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合集下载

现代设计艺术价值观的现代特色

现代设计艺术价值观的现代特色

大 众 文 艺77摘要:在经济文化已经形成全球化特征的21世纪,现代设计艺术已经发展成为既凝聚社会需求,覆盖着生活各个领域的庞大体系,同时还具有引领社会科技发展以及思想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它不仅仅是社会物质生产表层的装饰或美化活动,而是包括物质、审美、技术以及理想等多个价值层面的复合特性。

其特色在于在世界化的商业趋势与现代化的技术创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了现代设计艺术价值观的现代特色。

关键词:现代设计艺术;艺术化;艺术价值现代设计艺术,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所从事的所有物质生产活动。

通过现代设计的多重手段,付诸于其符合现代社会生存条件所需要的设计环节而完成,并赋予它以尽可能必要的合乎要求的完善形态,通过新科技、新材料和新工艺,艺术化的体现现代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需要的重要学科体系,融汇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精神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等多重价值观念于一身。

在科技、经济和文化已经形成全球化特征的21世纪,现代设计艺术的特色在于,在世界化商业趋势与现代化技术创新的时代条件下,已经发展成为凝聚多重社会生活的物质生活的艺术化追求,形成了趋于世界化一体化的现代特色价值观。

从艺术的角度能够在三个方面概括现代设计艺术其现代特色的价值观特征。

一、艺术化的现代生活诉求为现代设计创造发展的巨大空间艺术最具魅力的特征即就是那无法捉摸的如闪电一样一现而过的精神灵感!人们喜欢艺术、追求艺术,就是因为这种瞬间产生又瞬间即逝而难以言诉的永远令人琢磨的精神共鸣。

包罗万象的艺术化物质生活,其本质的内涵,就是满足人情感的审美情趣物质化设计活动,艺术化生活方式的追求成为现代社会现代化诉求的象征。

现代设计艺术,广义上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融入到任何一个设计中的现代思维方式的艺术性展开,是社会综合发展状态在物质实物形态上的凝结,以追求多重元素的外展性及相融性特征的创造为原则。

它对于接受者来说,不仅只满足实用者的物质享受,更着重于发展和塑造现实实用与人类思想空间的多种精神诉求。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中国文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打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涌现出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首先,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日益多元化。

传统的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依然存在,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涌现。

网络文学、微型小说、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这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形式,也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其次,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传统文学中,往往以英雄人物为中心,讲述其个人的奋斗与成长。

而现代中国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命运。

作家通过描绘个体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这种关注个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能体味到作品中的审美价值。

再次,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强调情感与思想的融合。

传统文学中,往往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达作家的情感。

而现代中国文学则更加注重情感与思想的融合。

作家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这种情感与思想的融合,使得作品更具思想深度,也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强调对现实的关注。

传统文学往往以历史为背景,讲述古代的故事。

而现代中国文学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关注。

作家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探讨,反映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呼吁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这种对现实的关注,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也更加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情感与思想的融合以及对现实的关注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现代中国文学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更具思想深度和时代感。

通过欣赏现代中国文学作品,读者不仅可以享受艺术的美感,还能够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创作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创作

170文化广场作家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的艺术创作都不能脱离其时代的背景与其核心的价值观。

在当今时代,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点,以人为本就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先进的思想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最集中的体现。

当今我国的各种艺术创作繁荣,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的体现。

这些艺术形式主要包括文学创作、曲艺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流行歌曲等形式的艺术创作。

有些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如曲艺和戏剧艺术等等;还有一些历史相对短一些,如电影、电视艺术等,电影、电视艺术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而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艺术形式;流行歌曲等当代的流行艺术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视。

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在其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在其推陈出新的创作过程中,都应该坚持以其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体现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才能够健康发展,使其繁荣昌盛。

当今时代的文化建设远不止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它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艺术作品不仅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而且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凝聚力。

二、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相应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灵魂。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作者:靳亚妮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7期摘要:在今天我们所面对着的世界一体化的文化大背景下,在面对着国际性的现代派和后现代的艺术潮流下,我们需要思考我们在这样的格局和背景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这个矛盾体。

关键词:艺术;中国;当代;价值;世界;一体化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82-01一、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取向提出的根源之所以提出这一思考是因为在过去的历史里,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着世界经济全球性的大文化背景。

在这种格局里,中国这样的东方发展中国家正以积极的姿态汇流到世界大市场之中。

但是我们又没有想过这所谓的全球化、一体化、却只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来主持、支配,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来支配整个世界,同时在文化上也挥舞着一把西方文化主义的旗帜。

因此面对着世界性的现代派和后现代的艺术潮流,新一代画家或是称为新新人类先锋派青年,在他们以先入为主的西方视觉文化艺术观念投身到全球通的网络之时,我们是否需要考虑:1.当代艺术应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2.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3.是否记得我是本民族的自我?4.中国当代艺术应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和正大气象?5. 当代艺术的发展怎样才能与文化建设新高潮同步?二、中国当代文化不能丧失主体性当然这种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创造了很多机会。

我们的艺术也毫不例外随着时代大潮的澎湃起伏应运而生出多元格局。

然而无可讳言的是,艺术的市场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例如在当今的一些画家中特别是青年画家中出现了诸如急功近利、观势跟风以及追逐时尚的浮躁心态。

究其根源在于民族文化自信心与主体意识的丧失。

30年代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有时,他的宗族自豪感占了上风,而在正常的自豪感与极端的保守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有时他的羞耻的本能占了上风,而在诚信改革的愿望与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和现代拜金主义之间,距离又是那么小。

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当代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确切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八五”新潮为标志,在到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地发展历程可以自然的表述为逐渐国际化的历程。

我对中国当代艺术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艺术要多元化。

“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回归的一个概念,如今所俗称的“当代艺术”已经被严重歪曲化了。

我认为真正的当代艺术才刚刚苏醒并真正的开始在本土文化里寻求其自身的价值。

”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我不去讨论它,而是讨论当代艺术的样子、背后影藏了什么?以及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第一部分我谈的是当代艺术的样子、背后影藏了什么?当代艺术处于边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话语权的问题。

在当时话语权还在现实主义那儿,当代艺术没有话语权,它就会通过途径取得话语权。

话语权的取得要通过三个方面:1.艺术创作语言(和现代、现实主义相联系的)2.艺术理论3.宣言、口号一、a.当代艺术创作语言:艺术语言非常丰富,在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更是不拘一格,不在是保持统一的风格,题材无限扩大,但少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会去宣传主流,写实的手法被遗落。

各种材料都有可能,包括架上绘画、生命体、多媒体影像技术等等。

我在这引用一句话“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b.理论语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有联系的,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继现代主义之后,于70年代后期出现的又一个文化变革和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文化概念,它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电影、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领域。

在这个时期,当代艺术家摆出思辨的状态,不在谈绘画和艺术,而是谈哲学、思想、人生。

但我认为艺术家不是哲学家,艺术与哲学是相通的。

但不能趋同。

c.宣言、口号:当代艺术以先锋的状态出现,作为先锋派,要有领头、宣言、口号。

从新确立游戏规则,比如说:“八五新潮,是中国艺术第一次在舞台上亮相,当时没有画廊,没有任何的艺术系统机构,环境。

这是中国第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新潮。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建构的一条路径——评邹跃进的《新中国美术史》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建构的一条路径——评邹跃进的《新中国美术史》
些艺术乱象 ,甚 至为建构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作品、理念 等史实出发,去理 解美术工 作者 观提供一条路径。 的想法,观念和动机.而这正是我们建 构社
对 我们每 一 个从事艺 术特别是 美术 创 会主义核心 艺术价值观的 基本瞄发点 和关键 作、美术教 育和研究 工作的 入来说 .并 不陌 点。 生,他枉不长的生命旅程 里,为我们呈现了 新 中国美 术史》光 :当代艺术中的西 方主义 、
国家 、民族甚 至自 己的曾经过往 都极 有裨
《 艺术导论》 《 毛泽东时代 美术》等一部部 益。艺米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可以反
精品。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 中国美术 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荧系和阶级关系, 新 史》 (9 9 0 0 14 2 0 ),删更为明晰地提供了建 也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人们的政治观点 法 掏社会主义核心艺术价 值现的一条路径。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观建构 的一条路径
砰邹跃进的 《 中国美术 史* 新

附 记 ‘ ・・ 燕 l W ’ (14 - to 992  ̄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其发生发展 象・但作者在研究方法和理论结构上有 很大
总是离不开物质形态的决 定作用 但 艺术又 突破,形成丁以新中国形象为研 究核心 的基
是人类独有的实践活动,其发展也必然 离币 本思路.比较好地揭示了2 世纪下芈叶 中国 O
开价值观的 指导和影响—— 无论是个体 的艺 美术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 新 中国美术
术创作与批 评活动,还是 大众的 艺术欣 赏与 史*还从思 想和观念的角度出发.描述 、分
传播话动 。在文化艺术的 发展和实践中 ,如 析和阐释 了新中国美术的 某些热 点 重点及 何科学地 定艺术价值,如何正 确认识 备种 难点问题。在整个研 究过程中.跃进 先生并 艺术形志与其背后所纠缠 的精 神世相 ,或许 不对艺术行为进行正 判断,也不对审 美价 邹跃进 的 《 新中国美术史 能 为我们 厘定某 值作出高低评价,而双从历史事件,人物 、

建构当代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及评价体系

建构当代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及评价体系
3.2 展望未来
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建构当代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及评价体系将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艺术家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将变得更加频繁,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日益提升。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视野,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不断完善中国艺术的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艺术形式和内容也将不断创新和变化。新兴艺术形式的涌现将给传统的艺术价值标准带来挑战,我们需要审慎对待,既要保留传统的精髓,又要积极拥抱变革和新生,不断开拓和拓展中国艺术的边界。
展望未来,建构当代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及评价体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完善和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具有现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现代性的价值标准使得中国艺术能够与国际接轨,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具有开放性。中国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和开放的态度,开放性的价值标准使得中国艺术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更具前瞻性和国际化的作品。开放性的价值标准也使得中国艺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通过这些特点的体现,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为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视野也可以促进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潮流的对话和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艺术之间的互动与碰撞变得更加频繁,中国艺术家需要关注国际艺术趋势,吸收全球文化的精华,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和观念境界。
在国际视野下评价中国艺术,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和开放地看待中国艺术作品,不仅要关注其本土性和民族性,也要注重其与世界艺术的联系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艺术更好地融入全球文化体系,展现出更加独特和鲜活的艺术魅力,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作者:薛元明来源:《中国美术》2015年第05期讨论“当代艺术”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很多止步于表象分析,将不良结果的罪责归结为事件本身乃至某个人,往往舍本逐末。

林林总总的不良现象,直接原因在于评价标准的失范。

评价标准是动态的,是多元的,没有必要定于一尊,但前提上,具有核心价值观。

也就是说,必须是具备核心价值观前提下的多元化,否则,就是为所欲为。

当代艺术正面临这样的现实境况。

所谓的艺术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放入到整个社会领域之时,才会显露出来。

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时,才会凸显出来。

如果不能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只就某种单一的艺术形式,必然局限于本身的价值层面。

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

问题的解决要回到问题本身。

针对当代艺术价值观的梳理,先要对“当代艺术”进行必要的界定。

“当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也是一个临时性概念,所谓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当代”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某一时段的习惯性概括,通常身处这一时期中人的自称。

就目前形势而言,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的方面来说,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指称当下时代的艺术及当代形态的艺术;从广义的方面来说,包含存在于当下社会的一切艺术形态,分为“当代的”和“活在当代的”。

但是,“当代艺术”不是一种类化形态。

因为时间是连续性的,不能凭空隔断,而且当代很快成为过去,此即其时间属性。

再者,就“艺术”本身而言,包罗万象,书法、绘画、油画、雕塑、设计等,无所不包,既有共同的特征,而且目前所出现的症结是相似的,因为毕竟处于同一个社会形态之下,但彼此之间的本质差异巨大。

以书画为例,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

概而言之,一是不依赖于技术,完全是手工作业,仍然要归结为人心和人性的范畴。

当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势必对书画家主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甚至扭曲人的心态。

当代艺术创新和价值观

当代艺术创新和价值观

当代艺术创新和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当代艺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下,持续推动艺术创新,并且维护和弘扬艺术的价值观,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创新的源泉艺术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对时代的理解和对环境的感受。

在当今世界,我们正经历着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变革和演化,这些变化对艺术创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要想创造出富有创意和前瞻性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的了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影响背后的本质。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个体在时代变革中的角色和责任,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二、多元性的追求创新并不是创造某种新鲜事物,而是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已有的东西。

在当代艺术中,多元性的追求成为了创新的表现形态。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不同形式和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多重的视觉和感觉体验。

这种多元的追求不仅是对个体兴趣和风格的诉求,更是对全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共识。

多元性的追求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验和不同兴趣领域的交叉和碰撞,从而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三、纯粹主义的反思艺术创新不应该是一种盲目的追求新鲜感和激进程度,艺术家们也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和跟踪自己的价值观念。

纯粹主义的反思成为了当代艺术纠偏和协调的重要标志,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贡献,从而对艺术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进行修正和调整。

通过反思和纠偏,艺术家们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同时在风格和命题上做出更有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的作品。

四、价值观的维护艺术家和观众都需要维护好艺术的价值观。

艺术的本质在于传达情感和思想,艺术家们不能只是为了迎合观众,而放弃自己的创造自由和个性表现。

观众们也不能过于看重表面的激进表现,而忽略艺术作品的自身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摘要:艺术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费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也不断发展和优化。

中国当代艺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消费主义文化时期,在实际中要认识到消费主义理念下的艺术创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发展中具有充足的发展动力支撑,各方面的因素可以有效集中在一起,实现艺术创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在这种环境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重点研究中国当地艺术创作中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体现,在实际发展中不断优化内容结构,从时代发展的需求出发,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不断推进艺术创作的提升。

关键词:当代艺术创作;消费主义;价值观念艺术创作建立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之上,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会直接反应在艺术创作中,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艺术创造中受到政策发展的影响,艺术的真正内涵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艺术创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代艺术发展逐步走向了良性地方发展道路。

在研究中认识到艺术创造与时代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时代的特征会通过艺术创造展现出来,在消费主义时代下,各种相关的价值观念会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

本文对当前我国艺术创造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探索其内部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达到提升艺术创作的目的。

1.当代艺术创作环境分析经济条件的改善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创作的空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下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呈现出落后的态势,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环境,需要艺术创作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从而促使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跳跃式发展。

在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艺术创作是为消费主义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实现艺术创作的良性发展,但是在实际中可以看到,这种努力与尝试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代艺术及其价值观与表达

当代艺术及其价值观与表达

当代艺术及其价值观与表达当代艺术是指由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录像、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影响。

然而,当代艺术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吸引着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表达方式密不可分。

当代艺术家通常以超越经验和认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关注的焦点和审美格局大不相同于传统艺术,这使得当代艺术有着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当代艺术作品不再追求一种具体的形式和技巧,而是通过多种媒介和材料的组合、表现主题和创造性的手法来呈现更为丰富和复杂的艺术形式。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体验,他们还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人类社会的现实情境和社会责任。

当代艺术通常与现代社会的人文思想和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如女权主义、环境保护、人权和社会公义等。

当代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界的束缚和拘泥,借助自己特有的审美体验和创新方式,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更为深入和多元的思考和反思。

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领域。

当代艺术作品具有它们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文化、精神和政治等方面的思想启示。

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更在于通过艺术的形式与思想,传达了人类共同的经验、潜在的可能性和全球性挑战。

与传统艺术相比,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显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式。

当代艺术在创作和展示中透露出来的思想和价值观,激发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各种认知和想象,同时也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当代艺术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展现了一种新的审美观点,也为我们展现出了在当代社会中诸多重要的价值观点,因此,在不断地创新中,当代艺术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现象,它也在不断地推动我们的精神追求,为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更为宽广和开放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也经常引发对于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的争议和分歧。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理念取向与发展走向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理念取向与发展走向
中国观念艺术 的“ 反艺术 ” 本质与西方不 同 , 不是有关艺术观 念 的内部逻辑的发展定义 ,而是 由于受到了外部社会环境 的
然, 丰盈却又充满危机。按照线性的历史 时期 , 可将这一时期
的中国当代艺术分为 四个阶段 : f )拨乱反正” _ “ 一 时期 17- 18 9 6 94年 , 刚刚从十年浩 劫 中走 出来的 中国 , 还没 有完全走 出思想和艺术的意识形态禁铜。 在这一时期 , 架上绘
术 。在这几十年 间, 中国艺术发生巨大变化 , 混乱而又生机盎
虑。 此时绘画作 品的共 同特点 , 一方面在于内容 目 标上追求思 想深度 , 具有美学 随笔浓厚的哲学意味 、 的社会使命感 和 神圣 神秘 的宗教性 ; 另一方面 , 反抗社会传统和美学传统的观念艺 术, 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始在中国萌生 。但需要强调指 出的是 ,
义” 艺术家们则 以人 民大众 日常生活的变化作为创作 主题 , 通
年 。中国当代 艺术在形式方面更多地 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和 当代主义艺术 的内容 。 的内容更多进入到了本土文化 , 艺术 其 中包括 : 草根性 、 、 性 身体 、 女性主义 、 本土化运动等各个 主题丰富。中国当
21 0 0年第 2期 总第 7 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 OMI C RES ARCH GUI E E D
No2, 0 0 . 2 1 S r lN . 6 e a o7 i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理念取向与发展走向
陈 清 华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 金华 3 10 ) 2 0 4 摘 要: 中国当代 艺术的发展 历程伴 随着 中国社会 和文化的激烈 变革。中国当代 艺术与西方 当代艺术在 时间背

当代艺术发展与价值的探究

当代艺术发展与价值的探究

当代艺术发展与价值的探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当代艺术以其前卫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价值成为学者们和艺术家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首先,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是其中两个最显著的因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信息传播和运输的便利性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这使得艺术家们更能够以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意识去创造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更加多元和多样的艺术风格。

另外,当代艺术的发展还受到科技进步、社会变革和个性化精神的影响。

艺术家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出更加前卫和颠覆性的艺术作品。

同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和思想。

其次,当代艺术的价值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相比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更注重表达和探讨社会和人类的问题,注重创新、独创性。

这种“突破传统”的做法被批评为激进和难以接受,但是,这种突破也使得当代艺术得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现实和心理焦虑,从而激起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反思。

艺术不再仅仅是装饰性和娱乐性的存在,而是具有更深刻的重要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对于当代艺术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例如,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家的创意和创造力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线条、形状和结构的运用,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让人们感到震撼,又让人们从中获得美感。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的作品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家通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力融入到作品中,以此唤起人们对当代社会的反思。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和前瞻性的领域。

它不仅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创意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表达和探索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认知。

当代音乐创作的“中国性”价值观

当代音乐创作的“中国性”价值观

当代音乐创作的“中国性”价值观作者:张浩哲来源:《音乐生活》2022年第09期辛丑冬初,“和乐中西融创未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管弦乐、民族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分别于2021年12月4日、12月1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成功举办。

作曲家们将对自我个性、民族精神、创新突破的理解以及音乐上的美学理念融注进作品之中,使得整场音乐会在作品风格上百花齐放,针对本次音乐会的讨论与评价也是百家争鸣。

笔者认为,不若将其评价为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未来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及当代专业作曲如何融入中国标识的一次创新尝试。

如何以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对当代音乐创作进行评价,我们需要向历史乞灵。

中国专业音乐发展至今逐渐产生出一种文化认同,而中国专业作曲家这一职业与生俱来地秉持着这一文化认同,由它所产生的价值观使作曲家们无形中肩负着在艺术造诣(艺术性)、时代发展创新(时代性)和民族走向世界(民族性)这三个方面追求可能性的使命,他们的音乐自问世的一刻起便受到这一价值观的审视,对于这一价值观,称其为现代音乐的“中国性”。

艺术性是音乐形式的审美价值之体现,艺术的本质是表达与接受,因此作曲家在进行自我表达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听者的接受程度,音乐内容上的美学观念需要指导形式,为了突破现有范式而强加异响并非创新,简而言之就是要创造美的音乐形式。

当然,所谓的美既不是附和大众的媚俗,也不是象牙塔的曲高和寡,而是需要作曲家们在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中做出权衡,雅俗兼顾。

同时,当下的中国音乐正处于一个历史潮流的垭口,它的左右是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两座大山,它的身后是无数历史中的范式,时代的大浪拍打着,迫使它不断突破创作的边界、建立中国作曲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便是时代的任务;其次,作曲家们需要在音乐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标识,实现对现代作曲这件“舶来品”的中国化,这便是民族的任务。

而可能性追求是内赋于“作曲”这一實践活动当中的根本价值观,它要求作曲家不断追求超越已有的范式、超越音乐创作的边界,探索无限的可能,作曲家需要通过可能性追求这一手段来对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价值做出贡献,这便是“中国性”的考量。

当代文艺与社会价值观

当代文艺与社会价值观

当代文艺与社会价值观一、引言文艺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一直是社会价值观传承和引领的重要力量。

如今,在当代社会的急剧变迁中,文艺与社会价值观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又深刻。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当代文艺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积极探讨如何使文艺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二、当代文艺反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当代文艺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既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又对社会价值观进行反映和诠释。

与传统的单一主流价值观不同,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文艺也呈现出了多元性的特征。

例如,在青年身上表现出来的多元文化、多元性别、多元情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同时也为文艺提供了更多元和更充实的人性话题。

三、当代文艺与人性价值观的关系人类文明历史上,人性价值观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和文化表达的核心。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传统的人性价值观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的价值观也在涌现。

对此,当代文艺应该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将其与人性价值观相结合,体现出更深层次、更多元和更复杂的文化现实。

四、当代文艺呼唤社会责任感一直以来,文艺作为社会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自身审美和艺术追求的追寻,还肩负着宣传正确价值观和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责任感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艺术家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文艺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创作呼唤社会的责任感。

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文艺作品也应该注重审美价值和观众感受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文化反思和人性思考。

五、结论当代文艺与社会价值观紧密相连,它们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印证。

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文艺需要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艺术家需要有更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创作与社会需求及时相应的文艺作品,推动当代文艺事业迈上新台阶。

当代艺术的价值演讲稿

当代艺术的价值演讲稿

当代艺术的价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本身,更体现在对社会的影响和启发上。

今天,我将围绕当代艺术的价值,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和思考。

首先,当代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能够深刻地反映当代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融入作品之中,从而呈现给观众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世界。

这种表达形式不仅仅是对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呈现和批判。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当代艺术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

当代艺术家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而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正是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得当代艺术作品在呈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

最后,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念的引领和启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表达,能够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

当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常常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当代社会,当代艺术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于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启发。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当代艺术,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核心价值观是艺术创新的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艺术创新的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艺术创新的灵魂中国***的十八大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明确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将对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家必须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历史潮流,身体力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艺术创新的灵魂,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艺术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僵化、萎缩、凋零。

然而,艺术创新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峰,立足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以一定的核心价值取向为指南,才能顺利实现。

任何艺术创新都不应该是为新而新,而是在一定的美学传统和艺术传统的土壤上进行的,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展开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文艺的倾向性,至今为止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倾向性的文艺,不过,文艺的倾向性应该以美学的方式显现出来。

恩格斯在《致明娜·考茨基》的信中指出:“我决不反对倾向诗本身。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

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须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1]实际上,从价值论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文艺的倾向性及其美学显现方式就是恰当地处理人类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的关系。

所谓价值就是事物与人类的需要的关系所形成的属性。

所谓价值观就是一定历史时代人类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而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一定历史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人类价值观念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高岭2009年7月6日—8月9日我在去年底《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①]一文中,首次对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界一些学者在访谈或着述中每每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和内容上的特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为此,我在该文中专门用一定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名词概念和一种艺术实践,在中国最近二十年来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境,指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内容特征,不能不首先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语境,任何艺术批评不能脱离艺术实践的历史语境,任何价值观的梳理不能不面对既有的事实实践。

在最近完成的为2009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论文中[②],我又具体从话语叙事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抽象观念风格的形式主义叙事手法,都是艺术家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建构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努力。

我特别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强调:“对艺术叙事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与这种工作在中国具体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被使用的方式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因为一旦我们从包括艺术叙事在内的艺术象征形式进入到它的社会运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面临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被用于建立特定价值观和规范化的社会共识的复杂性。

”[③]现在,我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问题在进入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和理论困惑与争议,做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以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全貌,从而表明任何学术命题的提出决非主观愿望和情绪所能左右,必须首先明确该命题的逻辑自恰性。

价值观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正像上面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带入到社会运用领域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

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象征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象征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才会突现出来。

单一的艺术象征形式,即单一的艺术作品的视觉符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尚未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

因此,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这样的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的。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是如何被带入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中的呢?一.现实背景分析这首先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经济体有关。

最近据预测,中国的经济今年年底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也就是说,中国最近30年经济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所以对文化上国际形象的诉求就顺理成章地提了出来。

可是何种艺术的象征形式能够体现出这种文化上国际形象的诉求呢?我们今天用何种文化的形象来与这世界上其它民族、其它国家进行分享,或者进行沟通,或者争夺一席之地呢?再具体点讲,什么是可以和西方沟通的艺术媒介及艺术语言形态呢?是那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传统的民间文化吗?多年来艺术交流的经历已经向我们证明,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传统的水墨、传统的书法,传统的篆刻等等,不能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形态,无法作为一个公分母来被人分享。

而油画、雕塑、摄影,包括一些新近的艺术媒介,从媒介角度来讲是可以和西方进行交流,因为它们正是今天世界范围内当代艺术普遍使用的艺术媒介与语言形态。

我们今天知道要用英文来和西方人交流,因为英文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兴起,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交流语言。

我们不可能简单地认为持何种语言的事实中存在着霸权问题,存在着话语权的问题。

语言本身是用来交流思想,是用来分享思想成果的,世界上的人们为什么在现阶段普遍使用这种语言而不使用那种语言,是因为语言背后所体现的一系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我们使用这些从西方传来的艺术媒介,并且借鉴其艺术语言形态,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照搬、照抄,也不意味着这些艺术媒介和语言形态本身是僵死和静止不变的。

实际上正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借鉴、引资以促进和转化自己的研究开发一样,我们的文化艺术也一直在和西方碰撞、交流。

碰撞交流的结果自然是要寻求自身的一种形象。

所有中国艺术工作者都希望通过学习、借鉴和交流,寻找到再造中国当代艺术新形象的有效路径,希望中国自己的艺术能够经过当代文化的转换,形成一种当代艺术形态,能够立于世界当代文化之林。

如果我们把眼光回溯得更远一些,就会看到,这种想树立自我形象的文化诉求,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因为早在古代,我们的文化就始终处在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吸收的过程中。

佛教不是中国原产的宗教,佛教从东汉开始传到中国来,一直到唐代中期,经过了几个世纪,才融会为一种中国自己的宗教,其造像艺术的语言形态,才形成了丰腴圆润、优雅怡然的中国艺术形象。

在此之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其造像风格很大程度上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异域民族的文化色彩。

如果说对佛教的吸收和再造,是两千年前在一个共同东方的语境里进行的,历时六个世纪,那么,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东西方跨越万里空间的碰撞和交流,何时能够出现一种新的符合中国自身的艺术象征形式呢?我们当然不会再需要六个世纪的漫长时间,因为今天世界的交流途径和速度远非一两千年前可比。

因此,我可以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作为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概念,被一些人提出来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焦急迫切心情,甚至包括塑造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的策略需要[④],因为我们每一个中国艺术工作者,都生活在这样的现实社会环境之中,这样的思考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和进行着,因此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土壤。

可问题首先在于,这个价值观究竟在哪里?它以何种形式被呈现出来,它是否适用于所有今天同时代的艺术,而不是有所具体所指?面对一个无限放大的“当代艺术”,这个价值观是否还具有具体鲜活的内涵?[⑤]在无边的“当代艺术”面前,这个价值观还能否被具体地描述出来?二.学术背景分析其实,价值观问题,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形象问题,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来的。

从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发展历史看,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就开始出现了关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讨论,当时的讨论,早已大量涉及到身份认同的问题,价值认同的问题,以及中国艺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自己的形象,等等。

身份认同的背后就是价值归属的问题。

所以说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问题,在十几年前,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讨论中间就已经包含了很多理论上的思考和争论。

[⑥]当然,当时讨论“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在艺术界的主要缘起是因为中国艺术家开始受邀参加各种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展览活动,而从更加广泛的社会整体层面来看,其主要缘起是媒介的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即网络宽带等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传播,以及由此形成的西方当代大众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渗透。

如果说,十几年前开始的讨论,起初还透露着各方面人士的担忧和焦虑的话,那么,今天这样的话题重又提起,就不再简单地是围绕着要不要参加国际展览活动,或者更大范围讲不再是围绕着传播媒介的合法性和技术性层面纠缠不清了。

我们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国参加展览,我们也都在使用并享受着这些媒介技术,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开始使用新出现的各种媒介和技术进行艺术创作。

面对这些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究竟是什么又勾起了我们这样的话题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打造”出一种可以辨识的艺术象征形式或者说国际形象呢?这种形象能够被有组织地设计出来吗?如果能够被设计出来,它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呈现呢?当艺术媒介、语言、风格和形态不再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优劣高下和相互交流的屏障的时候,决定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和异质性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看到,在今天的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看来,我们缺少的是“文化软实力”,也就是超越科学技术甚至超越文化媒介形态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即文化艺术内在的精神、内核上的品质。

而从文化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术语表述出来,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符合当代艺术实践的“方法论”。

而个别学者更是将这种缺乏提升为尚待证明的“价值观”的高度,并且拿出的“灵魂”论来比喻。

[⑦]正像十几年前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争论那样,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被一些学者多次触及甚至被个别学者反复提出,从问题提出的逻辑方式看,其实依然存在着一种危险,即把非中国的当代文化艺术以及非中国的个人或组织机构,所发生的支持、展览、购买和拍卖中国当代艺术的行为和活动,对象化、异己化甚至妖魔化。

在这些学者的潜意识中,非中国的当代文化现象、个人或者机构组织,作为中国的“他者”,有其强势的“国际形象”、“方法论”、“价值观”和“灵魂”,正是这些后者决定了非中国的当代文化在今天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因此,今天中国的当代文化艺术若想超越非中国的其他当代文化,或者要与其他文化平起平坐,就必须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灵魂”。

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年前国内学术界强调弱势文化的多元性和边缘性,以此对西方中心文化构成一种批判性和解构性,拒绝文化一体化,即西方化,或者更准确叫美国化。

那么,今天这一系列学术内部理论思路的出台,更希望以此来“颠覆”[⑧]非中国的“他者”文化的理论支撑,从而在学术的内部核心部分找到超越于西方的软实力。

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不仅在文化的地理地缘、经济地缘和政治地缘上,我们的一些学者过去十几年来习惯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即便是在文化内部的理论建设和价值取向上,他们也总是愿意预设出一个尚待证明的自主主体以及一个不证自明的客体“他者”。

也就是说,西方学术界现代以来所反对和反复警醒的二元思维模式,在东方的中国却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尽管后者在学术渊源上清楚地认同对二元模式的抵制。

也正是中国学术界在思维模式上的这种反复无常和随机性,容易在进入社会运用时浸染上浓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像“价值观”这样根本性的课题,就必须格外谨慎和尽量清楚明白地界定和讨论,否则,只能是个别学者进行所谓漫无边际的随意性批评的托词,并无实质性意义。

价值观与世界观和人生观现在,如果我们还想推进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上述一系列理论思路和表白的话,就不能回避认识和解释究竟什么是“价值观”这个概念了。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中的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指人们所认为的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去追求和珍视的东西,它既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常用“贵”来表示“价值”这一概念。

“贵义”,就是把“义”看做最有价值;“贵生”,就是把生命看做最有价值;“贵利”,就是把利益看做最有价值。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