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合集下载

中文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探析

中文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探析
第2 4卷 第 6期
V0 _ 4 No 6 l2 .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20 0 9年 1 月 2
D c2 0 e. 0 9
J u n l fHu e le st f T c n l g o r a b lUn v r l a i n 0 i e eN ewo k La g a e h t n a d z t0 fCh n s t r n u g
ZH ANG in pn Ja — ig.LI Bo U
( c o l fF r i nL n u g s S h o o o eg a g a e 。Hu e U i .o e h oo y。Wu a 3 0 8 C i n b i n v fT c n lg h n4 0 6 , ha )
p e r h o i s O i s n c s a y t a e a c r e ta p o c O s a d r i i g t e ln a e e f c i e y:f s ,l n u g p c f a in, i s a e t e re ,S ti e e s r O t k o r c p r a h t t n a d z n h a gu g fe tv l i t a g a e s e ii t r c o
Ab ta t s r c :As La gu g o s h sbr u tma y n g tv m p c s hen t r p cf d l n u g s h v t r c e o ea d mo e a t n n a e l s a o gh n e a i ei a t 。t e wo k s e i e a g a e a e a t a t d m r n r te — i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作者:庄雁青来源:《湖南教育·上》2013年第04期网络让人们的思维模式、人际交往形式、学习生活方式受到极大影响,而最突出的则是语言表达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随之出现的网络语言失范现象,则成为语言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网络语言失范的主要表现文字符号化。

网络环境中经常出现各类标点、符号、数字、图像等非文字形式的语言元素,而随着这些元素使用频率的增加,许多大学生则干脆将其取代文字:将一些键盘标点和符号相组合,表达相应的语言含义,传达某种情感;通过数字与文字的谐音匹配,将数字作为文字的代码,比如:88代表再见,94代表就是;通过使用英文和汉语拼音的缩写来代替完整的词句,比如:用LOL来代表英文Laugh out loudly(放声大笑),用BTW来代表英文By the way(顺便一提),GGJJ就是中文“哥哥姐姐”的拼音缩写,SGLM就是中文“帅哥靓妹”的拼音缩写。

语句零碎化。

网络环境中人们非常喜欢使用简短的词句,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些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如微博、微信等,由于对文字发布数字的限制,更使得大学生习惯了短篇幅的文字表达,比如:在微博、微信中发布个人照片或者网络图片再配以三言两语进行描述,在个人微博中用零碎的词句写日志;网络聊天软件如QQ、MSN、微信、飞信等都具有个性签名功能,很多大学生三不五时的就写下几个词或者一两句话来更新个人签名,展现自己的实时状态。

用语随意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网络语言环境的虚拟性也难以受到日常语言规范的限制,大学生在网络中用语不顾及语法和规范,文字往往过于口语化,错字频出,语序颠倒,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够规范,甚至不使用标点符号。

此外,大学生喜欢用中西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表达,在一个中文句子中时不时夹杂英文词汇,并以此为时尚,比如:这是what (什么)、我不care(在乎、关心)、给我look(看)一下。

言论粗俗化。

网络文化崇尚的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很多网络词汇以千奇百怪的形式出现并广泛传播,比如大学生在网络中经常使用的:偶(我)、东东(东西)、虾米(什么)、酱紫(这样子)、表(不要),一些网站、论坛、博客上也经常会有网友随意辱骂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恶意诽谤他人,大学生受到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也时常会出言不逊,脏话连篇,言辞恶劣、粗俗。

网络信息道德规范

网络信息道德规范
网络信 息道德 规范
韩壮
一、信息道德安全
二、网络பைடு நூலகம்德
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 明公约
网络信息道德:是指 在信息的搜集、处理 和应用过程中应遵循 的伦理规范。
1、网络谣言 2、网络暴力 3、网络诈骗 4、网络语言失范
今年(2017年)2月17日起,部分网民在微信群、 微博传播称“2月17日,河池巴马、凤山、天峨等 县部分村民出殡发生桥梁垮塌事故多人伤亡,当场 死亡十余人,受伤十余人。”并配有相关的视频和 图片。该信息迅速在微博微信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 河池警方获得信息后迅速介入调查。经查, “2· 17”网络信息及视频图片纯属谣言,该信息及 视频图片为2014年2月24日发生在越南的一起坠桥 事故。查实后,河池警方立即启动网络舆情处置预 案,开展舆情引导,多渠道公开辟谣。 与此同时,河池警方组织精干警力对假信息源 开展调查,落地查人。经查,该信息首发传谣者为 河池市凤山县某建筑公司员工陈某。目前,公安机 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陈某 采取行政拘留措施。
乔任梁的离开让人们开始反思网络暴力。众所周知 ,他曾遭遇两次十分严重的暴力事件。一次是上《我们 相爱吧》,因为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和徐璐“没可能” ,微博上一片评论都在骂他“炒作”“玩弄徐璐感情 ”“骗子”……还有一次是在天津塘沽爆炸事件期间, 他发了一条微博,因其中“自取灭亡”“人肉”等词欠 妥被网友们吐槽。后来乔任梁删了这两条微博,发了一 条“天津,平安”。还向牺牲的消防战士家属捐款100 万,但是这条微博下依然是骂声不止。“从来没有卸下 的眼线”以及偏爱粉红色,“布置得像一个女孩子的闺 房”也一直是群众喜欢围攻他的话题。 乔任梁走了,可网络暴力仍在继续。蔡少芬过生日被 网友骂:乔任梁去世了你还有心思过生日。同样工作完 累了吃碗面的蒋欣也被网友们骂了:乔任梁都去世了, 你还有心思吃面! 此前因为未通过微博对乔任梁去世事件发声,乔任 梁的好朋友赵丽颖一度被骂得很惨,她在一次采访时忍 不住落泪:“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不同,自己不想通 过微博来表达悲伤,还请大家尊重逝者。” 被骂得更惨的是陈乔恩,仅仅因为不发微博,就被 骂是冷血是假朋友。参加乔任梁追悼会时,陈乔恩哭到 需要助理搀扶,却因为在机场穿的鞋上有红色,再次遭 到网友指责。主持人李艾忍不住在微博发文回呛恶意评 论的网友:“如果你是真的爱乔任梁,是否也能心疼心 疼他的朋友?”并指出陈乔恩穿的鞋子上有红色被人喷 ,但其实乔任梁有双同款。

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

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

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张颖炜张玲内容提要网络新闻语言作为新媒体时期公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对大众语言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网络新闻更多关注和追求新闻的及时性、时尚性和受众的点击量,忽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本文分析了网络新闻语言在语言规范化上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在公民母语能力上的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在构建国家语言能力时,忽视了新媒体语言环境对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消极影响。

促进网络新闻语言向规范化靠拢,对促进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的国家语言生活有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语言公民语言能力规范化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就新闻传播来看,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正逐渐被网络新媒体取代,网络新闻异军突起,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受众数量上已远远超过传统纸媒#网络新闻语言与传统纸媒新闻语言相比具有通俗化和时尚性的特征。

(一)通俗化通俗意味着浅显易懂,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

网络新闻面向全体网民,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阅读量,在语言表达上迎合了网民的大众阅读需求,表现出一种平实化的、通俗化的语言特征。

其主要做法是使用口语词、方言词、缩略语等。

1.口语词、方言词的渗透网络语言为了通俗易懂,多使用口语词和方言词,这与传统纸媒的书面语风格是不同的。

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口语化通俗化倾向,不仅满足了者的求,在上了网络闻的可接受性。

如:(1)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剩下的贫困户咋安排?(腾讯新闻,2017-11-2)(2)面对支付宝和微信两大移动支付“武林盟主”,苹果支付这个“洋支付”想另立门派恐怕难上加难。

为啥?(人民网,2018-1-12)(3)老爸被凳子卡头儿子在一旁拍照(人民网,人民视频,2019-6-17)“咋”和“为啥”中的“啥”都是方言疑问代词,“老爸”是口语词。

网络新闻中使用这些词语,显得更接地气,能带动新I点击量。

2024文明网络用语倡议书(30篇)

2024文明网络用语倡议书(30篇)

2024文明网络用语倡议书(30篇)2024文明网络用语倡议书(通用30篇)2024文明网络用语倡议书篇1网民朋友们: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加快到来,网络正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和表达意愿的新兴媒体。

各级各类网站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网络谣言、虚假新闻、低俗广告等不良信息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破坏了网上舆论生态,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特向全盟互联网各行业、广大网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1、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七条底线”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中国互联网协会《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不发布危害国家安全、违反法律法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害信息。

3、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自觉养成守法上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做到“上文明网,做文明人”。

4、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保证自己传播的信息健康、合法、客观、有益,坚决抵制各种不良信息。

5、提高自身文明修养,坚守道德底线,养成良好习惯,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不造谣信谣传谣,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在网上恶意谩骂、诋毁他人。

6、主动抵制和举报各种网上不良行为,坚决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积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

7、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带头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带头清扫网络垃圾,带头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争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中国好网民。

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分析

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分析

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开始使用大量的网络语言,从而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粗俗和不文明等。

由于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和传统语言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大大增加了其负面影响,所以语言研究者要重视这一方面,同时积极研究相关的语言,使其可以健康和文明的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是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词语,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

最开始的网络语言主要是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和网民使用在网络上的语言。

产生并运用于网络上的语言就是网络语言。

随着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使其负面影响大大增加。

因此具体研究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一)网络语言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网络上,网民们普遍存在网络语言使用失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词语的变异,对词语随意理解,使人们的理解难度增加,同时对表意文字的完整性造成了破坏。

如天才被理解为天生的蠢材、可爱被理解成可怜没人爱等。

有的表意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根据键盘上的符号将新的表达方式创造出来,虽然其比较生动,但是难以理解,如夫妻用-7表示等。

有的将原词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形式代替,如哥哥用GG表示、漂亮妹妹用PLMM表示等,或者将原词用英语字母的缩写形式代替,如面对面用FTF表示、女朋友用GF表示等。

另外有些音译词的美感不足,其主要是浪费网络资源,如奔腾处理芯片第二代PII用屁兔表示等。

2、顛倒传统的语法,主要表现在为三方面:第一、没有合理的搭配,如名词一般不会用“很”来修饰,但是在网络语言中,这种情况经常可以见到,如很风景等;第二、没有正确的语序,如“我走先”;第三、混合汉语和英文,如正郁闷着,用郁闷ing表示、开玩笑用joking de,这样既用汉语,又用英语,使其没有规范性,这些都与现代语言的规范不符。

(二)冲击着语文教学1、网络语言对学生正常的语言学习造成影响。

网络语言的坏处

网络语言的坏处

网络语言的坏处汇报人:2023-12-16•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目录•网络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语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网络语言对社会道德的挑战01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随意创造的新词,这些新词往往不符合传统语言的规范,给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困扰。

随意创造新词网络语言中往往省略语法结构中的某些部分,如主语、谓语等,导致语法结构混乱,影响语言的规范性。

语法结构混乱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导致语义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

由于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快捷性,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混淆了语言的准确性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语义模糊淡化了语言的情感色彩网络语言往往注重简洁和快捷,缺乏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使得语言变得冷漠和枯燥。

过度使用表情符号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来代替文字表达情感,过度使用表情符号会削弱语言的情感色彩,使语言变得单调乏味。

02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简化语言网络语言常常使用缩写、表情符号等简化语言形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简化语言习惯,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

创造新词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新词、俚语等,这些词汇往往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误解或混淆。

语言暴力网络语言中有时会出现粗俗、暴力的语言,容易使青少年误以为这样的语言是正确的,从而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

误导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削弱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深度网络语言往往只注重表面意思,缺乏深度和内涵,长期使用容易使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

忽视语法网络语言中往往忽视语法规范,容易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语法习惯,影响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缺乏文化底蕴网络语言往往缺乏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容易使青少年对传统语言和文化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其文化素养。

网络语言的使用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网络语言,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浅析大学生网络语言语法失范现象

浅析大学生网络语言语法失范现象

浅析大学生网络语言语法失范现象摘要: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学生群体是网络语言重要的创造和传播群体。

但是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大学生自身的特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语言失范现象屡见不鲜,文章主要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的语法失范现象,并从词法失误和句法失误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语法;语法规范;失范;传播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与完善,它不同于普通话,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方言”,周洪波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他将其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论坛上的常用词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网络语言”多数指第三类,所以本文以这类网络语言为研究对象。

网络语言除了在文字、词汇、符号使用方面有所创新,在语法上也有特别的使用规则,这些网络用语简洁生动,易于传播,常常以幽默的方式表达网民心情或反映现实,给人以新奇的感觉,但是其中部分网络语言语法的使用规则有悖于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规定,这阻碍了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进程,因此,网络语言的语法失范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

综合来看,中国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是以受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学生为主,所以,笔者从南通大学吧、北京大学吧、南京大学吧、四川大学吧、华东师范大学吧、厦门大学吧等6所高校网络贴吧中截取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这半年中大学生发布的帖子里的网络语言与标准语言进行分析对比,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语法失范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

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所依据的一套规则,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规律,另一个指语法学,本文中分析的语法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

语法错误指的是句子中出现的不合语法规则的现象,又可分词法失误和句法失误。

网络失德,道德失范现象举例及针对性办法

网络失德,道德失范现象举例及针对性办法

网络失德现象举例及针对性办法网络失德的定义: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內心信念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进入网络时代后,我们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对维护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某些人基本道德的缺失与不健全,导致网络道德调节作用弱化或失灵,甚至可能使整个网络空间尤其是网络新闻传播领域混乱无序,这就是网络失德。

从网络传播的过程来看,网络失德可以分为:网络信息发布者的道德失范,网络信息接收者的道德失范,网络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范。

网络失德现象及针分析:事例:就在前不久的军训期间,一个女生军训期间热舞走光的事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该事件较全面反映了网络中的各种问题。

最开始,有人发布了相关信息并将相关视频非法销售至网络平台上,各种媒体评论区化为一潭浑水。

人们议论纷纷的同时,很快又有人指出这位女生是刻意为之,因为视频中可以明确听到台下观众多次提醒,怀疑她是有意博眼球,自我炒作,对该女生加以谩骂和恶意评价。

随即,又有人造谣该女生是山东某高校学生并对该校大加贬低,以致该校后来发布辟谣声明澄清。

(消息来源于网络)在这件事中,体现了网络失德的以下具体表现:1.不良信息泛滥2.色情污染3.蓄意炒作,哗众取宠4.恶意中伤,网络暴力5.谣言泛滥分析:从网络的传播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

首先,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性,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接收者也会对网络环境产生影响。

而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这种影响几乎只与网民这个行为主体有关,因而接收者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是主要影响因素。

如果网民素质低下,就容易产生恶意中伤和网络暴力事件。

其次,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

因此信息发布者的道德修养,发布动机,意识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果发布者心怀鬼胎,道德败坏,就容易导致哗众取宠盛行,不良信息和谣言的泛滥。

网络语言传播的失范与规范

网络语言传播的失范与规范

1 2 6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 0 1 3年
大众 , 网民对一 些汉语和英语 词汇进行改 造 , 对文字 、 图片 、 符号等 随意链接和镶嵌 , 创 造 出大量 的汉字 、 数 字、 英 文字母 混杂组 合 的新 词 汇 , 出现 了一 些完 全不 符合汉语规范表达方式 的网络语言 。 更有甚者在 网上 传 播交 流一 些粗俗 、 下 流以及带 有暴力 的语 言 , 网络 语 言存在严重 的失范 问题 。 网络语 言一方面丰富 了民 族语 言 , 另 一方 面网络语 言失 范也给 民族语 言 、 现代 汉语规 范化 带来 了一定 的 冲击 , 造成 了一定 的 ‘ 烧 伤 度’ , 不仅破 坏了汉语 的纯 洁和健康 , 还对 青少年 的成
完善的地方。由于 网络交际语境和 网民主体特征 等方面的原 因, 造成网络语言在传播 中出现 了语法 、 词; 1 2 、 语 用等
语 言规则和语言 内容等 方面的偏 离和 失范现 象, 在不 同群体 传播 中产 生了交际障碍 , 对青年 网民和现代 汉语发展
产 生 不 良影 响 。 因此 , 加 强 对 网 络语 言 失 范 的研 究 , 提 出 网络语 言规 范 的 对 策是 亟待 解 决的 问题 。
致 的社会 成员心理上 的无序状态 , 在社 会生活 中逻辑 混乱、 语 言不规范的现象 。 失范并不单指个人行 为 , 它
础。_ 2 ] 一方 面 , 网络技 术的产生 和网络 的普 遍使用是
网络语言 生成 的物质空 间 ; 另一 方面 , 网 民群 体 的急
剧增加 构成了网络语 言生成的人群基础。 在传 统媒体 的新 闻审查制度下 ,人们较难 获得 自由表达 的空 间。 而在管 制困难 的 网络世界 中 , 网 民获得 了前所未有 的 表达 自由。 在网络世 界中 , 语 言运用硬性 规定 的缺失 , 正确 与错 误的是非标准模糊 ,导致语 言规则被打破 , 网络语 言的创造与运用 随意性 较大 , 使用者甚至可 以 无 视规范语 言 的传 统 , 率 性而为 , 网络语 言失 范生存

网络语言的正负面影响及其规范化

网络语言的正负面影响及其规范化

网络语言的正负面影响及其规范化作者:王瑜尹晓腾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网络作为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中使用的语言,成为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否认其对于我们交流的正面影响,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

对此,网络语言的规范化进行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语言;消极影响;规范化自20世纪以来,网络的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网络新词大量涌现,网络语言迅速发展。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

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一)网络空间的相对自由性在网络交流中,网民相对自由,所以在语言中常常会出现英汉杂糅、文符拼盘、别字别词、文辞不通等不规范现象,更有甚者,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造谣诽谤,散布不健康的新闻等等甚至有人借机发泄不满、造谣欺骗,散布不健康、不文明及不真实的信息。

(二)键盘书写无法及时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在网络交流中,由于无法做到面对面,也没有肢体语言的辅助,再加上键盘输入无法做到与语言交流同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简写或者符号代表词语或句子。

例如,在网络中出现的“BB” ,是指“宝贝”,“拜拜”,“不变”,“爸爸”,“抱抱”,“表白”等不同的意思,常使人不知道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三)法律制度的缺失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中,还没有制约网络语言规范的具体措施,这是造成网络语言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法制约束,人们就不必为其言行承担法律责任,言语失范就有恃无恐。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 西 )都 系 ( ) ( ) 常 稀 饭 ( 欢 ) 。那 酱 紫 ( 样 子 ) 东 , 是 偶 我 非 喜 的 这 ,
偶 就答 应 G 陪他 去 逛 街 吃 K M… … ” 这 是 天 津 一 位 中学 生 G P 。 作 文 的选 段 。 如此 作 文 , 无 注解 , 不 知 其 所 云 何 以 ? 以说 网 若 真 可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我 们 这 个 网络 时 代 的 反 映 , 同时 , 也 能 丰 富 中 它 国 的语 言 文 字 。 一 些 专 家 就专 门从 事 收集 新 词 汇 的工 作 。 位 有 一 语 言 学 专 家 也 认 为 ,人 们 应 当 以更 加 积 极 的 态 度 去 对 待 网络 语
戈科堂 躬希
Vo 2. N o 3 LI BERA L RTS A FAN S
教 育教 学 3
关 于 网络 语 言规 范 化 的几点建 议
李 会 军
( 州 广 播 电 视学 校 河南 郑 卅I 4 0 0 ) 郑 5 0 2
【 摘
要 】 文 指 出 了 当前 网络语 言 中的种 种 不规 范现 象 , 对 网络 语 言 的规 范 问题 提 出 了 自 己的 建议 。 本 并 、 【 文章 编 号 】6 1 1 7 (0 00 - 0 9 0 1 7 - 2 02 1 )3 0 0 - 1
网络 上 很 多 语 言 都 不 合 语 法 规 范 ,例 如 :X 的 说 ” “ 在 “X 、我 先 ” “ 今 天 看 书 在 图书 馆 ” 、我 ,这 些 都 是受 粤 方 言 的 影 响 而 产 生 的不 合 规 范 的 句 子 。另 外, 络 语 言 中 还存 在许 多搭 配不 当 的说 网 法 。 如 :很 风 景 ” “ 男 人 ” 。 英 文 里 , 例 “ 、真 等 在 动词 加 后 缀 “ g 表 示 i ” n 正 在 进 行 的 动作 或 行 动 。 的 网 民为 了方 便 , 是 造 出 这 样 的句 有 于

38-网络词语对小学生规范用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38-网络词语对小学生规范用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网络词语对小学生规范用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网络语言产生于1982年,自此以后,网络交流开始产生自己特有的韵味。

随着网络的普及,表现出新、活、杂等主要特点的网络语言也开始悄悄地在小学生中流行,并对小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又很时尚,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生的表达更流畅,更具个性。

但是,网络语言虚拟、自由、失范等特点,也给学生的规范用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规范语言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对其学习规范语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负面影响1.构成形式多样不规范。

网络语言五花八门,大量的话语不符合现代汉语常规,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破坏了汉语的纯洁。

.词语畸型变异。

网络语言中,词汇变异是主流。

网络语言中大量利用字母数字符号表达意思,任意改变构词语素的意义、书写方式和读音,让人难以接受。

诸如“GG”=哥哥,“DD ”=弟弟,“偶”代表“我”,“酱紫”就是“这样子”,“孩纸”=孩子,“稀饭”=喜欢。

2.语言运用规则的失范。

网络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怪词、错字、别字到处都是,省略句多,造成句法成分残缺、词性的变化,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

3.文化审美由雅文化走向俗文化。

网络语言的简单直接破坏了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传统书面语言的深厚意蕴将面临挑战,传统语言的“雅文化”日渐被网络“俗文化”所取代。

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网络仿拟诗:“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网络语言具有快捷、简略、杂糅等特点,决定了络语言好比是一种富含添加剂的速食,小学生吸食过多,反而吸收了丰厚而典雅的中华古老文化。

二、消除网络语言负面影响的策略21世纪是一个流行网络的时代,一些属于“新新人类”的网络名词横空出世:“网民”、“粉丝”、“雷人”、“晕菜”等等。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失范问题及规范化研究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失范问题及规范化研究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失范问题及规范化研究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失范问题及规范化研究近些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进入了全民学习、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及手机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形成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新的现象,即网络语言。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失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青少年网络语言失范主要表现为不健康的网络习惯,比如无节制的使用简称、造成网络混乱,语句表述混乱、乱用表情等,这些语言习惯会影响网络秩序,造成社会间的关系错乱。

另外,网络语言过于浮华,给人一种奢华、炫耀的感觉,可以给孩子们带来语言扭曲、意识混乱等问题。

要有效规范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既需要学校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提供充分的语言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网络语言知识,正确掌握网络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家长做好家庭教育,限制孩子们在网络上的时间,并及时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尤其要注意的时,政府应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滥用网络语言而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应严肃处理。

国内外研究发现,网络空间中滥用网络语言使用者难以尊重他人学术、文化和道德习惯,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会造成在网络上的不良影响。

上士大夫、脱离现实的修饰五花八门的形容词也是一种文明的障碍,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是一种考验孩子思想能力的方式,给孩子的成长、成才加负担。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既要从学校教育、家长家教、社会修养多管齐下,又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

生成一种“灵活而严格”的法则,让孩子们在安全、有限的范围内游走,同时又能够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此外,一定要勿把网络作为“攻击他人的工具”去使用,而要作为与他人沟通的有效渠道去使用,这样才能体现出网络语言。

当前我国网络语言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网络语言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网络语言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也随之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然而,网络上却存在大量的不良言论和不健康行为,导致网络语言伦理失范。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网络语言伦理失范的原因网络语言伦理失范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个体素质问题:网络上的很多言论来源于个体的情感,思想和心态,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因为个人素质下降所造成的。

这些个体可能受到了一些负面信息和情绪的影响,因此会发表一些不健康的言论。

2.权力结构:很多情况下,网络上的广告、销售、宣传等言论都是由企业或组织发布的。

而这些权力机构往往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对网络伦理并不是很在意。

3.监管不力:尽管网络言论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法律原则,但大量的网络言论并未得到有效的监管。

而这样的监管不力也就让网络上的一些不规范言行越发得猖獗。

二、重要程度及发展趋势网络语言伦理失范显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即便al出现了那些管理员和机器过滤掉一些恶意言论、谩骂等,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必将带来以下趋势。

1.人们越来越趋向网络情绪:网络伦理失范导致的悲观和不安等情绪,极容易在人们的思想世界中生根发芽,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人们的失落感会让他们渐渐地脱离现实生活,从而越来越倾向于寻求网络上的情感寄托。

2.缺乏信任感:随着网络骗局不断增多,我们对于网络的信任感逐渐削弱。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网络言辞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也会产生怀疑。

3.网络生态的恶化:网络伦理失范,不仅会导致人们产生负面情感和无力感,而且还会影响到网络环境的整体质量,最终导致网络环境恶化。

三、应对策略网络语言伦理失范的治理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国家应该加强网络言论监管的力度,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并界定社会责任的界线。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
大雅之堂的另一个原因。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使用的问题根源何在呢?首先是一个伪装。网络给人一种隐蔽的错觉,所以好像换一个字说说,说粗话就没有关系了,于是肆无忌惮。第二是一个混乱。从创造到使用,都是恣意而为,甚至有时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向改换写法。所以新词源源不断,而规范摇摇不起。第三是失范。因为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对语言的把握远远没有成熟。所以,他们无法正确地区分网络语言的失范和传统语言的规范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谢谢。
首先,最大的弊端则是粗俗泛滥 。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您说的很有趣。您说这个规范还是存在的,只要我们认得出来,规范还是存在的。比如说这样一个词,我是不大想把它读出来了啊(尼玛)。您觉得这样一个词,它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规范,又究竟是从您所谓的非语言因素还是所谓社会临场感上丰富了语言呢?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

陷入了对外国语言 ( 这里主要是指英语) 的畸形崇拜,而汉语 的地位岌岌可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 民族文化生存
前 景 的严 重 问题 。
1 .汉 字 的哭 泣
网络 谩 骂 语 言猖 獗 。 尽 管大 多数 网 民能够 做 到 文 明上 网 ,但 也 难 免有 些 人趁 机 发 泄 。虽然 有 的实 属在 这 种 无人 监 督 的 环境 下做 纯 粹 的情
常 只 局 限 于狭义 的 网络 语 言 即 出现 在 网 民 的聊 天 话语 中。处 4 语音 的变 形 ,主 要 体现 在 : . 尖 音 的 出现 :zn c n s n 。 ig i g ig 误 以为 嗲 音 是温 柔 的 表 现 。 普 通 话语 音 被 方 言 占领 。
维普资讯
2 )副词 的 贫瘠 曾几何 时 , “ ”字 满 天 飞 ,而 今从 “ ”到 “ ”, 好 好 蛮 似 乎所 有 的副 词 都可 用 “ ”代替 。 蛮 3 新 洋泾 浜 的 出现 .
网络浮言昀
口郭笃凌 郝 怀 杰
汉语面临中英文拼盘化的危险。英语缩写词直接嵌入汉 语系统,反差极大 ,破坏了汉语系统的内在和谐及形体之美。
感宣泄 ,但为何不采取另外的表达方式呢? 二、网络语言失隐 性 为青 少 年 网络 语 言 失范 提 一 笔 记 才发 觉 汉字 的危机 ;看 一 看学 生 的 请假 条 才 发觉 汉 字 的 供 了客观的滋生土壤 悲 哀 。 当我 们 面对 “ 市 ” 、 “ 苏 韩玉 ”式 的唐 宋 八 大家 , 当 互联网的出现 ,改变了人类阅读 的载体。回顾历史,竹 我 们 面对 “ 的K Y 失 了 ”的请 假条 ,我们 不禁 为 汉字 而 哭 简 时代 的语言 不同于金文 、 甲骨文时代 的语言 。纸上 的语 我 E丢 泣 。著 名文 学家 王 蒙指 出 , “ 果摒 弃 汉字 原 本 的规 律 而不 言,又更新了竹简时代 的语言。到 了印刷术普及的年代 ,白 如 顾 , 一 味追 求 拉 丁 字 的拼 音 , 则 从 根 本 上违 背 了 汉 字 的 本 话 小说就开始风行。如今到了键盘、网络语言的时代,语言 意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 革命 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 由于网络媒体 自身的特点所致, 了数 典 忘祖 的新 文 盲 。 ”

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影响

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影响

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影响作者:李千驹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32期【摘要】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各种另类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汉语的规范使用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这些网络语言不仅伤害了汉字的字音、字形,严重破坏了汉语原本应有的语境,以标榜言语社团的小团体性为目的的火星文更是严重冲击了规范汉字的使用。

网络语言的失范已成为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变异形式失范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在当前网络媒体化、媒体网络化和媒体大众化的趋势影响下,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沟通的交际符号,网络语言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例如BBS、OICQ、E-mail)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它由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而形成。

目前,网络语言的使用极为普遍,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

有些人甚至还把是否会使用网络语言看成时尚和新潮的标志,认为在当下,如果连几句网络语言也不会说,就是“out”了,可见网络语言的影响之深。

网络语言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

网民们在网络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和上网费用,就极尽缩略之能事,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数字化、字母化、符号化的语言形式。

以高效和节约为目的,网民们甚至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以至于制造了大量只有“圈内”人士才能理解使用的新词汇。

另外,由于网民群落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或者蔑视传统崇尚创新或者标榜个性张扬自我,在网上沟通时会完全不受传统语法、语义的规范、标准的约束,而使汉语呈现出了“草率化、粗鄙化、游戏化”的倾向。

网络语言自产生以来,其利弊得失就一直是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支持者有之,批评、质疑者亦有之。

本文将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来谈谈网络语言之变、之弊。

网络语言之“变”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本是我们每一个使用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规范

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规范

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规范经济简洁、生动诙谐、标新立异、受限性,这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

网络语言行为应当予以规范,本文提出了规范网络语言的四条基本措施。

我们无须对网络语言忧心忡忡,应本着宽容理解、积极引导的态度,对其进行了解、记录和研究。

标签:网络语言特点规范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由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了中国的网络语言。

总体上看,网络语言受口语影响痕迹重,语句简约、零散、直观;符号与语言交叉使用;语言较为时尚、个性鲜明。

而正是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使它具有了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功能。

一、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功能(一)经济简洁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语言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简练性,网民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复杂句,而多用短句。

句子的省略现象也很普遍。

在网上随机选取了20句聊天记录,其中字数低于5个字的有18句;超过5个字低于10个字的有1句;标点符号4个,有修饰成分的6句;没有复句。

虽然这不能代表网上聊天的所有记录,但也可透露出网络语言简洁性的特点。

(二)生动诙谐在网络中,网民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

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近距离的交际效果。

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式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的失范与规范“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不能视而不见,或者简单地予以排斥。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网络语言失范的原因作讨论,力求对这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切实的认识。

标签:网络语言规范化传统文化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

它与现实中的语言传递最大的区别在于交流对象部分信息的缺失。

但是,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也有共通性,它们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人格、以诚相待、传播健康向上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网络语言失范的问题, 尤其是青少年。

网络语言失范主要是指网络中存在的不文明语言,通常只局限于狭义的网络语言即出现在网民的聊天话语中。

处在彼此隐去真实身份的网络世界这样一个虚拟社会中的人们很容易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也很容易产生被解放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网络语言失范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一、网络语言失范的种种现象网络语言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规则的失范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

国人陷入了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而汉语的地位岌岌可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1.汉字的哭泣中国历史悠久,文明流长,现有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渐变演化而来,形成了独特的方块字系统。

看一看学生的课堂笔记才发觉汉字的危机;看一看学生的请假条才发觉汉字的悲哀。

当我们面对“苏市”、“韩玉”式的唐宋八大家,当我们面对“我的KEY丢失了”的请假条,我们不禁为汉字而哭泣。

著名文学家王蒙指出,“如果摒弃汉字原本的规律而不顾,一味追求拉丁字的拼音,则从根本上违背了汉字的本意。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2.语法规范的迷失1)关联词的迷失因果、假设、递进复句均用“然后呢……”连接,俱混为顺承矣。

2)副词的贫瘠曾几何时,“好”字满天飞,而今从“好”到“蛮”,似乎所有的副词都可用“蛮”代替。

3. 新洋泾浜的出现汉语面临中英文拼盘化的危险。

英语缩写词直接嵌入汉语系统,反差极大,破坏了汉语系统的内在和谐及形体之美。

“APEC的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CCTV的几名记者和一群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的发展前景,以及IT业对GDP的影响。

读MBA的张小姐原来想到IT业发展,今后目标是当CEO,现在感到加入WTO 后,中国IT业风险很大,转而去了Nike公司。

相反,读MPA的李先生感觉良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大幅度改革,MPA的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

随后,我们去了KTV包房,大唱卡拉OK,大家相继关掉BP机,也不上Intel网,兴高采烈,通宵达旦。

”汉语形象如此难堪,岂非杂色拼盘么?某个学生的作文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

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

后来,我和一个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杨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语言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发展对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中国也不例外。

传播广泛的语言也是强国的标志。

中国语言的发展,需要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相称。

”4. 语音的变形,主要体现在:尖音的出现:zingcingsing 。

误以为嗲音是温柔的表现。

普通话语音被方言占领。

(二)语言道德的失范1.网络语言中亦存在语言暴力现象,用下流粗俗的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2.网络虚拟人名的不文明化。

当你随意进入任何一家聊天室都会发现,名字千奇百怪,叫什么的都有,许多名字读起来令人恶心。

网络谩骂语言猖獗。

尽管大多数网民能够做到文明上网,但也难免有些人趁机发泄。

虽然有的实属在这种无人监督的环境下做纯粹的情感宣泄,但为何不采取另外的表达方式呢?二、网络语言失范的原因(一)网络的虚拟性、私隐性为青少年网络语言失范提供了客观的滋生土壤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阅读的载体。

回顾历史,竹简时代的语言不同于金文、甲骨文时代的语言。

纸上的语言,又更新了竹简时代的语言。

到了印刷术普及的年代,白话小说就开始风行。

如今到了键盘、网络语言的时代,语言革命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所致,网络媒体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埋下了社会关系失范的隐患,正是网络的私隐性与虚拟性消释了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弱化了世俗道德规范的制约,为崇尚自由的青少年创造了宽松的舆论氛围。

我们利用表格的形式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一比较:由此可见,操作上的私隐性与形式上的虚拟性使得网络媒体从一开始就将它的接受者置于无人监督、疏于管理的状态中。

在缺乏一种健康舆论、他人监督的环境中,本来不牢固的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根本就经不起“网络自由”的“风吹雨打”而逐渐走向失范、衰亡。

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成为了没有规章纪律等藩篱的约束、没有父母、老师的管制、没有任何思想道德牵制、可以完全自我、可以把平时现实生活中完全不能的所思所想进行任意放肆与发泄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来说,许多网民的生存状态可谓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网络中每个人看似都被赋予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权利,事实上,这里根本没有平等。

“菜鸟”“爬虫”们(网络新手)经常会受到“大虾”“骨灰级网民”(网络高手)的指责与讥笑。

在网络世界中,广大青少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

而在此状态下,受好奇心与畸形的破坏成就感的驱使,青少年所使用的语言文字自然是越来越“新奇”,越来越不文明,越来越失掉规范。

(二)青少年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语言失范的主要根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行为及其变化归因于动机,动机的产生又来源于五个方面的基本需要:①生理需要(the phgsiological needs)②安全需要(the safety needs)③爱的需要(the love needs)④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⑤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渴望和他人交流,现实的现代社会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要求,他们就选择网络作为自己情感交流、宣泄的场所。

这里,他们可以尽情享受由网络带来的“思想解放”与言语自由。

受好奇心与畸形的破坏成就感的驱使,他们喜欢在聊天室里“畅所欲言”,选用、造出一些其所谓的新鲜词儿,并互相传播,否则就会被视为不跟时代、落伍。

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明辨是非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如果没有正确理论与信念的指导与支撑,很难把握控制住自己,严重的会走向网络犯罪。

(三)对“语言工具论”理解的偏差为网络语言的失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是所有社会学家、语言学家的共识。

然而,大多数青少年却仅从“工具”一语认知语言文字的价值,而对其中“最重要”一词缺乏清醒的认识,从而导致在交际活动中对我们的母语的使用极为随意的现象。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早已写入我国宪法,网民们热衷于创制仅仅流行于青少年网民之间的所谓新词新语,这明显是欠妥的。

另外,许多人认为,语言的规范化是语言专家的事,再说,语言也是要经过优胜劣汰的,不规范的语言早晚会自生自灭的,不必杞人忧天。

殊不知,语言最本质的属性便是它的约定俗成性,如果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中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让“损人之语”“辱人之语”成为新的约定,我们的语言还是美的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规范同样“人人有责”。

(四)传统文化的迷失与青少年道德的断层21世纪被称之为“读图时代”,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当代青少年对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这在中华社会伦理与道德的传承上无疑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断层。

传统的道德多是靠外界道德规范、道德舆论的监督与控制,靠服从来实现道德秩序的有条不紊的,而网络道德不一样。

在网络中没有了他人和外界的监督,良好道德的实现转为完全依靠网民的道德自律,转为对网民的道德观念、道德习惯的高层次的要求上来。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强调“知行合一”与“慎独”“内省”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道德道德自律的重要理论根据。

慎独的意思就是指在自己独处、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依然遵循道义,能够做到谨慎处事,严格要求自己,无丝毫违悖之心。

“慎独”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要想保持“道”的须臾不离唯有慎独。

慎独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当代青少年网络语言的失范、道德的滑坡很大程度上与其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有关。

他们缺乏自律,一旦他们进入网络,便立刻觉得进入另一番天地,认为这里没有父母老师的管教、没有同学朋友的监督,便在“自己”的天空中“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内心道德观念的成熟、坚定,才能保证外在道德表现的持久和稳定。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措施,使这种新兴的、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言说方式,能够在健康、文明、尊重传统语言的基础之上平稳地进行,成为信息时代里成熟的言语方式。

也许随着汉字输入法的改进,这一问题会得到最终的解决。

参考文献:[1]李仁武《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1年1月23日。

[2]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余英时文集》(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闪雄《汉语的纯洁破坏网络语言》[J].《语文建设》2000年第10期。

[4]陈晓浒《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J].《南京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见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

[6]赵越《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4期。

[7]陈原《社会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2000年。

[8]苏新春《汉语语汇文化内涵的多角度考察》[A].《语义文化的钩沉探迹》[C].广州出版社,1997,转见于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教育指定读物(单元七至八)。

[10]谢佑民《信息时代的语文规范化问题》[A].《新技术革命与信息革命》[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11]戴昭铭《规范化——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A].《规范语言学探索》[C].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