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合集下载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因为这种炕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

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

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

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 500U,儿童< 250U。

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

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Fichy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R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为了诊断和监测RA的病情,实验室检查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实验室指标及其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指导。

1.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CRP):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在全身炎症反应中迅速升高。

RA患者常常有持续升高的CRP水平,反映了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

- 乌尔酸:乌尔酸是尿液中的一种代谢产物,它的升高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关。

RA患者常常有乌尔酸水平升高的情况,可以作为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2. 免疫学指标:- 风湿因子(RF):RF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它能结合在免疫球蛋白G的Fc(结晶片段)部分上。

RF阳性可以提示RA的可能性,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因为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中也可以出现阳性结果。

-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该抗体是针对一种特定的蛋白质产生的,称为循环瓜氨酸肽。

在RA患者中,anti-CCP抗体阳性的概率更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预测价值。

3. 关节液分析:- 关节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关节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很低,但在RA患者中,关节炎症会导致白细胞增加。

同时,进一步分类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性质和病情活动。

4. 其他实验室指标:- 血沉:血沉又称红细胞沉降率(ESR),是衡量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

RA患者的血沉常常升高,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

-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提供有关贫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信息,帮助医生综合判断RA患者的整体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RA实验室指标,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因此,在获取实验室结果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这些指标虽然重要,但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或监测RA,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总之,实验室检测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多个关节的慢性对称性炎症,并伴随系统性病变。

诊断RA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各项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
1.血常规:查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等指
标。

2.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也
有其他疾病可以引起RF升高。

3.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辅助诊断RA,对早期RA的诊断
较敏感。

4. C 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测炎症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性和炎症程
度。

5.类风湿因子亚型:亚型检测有助于预测疾病活动性和预后。

关节液检查
1.关节积液检查:分析关节积液的细胞分类、蛋白质含量和结晶情况
等,帮助鉴别RA与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1.X射线检查:观察关节发育情况、关节破坏和骨赘形成等变化。

2.MRI:对早期关节炎变化敏感,可发现关节软骨、骨和滑囊等病变。

3.超声波:观察关节滑囊积液、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增厚等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1.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情况。

2.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评估RA对心脏和肺部的影响。

3.眼科检查:关注RA合并的眼部病变。

综上所述,多种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结合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控制风湿性关节炎进展的关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以前对这个科室总有点渴望不可及的感觉,在为迎接中医药管理年前这里还被称为是“风湿免疫科”,顾名思义,风湿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是该科的重点和核心。

每每提及免疫方面的东西,一堆的实验室检查充满了我整个大脑,总认为她是医学里最为抽象而且难以理解的东东。

为此,我疯狂痴迷《豪斯医生》中的doctor cameron,一个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性,而且更重要的,人家可是免疫学家耶,负责团队里的很多检验项目。

当时我就异想天开地想称为她那样的牛人。

现在一个月轮科的时间转瞬即逝,虽然实习任务很紧张,但是带教师兄总是主动和我们讲解专科的知识,让我对于这一大类疾病从此不再陌生。

这里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内网上搜集而来,结合本人实习所总结的相融合,请同学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a关于一些检查指标的意义一、如何看抗核抗体和ena抗体风湿型疾病的两大特征就是患者着血液成分中的自身抗体发生,并且以抗核抗体谱居多,目前对于抗核抗体靶抗原的认知已经从传统的细胞核不断扩大至整个细胞,形成Eymet核抗体谱,我院的有关检测提及的存有:1、抗核抗体(ana):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实验,几乎见于所有sle患者,但是特异性很低。

2、抗ds—dna抗体:对于确诊sle存有较低的特异性,多发生在sle活动期,与狼疮肾关系密切,“量效有关”。

3、anti—sm:对于诊断sle有高度特异,特异性达99%,临床上一般看到这个阳性,基本上sle诊断明确,一旦为阳性永远无法转成阴性。

4、anti—rrnp:常存有sle活动期,且与中枢神经症状有关,往往命令np狼疮或者其他关键脏器侵害。

5、anti—ssa和anti—ssb:两者都与干燥综合征相关,前者可能是继发的免疫问题导致的,而后者偏于原发性干燥症,在其诊断中比前者更具特异性。

6、anti—scl70:对硬皮病的确诊呈圆形高度特异性。

7、anti—jo—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标记性抗体。

类风湿实验报告

类风湿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进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次实验共检测了100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RF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其他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为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依据。

2. 分析RF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3. 探讨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样本收集:选取100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其血清样本,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 试剂与仪器:采用ELISA法检测RF水平,所用试剂为美国Biolegend公司生产的RF检测试剂盒。

仪器包括酶标仪、洗板机、移液器等。

3. 实验步骤:(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配制工作液。

(2)将血清样本和标准品分别加入相应的孔中,进行孵育。

(3)加入酶标抗体,再次孵育。

(4)加入底物,进行显色反应。

(5)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OD)值。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别RF水平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四、结果1. 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100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RF阳性率为60%,其中IgM型RF阳性率为50%,IgG型RF阳性率为30%,IgA型RF阳性率为20%。

2. RF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1)RF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r=0.78,P<0.01)。

(2)RF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65,P<0.01)。

(3)RF水平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呈正相关(r=0.45,P<0.05)。

3.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鉴别诊断:(1)根据RF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其他指标,共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2.临床意义:IgM-RF的常用检测方法是半定量的乳胶凝集 试验,一般认为RF滴度1:80~1:160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许多实验室已开展应用比浊度法或ELISA法定量检 测IgM-RF,前者的正常值范围约为<20 IU/ml。
四.类风湿因子
RF与多种疾病相关,可概括为“CHRONIC”(见下),此外,正常 人尤其是老年人(5%)也可以RF阳性,而且随年龄的增长RF阳性率可 增高,所以RF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
2.正常值:正常人阴性。 3.意义:LE细胞检查是五、六十年代检测ANA的主 要方法,对于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由于LE细胞检查 费时、费力,而且受吞噬细胞功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临床上基本已不再开展。尽管如此,LE细胞的发现推 动了继后的SLE等自身免疫病中多种抗核抗体的研究,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二.抗核抗体(ANA)
11.何谓ANA谱:ANA谱是由针对一组重要的核抗原(包括 部分胞浆抗原)的各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组成的,这些自身 抗体的检测与识别对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ANA谱包括:抗dsDNA、抗Sm、抗U1RNP、抗 SS-A/Ro、SS-B/La、抗核糖体P蛋白、抗组蛋白、抗Scl70、抗着丝点蛋白、抗Jo-1抗体等。 各种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见表2。
参考文献: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2月 第9卷 第1期
二.抗核抗体(ANA) —抗组蛋白抗体
1.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包括H1,H2A,H2B,H3, H4等亚型,是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组蛋白抗体 (AHA)与抗DNA抗体有一定相关性,且与疾病活动度 有关。 2.AHA在异烟肼,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 的药物性狼疮中阳性率几乎达到100%,是诊断药物 性狼疮的重要抗体。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 抗ENA抗体
冷球蛋白血症/抗神经原抗体/抗红细胞抗体 抗淋巴细胞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RA有关的其它自身
抗体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RA: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国外患病率1-2% 国内0.3-0.45%,3-4百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PR3-ANCA(丝氨酸蛋白酶3-ANCA)
对于诊断(“ 韦格纳氏肉芽肿” WG)具有较高特异性,被公 认为是该种疾病的“ 标记性抗体”。
活动期WG( 阳性率:90%) 初期WG( 阳性率:55%)
疾病活动或病情加重时该抗体滴度增高,而病情缓解时 则抗体滴度下降,因此该抗体的动态定量观察亦有助于 对疾病活动性的判断及疗效的评估。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特征
症状:雷诺现象、晨僵、发热等 体征:关节肿胀、皮疹、肌无力等
2.辅助检查
自身抗体 (ANA、dsDNA、RF、AnuA) 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常规化验等 影像学等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自身抗体测定的价值
1.在典型风湿病 — 肯定诊断
如:发热、关节炎、心包积液、抽搐、 口腔溃疡、血小板减少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一组异质性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 物质起反应的抗体。
靶抗原
磷脂: 心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胺醇 磷脂酰甘油 …….
磷脂同辅因子结合蛋白
同辅因子: 2糖蛋白1 凝血酶原
蛋白C 蛋白S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因子和一组抗负电磷脂抗 体。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备组血沽Clq 的浓喪(X+S) mg/L
通过对比松辆徂弓对閱殂血淸Clq 水平.证实了 LN 忠A 与IIIZ 的$口5您者血 消eg 浓度均显苦低丁lE 常人、ft 他风湿性疾林也石・及其他疗脏疚病患乩 尤 以S4慰齐血清Clq 浓度的降低明显• 患拧血淸Clq 浓度的水平显甘低于卄
JZ 的患齐-山此町以押:测,血沽 Gq 水平》jSLE ・尤比足SUS 您拧的疗 脏损•幷Z 何存在杵明确的相关件•
r r 氏气*/F : 2%«常心醫碍;带幷?R 启昴閑1帖屛假缸hnY 周貂 :•品4兌
堆« I «车恋・»怡1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诊断为LN 的患者密切检测抗Clq 抗体的滴度冇助 于早期发现病惜活动。

总之抗Clq 抗体可用于:
1.狼疮及LN 的诊断。

2 •狼疮患者随访中的监测。

3. 早期识别LN 复发。

HI *1
M Hl
Jfc 伦 IW 低* o
ti. w 人 m -lU
i
♦ :M*
er
SUiZrU
1 Z Ml
4(1
■ :■P” 3T. r» ih 1 z m Ml
-><i
1 r sttT r^

N “ ♦A. 1A ft 更 Ml
it
K tv n Hi
til
IO S*
a <r n Itk *< W »K lAi 1(
30 NM 土SA a ar
i t : . * J tiUC Ml 1匕令S
ua
•< LZ eii t 匕 M l y 113。

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532020年 第29期这种私密的地方。

中国人又是比较含蓄和保守的,这使得患者在看病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

这种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这需要做一些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心理上愿意接受治疗,愿意把病情如实的告诉医生。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都一直需要进行的。

2、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另一个日常护理就是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方面,针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该做到不随意停药,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用最合适的药物来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因为霉菌性阴道炎是很有可能复发的,如果在用药的阶段,就不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用药,治疗效果不好不说,还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复发病情。

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该做好日常卫生护理,对外阴部进行清洗,在选择内裤方面也要选择纯棉的,透气的内裤,尽量不穿紧身裤这些会对外阴部有一些压迫作用的裤子。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健康管理护理方面,因为对这方面的忽略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是让病情很难好转。

4、用药应该以局部用药为主:因为霉菌不易在碱性的环境中生长,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碱性的溶液兑入2%-4%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外阴以及阴道的冲洗,再结合制霉素栓剂合适的剂量塞入阴道内,坚持每天一次,半个月一个疗程。

患者应注意,用药应该以医生的指导为主,而不是擅自用药,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应当引起重视。

四、结语了解霉菌性阴道炎,了解醚菌性阴道炎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护理知识来帮助治疗。

让每一位患者更早的进入健康的生活,是我们所有护理人员的希望,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奋斗目标。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机体内许多器官及其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在我们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中,其中主要包括常见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者是风湿类关节炎等。

在临床检查风湿免疫疾病时,临床上大多采用的是血清检查方式进行相关的诊断,通常会检测到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等一些指标的异常。

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C反应蛋白检验、抗链球菌0、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风湿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所以要对患者作全面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

(2)血清学检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

②特殊性:a.抗核抗体谱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先做ANA,如滴度>1:40,则应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

b.HLA:虽然HLA与风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常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如HLAB-27对AS阳性率可高达81.8%,对赖特综合征也可达到40%,在银屑病仅为10%;DR4/DR1对RA阳性率为49-79%,JRA为7%,但JRA的Dw4为26%,Dw14为47%,DR3在SLE仅为2.7%,在pSS为5.6%。

Behcet病仅有3.3%HLAB5为阳性。

c.其他:如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体,抗核周因子(ANCA)等对一些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3)关节液检查:新鲜的关节液是很重要的,应作常规,培养,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一般常用正,侧位,大小关节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关节;根据不同疾病及部位,还可有不同的要求,对骨骼受损或增生病变一般显示清楚,但由于影像重叠,早期细小病变不易看清;对滑膜,关节囊,软骨,半月板,韧带则不显示。

(2)计算机体层显像(CT):可以在一个横断面上准确的显示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异,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细小病变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多用于AS的骶髂关节,脊柱;膝关节的软骨及半月板病变,SLE的脑部改变;早期肺间质性改变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具有比X线,CT 更高的分辨率,对软组织显像优于CT。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抗溶血性链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及一些动物的红细胞。

同时溶血性链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ASO。

【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参考值】 1:400及以下为阴性0-200IU/m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临床意义】诊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动性风湿热,猩红热,丹毒等均可增高。

1)ASO俗称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鉴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能测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

还可见于皮肤急软组织感染。

3)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SO滴度升高。

多次检验所呈现的趋势与病情平行,如渐渐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4)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注意事项:1)不能认为ASO升高就是风湿病,须结合临床症状考虑。

但ASO升高的各种致病因素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密切相关。

2)人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ASO上升在4-6周内达到高峰,然后在血清中ASO升高可达数月至数年。

故一次检查尚难肯定是否为最近感染所致,须多次检查,观察变化动态。

在风湿热病人感染后4-6周,有80%可见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

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抗链酶试验(ASZ),比单测ASO阳性率高。

对于诊断ASO不增高的急性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助。

3)免疫机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链球菌感染后ASO可不升高。

C-反应蛋白(CRP)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参考值】<10mg/L(免疫单向扩散法)<8mg/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临床意义】1)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大手术、烧伤、严重创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患者CRP升高,凡有器质性病变时升高,而功能性疾病正常,这对于鉴别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有帮助。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风湿病分类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关节炎( A),Still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风湿病检查方法有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关节液检查、X线平片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等,实验室常用以下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风湿病患者病情活动时,ESR增高,但ESR增高不等于患有风湿病。

ESR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可以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ESR不是病情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ESR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是一种抗变形IgG的自身抗体,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

随处可见关于“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科普文——类风湿因子虽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命名,但它可以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干燥综合征、慢性乙肝感染、血液病等。

5%的健康人群也可检测到RF。

虽说RF阳性,未必是类风湿关节炎。

但是高滴度的RF(≥正常值上限3倍),还是要结合患者病史及查体,认真排查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大意义,阳性率达60%~80%。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RF阳性。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RF也可阳性。

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炎症时,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类蛋白。

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活动期可检测到CRP升高,同时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降至正常。

风湿病实验室检查解读解析

风湿病实验室检查解读解析

抗核抗体谱
目前已发现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 ANA约20余种, 这些ANA组成了“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谱分为四类:
Ⅰ类:抗DNA 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 抗单链DNA 抗体
Ⅱ类:抗组蛋白抗体(AHA) Ⅲ类:抗非组蛋白抗体:抗ENA 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ACA) Ⅳ类:抗核仁抗体
ANA阳性时常见的荧光染色核型
风湿免疫性疾病 常用实验室检查解读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风湿科 高举梅
一、一般检查
(一)血、尿常规 (二)血沉 (三)C-反应蛋白(CRP ) (四)心肌酶谱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六)免疫球蛋白 (七)补体
二、自身抗体
? 定义:是指能与机体正常组织成份或改变了的组 织成份起反应的抗体
抗SSA抗体的临床意义
? 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时,此抗体阳性率为 60%。
? 约40%SLE 患者此抗体为阳性。 ? RA及SSc 等继发干燥综合征时此抗体为阳性。 ? 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时,此
抗体阳性率可高达75%而ANA可阴性。
d、抗SSB/La抗体
现已证实1975年命名抗SSB 抗体与1974年 发现的抗La 抗体为同一抗体,简称抗SSB 抗体。 其临床意义如下: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此抗体阳性率为40%。 ? 抗SSB 抗体阳性对诊断SS比抗SSA抗体阳性更 具特异性,故可认为抗SSB 抗体是SS的标记性 抗体。
? 抗SSB 抗体阳性时,抗SSA抗体肯定阳性,但 抗SSA抗体阳性时,抗SSB 抗体可以阴性。
e、抗Scl-70抗体
Scl 是硬皮病的英文简写,70是该抗体相 对应的抗原的分子量70KD。抗Scl-70 抗体阳 性临床意义如下: ? 是硬皮病的标记性抗体(IBT 阳性20~40%)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IgA 、 IgE 四型。

其临床意义在于: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 。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

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

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

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

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

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

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风湿化验项目

风湿化验项目

风湿化验项目风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韧带、肌肉和其他结缔组织,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风湿性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风湿化验项目作为风湿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风湿化验项目主要包括血液学、免疫学和生化学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血液学指标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ESR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通过测量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来反映血液中炎症反应的程度。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的升高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

这两项指标的升高可以提示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免疫学指标中的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是常用的自身抗体。

RF是指针对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其阳性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较高。

ANA是指针对细胞核内的抗原产生的抗体,其阳性率在风湿性疾病中也较高。

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并且对于某些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生化学指标中的尿酸、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其水平的增高与痛风相关。

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异常可以提示风湿性疾病的并发症或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风湿化验项目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分析。

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在化验结果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虽然风湿化验项目在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某些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导致诊断的漏诊或误诊。

其次,某些指标的升高可能不仅仅与风湿性疾病相关,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或非疾病因素有关。

因此,在进行风湿化验项目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避免片面地依赖化验结果。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活性部分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检测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可以特异性和 核抗原成分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与荧光标记抗 人IgG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亮绿色 荧光为阳性。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Hep-2细胞作底物)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 床意义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
风湿性疾病一大特征是患者血液中自身 抗体的出现,且以抗核抗体为主,其抗 原位点是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磷 脂及各种蛋白酶等多种物质。
定义:从狭义来说,抗核抗体(ANA) 是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 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一组自身抗体 的总称。但从风湿广病常用义实验来室检查说方法和,临床是意义 抗细胞内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RNA多聚酶II
mRNA前体的转录
SSc
抗RNA多聚酶III
5SrRNA、tRNA和其
SSc
他小RNA的组成
抗Sm/U1-nRNP 抗tRNA合成酶(Jo-1
mRNA前体的剪切
SLE,MCTD
tRNA与氨基酸残基的耦联 PM/DM
、PL-7和PL-12等)
抗蛋白酶3抗体
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3的 韦格纳肉芽肿病
常见抗核抗体荧光染色图谱相关抗原和抗体
染色图型 周边(核膜)型
均质(弥散)型
斑点型
核仁型 颗粒型
底物取材 鼠肝切片、细胞
鼠肝切片、细胞
鼠肝切片、细胞
抗原成分 ds-DNA,核层蛋 白(Lamin)
组蛋白(DNP) 、ds-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IgA 、 IgE 四型。

其临床意义在于:
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 。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

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

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

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
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

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

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

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
本试验系根据链球菌细胞壁抗原与人心脏瓣膜糖蛋白有共同抗原性原理设计。

余步云教授等经过近10年在千例以上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本试验对诊断风湿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ASP在检测风湿热的活动性方面,所针对的靶器官是心瓣膜,即心瓣膜有无风湿性炎症。

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PCA)
本试验系根据已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表面可出现凝血酶样物质,可促进凝血的原理设计。

余步云教授等在国内外首先研究应用A组β
溶血性链球菌胞膜作为特异性剌激原,剌激急性风湿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其凝血活性增高,其增高程度在风湿热患者较其它疾病为显著。

经过15年的临床研究和反复验证和临床推广应用,认为本试验可作为一项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细胞免疫学的指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靶抗原为丝氨酸蛋白酶PR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其临床意义:
1.ANCA主要表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ss综合症和少免疫沉积型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

有研究表明,c-ANCA 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

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

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抗SSA和抗SSB
由于此两种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相关而得名。

这两种抗体虽与SS有关,但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亦存在。

原发性SS病人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40%,抗SSB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较抗SSA抗体更为特异。

抗SSA和抗SSB抗体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

抗SSA和抗SSB阳性的病人常有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过敏、皮损、紫癜等临床表现。

HLA-B27
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英文缩写。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大多与HLA-B27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强的相关性,约90%左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

故HLA-B27检查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参考价值,尤其对临床高度怀疑病例。

但因为还有10%左右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故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该病。

但查出HLA-B27阳性并不能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阳性的人群中仅20%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

也不能说HLA-B27阳性即会患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易发病的因素。

HLA-B27对诊
断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也有重要意义。

HLA-B27是从父母遗传的,终生携带,不会随治疗而转阴。

自身免疫性肝炎系列
我科开展的自身免疫肝炎系列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肝细胞膜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体)、抗肝胰自身抗体(抗LP)和抗可溶性肝细胞抗体(SLA)、抗线粒体抗体(AMA)。

SMA抗体的靶抗原是平滑肌细胞支架的多种成分。

大约有35%-70%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患者血清中可以测出高滴度的AMA,常伴有ANA阳性。

ANA 和SMA被认为是AIH 1型的标记性抗体。

1973年Rizzetto等报告用鼠肝和鼠肾作底物、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发现肝细胞内和肾近端曲管内有荧光反应,他们称此抗体为KLM-1抗体,并指出它是AIH 2型的标记性抗体。

后来证实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是KLM-1的靶抗原。

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此种抗体能够抑制CYP2D6的生物活性和能够激活肝内T细胞浸润。

95%-100%的AIH 2型患者呈LKM-1抗体阳性。

抗肝胰自身抗体(抗LP)和抗可溶性肝细胞抗体(SLA)的靶抗原在肝胰组织匀浆上清液中。

后来发现SLA抗体与LP抗体相同的靶抗原起反应,两者可能是同一种抗体,因此合并称之为抗SLA/LP抗体。

抗SLA/LP抗体被认为是AIH-3型的标记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为一组可同线粒体内膜或外膜上多种酶复合物成分结合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主要出现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