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解读
什么是学术论文如何写作学术论文
什么是学术论文如何写作学术论文学术写作的理论研究表明: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态,是衡量研究者学术造诣及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最公正、最客观的尺度。
什么是学术论文?如何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什么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基本性质基本定义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
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
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
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
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
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
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论文写作中的结论与讨论部分分析与解读
论文写作中的结论与讨论部分分析与解读在学术界,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学术交流方式。
论文的结论与讨论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是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总结与思考。
本文将对论文写作中的结论与讨论部分进行分析与解读。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总结与归纳。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地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在结论部分,作者可以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此外,结论部分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
在撰写结论部分时,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结论应该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
作者应该回答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
其次,结论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作者应该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结论,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最后,结论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作者可以在结论部分提出对实际问题的建议,以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讨论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者对研究结果的解读与思考。
在讨论部分,作者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并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和对照。
此外,作者还可以对研究方法和数据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提出改进的建议。
讨论部分还可以探讨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在撰写讨论部分时,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讨论应该围绕研究结果展开。
作者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讨论应该与现有研究进行对比和对照。
作者可以指出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并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
最后,讨论应该具有深度和广度。
作者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之,论文写作中的结论与讨论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是作者对研究结果的总结与思考。
结论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讨论部分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思考,并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和对照。
在撰写结论与讨论部分时,作者应该注意科学性、可靠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论文写作技巧有效解释和解读数据
论文写作技巧有效解释和解读数据论文写作技巧:有效解释和解读数据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数据的解释和解读是论文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准确地解释和解读数据,可以有效地支持研究假设,揭示研究结果,以及为学术论证提供充分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论文写作技巧,帮助读者准确地解释和解读数据。
一、数据解释的基本原则数据解释的基本原则是准确、客观和逻辑性。
在解释数据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不引入任何猜测或主观判断;同时,应遵循逻辑顺序,使得数据解释的过程具有可读性和连贯性。
1. 提供数据描述:在解读数据之前,首先需要提供对数据的描述。
这包括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样本大小等相关信息,以确保读者对数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使用图表和图像:图表和图像是解释数据的有力工具。
通过使用适当的图表和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当使用图表和图像时,应确保图表清晰、标签明确,并提供相应的解释。
3. 给出精确的数字:在解释数据时,应使用具体和精确的数字。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定性描述,而是提供具体的定量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4. 引用相关研究:在解释数据时,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并与自己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数据解读的技巧数据解读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过程,旨在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并与研究问题相结合,达到对研究目标的深入理解。
以下是一些数据解读的技巧。
1. 比较与对比: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维度的数据,可以揭示出潜在的关联和趋势。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数据,或者对同一群体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寻找数据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分析关联性: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软件工具,可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可以计算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以帮助解读数据并推断出相应的结果。
3. 提供解释与结论:在解读数据时,应提供解释和分析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学术写作全解析
学术写作全解析学术写作是指在学术领域中进行文献研究和学术论述的一种写作方式。
它要求作者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写作技巧,能够准确、系统地表达研究成果、论点和观点,以便于其他学者进行理解和讨论。
本文将从学术写作的特点、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一、学术写作的特点学术写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客观性:学术写作注重客观性,要求作者在表达观点时要基于事实和证据,并避免主观个人色彩的干扰。
因此,学术写作中常用的语气是客观中性的。
2.准确性:学术写作强调准确性,要求作者精确描述研究对象、方法以及结果等内容,并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表达。
在表达上,可通过提供数据、引用文献等方式来支持所提出的观点。
3.逻辑性:学术写作要求作者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观点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在组织结构上,常采用“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的逻辑框架。
4.可验证性:学术写作的观点和结论需要具备可验证性,即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或推翻。
为了增加可验证性,学术写作中常使用引用文献的方式,引用他人研究结果作为支持或参考。
二、学术写作的结构学术写作的结构是指文稿的组织方式和章节划分。
一般情况下,学术写作采用以下结构。
1.引言: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头,用于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入读者对该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方法: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
作者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内容,以便于读者能够重复实验。
3.结果:结果部分是对实验或研究结果的呈现和分析,通常采用文字、图表和统计数据的形式展示研究结果。
在结果的解释中,作者需要简洁明了地解读实验数据,讲清楚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4.讨论:讨论部分是对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和论述的部分。
作者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实验结果对于学术界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论文写作中的学术写作的常见阅读技巧与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学术写作的常见阅读技巧与方法学术写作是论文写作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对于有没有学术写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献,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术写作阅读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进行论文写作。
一、先阅读摘要和介绍部分在阅读一篇学术论文之前,首先应该仔细阅读摘要和介绍部分。
摘要通常呈现了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摘要可以对整篇论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而介绍部分则提供了研究背景、问题陈述和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二、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在阅读论文时,需要注意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关键词是论文中最重要的概念或术语,通过寻找并理解这些关键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论文的主旨。
另外,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是对该段落的概括和归纳,通过把握主题句可以更好地理解论文的组织结构和逻辑关系。
三、积极参与阅读和思考阅读学术论文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到阅读和思考中去。
可以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比如: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如何?这些问题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论文,同时也能激发自己的思考,提升对论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四、注重阅读和解读方法在阅读学术论文时,需要注重阅读和解读方法。
可以采用扫读、粗读和细读等阅读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灵活运用。
扫读帮助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粗读有助于理解论文的整体思路和逻辑,细读则能够深入理解和挖掘论文的细节和观点。
五、合理利用标注和摘录在阅读学术论文时,可以合理利用标注和摘录来记录重要的观点和信息。
可以使用颜色标记、划线或者在旁边做笔记等方式来标注关键信息,方便后续的论文写作和整理。
同时还可以摘录重要的观点和证据,以备后用。
六、多角度比较和分析在阅读学术论文时,可以采取多角度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进行对比和衡量,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学术论文写作思路
学术论文写作思路学术论文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写作形式,旨在对某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和探讨。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作者应该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以确保文章内容准确、有条理、具备学术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一、明确研究问题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作者应该选择有足够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准确的界定。
在明确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调查研究和专家意见,以确保自己对问题有准确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和争议点。
在写作文献综述时,作者应该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并将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先前研究的综合梳理,可以对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理论基础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研究方法在学术论文中,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作者收集和分析数据,对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估。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
作者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并详细描述研究方法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四、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实证研究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作者应该清晰地描述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
同时,作者还应该对数据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支持自己的研究假设或结论。
五、结论与展望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应该对研究问题做出总结,并给出具体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部分要简明扼要,言之有物,不要出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内容。
此外,作者还可以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评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六、参考文献在学术论文的最后,作者需要列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该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并确保引用格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采用APA、MLA等标准引用格式。
论文写作技巧合理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的方法与技巧
论文写作技巧合理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的方法与技巧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论文的写作成为科研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然而,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合理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却是一个常常被忽视或者容易出错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几种合理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写作出更具说服力和可靠性的论文。
一、确保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方法是研究结果的基础,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结果的解读和分析至关重要。
在写作论文之前,务必确保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可靠的,并经过实验证明其准确性。
只有在方法具备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才能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
二、仔细阅读和理解研究结果在开始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之前,首先要对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
理解研究结果的具体含义、表达方式以及相关性对于后续的解读和分析非常重要。
在阅读和理解研究结果时,可以采用标注和总结的方式将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论证。
三、结合文献和理论背景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的解读和分析不应该孤立于一个个数字和图表之中,而应该结合相关的文献和理论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对比和对照,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读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学术领域中,提升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大部分科研领域而言,数字和数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结果的分析中,运用统计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可信的结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时,要保证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是恰当和合理的。
五、深入挖掘结果背后的意义和潜在问题除了直接的数据和数字之外,研究结果还可能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潜在问题。
在解读和分析研究结果时,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限制或者偏差。
通过深入挖掘,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结论,并且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在学术领域,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是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重要方式。
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学术论文写作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帮助您理清思路,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一、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这个主题应该是您感兴趣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可行性。
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参加学术讲座、与导师和同学交流等方式来寻找灵感。
在确定主题时,要确保它足够具体和明确,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
例如,如果您对教育领域感兴趣,可以将主题聚焦在“在线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选择“教育”这个大主题。
一个具体的主题能够让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写作。
二、收集和整理资料一旦确定了研究主题,接下来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
这包括查阅学术期刊、书籍、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
可以利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工具来获取信息。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记录下关键的观点、数据和引用来源。
同时,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这有助于您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组织和引用资料。
三、拟定论文提纲在正式写作之前,先拟定一个详细的论文提纲是非常有帮助的。
提纲可以帮助您构建论文的框架,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等部分。
在提纲中,要对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列出主要的论点和论据。
例如,引言部分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研究方法要说明您采用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要呈现您的研究发现;讨论与分析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并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结论部分要总结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四、撰写引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出研究问题,并阐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呈现与解读技巧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呈现与解读技巧学术论文的结果呈现与解读是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结果呈现的质量和解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研究成果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呈现与解读技巧。
一、结果呈现的基本原则结果呈现是将研究数据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给读者的过程。
在结果呈现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图表应简洁明了,避免冗余信息和过于复杂的细节。
2. 标题与图表配套:每个图表应配有清晰明了的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地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
同时,图表应有编号,方便读者在文章中进行引用。
3. 突出重点数据:在图表中,应突出显示研究的重点数据,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研究结果。
4. 避免误导性图表:图表应遵循数据真实性的原则,不得故意夸大或缩小数据差异。
同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刻度,避免误导读者。
二、结果解读的技巧结果解读是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正确的结果解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下面介绍一些结果解读的技巧:1. 结果解读要有依据:结果解读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和无根据的推测。
同时,应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样本量过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误解。
2. 结果解读要客观中立:结果解读应客观中立,不受个人主观意见和偏见的影响。
应从客观事实出发,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结果,避免过度解读或过于主观的评价。
3. 结果解读要与研究问题相联系:结果解读应与研究问题紧密相连,突出回答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
解读时应明确结果与研究问题的关系,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4. 结果解读要与前人研究相比较:结果解读时应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和贡献。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独特之处,并提高研究的学术价值。
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呈现与解读
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呈现与解读在学术界,论文的结果呈现与解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果呈现是将研究数据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解读则是对这些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
正确的结果呈现和解读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进而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呈现与解读策略。
结果呈现是论文中最直接的内容,它应该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呈现给读者。
一般来说,结果呈现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比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图表的标题应该准确描述图表内容,图表中的横纵坐标注释清晰,数据精确,以方便读者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解和回顾。
此外,结果呈现还包括对数据的描述和统计指标的报告。
描述数据时应该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可以使用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进一步解读。
在进行结果解读时,作者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首先,作者应该对结果进行正面解读,即着重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和意义。
然后,作者还可以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对比分析,以展示研究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此外,作者还可以对结果进行理论解释,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结果解读的过程中,作者要注重逻辑性和合理性,确保解读的结论有实际依据,并与前述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保持一致。
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策略,作者还可以采用一些附加的结果呈现和解读策略来丰富论文内容。
例如,作者可以使用图文混排的方式展示结果,将关键数据通过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以提高结果的可理解性。
另外,作者还可以使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具体说明结果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从而增强读者对结果解读的认同感和实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结果呈现和解读过程中应避免夸大其词或武断的言辞。
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和合理解读,避免以偏概全或过分夸大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结合论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以确保结果呈现和解读与整篇论文的主旨一致。
综上所述,结果呈现与解读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
(五)拟写提纲: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 题式写法;一种是提要式写法。例如: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 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1.小项目(一个个材料) …… (六)写好论文各部分:学术论文通常包括标题 、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论、本论、 结论)、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三、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选择论题: 选择论题就是确定一篇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 和研究对象。它是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选择论题遵循的原则: 1、选择有研究价值的论题。 (1)亟待解决的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 (3)空白的添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2、要选择有研究条件的论题。 客观条件:(1)要考虑资料条件 (2)要考虑时间条件 (3)要考虑导师的指导条件 主观条件: ( 1 )要选择能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论文( 扬长避短) (2)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论题 (3)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大小适中)
(二)搜集材料 撰写学术论文,一般要搜集两类材料:一类是研 究对象的原始材料,一类是他人的有关研究对象的论 述。没有材料,科学研究便无从着手,理论观点便无 法形成。 搜集材料,主要有三个途径:利用图书馆;实地 调查;观察和实验。 (三)确立论点 中心论点在搜集材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逐 渐形成。确立论点的科学方法主要有逻辑分析法和统 计分析法。 (四)选定论据 学术论文的论据就是论点确立的根据。证明论点 的事实或道理就是论据。要继续深入地研究材料;要 认识材料的从属关系;要确立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二、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学术论文是学 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潜心研究 并有所发现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不同于一般的心 得体会。学术论文的学术性表现在: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具有指导实践的学术价值;具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2、理论性 所谓理论就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 知识的系统结论。学术论文的理论性表现在:首先内容的深 度上,反映的内容不是一般现象和过程,也不是浅显的经验 法则,而是作者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其次,表现 在文章的整体构成上,理论的构成是一种逻辑构成,观点材 料以及能把两者统一起来的逻辑框架缺一不可。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学术论文是在学术界发表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该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清晰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的数据分析。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写作的几个重要要点,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展示和讨论等内容。
一、选题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一个合适的选题能够使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选题时,需要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找到研究空白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假设。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论文中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展示自己对该领域的掌握程度,并定位自己的研究问题。
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并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进行组织,注意不要陷入简单的摘抄或者简单罗列,要注意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对研究问题进行验证和实证的手段。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适当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论文中,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方法,使读者清楚地了解研究的过程和操作。
四、结果展示结果展示是将数据和实证分析结果以图表或文本形式呈现给读者。
在展示结果时,应该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关键性的数据,并用清晰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结果的验证和解释。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归纳等手段对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分析。
五、讨论讨论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结果进行解释、对假设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问题。
在讨论中,需要对实验结果的优点和不足、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此外,还可以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探讨,展示研究的创新点和贡献。
六、结论结论是学术论文的总结和回顾,对研究目标和假设进行验证和总结。
在写结论时,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价值。
综上所述,学术论文写作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需要合理的结构安排、准确的表达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学术写作规范解读
学术写作规范解读学术写作是指以科学研究、论文发表为目的的写作方式,要求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在学术界,规范的写作方式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对学术写作规范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学术写作技巧。
一、标题选取在学术写作中,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同时能够准确概括研究内容。
为了遵守学术规范,标题中不应包含与文章无关的词语或短语。
应注意使用同义词替代常见词汇,提高标题的表现力和科学性。
二、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学术论文的开头,用来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引言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已有研究成果,并指出当前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
引言部分还应明确研究目的,即阐明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采用的方法。
三、文献综述在学术写作中,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概括和评述。
文献综述应清晰地呈现前人的研究观点和结论,并加以分析和比较。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凸显本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是学术论文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此部分,作者需要准确地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研究方法部分中还应包括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为了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或验证结果,作者还应提供足够的实验细节和参数设置。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学术论文中,实验结果和分析是研究最直接的产物。
研究结果应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和分析。
在分析部分,作者需要对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地解读,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和分析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主观臆断和推测。
六、结论和展望结论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总结部分,用来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在结论中,作者应简明扼要地叙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
同时,作者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七、参考文献在学术写作中,参考文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标准列出,如APA、MLA等格式。
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分析与解读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结果分析与解读技巧在撰写学术论文时,结果分析与解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们不仅是对实验或调查结果的客观呈现,更是对数据进行深入思考、解读和归纳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一些结果分析与解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
一、结果分析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结果分析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应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显著性。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结果的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意见的介入。
最后,我们应该对结果进行充分的解释,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二、结果分析的步骤结果分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整理与描述:在进行结果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这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绘制图表和图形以直观地展示数据。
2. 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在结果分析中,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显著性。
例如,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3. 结果的解释与归纳:在对结果进行解释时,我们应该注意避免简单地重复数据的呈现。
相反,我们应该对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我们应该将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4. 结果的限制与推广:在结果分析中,我们也应该注意结果的限制和推广。
我们应该清楚地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结果的推广性,指出研究结果对其他领域的适用性和启示。
三、结果解读的技巧结果解读是对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在进行结果解读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技巧:1. 逻辑推理:在进行结果解读时,我们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因果关系和相关性等方面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2. 比较分析:在解读结果时,我们可以将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结果的特点和突出之处,进一步加深对结果的理解。
论文写作中的深入讨论和解释解读
论文写作中的深入讨论和解释解读一、引言在学术界,论文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方式。
它要求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和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入讨论。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深入讨论和解释解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技巧。
二、论文的深入讨论深入讨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它要求作者对研究结果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思考。
以下是几点有助于进行深入讨论的方法和技巧:1.回答研究问题在深入讨论中,作者应回答研究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
通过逐步分析和解读研究数据,作者可以进一步证实或推翻自己的假设,从而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结论。
2.比较分析在深入讨论中,作者可以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相关的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作者可以发现研究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进一步解释这些差异和相似之处的原因。
3.提出新观点或观点延伸深入讨论还可以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或对现有观点进行延伸,为读者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作者可以基于研究结果对某一假设进行修正,或者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三、论文的解释解读解释解读是论文写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它要求作者从多个角度解读研究结果,并为读者提供清晰而透彻的理解。
以下是几点有助于进行解释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逻辑推理解释解读需要作者进行逻辑推理,将研究结果与研究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向读者传达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应通过清晰的逻辑框架将研究结果连接起来,使读者能够理解研究的整体思路。
2.语言表达解释解读需要作者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避免歧义和模糊性。
作者应使用具体而明确的术语和概念,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推论。
3.示例和证据为了加强解释解读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作者应提供具体的示例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通过引用相关研究的实例和数据,作者可以更好地解释和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加读者对研究结果的信服程度。
四、结论论文写作中的深入讨论和解释解读对于准确传达研究思想和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术论文的写作框架与逻辑脉络
学术论文的写作框架与逻辑脉络学术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要使一篇学术论文具备科学性和权威性,就需要在写作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写作框架和逻辑脉络。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的写作框架以及逻辑脉络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自己的论文写作中。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学术论文的开篇之章,负责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研究领域,并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问题。
在引言部分中,需要概括性地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现状,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此外,引言部分还需要明确研究问题,以及提出研究假设或研究目标。
整个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但要确保逻辑严密,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或研究领域。
二、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阐述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
在文献综述中,需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权威学者的观点或研究结果来支持自己的研究立场。
在文献综述部分中,要避免简单地叙述,而要注重分析和评价,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并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部分研究方法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介绍自己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明确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理由,并详细描述研究方法的步骤和流程。
同时,还需要说明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并明确数据的分析方法。
在描述研究方法时,要尽量客观、准确地进行阐述,并注重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四、实证分析部分实证分析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呈现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详细描述实证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并使用图表、数据和统计量等形式对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同时,还需要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并结合前面的文献综述部分进行比较和对比。
在实证分析部分,要避免主观臆断和主观评价,而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论证和分析。
五、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收尾之笔,用于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术论文写作思路
学术论文写作思路学术论文是一种用逻辑严密的方式表达作者观点和研究成果的文体,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该具备明确的结构、准确的表达、充分的论述和可信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学术论文写作思路,以帮助读者在写作学术论文时更加得心应手。
1. 研究问题的确定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对于学术论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研究确定一个新的方向。
2. 文献综述在进行实际研究之前,需要先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未解决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
3. 研究方法选择在进行实际研究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实际研究时,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进行。
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内容分析、质性分析等方式进行。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验证研究假设,为研究问题提供实证依据。
5. 结果与讨论在研究完成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进行讨论。
在结果和讨论部分,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的阐述和评价,并将其与文献综述进行比较和对照。
通过对结果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6. 引用和参考文献在学术论文中,引用和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适当的位置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引用应该符合相关的学术规范,并正确列出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进行进一步阅读和参考。
7. 编写和修改最后一步是编写和修改论文。
学术论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格式
学术论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格式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主要用于传播新知识、展示研究成果、推动学术进展。
下面将分别介绍学术论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格式。
一、学术论文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指学者或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科学原则,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表达和展示的一种学术成果。
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二、学术论文的特点1.系统性:学术论文需要包含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结构。
2.科学性:学术论文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严密的逻辑、可靠的数据和可重复的实验来支持论点。
3.创新性:学术论文要求具有新的研究观点、新的实验设计或新的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进展具有推动作用。
4.可验证性:学术论文的观点、结论和结果应基于可获得的实证证据,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正确性。
5.学术性:学术论文需要具备学术语言和学术规范,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确保学术交流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1.确定研究问题: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2.进行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前沿,分析和归纳已有研究成果。
3.设计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
4.收集和分析数据: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数据收集,使用统计方法和适当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撰写论文各部分:按照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的顺序,逐一完成论文的写作。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1.封面: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或机构名称、日期等信息。
2.摘要:简要概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不超过300字。
3.引言: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4.文献综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提出研究的动机和创新点。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范文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范文学术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对于提高学术水平和推动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的写作指导,并提供一篇范文供参考。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学术论文的开篇,需要引出研究背景、问题陈述和研究目的。
在引言部分,作者应该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并简要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二、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应该引用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评论和比较。
同时,作者还可以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方法部分方法部分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详细描述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在方法部分,作者应该清晰地描述研究的实验过程、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
同时,作者还需要说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结果与讨论部分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学术论文的关键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作者应该详细地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同时,作者还可以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并指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意义和贡献。
五、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总结,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和归纳。
在结论部分,作者应该回顾研究目标,并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同时,作者还可以对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六、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最后部分,需要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
在参考文献部分,作者应该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列出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
范文:Title: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 its impact on consumer behavior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marketing strategie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finds that social medi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purchase behavior. Furthermor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social medi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consum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s brands and product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ompanies should leverag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engage with consumers and build strong brand relationships.Keywords: social media, consumer behavio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purchase behavior, brand relationship1.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social media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people interact and has transformed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onsumer behavior.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marketers in leverag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s.2. Literature Review2.1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Social media platforms provide consumers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i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nsumers rely on social media for product discovery,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They seek recommendations and reviews from their social network before making purchasing decisions.2.2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Purchase BehaviorSocial media platforms not only influence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ut also directly impact their purchase behavio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 Consumers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purchases when exposed to persuasive and relevant content on social media.3. MethodologyThis study adopts a mixed-method approach, combining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topic.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volves a survey of 500 participants to investigate their social media usage, attitudes, and purchase behavior.4. Results and Discussion4.1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social medi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s brands and products. Consumers tend to develop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brands with a strong social media presence. Theyperceive brands as more trustworthy and authentic when they engage with consumers on social media.4.2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Purchase BehaviorThe study finds that social medi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nfluencing consumers' purchase behavior. Consumers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impulsive purchases when exposed to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s. They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word-of-mouth marketing by sharing their purchase experiences on social media.5.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social media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onsumer behavior. It influences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ttitudes, and purchase behavior. Companies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media in shap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and leverag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engage with consumers and build strong brand relationships.References:- Anderson, J., & Narus, J. (2004). Business market management: Understanding, creating, and delivering valu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Berger, J., & Milkman, K. (2012). What makes online content vira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9(2), 192-205.- Li, C., & Bernoff, J. (2008). Groundswell: Winning in a world transformed by social technologi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以上是一篇关于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学术论文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置 部分
封面、封二 题名页 序或前言(必要时) 摘要 关键词 目次页 插图或附表清单 符号、缩略语等注释表(必要时)
引言-1 正文-2
2.1 2.2 2.3 …
主体 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3.1 2.3.2 … … 图1(或图2-1) 图2(或图2-2) … 表1(或表2-1) 表2(或表2-2) …
特点 科学性 内容科学性:指选题必须有理论和事实根据,论点应能 揭示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论文中采用的数据、 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对各种概念的描述、专业术语 的应用都是准确无误的。 方法科学性:论证严密,合乎逻辑。善于利用归纳与演 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逻辑思维方法,从严密 的逻辑推理中引出正确结论。 态度科学性: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表达科学:文体以议论为主,结构严谨、语言精确。 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 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散文科幻和 科普作品等都不能算作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
林英 xxzx@
学术论文概述
概念 学术论文通常是指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 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 探讨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等的理论性文章。 可以将新的学术观点或创造性研究成果或技术 应用中新的发现等撰写成有论有据的、有所创 新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 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并将这些成果进行系 统化处理,通过文字加工、科学编辑,实现信 息再创造的过程。
类型(按社会功效分) 期刊论文:指作者根据某期刊载文的特点和取向(表现 为学科特征及专业特色),将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 有针对性地投稿,并被所投刊物采用、发表的论文。 会议论文:指作者根据即将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国际、 国家、省、市、行业学术团体等)的研讨主题及相关规 定,撰写专题论文并投寄给会议主办单位,经有关专家 审查通过后被录用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将在会议期间 进行大会交流,并由主办单位汇集出版,成为一种重要 的文献资源。 学位论文:作者为了取得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的相应学 位,通过专门的学习、从事科学研究所取得的创造性或 创建性的认识、观点,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 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时评审用的论文。学位论文分学士 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学位论文三种。
开题 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创造性和新颖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 的问题,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建树。 若是理论研究,就应在新发现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 新概念,形成新理论;或是对原有理论做出重要修改 或补充,使之完善。 若是应用研究,就要创造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 新工艺或新产品,或在原有基础上有重大改进。
写作格式
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 结构程序
ISO:
《文献工作——科学报告编写格式》(1983年)
我国: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 《文献编写规则》(GB6447-86)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的科学技术报告、学 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与论 文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1)前置部分 (2)主体部分
致谢词(谁帮助了你)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
表格 插图 坐标图
如未插在正文中的话
例作分析:
期刊论文: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木荷燃烧性能的方法探讨 学位论文: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论文
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 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 告(科技)、理论学习与 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联系实际
论文的选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 要,必须有益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新型彩色饰面胶合板的研制 》
可行性和合理性
选择课题必须充分考虑科研所需的主、客观条件。要 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课 题,同时还要考虑科研所需的条件,如时间长短、实 验设备和实验经费等。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 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 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 讯、报道、会议活动、 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 史资料、统计资料、机 构、人物、书刊、知识 介绍等)
引 言
正 文
学位论文的写作
特点:(与一般学术生或本科生多年学 习成果及科研能力的检验,要体现一定的学术 科研水平,对论文学术性的要求比较高。 具备一定规模。一般的学术论文只要有一定的 创建,对篇幅的大小是没有强制性规定的。而 学位论文对选题和规模均有相关规定。一般而 言,学士学位论文应达到一万字左右,硕士学 位论文应达到2~4万字,博士学位论文则要求 5 万字以上。
2.3.2.1 2.3.2.2 …
学术论文一般只包括8个部分:
前置 部分
题名 论文作者 关键词 摘要
主体 部分
引言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题名(中英文)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 摘要(中英文) 关键词(中英文)
引言(你要作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做?) 原理 材料 正文 方法(你怎样做的) 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你对所获结果的解释) 结论(必须精确、有条理、清晰与简要,由结果得出) 建议(直接从结论中得出,你的建议)
创新性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前人所无的全新论断 深化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不同的角度,或以新的论证方式 ,或利用新资料来研究 老问题,提出新见解等. 专业性:即学术性 所提出和论述的问题是在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中产生的 问题 应介绍比较专门系统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知识,揭示事物 的现状或发展规律 或者是对某一学科的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探讨,针对某个或几个学科专业来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 形式规范性: 包括论文的容量、论证步骤、写作格式、写字的规范、 参考文献的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