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 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884be21a37f111f0855b3a.png)
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 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 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因此, 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 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 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 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阅读方法
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 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 之处。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 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 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 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通过时 间、人物)
作业 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 的片段,动手写下来 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 说说它们的作用
时间 地点 人物
《竹节人》 范锡林
画面想象 联系实际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记叙了“我们”小时候痴迷于玩“斗 竹节人”游戏的事情,反映了在物质匮乏的年 代里,儿童的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 丽时光的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我们小时候玩具的来历及迷上
竹节人。 第二部分(3-4):做竹节人的方法,写出了我们
对竹节人的痴迷。
理解词意
根据意思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 (1)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弄巧成拙 )
• (2)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3)大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前功尽弃) (叱咤风云 )
• (4)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虎视眈眈)
• (5)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 (6)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 (7)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 • (8)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第三部分(5-19):我们课余玩斗竹节人的方法、 平台及场景。
第四部分(20-29):我们因上课玩“斗竹节人” 被没收,而老师也玩的痴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ppt课件【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ppt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19bd29d0d233d4b04e692b.png)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 ②把剩下的毛笔杆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 • ③用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以防崩裂。
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第一步:找出相关内容。文中第5-18自然段写怎样玩。 第二步:仔细阅读,读懂读透,掌握玩法。 第三步:裁剪信息,将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转换成简 洁明了的说明性语言。
比喻 夸张
作者借用这个比喻想要表达 这个豁口很大,其实也是通过大 词小用来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 语言幽默诙谐。
倍速学习法 学习好方法
阅读第 6-18自然段,体会:“我们”是怎样玩竹节人的? 斗竹节人
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齐天小圣: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 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 金钩大王:两根废弃的钩针,装在 竹节人手上,就成了手拿虎头双钩 的窦尔敦……
“竹节人”玩法指南 操作台:带裂缝的课桌。 基本玩法: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 在下面将鞋线一松一紧地拉,竹节人就舞动起来,两 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就是搏斗。
• 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 第一步: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第3自然段、
第5-18自然段、第26-27自然段都是相关段落。 • 第二步:画出感受最深的语段。 • 第三步:认真阅读这些语段,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 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 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 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注的神情,而是通过 侧面烘托:一是“攒着观战”的细节、“跺脚拍 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二是听不到上课铃声, 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既表现我们对斗 竹节人的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总结阅读策略
•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文。 • 第二步:找出相关内容。 • 第三步:仔细阅读有关内容,圈画重点。 • 第四步:加工整理,完成任务。
• ②把剩下的毛笔杆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 • ③用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以防崩裂。
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第一步:找出相关内容。文中第5-18自然段写怎样玩。 第二步:仔细阅读,读懂读透,掌握玩法。 第三步:裁剪信息,将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转换成简 洁明了的说明性语言。
比喻 夸张
作者借用这个比喻想要表达 这个豁口很大,其实也是通过大 词小用来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 语言幽默诙谐。
倍速学习法 学习好方法
阅读第 6-18自然段,体会:“我们”是怎样玩竹节人的? 斗竹节人
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齐天小圣: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 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 金钩大王:两根废弃的钩针,装在 竹节人手上,就成了手拿虎头双钩 的窦尔敦……
“竹节人”玩法指南 操作台:带裂缝的课桌。 基本玩法: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 在下面将鞋线一松一紧地拉,竹节人就舞动起来,两 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就是搏斗。
• 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 第一步: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第3自然段、
第5-18自然段、第26-27自然段都是相关段落。 • 第二步:画出感受最深的语段。 • 第三步:认真阅读这些语段,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 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 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 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注的神情,而是通过 侧面烘托:一是“攒着观战”的细节、“跺脚拍 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二是听不到上课铃声, 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既表现我们对斗 竹节人的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总结阅读策略
•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文。 • 第二步:找出相关内容。 • 第三步:仔细阅读有关内容,圈画重点。 • 第四步:加工整理,完成任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PPT课件9 竹节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PPT课件9 竹节人](https://img.taocdn.com/s3/m/c98403a043323968001c9201.png)
同学们,看来,要想征服手中的玩具,就得对它的习 性了如指掌,和它默契配合,还必须和它建立起深厚的 “感情”。
9 竹节人
课堂演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我们弄丢毛笔,实际是把买来的毛笔用来做竹节
人了。( √ ) 2.竹节人的动作是听我们指挥的。( × )
3.“下课了,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是拟人的修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 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 意到我们在偷看。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地溜了。
9 竹节人
我们的神情:
沮丧 悻悻然 相视一笑 心满意足
老师的神情:
怒气冲冲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课文围绕( “迷” )这个词展开来写,写了童 年时,我们( 制作竹节人 ),( 斗竹节人 )以及 被老师发现,把我们的竹节人( 没收 )了,老师在 办公室也在( 玩竹节人 ),写出童年的乐趣。
9 竹节人
拓展延伸
滚铁环 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 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 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 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 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 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 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
我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 关内容,再仔细读竹节人的制 作材料、工具、具体步骤和竹 节人的具体玩法等相关内容。
9 竹节人
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读的时候,我特别关注 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 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 词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带给 人们的乐趣。
9 竹节人
课堂演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我们弄丢毛笔,实际是把买来的毛笔用来做竹节
人了。( √ ) 2.竹节人的动作是听我们指挥的。( × )
3.“下课了,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是拟人的修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 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 意到我们在偷看。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地溜了。
9 竹节人
我们的神情:
沮丧 悻悻然 相视一笑 心满意足
老师的神情:
怒气冲冲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课文围绕( “迷” )这个词展开来写,写了童 年时,我们( 制作竹节人 ),( 斗竹节人 )以及 被老师发现,把我们的竹节人( 没收 )了,老师在 办公室也在( 玩竹节人 ),写出童年的乐趣。
9 竹节人
拓展延伸
滚铁环 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 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 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 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 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 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 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
我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 关内容,再仔细读竹节人的制 作材料、工具、具体步骤和竹 节人的具体玩法等相关内容。
9 竹节人
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读的时候,我特别关注 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 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 词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带给 人们的乐趣。
(2019年新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ppt课件
![(2019年新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4a944d2af90242a895e5a0.png)
裁 别出心裁 栽 栽树
沮 沮丧 诅 诅咒
酣 酣畅 甜 甘甜
3.根据意思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1)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2)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3)大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4)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5)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6)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写出了新鲜玩具对大家的吸引力,奠定了 感情基调,为下文写竹节人风靡做铺垫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 己做。
我们小时候身处物质匮乏的时代,没有什么钱拿来 买玩具。有点心酸,也带着调侃的意味。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3—7段,写一份玩具制作指南
所需材料
先后顺序
2默读8—19段,竹节人有哪些玩法 普通 齐天大圣 金钩大王 盔甲竹节人 等 在教室大规模热闹的搏斗
第三单元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9 竹节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风靡.( mí ) 金箍.棒( ɡū ) 俨.然( yǎn ) 身 qū( 躯 ) 崩 liè( 裂 ) bó( 搏 )斗 观 mó( 摩 ) 破 zhàn( 绽 ) áo( 鏖 )战 2.为下面形近字组词。
技高一筹.( chóu ) 威风 lǐn lǐn( 凛凛 ) 虎视 dān dān( 眈眈 )
3你能试着表演怎么玩竹节人吗?
4竹节人的游戏用一个词语概括?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 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的多,所以毛笔就“丢” 的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两相对比,显出我的窃喜与得 意。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2019年秋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ppt优质课件
![2019年秋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a96f2f1711cc7930b71610.png)
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2019/8/4
21
老师“虎视比忧”“大步流星”“怒 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 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 的描写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 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我们玩 得人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 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未诚的内心和话
没亲功的形象。
2019/8/4
2019/8/4
14
(一)、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 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 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 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 默,表现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 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进 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
的喜爱之情。
“我”心底的窃喜与满意。
2019/8/4
24
如第17、18段,作者连用了五个简 洁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 出一种紧张、热烈的讯田,烘托出孩 子们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 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
即将开始。
2019/8/4
25
如第19段中,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 们专心人迷的表情,而是通过侧面烘 托,一是“攒着”围观的细节、“跺 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 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才知 道上课的事实,既表现出“我们”对 斗竹节人人迷,又给人丰富的联想, 读者可以根据自已童年的游戏经历来 补白,获得美好愉悦的阅读体验。
2019/8/4
17
• 3.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 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 4.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
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
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
2019/8/4
21
老师“虎视比忧”“大步流星”“怒 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 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 的描写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 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我们玩 得人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 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未诚的内心和话
没亲功的形象。
2019/8/4
2019/8/4
14
(一)、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 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 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 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 默,表现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 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进 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
的喜爱之情。
“我”心底的窃喜与满意。
2019/8/4
24
如第17、18段,作者连用了五个简 洁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 出一种紧张、热烈的讯田,烘托出孩 子们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 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
即将开始。
2019/8/4
25
如第19段中,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 们专心人迷的表情,而是通过侧面烘 托,一是“攒着”围观的细节、“跺 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 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才知 道上课的事实,既表现出“我们”对 斗竹节人人迷,又给人丰富的联想, 读者可以根据自已童年的游戏经历来 补白,获得美好愉悦的阅读体验。
2019/8/4
17
• 3.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 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 4.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
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
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902d2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9.png)
带来的乐趣。
怎么做、怎么玩。
有 目
的
“做”和“玩”
地 阅
你 们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
梳理故事情节。 (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 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再读课文,关注重点语段,把关于老师 的故事这方面的内容讲生动。
有目的地阅读(借助相关阅读经 验,关注重点语段,走进课本。)
裂缝
古战场
感受下课时玩竹节人的有趣。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 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 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 了无穷的乐趣。
感受老师玩竹节人的有趣。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 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 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设计
竹节人
制作——好玩 表达——有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归纳 及反 思
1.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点 2.个人反思本课收获。 3.完成课后练习。
延迟符
作业布置
如何将这个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老师的态度变化和“我们”的心情变化
有趣
回顾总结
在阅读中该怎样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呢?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
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 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 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疲倦 得意扬扬
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呆头呆脑 弄巧成拙 忘乎所以
怎么做、怎么玩。
有 目
的
“做”和“玩”
地 阅
你 们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
梳理故事情节。 (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 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再读课文,关注重点语段,把关于老师 的故事这方面的内容讲生动。
有目的地阅读(借助相关阅读经 验,关注重点语段,走进课本。)
裂缝
古战场
感受下课时玩竹节人的有趣。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 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 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 了无穷的乐趣。
感受老师玩竹节人的有趣。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 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 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设计
竹节人
制作——好玩 表达——有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归纳 及反 思
1.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点 2.个人反思本课收获。 3.完成课后练习。
延迟符
作业布置
如何将这个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老师的态度变化和“我们”的心情变化
有趣
回顾总结
在阅读中该怎样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呢?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
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 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 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疲倦 得意扬扬
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呆头呆脑 弄巧成拙 忘乎所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竹节人》上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竹节人》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dcaa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e.png)
A. 左顾右盼 B. 一视同仁 C. 目不斜视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虎视眈眈”“左顾右盼”“目
不斜视”都是描写人物“看”的动作的词语,“一视同仁” 表示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故本题选B。
2. 这句话通过对同学____神__态____、____动__作____的描写,表 现了同学们入迷的状态,试着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 补充完整。 来到图书馆,小弟弟找到了那本自己最喜欢读 示的例:他急忙从书架上取下书那本书,蹲下来,迫不 。 及__待___地__津__津__有__味__地__读__了__起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0 竹节人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我会读
mǐ huō chǎ qiǎ
gē da
风靡 豁开 叉腿 卡住 疙瘩 疲倦
duò
冰棍 跺脚
yǎn kuī
俨然 盔甲
tì
liǔ
橡皮 沮丧 抽屉 一绺
gū yǎn
1. 词语⑤⑧的结构都很有特点,请各写一个同样结构的词。 ⑤:_示__例__:__欣__欣__向__荣_____ ⑧:__千__里__迢__迢____
2. 形 容 “ 技 术 比 别 人 稍 强 一 些 , 高 人 一 等 ” 的 词 语 是 ____技__高__一__筹_____。
3. 以上词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是__怒__气__冲__冲__,描写人物动作 的词是_大__步__流__星___。
拓展延伸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虎视眈眈”“左顾右盼”“目
不斜视”都是描写人物“看”的动作的词语,“一视同仁” 表示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故本题选B。
2. 这句话通过对同学____神__态____、____动__作____的描写,表 现了同学们入迷的状态,试着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 补充完整。 来到图书馆,小弟弟找到了那本自己最喜欢读 示的例:他急忙从书架上取下书那本书,蹲下来,迫不 。 及__待___地__津__津__有__味__地__读__了__起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0 竹节人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我会读
mǐ huō chǎ qiǎ
gē da
风靡 豁开 叉腿 卡住 疙瘩 疲倦
duò
冰棍 跺脚
yǎn kuī
俨然 盔甲
tì
liǔ
橡皮 沮丧 抽屉 一绺
gū yǎn
1. 词语⑤⑧的结构都很有特点,请各写一个同样结构的词。 ⑤:_示__例__:__欣__欣__向__荣_____ ⑧:__千__里__迢__迢____
2. 形 容 “ 技 术 比 别 人 稍 强 一 些 , 高 人 一 等 ” 的 词 语 是 ____技__高__一__筹_____。
3. 以上词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是__怒__气__冲__冲__,描写人物动作 的词是_大__步__流__星___。
拓展延伸
2024版年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9竹节人课件
![2024版年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9竹节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6793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01
通过学习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的制 作和玩法,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的 童年时光,感受其中的乐趣和美好。
02
让学生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童年 的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 把握每一个成长的机会。
16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竹节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玩具,其 制作和玩法都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们动手制作竹节人并探索 不同的玩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主要作品
列举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 简要介绍其风格和特点。
创作风格
分析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 风格和特点,如语言运用、 叙事手法等。
5
时代背景与创作动机
时代背景
介绍作者创作《竹节人》时的社会背 景和历史环境。
作品影响
分析《竹节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意义。
创作动机
探讨作者创作《竹节人》的初衷和动 机,如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童 年生活的怀念等。
完成制作后,组织学生进行竹节人比 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制作奖。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竹节人进行个 性化装饰和改良。
2024/2/3
21
阅读延伸:推荐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推荐阅读与竹节人、童年玩具和 游戏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草房
子》、《小玩具大智慧》等。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文学作 品中如何描绘童年生活和玩具游
2024/2/3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3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全文按照“制作竹节人——斗竹节 人——竹节人带来的乐趣和烦恼”的 思路展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写作特点鲜明突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课件(2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7fb3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d.png)
第9课
竹节人
导入课题 陀螺 木弹弓
铁环 九连环
读一读
yǎn
风靡 俨然
chì zhà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dān dān
虎视眈眈
暴露无遗 津津有味 威风凛凛
词语积累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暴露无遗:全都暴露出来。 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第17~19自然段讲了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归纳总结
本课讲述了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的制作及教别人如何 玩这种玩具。体会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回顾导入
《竹节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第1到4段,用横线画出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自读提示
课文第17~29自然讲了有关老师的一件什么事? 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
我们上课时入迷地斗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并将 玩具没收,老师自己在办公室入迷地玩。
句段导读
思考:从哪里看出我们斗竹节人很入迷,老
师玩竹节人也很入迷。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 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 老师看出了破绽。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 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 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抓住“神气”一词,体会出我们制 作竹节人费尽心思,赋予它各种形象, 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
句段导读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诧风云的古战场。
竹节人
导入课题 陀螺 木弹弓
铁环 九连环
读一读
yǎn
风靡 俨然
chì zhà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dān dān
虎视眈眈
暴露无遗 津津有味 威风凛凛
词语积累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暴露无遗:全都暴露出来。 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第17~19自然段讲了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归纳总结
本课讲述了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的制作及教别人如何 玩这种玩具。体会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回顾导入
《竹节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第1到4段,用横线画出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自读提示
课文第17~29自然讲了有关老师的一件什么事? 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
我们上课时入迷地斗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并将 玩具没收,老师自己在办公室入迷地玩。
句段导读
思考:从哪里看出我们斗竹节人很入迷,老
师玩竹节人也很入迷。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 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 老师看出了破绽。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 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 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抓住“神气”一词,体会出我们制 作竹节人费尽心思,赋予它各种形象, 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
句段导读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诧风云的古战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0c215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7.png)
花
(qián gōng jìn qì) 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前 功 尽 弃 例:无论做什么事,越到最后越要细心,否则,一
不留心就会前功尽弃。
(méi tóu méi nǎo) 比喻没有来由。
竹 节
没 头 没 脑 例:我被他没头没脑地训了一顿。
人
BAMBOO MAN
(yǎn rán) 形容很像。
二 字
俨 然 例: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
词
(chì zhà fēng yún) 叱咤,发怒吆喝。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百
花
叱 咤 风 云 例:你别看他一副老农的样子,年轻时可是叱咤风
云的人物。
(bié chū xīn cái)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
别 出 心 裁 术、建筑等的构思假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丧 sàng:沮丧 丧失 sāng:丧事 丧服
竹
节
巧记:一到校,他就兴冲冲地去找小伙伴玩耍,结果,小伙伴请了丧
人
( sāng )假,他非常沮丧( sàng )。
BAMBOO MAN
字词 词语释义
二
字
(fēng mǐ)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盛行。
词 百
风 靡 例:中国唐装风靡全球,受到很多人的爱好。
竹
(tuí rán) 形容败兴的样子。
节 人
颓 然 例:他看上去一副颓然的样子,事情好像办得很不顺利。
BAMBOO MAN
(hè hè) 显著盛大的样子。
二 字
赫 赫 例:这位老将军,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词
百
(áo zhàn) 猛烈地战斗;苦战。
花
鏖 战 例:他们与敌人鏖战了三天三夜。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精品课件课件(3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精品课件课件(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b86ddd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f.png)
竹节人样子有趣
➢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
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 竹节人卡住时:呆头呆脑、净挨揍 ➢ 同学给它做纸盔甲:弄巧成拙、不中用
竹节人装饰有趣
“齐天小圣”
手拿金箍棒的孙悟空
“金钩大王” “?”
手拿虎头双钩的窦尔敦 手拿偃月刀、蛇矛
简陋但有趣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 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 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形容事物很 风行
总结规律,仿写句子。
例 句: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 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解 析:“只要……就”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仿 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有提高。
研读第三部分
要求: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相关词语。 思考: 一、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玩竹节人很痴迷? 二、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三、“我”和同桌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一、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玩竹节人很痴迷?
➢下课时,一圈黑脑袋、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借代
玩的时间长
➢上课时,搏将起来、嘴里不便“咚锵”
播放音频
迷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玩竹节人
乐趣
课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来写,写 了童年时,我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 以及被老师发现,把我们的竹节人( 没收 ) 了,老师在办公室也在( 玩竹节人 ),写出 童年的乐趣。
一、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
1.我们弄丢毛笔,实际是把买来的毛笔用来做竹节人了。 (√) 2. “下课了,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 ) 3.“我跟同桌相视一笑”是因为我们看到老师喜欢竹节人, 心里得到认可而窃喜。( √ )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精美课件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929841fab069dc512201b2.png)
第四步:查资料 想一想:
作者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做竹节人
斗竹节人 目睹老师玩竹节人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第五步:提问题
思考: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呢? 试着读一读。
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第一部分“迷竹节人”
深入探究:请将现在的课余生活与文中孩子们 的课余生活作对比,感受现在的幸福和当时的幸福 分别是什么?
“也只能”一词准确地表达出了“我们”小 时候玩具很少,物资紧缺,生活条件不够好。
我了一件新
鲜玩意,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
豁凛疙瘩 棍
cái chóu xiànɡ diāo
裁 筹橡 雕
duò tuí jǔ pā tì
跺颓 沮趴 屉
跺脚
沮丧 豁口
疙瘩
橡皮 木棍
雕刻 筹码
凛然
颓然
裁剪
趴下 抽屉
真棒!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弟弟模(mú mó)仿着电影明星的样子在 √ 院子里大模(mú mó)大样地走来走去。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凛冽(lǐn lǐng) √ 裁剪(chái cái) 颓废(t√uí túi)
√ 棍子(gùn gòng)
√ 筹划(cóu chóu)
沮丧(jǚ
√jǔ)
同音易混字
跺 duò
剁
字义:顿足,提起脚来用力踏的意思。 如:跺脚 组词:(跺脚)
字义:用刀向下砍。如:剁碎。 组词:(剁碎)(剁肉)(剁饺子馅)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竹节人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竹节人](https://img.taocdn.com/s3/m/7fed63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0.png)
[课件]部编版六年 级语文上册第十课· 竹节人
汇报人: 2024-02-04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 阅读策略与技巧指导 • 课堂互动与练习设计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竹节人文化背景
竹节人起源与流传
竹节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玩具,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 史。它用竹子制成,通过线绳控制其动作,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学习并识别课文中的夸张手法,体会 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相关知识延伸与拓展
了解传统玩具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玩具的种 类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手制作玩具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竹节人或其他传统玩具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组织班 级内的玩具制作比赛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团 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 人。
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才能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作者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 玩法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竹节人 或其他传统玩具,体验创作的乐
趣和成就感。
分组讨论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讨论并分享对竹节 人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
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从竹节人的外貌 、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 ,分析其形象特点。
情感体会
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竹节 人,感受其在课文情境中 的情感变化。
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场景进行表演
角色分配
指定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 角色,如竹节人、作者等。
汇报人: 2024-02-04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 阅读策略与技巧指导 • 课堂互动与练习设计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竹节人文化背景
竹节人起源与流传
竹节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玩具,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 史。它用竹子制成,通过线绳控制其动作,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学习并识别课文中的夸张手法,体会 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相关知识延伸与拓展
了解传统玩具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玩具的种 类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手制作玩具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竹节人或其他传统玩具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组织班 级内的玩具制作比赛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团 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 人。
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才能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作者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 玩法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竹节人 或其他传统玩具,体验创作的乐
趣和成就感。
分组讨论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讨论并分享对竹节 人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
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从竹节人的外貌 、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 ,分析其形象特点。
情感体会
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竹节 人,感受其在课文情境中 的情感变化。
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场景进行表演
角色分配
指定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 角色,如竹节人、作者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 名师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 名师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5a850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5.png)
➢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所以 就假装丢了,然后再去买,老人的生 意当然就好了。
一、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 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 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 下去了。
斗竹节人的 古战场有趣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 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 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一、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身躯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 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 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 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 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 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第一句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裂缝的大,以及课桌破旧的程度。
仿写一个比喻、夸张句。
利刀一般的寒风吹在脸上 ,痛得令人窒息。
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 凛、呆头呆脑
➢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 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 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 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玩具要自己做, 而不像现在,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成品。
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发达,没有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玩 具可供选择,所以一旦有有趣的玩具出现,很快就会吸引 一大片人来玩。
一、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 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 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 下去了。
斗竹节人的 古战场有趣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 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 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一、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身躯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 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 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 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 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 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第一句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裂缝的大,以及课桌破旧的程度。
仿写一个比喻、夸张句。
利刀一般的寒风吹在脸上 ,痛得令人窒息。
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 凛、呆头呆脑
➢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 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 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 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玩具要自己做, 而不像现在,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成品。
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发达,没有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玩 具可供选择,所以一旦有有趣的玩具出现,很快就会吸引 一大片人来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 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 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
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
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
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
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
思考: 1、“我”的毛笔真的总是弄丢吗? 2、卖毛笔的生意为什么会那么好?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 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 了,所以就假装丢了,然后再去 买,老人的生意当然就好了。
妈妈的责怪; 老头儿生意特别好
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充满乐趣。
1.竹节人制作: 第3自然段 2.竹节人玩法: 第8、9、10、11、12、13、15自然段。
互动课堂
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 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 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 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 崩裂,前功尽弃。
有趣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
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
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
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
动起来。
➢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 凛、呆头呆脑
➢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 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先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根据任务 细读重要部分;写制作指南就关注制作材料、 工具、具体步骤的内容;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就 关注具体的几种玩法及动作。
课堂演练 一、辨字组词。
沮( 沮丧 ) 蹲( 蹲下 ) 裁( 裁剪 ) 咀( 咀嚼 ) 尊( 尊严 ) 载( 记载 )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借以形容威 力极大。( 叱咤风云 )
上课偷玩竹节人的兴奋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
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 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 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却被我们看到 他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我和同桌相视一笑。
讲故事如果仅仅把表格中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 来讲一讲,肯定不动听,我们还要细读每个部分,抓住 关键信息。
再次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画出 描写“我”和老师神情的词语吧!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鏖战犹酣 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 得要命……随手扔出窗外。
两个放在一起玩
刺激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 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 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取名号玩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 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 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 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 的胸口,神气!
第第二二课课时时
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 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围 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
互动课堂
完成剩下的两个阅读任务, 要分别关注哪些内关注:“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整体感知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 们要关注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呢?
材料 工具 制作步骤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动作 具体玩法
初读课文 做做记号
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 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段落, 作上记号吧!
方大呼胜利。
开心、快乐
学写字
huō
豁
一起来学一学这几个自然段中的会写字吧!
lǐn
ɡē
dɑ
ɡùn
凛疙瘩棍
cái
chóu xiànɡ diāo
裁筹橡 雕
豁凛疙瘩棍裁筹橡雕
左右 结构
半包围 结构
上下 结构
学写字
写得小一点儿,最 后一笔要变为点。
cái
裁
为了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是怎样读 这篇文章的?(课后第一题)
2.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别出心裁 )
3.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挖空心思 ) 4.像老虎要捕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 备掠夺。( 虎视眈眈 )
三、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__D___。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动物的名字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D.以物体的名字命题
准备工具 材料要求
具体步骤
竹节人制作指南 毛笔杆
小心崩裂 第一步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 第二步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第三步 再锯成八截短的 第四步 用纳底鞋线穿在一起
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要怎么玩 呢?默读第8、9、10、11、12、 13、15自然段,找一找有哪些具 体玩法,并圈出相应的动词。
单独玩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9 竹节人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你理解 单元导语的 意思吗?
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 容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 不同。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 展“有目的地阅读”。
你见过这种玩具吗? 它叫竹节人。我们今天 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 人的课文。
第一课时
带任务读书
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吧!
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 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齐天小圣” “金钩大王” “?” “?”
手拿金箍棒的孙悟空 手拿虎头双钩的窦尔敦 手拿偃月刀、蛇矛 橡皮雕成的脑袋,纸盔甲
课间斗竹节人的热闹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 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 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便一哄作鸟兽散。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
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
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
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
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
思考: 1、“我”的毛笔真的总是弄丢吗? 2、卖毛笔的生意为什么会那么好?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 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 了,所以就假装丢了,然后再去 买,老人的生意当然就好了。
妈妈的责怪; 老头儿生意特别好
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充满乐趣。
1.竹节人制作: 第3自然段 2.竹节人玩法: 第8、9、10、11、12、13、15自然段。
互动课堂
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 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 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 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 崩裂,前功尽弃。
有趣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
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
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
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
动起来。
➢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 凛、呆头呆脑
➢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 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先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根据任务 细读重要部分;写制作指南就关注制作材料、 工具、具体步骤的内容;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就 关注具体的几种玩法及动作。
课堂演练 一、辨字组词。
沮( 沮丧 ) 蹲( 蹲下 ) 裁( 裁剪 ) 咀( 咀嚼 ) 尊( 尊严 ) 载( 记载 )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借以形容威 力极大。( 叱咤风云 )
上课偷玩竹节人的兴奋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
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 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 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却被我们看到 他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我和同桌相视一笑。
讲故事如果仅仅把表格中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 来讲一讲,肯定不动听,我们还要细读每个部分,抓住 关键信息。
再次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画出 描写“我”和老师神情的词语吧!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鏖战犹酣 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 得要命……随手扔出窗外。
两个放在一起玩
刺激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 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 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取名号玩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 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 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 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 的胸口,神气!
第第二二课课时时
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 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围 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
互动课堂
完成剩下的两个阅读任务, 要分别关注哪些内关注:“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整体感知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 们要关注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呢?
材料 工具 制作步骤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动作 具体玩法
初读课文 做做记号
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 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段落, 作上记号吧!
方大呼胜利。
开心、快乐
学写字
huō
豁
一起来学一学这几个自然段中的会写字吧!
lǐn
ɡē
dɑ
ɡùn
凛疙瘩棍
cái
chóu xiànɡ diāo
裁筹橡 雕
豁凛疙瘩棍裁筹橡雕
左右 结构
半包围 结构
上下 结构
学写字
写得小一点儿,最 后一笔要变为点。
cái
裁
为了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是怎样读 这篇文章的?(课后第一题)
2.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别出心裁 )
3.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挖空心思 ) 4.像老虎要捕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 备掠夺。( 虎视眈眈 )
三、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__D___。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动物的名字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D.以物体的名字命题
准备工具 材料要求
具体步骤
竹节人制作指南 毛笔杆
小心崩裂 第一步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 第二步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第三步 再锯成八截短的 第四步 用纳底鞋线穿在一起
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要怎么玩 呢?默读第8、9、10、11、12、 13、15自然段,找一找有哪些具 体玩法,并圈出相应的动词。
单独玩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9 竹节人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你理解 单元导语的 意思吗?
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 容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 不同。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 展“有目的地阅读”。
你见过这种玩具吗? 它叫竹节人。我们今天 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 人的课文。
第一课时
带任务读书
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吧!
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 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齐天小圣” “金钩大王” “?” “?”
手拿金箍棒的孙悟空 手拿虎头双钩的窦尔敦 手拿偃月刀、蛇矛 橡皮雕成的脑袋,纸盔甲
课间斗竹节人的热闹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 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 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便一哄作鸟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