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

合集下载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信息接收
信息加工
颜色感觉 红-绿 白-黑

绿 蓝
黄-蓝
阶段学说示意图
视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二、色料减色法
1、色料三原色 如果选择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这三种色料两者混合 或三者混合可以得到几乎所有的颜色,所以把黄(Y)、 品红(M)、青(C)这三种颜色叫做色料三原色。 2、色料减色法特点:

颜色视觉形成

颜色视觉形成
运动等视觉特征。
色彩视觉通路
大脑中存在多个色彩视觉通路,这 些通路将来自视网膜的信号传递到 大脑的不同区域进行处理。
色彩记忆和联想
大脑不仅处理当前的视觉信息,还 会将颜色与其他感觉、记忆和情感 联系起来,形成丰富的色彩感知。
03 颜色的视觉现象
CHAPTER
颜色适应
颜色适应是指当眼睛长时间注视某一种颜色时,对这种颜色 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当眼睛长时间注视红色 后,再注视白色时,会感觉白色变成了青色。
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的现象。
颜色混合可以分为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两种类型。加色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色光叠加在一起形成新 的色光的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产生黄光。减色混合是指通过减去某些色光来获得新的色 光的过程,例如,黄色滤光片可以过滤掉蓝光和紫光,只剩下黄光。
工业设计
1 2 3
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颜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 要因素之一,设计师需根据目标受众和产品定位 选择合适的颜色。
环境设计
在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中,颜色能够营造出舒适、 愉悦或庄重、严谨的氛围,影响人们的心情和工 作效率。
交通工具设计
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设计中,颜色不仅关乎 美观,还涉及到安全因素,如提高车辆在夜间或 恶劣天气下的基本特征,如红、绿、蓝等。
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即颜色的纯度。
明度
指颜色的亮度,即颜色的深浅程度。
颜色的感知
颜色的混合
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红、绿、蓝 光,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
颜色的对比
当两种颜色同时出现在视野中时 ,它们会相互影响,使得每种颜 色看起来与单独呈现时有所不同 。

色彩视觉的感知机理研究

色彩视觉的感知机理研究

色彩视觉的感知机理研究第一章概述色彩在人类的视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还具有多种社会和文化内涵。

色彩的视觉感知机理一直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色彩的物理性质入手,系统地阐述大脑如何感知色彩的过程和机制。

第二章色彩的物理性质色彩的物理性质与光波长、频率和幅度等相关。

在自然光情境下,光的波长和频率范围的依次递增为紫、蓝、青、绿、黄、橙、红。

我们常说的白光,是在紫、蓝、绿三原色光的合成作用下达成的。

而黑色则是两个相对的极端,在光谱中没有波长和频率的光。

光的幅度决定了光的亮度。

同时,在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质量决定了该物体表面的颜色。

第三章色彩视觉神经通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发挥着给眼球输入信息的作用。

在视网膜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感光细胞: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柱状细胞负责黑白灰度感知,锥状细胞则是负责颜色感知的关键。

我们发现有三种类型的锥状细胞,分别对应三种基本颜色:红、绿和蓝。

大多数的颜色均可以由这三种颜色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而成。

经过感光细胞后,信息被传达到视觉皮层。

视觉皮层中,神经元分布着许多模块,每个模块都被视为对应着色彩空间中的一种颜色。

第四章对色彩的感知与认知色彩感知是人类对不同颜色质量的感受能力,是大多数情况下人类视觉体验的基础。

而色彩的认知则是基于感知的基础上更高阶的心理过程。

在认知色彩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到诸如文化、心理状况、学习和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色彩的认知和感知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第五章应用和展望了解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和认知机制不仅对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且对社会和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中,对色彩的运用和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色彩的视觉感知机理。

这将对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演示文稿色彩的视觉感知讲解

演示文稿色彩的视觉感知讲解
课题时间
建议8课时,练习 1-3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第二节 视觉适应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第四节 色彩的混合 第五节 色彩的肌理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色彩感觉是由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产生的。
人视觉感知过程中生理上的几个器官, 由眼球、角膜、虹膜、晶状体、
(优选)第三章色彩的视觉感 知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属性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 第五章 色彩的调和 第六章 色彩的心理分析 第七章 色彩的应用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感知
训练目的
了解色彩的视觉感知过程,科学地从视知觉认知心 理学的角度来把握人对色彩感受的生理现象,从而学会 理性的进行色彩设计。
要达到精密和正确, 角膜的表面就必须保 持光滑平整。
人眼的构造
第一节 色彩感觉形成的生理因素
三、虹膜和瞳孔
虹膜使眼睛感知色彩。 色彩是由虹膜中的黑色 素作用而引成的。
虹膜的功能很象照相机 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 眼球的光量。
瞳孔是虹膜中心一个圆 形的孔,它的大小受到 虹膜放松或收缩作用而 不断变化着。
二、同时对比、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 是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色彩的对比现象。
连续对比 是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感受色彩色彩的对比现象。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同时对比 (红绿并置时,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色彩的同时对比(两种色彩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视觉的错视现象 由于相邻色彩在视觉上受到干扰而改变原来的色感,将同样的蓝色看成不同。

颜色视觉原理

颜色视觉原理
0
光学密度
入射光辐射能
0 1 A lg lg lg
非选择性吸收
若一个表面对投射到它上面的光辐射在各波段内 做等比例吸收,则保持照明光原来的颜色,仅改 变照明光的反射强度。此现象称为非选择性吸收。 当反射率由0→1变化时,物体表面呈现出黑、灰 (由深到浅)直至白色。当反射率<10%时,物 体看上去为黑色;反射率10%~70%时为不同深 浅的灰色;反射率>70%的物体感觉是白色。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光是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 粒子称为光量子,现在称为光子,每一 光子的能量为ε =hγ。 光的能流密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的光子数。
“光电子”学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物体内部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电子 就会从物体内部脱离出来,可利用这种脱离 出来的电子,使它转化为电能,即物体的光 电效应 。
惠更斯(Huygens,1629—1695年)的“波动说” :
光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振动而传播的,光 波对眼睛的刺激产生色感觉。 能很好地解释折射、反射、衍射、干涉、 偏振等光现象,但对光在真空中的传播现 象、光电效应以及颜色效应等方面还是不 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杨(Young)的干涉实验
x
x
x
光谱密度φ e(λ ):在以波长λ 为中心的微 小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与该波长的宽度之 比,其化学表示式为: d e φ e(λ ) = (W/nm) d φ e----光的辐射能 λ -----光谱色的波长
光谱密度表示了单位波长区间内辐射能 的大小。 光源中不同波长色光的辐射能随波长的 变化而变化,因此,光谱密度是波长的 函数。
可见光谱的颜色感觉
红色 649~750nm 黄色 550~600nm 蓝色 450~480nm

视觉的形成-ppt课件

视觉的形成-ppt课件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耳的结构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咽鼓管
听小骨 鼓膜 鼓室 中耳
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外耳
耳Hale Waihona Puke 中耳内耳耳 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送声波 鼓 膜: 产生振动 鼓 室: 咽鼓管通到咽部,调节气压,
保护鼓膜。
听小骨: 放大并传导振动
半规管: 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

庭:
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 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
•思 考
一位病人车祸之后就失明了,但是 经检测他的眼睛结构完好,为什么看 不见了呢?可能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视神经被损伤,或者大 脑的视觉中枢被破坏
动动脑
你现在知道盲人看不见东西的原 因了吗?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1) 眼球的完好 (2)视神经没断 (3)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正常
感受"盲人写字"
在白纸上写两行字: 第一行:眼睛是心灵之窗 第二行:我们要珍惜眼睛
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 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 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
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 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真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
保 护 视 力
不小于25cm
保 护 视 力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 光线 角膜
瞳孔
玻璃体
视网膜 成像
晶状体
视 觉 神
大脑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感受光的刺激 透光,维持眼球形状 透光,保护 保护,白色不透光 调节瞳孔大小 不透光,营养眼球 折射光线
----瞳孔----
中午
傍晚
你知道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 哪个在傍晚吗?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美丽的颜色概述1.1 教学目标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3 教学方法与手段1.4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二章:颜色的基本概念2.1 颜色的定义2.2 颜色的分类2.3 颜色的属性2.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三章:颜色的形成与感知3.1 颜色的形成原理3.2 颜色的感知机制3.3 颜色视觉现象3.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四章:美丽的颜色搭配4.1 颜色搭配原则4.2 颜色搭配方法4.3 颜色搭配实例分析4.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五章:美丽的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5.2 颜色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5.3 颜色在时尚搭配中的应用5.4 颜色在心理调节中的应用5.5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六章:颜色在自然界中的应用6.1 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6.2 色彩与生物的适应性6.3 自然界中的色彩搭配6.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七章:颜色在文化领域的体现7.1 色彩与文化传承7.2 色彩在民俗文化中的角色7.3 色彩在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意义7.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八章:颜色在科技领域的应用8.1 色彩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8.2 色彩在摄影与影视制作中的作用8.3 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8.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九章:颜色在心理与情感交流中的作用9.1 色彩与心理影响的关系9.3 色彩在心理治疗中的价值9.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十章:颜色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10.1 色彩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2 色彩在办公环境中的作用10.3 色彩在家居装修中的选择10.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十一章:颜色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11.1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运用11.2 色彩在雕塑艺术中的作用11.3 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11.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十二章:颜色在时尚与美容领域的应用12.1 色彩在时尚设计中的趋势12.2 色彩在服装搭配中的技巧12.3 色彩在美容化妆中的运用12.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十三章:颜色在保护视力与健康中的角色13.1 色彩对视觉疲劳的影响13.2 色彩在医疗环境中的作用13.3 色彩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13.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十四章:颜色在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中的意义14.1 色彩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14.2 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环保考虑14.3 色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14.4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十五章:颜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15.1 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5.2 色彩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15.3 色彩在联合国色系统中的应用15.4 教学案例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颜色的基本概念:包括颜色的定义、分类和属性。

色彩的视觉感知-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三章 色彩得视觉感知
拓展与训练:
2.色彩空间混合训练
作业要求 — 根据一具象画面,将原色彩效果应用空间归纳得方法,形成一定 大小、且纯度较高得色块,来表现原画面,在一定空间内使色彩 通过空间混合还原出原具象画面。
作业步骤 — 确定一具象画面,将画面用直尺按马赛克得效果用铅笔作格子状, 对每一格子内得色彩做一定得色彩归纳分析。然后在作业纸上,对 应画出每一格子得色彩。在整体上再现原画面图形。
作业步骤 — 先确定图形得主要色彩配置,再根据图形得色彩交叉来确定混合后 CMYK模式得色彩,模拟出印刷后得叠加效果
作业数量 — 1张。作业纸张得大小为A4。图形在10cm×10cm大小范围内。
作业提示 — 注意构图得美观性。要理性得考虑色彩叠加后在明度上得变化, 能够表现出一定得层次、空间感将更好。可以使用电脑制作。
从而达到反射色光在视网膜上得混色效果。
第四节 色彩得混合 印刷用色中得四套色板示意图
第四节 色彩得混合
印刷用色中得四套色板示意图
第四节 色彩得混合
空间混合(旋转混合)
第四节 色彩得混合 空间混合
第四节 色彩得混合 印象画派画家修拉得作品《模特儿》-点彩派
第三章 色彩得视觉感知
第五节 色彩得肌理
作业数量 — 1张。作业纸张得大小为A4。图形在12cm×12cm大小范围内。
作业提示 — 色彩在归纳分析时要尽量增加纯度,注意色彩得混合规律,使空间 混合后得色彩能够恰当得得到还原。建议此作业手工完成。
第三章 色彩得视觉感知
拓展与训练:
3.色感错觉得膨胀与收缩(进与退)训练 作业要求 — 利用图形得各块面之间得关系,充分使用冷与暖、明与暗、纯度
色彩的视觉感知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理论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理论
❖ 晶状体:由睫状肌控制晶状体的屈光能力,使 远近不同的物体影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二、感光系统
构成: 视网膜 厚度约为 0.1-0.5mm
第二节 色觉形成的生理基础
❖ 人眼的感光系统由视网膜组成,相当于像机 内的感光胶片,更确切地说,更类似于数字 相机的接收器
❖ 视网膜厚度约为0.1-0.5 mm,主要由视细 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三层细胞 构成.
❖ 2.双极细胞层——联结视细胞与神经节细胞。
❖ 3.神经节细胞层——它与视神经相联结,视神经穿 过眼球后壁进入脑内的视觉中枢。
视细胞在视网膜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明视觉和暗视觉
❖ 人眼有两种视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视觉功能。
明视觉(锥体细胞视觉):在光亮条件下,即亮度 在几个cd/m2以上时,人眼的锥体细胞起作用, 可以很好地分辨物体的颜色与细节;
❖ 车辆的尾灯采用红灯 ❖ 夜间飞机驾驶舱采用红光照明
第四节 人眼的视觉现象与色彩心理
2. 颜色适应
颜色适应是指光源色度发生变化时,人眼 会自动调节各感光锥体的响应灵敏度以形成稳 定的视觉和自动的颜色平衡。如我们将白纸从 日光下拿到白炽灯下,就会感到纸张带有淡黄 色,这是白炽灯的光源色。经过几分钟的适应 后,视觉适应了白炽灯的颜色,纸张不再发黄, 仍然是白色。再将白纸重新拿回日光下,感觉 纸张由白色变为淡蓝色,随后仍然是白色。人 眼最终感觉到的纸张颜色是白色,不是客观条 件发生了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人眼视觉。
❖ 明适应——光线由暗变明,视网膜对光刺 激的感受性逐步降低的过程。
第四节 人眼的视觉现象与色彩心理
❖ 亮度适应规律
人眼感光灵敏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 感光灵敏度降低时快,即明适应所需时间短; ❖ 感光灵敏度提高时慢,即暗适应所需时间长。

第三章色彩视知觉

第三章色彩视知觉
• 紫色: • 一方面象征高贵优美、尊严;另一方面又有孤独、 神袍等意味。淡紫色有高雅和魔力的感觉。深紫 则有尊贵和沉重的感觉。
3.2.2.2色相的联想
• 紫色: • 正面联想:下 威、优雅、崇 高,神秘、高 贵、温厚等; • 负面联想:任 性、悲哀、古 怪、神秘、孤 独、古板等。
3.2.2.2色相的联想
斜背包(軍綠)
玻璃耐熱沖茶器
3.2.2色彩的联想
• 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 时,就会联想到与之 相关的事物或相联系 的色彩,称为色的联 想。
LG手机
3.2.2色彩的联想
• 人们以往的视觉经验 和环境色彩的体验会 不知不觉地融进自己 的主观联想中,这种 联想有具体联想和抽 象联想之分。如红色, 可具体联想为血、火、 太阳的色彩,而它又 是象征着热情、奔放、 喜庆、活力等情感, 也就是色彩的抽象联 想。
3.2.2色彩的联想
• 色彩的联想依人的学历、性别、年龄、性格、职 业等条件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人也会依环境或季 节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联想,也就是依人、时、 地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油 醋 瓶
3.2.2伊顿著名的色彩形状说
• 色彩与形状在人的心理 感应上会有相似的地方。 当一个形状与某一色彩 具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 它们就构成了表现方法 的同质异构关系。
3.2.1.3 色彩的软与硬
• 女性则喜爱轻松、淡雅、柔和的软色彩。如粉红、 淡紫、淡绿,由此来展现女性的“温柔之美”。
化 妝 品 冷 藏 箱
烤麵包機 烤
3.2.1.3 色彩的软与硬
• 女性则喜爱轻松、淡雅、柔和的软色彩。如粉红、 淡紫、淡绿,由此来展现女性的“温柔之美”。
電烤箱 電 烤
3人份電子鍋
• 蓝色: • 纯净的蓝色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和纯 粹。

颜色视觉形成课件

颜色视觉形成课件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颜色感知。
阶段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阶段理论认为颜色视觉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物理阶段、 生理阶段和心理阶段。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阶段理论是由德国生理学家赫尔曼·冯·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 种颜色视觉理论。该理论认为颜色视觉的形成分为三个阶 段:物理阶段、生理阶段和心理阶段。在物理阶段,光线 作用于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出不同波长的光;在生理阶 段,光线作用于人眼,激发视锥细胞产生神经信号;在心 理阶段,大脑皮层对神经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颜色感知。
颜色的分类
原色
红、绿、蓝,这三种颜色无法通 过其他颜色的混合得到,它们是 颜色的基本组成。
合成色
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原色,可以 得到其他颜色,如黄、青、品红等。
颜色的属性
01
02
03
色相
指颜色的基本特征,如红、 绿、蓝等。
明度
指颜色的亮度,与颜色的 深浅有关,明度越高,颜 色越浅;明度越低,颜色 越深。
详细描述
颜色视觉的应用研究将探索如何利用颜色理论和技术来优化产品设计、增强艺术表现力、提高人机交互的体验等, 为各行业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颜色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的交互研究
总结词
研究颜色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的交互关系,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感知系统,并探索跨感知觉的 交互设计。
详细描述
颜色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的交互研究将关注颜色如何与其他感官信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类的感知和 情感反应。通过研究不同感知觉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为设计领域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设计理 念和方法。
赫尔姆霍茨-贝叶斯理论
总结词
赫尔姆霍茨-贝叶斯理论认为颜色感知是大脑皮层根据 已有经验对视锥细胞产生的神经信号进行解析的结果。

综合分析颜色视觉的形成过成

综合分析颜色视觉的形成过成

1.综合分析颜色视觉的形成过成,说明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

颜色视觉形成分成四个过程:首先需要光源;其次需要光源照射有颜色的物体;接着人眼接收到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在眼底成像并且形成感觉信号;最终大脑处理这些感觉信号形成视觉。

所以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可以从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入手。

光源:光的颜色取决于光源的色温,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物体会在相当程度上染上光源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演色性。

光的照度不同同样会影响颜色视觉,它可以影响被照物体明亮程度和彩度,给物体在不同的颜色感觉。

最后,阴影。

在空间中由于阴影的存在,才能突出物体的外形和深度,丰富了物体的视觉效果。

颜色物体:首先是环境色,周围有颜色的物体的颜色形成环境色,影响环境中物体给人的颜色视觉感受,比如冷暖感。

再比如要进行两个颜色的对比时最好放在一起对比,这时颜色信号连续,就很好辨别。

人眼,人眼会出现色适应、负后像等生理现象也可以看出人眼并不能真是反映出颜色本身的面目。

最后是大脑,光的颜色能够影响人对环境的心理感知,比如一个暖色调光源照射的房间会显得很温馨。

诸如颜色恒常性之类的视觉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颜色视觉。

2.举例说明三种颜色视觉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颜色恒常性是当个体知觉熟悉的物体,实际的颜色因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时,颜色知觉趋于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如黑色的木炭,不管在暗处还是阳光下,总是知觉为黑色。

红旗,无论是在黄光照射下,还是在蓝光照射下,总被知觉为红色。

这是因为人类都有一种不因光源或者外界环境因素而改变对某一个特定物体色彩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即为色彩恒常性。

色彩适应,由于环境光对眼睛持续作用,或者眼睛长时间处于某种环境中,致使眼睛对环境光产生一定抵消作用,使得颜色视觉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作颜色适应,简称色适应。

包括亮度适应和颜色。

在亮度适应中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前者发生在人进入亮环境,瞳孔缩小,杆体细胞作用转成锥体细胞作用,使人尽快适应亮环境,后者相反。

颜色视觉形成

颜色视觉形成
上述两学说逐步统一,形成了阶段学说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变成了四色机制
STEP3
STEP2
STEP1
适应性(适应现象)
定义:光对人眼的持续作用使视觉感受发生变化的现象
明度适应:当照明条件改变,眼睛可以通过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弱变化进行适应,提高视觉能力,称为明度适应。分暗适应和明适应。
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物体色) 非发光体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呈现出颜色; 物体呈现颜色的两种情况: 光在物体表面产生干涉现象而产生的颜色;颜色不稳定。 人眼看到的是反射或透射出来的色光;一般常见的不反光的具有固定颜色的物体。 注意:所看到的颜色,并非物体自身的颜色。 光是人感受倒物体颜色的唯一物质,物体的颜色现象是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固有的光学特性。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
每一种颜色都会影响白—黑视素的活动
补色问题
心理纯色:心理纯红(光谱色)、心理纯黄(光谱色)、 心理纯绿(光谱色)、 心理纯蓝(光谱色)
缺点:对于R、G、B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3
2
4
1
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信息接受、信息加工、颜色感觉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
第一节 颜色视觉形成 机理 一、颜色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1.四大要素:光源、颜色物体、眼睛、大脑 注意: ①四要素中,如果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产生颜色视觉; ②四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产生了变化,颜色视觉就会产 生变化; 2. 发光体的颜色形成 ①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②辐射能量不同; ③共同辐射构成发光体。
二、眼睛
二、眼睛 视网膜——人眼感光纪录系统 三层细胞组成: 最外层: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中间层:双极细胞层 最内层:神经节细胞 联系: ①一个视锥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专用通路 ②很多视杆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敏感度很高 ③神经节细胞是视觉的高级中枢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

彩度相同,明度下降
视觉神经生理学
色彩的轻重错视
明(浅)色感觉轻,暗(深)色感觉重;
视觉神经生理学
明度
明度与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及照明的强度成正相关,但 往往受视觉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暗环境-白纸和亮环境-黑墨
视觉神经生理学
颜色混合
• 概念:任何颜色都可由三种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 最优三原色:红、绿、蓝
视觉神经生理学
锥体视觉或明视觉(photopic vision):
• 锥体细胞的感光灵敏度低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亮度为3cd/m2 (坎德拉/平方米)以上的光亮条件下起作 用 • 能够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视觉神经生理学
第二节 颜色系统与理论
视觉神经生理学
颜色系统
• • • • 颜色三特性(色调、饱和度和明度)相互联系构成 Newton色环(二维)——颜色混和规律 三维立体橄榄色图: CIE色度图:
视觉神经生理学
Newton色环
• 将短波末端(紫末端)与长波末端(红末端)衔接起 来,并加上紫红色,得到环形的色谱环,色调沿着圆 周按顺序排列,白色位于圆心。——牛顿色环
自然光通过三棱镜分光
视觉神经生理学
颜色视觉: 是视觉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反 映了视觉系统分辨光的不同波长特性 的能力。
多少范围波长的光可被人 眼发觉并产生颜色?
视觉神经生理学
世界上存在的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它 只有波长的差别,而没有颜色的差别。
视觉神经生理学
可见光谱:
420nm
颜色 红 橙 黄 波长(nm) 700 620 580
视觉神经生理学
颜色的概念: 不同波长(380-760nm)的可见光引起的一 种主观感觉,是观察者的一种视觉经验。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与感知机制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与感知机制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与感知机制颜色是人类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颜色打交道。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由光线构成的,而颜色则是一种视觉上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非常复杂,牵涉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光源,物体的表面和人眼的感光细胞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和感知机制。

一、光的本质在深入研究颜色视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光的本质。

我们所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由光线反射或散射成像的,是因为这些光线穿过了空气或物质,并且被人眼所感知。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存在于一系列频率和波长之间。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而频率则影响了它的亮度。

光线可以被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红光、绿光和蓝光。

我们称这些光线为原色光,因为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来形成所有其他颜色。

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子设备和打印机中使用RGB模式,调节不同比例的红、绿和蓝颜色来生成所需的颜色。

二、色光三原色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光线的组合,这三种光线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所有不同的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把R、G、B分别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

这些数字的值通常从0到255,其值越大,所表现出的相应颜色的亮度越高。

色光三原色的组合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它可以使我们感知到所有可能的颜色。

当所有三种原色的光线被适当地混合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谱,其中包括了整个可见颜色范围。

三、物体颜色的形成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实际上是这个物体反射或吸收的光线影响的结果。

人眼所能看到的颜色并不是物体本身存在的颜色,而是表面反射光线中的颜色。

因此,当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部分光线会被吸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这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颜色。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绿色的叶子时,我们看到的是由阳光照射在这个叶子表面上,绿色光线被反射,而其他颜色的光线则被吸收。

同样,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线。

四、颜色感知机制为了能够感知到不同的颜色,人类视觉系统需要分辨三种不同类型的光敏染色体,它们称做锥形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物体色) 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物体色) 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 非发光体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呈现出颜色; ①非发光体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呈现出颜色; 两种情况 物体呈现颜色的两种情况: ②物体呈现颜色的两种情况: 光在物体表面产生干涉现象而产生的颜色; 光在物体表面产生干涉现象而产生的颜色;颜色 不稳定。 不稳定。 ③人眼看到的是反射或透射出来的色光;一般 人眼看到的是反射或透射出来的色光; 常见的不反光的具有固定颜色的物体。 常见的不反光的具有固定颜色的物体。 注意:所看到的颜色,并非物体自身的颜色。 注意:所看到的颜色,并非物体自身的颜色。 ④光是人感受倒物体颜色的唯一物质,物体的颜 光是人感受倒物体颜色的唯一物质, 色现象是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固有的光学特性。 色现象是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固有的光学特性。
二、眼睛 1. 视网膜 视网膜——人眼感光纪录系统 人眼感光纪录系统 三层细胞组成 组成: 三层细胞组成: 最外层: 最外层: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中间层: 中间层:双极细胞层 最内层:神经节细胞 最内层: 联系: 联系: 一个视锥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专用通路 ①一个视锥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 专用通路 很多视杆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敏感度很高 ②很多视杆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 敏感度很高 ③神经节细胞是视觉的高级中枢
练习题: 练习题: 1.人眼的视细胞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人眼的视细胞有那几种, 人眼的视细胞有那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2.简述人眼视觉的两重功能 简述人眼视觉的两重功能 3.什么是明适应与暗适应? 什么是明适应与暗适应? 什么是明适应与暗适应 4.怎样合理利用颜色错觉? 怎样合理利用颜色错觉? 怎样合理利用颜色错觉
3.边界对比 边界对比 ﹡阶跃使边界对比加强
四、颜色恒定 1.记忆色造成的恒定感觉 记忆色造成的恒定感觉 2.物体的物理特性及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细 物体的物理特性及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细 胞特征造成的恒定感觉 3.注意:单靠目测方法来评价颜色是不科 注意: 注意 学的
五、颜色错觉 1.错觉是人眼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不正确的 错觉是人眼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不正确的 映 2.原因:由于视觉适应而造成的错觉 原因: 原因 3.常见的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重量 常见的有: 常见的有 大小错觉、远近错觉、 错觉、 错觉、光渗错觉等 4.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
⑴暗适应: 暗适应: 两种生理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视网膜上感光 两种生理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 生理过程 化学物质的变化 特性:视觉的两重功能发生变化 特性: 试验:在黑暗中停留初期,暗适应较快,人眼的 试验:在黑暗中停留初期,暗适应较快, 感受性迅速提高,到后期, 感受性迅速提高,到后期,暗适应就很慢了 ﹡暗适应功能的局限性:红色 暗适应功能的局限性: ⑵明适应:强光的作用,引起视网膜对光的刺激 明适应:强光的作用, 敏感度下降的现象
三、大脑 1.颜色真实:可以分析和测量的颜色 颜色真实: 颜色真实 2.颜色效果:颜色真实对人眼和大脑所产 颜色效果: 颜色效果 生的生理上和心里上的作用 3.视知觉:通过大脑对刺激信号的识别、 视知觉: 视知觉 通过大脑对刺激信号的识别、 理解、判断,形成颜色视觉的全过程, 理解、判断,形成颜色视觉的全过程, 在心理学上称为视知觉。 在心理学上称为视知觉。 ﹡色彩真实和色彩效果的总体反映
三、阶段学说 1.上述两学说逐步统一,形成了阶段学说 上述两学说逐步统一, 上述两学说逐步统一 2.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 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 路中变成了四色机制 3.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信息接受、信息加工、 信息接受、信息加工、颜色感觉
第二节 人眼的视觉功能
一、明视觉、暗视觉 明视觉、 1.明视觉(颜色视觉) 明视觉( 明视觉 颜色视觉) 视锥细胞只有在亮度达到一定水平(通常是3K/m2以上) 以上) 视锥细胞只有在亮度达到一定水平(通常是 以上 时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又称颜色视觉。 时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又称颜色视觉。 2.暗视觉 暗视觉 视杆细胞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能感知物体的明暗,但 视杆细胞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能感知物体的明暗, 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注意: 注意: ①视觉的两重功能:明视觉、暗视觉 视觉的两重功能:明视觉、 ②对于从事图像印刷和颜色工作来说,主要研究明视觉 对于从事图像印刷和颜色工作来说, 的作用。 的作用。
④补色问题 ⑤心理纯色:心理纯红(光谱色)、心 心理纯色:心理纯红(光谱色)、心 )、 理纯黄(光谱色)、 心理纯绿( 理纯黄(光谱色)、 心理纯绿(光谱 心理纯蓝(光谱色) 色)、 心理纯蓝(光谱色) ⑥缺点:对于 、G、B三原色能够产生 缺点:对于R、 、 三原色能够产生 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无法得到满意的解 释
3.颜色适应 颜色适应 照明方式突然改变,开始人眼会感觉到 照明方式突然改变, 色彩“失真” 过一会,色彩又还原。 色彩“失真”,过一会,色彩又还原。 ﹡对于从事色彩工作的人,不能在白炽 对于从事色彩工作的人, 灯或其他色温比较低和非标准光源下研 究。目的在于消除由光源色而产生的颜 色适应的影响
3.每一种颜色都会影响白 黑视素的活动 每一种颜色都会影响白—黑视素的活动 每一种颜色都会影响白 4.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 颜色混合现象 ①当两种颜色为对立色时,混合则得到白 当两种颜色为对立色时, 当所有颜色同时作用于各种视素时, 色;当所有颜色同时作用于各种视素时, 则得到白色或灰色 ②对负后像的解释 ③色盲是由于缺乏一对视素或两对视素的 结果
3.视觉功能 视觉功能 视角敏锐度 对比辨认都是视觉功能的重要指 但照度对其影响很大。 标,但照度对其影响很大。 ①对同一视角的物体,随照度的增加,对比可 对同一视角的物体,随照度的增加, 以减小; 以减小; ②对同一对比的物体,随照度的增加,视角可 对同一对比的物体,随照度的增加, 以减小; 以减小; ③对同一照度的物体,视角和对比可以相互补 对同一照度的物体, 偿。
4.色弱与色盲 色弱与色盲 ①视觉正常:分辨物体的形状、和各种颜色 视觉正常:分辨物体的形状、 ②色觉轻度异常(色弱) :对红、绿色区域颜 色觉轻度异常(色弱) 对红、 色分辨力较差, 色分辨力较差,只有当波长有较大变化且光波 有较强的强度时, 有较强的强度时,才能区别出色调的变化 ③严重的色觉异常(色盲): 严重的色觉异常(色盲): 局部色盲:一般是红绿色盲或黄蓝色盲 局部色盲: 全色盲:只有明暗感觉而没有颜色感觉 全色盲:
三、颜色对比 1.同时颜色对比 同时颜色对比 ①当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时,人的视觉会感到一 当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时, 颜色向另一颜色的相反色方向变化 ②如果反差大的颜色放在一起,对比强烈 如果反差大的颜色放在一起, 2.先后颜色对比 先后颜色对比 ①先看一色,在看第二色,两种颜色感觉就会 先看一色,在看第二色, 叠加, 叠加,颜色产生不稳定现象 ②负后像:后看颜色产生先看颜色的补色的感 负后像: 觉或与补色相近的颜色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
第一节 颜色视觉形成 机理
一、颜色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1.四大要素:光源、颜色物体、眼睛、大脑 四大要素: 四大要素 光源、颜色物体、眼睛、 注意: 注意: 四要素中,如果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产生颜色视觉; ①四要素中,如果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产生颜色视觉; 四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产生了变化, ②四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产生了变化,颜色视觉就会产 生变化; 生变化; 2. 发光体的颜色形成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辐射能量不同; ①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②辐射能量不同; 共同辐射构成发光体。 ③共同辐射构成发光体。
二、对立学说(四色学说) 对立学说(四色学说) 1.三对对立视素:白—黑、红—绿、黄—蓝 三对对立视素: 三对对立视素 黑 绿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 异化) (异化) 2.对立学说的网膜视素 对立学说的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视网膜过程 感 觉 白—黑 黑 红—绿 绿 黄—蓝 蓝 破坏 建设 破坏 建设 破坏 建设 白 黑 红 绿 黄 蓝
二、视角功能
1.视角敏锐度 视角敏锐度 ⑴视角:具有正常视觉的人能够分辨物体空间两点间所 视角: 形成的最小视角为1′(与眼睛到物体的距离有关,25㎝) 形成的最小视角为 (与眼睛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 ⑵视角敏锐度(视力):人眼辨别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 视角敏锐度(视力):人眼辨别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 ):人眼辨别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 用力来表示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 用力来表示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 ①眼睛的分辨率; ②极限分辨视角 眼睛的分辨率; 2.对比辨认:是指对物体的亮度差异的辨别能力。 对比辨认: 对比辨认 是指对物体的亮度差异的辨别能力。
2.人眼的视细胞 人眼的视细胞——光感受器 光感受器
①视锥细胞——含有对光敏感的色素物质,一 视锥细胞 含有对光敏感的色素物质, 含有对光敏感的色素物质 般感红光、绿光、 般感红光、绿光、蓝光 ②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只有一种感光色素 只有一种感光 只有一种感 3.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 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 ①心理的回到 ②人眼的明视距离 ③瞳孔直径的调节 ④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分担着不同的任务 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 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在暗处起作用,感知物体的明暗 在暗处起作用, 在暗处起作用
4.影响视觉颜色的因素 影响视觉颜色的因素 光源光谱成分的影响﹡有色光源、 ⑴光源光谱成分的影响﹡有色光源、演色性 光源照度的影响: ⑵光源照度的影响: ⑶环境色的影响 环境色的反射回映到物体上; ﹡环境色的反射回映到物体上;环境色与物体 色的对比 ⑷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颜色视觉形成的理论
二、颜色辨别 波长一定,但颜色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 波长一定, 变化:因为很多颜色受到光的强度影响, 变化:因为很多颜色受到光的强度影响, 随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大致是向红色 和蓝色方向变化,只有572nm的黄色、 的黄色、 和蓝色方向变化,只有 的黄色 503nm的绿色和 的绿色和478nm的蓝色不发生变化 的绿色和 的蓝色不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