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安全审计常见8种缺陷

合集下载

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它承载着企业的数据资产,为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也会对企业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安全性问题1. 数据泄露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敏感信息,如客户信息、交易记录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恶意获取或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

因此,在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前提下,加强数据库安全措施尤为重要。

建议:(1)加强访问控制:限制用户权限、设置密码策略等;(2)加密敏感数据: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3)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测试恢复流程。

2. 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SQL语句来绕过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机制或获取未授权访问权限。

这种攻击方式比较常见且难以防范。

建议:(1)过滤用户输入: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注入;(2)使用参数化查询:使用参数化查询语句代替字符串拼接;(3)限制数据库用户的权限:将数据库用户权限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性能问题1. 数据库响应时间慢数据库响应时间慢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

这种问题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大量数据查询、索引失效等。

建议:(1)优化SQL语句:通过优化SQL语句、合理使用索引等方式提高查询效率;(2)分区表:对大表进行分区,提高查询速度;(3)增加缓存:增加缓存可以减少数据库IO操作。

2. 数据库死锁当多个事务同时请求同一资源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问题。

这种问题会导致事务无法继续执行,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建议:(1)合理设计事务:尽量避免长时间占用资源;(2)设置超时机制:设置超时机制可以避免死锁持续时间过长。

四、可维护性问题1. 数据库设计不合理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数据冗余、难以维护等问题。

这种问题在系统开发初期应该尽量避免。

数据库内部安全审计

数据库内部安全审计

数据库内部安全审计一、背景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中,数据库往往是最吸引攻击者的目标,许多网络攻击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存放在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

传统的数据库安全保障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它们大多是被动的安全技术,以预防为主,无法有效地制止入侵行为,特别是对于数据库用户( 如数据库管理员等) 的权限滥用等内部攻击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内部威胁问题具体表现为:(1)非故意的授权用户攻击,即用户不小心访问到了通常不访问的敏感信息,严重的是无意间将其错误地修改或者删除了;(2)盗取了正常用户信息的攻击者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他们拥有合法的访问权限,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肆意的盗窃和破坏;(3)心怀不轨的内部工作人员对数据库的恶意攻击。

据统计,数据库安全问题近80%来自数据库系统内部,即数据库系统授权用户没有按照自身授权进行数据操作,而是跨越权限篡改或破坏数据。

根据2013年Verizon的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所有数据泄露事件中76%源自授权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在47000多件安全事故中,69%的攻击来自于内部人员。

京东发生的大型数据泄露事件造成5O亿条公民信息流出,导致用户损失数百万元,罪魁祸首就是内部工作人员。

内部原因造成的数据库损失发生率和影响度都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由于此类安全问题发生在系统集团内部,因此,对数据库的危害极大,并且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和数据库安全规则都不能有效防御这些问题,即使一些防火墙软硬件也无法实时检测内部入侵。

因此,针对数据库系统中用户异常行为检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传统的数据安全模型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并且得到较好发展。

到目前为止,在数据库上实现的安全策略基本上没有变化,仍旧为访问控制、用户认证、审计和加密存储。

安全审计的任务是对用户已经完成的行为,给予回追式的分析,并对该行为的结果给出最终评价。

这些安全机制在数据库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面对高素质攻击人员、多样化攻击手段和复杂的网络环境,这些安全机制将无法实时监测入侵行为,保护数据库与数据的安全。

十大数据库安全威胁

十大数据库安全威胁

对数据库结构威胁最严重的十种威胁。

威胁 1 - 滥用过高权限当用户(或应用程序)被授予超出了其工作职能所需的数据库访问权限时,这些权限可能会被恶意滥用。

例如,一个大学管理员在工作中只需要能够更改学生的联系信息,不过他可能会利用过高的数据库更新权限来更改分数。

09年的时候宁夏大学报案,发现他们的学籍数据库遭到改动,很多人的成绩被改了,后来经西夏区警方查实为黑客改动,暴露了数据库在分层管理不严的缺陷。

威胁 2 - 滥用合法权用户还可能将合法的数据库权限用于未经授权的目的。

假设一个恶意的医务人员拥有可以通过自定义 Web 应用程序查看单个患者病历的权限。

通常情况下,该 Web 应用程序的结构限制用户只能查看单个患者的病史,即无法同时查看多个患者的病历并且不允许复制电子副本。

但是,恶意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客户端(如MS-Excel)连接到数据库,来规避这些限制。

通过使用 MS-Excel 以及合法的登录凭据,该医务人员就可以检索和保存所有患者的病历。

这种私自复制患者病历数据库的副本的做法不可能符合任何医疗组织的患者数据保护策略。

要考虑两点风险。

第一点是恶意的医务人员会将患者病历用于金钱交易。

第二点可能更为常见,即员工由于疏忽将检索到的大量信息存储在自己的客户端计算机上,用于合法工作目的。

一旦数据存在于终端计算机上,就可能成为特洛伊木马程序以及笔记本电脑盗窃等的攻击目标。

威胁 3 - 权限提升攻击者可以利用数据库平台软件的漏洞将普通用户的权限转换为管理员权限。

漏洞可以在存储过程、内置函数、协议实现甚至是 SQL 语句中找到。

例如,一个金融机构的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有漏洞的函数来获得数据库管理权限。

使用管理权限,恶意的开发人员可以禁用审计机制、开设伪造的帐户以及转帐等。

威胁 4 - 平台漏洞底层操作系统(Windows 2000、UNIX 等)中的漏洞和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其他服务中的漏洞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破坏或拒绝服务。

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和解决方案

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和解决方案

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和解决方案1.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都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套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已经是衡量一个政府或者企业的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政府和企业也都更加依赖于信息系统,所以信息系统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也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我们稍作统计和回顾,不难发现最近几年信息安全话题讨论越来越激烈,信息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

近期美国“棱镜”事件和英国“颞颥”事件被曝光震惊全世界、2012年震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信息大泄露和三大运营商个人隐私信息批量泄露等。

这些信息安全事件攻击手段多样,但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攻击和窃取目标就是用户的隐私数据,而大部分数据的承载主体就是——数据库系统。

所以我们今天对数据库安全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如果说各类业务系统是基础部件,畅通的网络是血液,那心脏理应就是数据库系统。

其存储了所有的业务数据,牵涉到所有用户的切身利益。

所以其要求各类数据必须是完整的,可用的,而且是保密的。

如果发生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不可用,犹如心脏出现问题,其他所有的基础部件也将无法正常工作,直接导致整个业务系统的终止,少则让企事业单位受到经济和名誉的损失,大则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威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当然承载数据库的服务器以及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系统、应用软件等相关配套设置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由于内部操作失误、故意泄露或者外部入侵等都可能给业务数据带来致命的安全威胁。

对于数据库,我认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几方面,一个是数据库自身安全,一个是数据库运行环境和数据库运行维护过程的安全。

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数据库自身安全,我们认为中国面临一个最大的安全威胁就在于绝大部分数据库都是采用oracle、sqlserver、mysql等国外数据库系统。

我们无法了解这些国外数据库系统是否留下了后门,是否嵌入了不安全的代码等,最近美国棱镜门就更加印证了我们的结论,因为美国多个通信设备厂家都参与了棱镜计划。

数据库安全防护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数据库安全防护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数据库安全防护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数据库作为企业数据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着各种敏感的信息,包括客户数据、财务数据及其他重要数据。

因此,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数据库安全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威胁和风险,如数据泄露、未授权访问和数据篡改等。

本文将分析数据库安全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1. 数据库漏洞利用数据库软件常常会存在各种漏洞,黑客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对数据库的未授权访问权。

企业应该定期检查数据库供应商的安全公告,及时安装数据库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

此外,与数据库相关的其他软件,如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也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

2. 弱密码弱密码是数据库安全的常见问题。

使用强密码对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是关键。

强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应至少为8个字符。

对于重要的账户,应该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令牌或生物识别技术。

3.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是防止数据丢失和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步骤。

备份数据需要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并进行加密保护。

同时,应该通过测试恢复过程来验证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库访问应该按照“最小权限原则”进行控制,即给予用户只能满足其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

管理员账户和系统账户的权限应严格管控,并定期审计和监控这些账户的活动。

5. 数据传输安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面临泄露或篡改的风险。

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企业可以使用传输层安全协议(TLS)或虚拟专用网络(VPN)来加密数据。

此外,所有与数据库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和用户都应该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

6. 审计和监控数据库的审计和监控是防止未授权活动的关键。

通过记录和审计数据库的访问和活动,可以快速检测到潜在的安全威胁。

此外,使用实时监控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加密与脱敏对于一些关键的敏感数据,如密码和信用卡信息,企业应该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数据中心存在的安全缺陷

数据中心存在的安全缺陷

数据中心存在的安全缺陷数据中心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安全挑战。

因此,如何保证数据中心安全可靠地运行,确保数据中心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据中心的安全现状数据中心是现代社会的信息资源库,能够提供各项数据服务,它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响应服务请求。

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使得数据中心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个组成节点,同样也面临着其他节点受到的共同威胁:病毒、蠕虫、木马、后门及逻辑炸弹等。

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眼中,数据中心保存的各种关键数据是无价之宝,在经济利益或其他特定目的的驱使下,这些人会利用种种手段对数据中心发动攻击或企图渗透进入数据中心,对数据中心的关键数据进行各种非授权访问和非法操作。

由此可能带来数据中心的关键数据被监听、窃取、仿冒和篡改,服务器运行缓慢、性能下降或死机而无法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甚至硬件被损坏,造成重大损失。

由于数据中心在网络中直接担负着汇总数据、整合数据资源、提供数据服务和维护全网运行等任务,是各种网络活动得以安全运行的基础,必须能够提供较快的响应速度,满足全时段提供服务的要求。

因此,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数据中心存在的安全缺陷当前,数据中心为应对种种安全威胁,采取了许多安全机制和防范措施,综合而言,主要采取的应对策略有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数据库安全审计,有效确保了数据中心的可靠运行。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机制来应付种种安全威胁,各有所长,取得了极大成效。

然而从实践结果来看,仍然存在不小的缺陷,如下所述:①尽管数据中心安装了不同类型的防病毒硬件或杀毒软件,但是,数据中心安全不仅仅包括防病毒的问题,还包括外来非法侵人检测与安全策略执行等方面,防病毒技术难以完全解决这些方面的威胁。

②数据中心安装软硬件防火墙后,可以通过设定规则来阻止非授权访问,但是仍无法避免垃圾邮件及拒绝服务的侵扰。

数据不安全的各种情形

数据不安全的各种情形

数据不安全的各种情形
1. 数据泄露:这是数据不安全最常见的情况之一。

数据可能会通过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社会工程学等手段被盗取。

一旦数据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欺诈、身份盗窃或其他违法活动。

2. 数据丢失:数据可能会因为硬件故障、软件错误、人为错误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丢失。

数据丢失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客户流失以及经济损失。

3. 数据损坏:数据可能会因为存储设备故障、磁场干扰、病毒或恶意软件等原因而损坏。

数据损坏可能会导致数据无法使用或部分丢失。

4. 数据滥用:员工或第三方可能会滥用其访问权限,读取或修改他们本不应该访问的数据。

这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数据损坏或其他违规行为。

5. 数据未加密:如果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未进行加密,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读取和访问这些数据。

这可能会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例如信用卡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

6. 缺乏访问控制:如果没有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

这可能会导致数据被误操作、篡改或删除。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企业和个人应该采取适当的数据保护措施,例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安全培训等。

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安全评估和审计,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数据库管理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数据库管理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数据库管理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据的快速增长,数据库管理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库管理中存在各种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数据库管理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未经授权的访问:未经授权的访问是数据库管理的最常见的安全风险之一。

违规的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并操纵敏感数据。

应对策略: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

其次,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及时撤销不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权限。

最后,加密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以便即使数据库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也无法破解数据加密。

2.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数据库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安全风险。

黑客或内部恶意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数据库中的机密信息,并将其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应对策略:为了防止数据泄露,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

其次,加密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以防止数据泄露后被人轻易破解。

此外,定期进行安全性审计,以检测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

3. 数据篡改:数据篡改是指黑客或内部人员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非法修改的行为。

数据篡改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

应对策略:为了防止数据篡改,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实施完整性检查机制,确保数据在被修改之前和之后保持一致。

其次,限制对数据库的修改权限,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行数据修改操作。

最后,定期备份数据并进行完整性验证,以便在数据篡改发生时及时恢复数据到正常状态。

除了上述常见的安全风险之外,数据库管理还存在诸如文件系统漏洞、SQL注入攻击、暴力破解等安全风险。

面对这些风险,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应对策略:1. 定期进行安全性测试和漏洞评估,及时发现并修补数据库中的漏洞,以减少黑客入侵的机会。

数据库安全漏洞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数据库安全漏洞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数据库安全漏洞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存储了众多敏感数据,例如个人信息、企业数据等。

然而,由于人为失误、技术缺陷等因素,数据库中存在着各种安全漏洞。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常见的数据库安全漏洞,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1. 弱口令攻击案例描述:一家电商企业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客户信息,该企业使用了简单的密码策略,如“123456”、“admin123”等。

黑客通过暴力破解手段,利用弱口令成功登录数据库,窃取了大量客户隐私数据。

方案建议:企业应采取强制密码策略,要求员工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此外,还可以引入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SQL注入攻击案例描述:某在线商城的数据库存在SQL注入漏洞,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的SQL语句,成功执行非法操作,如删除数据库中所有数据、提取敏感信息等。

方案建议:加强输入验证是解决SQL注入漏洞的关键。

开发人员应使用参数化查询或存储过程来过滤用户输入,避免直接拼接SQL语句,从而防止恶意注入攻击。

3. 未授权访问案例描述:一家金融机构的数据库中存储了重要的财务数据,未经授权的员工通过特权账号访问了数据库,窃取了敏感信息,并进行了非法操作。

方案建议:实施最小权限原则,每个账号只应该具备访问所需数据的最低权限。

定期审查账号权限,撤销不必要的特权账号。

加强日志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二、解决方案1. 数据加密为了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可以采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或混合加密等方式来加密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

同时,还应妥善管理加密算法和密钥,定期更换密钥,确保加密的安全性。

2. 定期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库是防止数据丢失的有效手段,可以应对数据意外损坏、硬件故障等情况。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备份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

3. 安全审计与监控通过安全审计和监控工具,实时监测数据库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可以采用日志审计、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监控和安全事件响应。

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和解决方案

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和解决方案

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和解决方案1.数据库安全风险分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都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套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已经是衡量一个政府或者企业的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政府和企业也都更加依赖于信息系统,所以信息系统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也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我们稍作统计和回顾,不难发现最近几年信息安全话题讨论越来越激烈,信息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

近期美国“棱镜”事件和英国“颞颥”事件被曝光震惊全世界、2012年震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信息大泄露和三大运营商个人隐私信息批量泄露等。

这些信息安全事件攻击手段多样,但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攻击和窃取目标就是用户的隐私数据,而大部分数据的承载主体就是——数据库系统。

所以我们今天对数据库安全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如果说各类业务系统是基础部件,畅通的网络是血液,那心脏理应就是数据库系统。

其存储了所有的业务数据,牵涉到所有用户的切身利益。

所以其要求各类数据必须是完整的,可用的,而且是保密的。

如果发生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不可用,犹如心脏出现问题,其他所有的基础部件也将无法正常工作,直接导致整个业务系统的终止,少则让企事业单位受到经济和名誉的损失,大则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威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当然承载数据库的服务器以及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系统、应用软件等相关配套设置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由于内部操作失误、故意泄露或者外部入侵等都可能给业务数据带来致命的安全威胁。

对于数据库,我认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几方面,一个是数据库自身安全,一个是数据库运行环境和数据库运行维护过程的安全。

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数据库自身安全,我们认为中国面临一个最大的安全威胁就在于绝大部分数据库都是采用oracle、sqlserver、mysql等国外数据库系统。

我们无法了解这些国外数据库系统是否留下了后门,是否嵌入了不安全的代码等,最近美国棱镜门就更加印证了我们的结论,因为美国多个通信设备厂家都参与了棱镜计划。

数据库安全漏洞与防护措施

数据库安全漏洞与防护措施

数据库安全漏洞与防护措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据库已成为组织和企业重要的信息储存和管理工具。

然而,数据库也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和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导致敏感数据的泄露、篡改或丢失。

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数据库安全漏洞是指存在于数据库系统中,可能被黑客利用的弱点和缺陷。

漏洞的出现可能是因为错误的配置、不安全的网络连接、薄弱的权限控制或者软件本身存在的错误。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安全漏洞及其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数据库中普遍存在的漏洞之一是弱密码。

许多数据库管理员在设置密码时往往过于简单或者容易猜测。

因此,黑客可以通过密码猜测的方式暴力破解数据库系统。

针对这一漏洞,数据库管理员应该使用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密码。

此外,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其次,注入漏洞是数据库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通过恶意注入攻击,黑客可以将恶意代码插入应用程序的输入字段,并利用数据库运行这些恶意代码。

为了防范注入攻击,首先需要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

其次,采用参数化查询或存储过程可以预防SQL注入。

最重要的是及时更新和修补数据库系统,以规避已知的漏洞。

另一个常见的漏洞是未授权访问。

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数据库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和机密数据被窃取。

为了避免这种漏洞,数据库管理员需要严格限制访问权限,按照最小权限原则授予用户所需的权限,并及时撤销不再需要的权限。

此外,使用防火墙和网络隔离措施可以避免未经授权的远程访问。

数据库还经常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

这可能是因为错误的配置、不正确的权限设置、未加密的数据传输以及内部人员的失职等原因。

为了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数据库管理员应当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开启数据库的审计功能,记录和监控数据库的所有操作。

其次,加强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设置,例如限制对服务器的物理访问、启用加密传输协议等。

缺陷的等级划分,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缺陷的等级划分,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缺陷的等级划分
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2.死循环3.数据库发生死锁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5.功能错误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7.数据通讯错误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程序错误2.程序接口错误3.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5.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D类—较小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界面不规范2.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3.输入输出不规范4.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5.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6.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E类—测试建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一)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一)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已经成为各种组织和企业中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数据库安全的日益重视。

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企业商业机密等,因此,对数据库的安全审计与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1. 数据库安全审计数据库安全审计是指对数据库系统和操作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以发现安全事件和风险。

通过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审计,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在进行数据库安全审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登录监控:记录用户的登录时间、IP地址、登录次数等信息。

这可以帮助管理员追踪用户登录的行为,及时识别安全风险。

(2)操作监控:记录用户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包括查询、更新、删除等。

通过监控用户的操作行为,可以及时检测到可疑的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权限管理: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所需的数据和操作。

同时,对管理员的权限也要进行限制,避免滥用权力。

(4)日志记录: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系统,记录管理员和用户的操作行为。

对于异常操作,管理员可以通过日志来进行分析和审计,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2. 数据库安全检测数据库安全检测是指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数据库的安全性,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漏洞和弱点。

在数据库中,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注入攻击、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等。

通过安全检测,可以提前预防和防范这些威胁。

(1)漏洞扫描:使用自动化工具扫描数据库系统中的漏洞,如缓冲区溢出、SQL注入等,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2)访问控制验证:评估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数据库。

同时,要对用户的权限进行适当的划分,分配最小权限原则,避免用户滥用数据库权限。

(3)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测试数据的恢复能力。

排查重要数据库安全隐患(3篇)

排查重要数据库安全隐患(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已成为各类企业、组织和个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然而,数据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旦数据库遭受攻击或泄露,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排查重要数据库安全隐患,确保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要数据库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一、数据库安全风险概述1. 数据泄露: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等。

2. 数据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被恶意修改,导致数据失真、系统异常等。

3. 数据丢失:数据库中的数据因人为操作、系统故障等原因丢失,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4. 系统漏洞: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导致黑客入侵、系统崩溃等。

5. 权限管理问题:数据库权限设置不合理,导致权限滥用、数据泄露等。

二、排查重要数据库安全隐患的方法1.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1)评估数据库安全策略:检查数据库安全策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访问控制、审计策略等。

(2)评估数据库配置:检查数据库配置是否合理,如用户权限、数据库版本等。

(3)评估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检查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是否完善,确保数据安全。

2. 审计数据库访问日志(1)分析登录日志:关注异常登录行为,如频繁尝试、登录失败等。

(2)分析操作日志:关注异常操作行为,如数据删除、修改等。

(3)分析错误日志:关注系统错误信息,如权限不足、访问拒绝等。

3. 检查数据库系统漏洞(1)定期更新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库系统版本为最新,修复已知漏洞。

(2)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发现并修复漏洞。

(3)关注安全补丁:及时关注数据库厂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及时更新系统。

4. 优化数据库权限管理(1)合理设置用户权限:根据业务需求,为不同用户分配合理的权限。

(2)定期审核用户权限: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核,确保权限设置合理。

(3)启用最小权限原则: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为用户分配必要且最少的权限。

审计缺陷的分类及定义

审计缺陷的分类及定义

审计缺陷的分类及定义
审计缺陷是指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审计准则、会计准则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审计缺陷的主要分类及定义如下:
1.基本性错误:包括算术错误、分类错误、轻微的漏记和记账错误等。

2.业务流程错误:涉及到交易处理、流程规范、文件记录、报告准确性等问题,包括应收账款出现异常、应付账款错误、资产损失被忽略等。

3.内部控制错误: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程序不适当引起的误差等。

4.未遵守合规要求错误:即企业未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合规要求,例如未及时报告存在的违规行为、未进行合规审查等。

5.重大错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的认知和对该企业的未来业务和经营的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错误,例如过度估价、不合理的对公司成本的调整、回收销售合同的无法支持等。

6.其他错误:包括与意图污损等有关的行为或其他情况。

在审计缺陷的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审计准则,对不同类型的审计缺陷进行适当的分类和记录。

这有助于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企业的利益和财务安全。

数据库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

数据库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

数据库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数据库安全问题一直是互联网领域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

数据库安全漏洞的存在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甚至数据丢失,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及时发现并修复数据库安全漏洞至关重要。

一、数据库安全漏洞的分类数据库安全漏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弱密码和默认密码在许多情况下,默认安装数据库的密码往往比较简单,容易被攻击者猜测或通过密码破解工具进行暴力破解。

此外,一些数据库管理员也倾向于使用弱密码,如“123456”、“password”等,这也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1.2 SQL注入SQL注入是指通过在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插入恶意的SQL语句,从而绕过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攻击者可以通过SQL注入来获取、篡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执行命令。

1.3 未授权访问未正确配置数据库访问权限可能导致攻击者通过网络或内部渗透获取数据库的敏感信息。

1.4 未更新的软件和补丁数据库软件的发布商会不断修复漏洞并发布相应的补丁,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

然而,许多用户在未及时更新软件和补丁的情况下使用数据库,使数据库容易受到已被公开的漏洞攻击。

二、数据库安全漏洞的扫描为了及时发现数据库安全漏洞,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扫描:2.1 行为审计采用行为审计可以记录和检测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行为,包括登录、查询、修改和删除等。

通过分析审计记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漏洞,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2.2 审查数据库配置审查数据库的配置参数,确保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安全策略已正确设置。

禁用默认用户和密码,限制外部访问和特权用户,设置密码策略等都属于数据库配置的重要环节。

2.3 漏洞扫描工具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检测并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

扫描工具可以自动化地对数据库的配置文件、网络端口、补丁等进行检查,发现并报告潜在的漏洞。

数据库安全常见漏洞及防御措施

数据库安全常见漏洞及防御措施

数据库安全常见漏洞及防御措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政府和个人都将大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这给数据库安全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泄露或者被黑客攻击离不开数据库的安全漏洞。

本篇文章将围绕数据库安全常见漏洞展开,为读者提供一些防御措施。

1. SQL注入漏洞SQL注入漏洞是指攻击者在向Web应用程序提交SQL查询时,恶意在查询中注入SQL代码。

正常情况下,Web应用程序会认为这些SQL代码是可信的,从而执行并向攻击者披露敏感信息。

SQL注入攻击是最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漏洞,也是最危险的漏洞之一。

防御措施:(1)对输入数据进行严格的过滤和验证。

例如,只使用参数化查询,而不是公共SQL查询。

(2)使用最小特权原则,降低Web应用程序对数据库操作的权限。

(3)限制Web应用程序的输入,避免攻击者向数据库注入恶意代码。

2. 认证漏洞数据库认证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弱密码、明文存储密码或者不安全的认证方式,获取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这种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或者数据损坏。

防御措施:(1)使用强密码和加密算法确保密码的安全。

(2)使用多因素认证,如SmartCard、硬件令牌、生物识别等。

(3)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

3. 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消耗资源,使数据库无法正常处理请求的攻击方式。

这种攻击可能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数据泄露。

防御措施:(1)使用硬件负载均衡来扩展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

(2)限制并发连接数和查询速率。

(3)使用双因素身份验证防止DDoS攻击。

4. 数据库授权漏洞数据库授权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未经授权的访问方式,访问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

这种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数据丢失或者数据损坏。

防御措施:(1)使用最小权限原则,只提供用户必需的权限。

(2)使用安全性最高的数据库技术来保护数据,如加密数据库、动态数据掩码等。

(3)不使用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据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存储着海量的数据。

然而,与之相应的数据泄露和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在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与检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前数据库管理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据库在数据交流和存储方面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然而,由于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演进,数据库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数据篡改等。

数据库中存储着各类敏感信息,包括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等。

如果这些数据被攻击者获取到,将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此外,黑客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管理员权限,进行非法访问和篡改数据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第二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进行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指对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分析和记录,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通过安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修复。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审计包括对用户登录、数据访问、操作记录等方面的监控。

为了实现安全审计,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完善的审计功能和日志记录机制。

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日志记录,追踪用户的操作行为,及时发现异常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检测除了安全审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还需要进行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是指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主动检测,以发现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和漏洞。

通过安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检测包括对系统配置、权限设置、网络连接等方面的检查。

管理员可以使用安全检测工具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全面扫描,识别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常见MySQL安全漏洞及其防范措施

常见MySQL安全漏洞及其防范措施

常见MySQL安全漏洞及其防范措施MySQL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

然而,在使用MySQL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以保护我们的数据免受不法侵害。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MySQL安全漏洞,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注入漏洞注入漏洞是最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漏洞之一,也适用于使用MySQL作为后端数据库的应用。

当应用程序未正确过滤和验证用户输入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的SQL语句来执行非授权的数据库操作。

为避免注入漏洞,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使用参数化查询(prepared statements)或存储过程,而不是直接拼接用户输入的字符串来构建SQL查询。

- 对于动态构建的SQL查询,应该使用数据库连接库提供的转义函数对所有用户输入的特殊字符进行转义。

2. 配置错误配置错误可能会导致数据库暴露在公网上或者权限设置不当,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

为防范配置错误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安全的内部网络中,并禁止公网访问。

- 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控制的管理,限制只有授权的用户和IP地址可以连接。

- 分配合适的权限给用户,仅赋予最小必需的权限。

使用"最小权限原则"可以降低潜在漏洞对数据安全的威胁。

3. 弱密码弱密码是导致数据库受到攻击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攻击者可以使用暴力破解、字典攻击或彩虹表等方式尝试猜解密码。

为防止弱密码被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包括长度要求、数字、字母、特殊字符的混合使用。

- 定期更换密码,并不要重复使用相同的密码。

- 启用MySQL的密码安全检查插件,例如密码验证插件validate_password。

4. 不安全的网络传输MySQL默认使用明文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意味着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可能会被窃听或篡改。

为加强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式:- 启用MySQL的SSL/TLS加密功能,使用安全的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安全审计常见8种缺陷作者安华金和刘晓韬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库安全问题成为当前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用户关注的焦点,数据库审计产品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安全产品的盛宠。

当前在市面上存在着几十种数据库审计产品,这些产品集中起来大约可分四种类型:(1)在网络审计产品的基础上经过简单包装推出数据库审计产品的既有网络审计产品厂商,比如国内几大安全厂商推出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安全圈都知道,不再例举;(2)针对数据库通讯协议的特点开发出专门的数据库审计产品的国内细分领域安全厂商,比如安华金和、思福迪、国都兴业、帕拉迪等;(3)国外的数据库审计产品,比如Imperva、Guardium等;(4)OEM第三方的数据库审计产品,OEM对象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比如Imperva或韩国的DBInsight。

随着国产化采购政策的推动,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国外数据库审计产品,不在本文的评论范围内。

笔者将重点对国内数据库审计产品常见缺陷进行分析。

以下分门别类,针对最常见的8类数据库安全审计产品缺陷展开讲解。

长SQL语句漏审大多数的SQL语句都在1K以里长度,市面上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大多都能准确记录下,也能实现正常的解析;但在SQL语句超过1.5K时,很多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就会发生漏审,或者只能审计下部分SQL语句。

一般Oracle一个通讯包的长度在2K,单一包内能够容纳的语句长度大约在1.4K多一点(大约为1460);超过这个大小的SQL语句一般会拆分成多包;在Oracle 11g下通常通讯包为2K,最大可以达到8K;对于Oracle数据库没有明确说明可兼容的SQL语句的长度,有的说32K或64K是个临界点,但笔者也曾作过尝试2M做的SQL语句也能发送并被Oracle正常解析。

对于一些数据库审计产品,由于没有将多个SQL通讯包进行有效解析和关联,在发生长SQL语句时会发生无法解析或解析不全的情况;具体表现是,对于长SQL语句并未记录,或仅记录了前半部分。

这种情况的危害是,对于有些业务系统中自身就包含长SQL语句,比如经分系统,报表系统,这些SQL语句会被漏记;同时,一些黑客或攻击人员会利用这样的一些漏洞,进行数据库攻击而不留下痕迹。

比如,若某个数据库审计产品,是基于单包解析机制进行的,则对于超过1.5K的SQL语句无法记录或仅记录了前1.5K,则攻击者可以首先加入1.5K长的注释,然后再写语句,这样会发生漏审或被审计下来的信息无效。

多语句无法有效分割多语句是SQL Server上的一个特定情况。

在其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语句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割标识;而在SQL Serve中语句之间可以没有明确的分隔符。

下面是一个示例:use opencms SET NOCOUNT ON select * from opencms.opencms.CMS_LOG where1=1 or ‘a’ =’b’ select * from opencms.opencms.CMS_HISTORY_PROJECTS where 1=1在这些语句之间没有类似于;号这样的明确分隔标识符;它们实际代表了四条语句:use opencmsSET NOCOUNT ONselect * from opencms.opencms.CMS_LOG where 1=1 or ‘a’ =’b’select * from opencms.opencms.CMS_HISTORY_PROJECTS where 1=1 SQL Server会将这些语句不加分割地组织在一个数据库通讯包中发送;对于一些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数据库审计产品,会将这些语句作为一条语句审计下来。

有效地实现多语句分割,需要非常专业的SQL解析技术。

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用select、use 、set这样的关键字来进行语句分割,稍微复杂的情况就不好处理了;下面这个示例,就无法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处理:Select * from t1 where t1.col1 = 1 union select * from t2 where t2.col1 = 1 select * from t2 where t2.col1 = 1即使采用稍微复杂一些的技术,比如正则表达式,也很难做到准确切割;非专业化的数据库审计产品都存在这个缺陷。

对无法准确切割多语句的缺陷,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不同,所造成的审计问题也不同,但大体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1)在审计记录中,不能准确记录下每条语句的SQL操作类型,从而造成一些高危操作不能有效地被识别或告警,比如drop、truncate这些语句。

(2)在审计记录中,不能准确记录下每条SQL语句的数据库对象,从而造成对敏感对象的访问不能有效地被识别或告警。

(3)在审计记录中,不能准确地记录每条语句是否执行成功;比如多条语句中第一条语句执行成功,后面的语句执行失败了,往往会被整体记录为一个结果,往往记录的结果是成功。

(4)在审计记录中,不能准确地反馈出每条语句造成的影响行数,从而也无法触发基于影响行的安全策略;往往记录下来的都是第一条语句的影响行,其余语句的影响行都被忽略掉了。

数据库对象解析错误数据库审计产品中一个重要需求是要有效记录下来SQL语句的操作类型、访问对象;根据这些操作类型和访问对象,审计产品可以有效地制订告警策略,可以有效地根据操作类型、访问对象进行事后的追踪与检索。

我国相关部门的数据库审计产品标准中要求:应对数据库网络访问对象的名称进行准确审计,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名称、IP名称、数据库名称、表、视图、序列、包、存储过程、函数、库、索引和触发器等。

目前国内大多数数据库审计产品都会宣称支持对SQL语句操作类型和访问对象的审计支持;但事实上,很多审计产品的支持能力有限,往往只能支持一些简单语句的解析,比如这样的语句:Select * from tbl1 where col1 > ’1’;但笔者曾经见过一家大型的信息安全厂商的产品,仅仅是在表名前增加一个schema 名称,就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错误;这个产品居然将schema名称审计为了表名。

如上面这条语句改为;Select * from user1.tbl1 where col1 > ‘1’;这种数据库审计产品就会将user1记录为表名。

事实上,上面被误报的例子,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多数专业的数据库审计产品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事实上,真正的挑战要比上面的例子复杂很多。

参数审计错误参数绑定是数据库编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数据库系统可以减少编译次数,快速执行,提升效率;但这种编程方法将对数据库的审计带来挑战,在笔者所见到的若干数据库审计产品中,在这种情况下都出了不少的错误。

有的是漏审了语句,有的是记录下了操作的语句,但将具体执行时所使用的参数记错了或漏记了。

这些缺陷对于审计产品无疑很是致命。

为了详解这种情况,我们来看一下参数绑定的基本概念。

我们在常规的图形化或命令行工具中,往往都是直接写上SQL语句,比如:Selec t * from person_info where id=’12XXXXX6722’;在这里查询条件是身份证号码。

根据身份证号码查询个人信息,是一种常用功能,也是会重复使用的语句,为了提升效率,编程中可以这么写:String sql1=’Select * from person_info where id=?;’PreparedStatement pStmt = testConn.get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pStmt.setInt(1, ’12XXXXX6722’);pStmt.execute();下一次再使用时,就不用再发送语句了,可以直接发送:pStmt.setInt(1, ’22XXXXX5399’);pStmt.execute();对于数据库审计系统而言,单纯地记录下来‘Select * from person_info where id=?’是存在缺陷的,因为你无法明确额操作人员到底访问了哪个用户的信息,必须明确下来具体的参数才行。

这就要求将设定的参数,与Prepare的语句有效的关联,形成可视化的审计记录展现: Sele ct * from person_info where id=’12XXXXX6722’;Select * from person_info where id=’22XXXXX5399’;这实际上要求审计系统比起单纯的记录语句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任务的就是句柄追踪,本质上SQL语句的执行过程追踪就是句柄追踪过程。

在上面显示的例子中,pStmt.execute(),在通讯过程中并不发送具体的语句,而仅是告知服务器要执行哪个语句句柄,服务器端会根据内部记录的句柄所对应的已经编译完成的SQL语句的执行计划,进行语句执行。

数据库审计要完成相应的工作,需要执行类似的过程,在系统的内部也维护这样的映射关系;同时由于大多数数据库的句柄,是在会话级的,句柄是可重用的,因此在数据库审计中还要有效地维护句柄与session的关联,以及句柄的消亡。

在句柄维护之外,另一个有挑战的工作就是参数的还原。

参数的还原,首要的是要明确参数所对应的句柄;在调用pStmt.setInt(1, ’22XXXXX5399’)时,在网络中发送的包,会标明这个参数是针对哪个句柄的,是针对第几个参数的。

作为数据库审计产品,需要将参数与语句进行映射;更重要地要准确地填回参数所在的位置,上面这个例子由于只有一个参数,没有什么挑战性,参数的绑定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除了以上列举的4个常见缺陷,在实际情况下还有一些常见的缺陷:错误的应答结果,特别是影响行数解析不正确对于SQL操作是否成功,是数据库审计的基本需求;对数据库操作读取或影响了多少行是用户的实际需求。

但SQL操作成功与否的准确记录,需要仰仗SQL语句的合理切割和句柄的准确追踪及对返回结果集的完全解析;大多数数据库审计产品在多语句情况,或者通过FETCH操作批量获取等环节下,无法准确获得查询执行的正确性以及影响行数。

充满失真率的应用用户关联市场上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大多数都宣传支持三层关联审计,实现SQL语句与业务用户的关联。

这种基于三层关联审计的技术,是通过http协议中的参数与SQL语句中的参数的匹配,以及时间的匹配来完成的,属于模糊匹配。

这种方法在http参数经过加工后或基于逻辑判断后再发出SQL语句,也即SQL语句的参数与http参数没有直接的匹配关系时将完全失效;在高并发时更是一个灾难。

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往往很难超过80%。

不够专业化的审计界面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基于网络审计而发展来的数据库审计产品,这种产品由于在设计之初就不是专门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因此并未按照数据库的访问类别、会话追踪、数据库对象层次进行界面组织,造成这类产品的界面极其不易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