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4 综合指标
综上所述的关于植物抗旱性鉴定的方 法中基本上都是从单项指标(因素)上进行 鉴定,而植物的抗旱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状,其 中每一因素与抗旱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联系,为弥补这些缺陷,近年来较多采用综 合的指标,如:抗旱总级别法,模糊数学中 的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综合 评价方法。
目前,在大豆、棉花、小麦、燕麦等作物的 抗旱鉴定上,测定株高、叶数、叶面积、幼苗 干重并与对照相比较,由此测定供试品种的抗 旱性。 在草坪上常将叶取向、叶垂直扩展率、叶鞘 长度、茎的分支量、叶面积指数、根长、根密 度、根冠比、叶片萎蔫指数、茎干重、根干重、 土壤内各层根量、气孔开闭、植株相对生长率、 根毛量等作为草坪草抗旱性研究的形态指标。
脱落酸:当土壤干旱时,植物能在根系中形成大量ABA,浓度成倍
增加,引起气孔开度减小,实现植物水分利用最优化控制。干旱条件下, 植物叶片的ABA含量能增加数十倍,而且抗旱品种比不抗旱品种积累 更多的ABA,这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得到证实。
酶活力:干旱条件下,可影响植物体内多种酶活力。试验研究表明,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焦仁海仲义刘俊蔡鑫茹吴凤新刘兴二夏远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玉米是全国第1大粮食作物[1,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开发诸如工业乙醇等新能源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自身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成为农业科技战略的核心。
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粮食增产潜力70%依靠新品种持续不断更新换代,而品种的更新换代进展决定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水平。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1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驱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发展现代种业的芯片。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
种质资源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蕴藏着各种潜在有益基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举世闻名的“绿色革命”和杂交水稻的成功均源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鉴于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世界范围内的种质资源竞争愈演愈烈,资源的争夺和发掘已成为竞争焦点,常规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精准鉴定评价、发掘、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
从种质资源中获取“基因主权”,带来巨额财富,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别国经济的一种新的战略手段。
种质资源不被专利保护,但从种质资源中获取的优异基因序列却可以实施专利保护,不仅可以使窃取别国基因资源的“生物海盗”合法化,而且将致使种质资源拥有国应用本国种质资源时变成非法化。
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带来重大影响。
“种中国大豆侵美国权”等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充分说明了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实力、提升总体研究水平的重要性。
玉米自交系不同生育期的抗旱性鉴定及生理响应机制研究
玉米自交系不同生育期的抗旱性鉴定及生理响应机制研究张新',曹丽茹",朱卫红',张前进',魏昕',魏良明',王振华二鲁晓民”(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以17份黄淮海常用竹干系及自选系为材料,不同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旨在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强的玉米种植资源,并探讨其抗旱的生理机制。
方差分析表明与正常水分相比,胁迫后的抽雄一散粉间隔未达到显著水平,但ASI间隔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生育期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Fv/Fm和Fv/F。
均下降,SOD和POD活性均提髙,但不同自交系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不同,且不同自交系间、胁迫与对照间指标差异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表明POD活性无论是拔卩期还是抽雄期都与ASI关联度很高,可作为筛选抗旱型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模糊隶属函数法鉴定出超4F、郑36、CIMBL12、郑63、HCL645、郑6611和PH6WC在两个生育期均属于抗旱型自交系;英中自交系超4F、郑36和郑63拔肖期和抽雄期旱胁迫后,ASI 增大幅度较小,叶绿素含虽、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
抗旱指数均较高,说明这三个自交系遭受旱胁迫时主要通过调巧光合系统这种机制来提高抗旱性。
本研究结果可加快抗旱型品种的培育,同时为建立玉米抗旱性鉴泄体系奠泄基础。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拔节期;抽雄期:ASI:抗旱性:种质资源基金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O2-O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1205-4) 作者简介:张新(1968-),女,河南罗山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玉米遗传冇种研究。
E-mail:zh5733764@ 王振华和鲁晓民为本文通讯作者:王振华E-mail:wzh201@ :鲁晓民E-mail :luxiaomin2004@ Drough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Mechanism of Maize Inbred Lines atDifferent Growth StagesZHANG Xin'-,CAO Liru12,ZHU Weihong1, ZHANG Qianjin>,WEI Xin*,WEI Liangming1,WANG Zhenhua*\LU Xiaomin1*(1 .Grain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nan Zliengzhou 450002;2.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Henan Grain Crops. Henan Zhengzhou 450002,)Abstract:17 parts of Huanghuaihai commonly used backbone and self-selected line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drought stress was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 series of drought-tolerant maize planting resources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drought resistance.Analysis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male-dispersion interval after stress did not reach a significant level comparedwith normal water, but the ASI interval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The chlorophyll content, Fv/Fm and Fv/Fo of inbred line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decreased, SOD and POD activities increased. but the amplitudes of different inbred lines decreased or increased, and different inbred lines, stress and control in indicator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reach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s.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indicates that the POD activity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SI in both jointing and tasseling stages, an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screening drought-resistant materials.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 to identify Chao 4E Zheng 36, CIMBL12, Zheng 63, HCL645, Zheng 6611 and PH6WC are drought-resistant inbred lines in both growth stages.Among them, the ASI increased slightly after the inbred lines of Chao 4E Zheng 36 and Zheng 63 jointing and tasseling stress. an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Fv/Fm and Fv/Fo drought indexs were higher, indicating that these three When the inbred lines are subjected to drought stress, the mechanism of photosynthetic system is mainly adjusted to improve drought resistanc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drought-resistant varietie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drough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maize・Keywords: maize inbred line;jointing stage;tasseling stage:ASI: drought resistance;gerniplasni resources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需水较多对水分敏感的作物"切。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
干旱胁迫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压力,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尤为关键。
因此,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变化,对于理解玉米抗旱机制、提高玉米耐旱性以及优化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包括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方面的变化。
随后,文章重点阐述了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
这些保护酶在植物应对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减轻氧化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文章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玉米抗旱机制和提高玉米耐旱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耐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分别为耐旱性强的品种A和耐旱性弱的品种B。
种子购自农业种子公司,经过严格筛选以保证种子质量。
实验前,种子在温室中进行预培养,以确保其处于相同的生长环境。
实验采用盆栽方式进行,设置正常水分处理(对照)和干旱胁迫处理两组。
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控制灌溉量实现,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60%。
实验共设4个处理组:品种A正常水分处理、品种A干旱胁迫处理、品种B正常水分处理、品种B干旱胁迫处理。
每组设10个生物学重复。
(1)光合作用测定:在玉米苗期,使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LI-6400,LI-COR,USA)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
测定时间为上午9:00至11:00,选取晴朗无云天气进行。
(2)保护酶活性测定:采集玉米叶片,按照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操作说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干旱胁迫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肃 省 农 业 科 学 院作 物 研 究 所 ,甘 肃 兰州 707 ) 甘 30 0
摘 要 :在 大 田 干 旱胁 迫 条 件 下 , 3种 株 型 玉 米 品 种 即 平 展 型 豫 玉 2 对 2号 、 间 型 沈 单 1 中 6号 和 紧 凑 型 先 玉
关 键 词 :干 旱 胁 迫 ; 米 ; 型 ; 合 特 性 ; 量 玉 株 光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 5 304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6 12 1)306 — 0070 (0 10—030 4
玉 米是 我 国重 要 的 粮食 作 物 , 生 育期 耗水 较 其 多且对 水 分胁 迫 比较 敏 感 , 旱 对 其 生 长 发 育 影 响 干 较 大 。我 国每 年玉 米 种植 面积 约为 30 0 0万 h 2 而 m, 玉 米 2 3的 面积分 布 于依 靠 自然降 雨 的丘 陵或 平原 /
、 、 、 Fra bibliotek随 干 旱胁 迫 程 度 加 大 而 显 著 减 小 , W E 的 变 化 规 律 与 之 相 反 , 胁 迫 程 度 越 深 , U 越 大 。 W E 和 P 但 U 即 WE U
的大 小 排 序 均表 现 为 先 玉 35>沈单 1 3 6号 >豫 玉 2 2号 。( )干 旱 胁 迫 下 , 3 3种 株 型 玉 米 品种 的株 高 降 低 、 长 缩 穗 短 、 尖 变 长 、 行 数 、 粗 、 粒 数 和 千 粒 重 显 著 减 少 , 济 产 量 显 著 下 降 , 胁 迫 程 度 越 大 , 产 越 严 重 , 玉 2 秃 穗 穗 行 经 且 减 豫 2 号 减 产 幅度 最 大 , 玉 35最 小 , 单 1 先 3 沈 6号居 中。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
在玉米种植中,根系发育对植株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玉米根系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抗干旱的适应机制是影响玉米抗旱能力的关键因素。
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的因素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还总结了提高玉米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并对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本文强调了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玉米种植中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玉米根系, 抗旱, 栽培技术, 发育, 适应机制, 因素, 研究进展, 重要性,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于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背景,我们需要了解到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抗旱能力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玉米根系发育和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玉米根系的结构与功能,探讨其对抗旱的适应机制,找出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的因素,并提出改善栽培技术以增强玉米抗旱能力的方法。
1.2 研究意义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根系的发育和抗旱能力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频发的情况日益严重,研究玉米根系的发育与抗旱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玉米根系的结构与功能,可以为选择适合不同条件下种植的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玉米根系对抗旱的适应机制,有助于揭示玉米抗旱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抗旱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探讨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管理玉米田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总结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对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玉米根系结构与功能玉米根系是玉米植株中的重要器官,它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提供支撑和稳定植株,以及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
植物抗旱机理及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干 旱 影 响 植 物 各 个 阶 段 的生 长 发 育 和 生 理 代 谢 过 程 。 高植 物 的抗 旱 能力 已经 成 为现 代 植 物 研究 工 提
1 1 2 叶片 ..
作 为 同化 和 蒸 腾器 官 的叶 片 .在 长
期 干 旱胁 迫 下 , 片 的 形 态 结 构 会 发 生 变 化 . 形 叶 其 态 结 构 的改 变 与 植 物 的耐 旱 性 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 其 主 要 表 现 在 : 片 表 皮 外 壁 有 发 达 的 角 质 层 、 物 叶 植 表 皮 有蜡 质 [、 皮 毛 、 大 的 栅栏 组 织/ 绵 组 织 5表 1 较 海 比和小 的表 面 积/ 积 比E。 泽立 等[对 玉 米抗 旱 体 6王 ] ’ ]
p o e s s i ln s t i o e f t e mo t d s sr u i t g f co s fr g o h a d s r i a f t e p a t .T i a e r c s e n p a t.I s n o h s ia t s l o mi n a t r o rwt n u vv l o h l n s h s p p r i d s rb d t e d o g t r ssa c c a im a e n s me mo p oo i a,p y i — ic e c lmo e u a h r ce s c . e c e h r u h — e itn e me h n s b s d o o r h lg c l h so b 0 h mi a l c l rc a a tr t s i i i T e p p rs mma z d t e r s a c d a c s d r g r c n e r i h ic u e r u h - e itn e i e t iai n meh d h a e u i r e h e e r h a v n e u n e e ty a wh c n l d d d o g t r s a c d n i c t t o s i s s f o
20个玉米品种发芽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收稿日期:2020-07-07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6]1045);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 N Y L [2017]009);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7);贵州省特色粮油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13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百 层次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32号)㊂作者简介:周 芳(1992 ),女,贵州纳雍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逆境生理相关研究工作;E -m a i l :897860162@q q .c o m ㊂通讯作者:田山君(1986 ),女,四川遂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逆境机制及代谢物构象相关研究工作;E -m a i l :t s js c a u @163.c o m ㊂20个玉米品种发芽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周 芳1, 曹国璠1, 杨 娟1, 宋 碧1, 张 军1, 曾永德3, 刘冬梅4, 田山君1,2(1.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阳550025; 2.教育部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贵阳550025;3.贵州志远航天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阳550025;4.江油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江油621700)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D r o u g h tR e s i s t a n c e o fT w e n t yM a i z eV a r i e t i e s i nG e r m i n a t i o nP e r i o dZ H O UF a n g 1,C A OG u o f a n 1,Y A N GJ u a n 1,S O N GB i 1,Z H A N GJ u n 1,Z E N GY o n gd e 3,L I UD o n g m e i 4,T I A NS h a n ju n 1,2摘 要:为了筛选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P E G -6000溶液来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通过萌发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法筛选抗旱品种,并对20份玉米品种的萌发特性和抗旱能力进行了对比与评价㊂结果表明,京科968㊁N K718㊁M C 738和成单30能较好响应多种强度的干旱逆境,为萌发期强抗旱品种;在中等胁迫强度下,贵单8号和京科665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在轻度胁迫下,金贵单3号和正红311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㊂抗旱性强的品种较之敏感型品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根冠比逐渐增加,干物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敏感品种的根冠比在轻度胁迫时就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干物重呈快速降低的趋势㊂关键词: 玉米;抗旱性;萌发抗旱指数;模糊隶属法D O I 编码: 10.16590/j .c n k i .1001-4705.2020.12.073中图分类号: S 5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20)12-0073-07干旱逆境是限制全球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它所造成的损失高居多种非生物胁迫的首位[1,2]㊂玉米(Z e a m a y s L .)是重要的粮㊁饲㊁经作物,人均占有玉米数量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3-4]㊂玉米在萌动至出苗期对水分的需求较为敏感,这个生育时期若遭遇干旱胁迫将严重阻碍植株幼茎与幼根的正常发育,最终导致产量与品质下降[5]㊂研究表明,P E G 模拟干旱胁迫能延缓植物种子的萌发,且随着P E G 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逐渐降低,干旱胁迫对根系的生长影响弱于对发芽率的影响,玉米的根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可能是因为根部对水分胁迫因子敏感,一旦遇到干旱,其根部会很快出现应激反应[6-8]㊂当前世界可利用水资源逐渐减少,强抗旱的玉米品种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㊂筛选一批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对玉米抗旱栽培和育种都具有现实意义[10]㊂综合国内外玉米抗旱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本试验搜集了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20个品种,使用P E G -6000模拟干旱胁迫进行发芽试验,系统分析了玉米发芽期形态变化响应不同水分亏缺强度的生理机制,以期为玉米抗旱多世代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并筛选出抗旱性较强且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推广应用于生产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20个玉米品种,具体信息见表1㊂表1 20个供试玉米品种信息编号供试品种来源C 1金贵单3号贵州C 2贵单8号贵州C 3金玉306贵州C 4金玉838贵州C 5黔单16号贵州C 6黔丰18号贵州C 7成单30四川C 8正红311四川C 9正红505四川C 10靖单10号云南编号供试品种来源C 11靖单13号云南C 12靖丰18号云南C 13华盛213陕西C 14华盛2000陕西C 15汉玉8号陕西C 16镇玉208陕西C 17京科665北京C 18京科968北京C 19N K718北京C 20M C 738北京㊃37㊃1.2试验设计本实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使用P E G-6000模拟干旱胁迫㊂分别配置P E G浓度为10%(轻度干旱胁迫T1)㊁15%(中度干旱胁迫T2)㊁20%(中度干旱胁迫T3)㊁25%(重度干旱胁迫T4)㊁30%(重度干旱胁迫T5)的溶液,对照(c k)为清水培养,重复3次㊂操作过程按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进行[11],精选大小一致㊁籽粒饱满的种子,75%的酒精消毒3m i n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㊂自然风干后将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底部放两层滤纸作为发芽床(培养皿和滤纸均高压灭菌)㊂每个培养皿中14粒种子,种子距离为粒长的1倍,皿中液体到达种子厚度的2/3,然后置于24ħ的培养箱中培养㊂每天补给适量蒸馏水,以保持胁迫液的渗透势不变㊂1.3指标观察和测定每24h记录一次种子萌发数(以胚根长2mm为发芽标准),直至第192小时㊂处理96h计算发芽势, 168h计算发芽率,192h剪下胚根㊁胚芽,测量胚根,胚芽长(每个培养皿取4粒长势接近的求平均值),然后把胚芽㊁胚根分别用滤纸包好,置于烘箱中105ħ杀青,并于70ħ烘干至恒重称量干重㊂发芽势(%)=(处理96h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ˑ100%;发芽率(%)=(处理168h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ˑ100%;相对发芽势(%)=(P E G处理发芽势/对照发芽势)ˑ100%;相对发芽率(%)=(P E G处理发芽率/对照发芽率)ˑ100%;根冠比=胚根干质量/胚芽干质量;干物质积累量(g)=胚根干重+胚芽干重㊂1.4抗旱性综合评价参照田山君等[4]㊁王沛琦等[12]的方法,使用萌发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对玉米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㊂种子萌发指数=1.00ˑn d2+0.75ˑn d4+0.5ˑn d6+0.25ˑn d8,n d2㊁n d4㊁n d6㊁n d8分别为第2㊁4㊁6㊁8天的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处理萌发指数/对照萌发指数;隶属函数=(X-X m i n)/(X m a x-X m i n),X为各品种某一指标的抗旱系数㊂X m i n和X m a x分别为所有品种此指标的最小和最大抗旱系数㊂累加各品种各指标的隶属值,并求其平均值,用平均值大小评价品种抗旱性㊂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浓度P E G溶液对玉米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的影响种子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反映种子萌发期的活力㊂由表2可见,随着P E G浓度升高,玉米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总体呈下降趋势㊂结合相对发芽势㊁相对发芽率及不同胁迫浓度下的均值得出不同P E G浓度下综合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T1条件下,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是C7㊁C17㊁C5;T2条件下,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是C7㊁C19㊁C2;T3条件下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是C7㊁C19㊁C17;T4条件下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是C19㊁C18㊁C20;T5条件下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是C19㊁C18㊁C7㊂2.2不同浓度P E G溶液对玉米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影响由表3可知,随着P E G浓度升高,玉米的根长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玉米的芽长总体呈下降的趋势㊂在T1条件下,C5㊁C17和C2的根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较c k增大115.53%㊁109.43%和46.07%,C17㊁C19和C13的芽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较c k增大42.74%㊁31.53%和20.91%;在T2条件下,C17㊁C14和C13的根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62.29%㊁39.81%和39.38%,C2㊁C9和C7的芽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4.60%㊁-5.33%和-8.38%;在T3条件下,C17㊁C6和C14的根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73.05%㊁6.91%和-0.97%,C9㊁C17和C1的芽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28.88%㊁-24.26%和-25.28%;在T4条件下,C7㊁C17和C14的根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33.92%㊁-8.16%和-16.50%, C7㊁C9和C19的芽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7.66%㊁-12.29%和-45.69%;在T5条件下,C1㊁C2和C13的根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87.11%㊁-88.60%和-89.09%,C7㊁C19和C2的芽长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64.07%㊁-83.19%和-91.76%㊂2.3不同浓度P E G溶液对玉米根冠比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由表4可见,玉米的根冠比随着P E G浓度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响应干旱胁迫时表现出两种方式,一种是随P E G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另一种是随P E G浓度升高先升后降,表明干旱胁迫促进根系生长,降低干物质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比例㊂总体而言,适度干旱与玉米根冠比性状呈正相关,但若过度干旱也可能造成种子无法萌发,导致根冠比为0㊂不同品种的抗旱性也存在一定差异㊂如轻中度干旱胁迫能促进C7的干物质积累,说明C7通过形态变㊃47㊃表2 不同浓度P E G 胁迫后20份玉米品种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的变化编号 相对发芽势/% 相对发芽率/%T1T2T3T4T5T1T2T3T4T5C 18273555508392586733C 240040020000931075007C 35536180044412200C 467566711060334070C 5125100750012016060400C 61002000502010010C 717114320071291501501502525C 89353132001057921320C 96450291401107070300C 10765538107755012117C 11173300078671100C 1211510560451510694613311C 1393836610353126111165C 1407525250386325380C 1501001000075251300C 1667170005017000C 172147110057141156969548C 186710050752592117508342C 1911713310015086671337814447C 200133167670114456440均值70826440146973443811表3 不同浓度P E G 溶液对玉米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影响编号 胚根长/c m 胚芽长/c mc kT1T2T3T4T5c kT1T2T3T4T5C 17.9210.4810.467.565.851.028.808.077.006.582.970.45C 25.708.336.374.8700.654.254.784.052.3400.35C 311.463.493.964.95008.742.413.833.5500C 45.162.164.883.521.7103.531.812.351.220.920C 52.435.242.690.750.6003.633.400.680.520.520C 65.544.054.235.92002.681.891.460.5500C 71.721.471.911.152.3001.110.781.020.721.310.40C 810.5910.5410.144.537.5607.497.404.950.503.330C 90.800.490.800.520.6300.600.460.571.370.530C 1012.439.326.431.060.990.558.856.843.850.630.600.38C 117.483.884.283.59006.272.302.372.3500C 128.504.946.461.672.110.507.404.784.610.910.680.35C 135.687.707.924.880.570.624.635.603.911.600.430.24C 145.151.787.205.104.3004.691.483.702.272.400C 155.835.742.400006.084.444.05000C 165.646.701.600005.685.400.40000C 175.2511.008.529.094.820.484.516.443.643.422.300C 1813.3611.4212.207.555.891.3912.227.126.583.371.570.43C 196.206.625.835.791.8505.657.433.773.283.070.95C 206.206.625.835.791.854.352.312.461.67㊃57㊃表4 不同浓度P E G 胁迫后20份玉米品种根冠比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编号 根冠比 干物质积累量/g c kT1T2T3T4T5c kT1T2T3T4T5C 10.560.820.870.810.911.990.420.340.270.140.140.03C 20.690.781.001.0200.790.270.310.270.2000.01C 30.831.651.151.10000.560.140.120.1300C 40.700.800.971.180.3900.250.060.080.070.010C 50.780.670.800.501.0900.060.090.090.020.010C 60.830.971.571.660.1600.160.090.080.010.010C 70.650.980.540.931.2600.030.040.040.040.020C 80.771.681.481.371.1500.880.540.490.080.180C 90.811.471.140.911.2000.120.040.020.050.010C 101.400.790.970.781.650.500.320.430.260.030.030.01C 110.881.000.960.45000.320.110.090.0200C 121.320.640.550.620.900.420.310.280.360.080.060.01C 130.500.720.981.291.050.850.350.370.430.220.020.01C 140.450.720.500.940.7100.190.040.120.030.040C 150.570.520.660000.360.110.06000C 160.450.491.560000.140.060000C 170.650.901.181.141.2600.260.520.250.250.110C 180.620.761.031.091.750.540.660.540.640.250.240.03C 190.350.540.740.920.871.060.210.020.130.140.050C 200.800.771.121.301.7700.280.320.160.170.300.07表5 不同P E G 浓度下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编号T1T2T3T4T5C 10.830.740.510.500.11C 21.101.390.7600.07C 30.420.330.2100C 40.710.640.500.080C 51.361.270.790.120C 60.520.590.0400.04C 71.561.071.510.490.29C 81.100.590.170.240C 90.910.480.420.160C 100.740.550.300.160.07编号T1T2T3T4T5C 110.550.410.060C 120.951.110.580.440.13C 130.740.740.580.080.03C 140.150.490.250.230C 150.450.290.1900C 160.850.11000C 171.580.380.780.510.23C 180.871.240.600.870.36C 191.311.391.031.590.71C 200.070.951.100.520化能较好的响应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㊂但对C2和C 10而言,仅在轻度胁迫强度下,抗旱机制与C7一致,在中度胁迫时,就通过调节代谢进程延缓生长发育速度,以达到度过干旱逆境的目地㊂对C3㊁C6㊁C11等品种而言,在轻度胁迫之下,干物质就呈下降趋势,干物重与胁迫强度呈负相关,说明这些品种在水分亏缺条件下不具备生产潜力㊂2.4 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由表5和表6可知,在T1条件下,供试品种的种子抗旱指数均值为0.77,将萌发抗旱指数大于0.82的C 17㊁C 7㊁C5㊁C19㊁C2㊁C8㊁C12㊁C9㊁C18㊁C16和C 1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72~0.82范围内的C10㊁C 13和C4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将小于0.72的C11㊁C 6㊁C 15㊁C3㊁C14和C20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2条件下,供试品种的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均值为0.74,将萌发抗旱指数大于0.79的C2㊁C19㊁C5㊁C18㊁C12㊁C 7和C 20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69~0.79范围内的C 1和C13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将小于0.69的C4㊁C 6㊁C 8㊁C 10㊁C 14㊁C9㊁C11㊁C17㊁C3㊁C15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3条件下,供试品种的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均值为0.57,将萌发抗旱指数大于0.62的C 7㊁C 20㊁C19㊁C5㊁C17和C2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52~0.62范围内的C 18㊁C 13和C 12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将小于0.52的C1㊁C4㊁C9㊁C10㊁C14㊁C3㊁㊃67㊃条件下,供试品种的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均值为0.47,将萌发抗旱指数大于0.52的C19㊁C18和C20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42~0.52范围内的C17㊁C1㊁C7和C12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将小于0.42的C8㊁C14㊁C9㊁C10㊁C5㊁C4㊁C13㊁C2㊁C3㊁C6㊁C11㊁C15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5条件下,供试品种的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均值为0.16,将萌发抗旱指数大于0.21的C19㊁C18㊁C7和C17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11~0.21范围内的C12和C1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将小于0.11的C2㊁C10㊁C6㊁C13㊁C20㊁C8㊁C14㊁C9㊁C5㊁C4㊁C3㊁C15㊁C11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表6不同P E G浓度下种子萌发抗旱指数项目T1T2T3T4T5均值0.770.740.570.470.16 2.5抗旱隶属值由图1和表7可知,相对发芽势㊁相对发芽率㊁胚根长㊁胚芽长㊁根冠比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P E G浓度下抗旱隶属值最大对应的品种如下:在T1条件下,供试品种的抗旱隶属值均值是0.38,将抗旱隶属值大于0.43的C8㊁C17㊁C2㊁C18㊁C1和C10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33~0.43范围内的C13㊁C12㊁C19㊁C5㊁C3和C7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小于0.33的C9㊁C16㊁C11㊁C15㊁C6㊁C20㊁C4和C14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2条件下,供试品种的抗旱隶属值均值是0.38,抗旱隶属值大于0.43的C18㊁C8㊁C2㊁C1㊁C13和C17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33~0.43范围内的C12㊁C19㊁C10㊁C6和C20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小于0.33的C5㊁C3㊁C14㊁C11㊁C7㊁C4㊁C15㊁C9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3条件下,供试品种的抗旱隶属值均值是0.38,将抗旱隶属值大于0.43的C17㊁C2㊁C18㊁C1㊁C20㊁C13㊁C19和C7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33~0.43范围内的C3㊁C4和C8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小于0.33的C14㊁C6㊁C12㊁C9㊁C5㊁C11㊁C10㊁C15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4条件下,供试品种的抗旱隶属值均值是0.27,将抗旱隶属值大于0.32的C18㊁C19㊁C8㊁C1㊁C17㊁C20㊁C14和C7归为抗旱品种;将在0.22~0.32范围内的C12和C10归为中等抗旱品种;小于0.22的C9㊁C5㊁C13㊁C4㊁C6㊁C2㊁C3㊁C11㊁C15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在T5条件下,供试品种的抗旱隶属值均值是0.16,将抗旱隶属值大于0.21的C19㊁C18㊁C1㊁C2㊁C12㊁C10㊁C13和C7归为抗旱品种;在0.11~0.21范围内的C20和C17归为中C9㊁C5㊁C4㊁C3㊁C11㊁C15和C16归为不抗旱品种㊂表7抗旱隶属值编号T1T2T3T4T5C10.550.550.590.580.55C20.580.590.6000.25C30.340.300.4200C40.190.240.360.150C50.360.310.220.190C60.260.350.310.020.04C70.330.260.490.350.22C80.660.620.360.600C90.290.180.250.210C100.510.370.180.250.23 C110.270.260.1900C120.390.420.290.290.25 C130.410.540.580.170.23 C140.110.290.310.370C150.270.200.1000C160.280.18000C170.660.450.690.530.11 C180.580.720.590.680.56 C190.370.420.540.630.59 C200.230.340.590.500.17均值0.380.380.380.280.16 3结论与讨论综合比较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值得出:在T1条件下的抗旱品种有C17㊁C2㊁C8㊁C18和C1;中等抗旱品种有C10㊁C13㊁C12㊁C19㊁C5和C7;不抗旱品种有C3㊁C9㊁C16㊁C11㊁C15㊁C6㊁C20㊁C4和C14㊂在T2条件下的抗旱品种有C18和C2;中等抗旱品种有C1㊁C13㊁C19㊁C12和C20;不抗旱品种有C8㊁C17㊁C10㊁C6㊁C5㊁C3㊁C14㊁C11㊁C7㊁C4㊁C15㊁C9和C16㊂在T3条件下的抗旱品种有C17㊁C2㊁C20㊁C19和C7;中等抗旱品种有C18和C13;不抗旱品种有C1㊁C4㊁C12㊁C3㊁C14㊁C6㊁C9㊁C5㊁C11㊁C10㊁C15㊁C16和C8㊂在T4条件下的抗旱品种有C18㊁C19和C20;中等抗旱品种有C1㊁C17㊁C7和C12;不抗旱品种有C8㊁C14㊁C9㊁C10㊁C5㊁C4㊁C13㊁C2㊁C3㊁C6㊁C11㊁C15和C16㊂在T5条件下的抗旱品种有C18㊁C19和C7;中等抗旱品种有C1㊁C17和C12;不抗旱品种有C2㊁C10㊁C6㊁C13㊁C16㊁C11㊁C15㊁C3㊁C4㊁C5㊁C9㊁C14㊁C8和C20㊂轻度干旱胁迫下的抗旱品种有C17㊁C2㊁C8㊁C18和C1;中等抗旱品种有C10㊁C13㊁C12㊁C19㊁C5和C7;不抗旱品种有C3㊁C9㊁C16㊁C11㊁C15㊁C6㊁C20㊁C4和㊃77㊃注:A㊁B㊁C㊁D㊁E分别表示浓度为10%㊁15%㊁20%㊁25%㊁30%的P E G溶液㊂图1不同P E G浓度下玉米的抗旱隶属值㊃87㊃C20㊁C19和C7;中等抗旱品种有C1㊁C13㊁C19和C12;不抗旱品种有C8㊁C10㊁C6㊁C5㊁C3㊁C14㊁C11㊁C4㊁C15和C16;在重度胁迫下的抗旱品种有C18㊁C19㊁C7和C20;中等抗旱品种有C1㊁C17和C12;不抗旱品种有C5㊁C13㊁C8㊁C14㊁C10㊁C9㊁C4㊁C6㊁C16㊁C15㊁C11㊁C3和C2㊂综上所述,京科968㊁N K718㊁M C738和成单30在各种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强抗旱性,被归类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贵单8号和京科665在中度胁迫下抗旱性也较佳,但抵御较强水分亏缺的能力尚显不足;金贵单3号和正红311在轻度胁迫下对水分亏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㊂其中成单30和正红311与田山君等[4]㊁王国娟等[13]研究结果一致,均属于抗旱品种;冯小妮等研究表明,京科968在旱地上栽培,相较其他品种具有高产㊁稳产的性质[14];金贵单3号在大田生产中抗旱性强,综合表现良好[15],实际生产再次证明了室内筛选是可行的,其余品种的相关研究均未见报道㊂种子萌发是作物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种子萌发从吸胀开始,水分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在干旱胁迫下,胁迫因子会延迟甚至破坏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反应,进而影响种子的萌发[9]㊂采用P E G引发种子可促进不同土壤水分逆境下糯玉米种子的萌发,增强其发芽性能[16],本试验结果也表明,当处于轻度干旱胁迫时,黔单16号㊁贵单8号㊁黔丰18号等部分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均高于c k,当胁迫程度逐渐增大后,这些玉米品种的发芽率较c k呈降低趋势,说明较低浓度的P E G能通过渗透作用影响种子细胞的吸水速率,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㊂干旱胁迫时,根系获得的有限水分被优先用于较近器官的生长发育,使根系受害较地上部分轻,故根冠比增大,所以根冠比也可反映植物的抗旱能力㊂本研究结果表明,京科968的根冠比随P E G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轻中度胁迫下干物质的重量仍在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干物质逐渐降低,说明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可促进根部的生长,使地上部分的生长变慢,与李彪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㊂适度的干旱有利于增强根系的发育,控制地上部分旺长,提高植株抗旱能力㊂金贵单3号的根冠比也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而逐渐增大,在轻中度干旱胁迫下干物重就开始缓慢下降,间于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时,能保持干物重不变,处于重度胁迫时干物重减少,但仍能保持生长,说明金贵单3号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干旱条件下具有一定参考文献:[1]方平,姚启伦,陈秘,等.玉米地方品种耐旱种质的苗期筛选指标研究[J].玉米科学,2012,20(2):6-11.[2]于文颖,纪瑞鹏,冯锐,等.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5,35 (9):2902-2909.[3]彭云玲,李伟丽,王坤泽,等.N a C l胁迫对玉米耐盐系与盐敏感系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4):62-71.[4]田山君,杨世民,孔凡磊,等.西南地区玉米苗期抗旱品种筛选[J].草业学报,2014,23(1):50-57.[5]张仁和,薛吉全,浦军,等.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3):521-528. [6]R a d i cV,B a l a l i c I,J a c i m o v i cG,e t a l.I m p a c t o f d r o u g h t a n d s a l t s t r e s s o n s e e d g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d s e e d l i n g g r o w t h o fm a i z e h y b r i d s[J].P a k i s t a nJ o u r n a l o fB o t a n y,2016,48(4):1385-1392.[7]B a s h i rN,M a h m o o dS,M a h m o o dS,e ta l.I sd r o u g h t t o l e r-a n c e i nm a i z e(Z e a M a y s L.)c u l t i v a r s a t t h e j u v e n i l e s s t a g e m a i n t a i n e da t t h e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s s t a g e[J].P a k i s t a n J o u r n a l O u r a l,2016,48(4):1385-1392.[8]M a i t i R K,A m a y aL E D,C a r d o n a S I,e t a l.G e n o t y p i c v a r i a b i l-i t y m a i z ec u l t i v a r s(Z e a M a y s L.)f o rr e s i s t a n c ed r o u g h t a n d s a l i n i t y a t t h e s e e d l i n g s t a g e[J].J o u r n a l o fP l a n tP h y s i-o l o g y,1996,148(6):741-744.[9]江绪文,李贺勤,王晓琨,等.P E 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种子,2015,34(5): 5-8.[10]李永生,方永丰,李玥,等.外源硫化氢对P E 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6, 30(4):813-821.[11]国际种子协会.国际种子检验规程(1996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王沛琦,刘旭云,李雪蓉,等.红花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0):44-49. [13]王国娟.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及其抗旱机理的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14]冯小妮,王晓莉,冯娟,等.论旱地玉米良种京科968的试验与技术应用推广[J].现代农业,2017(4):57-59. [15]陈应芳.清镇市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农技服务, 2016,33(1):82-83.[16]于惠琳,吴玉群,石清琢,等.水分逆境下P E G诱导引发种子对糯玉米芽苗的生理调控[J].种子,2019,38(5):48-52.[17]李彪,孟兆江,段爱旺,等.调亏灌溉对夏玉米根冠生长关系的调控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36(5):169-175,186.㊃97㊃。
作物的抗旱性及抗旱品种选育
适于干旱环境栽培。因其水分消耗少, 忍耐高温能力强, 从而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水势是叶细胞吸水的潜在能力, 又是检验品种抗旱能 力的重要标志。水势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渗透活性物质的 作用, 渗透压是植株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的动力, 所以渗透压高的品种水势强, 抗旱性也强。 抗旱性强的品种, 在干旱情况下, 原生质的粘性较大, 能够维持体内水分协调平衡, 不削弱酶的活性, 能够保持 较强的同化能力, 蛋白质与淀粉等主要干物质的合成仍然 维持较高水平, 能够积累一定的干物质。
用率与高产性有机结合。对于抗旱育种, 人们提出了许多 形态、 生理以及生化性状作为间接选择标准。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 作物根系深、 广, 且分枝多是抗旱作物所必需的思 想广为人们所接受。因此, 具有深而广的大根系作物品种 就成为抗旱育种中的首选抗旱性状。根系越大, 作物从土 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就越强; 根系越小, 植株从土 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就越弱。 #$ !" 注重幼苗早发性选择" 干旱条件下苗期根系发育良 好、 早发性好有利于增加地面覆盖, 减少蒸发, 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对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幼苗早发特性比较研究初 步显示, 作物品种成苗速度快, 叶绿素含量较高, 有利于选 择抗旱品种。 #$ #" 培育开花期抗旱品种" 选拔开花前抗旱和开花后抗 旱的品种时, 一般在旱地进行开花前耐旱 (下转 "$, 页)
叶片与茎秆夹角小, 叶表皮茸毛多、 气孔多; " 输导组织发 达, 角质化程度高或蜡质层厚; 有效分蘖 # 干旱时卷叶, 多; $茎秆较细、 有弹性; %植株萎蔫较轻等是抗旱的形态 结构指标; 这样的结构对水分的贮藏与供应都很有利。 植株高度与品种的抗旱性也有密切关系。高秆类型 品种的抗旱性一般不如矮秆品种; 在干旱的情况下, 品种 的株高普遍降低, 抗旱性强的品种植株高度降低的幅度 小, 保持株高的能力强。 植株绿色组织的水分状态与抗旱性有关, 抗旱性强的 品种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又有很高的束缚水含量, 束缚 水与自由水比值大, 持水能力非常强, 蒸腾强度一般较弱; 遇旱后, 萎蔫轻, 受害小, 萎蔫后遇水恢复快; 这一类品种
植物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植物抗旱性鉴定指标指标
一些植物长期生长在干旱少雨的地区,为了适 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形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来抵 抗水分胁迫,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如株形紧凑、 叶直立;根系发达、较大的根冠比;叶片被蜡质、 角质层厚、气孔下陷等。 对叶片的解剖结构发现,抗旱性较强的品种, 其维管束排列紧密,束内系列导管较多,导管直径 较大。以禾本科为例,一般认为叶片较小,窄而长, 叶片薄,叶色淡绿,叶片与茎杆夹角小,干旱时卷叶 等是抗旱的形态结构指标。
2.2大气干旱法
通过干燥的空气给植株施加干早胁迫以测定作物抗早性强弱或给作物叶面施 化学干燥剂,通过作物对干旱的反应来测定作物的抗旱性
高渗溶液法
先用沙培法或水培法培养一定苗龄的植株,然后转入高渗溶液中进行干旱处理 结合测定一些指标来反映作物苗期的抗旱性
THE END
2.3 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 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品种能维持相对较 高的光合速率,在玉米、棉花、小麦、水稻 上的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 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小麦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光 合速率可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
3生化指标
渗透调节物质:渗透调节是植物抵御干旱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同植物种类及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之间,可溶性糖、氨基酸含 量及其它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脱落酸:当土壤干旱时,植物能在根系中形成大量ABA,浓度成倍
增加,引起气孔开度减小,实现植物水分利用最优化控制。干旱条件下, 植物叶片的ABA含量能增加数十倍,而且抗旱品种比不抗旱品种积累 更多的ABA,这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得到证实。
酶活力:干旱条件下,可影响植物体内多种酶活力。试验研究表明,
一些植物经干旱胁迫处理后不同抗旱性的植物叶片中的SOD酶、 CAT酶与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
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王东芳;张飞;周梅;李瑞;李晓航【摘要】随着农业旱灾对农业系统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增大了对区域资源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农业干旱风险分析逐渐成为近年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目前,针对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模拟特定干旱指标与作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对作物因旱损失进行微观风险评价,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农业干旱、农业干旱风险的定义,以及对基于降水指数的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5页(P5455-5458,5523)【关键词】农业干旱;干旱风险;降水指数【作者】王东芳;张飞;周梅;李瑞;李晓航【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3干旱作为一种慢性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持续之久、危害之深,超出了其他任何自然灾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印度半岛、中亚以及我国(图1);而在我国干旱区主要分布于西南与西北地区,尤其以新疆、云南和贵州等省分布面积最广。
玉米抗倒伏性相关研究进展
玉米抗倒伏性相关研究进展1. 引言1.1 玉米抗倒伏性研究背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饲料和工业原料。
玉米在生长期间易发生倒伏现象,导致产量损失和农民收益减少。
研究玉米的抗倒伏性成为当前玉米遗传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玉米抗倒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长期间的植株结构、根系发育情况、生物逆境胁迫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些与玉米抗倒伏性相关的基因,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方式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通过对玉米抗倒伏性相关基因、分子机制和农艺措施的研究,可以为提高玉米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对玉米抗倒伏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益的提高。
【字数: 204】1.2 研究意义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玉米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玉米折断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
研究玉米抗倒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玉米抗倒伏性可以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倒伏的玉米植株易受病虫害侵袭,导致产量减少;倒伏的玉米也会增加收获困难,影响收获效率。
研究玉米抗倒伏性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提高玉米抗倒伏性也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品质和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提高玉米抗倒伏性,可以增加玉米单产,提高玉米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研究玉米抗倒伏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对于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玉米抗倒伏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玉米抗倒伏性是指在恶劣环境下玉米植株不易发生倒伏现象的能力,是玉米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玉米抗倒伏性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功能解析。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转录组学和基因定位分析,已经发现了一些与玉米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基因。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降到 2P 时几乎无变化 。徐世昌等在玉米的研究 中发 0a
现, 玉米的 暗呼 吸随干旱 胁迫 强度 的增强 而逐渐 下降 , 而光
下降的主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不同。干旱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早在
1 世 纪人们 就开 始研究 ,近年来 的大 量研 究结 果表 明 , 9 作 物 在遭受 干旱逆 境后 光合速率 明显 下降 。早期关 于 干旱胁 迫对光合 作用 影响 的研究 多集 中于气孑 ,认为 气孔关 闭 引 L
非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非气孔因素显著地抑制了
力的环境胁迫。广义的水分胁迫包括有关水分所引起的影
光合作用。有研究报道 , 轻度干旱胁迫下 , 光合作用下降的 主要原 因是气孔调节引起 C O 亏缺所致 ,而严重土壤干旱
响到植物生活的诸种胁迫 , 例如干旱 、 涝害、 高温 、 低温 、 盐 胁迫下,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叶肉细胞或叶绿体 渍、 冷害 、 冻害等许多环境也都会破坏植物的水分代谢 , 使 等光合器官的光化学活性下降而引起植物光合作用受阻。
幼苗 的呼 吸速 率则 随着干 旱胁 迫的加 强或 叶片水势 的降低 而一起 下 降。也有研 究发现 某些植 物材 料 的呼吸作 用对 于
。
另有研究证实 , 气孔阻力也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它与
土壤 含水量 之间为 二次 曲线 的关 系 ,随着土壤 干旱 胁迫 的 加剧 , 阻力 明显增 大 。 气孔
蒸腾速率下降幅度增大 ,不同的植物蒸腾速率下降的速率
也不 同 。 o n M r 等在 研究干 旱对豌 豆 的影响 时发现 , a 当叶片
气 孔调节 是干旱 胁迫 下植 物适应环 境 、抵 御 干旱 的机
制之一。干旱条件下气孔关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分损 失, 限制水分过度散失引起植物组织损伤, 与此 同时 , 植物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2 7983.2020.03.006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郝嘉世1,张 萌1,马艳红2,王 健1,李向岭1,韩金玲1,秦保平1,杨 敏1,周印富1(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省作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600;2唐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分高效利用研究一直是玉米资源利用效率的热点。
本文从干旱胁迫下玉米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等方面,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及技术措施,并对今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玉米高效水分利用的栽培理论与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7983(2020)03 0033 07玉米(ZeamaysL.)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水是农业生产的资源支撑和保证[1],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淡水资源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问题[2]。
水不仅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来源[3]。
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积约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24%,我国每年因水分亏缺或干旱等问题损失粮食700~800亿kg以上[4]。
王崇桃等[5]指出,干旱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9.3%~35.1%,东北玉米生产区在2007年的干旱环境中产量下降高达25%以上。
吴泽新等[6]研究表明,玉米受干旱胁迫后,株高降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受到抑制,植株籽粒数量减少,百粒质量减轻,最终造成减产,且重度干旱导致的产量下降程度大于轻度干旱。
因此,探究水分对玉米的农艺性状、光合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通过选育优质玉米品种和改善栽培措施,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对于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河北省主要推广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和生理性状分析
河北省主要推广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和生理性状分析贾凯旋】,魏俊杰2,冯梦凡】,郭旺乾】,刘瑞达打 段会军】,葛淑俊1(1.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1 ;2.保定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保定071001)Drough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Analysis of MainMaize Varieties for Promotion During Germination in Hebei ProvinceJIA Kaixuan 1 , WEI Junjie 2 , FENG Mengfan 1 , GUO Wangqian 1 , LIU Ruida 1 , DUAN Huijun 1 , GE Shujun 1摘 要 为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本实验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河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37个玉米品种进行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分析幼苗株高、根长、根鲜重、总 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等性状的差异性,对供试品种进行抗旱性分级,并检验胁迫处理对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和超氧 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 胁迫后各品种间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学指标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7个品种依据抗旱水平被划分为5级,其中宽玉1101、农大372、京农科728、郑单958和豫单9953等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较强,而先玉1140、强盛368和LS 838等抗旱能力较弱。
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经干旱胁迫处理后,过氧化 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要高于抗旱性较弱的玉米品种,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幅度小于抗旱性较弱的玉米品种。
该研究 为进一步开展田间鉴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玉米;萌发期;抗旱性;分级DOI 编码:10.16590/ki. 1001-4705.3020.08.076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 705(2020)08-0076-05随着人类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干旱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之一[1,],每年由于干旱造成作物的损失占自然灾害造成作物损失的60%以上[3]。
植物对干旱胁迫生理反应的研究进展_田再民
1647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年
成丙二醛( MDA) , 破坏了膜结构。MDA 对细胞质膜和细胞 中的许多生物功能分子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它能与膜上 的蛋白质氨基酸残基或核酸反应生成 Shiff 碱, 降低膜的稳 加大膜透性, 促进膜的渗漏, 使细胞器膜的结构、 功能 定性, MDA 的增加既是细胞质 严重时导致细胞死亡。因此, 紊乱,
0062 ) ; 河北省科技 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项目 ( nyhyzx07项目( 07220216 ) ; 张家口市科技项目 ( 060189 ; 0711036C) 作者简介 田再民( 1981 - ) , 男, 内蒙古赤峰人, 讲师, 硕士, 从事农业 栽培生理研究。* 通讯作者, 教授, 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的教 Email: nkxgxc@ 163. com 学与科研工作, 0523 收稿日期 2011基金项目
以 3 种甘薯为材
料,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甘薯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 Pn ) 、 胞 气孔导度( C ond ) 和蒸腾速率( Tr ) 等光合特 间 CO2 浓度( C i ) 、 3 种甘薯幼苗叶片的 Pn 、 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 性的影响, C ond 和 Tr 均降低, 而 C i 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1. 3 活性氧对植物的氧化伤害 Fridovich[12] 提出生物自由 基伤害 学 说, 认 为 植 物 体 内 活 性 氧 自 由 基 ( Active Oxygen Species, AOS) 大量产生( 毒害) 会引发膜脂过氧化作用, 造成 细胞膜系统的破坏, 直到植物细胞死亡。在正常生长环境条 件下, 植物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总是处于动态 平衡状态, 当植物受到环境胁迫时, 这种平衡就会被破坏, 致 使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 对植物造成伤害。干旱胁迫下造 成对植物的伤害由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的不 平衡所致, 从而使膜脂发生过氧化作用或膜脂脱脂作用, 形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研究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研究摘要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4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
结果表明,4个玉米品种各项抗旱生理指标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品种郑单958受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的影响比农大108、农单5、沈单16要小,为玉米抗旱品种选育与旱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were simulated by PEG,drought resistance of four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ought-resistant agents were different in the four varieties,Zhengdan 958 was lessly affected by simulated drought stress than Nongda 108,Nongdan 5 and Shendan 16. Therefore,it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aize drought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rainfed cultivation.Key wordsmaize;seeding stage;drought resistance;PEG;simulated drought stress世界上有1/3左右的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永久或暂时的干旱比任何其他环境因子更大地限制天然植被的生长与分布和作物的产量[1]。
玉米抗旱育种是提高干旱条件下玉米产量的经济有效的手段。
传统的玉米抗旱育种方法是干旱条件下的产量鉴定,这种方法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效率低。
因此,笔者研究分析了郑单958、农单5、农大108、沈单16等4个品种种子萌发及苗期抗旱性生理特性,探索鉴定抗旱性的简便方法,以期为玉米抗旱高产栽培和培育耐旱性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抗逆性提高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4期科技纵横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抗逆性提高中的应用研究姜花明(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人民政府,山东滨州 256803)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作物抗逆性研究已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
农业生物技术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了近年来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抗逆性提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策略在作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此外,还分析了我国农业领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案例,展示了农业生物技术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研究表明,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抗逆性提高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生物技术;作物抗逆性;分子标记;基因工程0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加剧,作物抗逆性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农业生物技术成为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旨在探讨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抗逆性提高中的应用研究,重点关注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策略的应用。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农业生物技术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望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1 农业生物技术分类及应用1.1 基因工程在作物抗逆性提高中的应用1.1.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体内,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改善原有性状。
在作物抗逆性提高方面,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导入抗逆相关基因,使作物具有抗虫、抗病、抗旱、抗盐等抗逆性性状。
例如,我国已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抗虫棉、抗病毒番茄等。
1.1.2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人工手段对基因进行精确改造,实现对作物性状的调控。
在作物抗逆性提高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作物的抗逆相关基因进行编辑,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如CRISPR/Cas9等技术,可以高效地定点编辑作物的基因,从而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玉米的抗旱性 (1)1.1 形态结构与玉米的抗旱性 (1)1.2 产量性状表现与玉米的抗旱性 (2)1.3 生理生化特性与玉米的抗旱性 (2)2玉米抗旱性的遗传 (4)3干旱诱导基因的表达及抗旱基因工程 (5)4展望 (6)参考文献 (6)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摘要:玉米的抗旱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
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
对玉米抗旱机理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玉米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抗旱基因工程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主要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1]。
干旱也是造成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饲料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
同时,玉米也是旱地作物中需水量最大,对水分胁迫比较敏感的作物之一。
玉米大多数种植于缺水条件下,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多在20%-50%左右,严重者可绝产。
在我国玉米生产中,有2/3的玉米面积没有灌溉条件,同时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玉米受旱面积逐年增加。
因此,干旱是导致我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的第一要素[2,3]。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玉米抗旱性研究十分重视,围绕玉米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产量等指标开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
对玉米抗旱性性状反映、抗旱性基因型差异分析和遗传机理等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因此,在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通过注重普遍适用、经济方便、特征明显以及易操作的指标,筛选鉴定玉米抗旱资源并研究抗旱性遗传规律,筛选营养和水分高效利用基因型,培育水、肥资源节约型个环保型的新品种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迫切要求和抗旱育种的重要目标。
玉米的抗旱性指玉米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即在土壤干旱或干燥的条件下,玉米所具有的受伤害最轻,产量下降最少的能力。
玉米是需水量较多,对干旱比较敏感的作物,同时,由于玉米材料多种多样,不同材料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产量指标对水分胁迫反应不尽相同。
为了探求提高玉米抗旱性的途径,国内外学者从产量、形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方面对玉米的抗旱性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玉米的抗旱性1.1形态结构与玉米的抗旱性根系是作物吸收矿质营养和水份的主要器官,Fischer等[4]指出,玉米根的多少和重量与产量有关,而根的深度与产量无关。
在干旱条件下,抗旱品种的根与植株干重比率更高。
胡海荣[5]指出,初生根数较多的玉米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存活率高,抗旱性较强。
吴子凯[6]认为苗期有较高的根苗比的品种抗旱性较强。
因此,玉米根系与其抗旱性密切相关,抗旱性强的品种,其根系发达、根冠比大。
叶片的形态指标(如:叶片茸毛、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细胞的排列、叶形、叶色、叶向、叶片卷曲程度、叶片烧灼程度等)均能影响到玉米的抗旱性,密集茸毛型、蜡质多、叶片厚而致密的材料及小叶直立的株型更有利于抵御干旱。
王泽立等[7]在严格控水的防雨棚内,通过比较抗旱品种鲁玉14号和对照掖单2号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显示在叶片厚度、气孔指数、气孔数/mm2等抗旱性结构指标上两个品种存在差异。
认为这些形态结构指标可以在玉米抗旱育种与栽培中应用。
叶片超微结构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也会有所改变,唐连顺等[8]发现水份胁迫可以导致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扭曲,类囊体腔增大,线粒体外膜损伤,细胞核内染色质凝聚。
这些形态指标中部分可以直接应用于玉米抗旱性鉴定,形成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体系[9]。
1.2 产量性状表现与玉米的抗旱性玉米受到干旱胁迫后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通常以玉米受干旱胁迫减产程度和产量构成形状的稳定性作为玉米抗旱性强弱的指标。
Under sander 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粒重对产量的贡献不显著,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Duplessis等(1967)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开花期遇干旱,散粉至抽丝间隔时间(ASD延长,当ASI由0增至28天时,籽粒产量降低82%)[10]。
Fisher等研究指出,在干旱胁迫下,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延长,多穗(双穗)品种能增强玉米自我调节适应不良环境(包括干旱)的能力[11]。
同时认为在干旱和非干旱胁迫条件下反复对产量进行选择,可获得既抗旱又高产的品种。
罗淑平等指出在干旱条件下,通过对籽粒结实深度,每穗行数和每行粒数的间接选择可使抗旱指数提高[12]。
Guei 等指出在干旱环境中要比非干旱环境中的单株果穗数的遗传表现进展更大,产量的选择应在非干早环境中进行[13]。
Bolanos等指出在干旱条件下,产量的增加归结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的增加[14]。
Edmeades等认为在干旱条件下,选择生长势强,开花期间果穗生物量积累多的基因型,对增强玉米品种的抗早性和提高籽粒产量是有益的[15]。
1.3 生理生化特性与玉米的抗旱性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是玉米抗旱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对此投入大量的工作。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不足严重阻碍了玉米诸如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势、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酶活性等生化过程中的吸收过程。
干旱胁迫下,植物为了减缓由胁迫造成的压力,生理代谢迅速作出调整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其中,水份状况变化及时且敏感,干旱条件直接影响玉米的水分状况:叶片的水势、相对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叶片膨压、蒸腾速率和细胞膜的稳定性[16,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脯氨酸积累被认为是逆境表征之一而广受重视。
细胞在胁迫条件下大量积累脯氨酸,以通过渗透调节来降低水势,维持高的细胞质渗透压。
这些脯氨酸的大量积累不会破坏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作用,因此是理想的渗透物质。
杜金友等[18]通过研究8个玉米自交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认为干旱胁迫能够增加玉米自交系的脯氨酸含量,提高电导率,不同自交系之间的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差异较大。
并认为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玉米品种抗旱性的一个筛选指标,这与多人的结论相一致[19,20]。
但是,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抗旱性检测的生理指标也存在一些争论。
张宝石等[21]就认为,脯氨酸含量不能作为抗旱性检测指标。
而薛吉全等[22]通过盆栽试验发现,水分胁迫期间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与水分胁迫程度和生育期有关,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一致性。
而复水后2天,游离脯氨酸的下降比值与品种抗旱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抗旱性的一个筛选指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是膜系统保护酶,SOD 可消除作物体内活性氧的累积,减少其对细胞膜结构的伤害,POD和CAT可把SOD等产生的H2O2变成H2O,与SOD有协调一致的作用,使活性氧维持在较低水平上,以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的膜系统受到破坏,导致电导率增加,为了降低危害,SOD酶和POD酶的活性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以缓解逆境胁迫对膜系统的伤害[23]。
李光敏等[24]采用不同的聚乙二醇(PEG)处理抗旱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及相应自交系幼苗,结果显示,胁迫处理使玉米幼苗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明显提高。
王连敏等[25]发现,低温导致玉米组织电导率增加,SOD酶活性以及POD酶活性增加,杜金友等[18]也发现,在干旱胁迫时,SOD酶和POD酶的活性均比正常时期提高,但是,不同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干旱条件也影响到作物的光合代谢,如光合与呼吸强度、电子传递速率、光合磷酸化活性等,干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气孔的开放来完成的。
水份胁迫引起气孔关闭,CO2扩散阻力增大,PSII及光合磷酸化活性下降,RuBP再生受阻,光暗呼吸变化等。
池书敏等[26]认为,在轻度水份胁迫条件下,以气孔因素限制为主,在严重水份胁迫时光合作用的抑制可能主要是RuBPC和PEPC活性大大降低的结果。
干旱胁迫也直接影响光合机构的结构和活性。
例如,叶绿体类囊体膜脂的组分、透性及流动性改变,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27,28,29]。
最终干旱胁迫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和光合速率下降,是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对玉米胁迫条件下生理机理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为地使用一些外源物质以提高玉米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ABA浓度能影响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增加ABA浓度会导致外膜破裂,完全破坏膜结构,但是不影响气孔运动。
王玮等[30]用ABA处理不同抗旱性的两个玉米品种幼苗根系,测定了根系的水势、渗透势、渗透调节能力及4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条件下,ABA能提高根系的水势、降低渗透势、增加渗透调节能力,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脯氨酸含量,对可溶性糖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多胺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主要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等过程,也参与细胞质膜稳定性和酶活性的调节。
宋凤斌等[31]利用多胺处理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发现叶片细胞质的丙二醛含量和叶组织的相对电导率明显降低,而且多胺处理可以延缓水分胁迫引起的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说明多胺确有抑制蛋白酶和阻止叶绿素的破坏、减轻或抵御自由基的伤害、增强玉米耐旱性的良好效果。
总之,干旱胁迫可以导致玉米一系列生理变化,这可能也是玉米抗旱性呈现数量遗传的生理基础。
通过研究这些生理变化,不仅可以总结出一系列筛选抗旱玉米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而且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了解玉米的抗旱性机理。
2玉米抗旱性的遗传玉米抗旱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已被认可。
黎裕等认为,抗旱性与产量是由2个不同的遗传网络控制的,育种工作需要对2个遗传系统进行综合考虑[32]。
霍仕平认为,在遗传行动上,抗旱性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这就是说抗旱性是可以遗传的,对其进行选择是有效的[33]。
王泽立等指出,玉米基因型间存在着广泛的抗旱性遗传变异,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单株产量以加性效应为主[34]。
于海秋等研究表明,产量性状在不同水分环境下的遗传特点存在一致性,对其遗传改进和产量潜力的选择宜在无胁迫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水分胁迫对玉米植株造成生长发育和生殖细胞双重胁迫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5]。
罗淑平等认为,在中等胁迫条件下选择更为理想,可使更多耐旱基因型重组,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旱地选择提供机会[36]。
刘贤德等认为,在干旱胁迫下,产量遗传力低,直接选择效果不佳,引入遗传力高且与产量和抗旱性高度相关的第2类性状可以提高抗旱和产量的选择效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