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血管生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

定义: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功能:使心脏间断的射血成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能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

分配血管

定义: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功能: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定义:小动脉和微动脉。

功能:使局部血管的口经和血流阻力发生变化。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功能:控制其后的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

交换血管

定义:真毛细血管。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定义:微静脉。

功能:其舒缩可影响毛细血管压和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

容量血管

定义:静脉。

功能:起着贮存库的作用。

短路血管

定义:一些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

功能:与体温调节有关。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动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亦称容积速度,单位:ml/min

或L/min

Q=(P

1-P

2

)/R

➢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称血流阻力。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的原因。

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的半径(r)、长度(L)和血液粘滞度(η),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R= 8ηL/πr4

L变化小,如果η不变,则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阻力血管的口径。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帕(Pa),1mmHg 等于

0.133kPa]

➢形成血压的因素:

➢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循环系统中血流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约7mmHg)。

➢心脏射血: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势能)。

➢血流的阻力: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部分血压降落的幅度最大。

(一)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响因素

1、动脉血压(血压)

正常值: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2.0~18.7Kpa)

舒张压(Dp):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8.0~12.0Kpa)

脉搏压:Sp-Dp=4.0~5.3Kpa

形成机制:

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 +外周阻力→推血流动(1/3)+大A扩张(2/3)→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心室舒张→大A回弹→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

=舒张压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

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SP↑(明显)

DP↓→脉压↑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二)动脉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脉搏实质是随心室缩舒所形成的大A压力波,沿血管壁传布的能量表现,非血流对A壁的冲击波动。

三、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分类: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当心脏射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留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

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mmH2O。

特点:

➢近心端低,远心端高:

下腔V:3~4mmHg(0.4~0.53kPa)

小V:15~20mmHg(2.0~2.67kPa)

右房:0

➢易受重力影响,∴测量位取平卧位(被测部与心水平)

中心静脉压(CVP):

特点:★受重力影响较小

★高低取决:射血力、V回流速和量,

与射血力呈负相关;与V回流速

和量呈正相关。

意义:★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

★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

(如CVP低,常提示输液的量不足)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

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体位:

直立→下肢V回心量↓(约多容纳500ml)

卧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

卧位迅速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

立位迅速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

骨骼肌收缩的挤压

呼吸“泵”作用

四、微循环

定义: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Cap前括约肌:分闸;真Cap:营养性血管;通血Cap:直捷通路;A-V吻合支:调节体热;微V:后阻力性Cap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血流通路血流特点作用

迂回通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 血流缓慢物质交换主要场所

网→微V

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Cap→微V 血流速较快利血回流

A-V短路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调节体温

(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舒张→真Cap.开放、血流量及流速↑↑↓

真Cap.关闭、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五、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生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