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体化教学中观念引导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一体化教学中观念引导的重要性

在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大幅度提升的今天,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在施行改革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操作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够。笔者根据职教学生的特点,结合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理解,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广大同仁参考。

标签: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习得性无助

当今社会,一体化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全国各地都在开发着一体化教学的教材、网络课程以及软件。教材种类越来越多,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软件越来越先进。但在此情形下,仍然存在着学生不愿意学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把学生的特性及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出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一、背景分析

“一体化教学”是来自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学习德国的先进经验,照搬其方法是肯定不行的,因为中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这样的差异使得同样的因会产生不同的果。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国家性质的教育,成为技术工人不仅不会存在社会性歧视,而是会得到很高的社会尊重。而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论,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技术工人的轻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的整体,目前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在行业生产中,也多处于原料加工、拼装焊接等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性为主的工作。因为普通基层工作缺乏技术,收入偏低,造成的社会认识是职业教育可有可无。从中国近5年的各层次教育的入学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由于大学扩招,职业需求的改变,导致职业教育入学率的降低,这是一种整体社会价值取向的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对职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观念成因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2种:“由外而内再及外”的外因型和“由内而外”的内因型。

导致外因型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价值取向和习得性无助。环境价值取向,是学生被动接受了外界的对于职业教育用处不大的思想后,潜移默化,内心已经认可这样的观点。于是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动力不足以对抗这种无用论思想时,人的惰性就开始发挥作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失,严重时就有逃学等行为出现。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得性无助”现象具体到学生身上,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

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和消极的定势等心理特征。[1]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在对问题的归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之前学习过程中多次的失败经验,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形成了错误的归因心理,对学习产生无能为力感,开始自暴自弃,具体表现不愿意听讲,不愿意写作业等逃避评价的行为。

导致内因型积极性不高主要的原因:个体心理发育和学习倾向。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14到18岁青少年,这个阶段属于生理发育第二期,正处于人格建立完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反抗权威,这些权威包括父母老师。学生在人格建立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就形成了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又非常厌恶别人指挥他去做什么的心理特点。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老师的教育,特别是教条式的教育充耳不闻,严重时就是直接正面对抗。

每个人因为发展历程和先天因素的影响,会展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能力倾向性。这样的倾向性,会使得个体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下,展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以中国目前的状况来分析,主要是不太适应理论性的学习。显然这类学生对于纯理论理解方面,是不会有太多的发展空间的,而相应的在动手实践方面,才有足够的潜力可以发掘。

了解了中国社会和职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一体化教学中,就可以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三、应对策略

一体化教学在中国已经推广多年,虽然对其理解和具体操作,各个学校都有着不同的做法。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社会对基层工作不重视这样的错误观点,持有这样观点的不是少数人,其影响面也非常广。要扭转这样的社会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职业教育回避这个问题,只是专注于学校开展专业教学,这显然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只有明确其价值性和目的性,才能有效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为了就业而进行的教育,而一体化教育是目前来说最有效的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接受什么样层次的教育,一毕业就从企业高层开始工作的,那都是极少数的特例,不具备普遍意义。正常情况下,各层次的毕业生,都是要从企业的基层开始做起,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会因为接受过的教育的不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接受过的教育而培养出的能力倾向和发展潜力的不同),在企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职业教育不是劣等教育,更不是无用教育。要想在企业中快速的适应工作,进行职业教育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以及价值所在。职业教育业不同于企业的新员工培训,企业新员工培训是员工学习该企业的相关纪律和制度,以及在对应岗位上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也就使得该培训缺乏足够的扩展性。换句话说,企业新员工培训出来的结果就是,可能被培训人只能一直从事该岗位工作,直到岗位淘汰,或者淘汰岗位。而一体化教育和普通教育比较,优势在于培训学生时不仅是教授专业的知识,还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限于某

个公司也不限于某个岗位,但又针对性的联系专业性岗位,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因为职校学生多为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认识和观点多来自父母老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是没有太多的目的性,(相关的心理特征,可以参考笔者的《职教教学中心理分析和对策》一文),所以学习没有源动力。如果在教学中不激发出学生的动力,再有用的课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建立起目标才是关键的一步,有了合理的目标,才能激发内在的动力,学生才会自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其潜力,而不是被动的勉强的学习。

这一部分的工作,在大家看来,是属于基础课或者是班主任教育的工作,不应该属于专业课程的范畴。但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教学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在某一门课程当中教学方式的改变。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企业预备人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要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否则的话,高级工、技师等技术岗位在提升等级时就不需要规定年限了。专业能力可以分成不同阶段来培养,但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应该渗透到每一个学习过程中。准确的说,正是依靠学生建立的个人定位和职业规划,才能把不同课程的学习,融汇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中,需要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个人定位并且规划好正确的职业目标。这个过程也应该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只有把定位和规划落到实处,后期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即使做出再优秀的教材和软件,也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欣然接受。

参考文献

[1]倪海. “习得性无助”学生及教育对策.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10月第23卷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