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天山》教材简析

合集下载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引导情感表达,审视人生意义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引导情感表达,审视人生意义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引导情感表达,审视人生意义。

1.教材特点概述在准备教案之前,我们需要先把教材的特点概述清楚。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山区风景为主线,以生命、人性为思想核心的散文。

文章的主人公身处天山山区,在这个美丽而危险的地方,作者却能够把握生命的真谛,对人性有着刻的认识和思考,颇具感染力。

2.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必要步骤。

对于《七月的天山》,我们可以分别从情感及审视人生意义两个方面来设计目标。

(1) 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通过《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去思考文章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具体目标包括:a.了解散文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尝试模仿。

b.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向学生传递一种爱生命、珍视自然的理念。

c.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亲身体会生活之美。

(2)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文章对人生的思考点滴融入在描写山区风景和生命之中,文章虽然简洁,却发人深省,能引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具体目标包括:a.了解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开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b.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文化、社会和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思考自己的未来。

c.帮助学生借助故事情节,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理解其中蕴含着的文化背景。

3. 教学内容设计(1)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a.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应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教育。

例如:解释作者使用的少见词汇、句式结构、文化框架等。

b.语文思维、语文表达的培养较好地掌握语文思维、语文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该从结构、内容、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彻底理解文章,深化其对语文表达的认识,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情感价值的启发“七月的天山有点危险”,这样的句子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价值。

引导学生感受七月的天山中的危机、美丽,感受凉爽的温度、纯净的天空,这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品味文学的关键。

《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

《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

“天去天来,山去山来”,天山的奇妙风光,常年飘忽的云雾,隐现的风景。

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天山,感受天山的美与历史的厚重性?本文将就语文教材《七月的天山》为例,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

一、理解文本,启发思想《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游历天山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思考,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天山,启发他们对未知世界和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思考。

比如,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1、天山是什么?2、天山的地理环境如何?3、天山的人文环境如何?4、彝族的信仰和习俗特点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天山的奇妙之处,并以此为基础,进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信仰,繁荣和历史文化等等。

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辨析综合分析问题的过程。

二、欣赏文学,提升情感语文课不仅要追求知识性,还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七月的天山》的描写意境深邃,美不胜收。

学生在阅读过后,往往会对天山的神秘、璀璨等多个方面产生激发。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和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天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提升彼此的情感沟通与互动。

三、拓展知识,加深理解在深入了解天山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或者自主学习,了解更多与天山相关的知识。

比如,了解天山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彝族信仰习俗等等。

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对生活更加热爱和认真。

结语语言使我们成为人类,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我和这个世界。

《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通过对天山的描写,让学生了解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自己的思想成长和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碧野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

形象的比喻,展现雪水迷人──“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巧妙的衬托,突出雪峰雄伟──“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动人的排比,突出野花绚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

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

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七月上天山学情分析七月上天山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

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

同时抒发了作者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七月的天山说课

七月的天山说课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一、说教材:《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要求:1、认知目标: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把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作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四、说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五、说教具:制作演示课件、课文朗诵。

六、说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2、3、4、5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八、说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九、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江南的山水的美丽、奇妙无比溶洞,那么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

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

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七月上天山学情分析七月上天山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赞美之情。

课文第1 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 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

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

同时抒发了作者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教导反思.doc

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教导反思.doc

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4*七月的天山之教材分析_案例_教后感_教学反思_课堂实录_课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4* 七月的天山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五篇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五篇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五篇篇一:《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

《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通用12篇)《七月的天山》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

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

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

同时抒发了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

表达了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七月的天山》教案1【课文分析】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____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__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

《七月的天山》课文分析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碧野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

形象的比喻,展现雪水迷人──“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巧妙的衬托,突出雪峰雄伟──“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动人的排比,突出野花绚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置身这花的海洋,不仅人格外的精神兴奋,连马也分外的矫健,劲头十足啊。

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七月上天山》

《七月上天山》

4、七月上天山[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是碧野,他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编选本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学习这一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

[学习目标]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僥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天山的资料。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设计理念]在《七月上天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美读法、自主探究法多种教法与学法相结合,切实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着力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了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1课时实验小学:泮文华。

《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简说: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1、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2、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3、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感谢您的阅读!。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开鲁县他拉干水库学校——王强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七月的天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是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向我们展现了夏天天山奇异的景色,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描写景物的特点,显得繁而不杂。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精心地运用了比喻、映衬、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组成了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文章的语言壮丽多彩,极具感人魅力。

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诵读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逐步沉浸在语境之中。

另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掌握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关于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的《颐和园》一课已经初步接触过,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在这一课中要重点学习,结合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一)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对于“识字与写字”目标是这样阐述的“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对于“阅读”目标的阐述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语文知识点】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七月的天山》是碧野笔下的一篇佳作,课文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

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3七月上天山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3七月上天山

3 七月上天山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3《七月上天山》教材简析:《七月上天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

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勾画圈点,做好旁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并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利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天山美景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导入课题:七月上天山(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听觉激起学生对天山的向往之情,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读书要求:一读,读正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对于难读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二读,读通顺。

边读边想每一段写了什么?三读,读流利。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反馈(1)分节读课文,正音。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

(3)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疆、矗、皑、矫。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边读边画出地点转换的句子。

2、交流。

“进入天山”“往里走”“再往里走”(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为下节课的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小学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1【说教材】《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____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七月天山》是人民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卷第一组的一篇略读文本,重点是感受自然之美。

《课程标准》对这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和品味,激发美,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段落,请背诵并积累漂亮的单词和句子。

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春天的花园。

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根据本学年的目标和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为本课程的教学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词句。

4.欣赏北天山美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习方法(说到教学方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上天山》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和舒缓,用于配乐朗诵。

2. 学生: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

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雪山、森林、花海部分时,要注意品味优美的词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悟和体会七月天山实用文档
不同寻常的美。

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注重品读词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色和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要借助课后练习的提示,启发学生运用以前在批读文中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在旁边。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简要交待了骑马上天山的时间及原因。

炎暑逼人:形容酷热难耐。

*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

第二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

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

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

注意抓住“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实用文档
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体会原始森林的茂密。

抓住能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体会从侧面衬托出的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体会森林的“幽静”。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这两种不同手法在文中的运用,边品读边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妙意境,并把体会批在旁批栏里。

* 可以引导学生从画中欣赏天山的美。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

教学时,可抓住“名副其实的春天”这一说法提问:从这段的什么描写中表现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最能体现“春天”这一特点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特别要注意体会“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想象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

正因为花海有这些特点,所以作者说人是“浮”在花海上的。

一个“浮”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人徜徉在鲜花丛中的潇洒与悠闲。

*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

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 “矫”字注意和“娇”“骄”等形近字作比较。

“涧”的意思是山间流水的沟。

实用文档
* 课后第1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

“这些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问,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自读自悟,把体会批在旁边,以交流的方式分享。

* 课后第3题重在让学生体会描写手法和角度的多样性。

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意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文第3段)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