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主管承诺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管承诺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管承诺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企业中的关键角色,主管作为员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组织
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管的行为和态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情感
认同有着重要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主管的承诺和员工的敬业度之
间的关系,对于管理者理解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情感认同,提升
组织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问题及假说
研究问题:主管的承诺是否会影响员工的敬业度?
假说:主管的承诺会显著影响员工的敬业度,即在主管承诺比较高
的情况下,员工的敬业度也会相应比较高。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主管和员工的数据。

问卷中将
包含主管的承诺和员工敬业度的相关问题。

部分问题采用5个点的Likert 评分,部分问题采用开放式问题。

研究对象为某家中型企业的主管和员工,主管和员工的人数分别为30人。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
计分析。

4. 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根据研究假设的预设,主管承诺与员工敬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
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主管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以及承诺的兑现情况,会对员工的工作投入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5.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只是某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企业的情况。

此外,本研究的样本容量相对较小,针对不同公司和不同群体的研究可
能需要更大的样本容量数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例如
组织文化、员工满意度等,来进一步研究主管的承诺和员工敬业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综述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综述
是 组 织 承 诺 中最 新 研 究 的 一 个 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是 由 B ln提 出和 定 义 (9 7 认为承 诺 的属 性不存在 , 它 oo 18 ) 因此 , 个体 的个性特 质与他 对
的。
组织的承诺没有关系 , 然而 , wdye a(92 ,tes 17 ) Mo a l19 )Ser(9 7, t
积极评价 。
在 以往 的文献 中, 我们发现情感承诺的先行变量一 般都与
Mee n l n(9 1 adDu hm (9 4 认 为 组 织 承 诺 个体的性格特征和 员工对 组织 作出的承 诺相 关, yr dA l 19 ) n n a 1 9 ) a e 而研究 也表 明
由三 部分 组成 : 感情承 诺 、 继续承诺 、 范承诺 , 中规范 承诺 个性特 质对 组织承 诺的 影响更 为显著 。D C f n u 规 其 e o sadS mme i r s
B t n 和 S asr a ma e r t se 认为 ,组织 承诺从性质 上来说 是多维 度和行为密切相关 , 即组织承诺 的先行变量和结果变量 。 目前 的, 它包括 员工对于 组织 的忠 诚度 , 愿意 为组织承 担风 险的程 有很多学者对这两个变量 进行了研 究, 这些研究为管理 者和其 度, 对组织 价值观和 目标 的契 合程度 . 以及 希望继 续 留在 组织 他研究组织行 为的学 者提 供了一些渴望 的信 息。一般来说 , 大
都得到广 泛的研 究, 同时 , 对它 的研究也更趋 向国际化。先前的 Mee a d l (9 1在 B ln对 其 作 出 定 义 之 前 就 已经 提 出 y n Al 1 9 ) r n e oo
研究关注 的是对 组织承诺概 念的界 定, 目前 , 们对组织 承诺 了这一概念 , 我 他们认为规范承诺是一种责任感 。规 范承 诺可 以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不断地改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提出一个问题:主管承诺如何影响员工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主管承诺”的含义。

主管承诺是指主管对员工的承诺,是他们履行职责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鼓励员工,为员工提供培训,支持员工成功,给员工提供具体指导意见等,这些都是影响员工表现的主要因素。

其次,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究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

可以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水平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同时调查企业内部主管给出的承诺。

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理解员工表现,比如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等。

通过比较不同组织中主管承诺和员工表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

最后,要定期举办讨论会,了解企业内部主管对员工表现的看法,并借此提出一些建议。

可以邀请资深管理者参与,让他们和员工分享他们的经验,提出促进员工表现的方案。

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综上所述,主管承诺是企业管理者提高员工表现的重要因素。

主管承诺不仅有利于员工提升自身能力,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提高自豪感和
士气,让员工有信心去完成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

因此,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是需要研究的,企业管理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员工的表现水平。

规范承诺研究述评

规范承诺研究述评

规范承诺研究述评摘 要:在Meyer和Allen提出了组织承诺概念框架以来,规范承诺一直以来不被人关注,概念上往往与情感承诺混淆同时其针对员工行为的解释力较弱。

本文总结了规范承诺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提到了规范承诺理解为一种道德责任感或一种负债义务感的这两种双重属性。

同时提出了规范承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规范承诺 组织承诺 研究综述1、前言现在的组织开始更加依靠承诺型的员工来积累竞争优势,但现在很多被引入提高组织效率的管理手段(例如:裁员、流程再造、企业并购)却成为破坏承诺的潜在因素(Meyer, 2009; Mowday, 1998)。

因此,理解组织承诺的性质、发展和涵义可以说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现在一般认为承诺可以被划分为不同部分。

例如Meyer 和Allen(1991)将组织承诺划分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

本文主要对规范承诺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规范承诺是在Meyer和Allen(1991,1997)提到的组织承诺模型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包括了感情承诺和组织承诺。

规范承诺的内涵已经扩展到应用于一般的工作场所承诺(Meyer和 Herscovitch, 2001)。

规范承诺一般被认为员工对组织的义务感(例如,留任组织的义务感)。

理论上区分了感情承诺与持续承诺,规范承诺也已经被证实与情感承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存在很多的相似性(Meyer 等, 2002)。

2、规范承诺的内涵Meyer和Allen(1991)两位学者提出了组织承诺模型 (Meyer&Allen,1991)。

他们认为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长期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但长期以来,这种基于义务感的定义都是存在的,例如,Kanter(1968)将承诺定义为一种个人对于规范、价值观和内在信念的承诺,并在道德上约束个人,并区别于基于强烈个人情感的凝聚力承诺以及基于个人得失的持续承诺。

技术人员的主管承诺现状的研究

技术人员的主管承诺现状的研究

F 1.7, < . ) 0 管的价值观及成就有高度的认 同或尊敬 ,并对能 主 管 的额 外 努力 (= 015P 00 1。此 外 ,对 其余各维度及主管承诺总分则具有非常显著的影 成为其部属感到光荣 ;⑤内化主管 的价值观——
员在主管承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 . ) P O 5 ;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 员主管承诺水平显著低 0
于其他 教 育水平的人 员 (< .o) P 0o1 ;国企 中的技术人 员主 管承诺 水平显 著最 高 (< . 1。 P O O) O
关键 词 :技 术人 员 主管承诺 现状
mtet i n m )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国的学者率先
到 ,组织 承诺 的对象可以是多元化 的。R i e 理的安排和分配。有的技术人员,由于 自己技术 e hr c s 在 18 年认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最好理解为是 能力很强,而疏于和直接主管的沟通 ;有的技术 95
组承诺 的集合” (clco m i et 。 人员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则是混水摸鱼。技术人员 a oe i oc mt n ) l tn f o m s 她继 而把员工承诺 的对象分为高级管理层 ( p 的主管承诺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工 t o

要:本研究以南京市 38 3 名技术人员为调查对象,以香港陈振雄 的主管承诺量表为研究工具,调 查 了技 术人 员的主 管承诺现状 ,并考察 性别 、受教 育水 平和 所在企业 性质在主 管承诺 上 的差
异 。结果表 明 ,技 术人 员 的主管承 诺 水平较 高 ( 322 M= . 9± 0 82) 3 . 92 ;不 同性别 的技 术人 7
1 问题 的提出 .
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各项研究 ,取得 了一定的研究 成果 。在 我 国大 陆地 区 ,组 织 承诺 的研究 成 果可

组织承诺文献研究综述及其趋势展望

组织承诺文献研究综述及其趋势展望

组织承诺文献研究综述及其趋势展望内容摘要:组织承诺作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丰富。

本文通过对组织承诺的界定与维度划分、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组织承诺的测量三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以及对组织承诺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用组织承诺理论指导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赢得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与支持,为组织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组织承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组织承诺的界定与维度划分(一)组织承诺的界定组织承诺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就引起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们的研究兴趣。

Becker(1960)是最早关注员工组织承诺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单方投入的增加,担心因停止投入会导致重大损失而不得不继续留在组织中的心理现象。

随后,组织承诺的定义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行为说,即认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为了不失去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的一种承诺;第二种是态度说,即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人对组织的一种态度或肯定性的内心倾向,是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感情上的依附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第三种是综合性观点,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即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所在组织的特定态度与行为表现的有机结合。

尽管对组织承诺有不同的界定,但是以上三种观点都认为组织承诺是联结员工与组织的心理纽带。

这种联系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种成分(O’Reilly,C.& Chatman,J.,1986)。

依从更多表现为员工为获得某一特定报酬而采取的态度与行为;认同是员工对组织目标与价值观的赞同与接受而采取的态度与行为;内化则是将组织目标与价值观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与价值观,对组织绝对忠诚的态度与行为。

(二)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从单因素论逐步发展到多因素论。

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

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

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组织认同理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备受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组织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建议进行评述。

一、背景分析组织认同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社会心理学在研究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为学开始组织认同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认同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导力开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理论阐释组织认同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组织产生共鸣,从而在行为上与组织保持一致性的过程。

具有高度组织认同的员工往往对组织的使命、价值观和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愿意为组织的成功付出努力。

组织认同理论的特点包括:一是强调个体与组织的匹配,即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和规范等方面的契合程度;二是员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员工对自己和组织之间关系的感知;三是强调组织文化在塑造组织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认同对于组织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首先,高度的组织认同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降低员工离职率。

其次,组织认同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因为员工会更愿意为组织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组织认同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团队协作。

三、研究现状目前,组织认同理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在研究成果方面,研究者们发现组织认同与员工的绩效、创新、敬业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组织认同与员工离职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组织认同并非越高越好。

尽管组织认同理论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组织认同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讨。

此外,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认同的影响,而较少组织认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员工行为的交互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本文对组织认同理论进行了简要述评,强调了组织认同在员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组织认同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建议:1、研究者应组织认同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深入探讨影响组织认同的各种因素,如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环节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述评作者:马盈盈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组织承诺作为员工态度变量之一,逐渐成为管理者们以及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组织承诺的内涵,分别阐释了组织承诺与员工职业成长、工作绩效的关系,并指出组织承诺研究领域近期成果、组织承诺今后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组织承诺员工职业成长绩效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性资源。

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是现代管理者日益关注的热点。

组织-员工关系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吸引、激励、留住核心人才,从而提升持续竞争优势,而组织承诺就是探讨这种关系的重要课题。

组织承诺作为一种员工态度变量影响员工的行为,比如,工作绩效、离职倾向等。

员工队伍的组织承诺越高,组织的竞争优势越强。

因此,组织承诺在理论界与实践界受到广泛关注。

一、组织承诺的含义Becker提出了组织承诺的概念:员工不愿意放弃因对组织的情感、时间等工作投入而换来的各种福利,从而继续其留职行为的心理契约。

Mowday指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价值观、愿景、文化等持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

Allen & Meyer基于前人对组织承诺量表的基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后提出组织承诺分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组织领域的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验证,得到了学者们普遍认同。

情感承诺是指由于员工对组织的文化、愿景、使命等给予高度认同,从而产生对组织的一种肯定性心里倾向。

由于员工对组织有强烈的自豪感、情感依赖性,进而维持留职的心里契约。

持续承诺是以经济交换为基础,具有明显利益色彩的承诺。

是员工对离开组织产生损失的认知。

员工组织投入不断增加,一旦离开组织会失去原有福利、职位、该组织的人际关系。

规范承诺是指员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段被灌输组织所秉持的价值观、目标,进而产生组织规范被内化的结果。

尽管组织领域研究者们对组织承诺的定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结果不一,Allen & Meyer所划分的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综述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综述
工作的意 向, S h e l d o n( 1 9 7 1 ) 将 组 织 承 诺 定 义 为 个 体 对 组 织 的 一 种 态
果变 量包括 : 离职率 、 出勤 率、 工作转 换、 组织 公 民行 为及工 作绩效 等 。组织承诺会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 为。P o r t e r 等( 1 9 7 4 ) 认 为组 织承诺与员工 的离职倾 向负相关, 高组织承诺 的员工离职率较低 , 更 愿 意留在组织 中; 韩翼 ( 2 0 0 5 ) 研究发 现组织承 诺会影响 员工的工作 绩效 : 林钮 琴 ( 2 0 0 3 ) 认为组织 内成员的工作投入 与组织承诺相 关, 并 指 出工作投入 是组织中的成员 自发 的、 主动 的行 为, 而组织 承诺 则是 成 员为 了组织 的切身利益考虑而 自发的行为。Mo w d a y研究显示高组 织承诺 的员工 自发性创新行为也很高 ,企业应该在提高 员工组织 承
概念 , 是 连接 员工与组 织之 间关系的一种 纽带。因其影响着员工的工 作 态度和表现 , 所 以对组 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研 究
组 织承 诺和工作绩效之 间的关系,可以帮我们 了解企 业员工的组 织
承诺现状 , 预测员工的工作绩效 水平, 并为企业加强人 力资源管理提
中图分类号: C 9 3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 日期 : 2 0 1 4年 4月 1 3日


组织承诺 的概念
组织承 诺会较 高; 而P o t r e r 等( 1 9 8 2 ) 对组织承 诺研究 结果表 明文化
程度高的个体其组织承诺较低 。 三、 组织承诺的结果变量 对组 织承诺结果变量 的研究一般都 是在个体 层面上进行 的, 与
织, 员工 的损 失会很大 。在此之后 , 组织 承诺 越来越引起学术界 的关

国内外组织承诺研究述评

国内外组织承诺研究述评

国内外组织承诺研究述评作者:韩学功梁家强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10期摘要:组织承诺是组织研究的重要主题。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组织承诺的提出、内涵演变过程、结构维度、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组织承诺今后的研究趋势做出一些合理的预测;讨论了一些组织承诺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对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组织承诺结构维度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组织承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十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同时,对组织承诺的研究也呈现出繁而不荣、多而不精的局面。

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做系统的梳理,以便为后续研究做理论指导和研究参考。

一、组织承诺的内涵、结构维度及其演变1.单维视角下组织承诺的内涵及其演变组织承诺的概念最早是由Becker提出的。

他在交换理论和“冒险投赌”理论的基础上,把组织承诺看成员工随着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其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

Becker认为组织承诺本质上是员工的单方依赖,是员工消极依附于组织的结果,即组织承诺是一种“单边投入”。

Buchanan和Porter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所属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个人与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关系,以及由于这种认同和关系而带来的个人对组织的情感体验”。

他们认为组织承诺更多的是一种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这种感情依赖被称为感情承诺。

Mowday将组织承诺界定为个人对一个特定组织的认同和参与程度,而高组织承诺的员工具有高度认可组织目标、高工作投入、较强的组织责任感等特征。

Wiener认为,员工的组织承诺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和认可社会观念或规范的结果,是内化了的行为规范,该定义强调了社会规范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后来Wiener所定义的组织承诺被称为规范承诺。

2.多维视角下组织承诺的内涵及其演变Meyer和Allen在1984年对组织承诺的概念进行整合并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二维结构模型:一个维度是Becker提出的组织承诺,称之为持续承诺;另一个维度是Buchanan和Porter等人提出的组织承诺,称之为感情承诺。

组织承诺研究综述

组织承诺研究综述

组织承诺研究综述摘要:基于组织承诺的相关文献,本文从组织承诺定义的演变、结构的发展及前因后果变量的设置选择三个方面进行评论,并分析其不足与可行的研究方向,为组织承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组织承诺结构前因变量后因变量0引言组织承诺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领域,最早被美国社会学家Becker于1960年提出。

Becker把组织承诺看作是员工随着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1]。

它反映了雇员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

由于组织承诺在大量的研究中被发现能稳定地预测员工的离职和缺勤等行为,影响员工工作绩效与组织绩效,因而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承诺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组织承诺概念的界定、组织承诺的结构、组织承诺的前因后果变量等,本文则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述,为组织承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1组织承诺的定义在Becker[1]提出组织承诺理论之后,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承诺的研究,并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组织承诺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Polter(1968) [2]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为组织尽力的意愿,留在组织中强烈愿望和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接受。

他和他的合作研究者们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体对特定组织的认同和投入强度”,具体表现为三种心理特质,一是继续留在组织的愿望(忠诚),二是愿意为组织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参与),三是对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的接受与认同。

Hrebiniak&Alutto(1972)[3]在Becker的单边投入理论基础上提出,组织承诺是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职位、职业自由度或更好的同事关系而留在组织的意愿。

Buchanan(1974)[4]把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所属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个人与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关系,以及由于这种认同和关系而带来的个人对组织的情感体验”。

Salancik(1977) [5]运用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在讨论行为和态度之间的联系中,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的依赖并依此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

浅谈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

浅谈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

浅谈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研究述评【论文摘要】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组织承诺作为工作态度的变量,是影响组织绩效、员工工作满意度及行为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阐述了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的内涵的根底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拓展方向。

一、工作满意度的内涵最早提出满意度概念的学者是hoppock(1935),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

但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morse(1953)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工作的客观特征与个人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porter和lawler(1968)把满意的程度视为一个人实得的报酬间的差距。

price(1972将工作满意度界定为一个工作体系中,成员对其在此体系中的角色所具有的感情取向。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归纳为三大类,根本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

1、综合性定义也称整体型概念。

该类定义认为员工满意度是一种单一的概念,并不涉及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方面和工作满意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这实际上是把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做一般性的解释,重点在于员工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抱持的一种一般态度。

持此观点的学者除hoppock、price外,还有kalfeberg(1977)、wexleyyukl(1976)locke(1969)、blumnaylora(1968vroom(1964)等。

2、差距性定义此定义是比拟忽略工作本身带给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研究述评的满意程度,强调工作者的满意以认为应得到与知觉实际得到两者间的差距而定。

持此观点的学者除porterlawler外,还有robbins(2005)greenbergbaron(1997)、dunnstephens(1973)、cambell(1968)等。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

主管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许多企业和组织发现承诺对员工表现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发现也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主管的承诺对员工表现的影响,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好的环境。

本文将讨论这一主题,探讨主管如何利用承诺来提高员工的表现。

“承诺”的定义,是一种明确的承诺作出某种行动,满足双方的期望。

在企业管理中,这一概念可以指的是主管和下属之间穿越职责和职能界限的通话形式。

随着关系的发展,主管应该建立和维护他们和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为下属提供安全感,自信,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高表现。

而主管发出承诺,是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关系的重要一步。

主管发出承诺,可以起到三个重要的作用,以提高下属的表现。

首先,主管的承诺可以帮助塑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下属能够更加放心,不用担心自己的表现受到评判。

其次,主管的承诺可以增加下属的自信心,让他们有更多的勇气去尝试,努力提高表现,从而提升自己的水平。

最后,主管的承诺可以帮助增强下属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做到最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主管若想让承诺发挥作用,首先就要确保承诺的真实性,而且也要考虑到当前的组织状态,既对此前的表现和预期有所考虑,也要考虑到下属的能力和可操作性。

另外,在表达承诺时,还要考虑语言的选择,避免使用太多过于抽象的词汇,而是尽量把承诺表达得清楚明白,让下属能够明白主管想要表达的东西。

最后,主管应该经常性地对下属的表现作出反馈,让他们明白主管对他们的表现和贡献有所了解,只有这样,主管的承诺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帮助提高下属的表现,达到更好的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主管的承诺对下属的表现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通过提高主管对员工的信任和责任感,承诺才能发挥有效作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国内外职业承诺研究述评

国内外职业承诺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3):488~49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488国内外职业承诺研究述评∗王霞霞 张进辅(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 从职业与事业的区别入手,对国内外职业承诺的概念、常用的几种职业承诺量表、职业承诺形成过程以及相关模型、前因与后果变量等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

研究发现,职业承诺与一些重要的效果变量有比较显著的关系,如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工作绩效等。

文章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如现有的职业承诺概念比较凌乱,测量工具虽然多数是参照国外的重新编制,但其适用范围比较狭窄,因此需要对职业承诺的概念进行重新整合,职业承诺量表也需要对其在信效度指标上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 职业承诺,职业承诺量表,职业承诺模型,前因后果变量。

分类号 B849:C93 1 引言职业承诺(occupational commitment)是员工对职业态度的一个变量,这一概念在国内外使用相对较晚,到目前为止只有20多年的历史[1]。

20世纪60年代研究学者开始了对组织承诺的关注[2],重点主要是个人对组织的依附,如个人与组织目标的强烈一致、个人对组织或职业的投入或忠诚、职业或组织成为个人的生活中心等,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的心理关系,并能稳定地预测个体的缺勤和离职等行为。

此后“承诺”研究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广泛重视,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Meyer, Allen 首次将职业承诺用到教师这个行业[3]后,就掀起了对各个行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承诺理论和实证探讨的热潮。

职业承诺已成为职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过去20多年的研究中,人们分析了职业承诺这个复杂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化,目前心理学界对职业承诺的本质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把职业承诺认为是一种相对单纯的构思,以对职业的情感依附为主;二是对职业承诺的多因素理论进行研究,包括情感、经济和社会规范的因素[4]。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第28卷第11期2010年11月Vol.28,No.11November,2010组织承诺理论研究述评马飞1,孔凡晶1,2,孙红立1(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4)摘要:组织承诺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逐渐成为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

本文沿着组织承诺的含义、组织承诺的结构、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以及后果变量的脉络,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综述组织承诺理论,对组织承诺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评析,指出组织承诺近期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组织承诺;文献研究法;文献评析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10)11-1741-05Review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oryMA Fei1,KONG Fan-jing1,2,SUN Hong-li1(1.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2.Library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Abstract:Ever since1960's when first proposed,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ncept and research focus in the area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resource.By tak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the structure,the antecedent variables and outcome variables.Afterwards,the paper points out the..and proposes the spa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literature review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_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_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40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一、工作满意度的内涵最早提出满意度概念的学者是Hoppock(1935), 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

但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Morse(1953)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工作的客观特征与个人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

Porter和Lawler(1968)把满意的程度视为一个人实得的报酬间的差距。

Price(1972)将工作满意度界定为一个工作体系中,成员对其在此体系中的角色所具有的感情取向。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归纳为三大类,基本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

1、综合性定义也称整体型概念。

该类定义认为员工满意度是一种单一的概念,并不涉及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方面和工作满意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这实际上是把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做一般性的解释,重点在于员工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抱持的一种一般态度。

持此观点的学者除Hoppock、Price外,还有Kalleberg(1977)、 Wexley&Yukl(1976)、Locke(1969)、Blum&Naylora(1968)Vroom(1964)等。

2、差距性定义此定义是比较忽略工作本身带给员工的满意程度,强调工作者的满意以认为应得到与知觉实际得到两者间的差距而定。

持此观点的学者除Porter&Lawler外,还有Robbins(2005)Greenberg&Baron(1997)、Dunn&Stephens(1973)、Cambell(1968)等。

3、参考架构也称工作要素定义。

指员工对其工作构成的各个方面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从多维度角度出发, 将员工工作层面、个人因素、工作本身等许多因素来对工作特性加以解释和比较,强调员工对于其工作特性层面的情感反应。

(Kinght(1988) 、Smith& Hulin (1969)、Homans(1961)、Gouldner(1959)、Morse(1953)。

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然而在日常管理实践中,组织的规范、政策等一般都是通过员工的直接领导者——主管(supervisor)而表现出来的,组织的惯例、传统、规则的延续也都和主管有关,这样对于员工而言,主管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组织的象征、组织的代理人;组织也是通过代理人对员工行使权利,负责评估和指导员工的绩效。

因此,员工会把主管如何对待自己视作组织支持的一个“指示器”。

鉴于此,Kottke等人延续了Eisenberger等人自上而下承诺的思想,认为相同的概念应用在主管和员工之间也是如此:员工和主管的承诺是双向的,除了员工对主管的忠诚外,也包含了主管对员工承诺的交换关系。

与组织支持感的概念相对应,Kottke等人将这种承诺称为主管支持感(perceivedsupervisorsupport,PPS),意指员工对主管重视他们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程度的总体看法。

1 主管支持感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主管支持感与组织支持感具有相似的心理机制。

当员工知觉到组织或主管支持自己时,便会产生对组织或主管的义务感,进而通过提升组织或主管承诺、展现支持组织或主管目标的行为来履行自己的义务。

员工的这一表现是基于社会交换的观点(socialexchangeideology),即员工会以工作的付出交换诸如薪酬、福利、尊重、关怀等实质或形式上的利益。

这种交换的本质是建立在信任及善意的基础上,个体期待这些信任与善意在未来能收到回报。

组织或主管支持感中的交换意识完全是依组织或主管对员工的支持以及支持的程度而定,是存在于员工心中的一种信念。

员工与组织或主管之间的相处也是互惠互利的(即人们必须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不去伤害他们),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但主管支持感与组织支持感之间显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Kottke等人即认为尽管组织支持和主管支持都是员工感受支持的重要因素,但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他们应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和主管支持感是两种不同的构念,并且f检验的结果显示员工从直接主管那里所获得的支持要多于从整个组织所获得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3):356∼365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主管承诺理论研究述评周明建宝贡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27)摘要主管承诺(supervisory commitment or commitment to supervisor)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r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员工承诺理论的一个分支。

对它的测量,学者们主要是借鉴Allen和Meyer与O’Reilly和Chatman对组织承诺的测量方法,目前属香港学者陈振雄的测量最为细致和全面。

对影响主管承诺的前因,学者们目前探索到文化、感受主管支持(PSS)和领导—成员交换(LMX)三个因素。

对主管承诺的结果,学者们普遍认为,主管承诺比组织承诺更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OCB),但在对工作满意感和跳槽意图的影响上还存在不同的意见。

另外,在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主管承诺与组织承诺是并列关系,但Hunt和Morgan更主张二者是因果关系,而且是主管承诺带来组织承诺。

在全面述评的基础上,作者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四点展望。

关键词主管承诺,组织承诺,测量方法,前因与结果。

分类号B849:C931 理论背景西方对员工承诺(Employee Commitment)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是研究员工的组织承诺。

时至今日,组织承诺依然是研究的主流。

但从80年代开始,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到,在组织中,员工承诺的对象可以是多元化的。

如1983年Morrow把员工的工作承诺(work commitment)分为五种形式:价值(value)承诺、职业(career)承诺、工作(job)承诺、组织承诺和工会(union)承诺[1]。

Reichers 在1985年认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最好理解为是“一组承诺的集合”(a collection of commitments)。

她继而把员工承诺的对象分为高级管理层(top management)、同事(co-workers)、主管(supervisor)、下属(subordinate)、顾客(customer)以及组织中的其他群体和个人[2]。

收稿日期:2004-11-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资助(批准号:03bj1025)。

通讯作者:周明建,E-mail: zjhzzmj@循着Morrow和Reichers的足迹,学者们开始研究员工对组织中其他对象的承诺。

其中,员工对主管的承诺尤其吸引了学者,特别是华人学者的目光。

香港学者陈振雄等人2002年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在华人社会,由于上下级权力差距大,主管比组织更接近员工,对员工的影响也就更大,所以在华人组织中员工承诺的对象更倾向于离自己近的主管而不是离自己较远的组织 [3]。

本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2 主管承诺的表述与定义对“主管承诺”(Supervisory commitment 356第13卷第3期主管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357-or Commitment to supervisor)的表述,陈振雄等学者在2002年作了专门的阐述。

他们认为,主管承诺是与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r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相对应的英文表述。

组织承诺的含义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依附关系,而在华人社会中,员工与主管之间的心理依附关系最好称作员工对“对主管的忠诚”(Loyalty to supervisor)或“主管忠诚”(Supervisory loyalty)。

另外,他们还提到部分外国学者认为“commitment”与“loyalty”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使用。

但也有华人学者,如台湾大学郑伯埙教授等人仍沿用“Supervisory commitment”的用法[4]。

因此,我们认为,主管承诺和主管忠诚两种说法均可。

为对应目前国内学者,如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5],刘小平、王重鸣[6],胡卫鹏、时堪[7]等对“组织承诺”的研究,本文沿用“主管承诺”的表述,但它与“主管忠诚”是一个意思。

陈振雄在2001年对主管承诺作出如下定义:“一个下属对一个特定主管的认同、依附和奉献的相对强度”[8]。

从他的研究内容看,这里的“特定主管”指的是一个员工的“直接主管”,而非“间接主管”,也非所有的主管。

关于主管承诺的更为具体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下面对主管承诺的维度划分与测量中看出。

3 主管承诺的维度划分与测量方法由于主管承诺是在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一开始,学者们首先想到的是借鉴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与测量方法用于主管承诺。

目前,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与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Allen和Meyer [9]的三分法和O’Reilly和Chatman[10]的三分法。

3.1 借鉴Allen和Meyer的组织承诺三分法1990年,Allen 和Meyer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因素理论,即把组织承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指一个个体在情感上认同和卷入一个特定组织的总强度。

它具有三个特征:1)个体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强烈信仰和接受;2)个体愿意为组织利益作出最大努力;3)个体对保持该组织的成员身份有强烈的愿望。

继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指员工由于怕失去在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利益(如位子、房子、福利等)而不得不选择继续留在该企业的承诺。

可以看出,这种承诺完全是出于员工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企业的奉献,所以是一种交易色彩浓厚的承诺。

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指员工由于受社会风气、学校教育、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或熏陶,出于责任或义务而感到应该留在企业的承诺。

Allen和Meyer根据上述三个维度开发了一个包含24个项目(每个维度8个)的量表,该量表今天得到组织承诺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和使用。

2000年,Clugston, Howell和Dorfman就把Allen和Meyer的组织承诺量表中的“组织”换成“主管”,同时每个维度采用5个项目代替原来的8个,分别来测量员工对主管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11]。

3.2 借鉴O’Reilly和Chatman的组织承诺三分法1958年,Kelman在对关于“态度转变的过程”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人类态度的转变-35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要经历三个不同的过程:顺从(compliance)、认同(identific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

当人们为了获得特定的报酬或避免特定的惩罚时,就会采取顺从的态度和行为;当人们为了和某个人或群体维持一种自认为满意的关系时,就会采取认同的态度和行为;当人们发现另一个人或群体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相吻合时,就会采取内化的态度和行为,即将对方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基于Kelman的研究,O’Reilly和Chatman 在1986年把组织承诺分为三个维度——顺从、认同和内化。

接着,他们开发出一个包含了21个项目(每个维度7个)的量表来对组织承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其中12个测量项目是有效的。

沿着O’Reilly和Chatman的研究,1992年Becker把员工对组织、高级管理层、主管和工作小组的承诺也分为“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维度[12]。

但他们在1996年的研究中又认为[13],应该去掉“顺从”这个维度。

因为如上所述,人们顺从的目的或对象是潜在的实物报酬(potential tangible rewards),而不是某个社会实体,如组织、主管。

而且实证分析也表明,“顺从”这个维度与“认同”和“内化”维度之间有交叉,所以这次他们只用两个维度——认同和内化——来研究员工的组织承诺和主管承诺。

Becker在1992年把员工对主管的认同和内化这两个维度分别定义为:当下属敬佩主管的某些特质,如态度、行为、个性或造诣,他们会为能与这个主管一起共事而感到骄傲,这时认同感就会发生,但此时下属还不一定会模仿主管的特质。

当下属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与主管一致时,就会在行动中模仿自己主管的态度和行为,此时内化就发生了,即下属把主管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对主管承诺的测量,Becker以O’Reilly 和Chatman的量表中12个有效项目为基础,将每个项目中的“组织”替换为“主管”,另增加了5个项目,共17个项目组成“主管承诺量表”。

在1996年的研究中,他们又把1992年开发的量表加以简化,使用5个项目来测量员工对主管的“认同”,用4个项目测量员工对主管价值观的“内化”(项目内容的表述可以参见下表1中的D、E两个维度)。

3.3 陈振雄等人的测量我国香港学者陈振雄等人在总结前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自行开发了一套适合华人社会员工的“主管承诺量表”。

他们认为,Allen和Meyer的组织承诺三分法中,“继续承诺”是因为员工过于关心自己个人的得失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所以根本谈不上是承诺或忠诚。

只有“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能表达出忠诚的意思,而且特别是“规范承诺”适合华人社会的习惯。

因为华人社会是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个人总是被希望对他人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人们常常感到“应该忠于”自己的组织或者自己的主管。

这一点最近也得到部分学者,如Chen和Francesco [14],Cheng和Stockdale [15]实证研究的支持。

同时他们认为,Becker的量表中“认同”和“内化”两个维度与“情感承诺”维度十分接近。

另外,他们还回顾了我国台湾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就员工“忠于老板”(loyalty to第13卷第3期主管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359-boss)的内涵作出的一些探索性研究。

“通过面谈的方式,Zhou 1983年发现,‘忠于老板’意味着员工认同老板的目标、价值观,并且尽力工作。

通过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Lee1992年发现,忠于老板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显得尽责、热心,对老板的决策照做不误。

Cheng 1995年描述到,‘忠于老板’意味着员工愿意接受老板的目标、价值观,忠诚可靠,愿意为老板付出特别的努力(exerting extra effort),做出不懈的奉献(demonstrating unreserved ded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