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就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就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与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就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兴趣就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就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
正就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
她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就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就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
学生应当就是主动的学习者。
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就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就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不足。
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她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她们的主动参与与自主发现,妨碍她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
体育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解读《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运动兴趣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每一位为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求体育教师扭转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改变自身的角色,变“自我表演”为“引导学生表现”,变“主演”为“导演”。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本质是教师必须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作为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在教学中如何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位置。
不是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外,还有许多因素是在学习过程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考虑的。
真正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在备课时要将学生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因为备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学得更好,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这一好的习惯呢?在新课标中讲到:“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形成了运动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上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体育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与比赛;寓教于乐,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
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有关新课程(一)的基本理念: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个理念体现在具体教学中,它意味着: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一)、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和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
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3)、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仅于科学知识本身,也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物学知识和技能3、关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以往的教学比较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性,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和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验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定,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
这里的“学生”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
这里的“发展”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1)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2)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4)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现行课程体系强调整齐划一、规模效应,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差异性。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标尺。
第一,学生的发展是中心。
当“学生的发展”摆在中心位置的时候,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也应该从“权威”走向“以人为本”,在班级里,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管理者,学生作为管理主体更加突出,自主管理与民主管理将是最佳的选择。
打破“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建立互尊互爱的平等关系、教学相长的相互学习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追越民主与科学。
第二,“每一位”都是主角,“每一位”的发展都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在强调“每一位”的时候,它的关联词是“全面”。
“全面”既是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在智力、兴趣、爱好和特长,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求得发展,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个性培养,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可能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第三,班主任有三个观念需要更新。
1、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
渴望沟通和交流是人的本性。
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要经常有意识的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氛围,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共建“情感热线”,进行心灵的交流。
2、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观。
“人人都能当班干部”,我们要从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班中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
把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舞台。
3、确立新型的个性发展观。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每个人的心灵就如同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和个性魅力。
”这就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
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友爱,使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亳州市大寺中学孟蕾1.新理念——“以生为本”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新教师理念★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大家都知道。
我要说的组织者,不仅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这个环境要求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
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人的发展因素:遗传、教育、环境、个人的主观努力。
其实,教育和环境可以概括为教育环境。
教师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的人。
校长就是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的人。
当然,教育环境还有家庭、社会等。
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学生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学生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学生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学生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学生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会不断的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学生生活在公开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学生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会健康的发展。
举例说明。
(一个故事,《教师》200407P07)☉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教师是管理者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
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是尊重学生,其次是赞赏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有过错的学生;⑤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的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从批评学生。
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出发点包括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而民主化则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研究观,终身研究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一、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并留给学生研究的自由是使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
教育家们都很重视对学生研究兴趣的培养,将兴趣作为学生研究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留给学生研究的自由可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研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
要留给学生研究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巧妙地创造激趣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情感培养和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研究积极性。
为此,我们应该注重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通过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运用变式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中探究物理定理和命题,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他们对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交流和合作,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形式,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XXX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和交流;布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让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启发和研究。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
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
这成了许多地方当前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
新课程环境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看,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关注人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从理念看,新课程倡导这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边缘人。
边缘人是教学中被排斥或被忽略的人,这种人在教学中或被排斥或被遗忘。
教师要同情并更好地理解边缘人,要“消解优生中心”,关注全体。
如果说关注“优等生”是锦上添花,那么关注“边缘人”则是雪中送炭。
如何关注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发展?从课程意识来看,围绕学生的发展,意味着:1、关注每一位学生。
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注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从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切、对学生热切的情感、对本职的热爱。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和倡导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而且还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第八次课程改革必考知识点

第八次课程改革一、理念、任务、思想、目标、特点(一)理念1、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任务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
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目标1、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1)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是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3)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5)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6)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7)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是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9)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的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片中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牵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及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改革奉行的课程观是“课程是经验”,强调体验和参与生成。
每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都有自身的理解,以使课程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堂”。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
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以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体在自然和社会中生活,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育哲学家XXX指出,只有将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新课程突破了学科领域的限制,强调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并将自然、社会和自我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
为了构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需要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和凸显课程的综合化。
同时,为了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教学应关注人,重视过程,并强调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
知识是主动构建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强调课程要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
多元性也很重要,因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和财富。
为了恢复学生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需要确立新型的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一种探索的行为或创造的过程,并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义,成为学生研究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的五大基本理念包括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等方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
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
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论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使用四十五中学外语组:邹振梅新一轮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伟大而复杂的革命,新的课程标准以科学的发展观及更人文的教育理念指引着我们的教学活动。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身为一名教师的使命。
一、对型课程标准的理解(一、)对比新旧课程,去粗取精新旧课程的理念是的不同的。
教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强调人的发展,它是课程的核心理念。
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教师是中心,是主体。
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他们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整合观。
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即以纲为本,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教必需服务于学,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
(二、)认识新理念的下几种关系,平衡发展1.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化,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要改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杜绝教师一言堂。
教师苦口婆心地对知识点讲解分析力求精确到位,恨不得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都无私地倾倒给学生,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会是记忆的机器,或是一个教师的翻版。
无形中教师就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以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知识往往是死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让知识融于学生鲜活的生活中,赋予知识生命。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龙舟坪镇中心学校林贵琴从这篇文章,我猜测,这位老师的课对这位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许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不然,怎会出现“我竟然把数学书看懂了,还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数学作业”。
以前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吗?传统教学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抽多少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
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从另一方面来说,该生进入初中一年多了,从未把数学书看懂过,说明该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这个案例,给了我一些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龙舟坪镇中心学校林贵琴
从这篇文章,我猜测,这位老师的课对这位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许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不然,怎会出现“我竟然把数学书看懂了,还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数学作业”。
以前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吗?传统教学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抽多少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
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从另一方面来说,该生进入初中一年多了,从未把数学书看懂过,说明该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
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这个案例,给了我一些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