点是频率调节比较困难。
T二就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 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 算放大器、R 和R 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GR 和GR 支路是正反馈网络,RR 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R 、GR 、R 、R 正 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 串联臂的阻抗用Z i 表示,RC 并联臂的 阻抗用Z 2表示。
RC 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u Zi+4 /j o c i )+s /(i + jffi)]图1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 图2 RC 申并联网络[&"(1/頂。
1)](1 + 頂&%)+ &+ (1 / j s +:j 位R】択卫。
* + C*j / C7j + 氏wU+2+刍+)(瞄弓-—....= -. E'. ■- I .. 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振荡电路

三、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石英晶体的外形及结构
1.石英晶体的特性及等效电路
如图6-7
两个谐振频率
串联谐振频率为:
fs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π LC
并联谐振频率为:
fp =
1 2 π LC ′
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图6-8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图6-9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振荡条件和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
f0=
,
1 2π LC
式中
C1 ⋅ C 2 C= C1 + C 2
(3)电路特点
由于反馈电压取自C2,电容对高次谐波容 抗小,高次谐波被短路,反馈和输出的高次谐 波分量少,振荡产生的正弦波形较好,但C1和 C2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反馈信号的大小,改变起 振条件,因而调节频率的范围较小。本电路产 生的振荡频率可达100MHz以上。
f0=
1
2π LC
(3)电路特点
由于L1和L2是用一个线圈绕制而成,耦合 紧密,因而容易起振,并且振荡幅度和调频 范围大,但输出波形质量较差,本电路一般 用于产生几十MHz以下正弦波,可用于收音机 的本机振荡电路及高频加热器等。
2.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1)电路组成。 图6-5 a所示为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第二节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一、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1.电路组成 图6-3为一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 路
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
集电极输出信号与基极的相位差为π,通 过变压器绕组的适当连接,使L1 两端反馈的交 流电压又产生相移π,即可满足振荡的相位条 件。自激振荡的频率由LC并联谐振回路决定, 即
1 f0= 2π LC
LC振荡电路

q2
t = 0, q0 = Q0 = CU0 , i0 = 0
Q0 = Q0 cos 0 = ωQ0 sin = 0
(J )
8
任意时刻电场能量与磁场能 (5)证明在任意时刻电场能量与磁场能 )证明在任意 之和总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总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量之和总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任意时刻 任意时刻 Ee = 0.60 × 10
பைடு நூலகம்10
cos ωt
2
E m = 0.60 × 10 10 sin 2 ωt
4
电路中, 例在 LC 电路中,已知 L = 260 H, C = 120pF 初始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 0 = 1V ,且电流 为零. 为零. 求: 1)振荡频率; 2)最大电流; ( )振荡频率; )最大电流; ( (3)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能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能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能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4)自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自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自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5)证明在任意时刻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 证明在任意时刻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 总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总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2 1 2 1 2 2 Em = Li = LI 0 sin (ωt + ) = Q0 sin 2 (ωt + ) 2 2 2C 2 Q0 1 2 E = Ee + Em = = LI 0 E L C 2C 2
振荡电路图集

T = 2π LCA
石英晶体振荡器一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石英晶体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就不用计 算了,由石英晶体的谐振频率决定。改变C1、C2能微调振荡 频率。如果把石英晶体等效成LC电路,这个振荡电路实际上 就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由此可知,电容C1、C2的作用是 产生正反馈,对它们的选取没有严格要求,一般取C1=C2, 容量在几十皮到几百皮之间。电阻R的作用是把非门变成一个 反相放大器。它的阻值在1MΩ以上。
这种电路叫做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或者叫做哈特莱振荡器。 输出可以从变压器的次级得到。这个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可以 从几十千赫到几十兆赫。
T = 2π LC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感三 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点式) 点式)二
有些资料上把这个电路定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该电路 的振荡频率主要由L和C的数值决定,L的中间位置有抽头,接 电源正极。
T = 2π LC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容三 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点式) 点式)
这个电路适合产生几十兆赫以上的信号,常 用来作射频振荡器。第二个图是LC振荡回路 的等效电路图,从图上可以看到,电路的振 荡频率由L、C、C1、C2决定,基极有一个大 电容(1000~2000pF),起交流接地的作用。 由于电感和电容的数值都比较小,所以有些 情况下三极管的极间电容、电感线圈的匝间 电容都不能忽略。它们对总电容的贡献量大 约几个皮法。 设三极管的极间电容以及电感线圈的匝间电 容以及其它分布电容的总等效电容为C0,为了 计算方便,选C0=2pF那么 C1C2 CA = + C + C0 C1 + C2
RC多谐振荡电路(非门)
该电路输出波形为方波(占空比为50%的矩形波叫做 方波),电阻Rs的作用是保护非门的输入端,所以对Rs的选取 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常选1M 左右的电阻。 当非门的阈值电压VTH=1/2VCC(大多数门电路都符合这个条 件)并且Rf<<Rs时
什么是振荡电路有哪些常见的振荡器

什么是振荡电路有哪些常见的振荡器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连续振荡信号的电路。
在振荡电路中,反馈回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从而维持电路中的振荡运动。
常见的振荡器有正弦波振荡器、方波振荡器、脉冲振荡器和多谐振荡器等。
一、正弦波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输出连续的正弦波信号的振荡器。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有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LCR振荡器。
1. LC振荡器LC振荡器是由电感器(L)和电容器(C)组成的振荡电路。
在LC 振荡器中,通过合适的选择电感和电容值,可以实现频率稳定的正弦波振荡。
2. RC振荡器RC振荡器是由电阻(R)和电容器(C)组成的振荡电路。
在RC 振荡器中,通过合适的选择电阻和电容值,可以实现频率稳定的正弦波振荡。
3. LCR振荡器LCR振荡器是由电感器(L)、电容器(C)和电阻(R)组成的振荡电路。
LCR振荡器相比于LC振荡器和RC振荡器,具有更高的频率稳定性和更好的波形质量。
方波振荡器是一种输出方波信号的振荡器,它的输出信号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快速切换。
常见的方波振荡器电路有多谐振荡器和集总反馈型振荡器。
1. 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是一种基于多谐振荡原理的振荡器,它可以同时输出多个频率的方波信号。
多谐振荡器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可以实现频率混合和调制等功能。
2. 集总反馈型振荡器集总反馈型振荡器是一种基于运放(放大器)的振荡器。
它通过在运放反馈回路中引入滞后相位来实现振荡,从而产生方波信号。
三、脉冲振荡器脉冲振荡器是一种输出脉冲信号的振荡器,它的输出信号是一系列的脉冲波形。
常见的脉冲振荡器电路有单稳态振荡器和多谐振荡器等。
1. 单稳态振荡器单稳态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单个脉冲的振荡器。
它的输出信号在输入触发脉冲的作用下,产生一次脉冲输出,然后恢复到稳态。
2. 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它不仅可以产生方波信号,也可以输出脉冲信号。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够输出多个频率的振荡器。
振荡电路公式

振荡电路公式振荡电路是指能够产生连续周期性信号的电路,常见的振荡电路有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LCR振荡器等。
在振荡电路中,信号从一个能量存储元件(如电感、电容或电阻)传输到另一个能量存储元件,并以反馈方式回到第一个元件,使得能量在两个元件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产生连续的振荡输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振荡电路的基本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一、LC振荡器L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感和电容的振荡电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是LC谐振电路,其基本公式如下:1. 谐振频率f = 1 / (2π√(LC)),其中L为电感的电感系数,C为电容的电容值。
2. 谐振频率与电感和电容的关系:f ∝ 1 / √(LC)。
参考内容:1. 《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张旭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2. 《电子电路基础》(第6版),尤国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二、RC振荡器R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阻和电容的振荡电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是RC相位移电路,其基本公式如下:1. 相位移角度φ = arctan(1 / (2πfRC)),其中f为振荡频率,R为电阻的电阻值,C为电容的电容值。
2. 振荡频率与电阻和电容的关系:f = 1 / (2πRC)。
参考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陈丕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2. 《电子电路基础》(第7版),吴谨敏、高维光、胡北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三、LCR振荡器LCR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感、电容和电阻的振荡电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LCR谐振电路,其基本公式如下:1. 谐振频率f = 1 / (2π√(LC)),其中L为电感的电感系数,C为电容的电容值。
2. 谐振频率与电感和电容的关系:f ∝ 1 / √(LC)。
3. 谐振频率附近的带宽BW = 1 / (RC),其中R为电阻的电阻值,C为电容的电容值。
参考内容:1. 《电子电路基础教程》(第11版),Delton T. Horn著,彭蕾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集成电路构成的振荡电路大全

集成电路构成的振荡电路大全在电子线路中,脉冲振荡器产生的CP脉冲是作为标准信号和控制信号来使用的,它是一种频率稳定、脉冲宽度和幅度有一定要求的脉冲。
这种振荡器电路不需要外界的触发而能自动产生脉冲波,因此被称为自激振荡器。
一个脉冲波系列是和这个脉冲的基本频率相同的正炫波以及许多和这个脉冲基本频率成整数倍的正炫波谐波合成的,所以脉冲振荡器有时叫做多谐振荡器。
用集成电路构成的振荡器比用分立元件构成的工作要可靠的多,性能稳定。
本电路汇编了用各种集成电路构成的大量振荡器电路。
供读者在使用时参考。
一、门电路构成的振荡电路1、图1是用CMOS与非门构成的典型的振荡器。
当反相器F2输出正跳时,电容立即使F1输入为1,输出为0。
电阻RT为CT对反相器输出提供放通电路。
当CT放电达到F1的转折电压时,F1输出为1,F2输出为0。
电阻连接在F1的输出端对CT反方向充电。
当CT被充到F1的转折电压时,F1输出为0,F2为1,于是形成形成周期性多谐振荡。
其振荡周期T=2。
2RtCt。
电阻Rs是反相器输入保护电阻。
接入与否并不影响振荡频率。
2、图2是用TTL的非门构成的环形振荡器。
三个非门接成闭环形。
假定三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都是t,从F1输入到F3输出共经过3t的延迟,Vo输出就是Vi的输入,所以输出端的振荡周期T=6t。
该电路简单,但t数值一般是几十毫微秒,所以振荡频率极高,最高可达8MHz。
3、图3是用TTL非门电路组成的带RC延时电路的RC环形振荡器。
当a点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时,b点电位由低边高,经门2使C点电位由高变低,同时又经耦合到d点,使d点电位上跳为高电平,所以门3输出即e点电位为低。
随着c充电电流减少,d点电位逐渐降低,低到关门电压时门3关闭,e点由低变高,再反馈到门1,使b点由高变低,d点下降到较负的电压值,保证门3输出为高。
当c放电使d点上升到开门电压时,门3打开,e点又由高变低,输出电压Vo又回复为低电平,如此交替循环变化形成连续的自激振荡。
震荡电路

3.CKSEL3/0: 时钟源选择(时钟总表)时钟总表时钟源启动延时熔丝外部时钟 6 CK + 0 ms CKSEL=0000 SUT="00"外部时钟 6 CK + 4.1 ms CKSEL=0000 SUT="01"外部时钟 6 CK + 65 ms CKSEL="0000" SUT="10"内部RC振荡1MHZ 6 CK + 0 ms CKSEL="0001" SUT="00"内部RC振荡1MHZ 6 CK + 4.1 ms CKSEL="0001" SUT="01"内部RC振荡1MHZ1 6 CK + 65 ms CKSEL="0001" SUT="10"内部RC振荡2MHZ 6 CK + 0 ms CKSEL="0010" SUT="00" 内部RC振荡2MHZ 6 CK + 4.1 ms CKSEL="0010" SUT="01"内部RC振荡2MHZ 6 CK + 65 ms CKSEL="0010" SUT="10" 内部RC振荡4MHZ 6 CK + 0 ms CKSEL="0011" SUT="00" 内部RC振荡4MHZ 6 CK + 4.1 ms CKSEL="0011" SUT="01" 内部RC振荡4MHZ 6 CK + 65 ms CKSEL="0011" SUT="10" 内部RC振荡8MHZ 6 CK + 0 ms CKSEL="0100" SUT="00" 内部RC振荡8MHZ 6 CK + 4.1 ms CKSEL="0100" SUT="01" 内部RC振荡8MHZ 6 CK + 65 ms CKSEL="0100" SUT="10" 外部RC振荡≤0.9MHZ 18 CK + 0 ms CKSEL="0101" SUT="00" 外部RC振荡≤0.9MHZ 18 CK + 4.1 ms CKSEL="0101" SUT="01" 外部RC振荡≤0.9MHZ 18 CK + 65 ms CKSEL="0101" SUT="10" 外部RC振荡≤0.9MHZ 6 CK + 4.1 ms CKSEL="0101" SUT="11" 外部RC振荡0.9-3.0MHZ 18 CK + 0 ms CKSEL="0110" SUT="00" 外部RC振荡0.9-3.0MHZ 18 CK + 4.1 ms CKSEL="0110" SUT="01"外部RC振荡0.9-3.0MHZ 18 CK + 65 ms CKSEL="0110" SUT="10"外部RC振荡0.9-3.0MHZ 6 CK + 4.1 ms CKSEL=0110 SUT="11"外部RC振荡3.0-8.0MHZ 18 CK + 0 ms CKSEL=0111 SUT="00"外部RC振荡3.0-8.0MHZ 18 CK + 4.1 ms CKSEL="0111" SUT="01"外部RC振荡3.0-8.0MHZ 18 CK + 65 ms CKSEL=0111 SUT="10"外部RC振荡3.0-8.0MHZ 6 CK + 4.1 ms CKSEL="0111" SUT="11" 外部RC振荡8.0-12.0MHZ 18 CK + 0 ms CKSEL=1000 SUT="00" 外部RC振荡8.0-12.0MHZ 18 CK + 4.1 ms CKSEL="1000" SUT="01" 外部RC振荡8.0-12.0MHZ 18 CK + 65 ms CKSEL="1000" SUT="10" 外部RC振荡8.0-12.0MHZ 6 CK + 4.1 ms CKSEL="1000" SUT="11"低频晶振(32.768KHZ) 1K CK + 4.1 ms CKSEL="1001" SUT="00"低频晶振(32.768KHZ) 1K CK + 65 ms CKSEL="1001" SUT="01"低频晶振(32.768KHZ) 32K CK + 65 ms CKSEL="1001" SUT="10"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258 CK + 4.1 ms CKSEL="1010" SUT="00"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258 CK + 65 ms CKSEL="1010" SUT="01"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1K CK + 0 ms CKSEL=1010 SUT="10"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1K CK + 4.1 ms CKSEL="1010" SUT="11"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1K CK + 65 ms CKSEL="1011" SUT="00"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16K CK + 0 ms CKSEL=1011 SUT="01"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16K CK + 4.1ms CKSEL="1011" SUT="10" 低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4-0.9MHZ) 16K CK + 65ms CKSEL="1011" SUT="11" 中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9-3.0MHZ) 258 CK + 4.1 ms CKSEL="1100" SUT="00" 中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9-3.0MHZ) 258 CK + 65 ms CKSEL="1100" SUT="01" 中频石英/陶瓷振荡器(0.9-3.0MHZ) 1K CK + 0 ms CKSE。
第9章振荡电路

电压比较器分为: 单门限比较器 双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
特点:
开环或正反馈,虚短和虚断不成立
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1)同相过零比较器 当输入ui>0时,V+>V-输出uo=VOH
当输入ui<0时,V+<V-输出uo=VOL 实现过零比较 通常把比较器的输出电压uo从某一个电平跳变 到另一个电平时,相应的输入电压ui的值称为门 限电平VT,显然在这里的门限电平就是零,故称过零比较器 (2)反相过零比较器 当输入ui>0时,V->V+输出uo=VOL 当输入ui<0时,V-<V+输出uo=VOH
电感三点式
首端 C1 中间端 C2 尾端 L
电容三点式
9.7.3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2.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组成: 带选频网络的共射放大器A L2为反馈网络 振荡条件: AF 1 幅值条件: 相位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定
a f 360 O
交流通路
满足“射同它异”的组成原则 fO 振荡频率:
fO 1 2 LC 2 L 1 C1C2 C1 C2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电路是否能产生振荡,并说明理由
负反馈,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产生振荡
+
—
+
—
—
—
+ +
负反馈,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不能产生振荡
+ +
+
+
正反馈,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能产生振荡
正反馈,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能产生振荡
XO X a FX O
X A O Xa
A 1 AF
当AF 1.时, AF
《各种震荡电路设计》PPT课件

Z1 R1 (1/ jC1)
Z2 R2 //(1/ jC2 )
R2
1 jR2C2
图11.02(a) RC串并联网络
F
Vf Vo
Z2
R2 /(1 jR2C2 )
j(R1C 2
1)
R2 C1
谐振频率为: f0= 2π
1 R1R2C1C2
当R1 = R2,C1 = C2时,谐振角频率和谐振频率分别为:
0
1 RC
f0
1 2π RC
幅频特性:
F
1
(1
R1 R2
C2 C1
)2
(R1C2
1 )2
R2C1
1
32 ( 0 )2 0
9.1.1 产生正弦波的条件
一、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 二、 产生正弦波的条件 三、 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一、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
为了产生正弦波,必须在放大电路里加入 正反馈,因此放大电路和正反馈网络是振荡电 路的最主要部分。但是,这样两部分构成的振 荡器一般得不到正弦波,这是由于很难控制正 反馈的量。
性关系。
二、 滞回比较器
从输出引一个电阻分压支路到同相输入端,电路 如图14.03(a)所示。当输入电压vI从零逐渐增大,且
vI ≤VT 时,vO Vom ,VT 称为 上限阈值(触发)电平。
VT
R1VREF R1 R2
R2 R1 R2
Vom
当输入电压 vI ≥VT 时,vO Vom , 此时触发电平变为 V 'T , V 'T 称 为下限阈值(触发)电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C振荡器的几种接法
RC震荡的基本思想是正反馈加RC选频网络.RC选频网络之所以选出正弦波主要是因为电容的充电曲线.
这种振荡器特点是:T≈(1.4~2.3)R*C 电源波动将使频率不稳定,适合小于100KHz 的低频振荡情况。
2.加补偿电阻的RC振荡器
T≈(1.4~2.2)R*C,电源对频率的影响减小,频率稳定度可控制在5%
3.环行RC振荡器
4.采用TTL反相RC振荡器,频率可达50MHz
5.采用两三极管构成的RC振荡器,其中R5=R8,R7=R6,C5=C6
RC文氏电桥震荡器的计算说明
这个电路由RC串并网络构成选频网络,同时兼作正反馈电路以产生振荡,两个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各自相等。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该电路输出波形较好,缺点是频率调节比较困难。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算放大器、R3和R4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图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
C 1R
1
和C2R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R3R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1R1、C2R2、R3、R4正
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
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
1
表示,RC并联臂的
阻抗用Z
2
表示。
图2 RC串并联网络
RC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式(1)
……………….
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令式(1)的虚部为0,即可求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
对于文氏RC振荡电路,一般都取R=R1 = R2,C=C1 = C2时,于是谐振角频率:
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文氏RC振荡电路正反馈网络传递函数的幅度频率特性曲线和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a) 幅频特性曲线 (b) 相频特性曲线
图3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
反馈系数
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
此时反馈系数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此时的相角ϕF=0︒。
文氏RC振荡电路可以通过双连电位器或双连电容器来调节振荡电路的频率,即保证R=R1 = R
2
,C=C1 = C2始终同步跟踪变化,于是改变文氏桥RC振荡电路的频率时,不会影响反馈系数和相角,在调节频率的过程中,不会停振,也不会使输出幅度改变。
根据振荡条件丨AF丨>1,在谐振时,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应该A u=3。
由图1可知,RC串并联网络的反馈信号加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
器的电压增益由R
3和R
4
确定,是电压串联负反馈,于是应有
(10-2-7)
振荡的建立和幅度的稳定
振荡的建立
所谓振荡的建立,就是要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输出。
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噪声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f0及其附近一些频率成分。
由于噪声的随机性,有时正有时负,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
为了保证这种微弱的信号,经过放大通过正反馈的选频网络,使输出幅度愈来愈大,振荡电路在起振时应有比振荡稳定时更大一些的电压增益,即丨AF丨>1,所以A u f>3,丨AF 丨>1称为起振条件。
通过热敏元件稳定输出幅度
加入R
3、R
4
支路,电路是串联电压负反馈,其放大倍数。
若
A
u f
始终大于3,振荡电路的输出会不断加大,最后受电路中非线性元件的限制,使振荡幅度不再增加,但振荡电路的输出会产生失真。
所以应该在起振时使A u f >3,而当振起来以后,应使A u f=3。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自动地改变运算放大器的增益,起振时,增益大于3,起振后增益稳定在3。
决定运算放大器增益的是
R 3和R
4
,例如我们通过图4电路中的R
4
来调节增益。
R
4
是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
电阻,起振前其阻值较小,使A u f>3。
当起振后,流过R4的电流加大,R4的温度升高阻值加大,负反馈增强以控制输出幅度,达到振荡稳定状态
时,。
若热敏电阻是负温度系数,应放置在R
3
的位置。
图4 用热敏电阻保证电路起振
几种常见振荡器的高频电路
图4-7是一些常见振荡器的高频电路
电容反馈振荡器的实际电路
图4-8 (a)是一电容反馈振荡器的实际电路图(b)是其交流等效电路。
电感反馈振荡器电路
(a) 实际电路(b) 交流等效电路
(c) 高频等效电路
图4-10电感反馈振荡器电路
同电容反馈振荡器的分析一样,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可以用回路的谐振频率近似表示, 即式中的L为回路的总电感, 由图4-9有:
实际上,由相位平衡条件分析,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表达式为:
起振条件:工程上在计算反馈系数时不考虑gie的影响, 反馈系数的大小为
由起振条件分析, 同样可得起振时的gm应满足:
克拉泼振荡器电路
图4-10是克拉泼振荡器的实际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
它是用电感L和可变电容C3(C3 <<C1、C2)的串联电路代替原来电感。
(a) 实际电路; (b) 交流等效电路
图4-11 克拉泼振荡器电路
因此,C1过大,负载电阻RL将很小,放大器的增益就低,环路增益就小,可能导致振荡器停振。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和反馈系数分别为:
由上面分析可得:
(1)由于电容C3远小于电容C1、C2,所以电容C1、C2对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影响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C3调节振荡频率;
(2)由于反馈回路的反馈系数仅由C1与C2的比值决定,所以调节振荡频率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3)由于晶体管的极间电容与C1、C2并联,因此极间电容的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很小;
(4)由(4-37)可知,当通过调节C3调节振荡频率时,负载电阻RL将随之改变,导致放大器的增益变化,因此调节频率时有可能因环路增益不足而停振,故主
要用于固定频率或窄带的场合。
西勒振荡器电路
图4-11是西勒振荡器的实际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
它的主要特点, 就是与电感L并联一可变电容C4,同样有C3<<C1、C2 。
(a) 实际电路; (b) 交流等效电路
图4-12 西勒振荡器电路
由图4-11可知, 回路的总电容为
特点:(1)通过调节C4实现振荡频率的调节;
(2) C4的改变不会影响接入系数和反馈系数;
(3) 适合于振荡频率需要在较宽范围内可调的场合(最高振荡频率/最低振荡频率可达1.6~1.8)。
(4)其他同克拉泼电路。
场效应管振荡器电路
原则上说,各种晶体管振荡线路,都可以用场效应管构成,可以根据振荡原理导出用场效应管参数表示的振荡条件。
(a)互感耦合场效应管振荡器(b) 电感反馈场效应管振荡器
(c) 电容反馈场效应管振荡器
图4-13 由场效应管构成的振荡器电路
并联型晶体振荡器电路
并联型晶体振荡器的实用线路(C1、C2与石英晶体构成谐振)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接在振荡器要求低阻抗的两点之间,通常接在反馈电路中。
图4-23示出了一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的实际线路和等效电路。
密勒振荡器电路
弥勒电路——电感反馈式并联晶体振荡器
场效应管晶体并联型振荡器电路
泛音晶体皮尔斯振荡器电路
火焰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