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钱塘湖春行》 《卖炭翁》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中唐诗歌流派,即事名篇,采用乐府
新乐府运动
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 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 府也。”《乐府诗集》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
本课同步训练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倾国(qīnɡ) 回眸(móu) 霓裳(ní )
B.鼙鼓(pí )
千乘(shènɡ) 萦纡(yú) C.驭气(yù) 仙袂(mè i) 凝睇(dì ) D.人寰(huá n) 参差(cī) 临邛(qiónɡ) B.纡yū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
拘,可以换韵。如《夜归鹿门歌》 4、句式灵活,七言为主,穿插杂 言: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白居易
自幼聪慧,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
岁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 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 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后在诗 坛上并称“元白”。元和二年,帖集贤院 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 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充翰林学 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 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 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 宋后期诗人。 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 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 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 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 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 法?请作简要分析。 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 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 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
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 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 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 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 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 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 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诗词赏析训练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 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 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 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 什么好处?
为什么民间对李杨二人如此厚爱?
杨贵妃结局:
藏匿民间
流落海外
羽化成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
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 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织不相失”。 ——杜甫《忆昔》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
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 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 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 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 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郭子仪传》
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 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 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 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 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 的悲剧。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
作简要的分析。
是一致的,都采Baidu Nhomakorabea了对比的手法。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 比,将君王的“倍沾襟”与“不动 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 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 表达的不同情感。 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 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 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①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融情 于景,如“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
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 闻铃肠断声”。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 不能去”“尽沾衣”“信马归”“孤 灯挑尽”等。③直接描写心理,如 “思悄然”“谁与共”等。
影响
共收中日诗人诗歌1110首,白居易一人之作 品即占了535首。藤原公任编纂的诗集 《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588首诗,其中 白居易的诗就达139首之多。在这一时期 问世的《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 中,处处可见对白诗的引用与化用。《源 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 其中白诗达106处之多。《枕草子》中引 用的汉文典籍共计39处,其中《白氏文集》 以13处为最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绵绵的春雨,灼人的夏日,萧瑟的秋
风,漫天的冬雪,历来都是文人笔下常 见的题材。 B.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一连三个月被 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C.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随着 光阴流转而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了。 D.许多学者也认为,那些水平优越、译 文精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的 珍宝。
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 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风格
只选一个主题,一个典型事件,
白描勾勒人物形象。通俗性、写 实性,强调讽喻,补察时政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 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
《长恨歌》“恨”什么?
“长恨一传,自是当时附会之说,其事
殊无足论者。居易诗词特妙,情文 相生,沉郁顿挫,哀艳之中,具有 讽刺。‘汉皇重色思倾国’,‘从 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 得’皆微词也。‘养在深闺人未 识’,为尊者讳也。欲不可纵,乐 不可极,结想成因,幻缘奚罄,总 为发乎情而不能止乎礼义者戒
轻 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
平安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中,
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
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以刑部 尚书致仕。在洛阳饮酒、弹琴、赋诗、游 山玩水和“栖心释氏”。常与刘禹锡唱和。 晚年仍心念百姓。73岁出资募人凿开龙门 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 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撰墓志。
作品
《长恨歌》《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
D.阕—阙,卓—绰
2.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闲暇 B.踌躇 C.辗转 D.城阕
姊妹 渺茫 峨嵋 旌旗 阑干 迤逦 卓约 连理枝
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 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 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 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 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 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 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 暮暮情。 ”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 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 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 光,秋景凄凉,这是哀景写哀情。在蜀 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 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差强烈,使 感情又深入一层。
长 恨 歌
解题
歌——歌行体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 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 行;兼之者曰歌行。” ——【明】徐师曾
1、篇幅可短可长:《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18句;《长恨歌》120句。 2、古乐府的叙事特点,将写人、记事、 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有白描、对话、 独白、评价。 如《兵车行》描述部分:“车辚辚, 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 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 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议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
不言” “多知非景福,少语是元亨”。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
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 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 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 (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 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 蓄水灌田千 余顷;疏浚城中 六口井以利饮用。 离苏州日,郡中 士民涕泣相送。
阅读“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 来入梦 ”一段
解释下列词语。
(1)云栈:___________________
(2)萦纡: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娥:___________________
(4)耿耿: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
读长恨辞
□ (宋)李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 (清)袁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
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 什么?
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为耳,为
升清贵。”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为!”(《折剑 头》)
元和十年,两河藩
镇割据势力联合叛 唐,派人刺杀主张 讨伐藩镇割据的宰 相武元衡。白居易 率先上疏请急捕凶 手,以雪国耻。但 却被腐朽的官僚势 力攻击为越职言事, 并捏造“伤名教” 的罪名,将他贬为 江州司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