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合集下载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农学等科学原理,以生态为基础,以农业为手段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它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规律,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下面将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相应的案例。

第一种模式:水稻-鱼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在水稻田里养鱼,并在水稻上面种植蔬菜。

水稻提供养分和阴凉的环境,有助于鱼类的生长,而鱼的排泄物提供了水稻所需的养分,同时水稻的根系提供了生长环境和氧气供应,有助于水中蔬菜的生长。

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资源,还实现了水稻、鱼和蔬菜的有机循环。

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就有一个成功的水稻-鱼菜共生模式案例。

农民在水稻田里放养鱼类,并在水稻上面种植多种蔬菜,如茄子、辣椒、油菜等。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民既增加了农田的产出,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种模式:果树-牲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果园里养牲畜,果树提供牲畜的饲料,而牲畜的粪便则提供了果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果园废弃物,减少养牲畜的饲料成本,并且还可以改善果树的生态环境。

在巴西,有一个成功的果树-牲畜共生模式案例。

这个案例中,果农在果园里养牛。

果树的树冠提供了阴凉的环境,有助于牛的生长。

而牛的粪便则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施加在果树的树干周围。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果农既减少了养牛的饲料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生态环境。

第三种模式:禽畜-种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禽畜养殖场里种植蔬菜,禽畜的粪便提供了蔬菜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并且还可以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场成功地实现了禽畜-种菜共生模式。

农场主养殖鸡、鸭和山羊,并在养殖场的一角种植了多种蔬菜,如生菜、胡萝卜等。

禽畜的粪便被用作蔬菜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的残渣又可以作为禽畜的饲料。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场主既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农场的经济效益。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鸭子,通过鸭子的捕食行为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生态种植中。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科研论文、专利和行业报告,了解该种植模式的科学依据和先进技术;2.专家访谈:与从事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农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教训;3.实地调研:选择典型的稻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实际效果。

四、调研结果1.优点:(1)害虫防治:鸭子可以主动捕食稻田中的蜗牛、蚯蚓等害虫,有效控制害虫数量;(2)施肥作用:鸭子的进食、排泄过程中的粪便可以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供养分,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3)调节水质:鸭子在田间活动,会搅动水中底层的积食、底泥等杂质,有利于水质环境的改善;(4)节约成本:由于鸭子自主捕食害虫,减少了对农药的需求,可以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2.不足之处:(1)鸭子的进食行为会对田间作物产生一定的损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2)需要合理掌握放鸭的数量,过多的鸭子会增加稻田的压力,过少的鸭子则难以控制害虫数量;(3)鸭子排泄的粪便过多会影响水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4)对鸭子的管理、饲养等要求比较高,需要农民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五、调研结论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农田生态种植方案,可以实现害虫防治和有机肥料的生产。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该种植模式的优势,减少其不足之处的影响。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题库考试题第三套

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题库考试题第三套

1.“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单选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为三大类, 不涉及()。

(单选 )A大中型水电B新可再生能源C传统生物能D低碳能源3.循环经济观不仅规定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

(单选 )A经济承载能力B生态承载能力C国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4.“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运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 、“稻蟹共生” 、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

(单选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5.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绿色植物中,()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单选 )A花B草C森林D海洋6.构建先进的生态和谐文化发展机制,涉及建设()多元文化发展机制,在有序互相激荡内生机制下,形成民族特色的最先进的民族生态和谐文化。

(单选 )A先进性B多元化C包容性D自由民主7.人口的过度增长会毁林造田,毁林盖房,从而导致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同时会遭到破坏,自然灾害也由而增多。

(单选 )A生态环境B生态平衡C自然环境D生态系统8.()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单选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9.()重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单选 )A生态补偿机制B生态补偿机制C生态偿付机制D生态赔付机制10.现代服务业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涉及()。

(多选 )A金融B现代物流C电子商务D会计11.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涉及()。

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作者:潘先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0期摘要介绍了稻鸭共生的优点,即除草、除虫、增肥、中耕、促长、提质、增产及增收,并总结了稻鸭共生生产技术,以期为稻鸭共生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S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24-012016年,芜湖县花桥镇九十殿村九灵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稻鸭共生生产技术,种植水稻面积共6.67 hm2,除在水稻分蘖期施尿素75 kg/hm2外,其余时间化肥、农药均未施用。

水稻平均产量6 150 kg/hm2,加工大米后出售价格为16元/kg,则水稻平均产值为9.84万元/hm2;平均养鸭300只/hm2,平均单价50元/只,平均收益1.5万元/hm2,合计产值11.34万元/hm2,扣除购买生产资料以及生产人力等成本,平均净利润4.8万元/hm2,较水稻常规种植模式增收2.4万元/hm2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稻鸭共生技术就是在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全天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时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约70 d。

该技术主要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天然有机肥料,利于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投入。

此种种植方式对周边水生态和空气环境基本无污染,达到了生产无公害、优质安全的大米和鸭肉的要求,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单价,平均经济收益显著,在当地反响良好,2017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1 稻鸭共生的优点1.1 除草鸭喜食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鸭在稻田活动,可以采食田间不断滋生的杂草;鸭在田间活动,将杂草踩入泥土中,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继续正常生长。

另外,鸭的嘴和脚在田间活动能起到浑水灭草的作用。

1.2 除虫鸭喜食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稻田里60 cm以下的多种害虫,特别是对稻叶蝉、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福寿螺等害虫,防治效果明显。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 鸭一天 24 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 境; 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 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 中耕浑水的效果; 利用鸭的粪便排泄物作为稻田的有机肥 料。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 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 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 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 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 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 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 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 面的。 1. 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 有 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 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 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 ~ 70 d,在此期间约 75% ~ 80% 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 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 杂草、块茎及种子; 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 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 第三是鸭 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 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 到 90% 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 40% 以上。 1. 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 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 400 ~ 450 g 的雏鸭,1 h 可采食 86 ~ 99 头害虫,种类达 14 种以上; 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 417 ~ 1 033 头, 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 子的不间断 活 动,除 虫 灭 草,吃 掉 水 稻 部 分 黄 叶,破 坏 了 稻 瘟、白叶枯、纹 枯 等 病 菌 的 生 长 环 境,有 效 地 控 制 了 病 害 寄 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 纹枯病的发生。 1. 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 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稻田同时养殖鸭子,相互共生,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下面是稻鸭共生技术的一些规程:
1. 稻鸭配置比例:稻田面积与鸭子数量的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可采取每亩稻田养殖鸭子20~50只的配置比例。

2. 稻鸭饲养管理:确保鸭子的饲养条件良好,养殖环境要干净、通风良好,饲料要均衡营养。

定期清理鸭舍,防止疾病传播。

3. 环境保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农药的滥用,以免对鸭子和稻田产生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4. 鸭子与稻田的互动:科学放养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其间可以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并可通过粪便起到施肥的作用,促进稻米的生长。

5. 控制鸭子的数量:合理控制鸭子的数量,避免鸭子过多造成稻田损害,并采取措施防止鸭子损食稻谷。

6. 种植适合的稻品种:选择适合与鸭子共生的稻品种,考虑稻谷的耐鸭性和鸭子的采食习性,以提高共生效果。

7. 定期监测:定期对共生稻田和鸭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农田情况和鸭子的品种选择灵活调整,以确保实施效果。

同时,农民在实施稻鸭共生技术时,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科学管理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技术规程,提高稻鸭共生的效益。

安徽省望江县合成圩稻鸭共生技术试验效果观察

安徽省望江县合成圩稻鸭共生技术试验效果观察

项技 术的使 用挖 掘 了鸭 和水 稻 的生 物潜 力 ,既 继承 发扬 了 传 统农 业 的精华 , 护 了人 类 的生存 环 境 , 高 了农 畜产 品 保 提 的产 量 和质 量 . 减 少 了农 药 、 又 化肥 的使 用 量 , 良 了土 壤 改 品质 , 保护 了生 态环境 。2 0 0 0年 , 国家 和安徽 省外 专 局联 合 从 日本 引进 该技 术 ,安徽 省农 业 科学 院在 肥 东等 地进 行 了
安 徽取 得 了 较 好 的 示 范 试
验 效果 。20 0 5年在 合成 圩现 代农业 和新 农 村示 范 区组建 了
全 国 首 个 稻 鸭 共 生 专 业 协 会 ,并 建 成 全 国 连 片 规 模 最 大 的
稻 鸭共生 标准化 生 产基 地 , 得 了显 著 的社会 、 取 经济 和 生态
千 亩 以 上 的示 范 推 广 。并 取 得 成 功 。2 0 0 2年 在 安 徽 省 外 专
14 田间管 理 鸭 苗育 雏后 , . 当水稻 栽插 7 1 ~ 0d时 , 晴天 在 上 午 移入 田块 , 鸭移 运 前 l 雏 h应 停食 ; 大 田里设 置 初 放 在 区 , 把 鸭子 放入 初 放 区 1 , 先 待其 适应 田间环 境后 , 放 人 d 再 大 田; 子放 入 田块 的前 2d 采用 常备 料 自由采 食 的 办法 , 鸭 , 2d后 采取 每 日早 晚 2次 添料 ;水 田应保 持 1~ 5c 深度 0 1 m 的 水层 , 于 鸭子 在 田间作 业 ; 便 田块 中应 有 排 水 沟 , 搁 田 在 或生 物农 药 防虫时 供鸭 子活 动 。 1 . 及 时收 鸭 当水 稻抽 穗 、 浆 、 5 灌 稻穗 下 垂 时 , 稻丛 中 在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松土开荒,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土壤肥沃度的提高。鸭子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保持稻田的清洁和整洁。
稻鸭共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稻鸭共作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稻鸭共作中,共同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1.2 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场开始尝试引入鸭子在稻田内进行放养,以达到增产减害、提高稻田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机构也开始推动和支持稻鸭共作的发展,推出了相关政策和项目。在一些先进的农业大国和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等,稻鸭共作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农业生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稻鸭共作不仅有助于改善农田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鸭子的粪便和尿液是天然有机肥料,经过鸭子觅食后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鸭子吃掉了农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有效避免了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减少了农药残留的风险,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3.2 稻鸭共作助力农田生态平衡
稻鸭共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鸭子能够有效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如稻飞虱、稻瘿蚊等,减少害虫对稻田的危害;其次是鸭子通过觅食杂草,能够有效减少杂草对稻田的竞争,提高稻田产量;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稻苗生长;鸭子在稻田中行走能够帮助稻田通风透气,减少稻田中的病虫害发生。
稻鸭共作的定义和原理在于利用鸭子的自然特性,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平衡,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模式。
2.4 稻鸭共作的效果评价
稻鸭共作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由于稻田中放养了一定数量的鸭子,它们可以有效地吃掉害虫和杂草,避免了害虫对稻田的侵害,保证了稻田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了稻米的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稻鸭共作可以提高农田产量10%以上。

稻田养鱼养鸭

稻田养鱼养鸭

稻田养鱼养鸭篇一:有机稻田鸭鱼混养试验总结有机水稻田养鸭、养鱼试验总结一、试验目的有机水稻种植不能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制剂及杀虫制剂。

稻田鸭鱼混养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稻田养鸭,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宏观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专利技术。

养鸭田块无需使用除草剂。

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农田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 其次,在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污染源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稻苗的植株。

二、试验过程1. 鸭雏、鱼苗购入全场有机水稻共引进鸭雏约500余只,6月中旬放入田间,计划除草面积70余亩。

全场6月下旬在黑龙江省泰来县购入鱼苗约30万尾,撒入全部无毒种植田。

2. 鸭鱼混养管理技术2.1稻田的选择稻田鸭鱼充裕混养的田应首先考虑到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田块的保与水力要强,更重要是田埂不能漏水,若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鱼,这样增产增收的效果会非常要明显。

本试验田选在农场水稻田的有机稻种植田块。

2.2稻田养鸭注意事项(1)鸭子入田时实施药物防疫,入田后李丽静半月回前喂一次抗菌素药饵。

(2)看好水源,防止干池。

在露宿地搭设遮雨棚。

(3)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鸭子疾病走过的地方,以及被农药及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2.3稻田养鱼注意事项(1) 根据本地的消费特点,苗种的易活性来决定养殖品种。

(2) 稻田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天然饵料,但它远远不能兼顾鱼苗生长的需要,若想使鱼苗能获得足够的饲料快速生长,必须加强人工投喂。

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菜饼、豆饼、米糠等等。

(3) 看好水源,防止干池,水面不能被农药及矿物油污染。

三、试验结果有机稻田鸭鱼混养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田内进行鸭鱼混养,除草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杂草过大则难于进食,除虫效果较为出现明显。

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及其病虫害的影响

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及其病虫害的影响

究 生 , 究方向 : 物 营养与饲 料科 学 。 研 动 料 通 讯作 者 : 丽立 , 究员 , 李 研 硕士 生导 师 ,
E ma :l @i . . — i i sa c l l ac n i
卫生 、 全 。 场供不应求 , 益高 。 安 市 效
2 稻 鸭 共作 对 水稻 的 影 响
态 系 统 中 .水 稻 纹 枯 病 平 均 病 蔸 率 为 2 .2 、 22 %
平 均 病 株 率 为 80 % 、 情 指 数 为 l .5. 常 .6 病 79 与
规 用 药 处 理 区 相 比 , 蔸 率 下 降 63 % 、 株 率 病 .4 病
下 降 61 % 、 情 指 数 下 降 0 8 稻 田养 鸭 可 以 .2 病 .9
稻 . 鸭 和水 稻 共 栖 生 长 , 而 实 现 了 稻 鸭 双 丰 使 从
收 , 大 提 高 了 经 济 效 益 , 创 了水 稻 、 禽 的 大 开 水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新 途 径 稻 鸭共 生 期 内 , 用 鸭 基 役
1 稻 鸭 共作 技 术 的优 点
在 稻 田放 养 鸭 .利 用 鸭 的杂 食 性 以及 活 动
2 15 01 .
试 验 研 究
S uQ n hJ h i i S i e i
基 本 控 制 纹 枯 病 的 危 害 ,适 宜 大 面积 推 广 应 用
增 加 肥 力 . 能 改 善 局 地 小 气 候 [. 低 生 产 投 还 2降 ] 入 。 高 经 济 效 益 . 善 根 系 生 产 环 境 , 加 稻 提 改 增 米 产 量 , 低 病 虫 草 害 , 护 生 态 环 境 f, 高 了 降 保 3提 1 土地利用率 、 米质量和食品安全得 到保证 、 稻 水

【中考真题】2024年陕西省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中考真题】2024年陕西省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2024年陕西省中考生物真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草履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植物B.都是寄生生活C.都是一个生物体D.都对人类无影响2.小秦整理纸张时手被划破,感到疼痛。

这是因为小秦皮肤内有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组织,该组织是()A.分生组织B.神经组织C.肌肉组织D.营养组织3.下图①〜③是根尖结构的不同区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根毛的形成是细胞生长的结果B.②细胞由小变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③细胞数量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D.①②③中的细胞均来源于根冠细胞4.“稻一鱼一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种稻模式下,利用稻田养鱼、养鸭。

鱼、鸭可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

以下关于“生态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能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资源②食物链是:鱼一稻一鸭③鱼、鸭粪便被消费者分解④可为城市提供农、渔、禽产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5.花生在地上开花、传粉、受精后,图中①若被推入土中,则继续发育成②;否则不能正常发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由胚根发育而来B.②是种子C.影响①正常发育的因素一定是水D.形成②所需的有机物来自叶6.2023年5月底,科研人员在西藏林芝发现了裸子植物藏南柏木,它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树。

下列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植物是()A.银杏B.葫芦薛C.海带D.肾蕨7.下图①②是葡萄叶的不同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②进入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原料B.葡萄进行蒸腾作用,少量水分经②散失参与水循环C.葡萄贮存的糖类物质由①细胞中的细胞核制造D.①细胞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8.2024年5月18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陕西旬邑石门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行走的清晰影像。

有关华北豹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B.行走主要靠四肢试卷第2页,共12页C.骨收缩牵拉肌肉完成行走D.不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9.小秦今天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

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花是鱼虾的天然的栖息附着场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养殖的鱼虾使农户对稻田用肥用药慎之又慎、轻之又轻,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组合“佳偶天成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谷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真正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这种模式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增产增效情况该综合种养模式能使农户稳粮、增产、增效.虽然开挖的"鱼沟"和"鱼坑”使得稻田种植面枳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根据实际种养情况,稻谷反而因为养殖的鱼类的活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使其产量相对增加10%左右;农户可在原单独种植水稻基础上额外获得20-40kg/亩的水产品;综合种养使得稻谷质量和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出品价格提升20%左右.综合效益可比单独种植水稻收入翻倍.四、技术要点1.稻田设施建设(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田埃坚固,土质为中性、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的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堞上,以便进、排水时形成环流水.(2『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股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研究摘要介绍了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及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总结了苗鸭的饲养管理与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关键词稻鸭共生技术;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67-02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h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的效果;利用鸭的粪便排泄物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

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面的。

1.1控制田间杂草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有2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

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

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60~70d,在此期间约75%~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

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

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第三是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

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1.2防除水稻病虫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

稻田养鸭技术

稻田养鸭技术

稻田养鸭技术摘要介绍了稻田养鸭的优点,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稻田;养鸭;技术;效益20世纪90年代初,稻田养鸭技术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形成了稻田养鸭一品村,其生产过程全部应用了稻田养鸭技术,并生产绿色水稻,而所养殖的鸭子全部以超出正常市场的价格供应市场。

吉林经济开发区在2007年从外地引进此项成功的新技术,并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稻田养鸭的优点1.1 防除杂草,提高植株抗性,促进水稻生长鸭子的食性较杂,它可吃掉稻田中的杂草。

因此,稻田中放养鸭子,可不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鸭在稻丛中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通过鸭在田间的活动(脚踩、嘴拱等方式)使部分杂草踩入泥中腐烂或浮出水面成为鸭子的饲料,吞食部分杂草种子或使部分杂草种子埋藏过深抑制萌发。

同时,还由于在一定面积内有一定数量鸭子在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混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加上适当配合人工除草(除去大草和鸭子不吃的杂草),既节省劳力,又改善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育环境的影响。

此外,稻田养鸭能大量减少甚至不施用无机化肥,水稻植株生长挺拔健壮。

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给水稻根部提供较多的氧气,同时搅混水层,提高水温、地温,水稻根系发育旺盛,水稻茎秆粗壮,增强了水稻抗逆能力。

1.2 生态培肥据调查,1只鸭平均日排泄鲜粪约0.13 kg,通过“稻鸭共生”自动完成稻田增肥。

鸭在稻丛间连续活动,排泄物不断掉入稻田,保证了水稻优质高产所需要的养分。

据有关试验表明,1只鸭在稻丛中2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 kg左右,相当于氮47 g、五氧化二磷70 g、氧化钾31 g,按50 m2稻田放养1只鸭的密度,其排泄物能够满足水稻全生育期正常生育的氮、磷、钾养分,成为水稻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

1.3 减轻病虫害鸭在稻丛间不断觅食害虫,起到了清除稻田害虫的作用,它可以吃掉负泥虫、潜叶蝇、蛾类及幼虫、象甲、蝼蛄等害虫,对稻纵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控制作用,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稻田中的有益昆虫与有害昆虫自然形成食物链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自然发展,最终形成菌落的生态平衡,有害昆虫被有益昆虫消灭,有害病菌被有益病菌抑制,病虫害发生较轻。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实现稻田与鸭子的互惠共生,既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又可以充分利用鸭子的排泄物,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二、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

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为稻鸭共育的试点,稻田应该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要考虑鸭子的饲养和活动空间。

2. 鸭种选择。

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鸭种,如巨洋鸭、樱桃谷鸭等,这些鸭种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在稻田中生活和觅食。

3. 饲养管理。

在稻田中设置合适的鸭舍和饲料点,保证鸭子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同时要定期清理鸭舍和鸭粪,保持稻田的清洁。

4. 疾病防控。

定期对鸭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鸭子的疾病,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确保鸭子的健康。

5. 稻田管理。

在稻田中合理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稻田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稻田和鸭子的相互配合,避免鸭子对稻田的破坏。

6. 生态效益评估。

对稻鸭共育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稻田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应用。

1. 宣传推广。

通过农业展会、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农民和社会大众介绍稻鸭共育的理念和实施效果,提高大家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

2. 示范推广。

在一些农业示范基地或合作社建立稻鸭共育的示范项目,让更多的农民亲眼见到这种模式的效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愿。

3.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稻鸭共育模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尝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四、总结。

稻鸭共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广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同时也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的背景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农田资源,实现水稻与水产品的生产共生互利。

稻渔综合种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当时农民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鱼类和鸭子,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农业面临着种植和养殖分开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

稻渔综合种养应运而生,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和解决方案。

通过水稻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的兴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在于整合了水稻种植和养殖业两大产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值。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对土壤的过度耗损。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种养结合,可以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节约土地和水资源。

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引入新的种养模式,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在于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 正文2.1 水稻与养殖业的结合水稻与养殖业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农田或农业生产系统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开展养殖业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提供丰富的主食资源。

而养殖业则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比如虾、鱼、牛等。

将水稻种植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生态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了稻、鱼、虾、蟹等多物种共生互利,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稻田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1、稻鱼共生模式稻鱼共生是稻田综合种养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在稻田中开挖一定比例的鱼沟、鱼溜,投放适量的鱼苗,如鲤鱼、鲫鱼、草鱼等。

鱼类在稻田中觅食害虫、杂草和浮游生物,其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

同时,鱼类的活动还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稻虾共作模式稻虾共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以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和腐败有机物为食,其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水稻生长期间,适当降低水位,让小龙虾进入稻田觅食;在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稻蟹共生模式稻蟹共生模式是在稻田中养殖河蟹。

河蟹喜欢在稻田中栖息、觅食,能够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排泄物也能够增加土壤肥力。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设置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逸。

同时,要合理控制河蟹的放养密度,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稻鳅共养模式稻鳅共养是将泥鳅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模式。

泥鳅具有钻泥的习性,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含氧量。

泥鳅以稻田中的昆虫、杂草和微生物为食,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

在稻田中设置一定的遮阴设施和防逃网,为泥鳅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稻田综合种养的技术要点1、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

在稻田改造方面,根据不同的种养模式,合理开挖鱼沟、鱼溜、环形沟等。

鱼沟一般宽 05-1 米,深 03-05 米;鱼溜的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5%-8%,深度 08-1 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一、稻鸭共生
稻鸭共生是以
水田为基础、
以种稻为中心、
家鸭野养为特
点的自然生态
和人为干预相
结合的复合生
态系统,是根
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役用鸭的生理、生活习性以及稻田饲料生物的消长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结合技术体系,是目前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二、稻鸭共生机理
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它是将幼鸭在水稻返青后放入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草、防除虫害、施肥、中耕浊水、接触刺激;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场所和大量动植物饲料等。

使现代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使现代规模集约养殖转为更符合鸭子生活习性的自然养殖,饲养出来的鸭子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从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鸭肉。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
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开创了水稻、水禽的
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稻鸭共生方法的确定
1 放鸭时段的确定
根据水稻和鸭
子的生长特点和规
律确定了放鸭时段。

在稻鸭共生方法中,
稻鸭在时间上的衔
接是稻鸭共生方法
的关键,是结构的
主体。

从稻鸭工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
鸭孵化育雏是分开进行的。

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
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有60~70 d。

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7~10 d 才能活棵,秧苗活棵后将脱
温雏鸭(7~14 日龄)全天24 h 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赶
鸭上岸。

2 鸭子和水稻品种的筛选
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选择放鸭品种。

稻鸭共生强调
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用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而体型较大的鸭品种,易
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如番鸭、北京鸭,在稻田中觅
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不宜选用。

江苏省镇江市
2000年选育了国内第1个役用鸭组合——镇役鸭1号,该鸭生活力强,耐水性达28 h 以上(日本的役用鸭耐水性仅6 h),田间存活率95%以上,田间作业时间比普通家鸭长。

水稻品种,单节稻区应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性强、品
质优、成穗率高、熟期适中的大穗型品种,以优质早熟晚粳或晚熟
中粳为好。

3 放鸭数量的确定
根据稻田生物繁茂时期和程度确定了放鸭数量。

稻田最适宜的
放鸭只数为:150~200只/亩。

放的只数过多,对水稻秧苗会造成
较大的损害;过少,达不到最佳的除草除虫效果。

四、稻鸭共生生产技术
1 稻田准备
稻田选择较为平坦且水源充足的田地,连片面积为0.24 亩一格单元,保持水深10 cm 左右,不能放水烤田,利于鸭在田间活动。

水稻栽插株行距为25 cm×30 cm,密度为12万~15 万穴/亩,基本苗50万~60 万株/亩。

为了增强秧苗活力,最好稀植,以选用旱育秧苗为宜
2.鸭的准备
稻鸭共生技术的关键是选用适宜的鸭品种,一般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为好。

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应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强的役用鸭,一般选择的是中小型麻鸭。

鸭孵化期一般为28 d,7~10 日龄的苗鸭最适宜放入稻田。

3 防护网及鸭棚准备
为了防御天敌袭击,
防止鸭乱跑,宜在稻田
四周设置防护网,一般
采用鱼网。

如条件允许,
再在鱼网外面设置细铁
丝网。

在稻田的一角,
搭建1 个简易鸭棚。

4 放鸭和田间管理
插秧后10 d 左右,待秧苗活棵后,将孵化7~10 d 的雏鸭放入稻田,根据稻田生物繁茂时期和程度确定了放鸭数量。

稻田最适宜的放鸭只数为:120~200只/亩。

鸭苗放入田间简易鸭棚后,在鸭棚附近围20 m2 的小鸭初放区,初放区水深要达到 5 cm 左右。

喂养3 d 后再打开初放区的网门,将鸭放入大田活动。

5 鸭的投喂
雏鸭
下田后10 d
之内采取自
由采食;10
d 后改为 2
次/d,早、
晚各1 次,饲喂量以每次鸭全部吃饱后有剩料1.5~2.5 kg为宜;下田后12 d 左右,在每次的喂料中逐渐增加大、小麦的饲喂量,3~4 d 由小麦完全替代配合料;20 d 后,可改为1 次/d,饲喂量以每次待鸭全部吃饱后有剩料 1.5~2.5 kg 为宜;8 月20 日左右,为了能使鸭出田上市,饲喂方法可改为2 次/d。

6 鸭病防治
为了做好鸭病防治工作,要求稻鸭共生区域有独立的水系,并尽量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不能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在 2 周后可接种鸭瘟、禽流感、禽霍乱、鸭巴氏杆菌等疫苗;在上一年发生过疫病和野生鸟类较多的地方,要每隔20~25 d 用药物防治,可用
强力霉素或氟苯尼考轮换预防用药。

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在饲喂鸭时,要注意观察鸭群的动态,一旦发现病鸭,要及时清理。

7 鸭的回收
在水稻开始抽穗
扬花时,将鸭从稻田
里收回。

在捉鸭前几
天,应将捕捉区的网
紧好紧牢,只留不大
的通道,将鸭一次性
成功回收。

五、稻鸭共生模式需研究的问题
1. 稻鸭共生技术模式的标准化问题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在国内外发展已久的生态农业模式,但不同的
国家和地区使用稻鸭共生技术模式各不相同,包括模式命名(如稻鸭
共作、稻鸭共枢、稻鸭共生、稻田露宿养鸭等)、模式结构、品种选择、技术组合、物料投入、田间管理、产品生产、配套技术措施等
方面,尚缺乏相对统一的操作技术规程,今后这方面需开展综合的、系统的研究。

2.稻田生态系统对鸭子的作用问题
稻鸭共生模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鸭子对水稻和稻田的作用上(包
括鸭子的除草、治虫、抑病、施肥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
整个稻田生态小气候的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一定的报道。

而在整个稻田生态系统中,鸭子所能获取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饲
料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从动物营养的角度出发,整个稻鸭生态系统
对鸭子的作用(包括对鸭子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肉品质影响方面
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还很少,此方面将是动物营养专家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