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合集下载

(完整版)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完整版)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方案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护理质量管理方案三、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标准四、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五、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六、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报告制度七、护理质量检查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副院长、护士长、部分主管护师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病房的质量检查小组对本病房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每月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4.质量管理小组对全院护理质量,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周随机抽查一次;检查结果在护士例会上反馈,同时将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做详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方案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认真贯穿执行医院“安全生产年”工作方案,减少和控制护理活动中出现的技术、管理方面的失误,引导护理管理者和护士正确认识护理缺陷的客观存在性,立足尽量减少缺陷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护理部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作为永恒的主题,通过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护理部——护士长一级管理组织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朱江(业务院长):负责全院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副组长:宋仕彩(护士长):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成员:魏茂哩(护士):负责三基考核与整体护理质控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张小文(护士):负责护理文件书写质控赵倩(护士):负责病房管理质量与急救药械质控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2.制定和修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并制定质量安全管理方法。

3.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严格掌握各项考核标准,准确评价护理工作,认真总结并量化检查结果,及时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本

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本

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本篇一:淮北矿工总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和病人安危,因此护理部根据我院护理队伍的现状和具体情况,按照等级医院护理标准及安徽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护理的要求,拟定各护理单元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一)、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旭东副主任委员:时峰、裴根仓、黄晓明、王珏委员:王林文、侯翠霞、夏玉珍、孔雪莲、徐卫红、陈阳、王春梅办公室主任:王林文(二)、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组名单:组长:王林文组员:侯翠霞、王玉芹、王玉萍、孔雪莲、徐卫红、陈阳、王春梅医院专项护理质量检查人员分组名单1、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组组长:韩桂霞成员:郭晓丽、李晓兰2、消毒隔离组组长:许锦兰成员:钟瑛、张英3、病区管理组组长:李敏成员:秦红侠、刘华丽4、基础护理组组长:孙丽洁成员:马培灵、宋效玲5、抢救物品组组长:赵球成员:吴瑞文、张海宝6、整体护理组组长:曹素云成员:王春梅、周秀侠7、护理操作组组长:王玉萍成员:李水莉、闫红梅(三)、各大科护理质量控制组名单:1、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组名单:组长:陈阳组员:王春梅、闫红梅、尹红霞、葛建华、李水莉2、大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组名单:组长:孔雪莲副组长:韩桂侠、钟瑛、曹素云、宋晓玲组员:张海宝、吴金兰、吴瑞文、王守华、王宝华、张英、李敏、刘华丽、马培灵、陈平3、大外科护理质量控制组名单:组长:徐卫红组员:孙丽洁、秦红霞、许锦兰、周秀霞、张晓梅、郭晓丽、吴群、赵芳玲、李晓兰、吴晓凤、赵球、祁克兰、任秀芳(四)、各科室质控网员:(科室质控由护士长加质控网员组成)肾内科,陈淑梅(本科)心内科,郭萍梅(本科)妇科,赵晓琪(大专)人工肾,于迎春(大专)血液科,王艳(本科)产科,李桂贞(大专)内分泌,孙敏(本科)内三科,张芬(本科)ICU,刘艳红(本科)内四科,王素芝(大专)内五科,齐素兰(大专)门诊妇科,梁海笑(大专)呼吸科,连芹(大专)传染科,李美娟(大专)急诊,李颍(本科)干内科,马季(大专)神内科,董晓旭(大专)观察,杨淑华(大专)儿科,刘文荣(大专)特需科,杨青(中专)供应室,林敏(大专)外一科,李淑芹(本科)外二科,高爱玲(大专)外三科,张春侠(大专)外四科,陈元元(大专)外五科,郑士华(大专)骨科,吴群(大专)手术室,王寒莉(本科)五官科,袁兆敏(大专)二、确定护理质量控制项目及评分标准,完善并修订,实行目标管理(一)临床病区考核项目:1、护士长工作考核100分,2、病区护理管理质量100分3、抢救物品管理100分,完好率100%4、消毒隔离管理100分,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

医院护理管理手册

医院护理管理手册

医院护理管理手册第1章护理管理概述 (4)1.1 护理管理的基本概念 (4)1.2 护理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4)1.3 护理管理体系构建 (4)第2章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5)2.1 护理人员招聘与配置 (5)2.1.1 招聘原则 (5)2.1.2 招聘流程 (5)2.1.3 配置策略 (5)2.2 护理人员培训与发展 (6)2.2.1 培训目标 (6)2.2.2 培训内容 (6)2.2.3 培训方式 (6)2.2.4 发展通道 (6)2.3 护理人员绩效评估与激励 (6)2.3.1 绩效评估原则 (6)2.3.2 绩效评估指标 (6)2.3.3 绩效评估流程 (6)2.3.4 激励措施 (7)第3章护理质量管理 (7)3.1 护理质量标准制定 (7)3.1.1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7)3.1.2 专业护理质量标准 (7)3.1.3 护理服务质量标准 (7)3.2 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 (7)3.2.1 护理质量监测 (7)3.2.2 护理质量评价 (8)3.3 持续质量改进 (8)3.3.1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8)3.3.2 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8)3.3.3 评估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8)第4章护理安全管理 (8)4.1 患者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 (8)4.1.1 风险识别 (8)4.1.2 预防措施 (9)4.2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9)4.2.1 不良事件报告 (9)4.2.2 不良事件分析 (9)4.2.3 改进措施 (9)4.3 紧急情况应对与处理 (9)4.3.1 应急预案 (9)4.3.2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 (9)4.3.3 通讯联络与协调 (9)第5章护理文书管理 (9)5.1 护理文书规范与要求 (9)5.1.1 记录原则 (10)5.1.2 记录内容 (10)5.1.3 记录格式 (10)5.2 电子病历管理 (10)5.2.1 电子病历系统 (10)5.2.2 电子病历使用 (10)5.2.3 电子病历质量控制 (11)5.3 护理文书质量控制 (11)5.3.1 质量控制组织 (11)5.3.2 质量控制标准 (11)5.3.3 质量控制措施 (11)5.3.4 质量控制记录 (11)第6章护理伦理与法律 (11)6.1 护理伦理原则与规范 (11)6.1.1 尊重患者权益 (11)6.1.2 公平公正 (12)6.1.3 诚信守密 (12)6.1.4 救死扶伤 (12)6.1.5 严谨负责 (12)6.1.6 终身学习 (12)6.2 护理法律风险防范 (12)6.2.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12)6.2.2 规范操作流程 (12)6.2.3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12)6.2.4 加强病历管理 (12)6.2.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2)6.3 患者权益保障 (12)6.3.1 尊重患者隐私 (12)6.3.2 保障患者知情权 (12)6.3.3 保障患者安全 (13)6.3.4 加强心理护理 (13)6.3.5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13)第7章护理科研与创新 (13)7.1 护理科研方法与步骤 (13)7.1.1 确立研究问题:结合临床实践,发觉护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

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

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一、引言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编制而成的,旨在规范和提高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提供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参考。

二、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天津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三、术语和定义(一)临床护理管理:指对医疗卫生机构内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组织、领导、落实和监督的过程。

(二)标准:指各项工作要求的规范化描述,是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质量:指在满足医疗卫生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规范要求提供的护理服务。

(四)指南:指对护理工作的操作进行说明和指导的文件,是对规范的解释和细化。

(五)流程: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工作活动的集合。

四、质量管理原则(一)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质量目标。

(二)持续改进:不断检讨、分析、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三)客户导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四)有效沟通: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传递清晰、准确、迅速。

(五)团队合作:强调护理团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质量管理体系(一)领导和组织1.建立合理的领导和组织结构,明确各级护理管理职责和权限。

2.配备和培养具备临床护理管理能力和素质的管理人员。

3.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和制度,倡导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

(二)人员管理1.建立健全的人员招聘、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保证护理人员专业行为的规范和廉洁。

3.加强护理人员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发展,提高临床技术和护理质量。

(三)护理质量控制1.制定和实施护理诊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

2.建立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护理质量的监控和分析。

3.加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工作,推动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

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

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一、引言本手册为天津市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旨在规范和提高天津市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手册适用于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二、管理原则1.规范: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进行编写,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安全:护理管理工作必须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确保医疗机构内的护理工作环境安全,并防止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3.效果:护理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与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疗效。

4.人性化:护理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组织架构1.护理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和护理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推动和监督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护理质量管理团队:由护理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护理管理的实施、监督和评估。

四、工作流程1.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评估。

2.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3.护理实施: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和护理技术操作,保证护理质量和效果。

4.护理评估:定期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效果。

5.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护理效果,为医疗决策和患者随访提供参考。

五、质量控制1.培训和教育: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护理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技能和专业素质。

2.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

3.感染控制:护理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感染控制制度,加强护理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4.质量评估:护理管理团队应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改进措施1.改进流程: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化操作。

护理质控手册模板

护理质控手册模板

护理质控手册模板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介绍本医疗机构制定本手册,旨在规范护理质控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手册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护理工作。

1.2 目的和意义护理质控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中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1.3 依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规定、本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和标准。

第二章护理管理与质控2.1 护理管理组织架构(1) 护理部设置及组织结构;(2) 护理质控小组设置及职责;(3) 护理评估小组设置及职责。

2.2 护理质控工作流程(1) 护理评估工作流程;(2) 护理质量监测与反馈流程;(3) 护理质控记录及报告流程。

2.3 护理质控考核与督导(1) 护理质控工作考核制度;(2) 护理质控工作督导及考核频率;(3) 护理质控工作人员技能培训考核。

第三章护理质控工作内容3.1 护理操作规范(1) 护理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2) 护理操作规范的培训与落实;(3) 护理操作规范的质量检查与反馈。

3.2 护理质量监测(1) 患者护理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监测;(2) 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监测;(3) 突发事件护理质量问题的跟踪与分析。

3.3 护理质量改进(1) 根据护理质控监测结果制定改进措施;(2) 推广护理工作经验,提高护理操作水平;(3) 定期召开护理质控经验交流会议。

第四章护理质控记录与报告4.1 护理质控记录(1) 临床护理质控记录的填写与保存;(2) 护理操作规范执行记录的保存与汇总。

4.2 护理质控报告(1) 定期护理质控报告的编写与上报;(2) 护理质控报告的传阅与反馈;(3) 重大护理质控问题的报告与处理。

第五章护理质控相关文件管理5.1 护理质控文件的制定与更新(1) 护理质控相关文件的编写与修改审批;(2) 护理质控文件的分发与落实。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韩城矿务局第二医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手册韩局二院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一、组织结构主任:惠小芹委员:马雪毅贺燕雷月娥李燕娥高芳琴杜艳胥桂增孙桂英薛晓莲二、委员会工作制度1、建立完善二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加强对全院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教育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2、由护理部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不断创新护理管理理论,修订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工作程序.3、为了确保病人护理效果,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行科学量化管理.4、落实以病人效果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标准.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5、为了不断改善各级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调查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实行公平、公开和激励的原则.6、加强对全院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及考核,组织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士长科学管理水平及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7、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医疗安全教育,杜绝护理差错事故隐患。

8、按照国家规定,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及一次性医疗用物处理管理工作。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案一、管理组织:1、包括医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科质量安全控制组织.2、实行二级质量安全管理.二、管理措施:1、制定护理管理服务理念。

2、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考评细则,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3、制定院科两级质量管理计划和目标及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点措施.4、制定质量考评制度,院科两级定期进行质量考评、分析和评价.5、院科两级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不良事件分析、安全教育活动。

6、制定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挺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

三、奖惩办法:1、质量考评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度评比、奖励相结合。

2、按具体的考评办法进行奖罚措施兑现.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根据二级甲等医院质量管理要求,护理部在总结历年度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本年度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安排如下:一、实行院科两级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二、确定本年度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管理目标如下:(1)特护、一级护理质量合格率≧90%(2)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100%(3)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合格率≧95%(4)急救物品器材完好情况合格率10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合格率100%(6)入院评估符合率合格率≧80%(7)健康教育实施率合格率100%(8)健康教育知晓率合格率≧95%(9)病人满意度合格率≧90%(10)年褥疮发生率0(1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率100%(12)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率0三、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考评制度和措施(1)、护理部每季度组织院质控成员进行全院质量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召集质量委员会成员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改进工作,对改进结果随时进行通报。

(完整word版)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完整word版)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护理管理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主管院长指导下,由护理部以及护士长组成。

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工作制度、职责、程序及考核标准定期对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及反馈。

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实行三级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即:护理部——病区三、充分发挥二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讨论会,根据检查情况,护理部分析、全面总结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护理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安全温馨的环境,精益求精的追求。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一、在护理部的管理下,制定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为主要任务。

二、负责检查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每月对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护理教育培训等进行考核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各科室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院病区、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急诊科等护理质量控制。

四、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考核。

五、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六、每季度由质量管理委员会将理论、操作考核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重点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及时总结反馈到各科室,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护理各项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制订护理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二、开展全院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教育,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负责检查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认真地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以便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4篇)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4篇)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和质量,医疗机构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内容、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质量目标和要求:明确质量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3.质量监控与改进:建立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定期开展质量审核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建立护理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机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5.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6.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共享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7.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分析,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流程和质量水平。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建立制度框架:明确制度的编写人员和编写流程,确定制度的内容和格式。

2.组织意见征询:在制度起草初期,征集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护理部门、医疗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等。

3.制度草案的起草: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编写制度的草案。

4.内部审查:草案编写完成后,由护理部门组织内部审查小组进行审查,确保制度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5.征求意见与修改:审查完成后,通过内部通知等方式向全体护理人员征求意见,根据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6.制度的正式发布与实施:经过意见征询和修改完善后,由医疗机构的管理层进行最终审查和批准,并进行正式发布和实施。

7.监督与督导: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和护理部门负责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督导,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1.检查和审核: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核,比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护理质量管理手册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医疗服务效果、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永恒主题。

如何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者以及全体护理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一节概述一、质量与护理质量质量(Quality)又称为“品质”。

这个词有两个不同范畴:一方面是指“度量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质量”或“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另一方面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

管理学中的质量通常指第二种含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产品、体系或过程中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能力的特性。

”在这个概念中,好的质量不仅要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性),同时还必须适应顾客的需求(适用性),满足社会(环境、卫生、员工)的要求。

质量评价的对象从产品扩展到过程、体系等所有方面。

护理质量(Health Care Quality)是护理服务满足服务对象(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求以及改善其预期健康结局的程度。

高质量的护理应该基于最佳临床证据,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共同决策,从护理技术和人文关怀两个层面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一)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护理质量管理(Management of Nursing Quality)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高效、便捷、整体的护理服务,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

(二)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1.制定护理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护理质量方针是由护理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质量方面的行动纲领,并为组织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和指南,应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

护理质量管理记录本

护理质量管理记录本

护理质量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度:
内容:
1.成立护理质量领导小组文件
2.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 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3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名单
4.每月护理质量检查记录
5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改进措施与评价
6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成立分管院长、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护理质量督查、检查、指导、咨询工作。

二、委员会协助领导和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根据卫生部、卫生厅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和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并予以实施。

三、每年召开一次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会(遇有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分析研讨护理质量相关问题,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缺陷或严重问题进行审定,提出改进意见,总结经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四、定期组织管理委员会下设的质控小组(如文件书写、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整体护理等)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指导、效果评价,以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开展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对新护士和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护理安全。

五、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名单
护理年度质量管理计划。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5篇)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5篇)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5篇)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精选5篇)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篇1医疗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更能反映出质量就是生命的内涵。

为社会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整体化护理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

因此,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根本任务。

一、医院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Ⅰ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4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5—6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全面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问题。

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阶段考核内容。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篇2第一条质量管理:(一)组织机构:管委会(院长、业务副院长)、管理小组(科负责人)、医务科专职人员(负责人、成员)、随负责人变动而变动。

(二)管理职能:质控办主持医院质控日常工作,每月参与考评,归纳汇总结果,将问题和缺陷反馈到各部门核实和实施奖惩。

护理质量与安全手册1

护理质量与安全手册1

护理质量与安全手册1前言在医疗服务中,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必须保证的一项工作,它关涉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时刻注意护理质量与安全,以保证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本手册就护理质量与安全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关管理和应对方法,以供护理人员参考。

内容护理质量1.患者个人信息搜集要全面。

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状况等,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应规范且安全。

在护理活动中,护士要准确掌握相关护理技术,确保技术操作符合标准流程和规范标准。

特别是在使用医疗器械时,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正确操作。

3.护理文书记录要完整准确。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记录要准确明了,以方便病情交接、医疗服务改进等。

护理安全1.患者安全保障。

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病情稳定、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等。

2.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安全规定,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控制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护理器械的消毒、手卫生等。

3.护理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

护理人员要学习预防和应对各种护理安全事故,如跌倒与滚床、吸氧器官压迫等。

同时,在预防和应对事故时,要注意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健康。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治疗结束的所有环节,以确保护理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2.实施严格的管理流程。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相关管理流程,保证护理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如护理标准化、文书管理等。

3.实施全员培训。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护理技能和管理意识,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的需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护理质量与安全,保障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医院、管理者也应加强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专业护理团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1 —目录一、护理管理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1)1.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2.护理理念 (2)3.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3)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4)5.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5)6.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6)二、护理核心制度 (7)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7)2.病房管理制度 (9)3.抢救工作制度 (11)4.分级护理制度 (12)5.护理交接班制度 (14)6.查对制度 (16)7.给药制度 (18)8.护理查房制度 (19)9.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20)10.护理会诊制度 (21)1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22)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3)1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24)14.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25)三、护理工作制度 01.护理部工作制度 02.护理文件管理制度 (1)3.医嘱执行制度 (2)4.护士长夜查房制度 (3)5.护理会议制度 (4)6.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5)7.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6)8.岗前教育 (8)9.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9)10.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 (10)11.聘用护士管理制度 (12)12.护理执业人员准入制度 (14)— 2 —13.护士注册管理制度 (15)14.护理人员考核制度 (16)15.护理质量考评制度 (17)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性事件” (18)17.应急处理管理制度 (18)18.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20)19.病员管理制度 (22)20.探视、陪伴制度 (23)21.病员座谈会制度 (24)22.患者入院、出院护理制度 (25)23.饮食管理制度 (26)24.病区药品柜管理制度 (27)25.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28)26.临床用药治疗护理规范 (29)27.输液巡视制度 (30)28.物资保管制度 (31)2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32)30.护士长例会制度 (33)31.护理临床示教室管理制度 (34)32.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 (35)33.设备、仪器维修制度 (36)四、护理部部门工作制度 (37)1.换药室工作制度 (37)2.抢救室工作制度 (38)3.治疗室工作制度 (39)4.门诊工作制度 (40)5.门诊注射输液室工作制度 (41)6.急诊室工作制度 (42)7.护士工作站微机联网管理制度 (43)五、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44)1.医疗护理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44)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45)3.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46)4.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47)5.护理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48)6.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50)7.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52)8.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53)9.危重病人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54)— 3 —10.急诊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55)11.急诊室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 (56)12.病房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 (57)13.病房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58)14.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59)15.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61)16.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63)17.危急值报告制度与管理流程 (65)18.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 (68)19.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69)六、护士职业素质管理标准 (70)1.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70)2.护士行为规范 (71)3.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73)七、护理人员岗位任职资格 (74)1.主任、副主任护师任职资格 (74)2.主管护师任职资格 (75)3.护师任职资格 (76)4.护士任职资格 (77)5.护理部主任岗位任职资格 (78)6.病区护士长岗位任职资格 (79)7.急诊室护士岗位任职资格 (80)8.手术室护士岗位任职资格 (81)八、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82)1.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 (82)2.主管护师职责 (83)3.护师职责 (84)4.护士职责 (85)5.护理管理部门职责 (86)6.主管院长(专职副院长)职责 (87)7.护理部主任职责 (88)8.护理部干事职责 (89)9.病区护士长职责 (90)10.急诊室护士职责 (92)11.输液室护士职责 (93)12.病房护士职责 (94)13.病房护理员职责 (99)九、护理质量标准 (100)1.护理部工作质量标准 (100)— 4 —2.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 (101)3.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 (102)4.整体护理病人护理质量标准 (103)5.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 (106)十、护理差错的预防措施 (113)1.预防处理医嘱差错 (113)2.预防注射差错 (114)3.预防青霉素注射差错 (116)4.预防服药发生差错 (117)5.预防输血差错 (118)6.预防输液差错 (120)7.预防输液反应 (121)8.预防药物变性、错用或麻醉精神药物丢失 (122)9.预防烫伤 (123)10.预防坠床与跌倒 (124)11.预防褥疮(压疮) (125)12.预防各类导管及各种引流管脱落 (126)13.老年病人护理的防范措施 (127)十一、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128)1.住院病人护理服务管理流程 (128)2.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128)3.围手术期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129)4.护士各班工作流程 (131)5.优质护理服务程序 (134)— 5 —护理管理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分管院领导指导下,由护理部以及护士长组成。

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工作制度、职责、程序及考核标准定期对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及反馈。

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实行二级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即:护理部——病区三、充分发挥二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讨论会,根据检查情况,护理部分析、全面总结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反馈。

— 1 —护理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安全温馨的环境,精益求精的追求。

— 2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一、在护理部的管理下,制定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为主要任务。

二、负责检查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每月对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护理教育培训等进行考核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各科室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院病区、门急诊等护理质量控制。

四、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考核。

五、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六、每季度由质量管理委员会将理论、操作考核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重点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及时总结反馈到各科室,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 3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护理各项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制订护理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二、开展全院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教育,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负责检查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认真地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以便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四、定期对全院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和鉴定,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五、对新聘护士、护理员进行岗前培训,聘用护士的试用期考核、年度综合考核。

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技术操作、讲座、专题讨论,定期对全院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考试。

七、年终总结医院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修订护理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 4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一、科室质控小组要负责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教育。

二、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考核标准、工作程序等,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监控。

三、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每月对所在科室的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药品、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护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指正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四、每月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考核。

五、每月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分析所在科室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和水平。

六、定期对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 5 —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一、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护理质控工作。

二、充分发挥二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分析、评价、改进。

三、要求科室护理质控小组督促检查护理人员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等情况,巩固完善等级医院评审各项护理指标,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监测工作。

四、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业务技术操作考核。

五、督促科室质控小组严把护理病历书写等护理文书质量关,定期检查、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

六、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有专人负责,各班严格交接,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损坏及时维修。

七、加强整体护理的质量管理及护理计划的落实,认真做好病人健康教育,确保服务质量及病员满意度。

八、加强门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环节质量管理。

— 6 —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二级控制和管理。

1.科护理质量控制组(I级):由3-5人组成,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2.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II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季度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季度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各级(4个)质控组:护理安全、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组;急救药品物品、分级护理质量控制组;常规物品消毒灭菌、优质护理、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组;分级护理、护理技能质量控制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室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