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天津科技大学

红外通信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级:141011班组:A组姓名:傅** 学号:141011** 实验成绩:周:双周星期二(上午)实验台号:3号教师签字:【实验目的】1、掌握红外通信传输原理;2、测量红外发射管的伏安特性,电光转换特性;3、测量红外接收管的伏安特性;4、测量部分材料的红外特性;5、音频信号传输实验。
【实验原理】(简述)1、发光原理及对光源的调制如右图是简单的调制电路,调制信号耦合到晶体管基极,晶体管作共发射极连接,流过发光二级管的集电极由基极电流控制,R1,R2提供直流偏置电流。
调制电路2、光电转换原理如右图是光电转换原理,光电二极管接在晶体管基极,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间有固定的放大关系,基极电流与入射光功率成正比,则流过R的电流与R两端的电压也与光功率成正比。
光电转换电路【实验仪器】(规格、型号、精度)红外通信特性实验仪(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测试平台(轨道)以及测试镜片(测试镜片01、02和03样品厚度规格都为2mm ))。
【数据表格】1、发光二级管的伏安特性与输出特性测量表1 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与输出特性测量以表1数据作所测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用电脑软件绘坐标图)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发光二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正向偏压(V ) 0 1.28 1.31 1.33 1.35 1.37 1.38 1.40 1.41 1.43 发射管电流(mA )光功率(mW ) 0.000.360.811.291.742.212.693.163.634.09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2、光电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量表2 光电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量利用表格数据作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用电脑软件绘坐标图)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反向偏置电压(伏)0 0.5 1 2 3 4 5 P =0 光电流 (µA)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P =1mW 3.03 3.03 3.03 3.03 3.03 3.03 3.03 P =2mW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P =3mW9.039.039.039.039.039.039.033、部分材料的红外特性测量表3 部分材料的红外特性测量初始光强I0=4.69(mV)材料样品厚度(mm)透射光强I T(mW)反射光强I R(mW)反射率R折射率n衰减系数α(/mm)测试镜01 2 4.22 0.28 0.33 1.42 0 测试镜02 2 3.19 0.31 0.33 1.42 0 测试镜03 2 0 0.33 0.04 1.50 0 写出反射率以及折射率的计算过程解:测试镜01的反射率R1,折射率n1:同理,测试镜02的反射率R2,折射率n2:同理,测试镜03的反射率R3,折射率n3:。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北邮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北邮————————————————————————————————作者:————————————————————————————————日期: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ﻩﻩ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姓名:班级:学号: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1、课题名称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摘要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
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25um之间。
本实protel软件辅助设计,分析并设计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实现了红外信号的无线传输功能和音乐信号的收发功能。
3、关键词红外线、收发系统、音乐芯片3、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f≥1kHz,Uopp≥3v;(2) 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3)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200;(4)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PROTEL)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提高要求: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的播放出来。
3、探究环节:探索其它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调制的解决的方案,给出应用方案。
4、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1、设计思路系统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红外光发射系统,红外光接收系统三个模块完成基本实验要求,其中信号产生电路分别由信号发生器和音乐芯片代替,电信号经过发生系统转化为红外光信号,经接收系统接受后,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喇叭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实现红外光通信的全过程。
首先主要用信号发生器发出电信号,微弱的电信号经过一个分压式共射电路适当放大,并通过LED红外发送管转化为光信号发送。
红外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摘要语音和音乐等低频电信号一般不适合直接远距离传输,而是通过调制加载到光或者高频信号上传输出去。
本次试验的内容,就是设计一个合适的红外收发电路,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采用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和目前世界上所采用的骨干通信网的光纤通信系统是有相同之处的,唯一重要的差别就是它们二者所采用的传输媒质不用,一个是大气,一个则是光纤。
关键词红外发送红外接收滤波信号放大1)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的红外通信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2、掌握通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的方法3、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4、掌握PCB设计电路装配和调试的方法2)实验所用仪器1、函数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3、晶体管毫伏表4、万用表5、直流稳压电源3)所用元器件及测试仪表清单1、8050 X 12、红外发送管303 X 13、红外接收管302 X 14、LM386 X 15、可变电阻器(10k,100k)各16、电阻(2k,2.7k) X 17、电阻(20,51)各18、电阻(10 ) X 19、电解电容(100uf,33uf,250uf)各110、电解电容(10uf) X 211、电容(0.047uf,0.01uf)各110、喇叭 X 112、kd9300 X 113、发光管 X 14)设计思路及分块和总体结构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如下:红外设计的总体构架上图是一个简单的红外通信系统的构造图,通过实验应该能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当然整个商用的红外光通信系统是相当复杂的,这里我们只考虑最基础和最必要的部分来完成整个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
(1)信号的产生这里利用了音乐芯片KD-9300或是LX9300来完成。
信号产生也可以用RC振荡器构成,信号的幅度不宜过大。
(2)红外光发送模块的设计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红外发送管的工作电流,电流过小,传输距离短,电流过大有容易毁坏发光管红外光发送电路(3)红外光接收模块的设计红外光接收电路(4)高通滤波器红外接收的二极管都是光敏二极管,这样普通灯光也对其都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在信号输出端加入高通滤波器,消除恒定的外接低频信号的干扰,这样接收效果和灵敏度将显著提高。
红外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红外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学习红外通信发射和接收模块的原理与应用。
4.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通信的有效性和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原理红外通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载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射器将信息调制到红外线载波上,通过红外线传输到接收器,接收器再将红外线解调还原为原始信息。
红外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 频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强。
2. 传输距离较短,适用于近距离通信。
3. 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
4. 传输速率较低,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红外通信系统主要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调制器、解调器等组成。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模块2. 红外接收模块3. 信号源4. 双踪示波器5. 连接线6. 电源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将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信号源、双踪示波器和电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红外通信实验电路。
2. 发送端实验(1)打开信号源,设置频率为38kHz,输出电压为5V。
(2)将信号源输出端连接到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入端。
(3)打开双踪示波器,将探头分别连接到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端和信号源输出端。
(4)观察双踪示波器上的波形,验证红外发射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3. 接收端实验(1)将红外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双踪示波器的输入端。
(2)打开红外发射模块,观察双踪示波器上的波形,验证红外接收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4. 通信实验(1)将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放置在通信距离内。
(2)打开红外发射模块,发送信号。
(3)观察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验证红外通信的有效性。
5. 抗干扰实验(1)在红外通信路径上设置干扰源,如灯光、无线电波等。
(2)观察红外通信效果,验证红外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正常工作。
2. 通过通信实验验证了红外通信的有效性。
3. 通过抗干扰实验验证了红外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红外收发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院系:信通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2008211105学号: 08210148班内序号: 27姓名:乔雅楠一.【课题名称】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摘要】红外通信技术由来已久,它是以红外线为载体,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信息转发,红外无限通信采用大气作为传输媒质,一般由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红外通信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突出,低成本,高速率且低功耗。
而语音和音乐等所产生的电信号和其他低频信号异样,一般不进行远距离传输,是经过放大后对发射机的高频振荡进行调制,然后将此携带有低频信号的高频已调制信号,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输出去。
关键词:红外通信红外发射红外接收放大三.【设计任务及要求】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正弦振荡器,f≥1KHz,Uopp≤1V;(2)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接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3)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200;(4)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PROTEL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及印制电路板图。
提高要求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地播放出来。
四.【设计思路及总体设计结构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光通信收发系统原理图:但本实验中只考虑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来完成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
包括信号产生电路,led的驱动和调制电路,光信号的检测和放大。
信号可以采用音乐芯片kd-9300或是lx9300来完成,也可以用rc振荡器构成(实验中用音乐芯片)。
然后将信号经放大后通过发射二极管发送,通过接收二极管接收,再经功率放大器(lm386)放大,最后通过喇叭得到无明显失真的音乐。
五【主要器件的介绍】(1)红外发送管和红外接收管:常见的红外发送管发出的为红外线而非可见光,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的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然不同,一般有黑色、透明和深蓝色等三种。
红外遥控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红外遥控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技术。
3. 评估红外遥控系统的性能,包括遥控距离、角度和抗干扰能力。
4.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发射端发送红外信号,接收端接收并解析红外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组成。
三、实验器材1. 红外遥控器2. 红外接收模块3. 逻辑分析仪4. 万用表5. 电源6. 调试工具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连接到逻辑分析仪,并将逻辑分析仪与电脑连接,以便实时观察和分析信号。
2. 测试遥控距离:在实验室内,保持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不变,逐步增加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遥控效果。
3. 测试遥控角度:在实验室内,保持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不变,改变红外遥控器与红外接收模块之间的角度,记录不同角度下的遥控效果。
4. 测试抗干扰能力:在实验室内,向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添加干扰信号,观察红外遥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遥控距离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为5米时,遥控效果良好;当距离增加到10米时,遥控效果有所下降;当距离增加到15米时,遥控效果基本失效。
这表明红外遥控系统的遥控距离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遥控效果越差。
2. 遥控角度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为5米时,在正前方角度范围内,遥控效果良好;当角度增加到45度时,遥控效果有所下降;当角度增加到90度时,遥控效果基本失效。
这表明红外遥控系统的遥控角度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遥控效果越差。
3.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向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添加干扰信号,发现当干扰信号强度较高时,红外遥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遥控失效。
红外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红外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学会使用红外发射和接收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并能够分析红外通信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其原理是将要传输的信息(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调制到一定频率的红外载波上,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红外信号,解调出原始信息。
1. 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器主要由红外发射管、驱动电路、调制电路等组成。
驱动电路将信号放大后驱动红外发射管,调制电路将信号调制到一定频率的红外载波上。
2. 红外接收原理红外接收器主要由红外接收管、放大电路、检波电路、解调电路等组成。
放大电路将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检波电路将调制信号中的原始信息提取出来,解调电路将提取出的信息解调为原始信号。
3. 红外通信系统红外通信系统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两者之间通过红外线进行信息传输。
系统工作流程如下:(1)信息编码:将原始信息编码为二进制信号。
(2)调制:将编码后的二进制信号调制到一定频率的红外载波上。
(3)发射:通过红外发射管将调制后的信号发射出去。
(4)接收:通过红外接收管接收发射的信号。
(5)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原始信息。
(6)信息处理:对解调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显示、存储等。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模块2. 红外接收模块3. 51单片机4. 信号源5. 电源6. 接线板7.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连接红外发射模块和51单片机,将信号源输出信号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
2. 编写程序,实现信号编码、调制、发射等功能。
3. 连接红外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
4. 编写程序,实现信号接收、解调、信息处理等功能。
5. 检查实验结果,观察红外通信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 红外通信具有以下优点:(1)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2)成本低,易于实现。
红外通信特性实验

红外通信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通信原理、特性和应用。
2. 学习应用红外通信芯片进行通信的方法。
3. 掌握基于红外通信的数据传输的相关技术。
4. 熟悉通信信道的特点,了解信道中存在的干扰和损耗的情况。
实验原理:红外通信技术是利用红外线在空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通讯中,发送和接收的双方通过红外光发射和接收芯片来实现数据传输。
红外光通信的特点是速度快,可靠性高,而且安全性好。
红外光的传输距离一般在10米以内,超过10米则受到环境干扰,传输距离也会受到限制。
红外通信的应用有很多,如家用遥控器、手机红外线通信、红外线测距、红外线遥控电动玩具等等。
实验设备:1. 红外光发射器模块2. 红外光接收器模块3. 篮球飞盘模型4. Arduino单片机5. 杜邦线实验步骤:1. 将红外通信发射模块和红外通信接收模块连接到Arduino单片机中。
2. 编写控制程序,在程序中指定红外发射器发射的频率和时间,以及接收器接收的数据,并进行数据解码、校验。
3. 将篮球飞盘模型放置在远离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然后放置一个障碍物,观察是否能接收到发送的信号,记录有无信号的情况。
4. 更改发送的红外光的频率和时间,重新测试。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红外通信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红外光通信距离短,但速度快,适合于部分需求高速通信和区域内数据传输的场合。
而且由于其信号传输的特性,设备之间的通信私密性较高,不容易受到干扰和攻击。
然而,红外通信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输距离受限、信号干扰易受到环境影响等。
因此,在应用红外通信技术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选择合适的通信距离和环境以保证通信的良好运行。
红外光通信装置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外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设计、制作和测试红外光通信装置,掌握红外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红外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红外光通信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熟悉红外光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三、实训内容1. 红外光通信原理红外光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作为载波,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在78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
2. 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本次实训设计的红外光通信装置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将语音信号进行调制,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2)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解调为语音信号;(3)中继转发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转发,以实现长距离传输;(4)电源模块: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3. 红外光通信装置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红外光通信装置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合适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2)设计电路原理图,并选用合适的电子元器件;(3)焊接电路板,连接各个模块;(4)调试各个模块,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4. 红外光通信装置测试(1)测试红外发射模块:调整发射功率,确保信号传输稳定;(2)测试红外接收模块:调整接收灵敏度,确保信号接收质量;(3)测试中继转发模块:调整转发增益,确保信号传输距离;(4)测试整个装置:进行语音通信,观察通信质量。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经过设计与制作,成功完成了红外光通信装置的搭建。
测试结果显示,装置在传输距离2m内,语音信号无明显失真,通信质量良好。
2. 实训分析(1)红外发射模块:通过调整发射功率,可以改变信号传输距离。
红外遥控控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了解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红外遥控器件,实现基本的遥控功能。
4. 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
二、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通过红外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控制技术。
它利用红外线作为载波,将控制信号(如按键信息)调制到红外线中,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射出去,再由红外接收器接收并解调,最终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器2. 红外接收器3. 电脑4. 单片机(如STC89C52)5.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6. 实验电路板7. 编程软件(如Keil)四、实验步骤1. 电路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电路。
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头、电阻、电容等元件。
2. 程序编写:使用编程软件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红外遥控的基本功能。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红外接收模块:读取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并进行解调。
- 红外编码模块:将解调后的红外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按键信息。
- 控制模块:根据按键信息,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3. 实验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实验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 红外发射器是否能够正常发射信号。
- 红外接收器是否能够正常接收并解调信号。
- 单片机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按键信息,并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红外遥控系统的性能,如响应速度、控制距离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发射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发射器能够正常发射信号,且信号强度足够远距离传输。
2. 红外接收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接收器能够正常接收并解调信号,且解调准确率较高。
3. 单片机控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单片机能够正确识别按键信息,并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控制响应速度较快,满足实验要求。
4. 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了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红外光语音通信实验设计详解

红外光语音通信实验Time:2011-10-10 09:35:15 Author:史为Source:中电网关键字:红外光,语音通信,激光通信分享到:激光通信早已用在国防上的特殊场合,完成特定的功能。
对中学物理课而言,利用激光通信做物理实验,其价格太高。
这里介绍一种用红外(线)光的语音通信实验,完全可以模拟激光通信的工作原理,且制作费用也很低。
图1是一种利用红外光进行语音通信实验的收发工作原理图。
图1(a)中的MIC是语音话筒,只需对着话筒喊话,话筒的输出信号经过运放加以放大,放大的语音信号加到调制器对语音信号进行调制,再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已调制的语音信号。
这里的调制器是一种脉冲振荡器,产生对称的方波信号。
当语音信号加到该振荡器的输入端时,使方波信号的占空比随语音信号线性变化,从而达到调制目的。
图1(b)是光接收的解调电路,由红外接收管接收图1(a)的红外发射光信号,该接收信号根据图1(a)发送端的红外光强弱而变化。
红外接收管的输出经两级运放放大后,加到滤波电路对调制的光信号解调,其解调信号再放大,供后级语音处理电路工作(或用耳机收听或放大后用功放放音)。
1.红外线发射电路:图2是红外线发射电路,图中的MIC是一种常用的动圈式话筒,其输出阻抗为20000(高阻动圈式话筒)。
话筒的输出加到运放IC1的反相端进行信号放大。
这里仅用了一级放大器。
为了获得足够的增益,其反馈电阻Rf用的很大(可到10MΩ),所以其运放的增益AV=107/2×103=5×103(74dB)。
被放大的语言信号,经R2(100kΩ)送到IC2-1调制器对语音信号进行调制。
这里的调制器,是由CD40106施密特六反相器的一个反相器IC2-1、外加RC阻容元件组成的。
当无语音信号作用时,IC2-1、R3、R4、C1和VD1组成振荡器。
电路工作时,IC2-1的输出端②脚为高电平,电源(+15V)通过R3对C1进行充电,C1上的充电电压上升,当上升的电压达到施密特的门限电平时,IC2-1的②脚转换为0电平,此时C1通过VD1、R4和IC2-1的②脚进行放电,当C1放电电压下降到施密特滞后电压时,IC2-1的输出端又从0电平转换到高电平,C1放电完成后,电源又对C1充电??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形成振荡,其波形为对称方波。
红外声音传输系统报告

技术报告红外声音传输系统带队老师:董岩参赛队员:郭春良王亚伟张春勇组别:32组时间:2012.7.2红外声音传输系统技术报告一、引言:在电子消费领域当中,红外产品的使用较为普遍,它多用于简单的近距离控制,如家电,玩具,各种抄表系统。
红外通信过程主要由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两个过程,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是将进入发射装置的模拟信号直接发送出去,模拟的电压信号的强弱转换成光强,接收端接收到光强的变化,进而将接收到的光强再转换成模拟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得到的信号跟发射的信号变化规律相同,这样就实现了通信。
另外一种方式是将要发射出去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送给红外发射电路,经该电路的调制转变成红外光信号在空中传输,然后红外接收电路收到该红外光信号,经过该电路的解调,将此红外光信号还原成可被单片机或其他处理系统处理的信号,由单片机或其他处理系统内部处理得到原来的数据编码。
红外通信有自己优点,比如其安全性高,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传输距离短等,但是红外通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研究红外通信也有比较大的意义,所以我们选做了这个红外声音传输系统。
二、任务及要求:设计一红外语音传输系统,可将话筒收到的语音信息通过红外传输的方式传到2.5米以外的地方重放。
1.基本要求(1)放大器1、2的增益为40db,增益可调。
(2)带通滤波器的带通300Hz-3.4kHz。
(3)实时实现语音传送,传输距离>20cm。
2.发挥部分(1)将语音信号放大滤波后进行A/D采样并存储在存储器中,以数字量形式输出(串行)红外发射。
红外接收并经过数字输入存在在存储器中,D/A转换输出语音信号,扬声器输出。
传输距离1米以上。
(2)声音可重放,在1、2的基础上传输距离2.5米以上。
(3)图形显示语音波形。
三、红外声音传输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基础部分的设计:】基础部分的实现就是用到了红外通信的第一种方式。
1、声音经过拾音器(即话筒)的微弱电压信号输入需进行放大和滤波,实现电压放大可以考虑使用运放,接成同相放大器或者反相放大器都可以实现要求,但是注意的是,从拾音器过来的电压信号非常微弱,极易被噪声淹没,以此输入放大之前要接差分放大电路以减小噪声干扰,经过差分放大电路之后的信号在接入放大器,实现电压信号的放大。
红外收发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收发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1 学习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1.2 掌握红外收发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 (3)1.3 实现红外信号的收发功能 (5)2. 实验原理与技术要求 (6)2.1 红外通信技术 (7)2.2 红外收发模块介绍 (8)2.3 通信协议与信号处理 (9)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1)3.1 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 (11)3.2 实验所需的软件工具 (13)4. 实验设计 (13)4.1 系统硬件设计 (14)4.1.1 红外发射模块的选择与连接 (16)4.1.2 红外接收模块的选择与连接 (19)4.2 系统软件设计 (20)4.2.1 通信协议的设计 (21)4.2.2 数据处理与异常处理 (22)5. 实验步骤 (23)5.1 准备工作 (24)5.2 硬件电路的搭建 (26)5.2.1 红外发射电路的连接 (27)5.2.2 红外接收电路的连接 (29)5.3 软件编程 (30)5.3.1 数据发送程序编写 (31)5.3.2 数据接收程序编写 (31)5.4 系统调试 (3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6.1 通信系统的测试 (36)6.2 结果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37)6.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38)1. 实验目的与要求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红外远程控制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红外收发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红外收发通信系统。
实验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电路设计、焊接调试以及系统综合应用的能力。
具体包括: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电路,并利用电路绘制工具清晰准确地绘制电路图。
实验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包括系统的工作状态、实验数据的验证和测试结果的解释。
在进行红外信号的测试时,要考虑到外界环境因素,如阳光直射、其它红外源干扰等。
在编写实验报告时,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仅仅是结果的罗列。
红外光通信报告

摘要
本题目要求设计一个红外光通信装置,能够定向并实时传输语音和温度信息。
语音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后,与经过ASK调制的温度信号相加,由红外发射管实现定向传输。
红外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低通滤出音频信号,再经过功率放大,重新恢复语音信号;通过高通滤出温度的ASK信号,再经过放大,整流,低通滤波,波形整形,以非相干解调的方式还原温度信号,并由单片机处理和显示。
在2m传输距离下,语音信号无明显失真,可以实时准确传输发射端的环境温度。
整个系统抗干扰性强,满足基础部分要求和部分发挥部分要求。
关键词:红外通信ASK 非相干解调。
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学生姓名:学号: 1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6年11月—2016年12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1 目的与意义 (2)2 设计要求 (2)3 方案设计 (2)3.1 方案一 (2)3.2 方案二 (3)4 系统硬件设计 (4)4.1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4)4.1.1发射部分框图 (4)4.1.2发射部分电路 (4)4.1.3信号放大部分 (4)4.1.4信号发射部分 (5)4.2接收部分电路设计 (5)4.2.1接收部分框图 (5)4.2.2接收部分电路 (6)4.2.3音频功率放大部分 (6)4.2.4信号采集部分 (7)5硬件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7)5.1硬件的焊接调试 (7)5.2硬件电路的测试 (7)5.2.1发射部分 (8)5.2.2接收部分 (8)6总结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附录A 原理电路图 (11)附录B 硬件实物图 (11)1 目的与意义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当然我认为也是最高效的一种。
利用红外线通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
由于红外线通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在彩电之后,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他小型家庭生活电器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不仅通信性能非常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来自其他电器的干扰。
目前发展形势迅速,尤其在近距离(室内)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课本和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红外线是一种近距离、高速通信的通信方式,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近距离、室内通信手段,红外线无线通信具有无线电缆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优势.本次设计的的主要内容,用电压放大电路和滤波放大电路对语音采集端的信号进行方法和滤波,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和电阻组成的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接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之后,在进行音频功率放大和电压放大,最后在喇叭端得到语音信号。
红外光语音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摘要本套设计是一个红外光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一对850nm波长红外光发光、接收管作为收发器件,实现了定向语音信号传输,无明显失真条件下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m,并可以实时传输发射端环境温度。
设计采用STM32F10XC8T 作为控制核心,通信方式选用数字通信,即将语音信号放大滤波后进行A/D采样,转换为数字量以串行通信形式红外发射,接收端信号经过D/A转换后,放大、滤波,通过扬声器输出语音信号。
系统另外设计了中继转发结点,通信方向改变90度以后,依然可以实现清晰传输。
关键词:红外;语音信号;无线通信;温度显示目录1设计任务与要求 (1)1.1设计任务 (1)1.2要求 (1)2系统方案 (3)2.1方案比较与选择 (3)2.2总体方案设计 (5)3 理论分析与计算 (5)3.1通信原理分析 (5)3.2提高转发器效率方法 (7)4电路与程序设计 (8)4.1系统的硬件 (8)4.2程序结构与设计 (13)5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5)参考文献 (17)附录一系统元器件清单 (18)1设计任务与要求1.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红外光通信装置。
1.2要求1. 基本要求(1)红外光通信装置利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光接收模块作为收发器件,用来定向传输语音信号,传输距离为2m,如图1所示。
图1 红外光通信装置方框图(2)传输的语音信号可采用话筒或Φ3.5mm的音频插孔线路输入,也可由低频信号源输入;频率范围为300~3400Hz。
(3)接收的声音应无明显失真。
当发射端输入语音信号改为800Hz单音信号时,在8Ω电阻负载上,接收装置的输出电压有效值不小于0.4V。
不改变电路状态,减小发射端输入信号的幅度至0V,采用低频毫伏表(低频毫伏表为有效值显示,频率响应范围低端不大于10Hz、高端不小于1MHz)测量此时接收装置输出端噪声电压,读数不大于0.1V。
如果接收装置设有静噪功能,必须关闭该功能进行上述测试。
(4)当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时,要用发光管指示。
红外声光报警器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实际应用,掌握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红外声光报警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探测,当探测到异常情况时,通过声光信号进行报警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如下:- 红外发射与接收:红外声光报警器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去除干扰信号,提取有效信号。
- 报警触发:当有效信号超过设定阈值时,报警器触发声光报警,同时可通过语音提示等方式告知报警原因。
2.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组成结构红外声光报警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线。
- 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 信号处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干扰信号,提取有效信号。
- 报警电路:触发声光报警,并通过语音提示等方式告知报警原因。
- 电源电路:为报警器提供电源。
3.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无遮挡物。
- 将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安装位置。
- 连接电源线和报警输出线。
(2)调试:- 调节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 调节报警阈值,确保报警器能够及时响应异常情况。
- 调节声光报警器的音量和亮度,确保报警效果明显。
4.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否正常工作。
- 清洁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防止灰尘、杂物等影响信号传输。
- 检查电源线和报警输出线是否完好,防止因线路问题导致报警器失效。
三、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了解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实际应用。
2. 安装: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安装。
3. 调试:根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红外声光报警器的调试。
2024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2024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2024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背景红外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通过红外线传输信息信号。
在无线通信中,红外通信的应用广泛,如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等。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红外收发通信系统,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二、实验目的1.学习红外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实现红外收发通信系统,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并解码红外信号;2.发射器:用于发射红外信号;3.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红外传感器和发射器;4.电源:用于供电。
四、实验步骤1.红外收发器的设计与制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并购买红外传感器和发射器。
将红外传感器与发射器连接至控制电路板上,然后连接供电电源。
确保传感器和发射器的接口与电路板的接口连接正确。
2.红外通信协议的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红外通信的协议。
确定信息的编码格式和传输规则,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和解码。
3.红外通信系统的测试将两个红外收发器分别连接至不同的设备上,并进行通信测试。
设备发送信息后,另一个设备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并解码信息,完成信息的传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红外收发通信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接收由发射器发送的红外信号,并且能够正确解码信号,并将信息传输给接收设备。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设计和实现红外收发通信系统,我们学习了红外通信的原理和技术,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我们成功完成了实验目标,并获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红外通信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红外通信可以用于各种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如智能家居、遥控器、电子设备等。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红外通信将在未来的无线通信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传感器与电路板的接口问题、通信协议的设置等。
红外通信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红外通信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方法。
3. 分析红外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原理红外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主要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等组成。
红外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在家庭、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器:用于发送信号。
2. 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
3. 红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红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4. 51单片机:用于控制整个通信系统。
5. 电源:为实验设备提供能源。
6. 示波器:用于观察和分析信号波形。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红外通信模块、51单片机等设备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2. 软件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红外通信模块的初始化、红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等功能。
3. 调试与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中,观察红外通信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使用示波器观察红外信号的波形,分析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效果。
4. 性能测试: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光照条件下,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连接:按照电路图连接好所有设备,确保连接牢固。
2. 软件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红外通信模块的初始化、红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等功能。
3. 调试与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中,观察红外通信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使用示波器观察红外信号的波形,分析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效果。
- 调制效果: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确保信号波形符合预期。
- 解调效果: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确保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始信号波形一致。
4. 性能测试: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光照条件下,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 通信距离:在无遮挡、无干扰的情况下,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距离。
实验结果表明,在10米范围内,通信效果良好。
- 通信角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学生姓名:学号: 1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6年11月—2016年12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1 目的与意义 (2)2 设计要求 (2)3 方案设计 (2)3.1 方案一 (2)3.2 方案二 (3)4 系统硬件设计 (4)4.1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4)4.1.1发射部分框图 (4)4.1.2发射部分电路 (4)4.1.3信号放大部分 (4)4.1.4信号发射部分 (5)4.2接收部分电路设计 (5)4.2.1接收部分框图 (5)4.2.2接收部分电路 (6)4.2.3音频功率放大部分 (6)4.2.4信号采集部分 (7)5硬件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7)5.1硬件的焊接调试 (7)5.2硬件电路的测试 (7)5.2.1发射部分 (8)5.2.2接收部分 (8)6总结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附录A 原理电路图 (11)附录B 硬件实物图 (11)1 目的与意义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当然我认为也是最高效的一种。
利用红外线通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
由于红外线通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在彩电之后,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他小型家庭生活电器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不仅通信性能非常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来自其他电器的干扰。
目前发展形势迅速,尤其在近距离(室)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课本和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红外线是一种近距离、高速通信的通信方式,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近距离、室通信手段,红外线无线通信具有无线电缆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优势.本次设计的的主要容,用电压放大电路和滤波放大电路对语音采集端的信号进行方法和滤波,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和电阻组成的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接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之后,在进行音频功率放大和电压放大,最后在喇叭端得到语音信号。
2 设计要求(1)红外线单方向传输语音信号(2)通信距离不小于2米(3)信号失真要小,能听懂所传语音信息3 方案设计3.1 方案一图3-1 调幅通信结构框图如图3-1所示,调幅通信,将音频信号与载波进行幅度调制,使其带有一定载波特性,又不失音频信号的独特性,接收端通过低通滤波器,还原初始模拟信号。
3.2 方案二S805图3-2 V/F、F/V方案示意图发射部分,语音信号经麦克风转换成电信号,代表语音信号的电信号波形产生大小的变化,将该信号按电压大小转换成调频波(V/F转换),并用此信号调制红外光发射,则红外光信号中包含了经音频调制的频率信号,接收机收到该信号后将其放大、整形,并进行频压转换(F/V转换),转换后的电压中包含了原语音信号的成分,滤除直流成分与高频成分,即可还原语音信号,将此语音信号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即可实现语音信号的传输通信。
方案比较:方案一的调制方法为调幅,但在信号转换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幅度很容易受电磁环境影响发生改变,如果这样传输信号,很容易产生信号的失真和混入噪声,方案二采用调频方式,信号传输过程中,幅度容易受到影响,但频率则可以保持稳定,所以传输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
根据以上分析,故采用方案二方案二中核心器件是F/V与V/F转换器。
这可以采用集成运放外接阻容元件构成,但考虑到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拟采用专用集成电路LM386。
4 系统硬件设计4.1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4.1.1发射部分框图图4-1红外光发射模块子系系统框图红外光发射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音频信号的输入,之后是过滤放大,再之后是红外发射部分如图4-1所示。
音频信号从话筒输入,当收到音频信号后,通过电容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放大用的是三极管放大,之后通过红外发射管对信号进行发射。
4.1.2发射部分电路图4-2发射部分原理图4.1.3信号放大部分S8050三极管是NPN型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其中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组成,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
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
三极管最基本的作用是放大作用,它可以把微弱的电信号变成一定强度的信号,当然这种转换仍然遵循能量守恒,它只是把S8050电源的能量转换成信号的能量。
三极管有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β。
当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一个微小的电流时,在集电极上可以得到一个是注入电流β倍的电流,即集电极电流。
集电极电流随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可以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4.1.4信号发射部分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
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红外线发射管在LED封装行业中主要有三个常用的波段850NM、875NM、940NM。
根据波长的特性运用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差异,850NM波长的主要用于红外线监控设备、875NM主要用于医疗设备、940NM波段的主要用于红外线控制设备。
如红外线遥控器、光电开关、光电记数设备等。
红外发射管是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发光体,用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制成PN结,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其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
红外发射头的特点有高发射功率、绝缘性好、抗湿、耐磨;长寿命、高可靠性;镀金引脚可焊性好。
直径3mm,5mm为小功率红外线发射管。
而8mm,10mm为中功率及大功率发射管。
小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1.1-1.5V,电流20mA。
中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1.4-1.65V,电流50-100mA。
大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1.5-1.9V,电流200-350mA。
1-10W大功率红外线发射管可应用于红外监控照明。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强度因发射方向而异。
当方向角度为零度时,其放射强度定义为100%,当方向角度越大时,其发射强度相对的减少,发射强度如由光轴取其方向角度一半时,其值即为峰值的一半,此角度称为方向半值角,此角度越小即代表元件之指向性越灵敏。
一般使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均附有透镜,使其指向性更灵敏。
4.2接收部分电路设计4.2.1接收部分框图图4-3接收部分框图如图4-3所示,红外光接收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红外信号的接收,之后是滤波放大,再之后是音频信号还原输出。
当红外接收管收到信号后,通过电容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之后通过喇叭进行音频输出。
4.2.2接收部分电路图4-4接收部分原理图4.2.3音频功率放大部分LM386是美国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应用于低电压消费类产品。
为使外围元件最少,电压增益置为20。
但在1脚和8脚之间增加一只外接电阻和电容,便可将电压增益调为任意值,直至200。
输入端以地位参考,同时输出端被自动偏置到电源电压的一半,在6V电源电压下,它的静态功耗仅为24mW,使得LM386特别适用于电池供电的场合,LM386的特点有静态功耗低,约为4mA,可用于电池供电;工作电压围宽,4-12V,外围元件少。
电压增益可调,20-200;低失真度。
其部电路如图4-5所示图4-5lm386部电路图LM386有8引脚的塑料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
静态功耗很低,大约4毫安,可用于电池供电。
工作电压围宽,4-12V或5-18V。
一些外围组件。
电压增益可调20–200,失真度较低。
LM386引脚图如下图所示。
引脚2是反相输入,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是一个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端和地端,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置端,接一个旁路电容在引脚7和与地之间。
尽管LM386的应用非常简单,但稍不注意,特别是器件上电、断电瞬间,甚至工作稳定后,一些操作(如插拔音频插头、旋音量调节钮)都会带来的瞬态冲击,在输出喇叭上会产生非常讨厌的噪声。
图4-6LM386引脚图4.2.4信号采集部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
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称为暗电流。
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
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
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
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NPN型和PNP型。
5硬件的测试结果与分析5.1硬件的焊接调试焊接好硬件后对硬件进行调试,用万用表检查电路是否有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
确定没有短路焊接的问题后开始测试电路。
5.2硬件电路的测试5.2.1发射部分图5-1发射部分实物图发射部分实物如图5-1所示,发射部分测试过程为接好发射部分后,开始向话筒输入口输入音频信号,同时在不同的节点测试音频信号,测试点分别在三极管输入端和红外发射头一段,在实验室借了示波器,接在三极管输入节点时,能看到完整波形,而当接到红外发射端时,波形就有一点失真。
至此,发射部分测试结果基本成功。
5.2.2接收部分图5-2接收部分实物图通过LM386进行放大,喇叭接收到的信号音量大了许多,但是,同时感觉噪音也同时放大了。
此时开始查找电路的原因,发现可能是红外对管没有对准的原因,尽量调整红外对管,使发射头和接收头尽量对准,结果发现,确实音质在对准时好了许多,噪音变小了。
之后,又在网上查了资料,发现用音箱的收听效果要比喇叭好很多,因为音箱中自带的有更完善的去噪电路,所以就试了一下,发现有些效果。
至此,初步测试接收电路正常,同时测试了一下距离大概在两米左右,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但是到3m 以后噪音就会变大,音量就会变小。
6总结本次设计是用模拟调制的方式来实现红外无线语音传输,虽然与数字传输方式相比有很多不足,比如传输距离方面以及抗干扰方面模拟传输都有明显的弱势。
但是对于控制成本和电路实现的简单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因为本次设计是2m以上的传输距离,而用模拟调制的方式来传输就已经可以达到要求,所以相对于这一点来说本次设计还是有很强的可行性的。
第一次做红外线传感电路时,很没逻辑的将发射和接受装置焊接在一个板子上自己固定了两个之间的距离,造成实验的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