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下经济补偿金的给付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公司辞退员工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公司辞退员工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公司辞退员工补偿金的计算方法1.法定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第二十五条规定,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不满一年的工龄,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金;(2)工龄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乘以工龄的1倍;(3)工龄满十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乘以工龄的2倍。

工资定义:工资是指公司依法向员工支付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加班费等合法收入。

2.补充补偿金在法定补偿金之外,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公司还可能需要支付一些补充补偿金,例如:(1)没有享受年假的,支付未休年假的工资;(2)没有享受过带薪病假的,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医疗费用;(3)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社会保险费用;(4)根据公司的年限规定,可能还需要支付额外的补偿金。

3.特殊情况下的补偿金计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公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补偿金,例如:(1)员工因病或非本人意愿,无法继续工作的,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工资;(2)公司裁员导致员工失业的,可能需支付特别补偿金。

4.税收问题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员工获得补偿金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补偿金数额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员工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和金额有不同的规定。

在具体操作时,公司应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公司辞退员工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法定补偿金和补充补偿金。

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以及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并按照规定支付给员工。

同时,还需考虑到特殊情况下的补偿金计算以及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通过合规的操作,公司可以维护员工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果是员工自己离职没有经济补偿金的,除非是单位辞退,而此时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是:1、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签合同的,除经济补偿金外,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3、经济补偿金=补偿时间×离职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平均工资的算法:是当月所有的应发工资数,就是扣个人保险及公积金以前的那个数。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综上所述,现实的职场生活中除了单位会强制地辞退某个不符合规定的员工以外,还有可能是员工自己的原因不想继续工作而办理离职的,此时就需要区分究竟是哪一方的过错更大来决定是否有经济补偿金的,大多数只要是自己离职的员工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解除劳务合同_赔偿金标准

解除劳务合同_赔偿金标准

一、赔偿金概述解除劳务合同赔偿金是指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务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赔偿金的标准主要依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月工资以及解除合同的原因等因素来确定。

二、赔偿金计算标准1. 按工作年限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按月工资计算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月工资 = (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工资总额)÷ 123. 按解除原因计算根据解除合同的原因,赔偿金标准有所不同:(1)协商解除:赔偿金按照上述计算标准执行。

(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赔偿金按照上述计算标准执行,并需支付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3)不能胜任解除:赔偿金按照上述计算标准执行。

(4)客观变化解除:赔偿金按照上述计算标准执行。

(5)经济裁员解除:赔偿金按照上述计算标准执行。

(6)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还需支付原经济补偿金的相应比例。

(7)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三、特殊情况下的赔偿金计算1. 最高赔偿金:最高赔偿金为劳动者在本单位每满一年工作支付一个月工资。

超过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

最高为12个月工资。

2. 最低工资保障: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可以要求补发。

四、注意事项1.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务合同时,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或者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2.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关于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的司法解释

关于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的司法解释

关于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的司法解释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于补偿劳动者因合同解除或终止而遭受的经济损失的一种金钱支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具体金额计算方式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解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试用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二种情况是劳动者因工作不能胜任被解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的事实,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金额为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两倍。

第三种情况是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被解雇。

这包括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无故辞退劳动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计算方式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两倍的经济补偿金。

不满一年的按比例计算。

在劳动合同解除时,除了经济补偿金外,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其他待遇的清偿,包括未支付的工资、加班费、年假工资等。

劳动者也需要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及证据提供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起来,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金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利益而设立的一项权益保障措施。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按照相应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清偿其他相关待遇。

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需保存相关证据,并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来申诉。

经济补偿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平均工资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按解除或者终止合同期劳动者本人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结巴或者终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应得工资支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费、奖金、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

本人工资高于当地职工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上年平均工资300%支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故应当是应发工资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1)劳动保护费用,如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2)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经济补偿金是劳动法中的特色制度,是劳动法倾斜保护理念的典型体现。

对其性质,学界有三种学说--贡献补偿说、违约金说及社会保障说。

用人单位法定义务第一,从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收受主体的恒定性及资金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方向的流动等方面看,经济补偿金的给付具有单方性。

第二,经济补偿金的给付并不是依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是根据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直接适用的。

其在主体的适用上具有平等性和强制性,只要双方确立了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给付就存在潜在的可能性。

第三,经济补偿金给付是用人单位的法定附随义务而非责任。

有学者将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性质定位于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显属不当。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简单易懂)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简单易懂)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简单易懂)有⽹友问过我这样2个问题:1、员⼯⼯资超过社平⼯资的3倍的,经济补偿⾦是不是⼀定不能超过12个⽉?2、⼀个⽼师讲课说:员⼯⼯资不超过社平⼯资的3倍,员⼯⼯作了多少年,经济补偿⾦就⽀付多少个⽉,⽐如:员⼯⼯作20年,经济补偿⾦就⽀付20个⽉。

这个⽼师说的对吗?这2个问题,实质是经济补偿⾦如何计算的问题。

答案我就不说了,希望⼤家看完本⽂之后,可以在评论区回答你⾃⼰关于这2个问题的答案哦。

⼀、我国经济补偿⾦采取的是分段计算规则,具体如下:2008年1⽉1⽇之前的⼯作年限,适⽤《劳动合同法》施⾏之前的规则;2008年1⽉1⽇之后的⼯作年限,适⽤《劳动合同法》施⾏之后的规则。

法条链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规则(以下简称旧规则):法条链接:1、《劳动法》第⼆⼗⼋条⽤⼈单位依据本法第⼆⼗四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备注:第24条规定的是协商⼀致解除合同,第26条规定的是⾮过错性解除合同(即:医疗期满、不胜任⼯作、情势变更),第27条规定的是经济性裁员。

]《劳动法》第28条规定了单位在五种情况下(第26条规定了三种)解除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那什么是国家的有关规定呢?法条链接:很显然,国家有关规定就是1994年12⽉3⽇劳动部颁布的⽂件:《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法条链接:法条解读:A、⼀般规则: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单位⼯作的年限计算,每满⼀年发⼀个⽉⼯资。

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

B、特殊规则:但是,协商⼀致解除和不胜任⼯作解除,经济补偿⾦最多不超过12个⽉。

C、计算基数是劳动者解除合同前⼗⼆个⽉的⽉平均⼯资。

(提醒:计算基数⽆社平⼯资3倍的限制)法条链接:⼩结: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单位需要⽀付经济补偿⾦,有⼗种情形: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有五种情形---详见《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第九条;劳动者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也有五种情形—详见《司法解释⼀》第⼗五条。

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是什么,都有哪些?

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是什么,都有哪些?

Happiness is a kind of perfume that cannot be poured on others, but oneself does not touch som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是什么,都有哪些?1、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本单位工作年限×劳动者解约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数额。

2、经济补偿金=2008年1月1日前的工作年限不超过12×劳动者解约之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数额+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不超过12×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

近几年,工作生活中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备受关注,大多数人都对经济补偿金的发放数额持有怀疑态度。

那么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是什么,具体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来为您具体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的四个公式一、第一种情形无论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还是依据以前的规定,均无封顶情形的。

具体来说就是劳动者解约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超过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而解约原因属于“医疗期满解除”、“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约”、“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的。

此种情形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本单位工作年限×劳动者解约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数额。

二、第二种情形无论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还是依据以前的规定,均有封顶情形的。

具体来说就是劳动者解约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而解约原因属于“协商一致解约”、“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致使劳动者解约”、“未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致使劳动者解约”、“不能胜任工作解约”的。

此种情形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年1月1日前的工作年限不超过12×劳动者解约之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数额+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不超过12×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三篇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三篇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三篇篇一: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汇总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是否有12个月工资为上限?众说纷纭,现总结如下:一、折算方法: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是连续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平均工资计算方法:以上提到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工资”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三、各种情况分类详述1、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工作的;二是单位跟劳动者协商一致,由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应分段计算,20XX年以前部分最高12个月,20XX年后不作限制。

【20XX年前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执行,20XX年后根据《劳动合同法》执行】2、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单位需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赔偿金,这里“经济补偿金标准”则不用分段计算,也不作年限的限制。

3、劳动者以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等)提出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标准”则不用分段计算,也不作年限的限制。

4、劳动者仅仅以单位在“20XX年之后”不依法缴纳社保(指没有拖欠工资、加班费等情况之下)为由提出解除,经济补偿金只发放20XX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5、在本单位工作不到十年,最后一次合同期满终止,经济补偿金只发放20XX 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6、在本单位工作已满十年,最后一次合同到期,劳动者同意终止的,经济补偿金也只发放20XX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7、在本单位工作已满十年,最后一次合同到期,劳动者不同意离职的,单位必须续签劳动合同,单位不续约的话属于违法解除或终止,适用第“2”种情形的规定。

8、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金 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 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基数×年限。

其中,年限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按一个月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根据上海地方规定,不满6个月的,不计算经济补偿金)。

而基数的计算则是基于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对于月工资较高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法》有一定的限制,即当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而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此外,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在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这些情形包括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以及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

劳动合同法的赔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法的赔偿金计算方法

一、劳动合同法的赔偿金计算方法(一)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3、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4、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5、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6、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二)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总和×N=工作年限×月工资×(1+50%)×N(1(三)因用人单位不订合同或合同无效赔偿金,违法解除合同赔偿金1= 应得工资收入×25%赔偿金2= 医疗费用×25%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工资标准计算及依据(一)违法解除赔偿金=录用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二)劳动者违反保密条款赔偿金=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润)+合理的调查费用二、补偿金和赔偿金有什么不一样1、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2、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3、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了赔偿金的,不需要再向劳动者另行支付经济补偿。

三、劳动合同法赔偿金支付情形《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之外,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的(即"违法终止或解除"),那么劳动者可以选择:1、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2、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直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种类不同,那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也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标准:1)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即通常所说的社平工资3倍封顶),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2)支付低工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4)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另外,企业还需注意劳动合同期限跨越2008年1月1日时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7条规定,对于劳动合同的期限跨越2008年1月1日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基数、分段计算、合并相加,也就是说,对于2008年1月1日之后的部分,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对于2008年1月1日之前的部分,按照当时的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然后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案例一:个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个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个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确定基本工资倍数。

一般情况下,每工龄1年,基本工资倍数增加1倍。

例如,工龄为3年,则基本工资倍数为3倍。

2. 确定个体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个体劳动者在最近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3.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倍数×工龄。

例如,某个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为5年,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5000元×5倍×5年=125000元。

案例二:企业员工因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确定基本工资倍数。

每工龄1年,基本工资倍数增加1倍。

例如,工龄为3年,则基本工资倍数为3倍。

2. 确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员工在最近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3.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倍数×工龄。

例如,某企业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为5年,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6000元×5倍×5年=150000元。

案例三:农民工因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农民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月数,得到月平均工资。

2.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工作月数×0.5。

职工补偿金计算公式

职工补偿金计算公式

职⼯补偿⾦计算公式员⼯在公司⾥⾯所享受的福到的福利待遇还是很多的,不同的员⼯所享受的基本待遇不⼀样,⽐如说⼥性职⼯和男性职⼯享受到的肯定不⼀样,那么在员⼯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这个补偿⾦的计算是如何的呢?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补偿⾦计算公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前12个⽉的平均⼯资)因病或⾮因公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的⼯资)劳动者不能胜任⼯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相关法律知识《劳动合同法》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的,⽤⼈单位提前三⼗⽇以书⾯形式通知劳动者本⼈或者额外⽀付劳动者⼀个⽉⼯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者⾮因⼯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安排的⼯作的;第四⼗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作的年限,每满⼀年⽀付⼀个⽉⼯资的标准向劳动者⽀付。

六个⽉以上不满⼀年的,按⼀年计算;不满六个⽉的,向劳动者⽀付半个⽉⼯资的经济补偿。

本条所称⽉⼯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前⼗⼆个⽉的平均⼯资。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对于员⼯的补偿⾦,这种情况的话主要是按照⾃⼰⼯作年限和⽉⼯资来进⾏计算的,这个主要是解除劳动活动所得到的经济补偿。

如果说是因为病情解除劳动合同的话,补偿⾦会有所差别。

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进⾏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律师#。

劳动合同怎么算赔偿金标准

劳动合同怎么算赔偿金标准

劳动合同怎么算赔偿金标准一、劳动合同违约赔偿金标准1. 劳动者违约的,需要依法支付对应的违约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

2.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 经济赔偿金原经济赔偿金额外经济赔偿金,赔偿金应得工资乘25%;赔偿总金额直接经济损失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4. 经济赔偿金工作年限乘月工资。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标准1. 赔偿的计算标准: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当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一个月工资。

2. 赔偿的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三十日内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3. 赔偿的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按劳动者当地有关劳动报酬支付规定的方式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4. 赔偿的范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一个月工资,但不得超过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三个月工资。

5. 赔偿的原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当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一个月工资。

三、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1. 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收到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雇主支付给员工的一定金额,以弥补员工失去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相关规定以及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

一、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雇主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1.劳动者因公司不能继续支付工资,无法提供工作岗位,或者正常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等原因而被解雇的;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但仍不能从事原工作并且不能从事由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1.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依法退休的;2.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被鉴定为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因工作需要,被劳动者调到异地,劳动者不同意调动的;4.劳动者因婚丧嫁娶等正当事由,按法定程序请假,但事假总不超过合同约定工期三十个工作日的;5.劳动者因怀孕、分娩、哺乳等享受合同约定的女工特殊保护待遇的;6.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被劳动者健康检查委员会或者鉴定机构认定已丧失原工作能力并且不能从事由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可以根据解雇员工的原因、劳动关系的持续时间以及员工的工资水平等多个因素来确定。

在被解雇的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最后一个就业月工资的三倍。

而在其他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一定期间内的月均工资(通常为前12个月)。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被解雇的情况下:经济补偿金 = 最后一个就业月工资 ×三倍2.其他情况下:经济补偿金 = 月均工资 ×年工资 ×一定比例其中,月均工资为劳动者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除以月份。

经济补偿金的44种支付情形及支付方法(完整版)

经济补偿金的44种支付情形及支付方法(完整版)

经济补偿金的44种支付情形及支付方法(完整版)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最高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在以下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7种情形:(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8)用人单位以欺诈手段,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9)用人单位以胁迫手段,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0)用人单位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2)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3)用人单位以暴力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4)用人单位以威胁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5)用人单位以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6)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7)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5情形:(1)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6)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7)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8)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9)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10)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1)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2)因用人单位被责令关闭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3)因用人单位被撤销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4)因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5)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

新劳动法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

新劳动法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

新劳动法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
根据中国劳动法以及相关规定,劳动者解除与雇主的劳动合同,有权
获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月工资以及单位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具体的计算方
法如下:
1.基本经济补偿金:基本经济补偿金是以劳动者在被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础计算的。

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劳动合同存
续期限内的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月份数得出。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计算平均工资时应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

2.经济补偿金的比例: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工作满
一年的给付经济补偿金的月数按照其个人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分段确定比例。

一年以下按照1个月工资的比例给付;1年以上不满10年的按照1个月
工资的两倍给付;10年以上的按照1个月工资的3倍给付。

3.经济补偿金的封顶标准:从2024年1月1日起,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位所在地的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为上限。

如果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这个上限,那么经济补偿金将按照这个
上限来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或者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雇主有权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总之,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解除与雇主的劳动合同时,
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工作年限、平均工资
和单位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以上是根据现行劳动法规定
的详细分段计算方法,供参考。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那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确定的呢?首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一般是由劳动法规定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提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提前终止的月数×月工资;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提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提前终止的月数×月工资;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月工资。

以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不同情形来确定的。

其次,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还需要考虑劳动合同的具体约定。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这种约定一般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双方自愿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也是决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还需要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

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的工龄、月工资、工作年限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由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约定和劳动者实际情况的结果。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合理确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怎么样的

劳动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怎么样的

劳动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怎么样的(1)计算基数:按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合同法规定有社平工资3倍的限制,是否分段各地不同);(2)计算年限:按本单位工作年限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需要依法按照一定标准向劳动者一次性给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下文中,将主要介绍我国劳动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怎么样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经济补偿金适用标准经济补偿金不同于经济赔偿金,下列为经济赔偿金适用范围:1.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劳动者;4.用人单位依法裁员;5.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备注: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除外);6.特殊情形下用人单位停止经营而导致下劳动合同终止;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由于劳动者的过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所述,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劳动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怎么样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下经济补偿金的给付计算方法?《劳动合同法》第97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案例:小王于2000年7月1日入职某公司,劳动合同每年一签,2007年7月1日,公司与小王又签订了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2008年6月30日,劳动合同期满,公司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

如何理解该款的规定呢?仅以此抛砖引玉。

供大家讨论。

共同进步!“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

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

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

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问题一:2008年6月30日合同终止,公司如何支付经济补偿?答: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需支付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适用该规定,按照之前的规定,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小王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的工作年限用人单位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

小王的劳动合同于2008年6月30日期满终止,年限正好6个月,因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

补偿基数按照小王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如果小王的劳动合同是2008年4月30日到期,自2008年1月起至4月30日,年限不足6个月,则用人单位应当向小王支付半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问题二、双方正常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根据过去及现行法律规定均应给付经济补偿的,该如何支付经济补偿?答:实行分段计算的方法。

一种:实施基数和期限均分段的计算方法,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计算。

此前用481号文件所规定的基数及计算方法计算;此后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基数及计算方法计算。

(主要考察基数的不同计算口径:因为根据481文件对于三种情形涉及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与职工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作比对)。

一种:实施期限分段计算方法: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计算。

此前用481号文件所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满一年按一个月计算,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此后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满一年按一个月计算,满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按半个月工资计发)。

问题三、如果2008年5月30日公司强行解除劳动合同,该如何支付经济补偿?答:对违法解除合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解发布时间:2009-8-24 14:10:56 浏览次数:由于《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并改变了它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成为了一个难题。

本文根据上海裁审实践有有关口径结合案例,围绕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详细总结各种情况下的法定情形,力求帮助大家厘清这一工作难题。

案例: 案例一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医疗期满被依法解除合同,期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二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被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三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经济性裁员被依法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案例四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一种算法:本案中如果小王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公司应当按照小王2000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工作年限(正好7年半)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为8个月×月工资(2007年度月平均工资),支付赔偿金为月工资×0.5个月×2倍。

即A+B*2一种算法: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分段计算经济补偿金,两者相加之和乘以2---为赔偿金:(A+B )*2一种算法:以《劳动合同法》规定为准,不实行分段计算,按照劳动者入职时间到最终解除时间确定是否符合(满一年按一个月,满半年按一个月,不满半年按半个月工资标准)计算结果*2---为赔偿金。

举例:小王2007年4月入职,合同期限三年,2008年6月被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用人单位应当向小王支付赔偿金。

小王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为14个月,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当获得一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以此数额*2=赔偿金。

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考虑481号文件的规定。

(注:2008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为9876元)以上是四个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的最典型,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种类型的代表,尽管案情基本相似,但是计算的结果却相差很大。

计算经济补偿金最基本的公式为:经济补偿金=基数×年限。

可见,影响经济补偿金的因素有二;基数和年限,而经济补偿金亦是据此进行分段的。

一、经济补偿金的基数由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并未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封顶限制,而《劳动合同法》则对基数进行封顶,即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简而言之为“3倍+12月封顶”。

因此,在不同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基数有所不同:1、如果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不高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

2、如果劳动者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的情形,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确定基数,同时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的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年限仍按以前规定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

二、经济补偿金的年限“以前规定”和《劳动合同法》都对经济补偿金的年限进行封顶,“以前规定”对法定情形进行12个月的年限封顶,而《劳动合同法》只有在“基数”符合封顶条件时才对“年限”进行12月封顶,所以只需看基数封顶情况即可。

具体的讲,如果《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也不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经济补偿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时,《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年限要按照以前的规定计算;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入计算。

三、案例解析:案例一: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医疗期满被依法解除合同,期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一)案例一属于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和年限均未遇到封顶的情况。

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1、医疗期满解除;2、客观情况变化解散;3、经济性裁员;4、企业破产解散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基数:8000元经济补偿金的年限=1988.1.1-2009.4.30=21年4个月(按21.5个月计算)经济补偿金:8000元×21.5个月=17.2万元案例二: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被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二)案例二属于按照“以前规定’要进行年限封顶,而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由于劳动者工资未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因此对基数不封顶的情形。

此时,按照新法、旧法的标准分段计算,然后两者相加即可。

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1、协商一致解除;2、不能胜任解除;3、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4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8000元经济补偿金年限:12个月(2008前)+1.5个月(2008后)=13.5个月经济补偿金=8000元×13.5=10.8万元案例三: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经济性裁员被依法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三)案例三属于尽管不符合“以前规定”封顶的法定情形,但符合《劳动合同法》3倍+12月封顶的情况。

这一类型与案例一的法定情形类似,但要同时满足劳动者工资符合3倍封顶的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2008年前经济补偿金数额:20个月×10000元=20万元2008年后经济补偿金额:1.5个月×9876元=1.4814万元经济补偿金总额:20万+1.4814万=20.4814万元案例四: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四)案例四属于既符合“以前规定”封顶的法定情形,又符合《劳动合同法》3倍+12月封顶的情况。

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与案例二相似,但要同时满足劳动者工资符合3倍封顶的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2008年前经济补偿金数额:12个月×10000元=12万元2008年后经济补偿金数额:1.5个月×9876元=1.4814万元经济补偿金总额=12万+1.4814万=13.4814万元四、总结:其实,如果能够理解产生经济补偿金计算差异的实质原因,计算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可以看到,之所以会产生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问题,表面原因是由于新法实施引起的过渡性问题,也有人将其归结为计算标准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以前规定”和《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的封顶理念不同所致。

“以前规定”采用了在法定情形年先对“年限”进行12月封顶的立法思路,而《劳动合同法》则是根据“基数”施行3倍+12月封顶。

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准确把握计算经济补偿金总的原则是:凡遇到有封顶的,不论是对基数还是对年限,都要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进行分段计算,在计算时先根据封顶情况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具体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