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水分子后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2.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成点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3.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称为模体。

4.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多个结构紧密的区域,并行使特定的功能,这些区域被称为结构域。

5.亚基:在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肽链所形成的完整三级结构。

6.肽单元:在多肽分子中,参与肽键的4个原子及其两侧的碳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称为肽单元。

7.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之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空间构象破环,双链解链变成两条单链,但其一级结构仍完整的现象称DNA变性。

2.Tm:即溶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在Tm时,核酸分子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3.增色效应:核酸加热变性时,由于大量碱基暴露,使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

4.HnRNA:核内不均一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初级产物比成熟的mRNA分子大得多,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nRNA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切成为成熟的mRNA,并依靠特殊的机制转移到细胞质中。

5.核酶:也称为催化性RNA,一些RNA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叫做核酶。

6.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核酸分子杂交。

生物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部分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化学过程的学科,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

本文将对一些生物化学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1. 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有机大分子。

它在细胞组织、骨骼、肌肉和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和性质。

2. 核酸(Nucleic Acid)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包括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类型。

DNA是构成基因的主要材料,携带了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

RNA则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作用。

3. 酶(Enzyme)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其作用方式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酶在生物体内参与了各种代谢过程,如消化、呼吸和免疫等,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催化剂。

4. 代谢(Metabolism)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体称谓,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5. 糖(Carbohydrate)糖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壁等。

糖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

6. 脂质(Lipid)脂质是一类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在极性溶剂中难溶解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和脂类。

脂质在生物体内起到能量储存、细胞膜结构和信号调节等功能。

7. 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膜起到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和细胞内外环境的分隔调节作用,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结构。

8. 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酸碱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正常酸碱度的稳定状态。

生物体内许多生命活动需要在特定的酸碱条件下进行,而酸碱平衡的失调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在探索生命的奥秘中,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高中生物名词的解释: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细胞内含有许多不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2、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性的基本单位,它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

基因通过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来编码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DNA:DNA是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它们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4、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可以作为结构成分、催化生物化学反应、运输物质和调节基因表达等。

5、酶: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生物催化剂,它可以在生物体内加速化学反应而不被消耗。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催化各种化学反应,从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6、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以上仅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些基本名词解释,学习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体的复杂机制。

普通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生物化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学科。

这些过程包括细胞的结构、代谢、能量产生以及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我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名词:1、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分子,由氨基酸组成。

它们是许多生物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结构支撑、催化反应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等。

2、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由碱基、磷酸和戊糖组成。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第二章核酸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磷酸二酯键: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不对称比率: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

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增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噬菌体(phage):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

也叫细菌的病毒。

发夹结构: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

这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

DNA的熔解温度(T 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 m)。

分子杂交: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蛋白酶:以称肽链内切酶(Endopeptidase),作用于多肽链内部的肽键,生成较原来含氨基酸数少的肽段,不同来源的蛋白酶水解专一性不同。

2.肽酶:只作用于多肽链的末端,根据专一性不同,可在多肽的N-端或C-端水解下氨基酸,如氨肽酶、羧肽酶、二肽酶等。

3.氮平衡:正常人摄入的氮与排出氮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反应正常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4.生物固氮:利用微生物中固氮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的过程(N2 + 3H2→ 2 NH3)。

5.硝酸还原作用: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下,将硝态氮转变成氨态氮的过程,植物体内硝酸还原作用主要在叶和根进行。

6.氨的同化:由生物固氮和硝酸还原作用产生的氨,进入生物体后被转变为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7.转氨作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把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

8.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9.生糖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乙、琥珀酰辅酶A、延胡索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10.生酮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11.核酸酶:作用于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分解产物为寡核苷酸或核苷酸,根据作用位置不同可分为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

1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作用于核酸分子内部,并对某些碱基顺序有专一性的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

13.氨基蝶呤: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起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与四氢叶酸结构相似,又称氨基叶酸。

14.一碳单位:仅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H≡)、甲酰基(O=CH-)、亚氨甲基(HN=CH-)等,一碳单位可来源于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一碳单位的载体主要是四氢叶酸,功能是参与生物分子的修饰。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2. 多肽(Polypeptide):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3. 氨基酸(Amino Acid):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包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以及一个特定的侧链。

4.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一种体外复制DNA的技术,通过反复循环的酶催化,使得目标DNA序列在简单的反应体系中大量扩增。

5. 糖(Sugar):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是能源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核酸和多糖的基本单元。

6.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以及调节和控制这些反应的调节机制。

7. 酶(Enzyme):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可以促进反应速率,但本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

8. 核酸(Nucleic Acid):生物体内储存和传导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由核苷酸链组成。

9. 基因(Gene):DNA分子上的特定区域,编码了一种特定蛋白质的信息,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10. 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酶催化的反应组成的序列,用于维持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的平衡。

11. 脂质(Lipid):一类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结构和能量储存的重要作用,常见的脂质包括脂肪酸、甘油和胆固醇等。

12. 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的过程,通常包括糖的氧化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3.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14.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递到细胞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调节和控制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新”名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新”名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新”名词生命系统据说用系统的思想来编写是这套教材一大亮点。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有整体性、层次性等特性[1]。

生命系统(life system)就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多个层次构成的有序结构。

保卫细胞是叶表皮上组成气孔的两个特化细胞,保卫细胞(guard cell)通过膨胀和收缩来调节气孔的大小,进而调节气体交换和水分逸散。

糖原在老教材中对应的名词是糖元。

糖原(glycogen)干燥状态下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有甜味,不溶于乙醇,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在需要时就将糖原水解成葡萄糖。

单体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的简单化合物。

比如非常熟悉的聚乙烯就是由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乙烯即是聚乙烯的单体(monomer)。

胞间连丝除极少数特化细胞外,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plasmodesm或plasmodesma)相互连接,胞间连丝是物质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的通路,对植物细胞间的联络非常重要。

是一个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共同组成的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内质网延伸形成的连丝微管[2]。

协助扩散《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称之为易化扩散。

在《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中是有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的,老教材把它删去,新教材中又出现。

与自由扩散相比,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使转运速率增加,特异性增强,但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进入低浓度一侧,且不消耗能量,因此合称被动运输。

这也是与老教材不同的,老教材中,被动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胞吞、胞吐在老教材中对应的名词分别是内吞、外排,胞吞(endocytosis)是指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物质包裹并输入细胞的过程,如变形虫摄食;胞吐(exocytosis)是细胞中包有某种物质的膜泡与细胞膜融合,裂开将其中物质运出细胞的过程,分泌抗体就是一个胞吐的过程。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引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以及与生命过程相关的化学变化的学科。

它综合了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旨在揭示生物体内分子层面的运作原理。

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术语需要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围绕基础生物化学新的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1.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巨大的分子质量和复杂的结构。

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它们在维持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特定顺序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各种功能,如催化化学反应、传递信号和提供支持和结构。

1.2 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单元以特定顺序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它们在细胞中传递遗传信息,并参与蛋白质合成等生命过程。

1.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糖基单元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能量储存、结构支持和细胞识别等重要角色。

1.4 脂质脂质是一类具有疏水性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它们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参与能量储存和传递等生命过程。

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和分解反应。

它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2.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物质从较简单的物质合成成较复杂的物质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例如蛋白质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反应。

2.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物质从较复杂的物质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葡萄糖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常见的分解反应。

2.3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一系列相关的代谢反应的顺序,形成一个完整的代谢过程。

例如,糖酵解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通过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或乙醇产生能量。

酶是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

它们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终态。

酶在生物体内调节代谢、合成和分解等关键生物化学过程。

4.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导的过程,包括感受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分子中各个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和分布。

2.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蛋白质可恢复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3.氨基酸的等电点:在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同,即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4.肽平面:多肽链中从一个Ca到相邻Ca之间的结构。

5.DNA的变性与复性:DNA在一定外界条件(变性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的无规卷曲,这一现象称为变性;缓慢恢复原始条件,变性DNA重新配对恢复正常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6.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当核苷酸单链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A260降低,称减色效应。

7.熔解温度: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熔解温度(Tm)或熔点。

8.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

9.多酶体系: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物,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10.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的小分子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组成的有催化活性的酶。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区域。

12.亲核催化:酶分子的亲核基团攻击底物的亲电基团而进行的催化作用。

13.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14.糖异生作用:以非糖物质(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和绝大多数氨基酸、脂肪酸等)为前体合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15.回补反应:由于中间产物的离开,引起中间产物浓度的下降,从而引起循环反应的运转,因此必须不断补充中间产物才能维持循环正常进行,这种补充称为回补反应16.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化合物将高能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

基础生物化学的名词解释

基础生物化学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dipolarion):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 acid):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configuration):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

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构象(conformation):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domain):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hydrogen bond):指负电性很强的氧原子或氮原子与N-H或O-H的氢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复性: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如果不过于剧烈,则是一种可逆过程,变性蛋白质通常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成原来的构象,恢复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成为复性2. 等电点(pI)当蛋白质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蛋白质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3. 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isoenzyme)4. 诱导契合: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5. 变构效应: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存在被称为调节位点(或变构位点)的调节物特异结合位点,调节物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引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提高或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别构效应6. 糖酵解: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8. β-氧化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9.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分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以组成新的DNA分子。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10. 转录转录是在 DNA的指导下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以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RNA 的过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涵盖了众多的名词和概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名词的解释:1. 氨基酸: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20种常见的氨基酸。

它们由氨基与羧基组成,并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蛋白质。

2. 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酸分子的基本组成单元,由一个五碳糖、一个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核苷酸包括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和尿苷酸等。

3. 蛋白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且功能多样的大分子化合物,由一条或多条氨基酸链组成。

蛋白质在生命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结构支持、酶催化和信号传导等。

4. 酶:一类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速率。

酶能够高度特异性地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5. 代谢: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总称。

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换。

6. 糖代谢: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合成、降解和利用的过程。

在糖代谢过程中,糖可以被分解为能量并通过酵解产生ATP,也可以被合成为多糖和糖脂。

7. 氧化还原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氧化反应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指物质获得电子。

8. ATP:三磷酸腺苷,生物体内的能量分子。

当化学反应需要能量时,ATP可以释放出一磷酸基团,生成ADP和无机磷酸盐,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用于维持细胞运作。

9. 胺基酸代谢:生物体内对氨基酸的合成、降解和利用的过程。

胺基酸代谢涉及到多种酶的协作作用,可以生成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和能量物质。

10. 脂质: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化学物质,包括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

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例如构建细胞膜和储存能量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名词的解释,展示了生物化学在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组成和功能的方面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科学。

它涵盖了众多的名词概念,下面就为您解释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生物化学名词。

一、氨基酸(Amino Acid)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它们都含有一个氨基(NH₂)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被称为α碳原子。

根据氨基酸分子中所含氨基和羧基的相对数目,可将其分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

在人体内,有 20 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 8 种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二、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其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结构支持、催化化学反应、运输物质、免疫防御等。

蛋白质的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指的是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则有α螺旋、β折叠等形式;三级结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的三维结构;四级结构是由多条多肽链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三、核酸(Nucleic Acid)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双螺旋结构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RNA 则包括信使 RNA(mRNA)、核糖体 RNA(rRNA)和转运 RNA (tRNA)等,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由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基团构成。

四、酶(Enzyme)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

它们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可调节性等特点。

其活性受到温度、pH 值、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五、糖(Sugar)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在生物体内,糖主要以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形式存在。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是最简单的糖类;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等;多糖则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氨基酸的等电点( PI )(isoelectric point ): 在某一PH的溶液中, 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 成为碱性离子, 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谷胱甘肽(GSH): 由Glu、Cys、Gly组成, 分子中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

(1)是体内重要的还原剂, 保护蛋白质和酶分子中的巯基免遭氧化, 使蛋白质处于活性状态。

(2)具有嗜核性, 与外源的嗜电子毒物(致癌剂、药物)结合, 从而阻断这些化合物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 以保护机体免遭毒物侵害。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在蛋白质分子中, 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稳定其主要化学键是肽键和二硫键。

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稳定它的主要化学键是氢键。

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5、肽单元(肽平面)(peptide unit):多肽分子中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 即肽单元。

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单位。

6.α螺旋(α-helix):以α碳原子为转折点, 以肽键平面为单位, 盘曲成右手螺旋的结构。

螺旋上升一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 螺距0.54nm。

氨基酸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

螺旋的稳定是靠氢键。

氢键方向与长轴平行。

7、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其形成与稳定主要依靠次级键, 如疏水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8、结构域(domain):是三级结构层次上的局部折叠区, 折叠得较为紧密, 各有独特的空间构象, 并承担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9、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s): 一类帮助新生多肽链正确折叠的蛋白质。

基础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基础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碱基互补原则: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2.核酸的变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3.核酸的复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4.增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5.减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6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

7.DNA的熔解温度(T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m)。

8.环化核苷酸: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称为环化核苷酸。

9.碱基堆积力:各个碱基堆积在一起,产生碱基间的范德华引力,对稳定双螺旋结构起一定的作用。

10.顺反子:遗传学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11.核小体:DNA双螺旋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形成核小体。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12.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13.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由于参加肽键的形成已不完整,每一个氨基酸单位叫氨基酸残基。

14.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15.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缩合而形成的共价键. 16.肽单位:多肽链主骨架的重复单位Cα-CO-NH- Cα,包括肽键和两个α-碳原子。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整理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整理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新整理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2、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3、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分子中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的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的,结合后可以用透析或者超过滤等物理方法除去反应系统中的抑制剂,使酶活性恢复。

4、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以比较牢固的共价键结合,并且这种结合不能用简单的透析、超过滤等物理方法予以除去而使酶恢复活性。

5、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现象。

较高浓度时,由于水化层被破坏和表面电荷被中和。

6、DNA的变性温度:DNA热变性时,其紫外吸收值达到总增加值一半时的温度。

7、兼性离子: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由于正负电荷相互中和而呈电中性,这种形式称为兼性离子。

8、双缩脲反应:双缩脲是由两个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结构与双缩脲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称为双缩脲反应。

9、增色效应: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已经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之前明显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10、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静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成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11、茚三酮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化学结构、组成、代谢和功能的科学。

在生物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名词的解释:1. 生物分子: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2.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分子,参与细胞组织的建造和各种生化反应的调节。

3. 核酸:DNA和RNA是两种主要的核酸,它们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4. 酶: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并在细胞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5. 代谢: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和分解反应,用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6. 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储存和传递分子,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能量。

7. 代谢途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负责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如糖酵解、脂肪酸合成等。

8. 细胞呼吸:通过氧化代谢食物产生能量的过程,包括糖酵解和线粒体中的三酸甘油酯循环。

9. 光合作用:植物和一些原生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10. DNA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复制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复制体。

11. 蛋白质合成:通过转录和转译过程中,RNA将DNA编码的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2. 糖酵解:利用葡萄糖分子生成能量和乳酸或乙醛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一部分。

13. 氧化磷酸化:将能量储存在ATP分子中的过程,以氧化底物的形式产生能量。

14. 生物膜:生物体内细胞和细胞器膜的组成,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

15.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内外的信号分子通过蛋白质和细胞膜受体进行传递和转导,参与调控细胞生物活动。

这些是生物化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和概念的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第二章核酸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磷酸二酯键: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不对称比率: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

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增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噬菌体(phage):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

也叫细菌的病毒。

发夹结构: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

这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

DNA的熔解温度(T 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 m)。

分子杂交: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环化核苷酸: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称为环化核苷酸。

第三章酶与辅酶米氏常数(K 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底物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

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

分子量为13,000——35,000。

寡聚酶:有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为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

寡聚酶的分子量从35000到几百万。

多酶体系: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

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

多酶复合体的分子量都在几百万以上。

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抑制剂: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诱导酶: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底物的类似物或底物本身。

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

酶的比活力: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可以用下式表示:比活力= 活力单位数蛋白质量(mg)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NAD+(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

2.FAD(flavinadeninedinucleotid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3.THFA(tetrahydrofolicacid):四氢叶酸。

4.NADP+(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

5.FMN(flavinmononucleotide):黄素单核苷酸。

6.CoA(coenzymeA):辅酶A。

7.ACP(acylcarrierprotein):酰基载体蛋白。

8.BCCP(biotincarboxylcarrierprotein):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9.PLP(pyridoxalphosphate):磷酸吡哆醛。

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

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磷氧比: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 磷酸化生成A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

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能荷: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能量状态。

的第五章糖代谢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Q酶:Q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

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

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变构调节: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

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D-酶:一种糖苷转移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将一个麦芽多糖的片段转移到葡萄糖、麦芽糖或其它多糖上。

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是双糖和多糖合成中单糖的活化形式与供体。

(二)英文缩写符号:1.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蔗糖时葡萄糖的供体。

2.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淀粉时葡萄糖的供体。

3.F-D-P:1,6-二磷酸果糖,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果糖-1-磷酸生成,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

4.F-1-P:果糖-1-磷酸,由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生成,不含高能磷酸键。

5.G-1-P:葡萄糖-1-磷酸。

由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生成,不含高能键。

6.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高能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

第六章脂类代谢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α-氧化:α-氧化作用是以具有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由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脂肪酸ω-氧化:ω-氧化是C5、C6、C10、C12脂肪酸在远离羧基的烷基末端碳原子被氧化成羟基,再进一步氧化而成为羧基,生成α,ω-二羧酸的过程。

乙醛酸循环: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

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他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成。

柠檬酸穿梭:就是线粒体内的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ATP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后者就可用于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再氧化脱羧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这样就可又一次参与转运乙酰CoA的循环。

乙酰CoA羧化酶系:大肠杆菌乙酰CoA羧化酶含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和转羧基酶三种组份,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CoA的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脂肪酸合酶系统:脂肪酸合酶系统包括酰基载体蛋白(ACP)和6种酶,它们分别是:乙酰转酰酶;丙二酸单酰转酰酶;β-酮脂酰ACP合成酶;β-酮脂酰ACP还原酶;β-羟;脂酰ACP脱水酶;烯脂酰ACP还原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