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室设计规范
中小学_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_学校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7246b7e168884868762d640.png)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2.1 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f498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f.png)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小学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学校建设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确保学校建筑和环境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以下是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2.坚持生态环保,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确保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学生的教学、生活和发展需求;5.强调校园文化和品质,营造和谐美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楼和功能区规划:1.教育功能分区明确,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艺术活动室、体育馆、食堂等功能区;2.教室布局合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听课,确保视觉和听觉效果良好;3.实验室和图书馆设备齐全,满足实验教学和阅读活动的需求;4.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环境;5.学生食堂应有足够的座位和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学生的营养和健康饮食;6.体育馆应符合国家体育设施标准,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场地;7.行政办公区和教师休息室设备完善,提供教师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三、校园环境规划:1.校园大小适中,容纳学生和教职工的数量,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秩序;2.校园内绿化率高,种植各类树木和花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设立休闲娱乐区和运动场地,提供学生的休闲和运动场所;4.建设安全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指示标志、人行天桥和人行横道等,确保学生交通安全;5.设立安全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和喷淋系统等,确保校园的消防安全;6.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采用新风系统和适量的绿植,确保学生的健康。
四、建筑设计规范:1.建筑材料环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2.建筑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抗震、抗风等基本设计要求;3.耐久性好,可以承受长时间的使用,减少后期维修和更改的成本;4.保证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5.外墙装饰美观耐用,给予学生视觉愉悦;6.考虑学生的活动和行动便利性,合理设置楼梯、电梯和坡道。
最新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最新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https://img.taocdn.com/s3/m/9368a234c5da50e2524d7f6c.png)
主要审查人:马国馨沈国尧张必信谢映霞林建平高冀生刘燕辉郭景胡建中韩叶祥李晓纯雷树恩邱小勇
1总则
1.0.1为使中小学校建设满足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2集中绿地、零星绿地、水面、种植园、小动物饲养园的用地应按各自的外缘围合的面积计算。
3各种绿地内的步行甬路应计入绿化用地。
4铺栽植被达标的绿地停车场用地应计入绿化用地。
5未铺栽植被或铺栽植被不达标的体育场地不宜计入绿化用地。
6绿地的日照及种植环境宜结合教学、植物多样化等要求综合布置。
4.2.7中小学校校园内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应包括消防车道、机动车道、步行道、无顶盖且无植被或植被不达标的广场及地上停车场。用地面积计量范围应界定至路面或广场、停车场的外缘。校门外的缓冲场地在学校用地红线以内的面积应计量为学校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
4.3.8中小学校的广场、操场等室外场地应设置供水、供电、广播、通信等设施的接口。
4.3.5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效组织校园气流,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
4.3.6中小学校体育用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运动场地应平整,在其周边的同一高程上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空间。
2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
4.1.8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https://img.taocdn.com/s3/m/4d407e3b5a8102d276a22f2b.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GB 50099—201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2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5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99—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 2、4.1.8、6.2.24、8.1.5、8.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2月24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和总平面,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将适用范围扩展为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2 适应教育部自2007年底起陆续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对学校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3 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4 修改和补充了采用低投入、高效率而且成熟的新技术;5 增加了“术语”和“基本规定”,取消了《原规范》的“附录一名词解释”。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4712e9bb68a98270fefa9a.png)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第1篇: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普通教室1.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
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
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1.2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
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1.3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3.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1.4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实验室2.1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
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
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2.2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2.2.1 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2.2 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2.3 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df18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7.png)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一、照明设计目标1.保证充足的照明水平:照明设计应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以保证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书写和学习材料,并避免对视力的不良影响。
2.保证光线均匀分布:教室照明应确保光线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教室,避免出现阴暗或过亮的区域。
3.减少眩光:教室照明设计应避免产生过强的光线,以减少眩光对学生视力的影响。
4.节能环保:照明设计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并合理控制照明亮度,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照明设计要求1.照明水平:学生的视觉需求较高,照明设计应根据教室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区域,合理确定照明水平。
一般而言,教室中心区域的照度应达到300-500勒克斯(Lx),边缘区域照度应达到200-300勒克斯(Lx)。
2.照明均匀度:教室中不应有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照明均匀度应保持在0.7以上,确保学生无论站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清晰的书写和学习材料。
3.颜色温度:中小学教室照明应使用较为自然的白色光源,色温一般为4000-5000K。
过高或过低的色温会对学生的视觉造成不适。
4.色彩还原:照明设计应保证良好的色彩还原性能,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各种颜色的物体。
5.防止眩光:教室照明设计应采用符合眩光要求的灯具,并合理设置灯具的位置和方向,以减少对学生视力的不良影响。
6.光线控制:教室照明应设置合理的光线控制系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照明亮度,以提高学习效果。
7.防水防尘:教室照明设计应选择防水、防尘的灯具,以确保长时间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并减少维护工作。
8.节能环保:教室照明设计应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如LED灯具,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照明设计实施1.灯具布置:教室照明可采用吊灯和筒灯等照明装置,吊灯应布置在教室中央位置,筒灯布置在边缘区域。
控制灯具的位置和数量,避免影响学生的视线。
2.灯具功率:根据教室的面积和高度等因素,合理选择灯具的功率,以提供足够的照明水平。
3.光线控制:安装光线调节装置,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线的明暗程度。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8b6ca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4.png)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一、前言教室是学生们学习的场所,教室的照明设计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照明设计要合理、舒适,以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并提高课堂效果。
为此,需要制定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以保证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的质量,并帮助中小学校和设计师设计出优质的教室照明。
二、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划1.光源选择中小学教室的照明应采用相对柔和、温和、不刺眼的光源,如日光灯、LED灯等,以保障孩子们的视力和健康。
同时,应根据教室的大小和底光密度合理选择光源的数量。
2.灯具的设置教室照明灯具应均匀布置,适当距离,避免灯芯反射和直射,保证灯光均匀覆盖教室,在坐席处的照度能够保证光线的均匀。
灯具的选择应考虑照明效果和节能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视力健康问题。
3.照明模式的设定教室照明可以分为控制照明和前端照明。
对于小教室和中教室,应采用控制照明模式,提高照明效果和节能效果。
对于大教室,应采用前端照明模式,保证学生们接收到充足的光线,同时灯具材质应具有防火防爆性能,以免因故发生安全事故。
4.灯光的色彩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注意控制色彩,以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灯光的色彩应该比较柔和,如白色、黄色或深棕色等,以减少视觉疲劳。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保持较好的视觉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5.色彩的控制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进行色彩的控制,明确照明的颜色温度和色彩呈现效果,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设定不同的色彩,根据教室面积合理选择调光调色设备,实现教室内不同色彩的转换,使教室具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灵活性。
三、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1. 教室设计的标高和面积应符合国家的标准规范。
2. 使用优质的照明设备,结构简单、可靠、安全、易于维护和更换。
3. 教室照明应均匀、稳定、无闪烁,保证照明效果。
4. 根据学生的身高、目的等要求,合理布置照明设施,并根据教室面积和达到的照度标准合理设置照明设施的数量。
5. 针对教室内的不同空间和使用场景,制定不同的照明模式。
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b9c8f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b.png)
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1.教室设计教室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教学活动和学生的需求。
每个教室应该有足够的座位和行动空间,以保证学生的舒适度。
教室的光照条件应该符合相关标准,窗户的开启和关闭应该方便,以便调节室内的空气流通。
此外,教室应该配备良好的采暖和通风设施,以确保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合适。
2.实验室和图书馆设计实验室是中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室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验活动的特点,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实验和存放设备。
图书馆的设计应该满足读书和学习的需求,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图书和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3.操场和体育设施设计操场和体育设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
操场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需求,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和设备。
体育设施的设计应该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学生运动的安全性。
4.食堂和宿舍设计食堂和宿舍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用餐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和营养健康的饮食。
宿舍的设计应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保障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5.门禁和安全防范设计新中小学建筑的门禁和安全防范设计应该确保学校的安全与学生成长环境的稳定。
门禁系统应该配备有效的监控设备,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此外,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火灾安全、地震安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6.无障碍设计综上所述,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此外,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和安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方案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136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6.png)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方案一、照明亮度要求1.教室灯光的照度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照度要求。
一般来说,中小学课堂照度应达到300-500勒克斯的范围。
2.照明亮度要均匀分布,不应存在明暗不均的情况。
采用适当的灯具布局和光源设置,确保教室内各个区域的照度一致性。
二、照明色温要求1.教室照明应选择色温适宜的光源,以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室照明色温应控制在4000-5000K之间。
过低的色温会导致光线黄暗,影响学生的视觉观察和专注力。
2.考虑到课程内容的不同需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色温的灯具。
例如,语言、文学等需要阅读和思考的科目,可以选择稍高一些的色温,如5000K;而音乐、艺术等需要创作和表演的科目,可以选择稍低一些的色温,如4000K。
三、避免眩光和反光1.照明设备要选用不眩光的灯具,如以LED灯具为主,避免使用荧光灯等会产生刺眼的光源。
同时要注意灯具的亮度和散射问题,避免产生强烈的反光,以保护学生的视力。
2.智能调光控制系统可根据自然光情况动态调整灯光亮度,以避免产生眩光。
特别是在借鉴自然采光的设计中,要注意调整室内和外部光线之间的平衡,避免刺眼的反光。
四、光线均匀分布1.教室的光线要能够均匀分布到每个角落。
采用多个照明灯具,并根据教室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教室内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线。
2.教室内还可以采用局部照明的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设置灯具。
例如,黑板区域可以设置特定的光源以提高对黑板上内容的可见度。
五、节能环保原则1.教室的照明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并合理利用自然光。
可以通过增设天窗或利用光管等手段引入自然光线,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2.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感应器等技术手段,自动调整灯光的亮度和开关,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六、安全防护考虑1.照明设备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发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灯具的安装要牢固可靠,线路要规范布置,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4decaf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c.png)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一)1 范围本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照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等照明质量与节能指标,教室照明所使用灯具、光源与附属电器的技术要求,以及照明灯具设置与安装技术要求。
本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实施照明改造的中小学校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技术教室以及阅览室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GB 7000.1 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201 灯具第2-1部分:特殊要求-固定式通用灯具GB 7000.202 灯具第2-2部分:特殊要求-嵌入式灯具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GB/T 13379 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场所照明GB/T 15144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510.1 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GB 19510.4 灯的控制装置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GB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7793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JGJ/T 310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光通量 luminous flux根据辐射对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
单位为流明(lm)。
对于明视觉:式中:dΦe(λ)/dλ——辐射通量的光谱分布;V(λ)——光谱光(视)效率; Km ——辐射的光谱(视)效能的最大值,单位为lm/W。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cc531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png)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小学校有哪些设计规范1.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距铁路不应小于300M,距城市干道不应小于80m.2.中学服务半径≯1000M,小学服务半径≯500M.校门不宜开向机动车流量≥300的马路。
3.学校容积率小学≯0.8,中学≯0.9,中幼师≯0.7.4.运动场地小学≮2.3M2/人,中学≮3.3M2/人,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
5.绿地小学≮0.5M2/人,中学≮1.0M2/人,中幼师≮2.0M2/人。
6.南向普通教室日照宜为2小时。
7.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间距≮25M,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25M.8.课桌排距:小学850(合班800),中学900(合班850),纵向走道宽度550(合班900),课桌与墙净距120(合班靠墙纵走道550)。
第一排课桌距黑板2000(合班2500)。
9.最后一排课桌后沿到黑板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中学8500;合班18000.10.实化学验室宜设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或西南向布置。
试验室内应当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龙头。
11.室内活动场窗台高度不宜低于2100mm.12.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
13.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
中学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14.小学教室净高3.1m;中学教室、实验室3.4m;合班教室3.6米;辅助用房3.1m;办公室2.8m.15.教室实验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并不宜高于1000.教室实验室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16.教学楼走道宽度:内廊2100;外廊1800;办公1500;内楼梯栏杆高度900,外廊栏杆1100.17.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合班教室1500.18.学校所有房间采光系数最低值除厕浴走廊楼梯为0.5%外,其他均为1.5%.玻地比,除厕所淋浴为1/10外,其他全为1/6.。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规范》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124cd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f.png)
《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规范》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求规范一、照明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2.原则:保证照明充足、均匀,避免眩光和阴影,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和舒适性。
二、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1.光照强度要求:根据教室用途和任务,光照强度应在200-500勒克斯之间,保证学生书写、阅读、实验等活动的需要。
2.光照平面度要求:教室内任何地方的光照强度差别不应超过30%。
3.光照均匀度要求:教室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光照均匀度差别不应超过20%。
4.色彩指数要求:照明设备的色彩还原指数应不低于80,以保证学生看到真实的色彩。
5.光照稳定性要求:教室内的光照在工作周期内不应波动超过10%。
6.照度平衡要求:教室内各个区域的照度分布要均衡,避免一些区域过亮或过暗。
7.昼夜光照配比要求:教室内的白天光照和夜晚光照的配比要合理,白天光照应更加明亮,夜晚光照应调暗,以照顾学生的视觉需求和生物钟。
三、照明设计的具体措施1.使用合适的照明设备:选择具有高效节能、光效高的LED灯具作为照明源,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热量辐射。
2.照明设备的安装要合理: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装照明设备,保证教室内的光照均匀度和平面度。
3.照明设计的灯光布置要合理:设置多个照明灯,保证光照强度均匀分布在教室内的各个区域。
4.照明光照角度要合适:照明光照角度的选择要合适,避免直接照射到学生眼睛,产生眩光。
5.用光控制技术实现智能化照明:借助光控制技术,实现照明的自动调光、自动开关等功能,提高照明的智能化水平,减少能源消耗。
6.照明设计的配光要合理:将主要照明和辅助照明结合起来,使得教室内每个角落均匀照明,提高视觉效果。
7.光源的选择要科学:根据教室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光源,如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
8.设计防止耀光的照明布局:避免照明设备直接照射到光敏感区域,采取合适的遮光措施,以防止耀光。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53bb27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1.png)
5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5.1一般规定5.1.1中小学校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应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
5.1.2中小学校专用教室应包括下列用房:1小学的专用教室应包括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体育建筑设施及劳动教室等,宜设置史地教室;2中学的专用教室应包括实验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体育建筑设施及技术教室等。
5.1.3中小学校的公共教学用房应包括合班教室、图书室、学生活动室、体质测试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展览室等及任课教师办公室。
5.1.4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间应联系方便。
教师休息室宜与普通教室同层设置。
各专用教室宜与其教学辅助用房成组布置。
教研组教师办公室宜设在其专用教室附近或与其专用教室成组布置。
5.1.5中小学校的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应设置的给水排水、供配电及智能化等设施除符合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规定。
5.1.6中小学校的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宜多学科共用。
5.1.7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中,隔墙的设置及水、暖、气、电、通信等各种设施的管网布线宜适应教学空间调整的需求。
5.1.8各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
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m5.1.9教学用房的窗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用房中,窗的采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9.2节的规定;2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窗玻璃应满足教学要求,不得采用彩色玻璃;3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中,外窗的可开启窗扇面积应符合本规范第9.1节及第10.1节通风换气的规定;4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外窗在采光、保温、隔热、散热和遮阳等方面的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5.1.10炎热地区的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中,可在内外墙设置可开闭的通风窗。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条文说明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e67867579563c1ec4da715e.png)
1 总则1.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其后的条文提出了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寄宿问题;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青少年随班就读问题;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的问题以及学校的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等问题,并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原则。
据此在对1986 年制定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后简称《原规范》 ) 的修订工作中对以上这些问题都分别进行细化,对相关的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添了部分技术性的规定。
1.0.2 本规范修订中已将《原规范》适用范围中的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移出。
《原规范》不含农村学校,修订中将农村学校纳入,有利于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建筑建设的标准,构建城乡一元化的学校建设新格局。
2 术语2.0.1、2. 0.3 个别地区 ( 如上海市、哈尔滨市) 的学制规定完全小学为 5 年制,初级中学为 4 年制,本次修订规范在基地及用房量化的统计中未将其分别列为一类,具体指标由地方标准调整。
2.0 .8 本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设计是指在满足国家规范涉及的场地设计、无障碍设计、疏散空间设计、消防设计、抗震设计、防雷设计等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校园内教学活动及生活方面的安全保障和对易发生的灾害及事故的防范所进行的综合防御设计。
2.0.9 以建筑环境中物质方面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在与人群密切联系的有关特性方面,校园环境及学校建筑本身应对师生实现安全保障。
本质安全设计是从根源上预先避免建筑内外环境及设备、设施等全部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这是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最重要的区别。
针对校园本质安全进行设计的重点强调在方案设计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杜绝学校建成使用后可能发生的风险。
本质安全型的建筑不仅内在系统不易发生事故,还具有在灾害中自主调节、自我保护的能力。
中小学设计规范
![中小学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36c25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e.png)
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小学设计规范为了保证中小学校园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美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质量,制定中小学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对中小学设计规范的要求和建议。
一、校园整体规划1. 校园规划应考虑校舍功能布局、景观设计、交通组织、安全防护等因素。
2. 要合理规划校园内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需求得到满足。
3. 校园内道路、通道、绿化带等要便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流动与交流,确保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校舍建筑设计1. 校舍建筑应符合功能需求,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校舍建筑应考虑空间布局、照明通风、声学、防火、供暖、节能等要素。
3. 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特殊用途场所的设计应符合专业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确保安全和舒适。
三、教室设计1. 教室的布局应合理,座位排列应便于学生听课和互动。
2. 教室设备应满足教学需要,如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室照明应明亮、均匀,采光要充足;室内空气应流通,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四、功能区域设计1. 图书馆和阅览室应设有适当数量的书籍和多媒体设备,满足学生的阅读和研究需求。
2. 实验室设施要齐全,符合实验教学要求和安全规范。
3. 美术室、音乐室、体育馆等特殊用途场所应根据专业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校园绿化设计1. 校园内的绿化带应合理布置,既要美观,又要保证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
2. 应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注意植物的抗污染性和适应性。
3. 绿化带应保持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修剪、浇水等。
六、校园安全设施设计1. 校园内应设置监控摄像头、报警器等设备,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
2. 校园门禁系统要健全,确保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校园。
3. 校园内的消防设施要齐全,配备灭火器材和疏散通道,定期检查和维护。
以上是对中小学设计规范的一些要求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小学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a01d37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b.png)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小学校的设计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
因此,为了使中小学教育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一、教室设计规范教室是学校的主体建筑之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制定一系列教室设计规范。
1.教室面积要适宜,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2.教室的照明灯光要均匀、柔和、充足,不能有不舒服或照明不足的情况;3.教室环境要安静、优美、洁净、整洁,不应有异味及噪声干扰;4.教室内部的通风条件必须保证,不能有湿气及气流不畅的情况;5.教室要安装可调节的过滤净化设备,确保学生的健康及精神状态;6.教室门窗要使用框料优异、敌痘和隔音性好、性能稳定的门窗产品。
二、校园绿化规范校园绿化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制定校园绿化规范。
1.要根据自然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2.校园中要有大片的绿地和花草;3.树木种植要根据树种的能力、规模、根系、生长习性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4.校园绿化的施工要注意生态平衡和文化景观的统一;5.一定要严格遵守绿化环保要求,禁止在校园内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环境。
三、教师办公室规范教师办公室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能否满足教师办公和备课的需要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育的效果。
因此,需要制定教师办公室规范。
1.教师办公室的面积要适宜,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教师工作效率;2.教师办公室的灯光应该柔和,通风要良好,照明要充足;3.教师办公室的墙壁需要好扫、无污染;4.教师办公室的布置要简洁、明亮、宽敞、舒适,办公桌和椅子要符合人体工程学;5.教师办公室的门窗要使用高性能门窗产品,保证隔音、保温、通风良好。
四、校园安全规范校园安全是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的重要一项。
学校必须制定校园安全规范,以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43996876294dd88d1d26b53.png)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普通教室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课桌椅的排距: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
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
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
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合班教室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中小学教室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室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cb2055eff9aef8951e064a.png)
(Ⅲ)美术教室第3.4.5条中小学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
中师、幼师美术教室宜由教室及教具贮存室、工作室、陈列室等附属用房组成。
第3.4.6条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二)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Ⅳ)书法教室第3.4.7条书法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书法桌应全部采取单桌排列,其排距:中师、幼师不宜小于1200mm;中小学不宜小于950mm。
教室内的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二)室内宜设挂镜线、水池、窗帘盒及电源插座。
第五节音乐教室、琴房第3.5.1条音乐教室宜设附属用房乐器室。
第3.5.2条音乐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亦可做成阶梯教室。
(二)教室应设置五线谱黑板及教师示教琴位置。
第3.5.3条中师、幼师应按教学要求设置钢琴的琴房。
琴房内应设电源插座,并应考虑室内音响和隔声设计。
第六节舞蹈教室第3.6.1条舞蹈教室宜设器材贮藏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附属用房。
第3.6.2条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
(二)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
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
(三)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四)室内宜设吸顶灯,并应设电源插座、窗帘盒及挂镜线。
(五)采暖设施应暗装。
第七节语言教室第3.7.1条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生座位的要求。
第3.7.3条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美术教室
第3.4.5条中小学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
中师、幼师美术教室宜由教室及教具贮存室、工作室、
陈列室等附属用房组成。
第3.4.6条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二)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Ⅳ)书法教室
第3.4.7条书法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书法桌应全部采取单桌排列,其排距:中师、幼师不宜小于1200mm;中小学不宜小于950mm。
教室内的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二)室内宜设挂镜线、水池、窗帘盒及电源插座。
第五节音乐教室、琴房
第3.5.1条音乐教室宜设附属用房乐器室。
第3.5.2条音乐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亦可做成阶梯教室。
(二)教室应设置五线谱黑板及教师示教琴位置。
第3.5.3条中师、幼师应按教学要求设置钢琴的琴房。
琴房内应设电源插座,并应考虑室内音响和隔
声设计。
第六节舞蹈教室
第3.6.1条舞蹈教室宜设器材贮藏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附属用房。
第3.6.2条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
(二)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包括镜座)的通长照
身镜。
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
(三)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四)室内宜设吸顶灯,并应设电源插座、窗帘盒及挂镜线。
(五)采暖设施应暗装。
第七节语言教室
第3.7.1条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
生座位的要求。
第3.7.3条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第3.7.4条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第八节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第3.8.1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宜设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第3.8.2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之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四)微机操作台应设置电源插座。
当微机操作台平行前墙布置时,楼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五)室内地面宜采用能导出静电功能的材料。
(六)当室外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教室内应有屏蔽措施。
第3.8.3条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窗帘杆及银幕挂钩。
第九节合班教室
第3.9.1条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
第3.9.2条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
第3.9.3条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第3.9.4条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
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
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
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第3.9.5条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
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第3.9.6条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第3.9.7条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二)安装透射幕洞口的宽度应为教室长度的1/6;洞口的高宽比应为1∶1∶34;洞口的底面标高与
讲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三)放映室的墙面及顶棚面宜采用无光泽的暗色材料。
第3.9.8条装备电教设施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前墙应设黑板和银幕。
前后墙均应设电源插座。
(二)室内应设安装电视机的设施和窗帘盒。
第十节风雨操场
第3.10.1条风雨操场宜设室内活动场、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及男、女更衣室等附属用房。
第3.10.2条室内活动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活动场的类型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及条件确定,并宜符合表1.10.2的规定。
(二)室内活动场的设施、设备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条件设置。
(三)室内活动场窗台高度不宜低于2100mm。
门窗玻璃、灯具等,均应设置护网或护罩。
(四)室内活动场不应采用刚性地面。
固定设备的埋件不应高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